长津湖与砥平里:再见了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1:17
[转贴]长津湖与砥平里:再见了朝鲜
文章提交者:星条旗不落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说句老实话,我一贯地不愿意去写朝鲜战争中具体的战例。因为实在写不下去。几十万血肉之躯,哪一个都是爹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一个不被爹妈寄托了无限的希望?结果,枪声一响,爹娘白养,都躺在朝鲜冰冷的泥土里,还被他们用血肉之躯保住的金日成掘了一次墓。俺自己的两位堂兄就是志愿军战士,一个舅舅在志愿军空军,另一个舅舅也从朝鲜负伤归来,虽然他们都没有葬身朝鲜,但也从他们的口述中知道曾经的惨烈。既然如今有那么些躺着说话腰不疼的家伙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意淫,只好说几句。


志愿军在朝鲜,包围美军一个团以上兵力的战例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战役中长津湖之战(美韩方称为下碣隅里之战);另一次是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砥平里之战(我方亦称横城反击战)。而我们的文字宣传资料包括彭德怀的谈话,都说,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整团的惟一战例就是长津湖作战,且美军第7师第31团的团旗也挂在军博,似乎无懈可击。

1950年11月28日,毛泽东电令彭等,并转九兵团宋时轮等:“此次是我军大举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五个美英师及四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两个美国师及一个南〔朝〕鲜师,是完全可能的”;12月4日电令:“敌已下令由下揭〔碣〕隅里以飞机撤走被围之美军五七两团,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揭〔碣〕隅里飞机场不使敌军撤走,并对五七两团之南撤部队予以歼灭,只留下其在柳潭里地区之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钩〔钓〕鱼。”同日,毛亲笔写的新华社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东线方面,被朝鲜人民军及我国人民志愿军在咸兴北面长津湖一带地区所切断和包围的美侵略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两个师的主力,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又咸兴向北面增援的敌军,已被数次击溃,并受到歼灭性的打击。”该稿件当晚广播,次日见报。不过广播里还说:“歼灭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到战役结束,17日,毛致彭、宋等电:“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为了恢复原〔元〕气,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提议该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修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以上引文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P689,P708,P710,P724。)仅根据上面电文,我们不难判断:长津湖一战,老毛歼灭两个美军师加一个南朝鲜师的命令变成 “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而宋时轮的九兵团“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不得不调回国“补充新兵”了。

战场情况如何呢?所述美海军陆战一师、陆军步七师确已被九兵团3个军包围,这三个军应属加强军,每个军配备四个师。美陆军第三师由咸兴北上增援,沿着海边前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认为自己可以突围,陆三师便沿着海边布防接应阵地,未投入作战。这时有一件小事:九兵团从福建开进朝鲜,着装仍是夏装。入朝前发给棉衣棉裤,无内御寒服装。而美军前线要求空投弹药,美军司令部方面分析认为:弹药补充是次要的,御寒装备是主要的,首先保人身安全避免冻伤为主。如果没有弹药作战,可以投降。但冻死冻伤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空投了御寒装备而非弹药,这是两种军队生命观念差别的体现。结果,作战时气温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至零下四十五度之间,九兵团冻死冻伤极其惨重,美军缴获的我军第27军战场总结称:“食物和居住设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的使用也是一个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和手等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弦也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手脚冻得不好使了。迫击炮的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我们战术呆板。对敌估价过低,分散了兵力,上级部队过于分散,小部队过于集中。机动过程中,先头3个师之间距离太大营和连那样的小部队又太密集,兵力展不开。再有侦察不周密,因此,投入敌人的火网,受到重大损失。”美军缴获的第26军作战总结称: “士兵饿了吃冷食。有的人两天中只吃几个山芋。因此,不能保持战斗所需要的体力。而且,伤员也不能后送。我们的火力根本不足,想使用火炮也没多少弹药,而有不少炮弹还是不爆弹。”绝了,电影《甲午风云》里的场景在长津湖作战中重现了,苏联老大哥卖的军火!该总结描述美海军陆一师:“步兵、坦克、炮兵和飞机间的协同,惊人地密切。不仅纵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与轻自动火器、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也都做了协调一致的配置。这些火器都是隐蔽配置的,所以在我军接近至70-100米时,突然开始射击,使我步兵难于展开,并造成了伤亡。”缴获的第20军总结道:“我们分割包围敌人是成功的,但在逐次歼灭敌人上却是失败的。下级部队没有执行上级的命令。例如,由于没有歼灭柳潭里之敌,也没有歼灭下碣隅里之敌。下级部队提出提前开始战斗,各个歼灭敌人的意见,由于上级没有批准,就给敌人以突出包围圈的机会。我军的通信联络是不顺畅的。例如,从上级司令部得到指示需要2天以上。由于敌情变化迅速和我通信联络迟缓,我们就失去了有利战机,上级命令也无济于事。”眼瞧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宋时轮伤心至极,要求辞职,毛只得派宋的老首长陈毅亲自去安抚。这次团团包围美军的我军第九兵团已失去作战能力,撤回东北,直至3月18日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才重返朝鲜。(本节参阅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下部第1-110页。)

中国的文人们有大量描述长津湖作战的故事,例如王树增所著《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这些作品善于描述具体的作战故事,用某一个局部如何威风八面地打了什么漂亮仗之类,甚至不吝笔墨大写杨根思之类英雄以壮行色。说到具体伤亡,“中国军队在东线战场的损失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记载”就是最好的搪塞。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三个军,使各军均下辖四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师一万人,每军五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十二个师约16万人。

美军又如何呢?各国随军记者分别记录、拍摄了作战实况,女记者希金斯后来还出版了《朝鲜战争》一书,详细地报导了长津湖作战的每一个进程。这些介绍丝毫不隐瞒美军艰难困苦的作战以及准确无误的伤亡记录,也有他们胜利的记载。史密斯少将在接到退却命令后,从容地告诉记者们:“退却,是被敌人所迫,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移。但是,这次作战,后方也被敌人占领着,而且,打垮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不是退却,只是要对不同的方向实施进攻。”就在毛广播宣布陆一师“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之次日,美军运输指挥司令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建议用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只同意运走伤兵,其余的部队随他作战前进,从地面执行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陆战一师最后统计损失:阵亡83人,负伤后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 人,主要是师辎重队的伤亡,作战部队基本无损。这就是老毛广播的“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

而陆战1师最后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加上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也就是说在长津湖陆战1师净损失(阵亡和失踪)不会超过2000人。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的伤亡情况是:
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根据长津湖战役在整个东线作战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估算其伤亡占全部东线作战伤亡的80%,也就是3500人,也就是阵亡约570人,失踪约150人(均按东线作战总数的80%计),重伤约1000人,轻伤约1780人,这样的伤亡数量对与1个编制人数为2.5万人的作战师来说,能称得上是重创吗?

关于美陆军第七师,其受到攻击的主要是第23团1营、第31团3营和第32团1营,这3个营即彭德怀说的惟一全歼的第31团,军博那面旗就是第31团的。这三个营分别坚守长津湖附近三个阵地,以掩护陆军第七师撤退。战斗中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阵亡。激战过后,这3个“被全歼”的营原有人数2500人,此战后归队1050人,损失约 3/5。在这三个营的掩护下,第七师顺利突围抵达兴南港。(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396页。)

麦克阿瑟先是拒绝承认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甚至第一次战役打击了美军,有诸多志愿军官兵被俘的情况下仍认为是小股部队。11月24日再次发起攻势后,遭到中国大规模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时麦克阿瑟转而惊慌失措,匆匆下达全线撤退命令。此举造成美国朝野人心惶惶,美军也遭到从未有过的大溃败。就连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定败退,杜鲁门慌乱之中于1950年12月15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甚至说出使用原子弹的话来,引发西方盟国一片混乱。美国国内则认定美军陆军第七师与海军陆战第一师注定要被全歼,当然,这与毛泽东亲笔撰写的新闻稿不无关系。然而,就在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当天,已被毛宣布“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海军陆战第一师、陆军第七师,以及未加入战斗的陆军第三师,总兵员10.5万人,连同朝鲜难民9.1万人,车辆1.75万辆,其它军事物资35万吨,以完整建制安全撤离北朝鲜, 24日撤离完毕,全部抵达釜山。尤其是海军陆战第一师,这个被各种不详的流言环绕的部队基本无损地抵达釜山,随即又投入了抗击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而围歼他们的第九兵团却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回国修整。严格地说,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造成的不同结果,不给武器给寒衣,美军从容地应付了严寒的袭击,而第九兵团甚至有成建制的士兵冻死在阵地上,惨不忍睹。

长津湖作战的战略意义是一扫美国上下的悲观气氛。美国《时代》周刊社论写道:“第一陆战师突出自诩不败的中国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启航去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长津湖作战的消息、照片和电影等对决定合众国的政策,比大辩论(注: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进行是否撤军回国的辩论)的所有言论作用都大。美国人民和得到加强的第8集团军,现在决心留在朝鲜。”

1951年1月1日凌晨,毛力斥彭德怀的异议,下令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为的是消灭三八线:“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李奇微却采取了节节抵抗,消耗敌方有生力量之后便后撤的战术,放弃汉城,一直撤退到37度线附近。与此同时,联合国内诸多其它国家提出停战方案,均遭毛拒绝。然而,当志愿军攻势稍停,李奇微立即命令展开局部追踪反攻,主力则设置37度线附近的防卫阵地。双方均无包围及反包围之情况。1月31日,李奇微下令进行大规模战斗侦察,不给中朝方以重新编成的时间,2月 3日进占砥平里。11日,中方发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13日,志愿军3个师包围美军第23团加一个法国营。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撤出砥平里的建议被李奇微否决,李下令死守,决不允许中朝军队夺回砥平里,否则美第九军右翼空虚,一旦遭袭,必然危及整个防线。美23团团长弗里曼率部布置环形防线,准备死守。彭德怀则严令包围砥平里的第39、40、42军主力全歼守敌,拿下砥平里。血战进行了三天两夜,在付出重大牺牲以后,援救砥平里的美军第五骑兵团突破打援部队的层层防线,突进抵达砥平里,它的抵达使23团振奋起来,显示出更顽强的战斗力。18:30,彭德怀只得下令撤军。此战乃志愿军入朝以后联合国军首次击溃志愿军竭尽全力的攻势,坚守住了阵地。须知,除了打援部队之外,我军3个师围歼美军一个团加法军一个营结果却失败了。而美军抵达的增援部队实际上只有五辆坦克搭载着23名步兵,且其中13名是伤兵,弹药也打光了。志愿军仅遗弃在砥平里的尸体便达几千具,39军117师政治部主任吴书亦在此战牺牲。另有数百人投降,当了战俘。直至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考察砥平里,还发掘出来19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李奇微认为,砥平里战斗是整个朝鲜战争的转折点,美军中关于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尤其是对于联合国军其它部队,鼓舞作用非常强大。事实上,此战过后,志愿军再也没能包围美军的任何部队,甚至连像样的仗也没打成过,只剩下拼命一着。相反,60军180师却在五次战役中被围歼。5月26日,毛致电彭: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到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也就够了。”电文下面就是毛关于歼灭一个整营的办法,列举了解放战争时期如何打蒋介石的战例。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一战要歼灭美英军七个整师之电令,判若两人。因为朝鲜战争中毛的所有电报都必须禀报斯大林,而斯大林5月29日给毛的答复讥讽道:“还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认为,英美军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使你们能够按照你们的选择每次歼灭敌1个整营地歼灭其军队。”(引文参阅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第772、774页。)

但是,美军的反攻节节挺进,在上述电文来往的几天里,到六月初,美军攻占预设的“怀俄明线”。而毛已经心虚了,6月3日,派高岗陪同金日成到莫斯科请求苏联出面呼吁停战,这与年初坚决拒绝联合国停战提案又判若两人了。13日,斯大林复电:“关于停战。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事实上,五次战役我军全线溃败,尽管范弗里特暴跳如雷要求至少攻占平壤,但杜鲁门宣布:“在这次战争中,我始终不变的坚定信念证明,联合国不允许侵略者将以不良的行为得到的成果据为己有。但是,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不允许范弗里特越雷池一步,朝鲜战争于是进入谈判阶段。

(未注明的引文参阅:王树增《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纪事》;国防大学译著《美国兵在朝鲜》1,2,3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 东军事年谱》等出版物。)[转贴]长津湖与砥平里:再见了朝鲜
文章提交者:星条旗不落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说句老实话,我一贯地不愿意去写朝鲜战争中具体的战例。因为实在写不下去。几十万血肉之躯,哪一个都是爹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一个不被爹妈寄托了无限的希望?结果,枪声一响,爹娘白养,都躺在朝鲜冰冷的泥土里,还被他们用血肉之躯保住的金日成掘了一次墓。俺自己的两位堂兄就是志愿军战士,一个舅舅在志愿军空军,另一个舅舅也从朝鲜负伤归来,虽然他们都没有葬身朝鲜,但也从他们的口述中知道曾经的惨烈。既然如今有那么些躺着说话腰不疼的家伙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意淫,只好说几句。


志愿军在朝鲜,包围美军一个团以上兵力的战例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战役中长津湖之战(美韩方称为下碣隅里之战);另一次是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砥平里之战(我方亦称横城反击战)。而我们的文字宣传资料包括彭德怀的谈话,都说,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整团的惟一战例就是长津湖作战,且美军第7师第31团的团旗也挂在军博,似乎无懈可击。

1950年11月28日,毛泽东电令彭等,并转九兵团宋时轮等:“此次是我军大举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五个美英师及四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两个美国师及一个南〔朝〕鲜师,是完全可能的”;12月4日电令:“敌已下令由下揭〔碣〕隅里以飞机撤走被围之美军五七两团,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揭〔碣〕隅里飞机场不使敌军撤走,并对五七两团之南撤部队予以歼灭,只留下其在柳潭里地区之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钩〔钓〕鱼。”同日,毛亲笔写的新华社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东线方面,被朝鲜人民军及我国人民志愿军在咸兴北面长津湖一带地区所切断和包围的美侵略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两个师的主力,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又咸兴向北面增援的敌军,已被数次击溃,并受到歼灭性的打击。”该稿件当晚广播,次日见报。不过广播里还说:“歼灭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到战役结束,17日,毛致彭、宋等电:“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为了恢复原〔元〕气,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提议该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修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以上引文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P689,P708,P710,P724。)仅根据上面电文,我们不难判断:长津湖一战,老毛歼灭两个美军师加一个南朝鲜师的命令变成 “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而宋时轮的九兵团“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不得不调回国“补充新兵”了。

战场情况如何呢?所述美海军陆战一师、陆军步七师确已被九兵团3个军包围,这三个军应属加强军,每个军配备四个师。美陆军第三师由咸兴北上增援,沿着海边前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认为自己可以突围,陆三师便沿着海边布防接应阵地,未投入作战。这时有一件小事:九兵团从福建开进朝鲜,着装仍是夏装。入朝前发给棉衣棉裤,无内御寒服装。而美军前线要求空投弹药,美军司令部方面分析认为:弹药补充是次要的,御寒装备是主要的,首先保人身安全避免冻伤为主。如果没有弹药作战,可以投降。但冻死冻伤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空投了御寒装备而非弹药,这是两种军队生命观念差别的体现。结果,作战时气温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至零下四十五度之间,九兵团冻死冻伤极其惨重,美军缴获的我军第27军战场总结称:“食物和居住设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的使用也是一个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和手等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弦也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手脚冻得不好使了。迫击炮的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我们战术呆板。对敌估价过低,分散了兵力,上级部队过于分散,小部队过于集中。机动过程中,先头3个师之间距离太大营和连那样的小部队又太密集,兵力展不开。再有侦察不周密,因此,投入敌人的火网,受到重大损失。”美军缴获的第26军作战总结称: “士兵饿了吃冷食。有的人两天中只吃几个山芋。因此,不能保持战斗所需要的体力。而且,伤员也不能后送。我们的火力根本不足,想使用火炮也没多少弹药,而有不少炮弹还是不爆弹。”绝了,电影《甲午风云》里的场景在长津湖作战中重现了,苏联老大哥卖的军火!该总结描述美海军陆一师:“步兵、坦克、炮兵和飞机间的协同,惊人地密切。不仅纵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与轻自动火器、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也都做了协调一致的配置。这些火器都是隐蔽配置的,所以在我军接近至70-100米时,突然开始射击,使我步兵难于展开,并造成了伤亡。”缴获的第20军总结道:“我们分割包围敌人是成功的,但在逐次歼灭敌人上却是失败的。下级部队没有执行上级的命令。例如,由于没有歼灭柳潭里之敌,也没有歼灭下碣隅里之敌。下级部队提出提前开始战斗,各个歼灭敌人的意见,由于上级没有批准,就给敌人以突出包围圈的机会。我军的通信联络是不顺畅的。例如,从上级司令部得到指示需要2天以上。由于敌情变化迅速和我通信联络迟缓,我们就失去了有利战机,上级命令也无济于事。”眼瞧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宋时轮伤心至极,要求辞职,毛只得派宋的老首长陈毅亲自去安抚。这次团团包围美军的我军第九兵团已失去作战能力,撤回东北,直至3月18日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才重返朝鲜。(本节参阅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下部第1-110页。)

中国的文人们有大量描述长津湖作战的故事,例如王树增所著《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这些作品善于描述具体的作战故事,用某一个局部如何威风八面地打了什么漂亮仗之类,甚至不吝笔墨大写杨根思之类英雄以壮行色。说到具体伤亡,“中国军队在东线战场的损失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记载”就是最好的搪塞。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三个军,使各军均下辖四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师一万人,每军五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十二个师约16万人。

美军又如何呢?各国随军记者分别记录、拍摄了作战实况,女记者希金斯后来还出版了《朝鲜战争》一书,详细地报导了长津湖作战的每一个进程。这些介绍丝毫不隐瞒美军艰难困苦的作战以及准确无误的伤亡记录,也有他们胜利的记载。史密斯少将在接到退却命令后,从容地告诉记者们:“退却,是被敌人所迫,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移。但是,这次作战,后方也被敌人占领着,而且,打垮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不是退却,只是要对不同的方向实施进攻。”就在毛广播宣布陆一师“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之次日,美军运输指挥司令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建议用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只同意运走伤兵,其余的部队随他作战前进,从地面执行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陆战一师最后统计损失:阵亡83人,负伤后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 人,主要是师辎重队的伤亡,作战部队基本无损。这就是老毛广播的“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

而陆战1师最后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加上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也就是说在长津湖陆战1师净损失(阵亡和失踪)不会超过2000人。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的伤亡情况是:
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根据长津湖战役在整个东线作战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估算其伤亡占全部东线作战伤亡的80%,也就是3500人,也就是阵亡约570人,失踪约150人(均按东线作战总数的80%计),重伤约1000人,轻伤约1780人,这样的伤亡数量对与1个编制人数为2.5万人的作战师来说,能称得上是重创吗?

关于美陆军第七师,其受到攻击的主要是第23团1营、第31团3营和第32团1营,这3个营即彭德怀说的惟一全歼的第31团,军博那面旗就是第31团的。这三个营分别坚守长津湖附近三个阵地,以掩护陆军第七师撤退。战斗中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阵亡。激战过后,这3个“被全歼”的营原有人数2500人,此战后归队1050人,损失约 3/5。在这三个营的掩护下,第七师顺利突围抵达兴南港。(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396页。)

麦克阿瑟先是拒绝承认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甚至第一次战役打击了美军,有诸多志愿军官兵被俘的情况下仍认为是小股部队。11月24日再次发起攻势后,遭到中国大规模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时麦克阿瑟转而惊慌失措,匆匆下达全线撤退命令。此举造成美国朝野人心惶惶,美军也遭到从未有过的大溃败。就连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定败退,杜鲁门慌乱之中于1950年12月15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甚至说出使用原子弹的话来,引发西方盟国一片混乱。美国国内则认定美军陆军第七师与海军陆战第一师注定要被全歼,当然,这与毛泽东亲笔撰写的新闻稿不无关系。然而,就在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当天,已被毛宣布“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海军陆战第一师、陆军第七师,以及未加入战斗的陆军第三师,总兵员10.5万人,连同朝鲜难民9.1万人,车辆1.75万辆,其它军事物资35万吨,以完整建制安全撤离北朝鲜, 24日撤离完毕,全部抵达釜山。尤其是海军陆战第一师,这个被各种不详的流言环绕的部队基本无损地抵达釜山,随即又投入了抗击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而围歼他们的第九兵团却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回国修整。严格地说,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造成的不同结果,不给武器给寒衣,美军从容地应付了严寒的袭击,而第九兵团甚至有成建制的士兵冻死在阵地上,惨不忍睹。

长津湖作战的战略意义是一扫美国上下的悲观气氛。美国《时代》周刊社论写道:“第一陆战师突出自诩不败的中国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启航去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长津湖作战的消息、照片和电影等对决定合众国的政策,比大辩论(注: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进行是否撤军回国的辩论)的所有言论作用都大。美国人民和得到加强的第8集团军,现在决心留在朝鲜。”

1951年1月1日凌晨,毛力斥彭德怀的异议,下令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为的是消灭三八线:“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李奇微却采取了节节抵抗,消耗敌方有生力量之后便后撤的战术,放弃汉城,一直撤退到37度线附近。与此同时,联合国内诸多其它国家提出停战方案,均遭毛拒绝。然而,当志愿军攻势稍停,李奇微立即命令展开局部追踪反攻,主力则设置37度线附近的防卫阵地。双方均无包围及反包围之情况。1月31日,李奇微下令进行大规模战斗侦察,不给中朝方以重新编成的时间,2月 3日进占砥平里。11日,中方发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13日,志愿军3个师包围美军第23团加一个法国营。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撤出砥平里的建议被李奇微否决,李下令死守,决不允许中朝军队夺回砥平里,否则美第九军右翼空虚,一旦遭袭,必然危及整个防线。美23团团长弗里曼率部布置环形防线,准备死守。彭德怀则严令包围砥平里的第39、40、42军主力全歼守敌,拿下砥平里。血战进行了三天两夜,在付出重大牺牲以后,援救砥平里的美军第五骑兵团突破打援部队的层层防线,突进抵达砥平里,它的抵达使23团振奋起来,显示出更顽强的战斗力。18:30,彭德怀只得下令撤军。此战乃志愿军入朝以后联合国军首次击溃志愿军竭尽全力的攻势,坚守住了阵地。须知,除了打援部队之外,我军3个师围歼美军一个团加法军一个营结果却失败了。而美军抵达的增援部队实际上只有五辆坦克搭载着23名步兵,且其中13名是伤兵,弹药也打光了。志愿军仅遗弃在砥平里的尸体便达几千具,39军117师政治部主任吴书亦在此战牺牲。另有数百人投降,当了战俘。直至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考察砥平里,还发掘出来19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李奇微认为,砥平里战斗是整个朝鲜战争的转折点,美军中关于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尤其是对于联合国军其它部队,鼓舞作用非常强大。事实上,此战过后,志愿军再也没能包围美军的任何部队,甚至连像样的仗也没打成过,只剩下拼命一着。相反,60军180师却在五次战役中被围歼。5月26日,毛致电彭: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到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也就够了。”电文下面就是毛关于歼灭一个整营的办法,列举了解放战争时期如何打蒋介石的战例。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一战要歼灭美英军七个整师之电令,判若两人。因为朝鲜战争中毛的所有电报都必须禀报斯大林,而斯大林5月29日给毛的答复讥讽道:“还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认为,英美军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使你们能够按照你们的选择每次歼灭敌1个整营地歼灭其军队。”(引文参阅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第772、774页。)

但是,美军的反攻节节挺进,在上述电文来往的几天里,到六月初,美军攻占预设的“怀俄明线”。而毛已经心虚了,6月3日,派高岗陪同金日成到莫斯科请求苏联出面呼吁停战,这与年初坚决拒绝联合国停战提案又判若两人了。13日,斯大林复电:“关于停战。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事实上,五次战役我军全线溃败,尽管范弗里特暴跳如雷要求至少攻占平壤,但杜鲁门宣布:“在这次战争中,我始终不变的坚定信念证明,联合国不允许侵略者将以不良的行为得到的成果据为己有。但是,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不允许范弗里特越雷池一步,朝鲜战争于是进入谈判阶段。

(未注明的引文参阅:王树增《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纪事》;国防大学译著《美国兵在朝鲜》1,2,3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 东军事年谱》等出版物。)
满篇胡说八道,整个一个洋奴写手
从福建调动军队过去,不发棉衣,不太可信
还挺能编数字的。
志愿军的尚未,全部是“推测”。
美军的伤亡倒是比较“确切”,可是,请提供原始资料出处。
这里懂英文的多的是呢。
神经病!!!!
一点常识都没有!
站着说话不腰疼!!
沈志华先生的网站
http://www.shenzhihua.net/

苏联解体后,大量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解密。沈志华先生自费购买大量文献研究。网站里面有非常多的前苏联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对朝鲜战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看过国内的资料后,再读些其它当事国的资料,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这场战争,也对得起牺牲在异国的先辈们。

中国——现在档案解密有限,不过这几年陆续有些新资料可读。

朝鲜——官方文章只能作为笑料。而且篡改极其严重。在他们现在的笔下,志愿军似乎不存在?甚至在中朝交恶时,捣毁了志愿军陵园。妈的!!!

美国——资料最多,光类似名为《朝鲜战争》的回忆录就好几本。国内翻译进来也不少。英文好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原文。

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档案基本解密,前面说的沈志华就是研究这批解密档案著称。

韩国——不清楚。资料少见。可能我阅读有限吧。不过在超越意识形态后,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反省力度很深,看《太极旗飘扬》可见一班。

引用一段一个朋友写的影评“这种爱国主义是什么呢?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其实它不值一钱,比不上自己的母亲、弟弟、哥哥、爱人更重要。没有了他们,你就丧失了基本的幸福,那爱国主义,并不能弥补你的伤痕。也由此,我们应该痛恨那些战争狂们,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惜出卖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家庭的安全,却换来了他们的作威作福和青史留名。原来,爱国主义不过是他们让我们为他卖命的手段罢了。”

日本——虽然不是直接参战国,但地缘关系,资料反而很多。现在许多文章都引用日本学者的资料。

其它联合国方——抱歉,阅读有限,很少看到。

我想,要想更全面了解一个已经过去50多年的事情,了解一个因为意识形态而起的战争,听信任何一方面的资料都有偏颇。

诸多方资料关联起来看,或许能更接近真实。
20年后,父亲下放在农场. 吴怀富(音)(1950年底吴在9兵团总部帧察大队任职)来看望父亲.吴怀富谈到长津湖之战

如下: 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元山港口撤退后,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视察前线战况,路过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简易

机场,陶勇副司令员指着机场上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队员们的尸体问:这是那个部队打的?打得很好!随行的作战参谋

回答是20军打的.随行的其他人员一边看战场一边点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队员们的尸体,吴怀富参与了点尸体.美海军

陆战队第1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简易飞机场上留下700余尸体没带走(当然这些尸体不一定全是父亲部队的战果).

在其他的论坛上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拉倒吧,嘿嘿,这篇文章就算了,没什么意思,披个马甲还是认识你,嘿嘿
看来倒是中国打败了,可我就是不懂,为什么美国人要退到三八线??
战史说这场战斗的指挥员只是一个师长(还是师政委)呵呵,原来三个军是由师长而不是兵团司令指挥的。
这种贴子又来了,无非是绕着弯子打击老毛,否定抗美援朝罢了。作者以为拿些资料凑到一起就能说明问题,不过水平不行,编得太烂,适得其反。
美国的资料某些人认为都是香的!
我爸单位有不少老干部老工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干得是抢修铁路。

从他的谈话中,他们在美军飞机来时是非常狼狈的。

有的人抱着头就往山下滚,衣服划得稀烂。

飞机来炸时不能顺着铁路跑,只能往铁路两边跑。

老是吃黄豆吃的得了夜盲。
不管怎么说,长津湖一战中的大量非战斗减员是建国以来最惨的,但愿不要再发生了!:(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这两本我看过,学校图书馆里有。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这本书是六七十年代编的。九十年代初出过内部版,这次是公开发行,还删了一部分。
典型的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不错,在运动战期间,我军由于被美军抓住了弱点而吃了些亏,但随着1951年美军秋季攻势的被粉碎,美军已经丧失了战场主动权。而从1952年夏季开始,我军就转入了战略反攻,这个势头一直保持到了停战,期间美军为了扭转形势,发动了上甘岭战役,这是美军为了夺回主动权的最后努力,但也是以失败告终。

总的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先胜后负再胜。这是铁的事实,谁也翻不了的
原帖由 lqvod 于 2006-10-31 22:49 发表
从福建调动军队过去,不发棉衣,不太可信


  是不是福建的军队这个邀请专家来解释,但是不发棉衣是有渊源的--并非我们没有或者故意不给,而是当时我军恶劣的后勤支援条件所限,志愿军的运输能力有限,加上美军的空中封锁,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有大量的补给物资囤积在后方而无法运往前线,那时候的条件真是惨烈阿.........
就是,,得肯定抗美援朝的伟大战史,为中国以后的战斗威性掂定了基础..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6-11-9 16:13 发表


  是不是福建的军队这个邀请专家来解释,但是不发棉衣是有渊源的--并非我们没有或者故意不给,而是当时我军恶劣的后勤支援条件所限,志愿军的运输能力有限,加上美军的空中封锁,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有大 ...

是华东的9兵团,也不是没给棉衣,而是由于战况紧急所以取消了在沈阳的整训计划,直接开赴朝鲜东线战场。因此部队是着南方棉衣入朝的。而实际上沈阳已经准备了足够9兵团换装的被服。而入朝之后确实补给困难,所以未能及时换装。
准备的其实也不够
但是行程太急
也没落实发到手里
曾看到过老美拍的照片,就是一个"惨"字!
原帖由 yueying 于 2006-11-9 22:03 发表
准备的其实也不够
但是行程太急
也没落实发到手里

有总比没有好.如果当时能够保证两人一件大衣的话,很多战士恐怕就能保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