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海军舰艇之命名规则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5:48:34
战舰:以人名命之。如俾斯麦(德国铁血宰相),提尔皮茨(德国海军之父)  

战巡:以人名命之。如沙恩霍斯特,格耐森瑙(两人为名将,普鲁士陆军再造者)。以下是这两人的故事:

1806年,拿破仑击溃普鲁士军,占领柏林,普鲁士的军备自然就受到拿破仑的重重限制。拿破仑只准普国拥有皇家军队四万二千人,这种薄弱的兵力,就算担任警察任务都嫌不够,更不用说是负起国防任务了。  

但是穷则变,变则通,时任普鲁士陆军部长的沙恩霍斯特( Gen. J. D.von Scharnhorst )在德国高层的支持之下,秘密扩军,采行徵兵制,每次徵兵不超过四万二千人,以符合拿破仑的规定;而实际上每一期所徵的兵员皆在短期训练后退役,然后再召第二期,第三期……以期使全国青壮男子皆受过军事训练;他并下令在全国普设所谓“民防协会”,表面上是一种类似“守望相助”的民间组织,实际上则是一个负责进一步训练那些退役军人的军事单位。在1813年拿破仑征俄大败而回后,普鲁士就将这些在乡军人召集编组,立刻就建立了一支能与拿破仑对抗的部队.此后普鲁士颁布新的兵役制度,规定成年男子需服役三年,退役后备役五年,每年仍需接受数星期点召,战时则接受徵召服役,这也就是现今大多数行徵兵制国家所仿效的兵役制度始祖。沙恩霍斯特也就因此被誉为普鲁士陆军的再造者。而格耐森瑙( Count von Gneisenau )即为沙恩霍斯特的副手。当沙恩霍斯特在1801年前后任职柏林陆军官校时,有个著名的学生,就是后来写作战争论的克劳塞维兹( Karl von Clausewitz ),克氏对沙恩霍斯特推崇备至,称之为“唯一敬爱的精神上之父执与良友”,当普鲁士遭拿破仑击败后,秘密扩军之际,沙恩霍斯特就将克劳塞维兹延揽至陆军部,在格耐森瑙的手下做事。

后1812年拿破仑大举征俄,除假道普鲁士外,尚要求普鲁士派兵助战,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等人主张召集国民军,联俄抗法,普鲁士王腓特列·威廉三世以普鲁士首当其冲,不允所请。沙恩霍斯特愤而辞职,格耐森瑙则被"外放"--奉命出使外国,官职较小的克劳塞维兹则弃职投效俄军,沙氏与格氏特函向俄皇推荐,克氏遂进入俄国参谋本部就任。拿破仑征俄失败后,普鲁士于1813年重整军备,以布吕歇尔元帅( Marshal Gebhard L. von Blucher )为总司令(后也有多艘船舰以Blucher为名),沙恩霍斯特为参谋长,格耐森瑙仍为香氏副手,克氏以俄军联络官之名也在麾下。

1813年春,原被拿破仑征服的国家组成联盟,共同对法作战.沙恩霍斯特在五月的Lutzen与Bautzen两战中身受重伤,后在前往奥国求援的途中伤重死亡.克氏悲曰:“这是我一生中无可补偿的最大损失!”格耐森瑙在沙氏死后继任为参谋长,并在十月的莱比锡一战,偕俄奥两国部队大破法军,克氏也在战后恢复德国军官身分。联军随后攻入法境.在1815年,拿破仑返国复辟,欧洲各国震动,遂组织联军围剿。在滑铁卢一役中,格耐森瑙任普鲁士总部参谋长,克劳塞维兹任第三军参谋长,在此战中皆立有大功。后不久格氏引退,克氏后任柏林陆军官校校长,并在这段时间内写作战争论。

1830年,由于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波兰也发生暴动,局势吃紧,乃再度委请格耐森瑙复出任职总司令,克劳塞维兹为其参谋长.后格氏与克氏两人先后死于1831年的一场霍乱大流行中。
重巡:以人名命之。如欧根亲王(奥地利名将,著名战略家)  

袖珍战舰:以海军将领命之。如海军上将舍尔(Admiral Rheinhard Scheer ,第一次世界大战名将,在日得兰一役击败英军舰队,《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莱茵哈特”可能就是依他命名)  

轻巡:以地名命之。如纽伦堡、科隆  

潜艇:U开头再加上数字。
U为德文潜水艇(Unterseeboot--英文 Undersea boat)的字首战舰:以人名命之。如俾斯麦(德国铁血宰相),提尔皮茨(德国海军之父)  

战巡:以人名命之。如沙恩霍斯特,格耐森瑙(两人为名将,普鲁士陆军再造者)。以下是这两人的故事:

1806年,拿破仑击溃普鲁士军,占领柏林,普鲁士的军备自然就受到拿破仑的重重限制。拿破仑只准普国拥有皇家军队四万二千人,这种薄弱的兵力,就算担任警察任务都嫌不够,更不用说是负起国防任务了。  

但是穷则变,变则通,时任普鲁士陆军部长的沙恩霍斯特( Gen. J. D.von Scharnhorst )在德国高层的支持之下,秘密扩军,采行徵兵制,每次徵兵不超过四万二千人,以符合拿破仑的规定;而实际上每一期所徵的兵员皆在短期训练后退役,然后再召第二期,第三期……以期使全国青壮男子皆受过军事训练;他并下令在全国普设所谓“民防协会”,表面上是一种类似“守望相助”的民间组织,实际上则是一个负责进一步训练那些退役军人的军事单位。在1813年拿破仑征俄大败而回后,普鲁士就将这些在乡军人召集编组,立刻就建立了一支能与拿破仑对抗的部队.此后普鲁士颁布新的兵役制度,规定成年男子需服役三年,退役后备役五年,每年仍需接受数星期点召,战时则接受徵召服役,这也就是现今大多数行徵兵制国家所仿效的兵役制度始祖。沙恩霍斯特也就因此被誉为普鲁士陆军的再造者。而格耐森瑙( Count von Gneisenau )即为沙恩霍斯特的副手。当沙恩霍斯特在1801年前后任职柏林陆军官校时,有个著名的学生,就是后来写作战争论的克劳塞维兹( Karl von Clausewitz ),克氏对沙恩霍斯特推崇备至,称之为“唯一敬爱的精神上之父执与良友”,当普鲁士遭拿破仑击败后,秘密扩军之际,沙恩霍斯特就将克劳塞维兹延揽至陆军部,在格耐森瑙的手下做事。

后1812年拿破仑大举征俄,除假道普鲁士外,尚要求普鲁士派兵助战,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等人主张召集国民军,联俄抗法,普鲁士王腓特列·威廉三世以普鲁士首当其冲,不允所请。沙恩霍斯特愤而辞职,格耐森瑙则被"外放"--奉命出使外国,官职较小的克劳塞维兹则弃职投效俄军,沙氏与格氏特函向俄皇推荐,克氏遂进入俄国参谋本部就任。拿破仑征俄失败后,普鲁士于1813年重整军备,以布吕歇尔元帅( Marshal Gebhard L. von Blucher )为总司令(后也有多艘船舰以Blucher为名),沙恩霍斯特为参谋长,格耐森瑙仍为香氏副手,克氏以俄军联络官之名也在麾下。

1813年春,原被拿破仑征服的国家组成联盟,共同对法作战.沙恩霍斯特在五月的Lutzen与Bautzen两战中身受重伤,后在前往奥国求援的途中伤重死亡.克氏悲曰:“这是我一生中无可补偿的最大损失!”格耐森瑙在沙氏死后继任为参谋长,并在十月的莱比锡一战,偕俄奥两国部队大破法军,克氏也在战后恢复德国军官身分。联军随后攻入法境.在1815年,拿破仑返国复辟,欧洲各国震动,遂组织联军围剿。在滑铁卢一役中,格耐森瑙任普鲁士总部参谋长,克劳塞维兹任第三军参谋长,在此战中皆立有大功。后不久格氏引退,克氏后任柏林陆军官校校长,并在这段时间内写作战争论。

1830年,由于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波兰也发生暴动,局势吃紧,乃再度委请格耐森瑙复出任职总司令,克劳塞维兹为其参谋长.后格氏与克氏两人先后死于1831年的一场霍乱大流行中。
重巡:以人名命之。如欧根亲王(奥地利名将,著名战略家)  

袖珍战舰:以海军将领命之。如海军上将舍尔(Admiral Rheinhard Scheer ,第一次世界大战名将,在日得兰一役击败英军舰队,《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莱茵哈特”可能就是依他命名)  

轻巡:以地名命之。如纽伦堡、科隆  

潜艇:U开头再加上数字。
U为德文潜水艇(Unterseeboot--英文 Undersea boat)的字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