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2东方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2:25:08
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6年08月22日 星期二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6年08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谈中东之行
  【外交部网站消息】2006年8月22日,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邀请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大使向中外记者及驻华使馆新闻官介绍其近日中东之行情况。

  孙必干介绍说,我于8月6日至16日先后访问了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和沙特。在叙利亚,我会见了叙利亚副总统沙雷、常务副外长米格达德、副外长阿努斯和新闻部长比拉勒;在约旦,会见了约旦代理外交大臣兼公共部门和住房大臣胡斯尼;在以色列,会见了以第一副总理兼外长利夫尼;在巴勒斯坦,会见了巴总统办公室主任、阿巴斯的政治顾问胡斯尼;在埃及,会见了埃总统政治顾问巴兹、外交部部长助理哈拉夫和阿盟秘书长穆萨;在沙特,会见了沙王储苏尔坦亲王和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我原定访问黎巴嫩,因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被迫取消这一行程安排。我仍希望有机会尽早访黎,为黎重建和实现稳定做出努力。

  孙必干说,此访正值黎以冲突加剧之时,特别是由于以军持续轰炸,黎巴嫩人道主义状况非常严重。在此形势下,我出访的中心任务就是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8月12日,安理会通过了1701号决议,我继而呼吁有关各方认真执行联合国决议。访问中,我还阐述了中国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国政府一直关注中东地区局势发展,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下,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争端。

  根据访问期间形势的发展,我着重向地区国家表明了中方对缓解黎以紧张局势的几点看法:

  第一,有关各方立即无条件停火。只有立即无条件停火,才能缓解黎以局势,从而有利于改善黎人道主义状况。

  第二,国际社会应加紧行动,进一步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第三,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尽快对黎以冲突作出反应。应努力推动建立解决黎以问题的长效政治框架。

  第四,尽快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只有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地区公正、持久的和平。

  访问中,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历史和事实都已证明,通过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

  孙必干说,此次中东之行给我留下以下四点印象:

  第一,安理会1701号决议是实现黎以停火的第一步。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使该决议得到切实、全面的执行。该决议还存在模糊的地方,其具体实施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执行决议比通过决议更加困难。中方希望有关方面以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和克制,使决议得以切实执行。

  第二,黎以冲突导致数千人死伤,近百万人流离失所,黎道路、桥梁、机场和电厂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黎人道主义状况灾难严重。国际社会虽为黎展开了人道救援,但还远远不够,黎人道主义状况仍令人担忧。下一阶段,黎巴嫩战后重建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三,在国际社会关注黎以问题的同时,巴以问题不应被忽视,巴方对此表示严重关注和担忧。巴以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地区和平的关键。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和推动解决巴以问题。

  第四,通过与阿拉伯国家有关官员的接触,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即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孙必干还就中方参与黎巴嫩战后重建计划、是否向联黎部队增派兵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时事点评】在具体讨论孙特使“四点看法”、“四点印象”之前,首先,我们想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我原定访问黎巴嫩,因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被迫取消这一行程安排。我仍希望有机会尽早访黎,为黎重建和实现稳定做出努力”。


●中东特使的这次中东之行、其行程是“不完整”的
针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提请大家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其行程是“不完整”的。

  显然,我们认为,黎巴嫩这一站之所以未能成行,恐怕不是“因为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而被迫取消”,真正原因在于:在黎巴嫩这个地方、交织了太多的“欧美利益”与“宗教矛盾”,相比欧美的既有影响力而言,北京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孙必干最终没能去成黎巴嫩,可以肯定是美国人对黎巴嫩政府施加了压力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从陈水扁几个月前的南美之行中途竟然可以在黎巴嫩“落地、活动”,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孙必干最终没能去成黎巴嫩,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对黎巴嫩政府施加了压力。


●在彻底挤进“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中国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在中东这块地方,在我们看到北京借哈马斯这块跳板正在“长袖善舞”的同时(这一点,从孙大使无法前往黎巴嫩的事实来看,再次显出了哈马斯的跳板作用),我们也得承认,在彻底挤进“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中国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我们一直有个非常明确的“定性”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一直有个非常明确的“定性”,那就是:表面上是与阿拉伯国家“全面交流”情况,实际上是“帮助”阿拉伯国家“认清”美国人在中东已经不是“说嘛算嘛”的主宰,并在这一基础上,为“下一次”的中东之行做前期准备。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中东特使的“下次”中东之行,东方评论员是有“莫大期待”的


值得强调的是,与“这一次”不同,在之前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对中国中东特使的“下一次中东之行”就表现出了“莫大的期待”:在我们看来,经过这一轮中东冲突,特别在仅仅面对一个真主党武装、其它大国还几乎没有进行直接支持,“美以”竟然在没有达成战略目的的情况下,就食言而肥,被迫接受联合国那份包含“立刻停火”之内容的决议案,这已经用事实证明华盛顿在中东的确不再是“说一不二”的主宰。

因此,东方评论员曾经明确地表达过这样的一个期待:既:有心全面切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北京,如果在“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框架内仍然“等不来一张办公桌”的话,那么,在中东特使“再入”中东的时候,恐怕连“中东和平路线图”都给改了。

●孙特使的“被拒”黎巴嫩,本质就相当于“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


显然,在我们看来,孙特使的“被拒”黎巴嫩,本质就相当于“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在这种“心情”下,我们听到孙特使的“第四种印象”,既“通过与阿拉伯国家有关官员的接触,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即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一点儿也不意外。

●中东特使谈“四点感想”点破了这样几层意思


事实上,在时事评论员看来,何谓“阿拉伯国家的想法”?何谓“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特别是“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何用意?恐怕用不着我们过多地解读!

在这里,我们只想点破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这个所谓的“阿拉伯国家的想法”,可是通过中国中东特使的嘴巴“才”为我们所知的;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的“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就是那张“中东和平路线图”;显然,按中国中东特使的“感想”,这张图在“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冲击下、已名存实亡了;

● 对华盛顿企图继续主导“中东四方小组”最为明显的一次挑战


第三,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显然,时事评论员的理解就是:修改、或者干脆抛弃中东和平路线图就是“新思路”的本质。在这里,我们还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中东四方小组”恰恰是建立在“中东和平路线图”之基础上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的“这份感想”显然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华盛顿企图继续主导“中东四方小组”、继续独霸中东和平进程话语权,“最为明显”的一次挑战;

●孙必干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其次,尽管孙必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意向,但是,我们注意到,他仍然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他说:“访问中,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历史和事实都已证明,通过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的“说法”非常有意思,我们认为,“通过这种说法”,北京一方面“以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的观点、为美国的“新中东”钉上了棺材钉;另一方面也借“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的“说词”、为“中东和平路线图”判了死刑;


●孙特使实际上已经在自己的名片上“增添”了“中东和平使者”的“新头衔”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的这位中东特使还通过“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冠冕堂皇”的“积极态度”,在自己的名片上,在“中国中东特使”的头衔后、为自己“增添”了“中东和平使者”的“新头衔”。

●北京准备“顺”阿拉伯国家之意,有意动手修改“中东和平路线图”了


最后,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与“视中东和平已经死亡”的阿拉伯国家“充分交流看法”、从而“基本上”完成这次任务之后,在“仍然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的情况下,在中东冲突“再起”几成定局、“原有”中东和平进程已然中止的情况下,北京显然准备从“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的角度着手、顺阿拉伯国家之意,有意动手修改“中东和平路线图”了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6年08月22日 星期二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6年08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谈中东之行
  【外交部网站消息】2006年8月22日,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邀请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大使向中外记者及驻华使馆新闻官介绍其近日中东之行情况。

  孙必干介绍说,我于8月6日至16日先后访问了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和沙特。在叙利亚,我会见了叙利亚副总统沙雷、常务副外长米格达德、副外长阿努斯和新闻部长比拉勒;在约旦,会见了约旦代理外交大臣兼公共部门和住房大臣胡斯尼;在以色列,会见了以第一副总理兼外长利夫尼;在巴勒斯坦,会见了巴总统办公室主任、阿巴斯的政治顾问胡斯尼;在埃及,会见了埃总统政治顾问巴兹、外交部部长助理哈拉夫和阿盟秘书长穆萨;在沙特,会见了沙王储苏尔坦亲王和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我原定访问黎巴嫩,因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被迫取消这一行程安排。我仍希望有机会尽早访黎,为黎重建和实现稳定做出努力。

  孙必干说,此访正值黎以冲突加剧之时,特别是由于以军持续轰炸,黎巴嫩人道主义状况非常严重。在此形势下,我出访的中心任务就是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8月12日,安理会通过了1701号决议,我继而呼吁有关各方认真执行联合国决议。访问中,我还阐述了中国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国政府一直关注中东地区局势发展,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下,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争端。

  根据访问期间形势的发展,我着重向地区国家表明了中方对缓解黎以紧张局势的几点看法:

  第一,有关各方立即无条件停火。只有立即无条件停火,才能缓解黎以局势,从而有利于改善黎人道主义状况。

  第二,国际社会应加紧行动,进一步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第三,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尽快对黎以冲突作出反应。应努力推动建立解决黎以问题的长效政治框架。

  第四,尽快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只有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地区公正、持久的和平。

  访问中,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历史和事实都已证明,通过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

  孙必干说,此次中东之行给我留下以下四点印象:

  第一,安理会1701号决议是实现黎以停火的第一步。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使该决议得到切实、全面的执行。该决议还存在模糊的地方,其具体实施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执行决议比通过决议更加困难。中方希望有关方面以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和克制,使决议得以切实执行。

  第二,黎以冲突导致数千人死伤,近百万人流离失所,黎道路、桥梁、机场和电厂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黎人道主义状况灾难严重。国际社会虽为黎展开了人道救援,但还远远不够,黎人道主义状况仍令人担忧。下一阶段,黎巴嫩战后重建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三,在国际社会关注黎以问题的同时,巴以问题不应被忽视,巴方对此表示严重关注和担忧。巴以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地区和平的关键。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和推动解决巴以问题。

  第四,通过与阿拉伯国家有关官员的接触,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即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孙必干还就中方参与黎巴嫩战后重建计划、是否向联黎部队增派兵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时事点评】在具体讨论孙特使“四点看法”、“四点印象”之前,首先,我们想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我原定访问黎巴嫩,因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被迫取消这一行程安排。我仍希望有机会尽早访黎,为黎重建和实现稳定做出努力”。


●中东特使的这次中东之行、其行程是“不完整”的
针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提请大家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其行程是“不完整”的。

  显然,我们认为,黎巴嫩这一站之所以未能成行,恐怕不是“因为由叙利亚进入贝鲁特的陆路通道被切断而被迫取消”,真正原因在于:在黎巴嫩这个地方、交织了太多的“欧美利益”与“宗教矛盾”,相比欧美的既有影响力而言,北京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孙必干最终没能去成黎巴嫩,可以肯定是美国人对黎巴嫩政府施加了压力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从陈水扁几个月前的南美之行中途竟然可以在黎巴嫩“落地、活动”,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孙必干最终没能去成黎巴嫩,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对黎巴嫩政府施加了压力。


●在彻底挤进“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中国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在中东这块地方,在我们看到北京借哈马斯这块跳板正在“长袖善舞”的同时(这一点,从孙大使无法前往黎巴嫩的事实来看,再次显出了哈马斯的跳板作用),我们也得承认,在彻底挤进“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中国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我们一直有个非常明确的“定性”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孙必干的“这次”中东之行、一直有个非常明确的“定性”,那就是:表面上是与阿拉伯国家“全面交流”情况,实际上是“帮助”阿拉伯国家“认清”美国人在中东已经不是“说嘛算嘛”的主宰,并在这一基础上,为“下一次”的中东之行做前期准备。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中东特使的“下次”中东之行,东方评论员是有“莫大期待”的


值得强调的是,与“这一次”不同,在之前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对中国中东特使的“下一次中东之行”就表现出了“莫大的期待”:在我们看来,经过这一轮中东冲突,特别在仅仅面对一个真主党武装、其它大国还几乎没有进行直接支持,“美以”竟然在没有达成战略目的的情况下,就食言而肥,被迫接受联合国那份包含“立刻停火”之内容的决议案,这已经用事实证明华盛顿在中东的确不再是“说一不二”的主宰。

因此,东方评论员曾经明确地表达过这样的一个期待:既:有心全面切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北京,如果在“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框架内仍然“等不来一张办公桌”的话,那么,在中东特使“再入”中东的时候,恐怕连“中东和平路线图”都给改了。

●孙特使的“被拒”黎巴嫩,本质就相当于“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


显然,在我们看来,孙特使的“被拒”黎巴嫩,本质就相当于“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在这种“心情”下,我们听到孙特使的“第四种印象”,既“通过与阿拉伯国家有关官员的接触,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即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一点儿也不意外。

●中东特使谈“四点感想”点破了这样几层意思


事实上,在时事评论员看来,何谓“阿拉伯国家的想法”?何谓“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使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已名存实亡”?特别是“要实现和平,照原来的老路走已经不行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何用意?恐怕用不着我们过多地解读!

在这里,我们只想点破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这个所谓的“阿拉伯国家的想法”,可是通过中国中东特使的嘴巴“才”为我们所知的;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的“原有的中东和平进程”就是那张“中东和平路线图”;显然,按中国中东特使的“感想”,这张图在“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冲击下、已名存实亡了;

● 对华盛顿企图继续主导“中东四方小组”最为明显的一次挑战


第三,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显然,时事评论员的理解就是:修改、或者干脆抛弃中东和平路线图就是“新思路”的本质。在这里,我们还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中东四方小组”恰恰是建立在“中东和平路线图”之基础上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的“这份感想”显然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华盛顿企图继续主导“中东四方小组”、继续独霸中东和平进程话语权,“最为明显”的一次挑战;

●孙必干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其次,尽管孙必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意向,但是,我们注意到,他仍然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他说:“访问中,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历史和事实都已证明,通过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但我认为....”的“说法”非常有意思,我们认为,“通过这种说法”,北京一方面“以武力和战争解决中东问题是行不通的”的观点、为美国的“新中东”钉上了棺材钉;另一方面也借“有人提出中东和平已走上末路”的“说词”、为“中东和平路线图”判了死刑;


●孙特使实际上已经在自己的名片上“增添”了“中东和平使者”的“新头衔”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的这位中东特使还通过“我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中东和平是大势所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冠冕堂皇”的“积极态度”,在自己的名片上,在“中国中东特使”的头衔后、为自己“增添”了“中东和平使者”的“新头衔”。

●北京准备“顺”阿拉伯国家之意,有意动手修改“中东和平路线图”了


最后,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与“视中东和平已经死亡”的阿拉伯国家“充分交流看法”、从而“基本上”完成这次任务之后,在“仍然没有”等来一张办公桌的情况下,在中东冲突“再起”几成定局、“原有”中东和平进程已然中止的情况下,北京显然准备从“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的角度着手、顺阿拉伯国家之意,有意动手修改“中东和平路线图”了
沙发啊,[em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