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为何“政治热贸易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31:44
官方贸易裹足不前,民间贸易却在夹缝中自发地快速增长,中俄贸易用不一样长的两条腿向前迈进。

  俄罗斯经济处于复苏增长阶段,犹如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你当然不能指望他迅猛地和  
你奔跑,何况那个病人有时心情还不好”。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法学博士邢广程这样形容俄罗斯和中国最近几年的经贸发展。

  表面上看来,中俄经贸往来确实升温不少:中俄石油运输、天然气合作、核能以及科技部最大规模一次的向民间推广俄罗斯军转民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征集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的合作项目。

  何况还有军品交易,军品交易占中俄总贸易的比重很大。

  有人曾据此断言,中俄今后5年到8年贸易往来将非常紧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俄贸易引擎

  据了解,中国目前大部分军品仍从俄罗斯进口。俄罗斯的态度是:中国不能光进口军火,必须在其他贸易领域上给俄点补偿。

  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一位委员说,俄罗斯通常认为,军事往来,不是单纯的我卖你买,而是在帮中国。所以他们当然希望中国在其他生意上多照顾。“他们的想法很直接,就是军品贸易要和民品挂钩”。这位委员说。

  这是促使近段中俄官方经贸突然升温的主要原因。“比如最近在能源合作上,俄罗斯甚至想实行捆绑销售,比如顺带搭点飞机什么的”。

  俄罗斯的想法在中国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的军事贸易可以从欧洲或美国进口,但是美国一直以来是限制中国的,欧洲虽乐意和中国做生意但还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而俄罗斯可以不管这些。”科技部高技术处处长耿建东说。

  在此背景下,据说中国政府在推动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意图上是“非常迫切”的。黑龙江、吉林甚至南方各省每年都派大的代表团去俄罗斯考察市场。

  更有力的例证是,有关部委曾专门针对促进俄罗斯市场开会探讨方案。据说“提出了很多方面的政策”。

  邢广程认为,为促进和一个国家的经贸关系特别组会研究是很少见的。“就是对美国,也从没有开过类似的会”。

  但是就算这样,俄罗斯也并不是那么痛快。“他的军用、能源技术给中国是有阻碍的,毕竟是在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耿建东说。

  企业的“不思进取”

  在政府推动下,中国企业被动应付。“北京、上海的大企业就很普遍,你催一下,我就动一下。”业内人士调侃地说。

  企业是现实的。邢广程预测,中俄整体贸易不大,将来也不会很大。“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很重要,但不会排到前几位。”

  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但大体说来,在于两方面:一是双方贸易结构雷同,没有互补性;二是对于俄罗斯来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门槛太高。

  中国和俄罗斯目前最需要的都是资金、市场和技术。而这三方面,两国都不能互相提供。“迫不得已,双方必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第三方。”

  可以提供的依据是,中俄两国相互投资水平很低,“我国在俄共有1400多家含中资的企业,总投资为1.4亿美元。而中国俄罗斯企业约为100家,投资额为2.2亿美元。”邢广程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而中国最近10年和欧美合作,使民用产品进入门槛抬高。俄罗斯产品面临西方国家强有力的竞争。

  说竞争其实并不太合适。准确地说,俄罗斯民品技术已不入中国市场的法眼。

  “比如说民用飞机,中国的需要量很大,通常买的是美国和法国的民用飞机,不管从服务、管理还是技术,俄罗斯都没有办法与之相比。”业内人士说。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早先用俄罗斯民用飞机,但其在俄罗斯和中国市场上却频出安全事故。“也并不是说性能不好,可能是俄方超期服役,或者管理水平的问题。导致中国对它的安全信心不足。”邢广程解释。

  俄罗斯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但虽然价格便宜,一旦采购回来,维修的标准与西方的肯定不一样。“会导致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要大幅提高”。一位行内人士说。而且各航空公司对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已是非常陌生。他们当然不愿意冒险。

  据介绍,前不久在合作核能的过程中,俄罗斯在会谈中提出让中国考虑购买一定量的民用飞机,被中方以“明确的态度拒绝”。

  另外俄罗斯中高等技术优势不明显,即便有好的技术,俄政府往往要价过高,进行重重限制,导致中国引进俄罗斯技术不足以大规模产业化。

  野草的力量

  中国对俄的民间贸易曾一度被忽视。直到去年,中国领导人访俄时,有关部门才对民间贸易做了一个统计,据说当时的数字是:民间贸易达到100多亿。从此才正式纳入官方视野。

  “他们都是自发的,组织往来也是最原始的”。邢广程说。

  在俄罗斯莫斯科有一个著名的中国集装箱市场。集装箱市场的由来是因为在那里做生意的商人们的小商品都摆在集装箱内出售。

  商人的经营方法是这样的:白天租用集装箱卖货,晚上把集装箱当作仓库保管。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另外租场地,管理费很低,商品价格就非常便宜。小商品集散地的商人大多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

  但中国人在俄罗斯做生意很不容易,历经磨难和艰险。“生存方式极度恶劣”。

  有人回忆说,中国闹非典的时候,莫斯科全城逮捕来俄罗斯的中国小商人。“查封中国楼、把里面所有的中国人或者驱逐或者拘留”。一位知情人士说,当时不管是否证照齐全,没有例外。

  非典只是借口,据说莫斯科这样大规模的举动每隔一两年就要来一次。风险简直没完没了。

  商人们去俄罗斯时,通常的做法是交一笔钱集体租借俄罗斯飞机,行内说法是“包机包税”。这种方式俄罗斯海关是知道的,商人们交的那笔租借费里有一部分被当作报关费是要给他们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人们还是拿不到报关单。拿不到报关单就属于走私行为。

  知情人说,各种部门经常以此为由没收商品。

  这里面据说有一个很好笑的原因:俄罗斯非常不希望外国人来国内赚钱,“合资企业稍微好一点,独资企业经常被俄方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挤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国内企业根本不可能冒这种风险。

  尽管条件恶劣,中俄民间贸易特别是边界往来却在不断增长。一些中国商人慢慢站稳脚跟。因为“他们头脑灵活,反映敏捷”。

  据说商人们销售的中国衣服就很受俄罗斯当地人欢迎。“他们有加工基地,反应很快,变化款式很迅速,而大企业这一点做不到”,业内人士说。

  很多人预测,在俄罗斯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小商人前途看好。而民间贸易已被中国政府列为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正式渠道,被官方确认。

  中国政府是不会无视俄罗斯市场的。“如果经济合作欠缺,那两国的战略协作就很不牢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邢广程说。

  除此以外,因为无论中国购买军品还是能源合作,给予俄罗斯的是巨大的利润。“中国对俄罗斯目前的贸易是很大的逆差”。政府当然也想平衡局势,希望中国的消费品能进入俄罗斯市场。

  邢广程说,因为政府力量介入,中国和俄罗斯经贸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不会如想象得那样跃进”,他说,“短期内不可能达到紧密的程度,更遑论和日美欧比肩。”官方贸易裹足不前,民间贸易却在夹缝中自发地快速增长,中俄贸易用不一样长的两条腿向前迈进。

  俄罗斯经济处于复苏增长阶段,犹如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你当然不能指望他迅猛地和  
你奔跑,何况那个病人有时心情还不好”。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法学博士邢广程这样形容俄罗斯和中国最近几年的经贸发展。

  表面上看来,中俄经贸往来确实升温不少:中俄石油运输、天然气合作、核能以及科技部最大规模一次的向民间推广俄罗斯军转民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征集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的合作项目。

  何况还有军品交易,军品交易占中俄总贸易的比重很大。

  有人曾据此断言,中俄今后5年到8年贸易往来将非常紧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俄贸易引擎

  据了解,中国目前大部分军品仍从俄罗斯进口。俄罗斯的态度是:中国不能光进口军火,必须在其他贸易领域上给俄点补偿。

  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一位委员说,俄罗斯通常认为,军事往来,不是单纯的我卖你买,而是在帮中国。所以他们当然希望中国在其他生意上多照顾。“他们的想法很直接,就是军品贸易要和民品挂钩”。这位委员说。

  这是促使近段中俄官方经贸突然升温的主要原因。“比如最近在能源合作上,俄罗斯甚至想实行捆绑销售,比如顺带搭点飞机什么的”。

  俄罗斯的想法在中国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的军事贸易可以从欧洲或美国进口,但是美国一直以来是限制中国的,欧洲虽乐意和中国做生意但还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而俄罗斯可以不管这些。”科技部高技术处处长耿建东说。

  在此背景下,据说中国政府在推动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意图上是“非常迫切”的。黑龙江、吉林甚至南方各省每年都派大的代表团去俄罗斯考察市场。

  更有力的例证是,有关部委曾专门针对促进俄罗斯市场开会探讨方案。据说“提出了很多方面的政策”。

  邢广程认为,为促进和一个国家的经贸关系特别组会研究是很少见的。“就是对美国,也从没有开过类似的会”。

  但是就算这样,俄罗斯也并不是那么痛快。“他的军用、能源技术给中国是有阻碍的,毕竟是在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耿建东说。

  企业的“不思进取”

  在政府推动下,中国企业被动应付。“北京、上海的大企业就很普遍,你催一下,我就动一下。”业内人士调侃地说。

  企业是现实的。邢广程预测,中俄整体贸易不大,将来也不会很大。“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很重要,但不会排到前几位。”

  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但大体说来,在于两方面:一是双方贸易结构雷同,没有互补性;二是对于俄罗斯来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门槛太高。

  中国和俄罗斯目前最需要的都是资金、市场和技术。而这三方面,两国都不能互相提供。“迫不得已,双方必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第三方。”

  可以提供的依据是,中俄两国相互投资水平很低,“我国在俄共有1400多家含中资的企业,总投资为1.4亿美元。而中国俄罗斯企业约为100家,投资额为2.2亿美元。”邢广程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而中国最近10年和欧美合作,使民用产品进入门槛抬高。俄罗斯产品面临西方国家强有力的竞争。

  说竞争其实并不太合适。准确地说,俄罗斯民品技术已不入中国市场的法眼。

  “比如说民用飞机,中国的需要量很大,通常买的是美国和法国的民用飞机,不管从服务、管理还是技术,俄罗斯都没有办法与之相比。”业内人士说。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早先用俄罗斯民用飞机,但其在俄罗斯和中国市场上却频出安全事故。“也并不是说性能不好,可能是俄方超期服役,或者管理水平的问题。导致中国对它的安全信心不足。”邢广程解释。

  俄罗斯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但虽然价格便宜,一旦采购回来,维修的标准与西方的肯定不一样。“会导致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要大幅提高”。一位行内人士说。而且各航空公司对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已是非常陌生。他们当然不愿意冒险。

  据介绍,前不久在合作核能的过程中,俄罗斯在会谈中提出让中国考虑购买一定量的民用飞机,被中方以“明确的态度拒绝”。

  另外俄罗斯中高等技术优势不明显,即便有好的技术,俄政府往往要价过高,进行重重限制,导致中国引进俄罗斯技术不足以大规模产业化。

  野草的力量

  中国对俄的民间贸易曾一度被忽视。直到去年,中国领导人访俄时,有关部门才对民间贸易做了一个统计,据说当时的数字是:民间贸易达到100多亿。从此才正式纳入官方视野。

  “他们都是自发的,组织往来也是最原始的”。邢广程说。

  在俄罗斯莫斯科有一个著名的中国集装箱市场。集装箱市场的由来是因为在那里做生意的商人们的小商品都摆在集装箱内出售。

  商人的经营方法是这样的:白天租用集装箱卖货,晚上把集装箱当作仓库保管。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另外租场地,管理费很低,商品价格就非常便宜。小商品集散地的商人大多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

  但中国人在俄罗斯做生意很不容易,历经磨难和艰险。“生存方式极度恶劣”。

  有人回忆说,中国闹非典的时候,莫斯科全城逮捕来俄罗斯的中国小商人。“查封中国楼、把里面所有的中国人或者驱逐或者拘留”。一位知情人士说,当时不管是否证照齐全,没有例外。

  非典只是借口,据说莫斯科这样大规模的举动每隔一两年就要来一次。风险简直没完没了。

  商人们去俄罗斯时,通常的做法是交一笔钱集体租借俄罗斯飞机,行内说法是“包机包税”。这种方式俄罗斯海关是知道的,商人们交的那笔租借费里有一部分被当作报关费是要给他们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人们还是拿不到报关单。拿不到报关单就属于走私行为。

  知情人说,各种部门经常以此为由没收商品。

  这里面据说有一个很好笑的原因:俄罗斯非常不希望外国人来国内赚钱,“合资企业稍微好一点,独资企业经常被俄方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挤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国内企业根本不可能冒这种风险。

  尽管条件恶劣,中俄民间贸易特别是边界往来却在不断增长。一些中国商人慢慢站稳脚跟。因为“他们头脑灵活,反映敏捷”。

  据说商人们销售的中国衣服就很受俄罗斯当地人欢迎。“他们有加工基地,反应很快,变化款式很迅速,而大企业这一点做不到”,业内人士说。

  很多人预测,在俄罗斯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小商人前途看好。而民间贸易已被中国政府列为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正式渠道,被官方确认。

  中国政府是不会无视俄罗斯市场的。“如果经济合作欠缺,那两国的战略协作就很不牢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邢广程说。

  除此以外,因为无论中国购买军品还是能源合作,给予俄罗斯的是巨大的利润。“中国对俄罗斯目前的贸易是很大的逆差”。政府当然也想平衡局势,希望中国的消费品能进入俄罗斯市场。

  邢广程说,因为政府力量介入,中国和俄罗斯经贸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不会如想象得那样跃进”,他说,“短期内不可能达到紧密的程度,更遑论和日美欧比肩。”
思考
为什么,有钱不要阿
收到,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