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 一部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的白痴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13:55
王昭君本名王嫱,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民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宫女。当时皇帝有三宫六院,嫔妃动辄百计,像许多命运凄惨的宫女一样整日困守于深宫之中几年也见不到皇帝的面。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绪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也深感前途茫茫,难有出头之日。恰逢匈奴主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来长安竭见汉帝并请求娶汉室女子为妻。当时宫中几乎无人愿意嫁给单于去过那种大漠穹庐的艰苦生活,在这紧要关头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嫁给单于演出了一则千古佳话。当昭君略施粉黛,容颜焕发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真是绝色佳丽,冠艳群芳,连汉元帝都为之眼亮,后悔把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嫁给单于,但又不便失信。汉帝只好送给昭君锦绣帛绢,黄金书画等贵重礼物作为陪嫁。 <br/><br/>  王昭君本人来说是个不幸的女子,不堪忍受封建压迫才被迫请缨嫁给单于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她和单于不可能产生爱情,一生在宫中和大漠尝受了种种磨难,就个人而言毫无幸福而言。塞外是个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王嫱一个人自思自叹,自怨自艾,百无聊赖,无可解愁,只有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出塞曲》,藉以消遣。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声声令人肝肠寸断。谁知天边飞过的大雁,见她如花美貌,听了凄婉的琴声,居然扑扑地掉落在地上。这个便是“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 <br/><br/>  据史记载王昭君婚后三年既公元前31年呼韩邪去世,大阕氏的儿子被立为单于,想按照匈奴的风俗“子娶其母”娶王昭君为妻。这跟封建的伦理道德相抵触,所以王昭君给汉成帝上书要求返回汉朝。但最终王昭君从大局出发,以民族利益为重,尊重了匈奴的风俗。 <br/><br/>  但是电视剧中居然说王昭君的父亲是将军 <br/><br/>  主角一出场,就向皇后自我介绍说“名叫王昭君”,此后众人也跟着昭君长昭君短地称呼她。这种称呼让许多观众大呼“受不了”。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王昭君名王嫱,昭君只是她死后皇帝给她的封号,“她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提前知道死后的封号。” <br/><br/>  汉人听评书念唐诗 <br/><br/>  评书起源于唐宋,在明清达到高峰,但前几天剧中竟然安排汉朝的王昭君听评书,未免有点离谱。此外,剧里演到王昭君被罚到祖庙清扫落叶自怜身世时,有人劝慰她说“古人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吗?”,此话是引自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看来在剧中汉朝人不仅会念唐诗,连后代的大诗人李白也成了“古人”。 <br/><br/>  同样问题还产生在王和毛延寿论画时,昭君侃侃而谈“古人有‘神韵’一说”,但钱钟书已考证到“神韵”说由南齐谢赫提出的,晚生数百年的谢赫也变成“古人”。此外在王莽的年龄,称按照《汉书》记载,王昭君入宫时王莽还没出生,怎么可能和她谈情说爱? <br/><br/>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年匈奴内乱,分为两支,那单于领导北匈奴,呼韩邪单于领导南匈奴。利用这个机会,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击败北匈奴,并将那支单于诛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连忙上书请求前来长安朝觐,以尽藩臣之礼。而电视剧中呼韩邪单于是多么伟大的政治家啊 <br/><br/>  如果说历史细节尚可艺术化处理,《昭君出塞》的文化意义却应该慎重对待。现代化的简单加工固然可以讨巧市场,甚至吸引眼球,但可能造成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误解。史载,昭君出塞后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这是说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但是这种历史功绩绝非爱情的魔力所带来,而是当时汉强胡弱的形势所致。而从汉代和亲九次并无一个是皇帝女儿的情况看,王昭君更像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王昭君的命运悲剧此后还在延续,入塞三年,刚有一子,呼韩邪即病死,不得已忍辱从胡俗含泪再醮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值得一提的是,汉廷对和亲乌孙的宗室女解忧公主乞归故里的要求网开一面,却敕令昭君从胡俗。因此,昭君既被汉廷皇帝抛弃又备受匈奴两代单于的侮辱,如此悲剧是历史事实,今人又何必将王昭君和单于的爱情简单地演绎成一见钟情? <br/><br/>  从后人谱写的“出塞曲”到“昭君怨”、“昭君叹”等歌咏之词,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已经成为沿袭千年的文化共识。有人统计,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让哀怨、悲叹和同情随着时空延展,才会折射我们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人情味。青冢埋得美人骨,哪得柔情万里长?往事越千年,道貌岸然地夸耀王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难免言过其实,以现代人的视角将昭君之怨美化为爱情佳话,对这泪洒蛮荒地的弱女子简单施以浓妆淡抹的娱乐解读,则更显得观念倒退了。 <br/><br/>  一个很好题材的悲剧居然被改变成这样的垃圾剧.<br/><br/>  你们觉得这样能让人接受吗?不能.............同样你又凭什么这样篡改汉朝的历史呢? <br/><br/>  如果后代这样改写我们的历史,我想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因为我们树立了这样先河. <br/><br/>  历史是严谨的,不容篡改. <br/><br/>  如果有人想看这样的电视剧需要这样的剧情,你不必要引用古人的名字和年代.你可以虚拟一个.如果你涉及历史你就要尊重历史 <br/>王昭君本名王嫱,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民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宫女。当时皇帝有三宫六院,嫔妃动辄百计,像许多命运凄惨的宫女一样整日困守于深宫之中几年也见不到皇帝的面。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绪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也深感前途茫茫,难有出头之日。恰逢匈奴主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来长安竭见汉帝并请求娶汉室女子为妻。当时宫中几乎无人愿意嫁给单于去过那种大漠穹庐的艰苦生活,在这紧要关头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嫁给单于演出了一则千古佳话。当昭君略施粉黛,容颜焕发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真是绝色佳丽,冠艳群芳,连汉元帝都为之眼亮,后悔把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嫁给单于,但又不便失信。汉帝只好送给昭君锦绣帛绢,黄金书画等贵重礼物作为陪嫁。 <br/><br/>  王昭君本人来说是个不幸的女子,不堪忍受封建压迫才被迫请缨嫁给单于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她和单于不可能产生爱情,一生在宫中和大漠尝受了种种磨难,就个人而言毫无幸福而言。塞外是个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王嫱一个人自思自叹,自怨自艾,百无聊赖,无可解愁,只有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出塞曲》,藉以消遣。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声声令人肝肠寸断。谁知天边飞过的大雁,见她如花美貌,听了凄婉的琴声,居然扑扑地掉落在地上。这个便是“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 <br/><br/>  据史记载王昭君婚后三年既公元前31年呼韩邪去世,大阕氏的儿子被立为单于,想按照匈奴的风俗“子娶其母”娶王昭君为妻。这跟封建的伦理道德相抵触,所以王昭君给汉成帝上书要求返回汉朝。但最终王昭君从大局出发,以民族利益为重,尊重了匈奴的风俗。 <br/><br/>  但是电视剧中居然说王昭君的父亲是将军 <br/><br/>  主角一出场,就向皇后自我介绍说“名叫王昭君”,此后众人也跟着昭君长昭君短地称呼她。这种称呼让许多观众大呼“受不了”。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王昭君名王嫱,昭君只是她死后皇帝给她的封号,“她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提前知道死后的封号。” <br/><br/>  汉人听评书念唐诗 <br/><br/>  评书起源于唐宋,在明清达到高峰,但前几天剧中竟然安排汉朝的王昭君听评书,未免有点离谱。此外,剧里演到王昭君被罚到祖庙清扫落叶自怜身世时,有人劝慰她说“古人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吗?”,此话是引自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看来在剧中汉朝人不仅会念唐诗,连后代的大诗人李白也成了“古人”。 <br/><br/>  同样问题还产生在王和毛延寿论画时,昭君侃侃而谈“古人有‘神韵’一说”,但钱钟书已考证到“神韵”说由南齐谢赫提出的,晚生数百年的谢赫也变成“古人”。此外在王莽的年龄,称按照《汉书》记载,王昭君入宫时王莽还没出生,怎么可能和她谈情说爱? <br/><br/>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年匈奴内乱,分为两支,那单于领导北匈奴,呼韩邪单于领导南匈奴。利用这个机会,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击败北匈奴,并将那支单于诛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连忙上书请求前来长安朝觐,以尽藩臣之礼。而电视剧中呼韩邪单于是多么伟大的政治家啊 <br/><br/>  如果说历史细节尚可艺术化处理,《昭君出塞》的文化意义却应该慎重对待。现代化的简单加工固然可以讨巧市场,甚至吸引眼球,但可能造成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误解。史载,昭君出塞后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这是说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但是这种历史功绩绝非爱情的魔力所带来,而是当时汉强胡弱的形势所致。而从汉代和亲九次并无一个是皇帝女儿的情况看,王昭君更像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王昭君的命运悲剧此后还在延续,入塞三年,刚有一子,呼韩邪即病死,不得已忍辱从胡俗含泪再醮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值得一提的是,汉廷对和亲乌孙的宗室女解忧公主乞归故里的要求网开一面,却敕令昭君从胡俗。因此,昭君既被汉廷皇帝抛弃又备受匈奴两代单于的侮辱,如此悲剧是历史事实,今人又何必将王昭君和单于的爱情简单地演绎成一见钟情? <br/><br/>  从后人谱写的“出塞曲”到“昭君怨”、“昭君叹”等歌咏之词,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已经成为沿袭千年的文化共识。有人统计,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让哀怨、悲叹和同情随着时空延展,才会折射我们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人情味。青冢埋得美人骨,哪得柔情万里长?往事越千年,道貌岸然地夸耀王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难免言过其实,以现代人的视角将昭君之怨美化为爱情佳话,对这泪洒蛮荒地的弱女子简单施以浓妆淡抹的娱乐解读,则更显得观念倒退了。 <br/><br/>  一个很好题材的悲剧居然被改变成这样的垃圾剧.<br/><br/>  你们觉得这样能让人接受吗?不能.............同样你又凭什么这样篡改汉朝的历史呢? <br/><br/>  如果后代这样改写我们的历史,我想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因为我们树立了这样先河. <br/><br/>  历史是严谨的,不容篡改. <br/><br/>  如果有人想看这样的电视剧需要这样的剧情,你不必要引用古人的名字和年代.你可以虚拟一个.如果你涉及历史你就要尊重历史 <br/>
<p>前段时间那么经典的&lt;&lt;暗算&gt;&gt;央视不播</p><p>尽播些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lt;&lt;别拿豆包不当粮食&gt;&gt;还有什么婆婆媳妇......晕啊</p>
<p>这文章写得非常好</p><p>现在的电视剧不尊重历史</p><p>一些无知的人,受到这类影视的大量"熏陶"就会说中国文化不怎么样</p>
<p>唉</p><p>这么好的文章却没有多少人关注,无聊对骂的帖子却很热闹</p><p>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我们的后代,大家不要麻木啊!</p>
一年出一不好的电视剧我就知足了.
<p>不太懂电影这行.只是觉的越来越差,越来越没品位,越来越不注意考证,越来越没内涵.</p>
不看,不听
<p>偶直接无视,</p><p>国家职能部门带头糟蹋历史,偶们又能说什么呢?</p>
当然是嫁去匈奴好,汉宫有什么好,深宫大院。
<p>这年头雍正都可以拍得像焦裕禄,还有什么不可能?</p><p>影视作品还是要考虑观众欣赏水平的,完全按历史来演,固然真实,恐怕这收视率就要受影响了。当然,那种纯粹的胡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无视它就好了,生气不值得。</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电脑坏不好</i>在2006-8-14 22:21:00的发言:</b><br/><p>前段时间那么经典的&lt;&lt;暗算&gt;&gt;央视不播</p><p>尽播些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lt;&lt;别拿豆包不当粮食&gt;&gt;还有什么婆婆媳妇......晕啊</p></div><p></p>暗算是不错~挺好的~
真是佩服楼主啊!竟然能吧这个片子看完。强人!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作战参谋</i>在2006-8-15 9:03:00的发言:</b><br/><p>偶直接无视,</p><p>国家职能部门带头糟蹋历史,偶们又能说什么呢?</p></div><p></p>我们只能接受“教育”。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p6086</i>在2006-8-15 9:28:00的发言:</b><br/>真是佩服楼主啊!竟然能吧这个片子看完。强人!</div><p>呵呵,俺没看!俺从其他地方转贴过来的</p>
是啊,一个民族的男人要靠女人来保护,可悲啊[em06]
<p>我是没法啊。陪着MM看的。还要得给她解释,讲一讲历史。晕了。</p>[em06][em06]
  看见电视上有个预告片,《圆明园》,是电影,不知道众小学生们是不是会组织看。
<p>感觉现在什么都是“伟大的爱情”</p><p>单于跟昭君居然有爱情</p><p>靠</p>
无论怎么说,王昭君确实很伟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槛外红梅</i>在2006-8-15 14:18:00的发言:</b><br/><p>感觉现在什么都是“伟大的爱情”</p><p>单于跟昭君居然有爱情</p><p>靠</p></div><p></p>看来导演是相信“<strong>日</strong>久生情”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uizhidao2005</i>在2006-8-15 10:42:00的发言:</b><br/>是啊,一个民族的男人要靠女人来保护,可悲啊[em06]</div><p>南北朝的时候,东西魏争着娶柔然女人做老婆,也是和亲啊,男女平等么,高欢在床上被柔然公主逼急了,只好借口打宇文泰跑路,为国捐精不容易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5 16:51:59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tgk9999</i>在2006-8-15 13:04:00的发言:</b><br/>  看见电视上有个预告片,《圆明园》,是电影,不知道众小学生们是不是会组织看。</div><p>八里桥之战,视死如归的清军。</p>
bc33昭君出塞,ad8王莽篡位,ad23死亡。虽然我不知道王莽篡位时年龄,以bc33年王莽18岁计算,18+23+33=73。牛,编剧就这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当选年龄制度的皇帝,果然具有历史的超前性,建议此编剧去起点写历史架空小说!!!
<p>我们现在拍的那些古装戏多不算历史剧,充其量算是戏说罢了。</p><p>历史剧应当反思历史,借鉴未来才是。</p>
<p>戏说代替历史,令人担忧。</p><p></p>
<p>历史正剧就是现代正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p><p>《汉武大帝》的伊稚斜单于射马杀妻盗用莫顿单于的典故更令人喷饭</p><p>连续剧不把人那么多人物情节连接成一个人身上,形象怎么丰满啊</p>
我不知道弄个王莽出来倒底是个啥意思?
国产电视剧正全面向肥皂剧标准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