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国包商误中圈钱陷阱 唯开阴谋套现15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43:16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腾讯科技讯</strong> 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国包公司,注册资金是2900万美元,把所有的研发、采购利润都留在韩国,而其售价一直远远高于其它所有品牌。目前除了Dopod、酷派、Samsung、SonyEricsson外,均价最高的就是韩国的VK、LG和泛泰,聪明而狡猾的VK目前在渠道里库存均价还在1600元之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1年VK进入中国市场时,一开始无人问津,到了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国产<a href="http://digi.qq.com/mobile/mobile.shtml" target="_blank">手机</a>市场份额迅速下滑,VK开始吆喝其研发和实力,以超级虚高的渠道利润诱惑一部分对国产手机失去信心的代理商。在中国,那里有诱惑那里就有不怕死的枭雄(草莽英雄)。市场份额节节爬升,2005年最高月市场占有率达到1.3%,月销量达到10万多台。到了2006年5月,市场份额直线下滑到0.5%,均价却还是挺在1500元,月终端销量只有3万多台的时候,出货量还是保持在8万台,渠道库存非常可怕,但VK手机一直挺着不想降价。 </p><p style="TEXT-INDENT: 2em;">原计划7月份还有3款机型要上市的,总部却暗中指示找国包合作,“其实他们就是在套现脱身,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一位总部设在深圳<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6.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差点打款要包销一款VK机型的国包商连连摇头:“太可怕了。本来都谈好了,我只是觉得那款机按道理VK不会是那个价格出手,心理有些蹊跷又说不明白,幸亏是有一款五码机更吸引我,做五码机去了,现在想都不敢往下想。” </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VK在今年四月份就开始找大型手机渠道商合作,无论是“股份合作”还是“品牌授权”,只要是同意高价位策略就可以商谈,但惟一不能动的条件是唯开控股并控制财务,因为这个条件比较难以接受,几个在手机水货市场(包括五码机和三码机)的大佬才免去灾难发生。 </p><p style="TEXT-INDENT: 2em;">“那简直是光天化日之下明抢”,在手机市场滚打了8年的一广州<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2.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广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省包,6月28日还一次性打款158万的货款,“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出面干涉,否则中国人一定是太好欺负了,洋鬼子太坏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7月15日,厦门<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87.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厦门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有一个大型歌咏比赛,我们全国的代理商都约好了,到时再看吧。”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个曾经一直盲目歌咏VK的北方代理商狠狠地摔了一句话。VK的华南销售经理确认说,他已经接到很多经销商的类似电话,我已经管不着了:“我自己加上工资入场费在内都在8万的损失了。但与国家4亿多贷款损失相比,我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中国手机行业,经销商押款提货是惯例做法,而VK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通过设计多款产品,以非常高的价格出货,大肆吸纳经销商的货款,然后从得到的巨大现金流与技术性的财务做账,疯狂获取银行的授信和贷款。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数据来看,VK大约已经从中国市场上套走10亿元以上资金,并套现银行贷款4.5亿元以上.它们完全吃透了中国政策上的漏洞与弱点,以合法的手段,骗取了巨额的资金。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我们面对一个心理沉稳的骗子博导”</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心中不免唏嘘不己,但却不得不痛定思痛:我们中国人太容易被骗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翻开旧历:2002年3月,VK与香港<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中桥电子就合资成立厦门中桥一事达成协议,以股权转让方式,VK持股80%。VK先将厦门中桥收归旗下,然后利用厦门中桥的资产到当地湖里区农业银行贷款,以高估固定资产手法,VK不费“一枪一炮”将厦门中桥收归旗下,收购资本几乎全部来自于当地银行。2003年7月,全盘控股中桥。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4年12月正式将中桥更名为唯开。VK便开始借助中桥的手机牌照的宝贵资源和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挺进中国市场,先用中桥的牌照少量销售VK手机“投石问路”,在此同时,它还在利用手机牌照出租给伊诺、LG赚钱.它在取得成功之后,彻底地把中桥踢开,塑造独立的唯开形象,以便进一步方便其在中国市场与银行套钱。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这一切过程,VK走的都相当的低调和巧妙,以致于很多人对VK都没有什么坏印象。然而,通过借用中国市场资深人员操盘,通过口碑炒作宣传,它在渠道中的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在手机行业中却一度被认为一匹黑马,受到追捧。其实,VK倒闭就是一个圈钱的圈套,根本目的在于转移资金,这也是其它国外企业在中国通行的,韩国企业更熟用的一个的手法而己。 </p><p style="TEXT-INDENT: 2em;">LG从与兴业嘉合作进入中国,先后利用兴业嘉、凯博特、江门新联等多家国包资金和渠道资源,之后均迅速将其抛弃;在工厂先与浪潮合建,以利用中方关系获取牌,通过上述转移资金,转移利润的手法,逼中方撤资;再通过中方业务人员给予经销商口头承诺或变相承诺,换取经销商的信任来套款,通过大量资本操作,骗取银行授信与贷款(从LG的任何经销商处都可以了解情况)。而LG在中国已经超过十多年,并且通过目前LG公布的数据是LG在中国亏损了十几年,但LG的根在中国却越扎越深,05年刚成立好几家公司,又马上建成LG双子座大厦。多么自相矛盾,把咱中国人都当傻子来骗。 </p><p style="TEXT-INDENT: 2em;">VK所透显出来的问题,只是因为手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列,而VK不愿意再投入中国市场,在不能继续圈钱套现而产生的一种短视行为,目前,VK所有高层均在一夜之间开溜,剩下的包袱给了那些可怜的中方”高管”,还有那些无助的经销商和消费者。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些年,韩国企业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投资?技术?人才?培训?难道是疯狂地利用中国政府的富邦政策,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机遇,让自身发展非常迅速,一味的躺在中国政府的怀抱吸血。 </p><p style="TEXT-INDENT: 2em;">再来看看LG,它总部设在韩国,控制了整个资源的上游产业链。在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韩国总部定义的,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投入,没有研发,最多只是以散件做为配件的形式发往中国,目的也仅仅是逃避高额整机进口关税与制度,然后在国内的企业进行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组装。这样,设计,生产,采购完全控制在韩国总部,一个30美元的主板,计算给中国合资或关联公司的价格就是90美元至150美元以上。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交给中国政府更多的税,二来可以争取到中国政府的更多资源与支持。据透露出,LG曾用此手段逼着让LG浪潮合资公司的中方撤资,以达到它完全控股的目的。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人生下来都不是贼,但就怕没有警察管呀”</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有一位离职的三星高层透露,在中国手机市场一直笑傲江湖的三星手机,无论销量还是品牌,无论均价还是服务,无论行货还是水货,一直都是位居三甲。按公开的咨询公司月报显示,三星手机在中国正规行货的市场份额一直是10%以上,按平均每月800万台的销量,三星的月销量就是80万台,年销量就是近1000万台(以近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大约都是10%),三星手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已经6年,就是共有近5000万台的销量。而全世界公开的秘密就是三星手机行货和水货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加上5000万台的三星水货手机,三星在中国的销量接近有1亿台。这其中偷漏了多少税,明白人一算就会明白。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星手机刚进入中国时,根本就不是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端品牌,当时,三星是以一种很不光采的水货进入中国,攻城略地,1500至1700元的三星A系列在MOTO998+还卖5000时,以低价与走私方式,不费一分广告费与市场投入,占领中国市场;在获得成功之后,也并没有很大的投入,目前,三星在中国的工厂基本是合建,主要由中方出资,出地,搞定当地政府关系,在中国的投入很少,基本靠中国代理商来维护市场,全国都很难见到三星的几个管理人员,相比却是中国同行几千上万人的队伍;在中国的市场广告费基本靠与代理商一起加价,所以每款产品上市的价格往往高高在上。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生下来本身都不是贼,但就怕没有警察管呀。中国人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国家公务员有几个不知道三星水货手机的,但都习惯了,当然包括警察。”那位离职的三星高层是良心发现开始懊悔还是利益博弈的牺牲品,“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中国人在这方面都好像晕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韩国企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思路。下一个会是泛泰吗?“别看泛泰销量不是很大,其策略很有意思”,一个迷信韩国手机质量的手机的全国连锁采购经理开始反省,“与VK、LG几乎是同出一辙。售价虚高、高额渠道诱惑。”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的胆子都是炼出来的,知道吗?”,一位精通华语的韩国手机枭雄一语道破天机,“2001年开始到2003年初,中国人谁会做手机,全乎全部都是整机从韩国‘进口’,说白一点,那时大都是个大厂商集团整机偷渡过来。”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难道是今天手机利润薄了?!中国警察还没有认真研究水货手机的侦破绝妙?!还是韩国哥们不习惯了赚那些轻松的小钱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呵呵,其实我也糊涂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者为深圳山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腾讯科技讯</strong> 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国包公司,注册资金是2900万美元,把所有的研发、采购利润都留在韩国,而其售价一直远远高于其它所有品牌。目前除了Dopod、酷派、Samsung、SonyEricsson外,均价最高的就是韩国的VK、LG和泛泰,聪明而狡猾的VK目前在渠道里库存均价还在1600元之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1年VK进入中国市场时,一开始无人问津,到了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国产<a href="http://digi.qq.com/mobile/mobile.shtml" target="_blank">手机</a>市场份额迅速下滑,VK开始吆喝其研发和实力,以超级虚高的渠道利润诱惑一部分对国产手机失去信心的代理商。在中国,那里有诱惑那里就有不怕死的枭雄(草莽英雄)。市场份额节节爬升,2005年最高月市场占有率达到1.3%,月销量达到10万多台。到了2006年5月,市场份额直线下滑到0.5%,均价却还是挺在1500元,月终端销量只有3万多台的时候,出货量还是保持在8万台,渠道库存非常可怕,但VK手机一直挺着不想降价。 </p><p style="TEXT-INDENT: 2em;">原计划7月份还有3款机型要上市的,总部却暗中指示找国包合作,“其实他们就是在套现脱身,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一位总部设在深圳<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6.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差点打款要包销一款VK机型的国包商连连摇头:“太可怕了。本来都谈好了,我只是觉得那款机按道理VK不会是那个价格出手,心理有些蹊跷又说不明白,幸亏是有一款五码机更吸引我,做五码机去了,现在想都不敢往下想。” </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VK在今年四月份就开始找大型手机渠道商合作,无论是“股份合作”还是“品牌授权”,只要是同意高价位策略就可以商谈,但惟一不能动的条件是唯开控股并控制财务,因为这个条件比较难以接受,几个在手机水货市场(包括五码机和三码机)的大佬才免去灾难发生。 </p><p style="TEXT-INDENT: 2em;">“那简直是光天化日之下明抢”,在手机市场滚打了8年的一广州<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2.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广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省包,6月28日还一次性打款158万的货款,“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出面干涉,否则中国人一定是太好欺负了,洋鬼子太坏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7月15日,厦门<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87.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厦门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有一个大型歌咏比赛,我们全国的代理商都约好了,到时再看吧。”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个曾经一直盲目歌咏VK的北方代理商狠狠地摔了一句话。VK的华南销售经理确认说,他已经接到很多经销商的类似电话,我已经管不着了:“我自己加上工资入场费在内都在8万的损失了。但与国家4亿多贷款损失相比,我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中国手机行业,经销商押款提货是惯例做法,而VK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通过设计多款产品,以非常高的价格出货,大肆吸纳经销商的货款,然后从得到的巨大现金流与技术性的财务做账,疯狂获取银行的授信和贷款。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数据来看,VK大约已经从中国市场上套走10亿元以上资金,并套现银行贷款4.5亿元以上.它们完全吃透了中国政策上的漏洞与弱点,以合法的手段,骗取了巨额的资金。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我们面对一个心理沉稳的骗子博导”</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心中不免唏嘘不己,但却不得不痛定思痛:我们中国人太容易被骗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翻开旧历:2002年3月,VK与香港<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中桥电子就合资成立厦门中桥一事达成协议,以股权转让方式,VK持股80%。VK先将厦门中桥收归旗下,然后利用厦门中桥的资产到当地湖里区农业银行贷款,以高估固定资产手法,VK不费“一枪一炮”将厦门中桥收归旗下,收购资本几乎全部来自于当地银行。2003年7月,全盘控股中桥。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4年12月正式将中桥更名为唯开。VK便开始借助中桥的手机牌照的宝贵资源和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挺进中国市场,先用中桥的牌照少量销售VK手机“投石问路”,在此同时,它还在利用手机牌照出租给伊诺、LG赚钱.它在取得成功之后,彻底地把中桥踢开,塑造独立的唯开形象,以便进一步方便其在中国市场与银行套钱。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这一切过程,VK走的都相当的低调和巧妙,以致于很多人对VK都没有什么坏印象。然而,通过借用中国市场资深人员操盘,通过口碑炒作宣传,它在渠道中的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在手机行业中却一度被认为一匹黑马,受到追捧。其实,VK倒闭就是一个圈钱的圈套,根本目的在于转移资金,这也是其它国外企业在中国通行的,韩国企业更熟用的一个的手法而己。 </p><p style="TEXT-INDENT: 2em;">LG从与兴业嘉合作进入中国,先后利用兴业嘉、凯博特、江门新联等多家国包资金和渠道资源,之后均迅速将其抛弃;在工厂先与浪潮合建,以利用中方关系获取牌,通过上述转移资金,转移利润的手法,逼中方撤资;再通过中方业务人员给予经销商口头承诺或变相承诺,换取经销商的信任来套款,通过大量资本操作,骗取银行授信与贷款(从LG的任何经销商处都可以了解情况)。而LG在中国已经超过十多年,并且通过目前LG公布的数据是LG在中国亏损了十几年,但LG的根在中国却越扎越深,05年刚成立好几家公司,又马上建成LG双子座大厦。多么自相矛盾,把咱中国人都当傻子来骗。 </p><p style="TEXT-INDENT: 2em;">VK所透显出来的问题,只是因为手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列,而VK不愿意再投入中国市场,在不能继续圈钱套现而产生的一种短视行为,目前,VK所有高层均在一夜之间开溜,剩下的包袱给了那些可怜的中方”高管”,还有那些无助的经销商和消费者。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些年,韩国企业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投资?技术?人才?培训?难道是疯狂地利用中国政府的富邦政策,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机遇,让自身发展非常迅速,一味的躺在中国政府的怀抱吸血。 </p><p style="TEXT-INDENT: 2em;">再来看看LG,它总部设在韩国,控制了整个资源的上游产业链。在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韩国总部定义的,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投入,没有研发,最多只是以散件做为配件的形式发往中国,目的也仅仅是逃避高额整机进口关税与制度,然后在国内的企业进行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组装。这样,设计,生产,采购完全控制在韩国总部,一个30美元的主板,计算给中国合资或关联公司的价格就是90美元至150美元以上。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交给中国政府更多的税,二来可以争取到中国政府的更多资源与支持。据透露出,LG曾用此手段逼着让LG浪潮合资公司的中方撤资,以达到它完全控股的目的。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人生下来都不是贼,但就怕没有警察管呀”</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有一位离职的三星高层透露,在中国手机市场一直笑傲江湖的三星手机,无论销量还是品牌,无论均价还是服务,无论行货还是水货,一直都是位居三甲。按公开的咨询公司月报显示,三星手机在中国正规行货的市场份额一直是10%以上,按平均每月800万台的销量,三星的月销量就是80万台,年销量就是近1000万台(以近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大约都是10%),三星手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已经6年,就是共有近5000万台的销量。而全世界公开的秘密就是三星手机行货和水货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加上5000万台的三星水货手机,三星在中国的销量接近有1亿台。这其中偷漏了多少税,明白人一算就会明白。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星手机刚进入中国时,根本就不是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端品牌,当时,三星是以一种很不光采的水货进入中国,攻城略地,1500至1700元的三星A系列在MOTO998+还卖5000时,以低价与走私方式,不费一分广告费与市场投入,占领中国市场;在获得成功之后,也并没有很大的投入,目前,三星在中国的工厂基本是合建,主要由中方出资,出地,搞定当地政府关系,在中国的投入很少,基本靠中国代理商来维护市场,全国都很难见到三星的几个管理人员,相比却是中国同行几千上万人的队伍;在中国的市场广告费基本靠与代理商一起加价,所以每款产品上市的价格往往高高在上。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生下来本身都不是贼,但就怕没有警察管呀。中国人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国家公务员有几个不知道三星水货手机的,但都习惯了,当然包括警察。”那位离职的三星高层是良心发现开始懊悔还是利益博弈的牺牲品,“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中国人在这方面都好像晕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韩国企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思路。下一个会是泛泰吗?“别看泛泰销量不是很大,其策略很有意思”,一个迷信韩国手机质量的手机的全国连锁采购经理开始反省,“与VK、LG几乎是同出一辙。售价虚高、高额渠道诱惑。”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的胆子都是炼出来的,知道吗?”,一位精通华语的韩国手机枭雄一语道破天机,“2001年开始到2003年初,中国人谁会做手机,全乎全部都是整机从韩国‘进口’,说白一点,那时大都是个大厂商集团整机偷渡过来。”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难道是今天手机利润薄了?!中国警察还没有认真研究水货手机的侦破绝妙?!还是韩国哥们不习惯了赚那些轻松的小钱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呵呵,其实我也糊涂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者为深圳山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VK中国公司董事长等韩方高管目前仍未现身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昨日,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52.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分公司。70多名员工的办公室空无一人,韩国VK手机的大海报孤零零地悬挂在大门入口处,只有零散堆放在座位上的手机零配件透出一丝往日的繁荣。再过几天,这里就将彻底关门,因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VK手机厂商已宣布破产,所有员工全部解散。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VK上海公司已关门</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公司的倒闭,从2月起就已有迹象,但没想到这么快。”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朱经理昨日对记者说:“目前,50个销售人员的工资已经全部付清,我处理完一些经销商和连锁店的事务,就要和VK(维开)永别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个从VK上海设立就加盟的VK人,对这个韩国手机品牌有着很深的感情。“3年了,多少有些感情,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觉得公司的倒闭很可惜,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朱经理介绍,VK多款手机在上海卖得都不错,平均一个月产量达3000部,按照一部1500元来计算,总销售额还是相当可观的。高峰时期公司曾拥有100多名销售人员。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湖南计算机高等专<a href="http://tech.qq.com/all/index.htm" target="_blank">科学</a>校毕业的小陈曾任唯开上海分公司的销售主管。2月,他选择离开。如今已到新公司上班的小陈昨天告诉记者:“我以前负责VK手机产品在上海地区的市场维护和拓展工作,我们和上海移动有过合作,之前VK的效益还是不错的,与通讯代理商和零售商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至今还不相信VK已倒闭的小陈,还在念叨着上司对自己的帮助。“以前直接带我的老板是韩国人,对我很好,我觉得他一定会按照规定解决被解散员工的补偿金问题。”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然而,在VK主页上,最后的报道是1月17日。VK多名韩方高层在前两周离开中国,至今下落不明。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4年时间败北中国</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VK从2002年跨入中国。朱经理告诉记者,韩国VK株式会社全资收购了拥有手机牌照的厦门<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87.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厦门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中桥,随后在去年初正式更名为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销售独立品牌的手机。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后,VK在国内市场推出多款中高端产品,打造出时尚、高品质的品牌形象。继韩国女星全智贤任品牌代言人以后,另一名韩国巨星安在旭也曾担任唯开公司代言人。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朱经理表示,选择全智贤是因为唯开手机当时的产品定位是女性手机,而代言人转换为安在旭,则是为了表明唯开产品已经向科技化、中性化转变,朝着多功能聚合型手机发展。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转型后,VK销售成绩一路上扬。2004年,VK销售额增长率达到3399%,获韩国发展最快IT企业50强首位,并在由德勤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主办的“亚太地区超高速成长500强企业”评选中列第六名。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从去年9月开始,所有上市的VK手机将都采用自己的芯片平台。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VK的败北从中国开始。据韩联社报道,VK7月7日表示,正式通知有交易往来的银行,公司因资金困难未能按期偿还欠款。韩国金融结算院将通知停止VK交易欠款,而证券交易所将公布VK上市废止决定。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VK宣传组负责人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已正式通知主要交易银行,原本应在7月5日前偿还的17.81亿韩元欠款至过渡期结束7月7日上午也未能支付,很快将与债权方讨论今后的处理方案。VK已在证券交易所公布了这一消息。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记者昨日数次拨打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厦门总部。截至记者发稿前,总机始终无人接听。朱经理说:“早就已经没有人了,韩国人都走了,公司也遣散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听同事说,位于厦门马垅火炬园区旁的唯开公司中国总部已经遭遇数次‘洗劫’,搬抢财物的都是其供应商、代理商、服务商以及各地办事处的人员。这些人中,有几个来了上海。”朱经理说。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破产原因扑朔迷离</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VK破产并退出中国市场呢?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记者从某家和VK手机合作过的国内厂了解到:“他们在国内的手机销售不佳。”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而经销商以低价进购VK手机,甚至不愿引进VK,也是一直以来VK业绩不佳的关键原因。广州<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92.htm" target="_blank"><img alt="点击查看广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a>太平洋电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孙小姐告诉记者:“我们曾销售过VK手机,但现在已全线撤货,具体原因我也不好说。”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协亨手机连锁采购龙经理表示:“我们目前只销售一款型号为900的VK手机,但是数量不多。”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目前,在上海的大卖场里,除了永乐、苏宁、迪信通销售VK外,其他地方都买不到VK。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VK的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记者昨日拨打其400全国客户服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继而记者又联系了VK网站上有记载的上海售后服务中心,该中心人士表示还不知道VK总部发生的情况,也没有收到停止服务的通知,零配件方面还有供应,但只限于一些比较新的型号。至于换机维修,则要看故障情况,可能要送去唯开总部厦门处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还有一种说法:VK盈利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转移资金。知情人士透露,厦门唯开的原材料采购都由韩国总部负责,其采购价格大大高于这些原材料本身的价值,这个过程中“韩国总部很可能在圈钱”。由于目前国内手机行业盛行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因此VK“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吸纳大量的经销商货款”。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重要人物的VK韩方高管董事长李沏相、部长(相当于总经理)安赞柱、资金部次长(相当于财务总监)徐文锡、售后服务次长柳寅报和生产次长金喜重等人目前仍然没有现身。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分析师:国外二线手机品牌在华不赚钱</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继日系手机去年在国内全线溃败后,韩系手机究竟还能走多远?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易观国际分析师林娟说:“1年内韩系手机暂时不会被挤压,因为三星、LG等厂商都是全球性大公司,对市场很有把握且有特有的销售渠道。”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她说,一季度韩国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是11.59%,排名第三。LG的市场份额也稳步上升,虽然销售渠道比不过三星有效,但依旧很有竞争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厂商都做CDMA,随着诺基亚退出CDMA,他们在短期内还会一路上升。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LG提供的数据显示,LG有史以来投入最大力量推广的“巧克力手机”KG90在国内上市后,立刻受到潮流人士的追捧,销量持续大幅增长,5月比4月增长300%。其良好表现推动LG手机在华占有率大幅提升,仅华南市场就较之前增长了150%,在华南一些地区的销量甚至超过MOTO尚品“明”系列和索爱W810等,成为今夏最热门的中高端时尚机型。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一年后的情况就很难说了。林娟说,以后的发展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厂商的产品线越来越全,高中低全线发展;联想、波导等国产手机则开拓高端市场,两者将把国内市场份额牢牢占据;而国外一些二线品牌厂商很难进入到国内。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另一位分析师对整个韩系手机品牌的发展前景更觉悲观。“现在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很难再现几年前靠一个手机就成功赚钱的阶段,现在的手机必须有品牌、有保障、有实力和售后服务。”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韩系手机和日系手机一样的一个致命缺陷是:本土化做得不是很好,得不到消费者认同。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现在韩国一线品牌有三星、LG和泛泰,泛泰主要是以设计为主。三星日前发布消息称,将在中国苏州再建一个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这条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将在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到2010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55亿美元。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位分析师说,这些韩系手机厂商如果不静下心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推出老百姓喜欢的手机,那么在3G到来后不会有好的表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