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对冤家——亚历山大与凯赛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6:09
<p>&nbsp; 亚历山大元帅:  英国陆军元帅,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二战爆发时担任英军第1步兵师师长,敦克尔刻大撤退中初次显露头角,升任第1军军长,在德军的保卫下,沉着应战,节节抵抗,顺利组织大批英军撤回大不列颠。不久升任英军远东战区司令,策划指挥了阿拉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北非胜利之后,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率部进行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直接导致意大利无条件投降。亚历山大元帅是英军中少有的几个优秀统帅之一。<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凯赛林元帅:1933.10.1,担任陆军炮4团(德累斯顿)3营上校营长的凯塞林调任帝国航空部办公厅主任,负责组建德国空军,1934.10.1授少将,1936.4.1授中将;6.3任空军参谋长;1937.6.1任空军第三军区(德累斯顿)司令,同日授飞行上将;1938.2.4任空军第1集团军(柏林)司令;1939.2.1任第1航空队司令兼东线空军司令;1940.1.12-1943.6.26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0.1.12-1941.11.30兼北线空军司令,1940.7.19授元帅,1941.12.2兼南线总司令;1943.11.21任西南线总司令兼C集团军群司令;1944.10.23负伤住院;1945.1.15复原职;3.10兼西线总司令;5.2改兼南线总司令;5.8投降美军;1952.10.23以前被英军关押。<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亚历山大亲自指挥的战役中,比如在突尼斯和意大利,亚历山大属於比较典型的英军谨慎合理,讲究战役平衡的风格。所以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欣赏亚历山大的战役指挥。拿他跟蒙哥马利,隆美尔,还有老对手凯赛林比较会很有意思:隆美尔是机动战大师,蒙哥马利是阵地战大师,这两个人的风格正好相克。亚历山大跟蒙哥马利相象,可是仔细看有又不同。蒙哥马利是战术大师,这点比亚历山大要强,但是他们两的战役观念不一样:蒙哥马利是传统派,集中兵力,一路突破,当然,这一路,必须是他自己指挥的那路,哈哈。从西西里,到意大利登陆,再到西线作战,蒙哥马利都是这么主张。亚历山大的观念,是两个拳头打人,他亲自指挥的战役,从来都有两个进攻方向,两支以上的部队,而且先发动助攻,等调动了敌方后备力量,再发动主攻。亚历山大的特色是协调,两路突击的时机配合一向掌握得很好,而且常常突然变化进攻点,常能达成战术上的出敌意外。他的缺点,是兵力不够集中,而且慢。这个慢,是他跟蒙哥马利的通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老对头凯赛林呢?你别看亚历山大是最终的胜利者,可是论将道,凯赛林正好是亚历山大的克星:凯赛林最擅长的是在战略上预测对手的下一步动向,而亚历山大,正正好好是行动最合理,最好预测的主儿。当然,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很多将军,战后在回忆录里当事后诸葛亮,把自己描写得明见万里,洞察秋毫,天下无比,地上无双,什么事情都在自己预料之中,什么决策都是自己最合理。错误都是上头的,盟军的,物质的,不可抗的,自己即使打了败仗也是无辜的。(我写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杜聿明) 。不过凯赛林当初跟隆美尔争论该不该守南意大利的时候,那可决非事后,当时OKW都不支持他,希特勒本人则持怀疑态度。在战役层次上,凯赛林特点是反应快,当然这跟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也有关系,高层决策快,下级行动快。而亚历山大的盟军呢,恰恰是习惯慢半拍。但是这慢的半拍,也让盟军发挥物质优势,立于不败之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以也可以说,亚历山大的风格,也未必不是凯赛林的克星。因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凯赛林基本料到亚历山大的进攻方向,可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应对亚历山大的次要方向进攻,亚历山大突然在凯赛林被扯开的空档发起主攻,达成战术突然性,可是发展胜利慢半拍,凯赛林以快打慢,封闭突破口,让亚历山大的部下吃尽苦头,可是亚历山大稳当,就是打不倒。打到最后,凯赛林全身而退,亚历山大继续前进,下一回合接着玩。这样的场面,在突尼斯,萨莱诺,安齐奥,古斯塔夫防线,戈特防线,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所以我觉得,看这两个人斗智斗勇,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起码比看隆美尔和蒙哥马利有趣,因为蒙哥马利和隆美尔的风格相克过於明显,基本都是蒙哥马利占上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战后,亚历山大作为战争英雄,先后晋封子爵和伯爵,脱下军装,出任加拿大总督的荣誉职务,在加拿大过了6年清闲日子。期间,意大利的老对手凯赛林于1946年受审,辩护方请求亚历山大做辩方证人,亚历山大因为加拿大总督的政治身份,不便卷入诉讼,告诉法庭庭长,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询问,但是不做正式证人。凯赛林的死刑判决通过以后,在野的丘吉尔觉得很不高兴,在国会提出质询,并私下里问亚历山大能做点什么。亚历山大对判决结果也不满意,写了一封信给在任英国首相艾德礼,特别声明凯赛林的德军在意大利战场是“fight hard but clean”( 信中原话) ,艾德礼把信转给在意大利的上诉法庭。后来凯赛林改判20年徒刑,不知道与此插曲有没有关系。</p><p>&nbsp; 亚历山大元帅:  英国陆军元帅,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二战爆发时担任英军第1步兵师师长,敦克尔刻大撤退中初次显露头角,升任第1军军长,在德军的保卫下,沉着应战,节节抵抗,顺利组织大批英军撤回大不列颠。不久升任英军远东战区司令,策划指挥了阿拉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北非胜利之后,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率部进行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直接导致意大利无条件投降。亚历山大元帅是英军中少有的几个优秀统帅之一。<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凯赛林元帅:1933.10.1,担任陆军炮4团(德累斯顿)3营上校营长的凯塞林调任帝国航空部办公厅主任,负责组建德国空军,1934.10.1授少将,1936.4.1授中将;6.3任空军参谋长;1937.6.1任空军第三军区(德累斯顿)司令,同日授飞行上将;1938.2.4任空军第1集团军(柏林)司令;1939.2.1任第1航空队司令兼东线空军司令;1940.1.12-1943.6.26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0.1.12-1941.11.30兼北线空军司令,1940.7.19授元帅,1941.12.2兼南线总司令;1943.11.21任西南线总司令兼C集团军群司令;1944.10.23负伤住院;1945.1.15复原职;3.10兼西线总司令;5.2改兼南线总司令;5.8投降美军;1952.10.23以前被英军关押。<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亚历山大亲自指挥的战役中,比如在突尼斯和意大利,亚历山大属於比较典型的英军谨慎合理,讲究战役平衡的风格。所以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欣赏亚历山大的战役指挥。拿他跟蒙哥马利,隆美尔,还有老对手凯赛林比较会很有意思:隆美尔是机动战大师,蒙哥马利是阵地战大师,这两个人的风格正好相克。亚历山大跟蒙哥马利相象,可是仔细看有又不同。蒙哥马利是战术大师,这点比亚历山大要强,但是他们两的战役观念不一样:蒙哥马利是传统派,集中兵力,一路突破,当然,这一路,必须是他自己指挥的那路,哈哈。从西西里,到意大利登陆,再到西线作战,蒙哥马利都是这么主张。亚历山大的观念,是两个拳头打人,他亲自指挥的战役,从来都有两个进攻方向,两支以上的部队,而且先发动助攻,等调动了敌方后备力量,再发动主攻。亚历山大的特色是协调,两路突击的时机配合一向掌握得很好,而且常常突然变化进攻点,常能达成战术上的出敌意外。他的缺点,是兵力不够集中,而且慢。这个慢,是他跟蒙哥马利的通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老对头凯赛林呢?你别看亚历山大是最终的胜利者,可是论将道,凯赛林正好是亚历山大的克星:凯赛林最擅长的是在战略上预测对手的下一步动向,而亚历山大,正正好好是行动最合理,最好预测的主儿。当然,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很多将军,战后在回忆录里当事后诸葛亮,把自己描写得明见万里,洞察秋毫,天下无比,地上无双,什么事情都在自己预料之中,什么决策都是自己最合理。错误都是上头的,盟军的,物质的,不可抗的,自己即使打了败仗也是无辜的。(我写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杜聿明) 。不过凯赛林当初跟隆美尔争论该不该守南意大利的时候,那可决非事后,当时OKW都不支持他,希特勒本人则持怀疑态度。在战役层次上,凯赛林特点是反应快,当然这跟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也有关系,高层决策快,下级行动快。而亚历山大的盟军呢,恰恰是习惯慢半拍。但是这慢的半拍,也让盟军发挥物质优势,立于不败之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以也可以说,亚历山大的风格,也未必不是凯赛林的克星。因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凯赛林基本料到亚历山大的进攻方向,可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应对亚历山大的次要方向进攻,亚历山大突然在凯赛林被扯开的空档发起主攻,达成战术突然性,可是发展胜利慢半拍,凯赛林以快打慢,封闭突破口,让亚历山大的部下吃尽苦头,可是亚历山大稳当,就是打不倒。打到最后,凯赛林全身而退,亚历山大继续前进,下一回合接着玩。这样的场面,在突尼斯,萨莱诺,安齐奥,古斯塔夫防线,戈特防线,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所以我觉得,看这两个人斗智斗勇,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起码比看隆美尔和蒙哥马利有趣,因为蒙哥马利和隆美尔的风格相克过於明显,基本都是蒙哥马利占上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战后,亚历山大作为战争英雄,先后晋封子爵和伯爵,脱下军装,出任加拿大总督的荣誉职务,在加拿大过了6年清闲日子。期间,意大利的老对手凯赛林于1946年受审,辩护方请求亚历山大做辩方证人,亚历山大因为加拿大总督的政治身份,不便卷入诉讼,告诉法庭庭长,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询问,但是不做正式证人。凯赛林的死刑判决通过以后,在野的丘吉尔觉得很不高兴,在国会提出质询,并私下里问亚历山大能做点什么。亚历山大对判决结果也不满意,写了一封信给在任英国首相艾德礼,特别声明凯赛林的德军在意大利战场是“fight hard but clean”( 信中原话) ,艾德礼把信转给在意大利的上诉法庭。后来凯赛林改判20年徒刑,不知道与此插曲有没有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