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10年拥堵见证“亚洲第一”盲目求大之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0:07
<p><a href="http://news.tom.com/2006-06-15/000N/73206642.html">http://news.tom.com/2006-06-15/000N/73206642.html</a></p><p>2006年06月15日 04时20分<!--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来源:<a href="http://www.cyol.net/"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ue;">中国青年报</a></p><p>  《新京报》近日的系列报道,为人们揭开了北京西站管理体制和拥堵之弊。目前,这座“亚洲第一大站”的运力几近极限,与之相伴的是旅客的“四难”:进站难,出站难,接人难,停车难,四难汇集成一起,造成了“西站10年拥堵之痛”。 </p><p>  依我看,北京西站的拥堵之痛从它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早已注定,建成之后更是无法挽回的事实。10年前的盛况如在眼前,北京西站甫建成时,它的“亚洲第一大站”的身份,让许多人很是自豪了一把。谁会想到,正是这个“亚洲第一”害了它。 </p><p>  因为大,这个火车站已经背离了一个车站理应给旅客提供的“方便、快捷、安全”的宗旨,旅客的出入困难重重。笔者每年都数次从这里出入北京城,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大”所带来的麻烦。以出站为例,即使在乘客稀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按正常的步行速度,一个人从下火车直到走出西站到达打车处或者公交车站,没有20分钟是不可能的。站内的建筑如此复杂,路线七拐八弯,台阶上了一层又一层,真的就像迷宫一样,让人苦不堪言。更不用说春运等运输高峰期了,也更不用说肩扛手提的行李累赘了。在人潮拥挤之间,像《新京报》所提到的花上“一个小时零六分钟”出站,绝非特例而是常态。由此造成的安全隐患非常之大。 </p><p>  因为大,造成建设资金跟不上,原先的设计蓝图无法“变现”,使本已先天不足的车站更加不堪重负,最终成为“瘸腿”工程。按照原规划设计,北京西站这座“特大型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分流畅通:乘客分别通过地铁和南北广场出站,其中地铁分流40%~50%,南北广场各分担约25%~30%的人流。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南广场建设遇阻,地铁更一直停留于图纸上,使得原本设计上只承担25%~30%的人流的北广场,不得不承担百分之百的客流量。如此一来,西站不堵岂不是怪事? </p><p>  那么,火车站一定要那么大吗?我不知道当初的设计者出于何种考虑,将西站弄得如此复杂、如此庞大,是否是保证客流量所必须?我看很可能并不是这样,据总设计师朱嘉禄提供的资料显示,西站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是北京站的7倍。而我在另一篇报道中看到,北京站年客流量约5400多万人次,西站是多少呢,也就约6000多万人次而已。以北京站来衡量,西站的客流量与其建筑面积显然不成比例。而作为“亚洲第一大站”,北京西站的客流量更是远远低于日本东京站,东京站日均客流量高达80~90万人次,是西站的5倍。而毫无疑问,东京站的规模比北京西站要小。无论是与同城的北京站相比,还是与日本的东京站相比,西站的“大”都显得有些大而无当。 </p><p>  探究北京西站10年拥堵的原因,只能说,它是一个“盲目求大”思维的牺牲品。这一思维和行事方式,引诱并控制着某些决策者,直到今天仍然有着较大的市场——这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其极端表现即为好争“第一”。请看我们的城市里那些让人骄傲的“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有多少是非建成“第一”而不可的?有多少是出于实事求是的理性考量,而不是因为面子和利益所致? </p><p>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在设计者的蓝图上,北京西站或许是一颗龙种,而后人收获的,却极像一堆难于收拾的跳蚤。 </p><p><a href="http://news.tom.com/2006-06-15/000N/73206642.html">http://news.tom.com/2006-06-15/000N/73206642.html</a></p><p>2006年06月15日 04时20分<!--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来源:<a href="http://www.cyol.net/"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ue;">中国青年报</a></p><p>  《新京报》近日的系列报道,为人们揭开了北京西站管理体制和拥堵之弊。目前,这座“亚洲第一大站”的运力几近极限,与之相伴的是旅客的“四难”:进站难,出站难,接人难,停车难,四难汇集成一起,造成了“西站10年拥堵之痛”。 </p><p>  依我看,北京西站的拥堵之痛从它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早已注定,建成之后更是无法挽回的事实。10年前的盛况如在眼前,北京西站甫建成时,它的“亚洲第一大站”的身份,让许多人很是自豪了一把。谁会想到,正是这个“亚洲第一”害了它。 </p><p>  因为大,这个火车站已经背离了一个车站理应给旅客提供的“方便、快捷、安全”的宗旨,旅客的出入困难重重。笔者每年都数次从这里出入北京城,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大”所带来的麻烦。以出站为例,即使在乘客稀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按正常的步行速度,一个人从下火车直到走出西站到达打车处或者公交车站,没有20分钟是不可能的。站内的建筑如此复杂,路线七拐八弯,台阶上了一层又一层,真的就像迷宫一样,让人苦不堪言。更不用说春运等运输高峰期了,也更不用说肩扛手提的行李累赘了。在人潮拥挤之间,像《新京报》所提到的花上“一个小时零六分钟”出站,绝非特例而是常态。由此造成的安全隐患非常之大。 </p><p>  因为大,造成建设资金跟不上,原先的设计蓝图无法“变现”,使本已先天不足的车站更加不堪重负,最终成为“瘸腿”工程。按照原规划设计,北京西站这座“特大型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分流畅通:乘客分别通过地铁和南北广场出站,其中地铁分流40%~50%,南北广场各分担约25%~30%的人流。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南广场建设遇阻,地铁更一直停留于图纸上,使得原本设计上只承担25%~30%的人流的北广场,不得不承担百分之百的客流量。如此一来,西站不堵岂不是怪事? </p><p>  那么,火车站一定要那么大吗?我不知道当初的设计者出于何种考虑,将西站弄得如此复杂、如此庞大,是否是保证客流量所必须?我看很可能并不是这样,据总设计师朱嘉禄提供的资料显示,西站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是北京站的7倍。而我在另一篇报道中看到,北京站年客流量约5400多万人次,西站是多少呢,也就约6000多万人次而已。以北京站来衡量,西站的客流量与其建筑面积显然不成比例。而作为“亚洲第一大站”,北京西站的客流量更是远远低于日本东京站,东京站日均客流量高达80~90万人次,是西站的5倍。而毫无疑问,东京站的规模比北京西站要小。无论是与同城的北京站相比,还是与日本的东京站相比,西站的“大”都显得有些大而无当。 </p><p>  探究北京西站10年拥堵的原因,只能说,它是一个“盲目求大”思维的牺牲品。这一思维和行事方式,引诱并控制着某些决策者,直到今天仍然有着较大的市场——这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其极端表现即为好争“第一”。请看我们的城市里那些让人骄傲的“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有多少是非建成“第一”而不可的?有多少是出于实事求是的理性考量,而不是因为面子和利益所致? </p><p>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在设计者的蓝图上,北京西站或许是一颗龙种,而后人收获的,却极像一堆难于收拾的跳蚤。 </p>
我去过西站,一个字"累"
<p>  前书记的政绩工程。此君甚为荒唐,飞扬跋扈,上工程都是拍脑袋决定,从不进行科学论证。</p>
<p>据说西站那土不土洋不洋的设计也是为了迎合某人的爱好</p>
<p>  是,早有专家提出意见,不采纳。</p>
现在我在西站打CS都没问题。
<p>北京市政府执政能力是个大问题</p>
是啊,我去过几次西站,只留下了恐怖的记忆。
<p>刚建好就路过。是大。要没有地铁,南广场分流,嘿嘿。。。。。</p>
唯一的记忆就是大,拼命的走还是走不出去。
修建非人性的建筑说明问题很严重,决策者出现了严重问题。<br/><br/>
当初建成之后还有地基下陷的问题……
<p>  还有问题……据说他对全城的河道都进行了整治,把河底硬化处理。造成水质发臭。</p>
<p></p><p>北京南站07年建成后又是一项记录………………</p>
<p>路过</p><p>???&nbsp; 迷惑</p>
<p>还不是陈希同弄的</p><p>在建筑专业,陈希同被叫做陈喜亭,什么东西都要扣个帽子上去,号称夺回古都风貌~~~~~~~~~~</p><p>痛心疾首的几年,幸亏这小子屁股不干净,被抓了</p><p>建筑学术界一片叫好~~~~~~~`</p>
<p>好在去的时候是北京站~~~</p>
求大又不是为了给你行方便的,也不是为了好看的。罗索!
<p>  陈希同就是喜欢什么建筑都要弄一个帽子上去。建筑学界颇为反感。</p>
<p>贪大求全</p><p>政绩阿`~~</p>
<p>完全可以出版北京西站的地图集来卖,保证销售大好</p><p></p><p>不过我算是把西站摸明白了,除了走得累,闭着眼睛也能出去了</p>
<p>我认为追求大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们国家的人口世界第一,铁路又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作为首都,有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客运火车站,这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火车站才是问题</p><p>关键在于西站本身就是领导乱指挥的一个豆腐渣工程,现在问题这么多,而报纸却不敢直言根源,实在是大问题!如果不在这个事件上吸取教训,加强制度建设(什么制度大家应该知道),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啊,毕竟北京市的领导不会和我们小民一样去挤火车不是?</p>
有图片么,看看,
<p>对西站印象极其恶劣。</p><p>一是建成后不到半年,地砖就大量剥落;二是建成数年后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干净;三是门口那个莫名其妙的金箍棒;四是那个吓死人的架空亭。</p><p>不过陈希同对亭子的偏爱很符合这种土蛋的素养。</p>
<p>天津离北京这么近,为吗就不能分流一下.[em03]</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