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陷僵局 中方称不是非建不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1:28:18
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突遭寒流。<p>  来自德国的消息称,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已进入微妙时刻,中国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在德国发表了观点:“再不行这条线就不建了”。</p><p>  6月6日晚,记者与同济大学一位了解内情的专家取得联系。同济大学这位专家称,“谈判很艰难。”据本报了解,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参与了谈判的沟通工作。</p><p>  据同济这位专家介绍,该项目中德两国有两种合作模式。</p><p>  一是德国政府给予支持,成立合资企业经营,相关设备、零部件则要大部分在中国生产,德国生产的比例占10%。这是中方所希望的。“中国坚持设备、零部件大部分国产化的原因是——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GDP,为将来的技术转让创造条件,并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国产化率是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合作的硬指标。”</p><p>  二是中方付费购买技术使用权,然后自行建造。这是德国更倾向的。</p><p>  然而,双方在两种合作模式的选择中利益点显然各有诉求。</p><p>  据上述专家披露,“德国政府在目前的谈判中,不愿以转让技术为代价,换取沪杭磁悬浮的建造权。” </p><p>  虽然国产化率是外资与中国技术合作的“硬指标”,但德国企业显然并不情愿接受这一规定。设立在北京的中国德国商会办事处的资料显示,德国企业向其提供的清单中,对这种“被迫转让”规定的申诉列在首位。</p><p>  合作的第二种模式,即付费使用磁悬浮技术则被中方否决,因为中方认为其开价过高。据披露,中方认为,德方的磁悬浮造价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降低,因此拒绝了德方的开价。</p><p>  <strong>“不是非建不可”</strong></p><p>  沪杭磁悬浮于今年3月通过国务院批准立项,当时媒体报道称,该线全长175公里,工程概算350亿元,时速450公里,2010年前建成。</p><p>  这些信息公开后,有舆论认为,西门子、克虏伯手握一把好牌,其主要观点为:其一,“十一五”规划中已经立项,如果不上马则会陷于被动;其二,沪杭磁悬浮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部分,会影响世博会全局。</p><p>  6月7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础项目处副处长柴贤龙对此有不同看法。</p><p>  柴贤龙向本报表示,国务院3月批准立项的时候,批准的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议书,是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而决非外界所说的“开工阶段”。“既然是可行性研究,就有可行、不可行两种结果。”</p><p>  柴贤龙是高级工程师,从1996年开始研究沪杭磁悬浮项目,今年3月份的立项建议书吸收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披露,沪杭磁悬浮并不是现实所急需,150元钱的单程票价并不是普通公众能承受的,因此不会出现媒体渲染的沪杭“同城效应”。</p><p>  柴解释,“中国决定上磁悬浮更重要是基于谋求技术强国的战略考虑。从战略角度,理想的状态是越早越好,但不是非建不可,并没有开工的时间表。” </p><p>  柴贤龙和上述同济专家均证实,“<span class="yqlink">
                        <form class="yqin"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a class="akey" title="国家发改委" href="http://www.iask.com/n?k=国家发改委"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国家发改委</font></a>一位副主任曾在内部场合表示,沪杭磁悬浮并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建成”。</form></span>一位副主任曾在内部场合表示,沪杭磁悬浮并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建成”。</p><p>  至于建造时间上,如果拖下去“并不一定对德国有利”。柴贤龙说,磁悬浮并没有像渲染的那样神秘,德国的优势在于经历几十年的试验,技术成熟、安全。而据柴介绍,浙江已有数家企业正在建设磁悬浮试验线。</p><p>  上述同济专家则认为,即便不上磁悬浮,也还有两套替代方案:一是建沪杭高速铁路,32分钟到达杭州,和磁悬浮的28分钟相差无几,但造价低很多;二是采用国产的磁悬浮技术,开始时速可达350公里,然后仿照现有铁路提速的办法,逐步提速至450公里/小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p>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突遭寒流。<p>  来自德国的消息称,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已进入微妙时刻,中国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在德国发表了观点:“再不行这条线就不建了”。</p><p>  6月6日晚,记者与同济大学一位了解内情的专家取得联系。同济大学这位专家称,“谈判很艰难。”据本报了解,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参与了谈判的沟通工作。</p><p>  据同济这位专家介绍,该项目中德两国有两种合作模式。</p><p>  一是德国政府给予支持,成立合资企业经营,相关设备、零部件则要大部分在中国生产,德国生产的比例占10%。这是中方所希望的。“中国坚持设备、零部件大部分国产化的原因是——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GDP,为将来的技术转让创造条件,并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国产化率是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合作的硬指标。”</p><p>  二是中方付费购买技术使用权,然后自行建造。这是德国更倾向的。</p><p>  然而,双方在两种合作模式的选择中利益点显然各有诉求。</p><p>  据上述专家披露,“德国政府在目前的谈判中,不愿以转让技术为代价,换取沪杭磁悬浮的建造权。” </p><p>  虽然国产化率是外资与中国技术合作的“硬指标”,但德国企业显然并不情愿接受这一规定。设立在北京的中国德国商会办事处的资料显示,德国企业向其提供的清单中,对这种“被迫转让”规定的申诉列在首位。</p><p>  合作的第二种模式,即付费使用磁悬浮技术则被中方否决,因为中方认为其开价过高。据披露,中方认为,德方的磁悬浮造价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降低,因此拒绝了德方的开价。</p><p>  <strong>“不是非建不可”</strong></p><p>  沪杭磁悬浮于今年3月通过国务院批准立项,当时媒体报道称,该线全长175公里,工程概算350亿元,时速450公里,2010年前建成。</p><p>  这些信息公开后,有舆论认为,西门子、克虏伯手握一把好牌,其主要观点为:其一,“十一五”规划中已经立项,如果不上马则会陷于被动;其二,沪杭磁悬浮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部分,会影响世博会全局。</p><p>  6月7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础项目处副处长柴贤龙对此有不同看法。</p><p>  柴贤龙向本报表示,国务院3月批准立项的时候,批准的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议书,是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而决非外界所说的“开工阶段”。“既然是可行性研究,就有可行、不可行两种结果。”</p><p>  柴贤龙是高级工程师,从1996年开始研究沪杭磁悬浮项目,今年3月份的立项建议书吸收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披露,沪杭磁悬浮并不是现实所急需,150元钱的单程票价并不是普通公众能承受的,因此不会出现媒体渲染的沪杭“同城效应”。</p><p>  柴解释,“中国决定上磁悬浮更重要是基于谋求技术强国的战略考虑。从战略角度,理想的状态是越早越好,但不是非建不可,并没有开工的时间表。” </p><p>  柴贤龙和上述同济专家均证实,“<span class="yqlink">
                        <form class="yqin"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a class="akey" title="国家发改委" href="http://www.iask.com/n?k=国家发改委"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国家发改委</font></a>一位副主任曾在内部场合表示,沪杭磁悬浮并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建成”。</form></span>一位副主任曾在内部场合表示,沪杭磁悬浮并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建成”。</p><p>  至于建造时间上,如果拖下去“并不一定对德国有利”。柴贤龙说,磁悬浮并没有像渲染的那样神秘,德国的优势在于经历几十年的试验,技术成熟、安全。而据柴介绍,浙江已有数家企业正在建设磁悬浮试验线。</p><p>  上述同济专家则认为,即便不上磁悬浮,也还有两套替代方案:一是建沪杭高速铁路,32分钟到达杭州,和磁悬浮的28分钟相差无几,但造价低很多;二是采用国产的磁悬浮技术,开始时速可达350公里,然后仿照现有铁路提速的办法,逐步提速至450公里/小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p>
这个新上台的老女人似乎没有施罗德慷慨阿
<p>磁悬浮造价太高.</p>
<p>我对他的实用性高度怀疑。</p><p>而且,中国自己没有核心技术,总觉得不放心</p>
死要面子活受罪。国内没有什么基础,世界上没有推广的一项技术拿来自己当试验田,就以为自己变得国际领先了,现在吊在半空中不好办了吧。不搞大的,被人说上海搞了个大玩具,搞个大的,技术,资金上又有压力。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umuyu</i>在2006-6-8 20:14:00的发言:</b><br/><p>我对他的实用性高度怀疑。</p><p>而且,中国自己没有核心技术,总觉得不放心</p></div><p>千万别成政府的面子工程,</p><p>要用真正的科学精神论证,要经的起市场的考验!</p>
温总都不给面子?!该硬就软不行啊!不答应就靠自己吧。[em03]
自己造到时速 350 公里的无理由不自己造. 始终是一个质变. 以後提速只是升级量变. 还会带动相关科研和行业. 买回来的时速 1000 公里也无用. [em05]
实用性不大,造价高,而且也有很大的污染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sin</i>在2006-6-8 21:57:00的发言:</b><br/>死要面子活受罪。国内没有什么基础,世界上没有推广的一项技术拿来自己当试验田,就以为自己变得国际领先了,现在吊在半空中不好办了吧。不搞大的,被人说上海搞了个大玩具,搞个大的,技术,资金上又有压力。</div><p>没有基础?中国的磁悬浮技术虽然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也绝不是没有什么基础。这一次国家做得很对,就是在和德国人谈条件,绝不是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难道要中国全盘接受德国的价钱,你才满意?本来谈判嘛,就是双方利益的交锋,谈不来,但又知道对方可能放不下,于是来个杀手锏,我走了,不买了。虽然结果不知道如何,但这一手还是值得肯定的。买东西的时候,挑刺,把东西贬得一塌糊涂,这都是常见的手法。</p>
如果能搞,还是自己搞,能带动多少相关产业!!!
中国砍价, 根本就是想拉倒. 拉倒了就自己来. �如果德国人肯大出血一回, 也不妨先捡个便宜.[em01]
<p>今天看报纸上说中国要上自主的永磁技术的磁悬浮项目了,不过在大连</p><p>这次政府学聪明了,反正不造我就用其他技术,造,我可以拣个大便宜,终于学精了啊~~~~</p>[em17]
<p>柴贤龙向本报表示,国务院3月批准立项的时候,批准的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议书,是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而决非外界所说的“开工阶段”。“既然是可行性研究,就有可行、不可行两种结果。”</p><p>顶!</p>
28分钟和32分钟又很大的差别吗?支持高速轮轨。[em01]
<p>28分钟和32分钟又很大的差别吗?支持高速轮轨。<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cjdby.net/Skins/Default/emot/em01.gif" align="middle" border="0"/></p><p>==============================================</p><p>分别是 32 分钟的是跟着别人屁股, 28 分钟的是要别人跟你屁股.</p>[em01]
<p>错了,32是让我们官员“正常”所得了整个工程的32%,28是让他们“正常”所得下降了整个工程的32%,好象整个工程几百个亿吧</p>
这种显眼的工程, 後面有多少只眼睛在看. 要贪还是找些不显眼的项目容易过关. 反正是求财, 为何要把命搏.[em01]
自立...用国货..
<p>中国政府讨价还价起来,是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技巧了。</p><p>欧洲?就一老大帝国,先从意大利这类好吃懒做的国家开始烂,再烂到法国德国这些制度僵化的国家,最后福利制度高得养懒虫的北欧国家吃光老本后,烂光光</p>
施罗德是左派,这个女人是右派
几百亿投入个零头自己研制不行吗?国防科大、西南交大的磁悬浮出来多少年了,就是没钱实用化,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苍天啊、大地啊!这是怎么啦?当初50年代末万吨轮刚出来的时候,也有人怀疑这怀疑那,但是就是有人支持,现在谁支持自主磁悬浮啊?
这种面子工程本来就没必要造!搞这些劳民伤财的东西和古代那些暴君造皇宫有什么区别!
<p>我们的轮轨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是多少?我们的磁悬浮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是多少?有钱就能买到技术?我看是疯了。技术换市场?更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刚开始好像还成,玩了这么多年,人家老外也学精了。这么多年,我们靠市场换来了哪项技术?</p><p>这赚便宜的事情,想都别想,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情才能自强。别的不说,谁家的东西让别人白拿?换你干吗?</p><p>这高铁还没学利索,就想着磁悬浮了。纯粹是做梦。几个大学鼓捣出来的东西,你敢坐吗?能跑时肯定的,但是能不能停就不好说了。这就是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之间的关系。一般关键技术的突破才完成了产业化的十分之一不到。这就是为什么96年就知道有歼10,但是06年才基本定型的原因。</p><p>大连的线只有三公里,还不如北京的轮轨实验线长呢。再小就赶上科技馆的磁悬浮演示设备了。</p><p>中国能生产轮轨机车的厂家有不少,但是高速车还不得不引进。这里有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体制问题,问题海了。搞不好,这些厂子要不了十年全死光光。还是踏踏实实先把高速轮轨搞好再说吧。</p><p>这磁悬浮就是一个政绩工程,反正不花自己家的钱,不心疼。</p>
随便了,反正我坐不上,呵呵
<p>上海磁悬浮从浦东国际机场到世纪公园,对于上海市民和国内游客根本没用,纯粹摆给外国人看的花架子。</p><p>还没有那个发达国家敢上商业线路,中国政府这个螃蟹吃得太早了。</p>
<p>国防科大早在十多年前就搞了500米线,后来又有一公里线。但是不投钱,怎么搞更长的试验线?浦东那条线等于倒贴钱给别人做试验啊!</p><p></p><p>某些人的论调,和几十年前质疑万吨轮的论调是非常相似的,奇怪了,都什么年代了,这种论调怎么总是有市场呢?</p>
"几十年前质疑万吨轮"吗?至少那时候,世界上的万吨轮都不知道有多少艘了,都跑了几十年了.但现在这个磁悬浮是什么状况.德国的水平绝对是世界第一吧,他们钱比我们多吧,为什么都没有商业路线?可见本来就还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上海那条线算是实验路线,但也算不上成功啊,更多的人会把它归到失败一类,那为什么还要上更大的,30公里不成功是因为不够长?不够商业化?不够实用化?所以就上条150公里的再试?还不成功呢?上1500公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