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扎菲:革命出局,投资者入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34:16
<strong><font color="#ff0000">  “革命出局,投资者入局”</font></strong>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劝父亲与西方言和后,小卡扎菲要带领曾经孤独的祖国走向商业的喧哗<br/></font></strong>  <br/>  第2落点<br/>  <br/>  5月1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决定与利比亚全面复交,至此,冰封超过25年的美国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全面解冻。</p><p>  美利关系全面“融化”始于2003年底,当时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震惊世界。但人们只看到台前作风大变的卡扎菲,却没有看到那个令他改变的人——他的儿子赛义夫·阿尔-伊斯拉姆·卡扎菲。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这个爱穿西服的年轻人说,他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劝父亲与西方言和。</p><p>  现在,美欧的大门已经对利比亚敞开,小卡扎菲的目光投向新的现实,他要带领自己曾经孤独的祖国走向商业的喧哗,他到处出席商业洽谈会,请西方商人带钱和技术到利比亚来,“革命已经出局,欢迎投资者入局”。<br/>  <br/> <strong> “我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9个月!</strong></p><p><strong>  ——赛义夫说,他2003年大半时间都在劝父亲与国际社会言和。</strong></p><p><strong>  在长达数十年的国家计划控制后,利比亚正面对新的现实。</strong></p><p><strong>  ——赛义夫在商业洽谈会上鼓动西方投资者到利比亚来。”<br/></strong>  <br/>  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科林西亚酒店的豪华会议厅里,一群利比亚官员身着黑色西服打着领带,用流利的英语与西方商人们探讨利比亚商机何在。几英尺外的墙上,挂着他们最熟悉的人——卡扎菲的肖像。上面的卡扎菲一如既往,穿着招牌式的非洲长袍,戴着太阳镜,拳头在空中挥舞,似乎正在向满房间的人高喊:我依然掌控着这里的一切。</p><p>  但商人们显然没注意到这一点,一个戴金边眼镜、发型时尚的高个子年轻人是他们目光的焦点。这个年轻人谈到利比亚的新经济战略,包括发展私营企业、创造新就业机会、引进国际投资。他说,在长达数十年的国家计划控制后,“利比亚正面对新的现实。”<br/>  <br/> <strong> 赛义夫</strong></p><p><strong>  最有可能的接班人</strong></p><p>  这个表情忧郁的年轻人有资格这样说话,因为他是赛义夫·阿尔-伊斯拉姆·卡扎菲,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二儿子。</p><p>  虽然33岁的赛义夫总是否认自己打算从父亲手中接过大权,但在分析人士和外交官眼中,他是卡扎菲最有可能的政治接班人。他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颇具艺术才华,是一名网球好手,经常出入于的黎波里上层人士最爱去的赛艇俱乐部。他是卡扎菲国际基金会的负责人,这个基金会在人质谈判、赈济非洲饥民等问题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在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但主导了利比亚与英美情报机构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谈判,还安排美国国会议员在2004年1月访问利比亚。</p><p>  而且,确确实实,是赛义夫最终说服了他62岁的父亲与国际社会言和,并向外国投资机构开放利比亚市场。赛义夫亲口告诉《时代周刊》记者,2003年,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劝说父亲改变坚持了35年的“革命思维”,结束和西方世界对立的立场。“我整整花了9个月时间,9个月!”赛义夫一边说,一边伸出长腿搁在沙发上,他背后的墙上挂着另一幅父亲的肖像。<br/>  <br/>  <strong>三年前</strong></p><p><strong>  一次正确的出击</strong></p><p>  说赛义夫代表着利比亚的将来、卡扎菲已成为利比亚的过去也许言之过早。但卡扎菲最终在2003年底宣布放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答应向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支付巨额赔偿。作为回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欧盟随后也解除了相关制裁。“这是正确的决定,”赛义夫在谈到父亲当初对西方示好的姿态时说:“正确的出击。”</p><p>  没错,卡扎菲父子不是在让步,而是在“出击”。因为从那以后,各行各业的投资人、经理人拥进了利比亚,特别是石油企业的。</p><p>  利比亚到处是石油,2005年的统计表明利比亚已探明原油储量超过400亿桶。更重要的是,利比亚还有3/4的国土未经勘探。开放市场后,利比亚邀请国际公司到国内15个地区探测新的石油资源,120多个公司争着参加投标,唯恐错过这碗香浓的好汤。</p><p>  在石油公司眼里,利比亚的石油是地球上最好的石油之一。它含硫量低,特别易于加工;此外,从利比亚运石油到美国或欧盟比从海湾地区运过去要节省很多时间。鉴于伊拉克形势混乱,美国跟伊朗的关系又冷若冰霜,很多美国石油公司把利比亚视为“梦想之地”。“那里还有海量石油埋在地下,未被发现,”中东联合会主席迈克尔·托马斯说,“那里遍地是金子,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br/>  <br/> <strong> 掘金热</strong></p><p><strong>  300美元一晚没床位</strong></p><p>  如果你只是在的黎波里兜一圈,很难发现这里有什么商机。到处是挤挤挨挨的意大利殖民时代风格的老旧建筑,中间夹杂着一些宣传利比亚社会主义革命的标语牌。但赛义夫和利比亚的支持者认为,商机无处不在。利比亚唯一的豪华酒店——科林西亚酒店的房间要300美元一晚,却供不应求,因为里面住满了来掘金的西方商人。美国商人们现在必须加把劲,才能赶上欧洲竞争者的脚步。在美国制裁利比亚的岁月里,欧洲人“乘虚而入”,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意大利的ENI公司、西班牙的雷普索尔YPF集团,还有法国的道达尔公司都在这里干得热火朝天。事实上,几乎所有利比亚石油——日产约150万桶——都出口到了欧洲,从2004年10月开始,数百万立方的天然气也从ENI公司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新铺管道直接流向了西西里。</p><p>  美国人不能不采取行动了。在全面复交之前,美国设在的黎波里的联络处就已经在科林西亚酒店租下房间,为美国几大石油公司重返利比亚做准备。1986年美国开始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时,它们与利比亚政府签订了“暂停”合同,将股份冻结至重返之日。“这里没人真的恨美国人,”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主席阿布杜拉·萨立姆·艾尔-巴德里说:“我们的石油业始于美国人,是他们培训了我们。”<br/>  <br/> <strong> 美国人</strong></p><p><strong>  寻找重返的捷径</strong></p><p>  但世界已经不同了。过去两年,美国商务代表团频繁来往于锡德尔湾和位于撒哈拉沙漠的瓦哈油田,寻找重返的捷径。尽管这些油田现在由利比亚政府掌控,但根据1986年达成的暂停协议,它们仍然部分属于美国石油公司。美国公司愿意投资数十亿美元,但希望能够取得公司和油田的主控权,但利比亚不同意,双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1986年以前,美国人是老板,”在瓦哈油田工作了几十年的英国人斯诺登说:“但现在利比亚人自己知道该怎么干了,他们不会甘心站在一边干看着。”</p><p>  负责管理瓦哈油田最大的控制中心的斯诺登承认,利比亚的石油业非常需要专业人员,很多基础设施需要整修。他说,瓦哈油田的生产线由已经不存在的Data General公司1982年开发的系统控制着。“我们在技术上至少落后15年。事实上,我们是被冻结在上世纪70年代。”<br/>  <br/> <strong> 利比亚</strong></p><p><strong>  我们有谈判的资本</strong></p><p>  显然,利比亚希望美国人回来,但又不愿重新面对以往美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赛义夫谈到这一问题时说,这是无数发展中国家都曾经面对的“经典问题”。</p><p>  不过,像面对大多数问题一样,赛义夫认为他已经找到解决之道,“利比亚的情况不同,”他说:“我们有坚强有力的领导,这一点显而易见。”</p><p>  他还表示,出口石油贸易让利比亚有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不缺现金,我们不需要资金。”他说。但利比亚需要现代的技术和人才,这只有从外国石油公司获得。“我们足够强大,有谈判的资本。”赛义夫说,显然,他知道利比亚石油的价值有多大。在这场较量之中,谁将占据上风还有待观察,但目前看来,各方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利比亚的油井,利比亚对于世界经济以及美国的重要性只会有增无减,赛义夫的牌打对了。</p><strong><font color="#ff0000">  “革命出局,投资者入局”</font></strong>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劝父亲与西方言和后,小卡扎菲要带领曾经孤独的祖国走向商业的喧哗<br/></font></strong>  <br/>  第2落点<br/>  <br/>  5月1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决定与利比亚全面复交,至此,冰封超过25年的美国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全面解冻。</p><p>  美利关系全面“融化”始于2003年底,当时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震惊世界。但人们只看到台前作风大变的卡扎菲,却没有看到那个令他改变的人——他的儿子赛义夫·阿尔-伊斯拉姆·卡扎菲。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这个爱穿西服的年轻人说,他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劝父亲与西方言和。</p><p>  现在,美欧的大门已经对利比亚敞开,小卡扎菲的目光投向新的现实,他要带领自己曾经孤独的祖国走向商业的喧哗,他到处出席商业洽谈会,请西方商人带钱和技术到利比亚来,“革命已经出局,欢迎投资者入局”。<br/>  <br/> <strong> “我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9个月!</strong></p><p><strong>  ——赛义夫说,他2003年大半时间都在劝父亲与国际社会言和。</strong></p><p><strong>  在长达数十年的国家计划控制后,利比亚正面对新的现实。</strong></p><p><strong>  ——赛义夫在商业洽谈会上鼓动西方投资者到利比亚来。”<br/></strong>  <br/>  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科林西亚酒店的豪华会议厅里,一群利比亚官员身着黑色西服打着领带,用流利的英语与西方商人们探讨利比亚商机何在。几英尺外的墙上,挂着他们最熟悉的人——卡扎菲的肖像。上面的卡扎菲一如既往,穿着招牌式的非洲长袍,戴着太阳镜,拳头在空中挥舞,似乎正在向满房间的人高喊:我依然掌控着这里的一切。</p><p>  但商人们显然没注意到这一点,一个戴金边眼镜、发型时尚的高个子年轻人是他们目光的焦点。这个年轻人谈到利比亚的新经济战略,包括发展私营企业、创造新就业机会、引进国际投资。他说,在长达数十年的国家计划控制后,“利比亚正面对新的现实。”<br/>  <br/> <strong> 赛义夫</strong></p><p><strong>  最有可能的接班人</strong></p><p>  这个表情忧郁的年轻人有资格这样说话,因为他是赛义夫·阿尔-伊斯拉姆·卡扎菲,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二儿子。</p><p>  虽然33岁的赛义夫总是否认自己打算从父亲手中接过大权,但在分析人士和外交官眼中,他是卡扎菲最有可能的政治接班人。他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颇具艺术才华,是一名网球好手,经常出入于的黎波里上层人士最爱去的赛艇俱乐部。他是卡扎菲国际基金会的负责人,这个基金会在人质谈判、赈济非洲饥民等问题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在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但主导了利比亚与英美情报机构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谈判,还安排美国国会议员在2004年1月访问利比亚。</p><p>  而且,确确实实,是赛义夫最终说服了他62岁的父亲与国际社会言和,并向外国投资机构开放利比亚市场。赛义夫亲口告诉《时代周刊》记者,2003年,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劝说父亲改变坚持了35年的“革命思维”,结束和西方世界对立的立场。“我整整花了9个月时间,9个月!”赛义夫一边说,一边伸出长腿搁在沙发上,他背后的墙上挂着另一幅父亲的肖像。<br/>  <br/>  <strong>三年前</strong></p><p><strong>  一次正确的出击</strong></p><p>  说赛义夫代表着利比亚的将来、卡扎菲已成为利比亚的过去也许言之过早。但卡扎菲最终在2003年底宣布放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答应向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支付巨额赔偿。作为回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欧盟随后也解除了相关制裁。“这是正确的决定,”赛义夫在谈到父亲当初对西方示好的姿态时说:“正确的出击。”</p><p>  没错,卡扎菲父子不是在让步,而是在“出击”。因为从那以后,各行各业的投资人、经理人拥进了利比亚,特别是石油企业的。</p><p>  利比亚到处是石油,2005年的统计表明利比亚已探明原油储量超过400亿桶。更重要的是,利比亚还有3/4的国土未经勘探。开放市场后,利比亚邀请国际公司到国内15个地区探测新的石油资源,120多个公司争着参加投标,唯恐错过这碗香浓的好汤。</p><p>  在石油公司眼里,利比亚的石油是地球上最好的石油之一。它含硫量低,特别易于加工;此外,从利比亚运石油到美国或欧盟比从海湾地区运过去要节省很多时间。鉴于伊拉克形势混乱,美国跟伊朗的关系又冷若冰霜,很多美国石油公司把利比亚视为“梦想之地”。“那里还有海量石油埋在地下,未被发现,”中东联合会主席迈克尔·托马斯说,“那里遍地是金子,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br/>  <br/> <strong> 掘金热</strong></p><p><strong>  300美元一晚没床位</strong></p><p>  如果你只是在的黎波里兜一圈,很难发现这里有什么商机。到处是挤挤挨挨的意大利殖民时代风格的老旧建筑,中间夹杂着一些宣传利比亚社会主义革命的标语牌。但赛义夫和利比亚的支持者认为,商机无处不在。利比亚唯一的豪华酒店——科林西亚酒店的房间要300美元一晚,却供不应求,因为里面住满了来掘金的西方商人。美国商人们现在必须加把劲,才能赶上欧洲竞争者的脚步。在美国制裁利比亚的岁月里,欧洲人“乘虚而入”,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意大利的ENI公司、西班牙的雷普索尔YPF集团,还有法国的道达尔公司都在这里干得热火朝天。事实上,几乎所有利比亚石油——日产约150万桶——都出口到了欧洲,从2004年10月开始,数百万立方的天然气也从ENI公司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新铺管道直接流向了西西里。</p><p>  美国人不能不采取行动了。在全面复交之前,美国设在的黎波里的联络处就已经在科林西亚酒店租下房间,为美国几大石油公司重返利比亚做准备。1986年美国开始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时,它们与利比亚政府签订了“暂停”合同,将股份冻结至重返之日。“这里没人真的恨美国人,”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主席阿布杜拉·萨立姆·艾尔-巴德里说:“我们的石油业始于美国人,是他们培训了我们。”<br/>  <br/> <strong> 美国人</strong></p><p><strong>  寻找重返的捷径</strong></p><p>  但世界已经不同了。过去两年,美国商务代表团频繁来往于锡德尔湾和位于撒哈拉沙漠的瓦哈油田,寻找重返的捷径。尽管这些油田现在由利比亚政府掌控,但根据1986年达成的暂停协议,它们仍然部分属于美国石油公司。美国公司愿意投资数十亿美元,但希望能够取得公司和油田的主控权,但利比亚不同意,双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1986年以前,美国人是老板,”在瓦哈油田工作了几十年的英国人斯诺登说:“但现在利比亚人自己知道该怎么干了,他们不会甘心站在一边干看着。”</p><p>  负责管理瓦哈油田最大的控制中心的斯诺登承认,利比亚的石油业非常需要专业人员,很多基础设施需要整修。他说,瓦哈油田的生产线由已经不存在的Data General公司1982年开发的系统控制着。“我们在技术上至少落后15年。事实上,我们是被冻结在上世纪70年代。”<br/>  <br/> <strong> 利比亚</strong></p><p><strong>  我们有谈判的资本</strong></p><p>  显然,利比亚希望美国人回来,但又不愿重新面对以往美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赛义夫谈到这一问题时说,这是无数发展中国家都曾经面对的“经典问题”。</p><p>  不过,像面对大多数问题一样,赛义夫认为他已经找到解决之道,“利比亚的情况不同,”他说:“我们有坚强有力的领导,这一点显而易见。”</p><p>  他还表示,出口石油贸易让利比亚有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不缺现金,我们不需要资金。”他说。但利比亚需要现代的技术和人才,这只有从外国石油公司获得。“我们足够强大,有谈判的资本。”赛义夫说,显然,他知道利比亚石油的价值有多大。在这场较量之中,谁将占据上风还有待观察,但目前看来,各方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利比亚的油井,利比亚对于世界经济以及美国的重要性只会有增无减,赛义夫的牌打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