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者说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办学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9:03
<p><strong>听长者说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办学情况</strong></p><p><br/>  本人父亲1966年初中毕业考了一个军工厂江西光学仪器厂的中专,说白了就是现在凤凰光学的技术学校,后来出来当兵。他们一起出来当兵的几十个工友,有三位成了师级干部,还有多位成了团级干部,他们大都是没有背景。</p><p><br/>  2006年春节,我们家和同在深圳的父亲的工友兼战友一家聚餐,在聊天中,我突然问起,文革后,为什么他们原来上学的那个中专半不下去了?那位前辈说了很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关于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办学的一些情况。</p><p><br/>  1949年解放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府为了扫除文盲,在农村大办夜校,提倡自学,但是这些夜校持续时间并不长,大概几年后就荒废了,扫盲成了运动或者本来就是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贫困农村和边远山区,教育依然是大问题。</p><p><br/>  1958年,大家都知道的大跃进,虽然大跃进有很多失误,但是也诞生了一些创举。1957年江西一些农场、工厂和县政府把了一些半工半读的技术学校,他们的做法是由上级政府或者农场、工厂提供启动资金,然后由招收的学生半工半读,解决平时维持的费用。这一情况受到了1958年3月到任的江西副省长汪东兴的注意,他把这作为新鲜事物当面向老毛作了汇报,老毛肯定了这个做法,于是江西省开始推广这种半工半读的学校。省长邵式平根据苏联有个东方劳动大学,干脆就提议搞一个社会主义劳动大学,即搞教学又搞生产和科研。于是这一模式不仅仅限制在中学、中专或技工学校,也推出了相应的大学。</p><p>  后来这一模式推广全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个县都有门类齐全的中专,经常是相应的政府技术部门搞相应的学校比如卫校、警校、机械学校、农校、林校,较大的工厂和矿山也办起了自己的技术学校。虽然这些学校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但是过于疯狂的结果还是让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所以后来就稍微压缩了一下,变成一个地区(现在的地级市)搞一系列的学校。</p><p>  这些学校的建立,非常实在的解决了上学难、升学难的问题。当然最开始的几届学生时非常辛苦的,他们不仅仅是半工半读,甚至操场、校舍的修建都是自己动手的。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当然也不会太高,但是学生们毕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另外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影响到其他学校,最显著的就是大多数学校开始办起了校办工厂、农场,大学当然就是产、学、研了。</p><p>  文革开始后,这些学校有些为什么办不下去了呢?这位前辈给我说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原因。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政治环境的动荡是这些学校班不下去的唯一原因,但是这位前辈说那只是主要原因之一罢了,当时的农村过于贫穷是另一个原因。这些技术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考不上或者供不起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到了学校,学是有的上了,但是家是没法养的。16、7岁的孩子看着小,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所以这些学生们心态是很不稳定的,当文革开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社会动荡的非常剧烈,体大字报什么的,学校普遍停课了,这可好,又上不了学又养不了家,一些孩子们就开始大闹了,一些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孩子们闹得最厉害,打起大字报要求直接到工厂、矿山去工作。结果很多这类学校就是班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是没有上面拨款的,或者只有少量拨款的啊。</p><p><br/>  对于江西光学仪器厂技术学校1966届的学生而言,他们本来毕业后一般也是要分到该厂工作的,所以工厂也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加之江西光学仪器厂1963年才开始筹建,1966年还没有生产能力,资金限制得紧,学校没了学生,就没有了半工半读的来得维持费用,也就办不下去了。若干年后,江西光学仪器厂才恢复了这个学校,现在大概是凤凰光学的技工学校。</p><p>  对于其他的这些学校,运气好的还是留下来了,1980年以后改成由教育经费支持的学校。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最初的几届学生,亲手建设出来的。社会主义劳动大学现在似乎是江西省农业大学。</p>
[此贴子已经被ytgk9999于2006-5-19 0:31:32编辑过]
<p><strong>听长者说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办学情况</strong></p><p><br/>  本人父亲1966年初中毕业考了一个军工厂江西光学仪器厂的中专,说白了就是现在凤凰光学的技术学校,后来出来当兵。他们一起出来当兵的几十个工友,有三位成了师级干部,还有多位成了团级干部,他们大都是没有背景。</p><p><br/>  2006年春节,我们家和同在深圳的父亲的工友兼战友一家聚餐,在聊天中,我突然问起,文革后,为什么他们原来上学的那个中专半不下去了?那位前辈说了很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关于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办学的一些情况。</p><p><br/>  1949年解放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府为了扫除文盲,在农村大办夜校,提倡自学,但是这些夜校持续时间并不长,大概几年后就荒废了,扫盲成了运动或者本来就是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贫困农村和边远山区,教育依然是大问题。</p><p><br/>  1958年,大家都知道的大跃进,虽然大跃进有很多失误,但是也诞生了一些创举。1957年江西一些农场、工厂和县政府把了一些半工半读的技术学校,他们的做法是由上级政府或者农场、工厂提供启动资金,然后由招收的学生半工半读,解决平时维持的费用。这一情况受到了1958年3月到任的江西副省长汪东兴的注意,他把这作为新鲜事物当面向老毛作了汇报,老毛肯定了这个做法,于是江西省开始推广这种半工半读的学校。省长邵式平根据苏联有个东方劳动大学,干脆就提议搞一个社会主义劳动大学,即搞教学又搞生产和科研。于是这一模式不仅仅限制在中学、中专或技工学校,也推出了相应的大学。</p><p>  后来这一模式推广全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个县都有门类齐全的中专,经常是相应的政府技术部门搞相应的学校比如卫校、警校、机械学校、农校、林校,较大的工厂和矿山也办起了自己的技术学校。虽然这些学校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但是过于疯狂的结果还是让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所以后来就稍微压缩了一下,变成一个地区(现在的地级市)搞一系列的学校。</p><p>  这些学校的建立,非常实在的解决了上学难、升学难的问题。当然最开始的几届学生时非常辛苦的,他们不仅仅是半工半读,甚至操场、校舍的修建都是自己动手的。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当然也不会太高,但是学生们毕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另外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影响到其他学校,最显著的就是大多数学校开始办起了校办工厂、农场,大学当然就是产、学、研了。</p><p>  文革开始后,这些学校有些为什么办不下去了呢?这位前辈给我说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原因。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政治环境的动荡是这些学校班不下去的唯一原因,但是这位前辈说那只是主要原因之一罢了,当时的农村过于贫穷是另一个原因。这些技术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考不上或者供不起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到了学校,学是有的上了,但是家是没法养的。16、7岁的孩子看着小,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所以这些学生们心态是很不稳定的,当文革开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社会动荡的非常剧烈,体大字报什么的,学校普遍停课了,这可好,又上不了学又养不了家,一些孩子们就开始大闹了,一些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孩子们闹得最厉害,打起大字报要求直接到工厂、矿山去工作。结果很多这类学校就是班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是没有上面拨款的,或者只有少量拨款的啊。</p><p><br/>  对于江西光学仪器厂技术学校1966届的学生而言,他们本来毕业后一般也是要分到该厂工作的,所以工厂也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加之江西光学仪器厂1963年才开始筹建,1966年还没有生产能力,资金限制得紧,学校没了学生,就没有了半工半读的来得维持费用,也就办不下去了。若干年后,江西光学仪器厂才恢复了这个学校,现在大概是凤凰光学的技工学校。</p><p>  对于其他的这些学校,运气好的还是留下来了,1980年以后改成由教育经费支持的学校。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最初的几届学生,亲手建设出来的。社会主义劳动大学现在似乎是江西省农业大学。</p>
[此贴子已经被ytgk9999于2006-5-19 0:31:32编辑过]
基本正确。
办学质量如何?教学水平如何?培养出多少真正有用的人才?不会都遵照老毛的意见不用考试吧?
<p>现在是重视大学,技校基本都消失了,教出来一群拿民工工资的大学生,工厂里面迫切需要的技工倒是没有人愿意培养。</p><p></p><p></p>
<p>我的母校(大学)很多房子,校办工厂都是当年的老师和学生苦干出来的.</p><p>我小时候在一个县乡下的师范中专待过,那个中专每个老师都有一块地,中专自己也有地.</p><p>在90年代撤销了.</p>
补充一点,那位前辈和我老爹说,办学质量只能说马马虎虎,但是是要考试的,不考试的情况大概是文革之后才有的,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实用的技术,理论性的东西少,应该和现在劳动系统的技术学校差不多吧。但是在增加就业人口的知识含量上,这类学校肯定是功不可没的。另外这类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到很多其他学校,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好的方面就是使学校重视动手能力、重视科研与生产(对大学而言),坏的方面,就是很多学校盲目的搞学工、学农、学军(军训)实践,最初只是一个学期腾出一个星期搞这类实践,但是到了文革期间,一个学期几乎一半时间花到这方面去了。再结合废除考试的事情,可以看出有的事情恐怕根本不是老毛的本意啊!
这些学校的建立,非常实在的解决了上学难、升学难的问题。
<p>其实就是工厂单位自己的培训班长期化……</p><p>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用人只顾挖角,不重视自己培养……</p>
以前大的 工厂都有自己的技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