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会“哀兵必胜”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28:21
● 陈子帛 <p>  陈水扁的“过境外交”遭遇到空前的挫败,至少在表面来看,这是台湾自七十年代初期被迫退出联合国以来,所遭遇到最大的一次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美国政府摆明嫌弃陈水扁的一个政治动作。 </p><p>  兴扬之旅的目的地巴拉圭和哥斯达黎加几乎被所有的媒体遗忘了,台湾媒体甚至揶揄陈水扁简直是在搞国际漫游。除了极个别媒体之外,大多数的台湾媒体对于陈水扁今次的外交挫败,都给于严厉的批评。 </p><p>  台北当局说,不让陈水扁过境美国本土的决定,是美国政府迫于北京外交压力;加之在伊朗核危机处理期间,美国有求于北京,因此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说词显然比较牵强,也是台北当局一厢情愿的自圆其说。 </p><p>  美国人之所以在过境外交问题上,没有充分满足陈水扁的意愿和要求,甚至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和颜面都不给,据说是布什总统的最终决定。 </p><p>  根据台湾媒体的分析,这样的决定,一是对陈水扁在终统问题上企图制造台海危机,拉美国下水的惩罚; </p><p>  二是对陈水扁近年来政治上出尔反尔,无视美国人的战略利益,刺激美国对台政策容忍底线的反击; </p><p>  三是美国政府借此机会迂回表示了政治上抛弃陈水扁的立场。 </p><p>  和之前马英九访问美国期间,美国给于的高规格礼遇相比,外界能够获得的强烈印象是,美国对台政策已经出现明显的倾斜,倾斜对象很显然是马英九。 </p><p>美对陈水扁作精细切割 </p><p>  有关媒体披露,美国对于陈水扁过境外交的诸多决定,在第一时间同步知会了国民党,这是个值得注意的讯号。 </p><p>  人们还注意到,美国今次全然不给陈水扁好脸色,实际上也已经将陈水扁本人和民进党做了一次精细的切割。 </p><p>  如果将这次陈水扁过境外交受挫,视为是中美两国共同维护台湾海峡局势和平稳定的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但这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也不是布什政府做此决定的终极因素。 </p><p>  我们的观察点不在于陈水扁已经遭遇到的挫败的前因,而在于这次挫败势必产生的诸多边际效应和延伸后果。 </p><p>  陈水扁以及他的国安会智库团队,当然并不是全然不知道和美国公然对着干的后果。事实上,迄今为止,如果是某种惩罚性的措施,也就光意味着惩罚性的措施,只能产生阶段性的负面效果。 </p><p>  这种负面效应或许将延续到2008年,但是并不会对美台关系产生伤筋动骨的实质性影响。只要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棋盘上还需要借助和利用“台湾牌”,任何偏离美台关系轨道的脱序现象,最终都会回归到原点。 </p><p>  这样来解读和理解陈水扁的任性、执着,一意孤行,即可以知道,他的偏执有着自己能够自我认同的道理。 </p><p>民进党始终避免对着干 </p><p>  某种意义上,陈水扁的忍辱负重,以及他的空军一号的国际漫游,加上美国人无法理解的神出鬼没游击战作风,至少在第一时间产生了过境外交的边际效应。 </p><p>  君不见,所有的媒体和公众注意力焦点,已经将吴淑珍以及陈水扁近臣所有的贪渎弊案抛之脑后: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应,相信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牺牲的是台湾外交礼仪和国际形象,而成全的是陈水扁家族的声誉。 </p><p>  如果陈水扁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必须承认他的高明;如果这只是一种意外收获,我们只能说陈水扁和吴淑珍命不该绝,还可以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享有多一些喘息的时间。 </p><p>  我们注意到,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陈水扁以及民进党当局始终没有和美国直接对着干,没有对美国的最终决定发表具有进攻性的反击言论。 </p><p>  迁怒的对象则集中在台湾在野党,更多的是对中共当局外交封杀的控诉和抗议。 </p><p>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水扁过境外交问题上,北京对台当局以及外交部门并没有出现以往的高调表态,印象中只有李肇星外长在公开场合中的一贯立场重申。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只是例行性的发言,更多的只是冷眼旁观,保持低调观察。 </p><p>  这就在很大程度减弱了台湾舆论对北京外交打压的持续关注造成的冲击波。未能使北京成为陈水扁恼羞成怒的情绪化宣泄对象,显示出北京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已有某种程度的成熟。 </p><p>  既然是美国出手,无论轻重,都是华盛顿自己的事;旁观而不出声,远比在一边喋喋不休的效果要好。 </p><p>  陈水扁完全不按牌理出牌,表面上是赌气、率性。其实,在美国高调表态之后,他采取了不按照美国人的规定,突然转道阿联酋、阿姆斯特丹,延长去程时间,其实是刻意在公众面前营造一个哀兵的、受欺负者的弱势形象。 </p><p>  陈水扁善于悲情诉求,善于制造悲剧效果,博取社会公众的同情,这一次也是如此。这般弱势、委屈形象的塑造,至少可以凝聚泛绿阵营基本支持民意的重新认同,而且还可以即时唤起台湾多数民意对台湾“国际孤儿”艰难处境的身同感受。 </p><p>  当陈水扁的专机在空中飘游,在各个机场短暂逗留、加油,在专机上多次流露出无奈的笑容,诸此种种,透过媒体的镜头,记者的笔触,都会增加公众对陈水扁的同情分和印象分。 </p><p>  而台北当局处理相关新闻的尺度,也开始更多朝无可奈何、忍辱负重的方向倾斜。这种新闻处理手法将随着陈水扁的出访,每一天都高频率地出现在台湾和国际媒体上,可以产生的递增效应可以想见。 </p><p>  在现实的国际情势之下,台湾很难获得主观意愿希望达到的外交突破愿景,而北京也很难完全窒息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呼吸管道。 </p><p>  北京现阶段只能权宜性借助美国的影响力,有限度地遏止陈水扁在法理台独上的越走越远。北京甚至孤注一掷,却很难改变台湾希望继续自立于大陆之外的现状。 </p><p>  从美国这次处理陈水扁过境问题,我们对于美国娴熟地将两岸问题,或者台湾问题玩弄于股掌之间,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p><p>  相对于台湾其他政治人物唯美国意志马首是瞻,对美国亦步亦趋,唯唯诺诺,陈水扁突然站起来和美国人说不,不愿意按照美国的安排路线行事,也称得上是异数。 </p><p>  尽管更多的是破罐破摔的成分,但在相当部分台湾人的心目中,也可以算是“另类英雄”形象。这种标新立异或将成为陈水扁另一种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本。 </p><p>  陈水扁会“哀兵必胜”吗?不妨拭目以待。 </p><p>·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 陈子帛 <p>  陈水扁的“过境外交”遭遇到空前的挫败,至少在表面来看,这是台湾自七十年代初期被迫退出联合国以来,所遭遇到最大的一次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美国政府摆明嫌弃陈水扁的一个政治动作。 </p><p>  兴扬之旅的目的地巴拉圭和哥斯达黎加几乎被所有的媒体遗忘了,台湾媒体甚至揶揄陈水扁简直是在搞国际漫游。除了极个别媒体之外,大多数的台湾媒体对于陈水扁今次的外交挫败,都给于严厉的批评。 </p><p>  台北当局说,不让陈水扁过境美国本土的决定,是美国政府迫于北京外交压力;加之在伊朗核危机处理期间,美国有求于北京,因此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说词显然比较牵强,也是台北当局一厢情愿的自圆其说。 </p><p>  美国人之所以在过境外交问题上,没有充分满足陈水扁的意愿和要求,甚至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和颜面都不给,据说是布什总统的最终决定。 </p><p>  根据台湾媒体的分析,这样的决定,一是对陈水扁在终统问题上企图制造台海危机,拉美国下水的惩罚; </p><p>  二是对陈水扁近年来政治上出尔反尔,无视美国人的战略利益,刺激美国对台政策容忍底线的反击; </p><p>  三是美国政府借此机会迂回表示了政治上抛弃陈水扁的立场。 </p><p>  和之前马英九访问美国期间,美国给于的高规格礼遇相比,外界能够获得的强烈印象是,美国对台政策已经出现明显的倾斜,倾斜对象很显然是马英九。 </p><p>美对陈水扁作精细切割 </p><p>  有关媒体披露,美国对于陈水扁过境外交的诸多决定,在第一时间同步知会了国民党,这是个值得注意的讯号。 </p><p>  人们还注意到,美国今次全然不给陈水扁好脸色,实际上也已经将陈水扁本人和民进党做了一次精细的切割。 </p><p>  如果将这次陈水扁过境外交受挫,视为是中美两国共同维护台湾海峡局势和平稳定的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但这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也不是布什政府做此决定的终极因素。 </p><p>  我们的观察点不在于陈水扁已经遭遇到的挫败的前因,而在于这次挫败势必产生的诸多边际效应和延伸后果。 </p><p>  陈水扁以及他的国安会智库团队,当然并不是全然不知道和美国公然对着干的后果。事实上,迄今为止,如果是某种惩罚性的措施,也就光意味着惩罚性的措施,只能产生阶段性的负面效果。 </p><p>  这种负面效应或许将延续到2008年,但是并不会对美台关系产生伤筋动骨的实质性影响。只要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棋盘上还需要借助和利用“台湾牌”,任何偏离美台关系轨道的脱序现象,最终都会回归到原点。 </p><p>  这样来解读和理解陈水扁的任性、执着,一意孤行,即可以知道,他的偏执有着自己能够自我认同的道理。 </p><p>民进党始终避免对着干 </p><p>  某种意义上,陈水扁的忍辱负重,以及他的空军一号的国际漫游,加上美国人无法理解的神出鬼没游击战作风,至少在第一时间产生了过境外交的边际效应。 </p><p>  君不见,所有的媒体和公众注意力焦点,已经将吴淑珍以及陈水扁近臣所有的贪渎弊案抛之脑后: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应,相信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牺牲的是台湾外交礼仪和国际形象,而成全的是陈水扁家族的声誉。 </p><p>  如果陈水扁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必须承认他的高明;如果这只是一种意外收获,我们只能说陈水扁和吴淑珍命不该绝,还可以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享有多一些喘息的时间。 </p><p>  我们注意到,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陈水扁以及民进党当局始终没有和美国直接对着干,没有对美国的最终决定发表具有进攻性的反击言论。 </p><p>  迁怒的对象则集中在台湾在野党,更多的是对中共当局外交封杀的控诉和抗议。 </p><p>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水扁过境外交问题上,北京对台当局以及外交部门并没有出现以往的高调表态,印象中只有李肇星外长在公开场合中的一贯立场重申。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只是例行性的发言,更多的只是冷眼旁观,保持低调观察。 </p><p>  这就在很大程度减弱了台湾舆论对北京外交打压的持续关注造成的冲击波。未能使北京成为陈水扁恼羞成怒的情绪化宣泄对象,显示出北京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已有某种程度的成熟。 </p><p>  既然是美国出手,无论轻重,都是华盛顿自己的事;旁观而不出声,远比在一边喋喋不休的效果要好。 </p><p>  陈水扁完全不按牌理出牌,表面上是赌气、率性。其实,在美国高调表态之后,他采取了不按照美国人的规定,突然转道阿联酋、阿姆斯特丹,延长去程时间,其实是刻意在公众面前营造一个哀兵的、受欺负者的弱势形象。 </p><p>  陈水扁善于悲情诉求,善于制造悲剧效果,博取社会公众的同情,这一次也是如此。这般弱势、委屈形象的塑造,至少可以凝聚泛绿阵营基本支持民意的重新认同,而且还可以即时唤起台湾多数民意对台湾“国际孤儿”艰难处境的身同感受。 </p><p>  当陈水扁的专机在空中飘游,在各个机场短暂逗留、加油,在专机上多次流露出无奈的笑容,诸此种种,透过媒体的镜头,记者的笔触,都会增加公众对陈水扁的同情分和印象分。 </p><p>  而台北当局处理相关新闻的尺度,也开始更多朝无可奈何、忍辱负重的方向倾斜。这种新闻处理手法将随着陈水扁的出访,每一天都高频率地出现在台湾和国际媒体上,可以产生的递增效应可以想见。 </p><p>  在现实的国际情势之下,台湾很难获得主观意愿希望达到的外交突破愿景,而北京也很难完全窒息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呼吸管道。 </p><p>  北京现阶段只能权宜性借助美国的影响力,有限度地遏止陈水扁在法理台独上的越走越远。北京甚至孤注一掷,却很难改变台湾希望继续自立于大陆之外的现状。 </p><p>  从美国这次处理陈水扁过境问题,我们对于美国娴熟地将两岸问题,或者台湾问题玩弄于股掌之间,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p><p>  相对于台湾其他政治人物唯美国意志马首是瞻,对美国亦步亦趋,唯唯诺诺,陈水扁突然站起来和美国人说不,不愿意按照美国的安排路线行事,也称得上是异数。 </p><p>  尽管更多的是破罐破摔的成分,但在相当部分台湾人的心目中,也可以算是“另类英雄”形象。这种标新立异或将成为陈水扁另一种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本。 </p><p>  陈水扁会“哀兵必胜”吗?不妨拭目以待。 </p><p>·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
<p>这小子该不会是想,下台之后卷款逃到这些弹丸小国,免得落个人财两空,身陷囹圄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