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上土台--丹江口农村春节考察回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8:26
今年春节我是在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度过的。前后八天时间里,我走访了老营镇(武当山镇)、武当山、土台乡、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武当山特区左察村,回到武汉后我写了《春节武当山丹江口农村考察纪行》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4&amp;ID=974495和《我在武当山紫霄宫见到的一位奇人》两篇帖子,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我此行的所见所闻和道医祝华英道长,此两帖凯-迪和天-涯点击十多万次,被广泛转载,并引起几家媒体的注意。<br/>土台乡是我春节走访的重点之一。来到土台乡很是偶然。此地离武当山较近,是一个纯农业山区乡,走在路上时我师父孔德先生从丹江口市发来短信,告诉我土台乡岭西村的王朝印老人是位民间学者,我可以认识认识。腊月二十八那个寒冷的夜晚,我借着手机的微光,踏着泥泞的山路,一路不见行人,九点才摸到王老家中,当时的情景至今难忘。土台民风纯朴,重视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口土话的王老阅历丰富,见识超凡,他让孙女拜我做了干爹,我感觉自己在感情上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今年五一,为王老筹办农民读书会之事,我再次来到土台和王老家中。上次我是孤身前来,这次一行五人。暑期如果我北京师妹筹划的武当山土台乡教育考察能够成行,来访者将是十几人。希望更多的人来土台,了解土台,为古均州的教育和发展贡献一点力量。<br/>此行我先到土台,两天后转往武当山拜会祝华英道长。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时间的网友能不能考虑变旅游为下乡,多了解农村的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农民做一点事情。很多边远地区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旅游不要门票。土台乡的丹江口水库就是一个好去处。我们为农村做事花钱我看往往还是次要的。捐书、捐物、指导孩子学习、联系农产品销路、介绍当地旅游资源都可以,而且只要让农村人感受到城里人没有忘记他们就很好了。<br/>接待我们的除了王老外有土台乡的蔡乡长、政府办公室王主任、武装部吴部长和岭西村周书记以及土台中学李副校长和乡里主管教育的王副书记。<br/>这次我在猫-眼-看-人发此行的照片,照片甚多,只能部分转发到本省的东湖社区和汉网。在此整理说明文字首发百灵。全部照片和说明文字请看凯迪的链接: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amp;star=1&amp;replyid=10502834&amp;id=1093499&amp;skin=0&amp;page=2<br/>其一<br/>盼网友支持这位老人办农民读书会<br/>在下发的《春节武当山丹江口农村考察纪行》上网以来受到一些网友的关注,凤凰天涯两处点击三万次,凯迪列入首页推荐,还有多处转载,在此致谢。<br/>   <br/>   在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丹江口土台乡认识的农民作家王朝印老人。王老教过中学,当过村干部,在当地很有威望。他搜集民歌、民间故事、歇后语在十堰市颇有名气,也写了不少小说、戏本、鼓词之类,还钻研中医,在下对于其学问为人甚是钦佩。王老给我来信,说想组织一个农民读书会,让当地农民有空学习农业技术,把他们从赌桌上解放出来。如农业、养殖业、果林业书籍都很欢迎,其余如小说、历史之类也可,新旧不拘。在下身边资源有限,切盼诸位网友能协助在下完成老人的心愿。<br/>  <br/>   在下正在联系朋友集体去当地农村考察,希望能为当地教育做一点事。<br/>  <br/>   在下达奚武现在武汉高校任教。在下的博客:http://daxiwu.tianyablog.comhttp://daxiwu.tianyablog.com/。<br/>   在下的邮箱:hhl8627@hotmail.com。<br/>   王朝印老人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二组,邮编442711。<br/>  <br/>   谢谢大家!<br/><br/>其二<br/>王老说,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土台要发展关键是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民教育同样重要,但农民教育现在被忽视了。土台发展经济有自己的长处,但是人们的意识跟不上,农闲时间很多人打麻将度日。很多地方的农村发展起来了,土台人不笨,为什么不行,是脑壳里的问题。种庄稼不能发财,土台发展柑桔产业条件很好,但技术含量不高,质量、数量不够。他筹办农民读书会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农民学习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改变观念,形成新的风气。<br/>以下乡村领导开始发言了。他们对农民读书会都表示了相当的支持。靠王老一个人的力量这个读书会当然是办不起来的。王老说,丹江口有六里坪镇的伍家沟故事村、武当山的吕家河民歌村,我们土台就办农民读书会。读书会但求实效,不搞政绩工程,伍家沟本来说故事的人不很多,为了吸引游客刻意地包装、造假,我们不这样干。<br/>以下是蔡乡长的话。现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化建设是重要一环。村里要建图书室、电影场、文化室,每个村一个月放两场电影。土台十四个村,每年建两个电影场,七年可以普及。有线电视、广播、宽带都要搞起来。岭西村离乡上不过二十分钟步程,很快就要接宽带了。上网费每月四十元,按年度交四百元,这个数字有些家庭还是承担得起的。<br/>我很希望王老这样的文化人能上网,起码把农村的情况介绍给网友。王老写了不少戏本、武侠小说、神话小说,我说您以后多写写农村的生活吧。我把湖北监利农民高启伟兄的《乡祭》送给了王老。<br/><br/>我们在村里溜达--村子有五个组,居民点星罗棋布,有人以为我们是记者,说喂给点钱我们把路修好。王老当时就抢白他们,你们自己懒,钱拨下来了你们不好好修路等别人。喂,我家孩子没钱读书,我感觉很不好。王老说她家生了三个孩子,谁让他们生这么多,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他们农闲就打麻将,不思进取。王老说钱是一方面,关键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作风。<br/><br/>别说我看不起农民,劣根性不承认不行,我也是农村出生。<br/>其三<br/>蔡乡长说农民并不是不可救药。丹江口这个地方是比较贫困的,但农民很重视教育。不少家庭贷款也要供孩子读书。乡里三人念博士,有五六个研究生,有一个女孩子不久去哈佛大学留学。许多孩子买不起学习资料,读书却非常刻苦。有一个男孩,一边喂猪一边读书,猪把槽里的食吃完了咬破了他的脚趾头。初中升学率在丹江口排三四名。<br/>我很不喜欢标语治国,我们国家标语特别多,而且好像越是落后地区标语越多,土台也不例外。但看到这家墙上的“均州有个好传统,尊师重教最光荣”,我心里倍感温暖。<br/>想起我的老家,武汉市的黄陂区。我们老家是衣冠文物之乡,历史上人杰辈出。当年我母亲的堂妹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她把两个儿子送上了大学,其中一个念到博士。二表兄跟我说过两件事。他哥哥读小学时背不出课文,姨妈一把把课本抓过来塞到灶里烧了,一边烧一边流泪。我父亲是大学毕业,当地少有的读书人。一次二表兄和姨妈在山上挖花生,老远看见我父亲推着自行车带着我走过,我正在车上背唐诗,姨妈便拉着他躲到树后边,看我们走远了才出来。姨妈自学汉语拼音教会了儿子,在我们当地传为美谈。现在她家并不富裕,但子女很孝顺,儿媳女婿也很好,不能不说是她重视教育的功劳。对这个农村老太我充满崇敬。<br/>可是现在我们有些村子不重视教育了。当年我父亲曾是我们家族有史以来唯一的大学生,他是整个家族协力供养出来的。我们村如今在读的高中生几乎都没有了。有的农民为了比阔气盖新房子而让孩子辍学。丹江口也有这种情况,相对好一些。<br/><br/>其四<br/>还是谈学校教育吧。五月二日从乡里看完学校回来我们和王老到女儿要去哈佛留学的那一家拜访,王老说越是能念书的娃子家里越是穷,好多这样的例子。我说王老,对当地来说农民教育可能更重要。家家比着让孩子念书上大学,如今这个和谐社会喝血社会大学教育产业化,没有孩子上大学还好说,孩子上大学就可能致贫,孩子毕业了留在大城市工作,家长脸上有光,以后搬到大城市里过城里人的日子,孩子们脱离农村了很少人能真正为家乡做点实事,出的大学生再多对你们土台本身有多大意义呢?孩子们念到初中高中多半就不念了,他们很多会留在土台,土台的发展、风气的建设主要靠他们,他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王老说的社会教育才是土台发展的关键。况且圣朝的教育在达老(叔孙仲通)看来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骗骗骗考考考实在学不到多少东西,现在疯狂扩招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收入未必比初中生打工强多少。<br/>照片上这家的房子破破烂烂,培养出了一个名校毕业生。<br/>有一家三个儿子都在城市打工,留下一个孤老守门,王老说这是什么日子?这样好吗?<br/>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br/><br/>其五<br/>李副校长王副书记介绍的土台中学的情况。<br/>土台中学为初中,现有学生1229人,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56人,基本上是丹江口本地人。教师人数不够,存在教学学科不配套的问题。<br/>关于支教。<br/>近几年还四位支教老师在这里工作,两位已离开。他们是省里分派下来的,支教时间为三年。这次我没有见到支教老师,我问李校长,如果有人愿暑期短期支教能否负担基本生活费和来往交通费用?他说没有尝试过,欢迎他们来,这些费用他们承担。至于半年一年以上的支教,报丹江口教育局审批,由他们出资,工资之外免费提供住房和生活必需品。<br/>关于教师待遇。<br/>土台中学教师的工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称工资,二是岗位津贴,三是地方性津贴,但常常到不了位。中教一级收入为每月800元。高级职称之老师很少,月收入1100元。支教之年轻教师770元。<br/>关于师资结构。<br/>有些教师是外聘的,有教师资格证。部分教师有正规大专学历。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够,正规大专(郧阳师专)学历者三人。<br/>关于学生免学费免杂费补生活费之两免一补政策。<br/>两免一补政策从去年春天开始执行。现受惠者占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三。享受此政策的学生有八种情况,分别是:单亲,父母离异,家有重病者,家有残疾人,孤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每年八百元者,军烈属。<br/>关于小学中学学生缴费和补助情况。<br/>现学生多半不收学杂费,国家给予补助。每名学生小学一至四年级每人25元,五六年级每人25元。初中每人71元。多数学生住读。(以上应是指一个学期)。一般不允许在外住宿,在外租房住宿一月30元。中学每名学生一学期搭伙费25元(学校要请厨师),住宿费45元。水电免费。学校食堂每月生活费60元,荤素兼有。贫困生生活费一学期国家补助生活费50元。<br/>关于资助贫困生的开销。<br/>享受两免一补之贫困生一年两学期开销需要700到800元,非两免一补学生需要1200元左右。现在依然有少数学生因贫困不能上学。<br/>关于为什么要拆并村级小学。<br/>村级小学人数少,有的只有三五个到八九个学生,一个老师教三个年级,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水平均存在问题。现在学生多数到乡里上学,大半学生住校,增加了管理难度,加重了经济负担。土台现在除了乡小学还有两所小学在乡管理区。 <br/><br/>今年春节我是在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度过的。前后八天时间里,我走访了老营镇(武当山镇)、武当山、土台乡、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武当山特区左察村,回到武汉后我写了《春节武当山丹江口农村考察纪行》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4&amp;ID=974495和《我在武当山紫霄宫见到的一位奇人》两篇帖子,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我此行的所见所闻和道医祝华英道长,此两帖凯-迪和天-涯点击十多万次,被广泛转载,并引起几家媒体的注意。<br/>土台乡是我春节走访的重点之一。来到土台乡很是偶然。此地离武当山较近,是一个纯农业山区乡,走在路上时我师父孔德先生从丹江口市发来短信,告诉我土台乡岭西村的王朝印老人是位民间学者,我可以认识认识。腊月二十八那个寒冷的夜晚,我借着手机的微光,踏着泥泞的山路,一路不见行人,九点才摸到王老家中,当时的情景至今难忘。土台民风纯朴,重视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口土话的王老阅历丰富,见识超凡,他让孙女拜我做了干爹,我感觉自己在感情上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今年五一,为王老筹办农民读书会之事,我再次来到土台和王老家中。上次我是孤身前来,这次一行五人。暑期如果我北京师妹筹划的武当山土台乡教育考察能够成行,来访者将是十几人。希望更多的人来土台,了解土台,为古均州的教育和发展贡献一点力量。<br/>此行我先到土台,两天后转往武当山拜会祝华英道长。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时间的网友能不能考虑变旅游为下乡,多了解农村的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农民做一点事情。很多边远地区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旅游不要门票。土台乡的丹江口水库就是一个好去处。我们为农村做事花钱我看往往还是次要的。捐书、捐物、指导孩子学习、联系农产品销路、介绍当地旅游资源都可以,而且只要让农村人感受到城里人没有忘记他们就很好了。<br/>接待我们的除了王老外有土台乡的蔡乡长、政府办公室王主任、武装部吴部长和岭西村周书记以及土台中学李副校长和乡里主管教育的王副书记。<br/>这次我在猫-眼-看-人发此行的照片,照片甚多,只能部分转发到本省的东湖社区和汉网。在此整理说明文字首发百灵。全部照片和说明文字请看凯迪的链接: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amp;star=1&amp;replyid=10502834&amp;id=1093499&amp;skin=0&amp;page=2<br/>其一<br/>盼网友支持这位老人办农民读书会<br/>在下发的《春节武当山丹江口农村考察纪行》上网以来受到一些网友的关注,凤凰天涯两处点击三万次,凯迪列入首页推荐,还有多处转载,在此致谢。<br/>   <br/>   在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丹江口土台乡认识的农民作家王朝印老人。王老教过中学,当过村干部,在当地很有威望。他搜集民歌、民间故事、歇后语在十堰市颇有名气,也写了不少小说、戏本、鼓词之类,还钻研中医,在下对于其学问为人甚是钦佩。王老给我来信,说想组织一个农民读书会,让当地农民有空学习农业技术,把他们从赌桌上解放出来。如农业、养殖业、果林业书籍都很欢迎,其余如小说、历史之类也可,新旧不拘。在下身边资源有限,切盼诸位网友能协助在下完成老人的心愿。<br/>  <br/>   在下正在联系朋友集体去当地农村考察,希望能为当地教育做一点事。<br/>  <br/>   在下达奚武现在武汉高校任教。在下的博客:http://daxiwu.tianyablog.comhttp://daxiwu.tianyablog.com/。<br/>   在下的邮箱:hhl8627@hotmail.com。<br/>   王朝印老人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二组,邮编442711。<br/>  <br/>   谢谢大家!<br/><br/>其二<br/>王老说,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土台要发展关键是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民教育同样重要,但农民教育现在被忽视了。土台发展经济有自己的长处,但是人们的意识跟不上,农闲时间很多人打麻将度日。很多地方的农村发展起来了,土台人不笨,为什么不行,是脑壳里的问题。种庄稼不能发财,土台发展柑桔产业条件很好,但技术含量不高,质量、数量不够。他筹办农民读书会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农民学习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改变观念,形成新的风气。<br/>以下乡村领导开始发言了。他们对农民读书会都表示了相当的支持。靠王老一个人的力量这个读书会当然是办不起来的。王老说,丹江口有六里坪镇的伍家沟故事村、武当山的吕家河民歌村,我们土台就办农民读书会。读书会但求实效,不搞政绩工程,伍家沟本来说故事的人不很多,为了吸引游客刻意地包装、造假,我们不这样干。<br/>以下是蔡乡长的话。现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化建设是重要一环。村里要建图书室、电影场、文化室,每个村一个月放两场电影。土台十四个村,每年建两个电影场,七年可以普及。有线电视、广播、宽带都要搞起来。岭西村离乡上不过二十分钟步程,很快就要接宽带了。上网费每月四十元,按年度交四百元,这个数字有些家庭还是承担得起的。<br/>我很希望王老这样的文化人能上网,起码把农村的情况介绍给网友。王老写了不少戏本、武侠小说、神话小说,我说您以后多写写农村的生活吧。我把湖北监利农民高启伟兄的《乡祭》送给了王老。<br/><br/>我们在村里溜达--村子有五个组,居民点星罗棋布,有人以为我们是记者,说喂给点钱我们把路修好。王老当时就抢白他们,你们自己懒,钱拨下来了你们不好好修路等别人。喂,我家孩子没钱读书,我感觉很不好。王老说她家生了三个孩子,谁让他们生这么多,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他们农闲就打麻将,不思进取。王老说钱是一方面,关键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作风。<br/><br/>别说我看不起农民,劣根性不承认不行,我也是农村出生。<br/>其三<br/>蔡乡长说农民并不是不可救药。丹江口这个地方是比较贫困的,但农民很重视教育。不少家庭贷款也要供孩子读书。乡里三人念博士,有五六个研究生,有一个女孩子不久去哈佛大学留学。许多孩子买不起学习资料,读书却非常刻苦。有一个男孩,一边喂猪一边读书,猪把槽里的食吃完了咬破了他的脚趾头。初中升学率在丹江口排三四名。<br/>我很不喜欢标语治国,我们国家标语特别多,而且好像越是落后地区标语越多,土台也不例外。但看到这家墙上的“均州有个好传统,尊师重教最光荣”,我心里倍感温暖。<br/>想起我的老家,武汉市的黄陂区。我们老家是衣冠文物之乡,历史上人杰辈出。当年我母亲的堂妹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她把两个儿子送上了大学,其中一个念到博士。二表兄跟我说过两件事。他哥哥读小学时背不出课文,姨妈一把把课本抓过来塞到灶里烧了,一边烧一边流泪。我父亲是大学毕业,当地少有的读书人。一次二表兄和姨妈在山上挖花生,老远看见我父亲推着自行车带着我走过,我正在车上背唐诗,姨妈便拉着他躲到树后边,看我们走远了才出来。姨妈自学汉语拼音教会了儿子,在我们当地传为美谈。现在她家并不富裕,但子女很孝顺,儿媳女婿也很好,不能不说是她重视教育的功劳。对这个农村老太我充满崇敬。<br/>可是现在我们有些村子不重视教育了。当年我父亲曾是我们家族有史以来唯一的大学生,他是整个家族协力供养出来的。我们村如今在读的高中生几乎都没有了。有的农民为了比阔气盖新房子而让孩子辍学。丹江口也有这种情况,相对好一些。<br/><br/>其四<br/>还是谈学校教育吧。五月二日从乡里看完学校回来我们和王老到女儿要去哈佛留学的那一家拜访,王老说越是能念书的娃子家里越是穷,好多这样的例子。我说王老,对当地来说农民教育可能更重要。家家比着让孩子念书上大学,如今这个和谐社会喝血社会大学教育产业化,没有孩子上大学还好说,孩子上大学就可能致贫,孩子毕业了留在大城市工作,家长脸上有光,以后搬到大城市里过城里人的日子,孩子们脱离农村了很少人能真正为家乡做点实事,出的大学生再多对你们土台本身有多大意义呢?孩子们念到初中高中多半就不念了,他们很多会留在土台,土台的发展、风气的建设主要靠他们,他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王老说的社会教育才是土台发展的关键。况且圣朝的教育在达老(叔孙仲通)看来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骗骗骗考考考实在学不到多少东西,现在疯狂扩招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收入未必比初中生打工强多少。<br/>照片上这家的房子破破烂烂,培养出了一个名校毕业生。<br/>有一家三个儿子都在城市打工,留下一个孤老守门,王老说这是什么日子?这样好吗?<br/>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br/><br/>其五<br/>李副校长王副书记介绍的土台中学的情况。<br/>土台中学为初中,现有学生1229人,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56人,基本上是丹江口本地人。教师人数不够,存在教学学科不配套的问题。<br/>关于支教。<br/>近几年还四位支教老师在这里工作,两位已离开。他们是省里分派下来的,支教时间为三年。这次我没有见到支教老师,我问李校长,如果有人愿暑期短期支教能否负担基本生活费和来往交通费用?他说没有尝试过,欢迎他们来,这些费用他们承担。至于半年一年以上的支教,报丹江口教育局审批,由他们出资,工资之外免费提供住房和生活必需品。<br/>关于教师待遇。<br/>土台中学教师的工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称工资,二是岗位津贴,三是地方性津贴,但常常到不了位。中教一级收入为每月800元。高级职称之老师很少,月收入1100元。支教之年轻教师770元。<br/>关于师资结构。<br/>有些教师是外聘的,有教师资格证。部分教师有正规大专学历。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够,正规大专(郧阳师专)学历者三人。<br/>关于学生免学费免杂费补生活费之两免一补政策。<br/>两免一补政策从去年春天开始执行。现受惠者占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三。享受此政策的学生有八种情况,分别是:单亲,父母离异,家有重病者,家有残疾人,孤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每年八百元者,军烈属。<br/>关于小学中学学生缴费和补助情况。<br/>现学生多半不收学杂费,国家给予补助。每名学生小学一至四年级每人25元,五六年级每人25元。初中每人71元。多数学生住读。(以上应是指一个学期)。一般不允许在外住宿,在外租房住宿一月30元。中学每名学生一学期搭伙费25元(学校要请厨师),住宿费45元。水电免费。学校食堂每月生活费60元,荤素兼有。贫困生生活费一学期国家补助生活费50元。<br/>关于资助贫困生的开销。<br/>享受两免一补之贫困生一年两学期开销需要700到800元,非两免一补学生需要1200元左右。现在依然有少数学生因贫困不能上学。<br/>关于为什么要拆并村级小学。<br/>村级小学人数少,有的只有三五个到八九个学生,一个老师教三个年级,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水平均存在问题。现在学生多数到乡里上学,大半学生住校,增加了管理难度,加重了经济负担。土台现在除了乡小学还有两所小学在乡管理区。 <br/><br/>
你认识孔德?真的假的
谭先生是我师父。春节师母不在家,本来是去师父家过年的。
喂,提到先生客气些好不。
<p>不是客气不客气的问题,他在书上就是署的孔德这个名字。</p><p>世外高人啊</p>
称个先生就好了。
<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a href="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25558&amp;page=1" target="_blank"><font color="#3b6c99">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25558&amp;page=1</font></a><br/><br/>[公告]汉网教育版第一期捐书助学活动--敬请网友支持岭西村建农民读书会 <br/><br/>当我们畅游在知识海洋里的时候,是否也曾想到贫困山区无数双饱含对知识渴求的眼睛正默默的注视着我们?当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时候,是否想到那些遗忘在角落的书籍也正充满着发挥自身价值的渴望与热忱?当我们将旧书当废品按斤两卖掉的时候,我们又是否想起过贫困山区还有很多孩子无书可读......<br/><br/>为教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实事,一直以来是教育版热心网友的心愿。年初,网友聚集一堂对如何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捐书助学、扶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家教等设想。<br/><br/>4月初,达奚武老师在教育版发帖,谈到了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农民作家王朝印老人希望能在当地组织一个农民读书会,将农民们从赌桌上解放出来。王老在当地德高望重,他认为农民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等重要,但现在农民教育严重缺位,应该让农民多学法律、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扭转乡风民风。王老的想法正好与汉网热心网友的心愿不谋而合。五一前,我在教育版发出倡议,希望就教育版以及汉网这个平台组织一些捐书助学的活动。<br/><br/>五一期间,达奚武老师重访土台乡,就建立农民读书会的具体事宜和王朝印老人以及土台乡蔡乡长、王副书记、岭西村支部周书记等人进行了交流,也向土台中学(初中)李副校长了解了当地学生课外读物严重缺乏的情况。此次筹办之农民读书会将主要由王老策划、主持,乡里准备先拨一间房子作为会址并提供经费、管理方面的支持。读书会启动后将长期组织读书交流、农技培训以及其他文化活动,不走过场,但求实效。岭西村读书会如能办好,希望能给农民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br/><br/>达奚武老师土台归来后在论坛发布《重上土台--丹江口农村春节考察回访》一帖介绍读书会的情况,在网友中引起热烈反响。经教育版版团商议,汉网教育版捐书助学活动将正式启动,并把该活动作为教育版的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br/><br/>本期捐书活动也是教育版第一次开展这种活动,很多方面难免考虑不周,所以我们也希望广大的网友能在活动的过程中献计献策,让活动能够顺利持久的进行下去。现对本期捐书活动作如下说明:<br/><br/>一、捐书对象: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农民读书会<br/><br/>二、捐书要求:简明的历史、小说、法律、宗教、家庭教育和科普知识类书籍,关于农业技术、养殖业、果林业的书籍更好,或者其他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都可以,新旧不拘,形式种类不限。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将转给土台中学图书室。<br/><br/>三、募集方式:网友除可直接将图书寄给王老之外(王老地址: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二组,王朝印,邮编442714,手机13636192682),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路过送达的方式寄送到我们在汉口设立的募集点,由于武昌地区的募集点目前还没有确定,因此,武昌的网友可能需要通过邮寄的方式了。另外,当教育版组织线下活动时,您也可以直接将书籍交到我们手上。建议网友们尽量采用逛街顺便送达的形式,少产生不必要的费用。<br/><br/>四、募集点:<br/>长江日报路特一号汉网营销中心 肖莉霞(收) 邮编430015 联系电话:85771888转3022 藕园子<br/><br/>南京路124号 吴家花园 宗晓斌(收) 邮编430014 联系电话:82804028<br/><br/>五、募集时间:2006年5月10日到2006年6月30日<br/><br/>六、其他:网友们邮寄或者送达至我们的募集点前,麻烦将书籍捆绑好,并附上书籍清单、姓名(或者汉网ID)及联系方式。我们也将在汉网教育频道及教育版就此活动做出系列专题。 <br/><br/>盼网友支持这位老人办农民读书会<a href="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12811&amp;page=2" target="_blank"><font color="#3b6c99">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12811&amp;page=2</font></a><br/><br/>重上土台--丹江口农村春节考察回访<a href="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24644&amp;page=2" target="_blank"><font color="#3b6c99">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24644&amp;page=2</font></a><br/><br/>捐书帮困 助学育人--关于捐书助学活动的倡议!<a href="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14440&amp;page=3" target="_blank"><font color="#3b6c99">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42&amp;ID=214440&amp;page=3</font></a></span><br/><br/>
很多网友抱怨邮局黑,寄费贵,捐书的主要困难在此。我见识多了,不管是什么书,他们都是要百般刁难的。复印的书邮费比书费都高。上次说我的纸盒子不合格,我来不及出去买新的,他们就痛快地用他们的盒子打了包,一算九块。抱歉寄书费用达奚武不能包办,我没有买房,还要为家里承担十几万的债务。诸位先寄书,或许土台乡政府可以报销邮费。走物流会便宜些吧。<br/>此d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让百姓做,让弱势群体做;想做好事都很难,他们处处使绊子挖陷阱。目的就是搞钱。有成绩了成了他们的政绩。
感谢汉网网友捐书!
达老郑重建议,变旅游为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