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分享]中国武侠小说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9:25:08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黑体" color="#3dee11" size="7">&nbsp;&nbsp;中国武侠小说史<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3333cc" size="4">------徐文剑</font> <p>一. 武侠小说的发展史<br/>&nbsp;&nbsp;唐人传奇——武侠小说的始祖&nbsp;&nbsp;<br/>关于武侠小说的源起,一向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自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开始,中国就有了武侠小说——这当然是其中最堂皇的一种,但接受这种说的人并不多。&nbsp;&nbsp;因为武侠小说是传奇的,如果一定将它和太史公那种严肃的传记相提并论,就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 武侠小说始于何时?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始于唐人传奇。唐代之前,先秦诸子虽有“谈侠”、“说剑”的记载,但仅是论中涉及,不是小说;《列子》载有飞卫与记昌师徒二人比斗剑术的故事,也只是武艺相较的一则寓言,与侠无涉。迨及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写了朱家、郭解、聂政等游侠刺客,有一些类似武侠小说的东西,但那只是传记文学,也不能称之为小说。六朝时志怪小说盛行,内容多是谈神说鬼与搜奇志异,但其中也杂有少量颂扬豪侠勇武之作。如《搜神记》中少女李寄计斩大蛇及山中无名客代干将莫邪之子复仇的故事,就有侠气在闪动。但此类豪侠故事不多,情节也比较简单,当时尚未成气候。直到唐人武侠传奇出现,始具武侠小说得雏型。故本文便从唐人传奇谈起。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不但诗歌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而且古文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唐代都市繁荣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这些传记小说,文采华茂,情致宛曲,为后世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成为唐代文学中又一叶鲜丽的奇花。唐代初期及中期的传奇小说,以神怪及爱情的题材为主,作品甚多,成就极大,其最著者有《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等篇。后期的传奇小说,则以表现豪士侠客的内容最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篇。豪侠故事的大量出现,与唐代中叶以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关。当时各地藩镇势大,互相仇视,彼此各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摄对方。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豪士侠客的传奇故事,便得以大量产生。杜光庭的《虬冉客传》是这类武侠传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写隋朝末年天下将乱,群雄竞起,侠士虬髯客见李世民神清气朗,顾盼生辉,大为折服,便不与他争夺天下,跑到海外去开辟了另一个王国。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虬髯客、红拂、李靖,个性鲜明,侠义豪爽,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此篇故事虽没用写武侠打斗,但全篇侠气纵横,写得虎虎有生气,为现代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所说,这篇故事,”有历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谋大事;有大量财物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 .... 等等,所有这些内容,在现代武侠小说都是可以时时见到的。金庸称《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在唐人的小说记事中,才有些故事和武侠小说比较接近。《唐人说荟》卷五,张骞的《耳目记》中,就有段故事是非常“武侠”的。&nbsp;&nbsp;</p><p>这段故事描写诸昂和高瓒的豪野残酷,已令人不可思议,这种描写的手法,也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残酷的描写接近。&nbsp;&nbsp; 但这故事却是片断的,它的形式和小说还是有段很大的距离。&nbsp;&nbsp; 当时,民间的小说、传奇、评话、银字儿中,也有很多故事,是非常“武侠”的,譬如说:盗盒的红线、昆仑奴、妙手空空儿、虬髯客,这些人物,就几乎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互无分别。 <br/>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武器是剑,关于剑术的描写,从唐时开始,就有很多比现代武侠小说的描写更神奇。红线和大李将军的剑术,已被渲染得几近神话,但有关公孙大娘的传说,却无疑是有根据的,绝非空中楼阁。&nbsp;&nbsp;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对公孙大娘和她弟子李十二娘剑术的描写,就是非常生动而传神的。&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杜甫是个诗人,诗人的描写,虽不免近于夸张,可是以杜甫的性格和他的写作习惯看来,他纵然夸张也不会太离谱。&nbsp;&nbsp;何况,号称“草圣”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也曾自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nbsp;&nbsp;由此可见,公孙大娘不但实有其人,她的剑术,也必定是非常可观的——剑器虽然不是剑,是舞,但是舞剑也必然可以算是剑术的一种,只可惜后人看不到而已。&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那么,以此类推,武侠小说中有关武功的描写,也并非全无根据,至少它并不像一些“文世界的卫道者”所说的那么荒谬。&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这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点点滴滴,都是武侠小说的起源,再经过民间的评话、弹词和说书的改变,才渐渐演成现在的这种形式。&nbsp;&nbsp;<br/>&nbsp;&nbsp; 宋人话本及笔记中的武侠故事  在宋代,市肆繁荣,商业发达。为了娱乐市民,各种杂耍、伎艺应运而生,“说话” ( 讲故事 ) 便是其中的一种。“说话”艺人的底本称为话本。话本小说大都采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写作,有利于吸引中下层的民众。在这些宋人话本中,有一些内容就是写武侠的。 <br/>  其中有不少是写水浒英雄的故事,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后来经过施耐庵的加工整理,便成了侠义小说《水浒传》的内容之一。明代长、短篇白话武侠小说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十分盛行,其中“讲史演义”方面的内容所占甚多。在这类长篇历史演义中,往往把“讲史”、“灵怪”、“豪侠”三者熔于一炉。侧重于灵怪方面的,便成了神魔小说;侧重于豪侠方面的,便成了侠义小说。这两类小说均有锄强扶弱、诛除奸恶的内容,均可列入武侠小说的范围。中国的武侠小说,在武侠打斗的描写上,一直存在着写实和幻想两种倾向,形成武侠与剑侠两大类。武侠以技击搏斗为主,属写实型;剑侠以飞剑法术为主,属荒诞浪漫型。这两种倾向,从唐人传奇开始,一直是并行发展的。降及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大量出现,也依然是这种情况。前面提到的《水浒传》就属写实型;另一本写武王伐纣故事的《封神演义》则采取荒诞浪漫的写法。其实,上面所诉的从唐至明以武侠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传奇、话本及长篇章回小说,我们称之为武侠小说,但那时候还未成型,它们的故事情节还不够复杂曲折,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突出,武侠打斗还不够紧张 , 直到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出现,浓墨重彩地集中描绘江湖侠客、绿林豪杰的争斗,武侠小说才正式型开创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新局面。<br/>清代侠义公案小说 <br/>明代以来,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曾经盛极一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出,又得以盛行于世。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时势屡更,人情日易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于是侠义小说遂得以脱颖而出,别开生面。这类侠义小说,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但又不背于忠义,因此既受到小民百姓的欢迎,统治者也乐于利用。清代的侠义小说,往往与公案故事连在一起,形成为侠义公案小说。这类小说每以历史上的一名清官为主,一些武艺非凡的侠客为辅。如《三侠五义》中的包拯,《施公案》中的施世纶 ( 小说中作施仕伦 ) ,《彭公案》中的彭鹏 ( 小说作彭朋 ) ,在历史上都颇有名声。这些清官要能顺利地办成大事,自然需要一些侠客的帮忙,武艺高强的南侠展昭等人,自然是最好的帮手。鲁迅在评《三侠五义》一书时说:“凡此流著作,虽意在叙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在《三侠五义》曰包拯。”他又说:“凡侠义小说中的英雄,在民间每极粗豪,大有绿林结义,而终必为一大僚吏卒,供使令奔走以为宠荣,此盖非心悦诚服,乐为臣仆之时不办也。”此两段话很有概括性,深刻地揭示出古代的侠客,既有“侠义”的一面,也有“奴性”的一面。同类的侠义公案小说,大抵都离不开这个公式。 《彭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小五义》和《三侠剑》等,就都是根据“说书”而收写成的已可算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最早的一批武侠小说。&nbsp;&nbsp;《七侠五义》本来并没有七侠而是《四侠五义&gt;&gt;后来经过一代文学大师俞曲园(樾)先生的增订修改,加上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才变为现在这种版本,而风行至今。&nbsp;&nbsp;所以,严格说来,俞曲园也是现在这些“写武侠小说的”的前辈。&nbsp;&nbsp; 张杰鑫的《三侠剑》是比较后期的作品,所以它的型式和现在的武侠小说最接近。&nbsp;&nbsp;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本来应该是“金镖胜英”,他的“迎门三不过”、“甩头一只”、“鱼鳞紫金刀”,都是“天下扬名”的武器,但他却并不是个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人物。&nbsp;&nbsp;他太谨慎,太怕事,而且有点老奸巨滑,他掌门弟子黄三太的性格也一样,比起来,伤在黄三太镖下的山东级墩,就比他们有豪气得多,但级墩后来却偏偏又被黄三太的儿子黄天霸击败了。胜英、黄三太、黄天霸,本是一脉相承的英雄,但却又偏偏都不是真正的典型英雄人物。&nbsp;&nbsp;胜英是“剑客”艾莲迟的第四个徒弟,但武功比起他的师兄弟来,却差得很多,非但比不上他的大师兄“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鬼王”夏侯商元,就算跟他的五师弟飞天玉虎”蒋伯芳、六师弟“海底捞月”叶潜龙望尘莫及。&nbsp;&nbsp;&nbsp;&nbsp;<br/> 民国以来的旧派武侠小说 <br/> 民国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据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当时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时称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侠小说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侠传》曾经风迷一时,读者甚众。后来明星影业公司截取其中片断,改编拍摄成《火烧红莲寺》,影响就越发巨大。《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才算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北派武侠小说家人数不及南派众多,但有影响的却不少。如朱贞木、王度庐、白羽、还珠楼主等,都是声明赫赫的作者。其中还珠楼主以荒诞奇幻之笔,创作了超级长篇巨作《蜀山剑侠传》,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惊人想象力。作者对佛经道藏,颇为熟稔,别有会心,化用于小说之中,便异彩纷呈,精光四射。这部小说光怪陆离,异想天开,奇幻曲折,其神怪荒诞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使它达到了神魔剑侠小说中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十二金钱镖》名噪一时的白羽,本不屑写武侠小说,但为生计所迫,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著名的武侠小说家。白羽笔下的武侠,与不食人间烟火的蜀山剑侠相比,是比较切合人生的。作品借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发泄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寄意甚深,尤为后世所赞赏。由于白羽厌恶写武侠小说,因此书中时有奚落侠客之笔。如写柳妍青比武招亲,却招来了地痞,使得女侠流泪,老侠后悔;又如南荒大侠一尘道长捉采花贼,却中了贼人“假采花”之计,结果被活活气死累死。白羽如此著笔,是对沉迷武侠者含有告诫之意的。 <br/>  纵观上述南北两派的武侠小说,南派作家虽多,但作者和作品的影响却不比北派巨大。同是著名作家,南派的不肖生和顾明道,就不及北派的还珠楼主和白羽。美学家张赣生近来研究武侠小说,他把武侠小说分为“武林技击小说、神魔剑侠小说、社会武侠小说、言情武侠小说“四大类,这四类的代表作家,分别是郑澄因、还珠楼主、白羽和王度庐。 <br/>  这四人都属于北派。当今港、台等地的武侠小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这四人的影响。香港新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就自言最初写武侠小说是受白羽影响的。有些论者又指出,王度庐、郑澄因等人,对后来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等,影响不少。这都充分说明,北派武侠小说家的成就和影响是远远高于南派的。 <br/>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br/>  进入五十年代中期,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武侠小说便在内地销声匿迹;但在香港却得到了新的繁荣,形成为今日的新派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新”在去掉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新文艺手法去构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鼻祖。从创作时期看,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三年;从成就和影响来看,则金庸胜过梁羽生。香港作家倪匡以“古今中外,空前绝后”八个字来称誉金庸的作品;台湾成立了“金学会”,出版《金庸研究丛书》,都说明金庸作品的成就和影响,确实高于梁羽生。 <br/>到了六十年代,武侠小说在台湾大为流行,古龙异军突起,脱颖而出,以起武侠推理小说别树一帜,与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势。古龙行文跌宕跳跃,句式简短,自成一格,情节惊险曲折,结尾常出人意外。他善于制造悬念,尤善于塑造武侠福尔摩斯,在刀光剑影中,把表面乱麻般的案件,一一条分缕析,通过严密的推理、判断,寻出真凶,铲除奸恶。由于内容新、笔法新、句式新,情节离奇紧张、复杂多变,因此极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说销量多、流行广,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的也不少,其影响之大,也堪与金庸媲美。<br/>人物和故事的发展,常常都会脱离主线很远,最显著的两个例子,就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黑体" color="#3dee11" size="7">&nbsp;&nbsp;中国武侠小说史<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3333cc" size="4">------徐文剑</font> <p>一. 武侠小说的发展史<br/>&nbsp;&nbsp;唐人传奇——武侠小说的始祖&nbsp;&nbsp;<br/>关于武侠小说的源起,一向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自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开始,中国就有了武侠小说——这当然是其中最堂皇的一种,但接受这种说的人并不多。&nbsp;&nbsp;因为武侠小说是传奇的,如果一定将它和太史公那种严肃的传记相提并论,就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 武侠小说始于何时?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始于唐人传奇。唐代之前,先秦诸子虽有“谈侠”、“说剑”的记载,但仅是论中涉及,不是小说;《列子》载有飞卫与记昌师徒二人比斗剑术的故事,也只是武艺相较的一则寓言,与侠无涉。迨及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写了朱家、郭解、聂政等游侠刺客,有一些类似武侠小说的东西,但那只是传记文学,也不能称之为小说。六朝时志怪小说盛行,内容多是谈神说鬼与搜奇志异,但其中也杂有少量颂扬豪侠勇武之作。如《搜神记》中少女李寄计斩大蛇及山中无名客代干将莫邪之子复仇的故事,就有侠气在闪动。但此类豪侠故事不多,情节也比较简单,当时尚未成气候。直到唐人武侠传奇出现,始具武侠小说得雏型。故本文便从唐人传奇谈起。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不但诗歌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而且古文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唐代都市繁荣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这些传记小说,文采华茂,情致宛曲,为后世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成为唐代文学中又一叶鲜丽的奇花。唐代初期及中期的传奇小说,以神怪及爱情的题材为主,作品甚多,成就极大,其最著者有《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等篇。后期的传奇小说,则以表现豪士侠客的内容最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篇。豪侠故事的大量出现,与唐代中叶以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关。当时各地藩镇势大,互相仇视,彼此各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摄对方。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豪士侠客的传奇故事,便得以大量产生。杜光庭的《虬冉客传》是这类武侠传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写隋朝末年天下将乱,群雄竞起,侠士虬髯客见李世民神清气朗,顾盼生辉,大为折服,便不与他争夺天下,跑到海外去开辟了另一个王国。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虬髯客、红拂、李靖,个性鲜明,侠义豪爽,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此篇故事虽没用写武侠打斗,但全篇侠气纵横,写得虎虎有生气,为现代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所说,这篇故事,”有历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谋大事;有大量财物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 .... 等等,所有这些内容,在现代武侠小说都是可以时时见到的。金庸称《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在唐人的小说记事中,才有些故事和武侠小说比较接近。《唐人说荟》卷五,张骞的《耳目记》中,就有段故事是非常“武侠”的。&nbsp;&nbsp;</p><p>这段故事描写诸昂和高瓒的豪野残酷,已令人不可思议,这种描写的手法,也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残酷的描写接近。&nbsp;&nbsp; 但这故事却是片断的,它的形式和小说还是有段很大的距离。&nbsp;&nbsp; 当时,民间的小说、传奇、评话、银字儿中,也有很多故事,是非常“武侠”的,譬如说:盗盒的红线、昆仑奴、妙手空空儿、虬髯客,这些人物,就几乎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互无分别。 <br/>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武器是剑,关于剑术的描写,从唐时开始,就有很多比现代武侠小说的描写更神奇。红线和大李将军的剑术,已被渲染得几近神话,但有关公孙大娘的传说,却无疑是有根据的,绝非空中楼阁。&nbsp;&nbsp;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对公孙大娘和她弟子李十二娘剑术的描写,就是非常生动而传神的。&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杜甫是个诗人,诗人的描写,虽不免近于夸张,可是以杜甫的性格和他的写作习惯看来,他纵然夸张也不会太离谱。&nbsp;&nbsp;何况,号称“草圣”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也曾自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nbsp;&nbsp;由此可见,公孙大娘不但实有其人,她的剑术,也必定是非常可观的——剑器虽然不是剑,是舞,但是舞剑也必然可以算是剑术的一种,只可惜后人看不到而已。&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那么,以此类推,武侠小说中有关武功的描写,也并非全无根据,至少它并不像一些“文世界的卫道者”所说的那么荒谬。&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这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点点滴滴,都是武侠小说的起源,再经过民间的评话、弹词和说书的改变,才渐渐演成现在的这种形式。&nbsp;&nbsp;<br/>&nbsp;&nbsp; 宋人话本及笔记中的武侠故事  在宋代,市肆繁荣,商业发达。为了娱乐市民,各种杂耍、伎艺应运而生,“说话” ( 讲故事 ) 便是其中的一种。“说话”艺人的底本称为话本。话本小说大都采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写作,有利于吸引中下层的民众。在这些宋人话本中,有一些内容就是写武侠的。 <br/>  其中有不少是写水浒英雄的故事,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后来经过施耐庵的加工整理,便成了侠义小说《水浒传》的内容之一。明代长、短篇白话武侠小说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十分盛行,其中“讲史演义”方面的内容所占甚多。在这类长篇历史演义中,往往把“讲史”、“灵怪”、“豪侠”三者熔于一炉。侧重于灵怪方面的,便成了神魔小说;侧重于豪侠方面的,便成了侠义小说。这两类小说均有锄强扶弱、诛除奸恶的内容,均可列入武侠小说的范围。中国的武侠小说,在武侠打斗的描写上,一直存在着写实和幻想两种倾向,形成武侠与剑侠两大类。武侠以技击搏斗为主,属写实型;剑侠以飞剑法术为主,属荒诞浪漫型。这两种倾向,从唐人传奇开始,一直是并行发展的。降及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大量出现,也依然是这种情况。前面提到的《水浒传》就属写实型;另一本写武王伐纣故事的《封神演义》则采取荒诞浪漫的写法。其实,上面所诉的从唐至明以武侠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传奇、话本及长篇章回小说,我们称之为武侠小说,但那时候还未成型,它们的故事情节还不够复杂曲折,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突出,武侠打斗还不够紧张 , 直到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出现,浓墨重彩地集中描绘江湖侠客、绿林豪杰的争斗,武侠小说才正式型开创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新局面。<br/>清代侠义公案小说 <br/>明代以来,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曾经盛极一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出,又得以盛行于世。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时势屡更,人情日易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于是侠义小说遂得以脱颖而出,别开生面。这类侠义小说,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但又不背于忠义,因此既受到小民百姓的欢迎,统治者也乐于利用。清代的侠义小说,往往与公案故事连在一起,形成为侠义公案小说。这类小说每以历史上的一名清官为主,一些武艺非凡的侠客为辅。如《三侠五义》中的包拯,《施公案》中的施世纶 ( 小说中作施仕伦 ) ,《彭公案》中的彭鹏 ( 小说作彭朋 ) ,在历史上都颇有名声。这些清官要能顺利地办成大事,自然需要一些侠客的帮忙,武艺高强的南侠展昭等人,自然是最好的帮手。鲁迅在评《三侠五义》一书时说:“凡此流著作,虽意在叙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在《三侠五义》曰包拯。”他又说:“凡侠义小说中的英雄,在民间每极粗豪,大有绿林结义,而终必为一大僚吏卒,供使令奔走以为宠荣,此盖非心悦诚服,乐为臣仆之时不办也。”此两段话很有概括性,深刻地揭示出古代的侠客,既有“侠义”的一面,也有“奴性”的一面。同类的侠义公案小说,大抵都离不开这个公式。 《彭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小五义》和《三侠剑》等,就都是根据“说书”而收写成的已可算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最早的一批武侠小说。&nbsp;&nbsp;《七侠五义》本来并没有七侠而是《四侠五义&gt;&gt;后来经过一代文学大师俞曲园(樾)先生的增订修改,加上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才变为现在这种版本,而风行至今。&nbsp;&nbsp;所以,严格说来,俞曲园也是现在这些“写武侠小说的”的前辈。&nbsp;&nbsp; 张杰鑫的《三侠剑》是比较后期的作品,所以它的型式和现在的武侠小说最接近。&nbsp;&nbsp;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本来应该是“金镖胜英”,他的“迎门三不过”、“甩头一只”、“鱼鳞紫金刀”,都是“天下扬名”的武器,但他却并不是个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人物。&nbsp;&nbsp;他太谨慎,太怕事,而且有点老奸巨滑,他掌门弟子黄三太的性格也一样,比起来,伤在黄三太镖下的山东级墩,就比他们有豪气得多,但级墩后来却偏偏又被黄三太的儿子黄天霸击败了。胜英、黄三太、黄天霸,本是一脉相承的英雄,但却又偏偏都不是真正的典型英雄人物。&nbsp;&nbsp;胜英是“剑客”艾莲迟的第四个徒弟,但武功比起他的师兄弟来,却差得很多,非但比不上他的大师兄“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鬼王”夏侯商元,就算跟他的五师弟飞天玉虎”蒋伯芳、六师弟“海底捞月”叶潜龙望尘莫及。&nbsp;&nbsp;&nbsp;&nbsp;<br/> 民国以来的旧派武侠小说 <br/> 民国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据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当时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时称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侠小说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侠传》曾经风迷一时,读者甚众。后来明星影业公司截取其中片断,改编拍摄成《火烧红莲寺》,影响就越发巨大。《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才算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北派武侠小说家人数不及南派众多,但有影响的却不少。如朱贞木、王度庐、白羽、还珠楼主等,都是声明赫赫的作者。其中还珠楼主以荒诞奇幻之笔,创作了超级长篇巨作《蜀山剑侠传》,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惊人想象力。作者对佛经道藏,颇为熟稔,别有会心,化用于小说之中,便异彩纷呈,精光四射。这部小说光怪陆离,异想天开,奇幻曲折,其神怪荒诞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使它达到了神魔剑侠小说中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十二金钱镖》名噪一时的白羽,本不屑写武侠小说,但为生计所迫,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著名的武侠小说家。白羽笔下的武侠,与不食人间烟火的蜀山剑侠相比,是比较切合人生的。作品借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发泄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寄意甚深,尤为后世所赞赏。由于白羽厌恶写武侠小说,因此书中时有奚落侠客之笔。如写柳妍青比武招亲,却招来了地痞,使得女侠流泪,老侠后悔;又如南荒大侠一尘道长捉采花贼,却中了贼人“假采花”之计,结果被活活气死累死。白羽如此著笔,是对沉迷武侠者含有告诫之意的。 <br/>  纵观上述南北两派的武侠小说,南派作家虽多,但作者和作品的影响却不比北派巨大。同是著名作家,南派的不肖生和顾明道,就不及北派的还珠楼主和白羽。美学家张赣生近来研究武侠小说,他把武侠小说分为“武林技击小说、神魔剑侠小说、社会武侠小说、言情武侠小说“四大类,这四类的代表作家,分别是郑澄因、还珠楼主、白羽和王度庐。 <br/>  这四人都属于北派。当今港、台等地的武侠小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这四人的影响。香港新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就自言最初写武侠小说是受白羽影响的。有些论者又指出,王度庐、郑澄因等人,对后来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等,影响不少。这都充分说明,北派武侠小说家的成就和影响是远远高于南派的。 <br/>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br/>  进入五十年代中期,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武侠小说便在内地销声匿迹;但在香港却得到了新的繁荣,形成为今日的新派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新”在去掉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新文艺手法去构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鼻祖。从创作时期看,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三年;从成就和影响来看,则金庸胜过梁羽生。香港作家倪匡以“古今中外,空前绝后”八个字来称誉金庸的作品;台湾成立了“金学会”,出版《金庸研究丛书》,都说明金庸作品的成就和影响,确实高于梁羽生。 <br/>到了六十年代,武侠小说在台湾大为流行,古龙异军突起,脱颖而出,以起武侠推理小说别树一帜,与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势。古龙行文跌宕跳跃,句式简短,自成一格,情节惊险曲折,结尾常出人意外。他善于制造悬念,尤善于塑造武侠福尔摩斯,在刀光剑影中,把表面乱麻般的案件,一一条分缕析,通过严密的推理、判断,寻出真凶,铲除奸恶。由于内容新、笔法新、句式新,情节离奇紧张、复杂多变,因此极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说销量多、流行广,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的也不少,其影响之大,也堪与金庸媲美。<br/>人物和故事的发展,常常都会脱离主线很远,最显著的两个例子,就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不错,写的很好
楼主继续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zyflp003</i>在2006-4-7 21:21:00的发言:</b><br/>楼主继续啊</div><p></p>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