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中部六省崛起 是博弈?还是共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29:17
<p>两会观察:中部六省崛起 是博弈?还是共赢?&nbsp; </p><p>--------------------------------------------------------------------------------<br/>2006年03月08日 09:41 <br/>&nbsp;<br/>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题:中部六省崛起 是博弈?还是共赢?</p><p>  中新社记者:刘双双 </p><p>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让“不东不西”的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六省走上前台,肩负起中国经济新增长级的重担。</p><p>  “两会”期间,各省纷纷亮出“尚方宝剑”,誓要率先崛起中部。湖北“武汉城市圈”争当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南加快长(沙)株(州)潭(湘潭)城市一体化建设;河南“中原城市群”欲撑起中部崛起的脊梁,还有安徽东向谋势、山西向环渤海经济圈接近、江西对接东部产业…… </p><p>  自二00四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六省抢抓历史机遇“你追我赶”。在种种战略布局初显绩效的同时,如何不让六省“各自为营”、“明争暗斗”的局面愈演愈烈,成为“两会”期间各专家、代表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p><p>  中部六省拥有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土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国著名“粮仓”、“鱼米之乡”,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加上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是其崛起的雄厚资本。然而,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后,中部地区要迎头赶上,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p><p>  有学者直陈,中部六省崛起仍存在着产业结构演进过偏、经济体制存在僵、资产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六大“软肋”。中部要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级,至少需要一一攻克以上症结。而仅靠目前的“各奔东西”和“春光乍现”是不可能实现的。 </p><p>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对此现象“开方”指出,区域发展中,单纯要项目,要搞政策倾斜,要中央投资,这不是一个真正能够振兴的道路。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措施,通过市场整合区域资源。</p><p>  “改各自博弈为携手共嬴,这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确方向和出路。”就科技合作而言,湖南全国政协委员卢光琇就呼吁由科技部协调牵头,会同中部六省采取“1+6”模式,建立高层次的中部区域创新体制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中部科技崛起。</p><p>  中部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里有资源优势也有市场竞争力低的劣势;中部各省城市群多而密,这里有资源整合的优势也有行政边缘经济的劣势。如何实现中部六省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或许才是“中部崛起”布棋谋局的关键。 </p><p>  基于此,有专家提出中部六省要在区域整体宏观统筹的基础上,促进中部各省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城市经济网络框架的构建,振兴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批中部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崛起中国。完 </p><p>两会观察:中部六省崛起 是博弈?还是共赢?&nbsp; </p><p>--------------------------------------------------------------------------------<br/>2006年03月08日 09:41 <br/>&nbsp;<br/>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题:中部六省崛起 是博弈?还是共赢?</p><p>  中新社记者:刘双双 </p><p>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让“不东不西”的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六省走上前台,肩负起中国经济新增长级的重担。</p><p>  “两会”期间,各省纷纷亮出“尚方宝剑”,誓要率先崛起中部。湖北“武汉城市圈”争当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南加快长(沙)株(州)潭(湘潭)城市一体化建设;河南“中原城市群”欲撑起中部崛起的脊梁,还有安徽东向谋势、山西向环渤海经济圈接近、江西对接东部产业…… </p><p>  自二00四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六省抢抓历史机遇“你追我赶”。在种种战略布局初显绩效的同时,如何不让六省“各自为营”、“明争暗斗”的局面愈演愈烈,成为“两会”期间各专家、代表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p><p>  中部六省拥有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土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国著名“粮仓”、“鱼米之乡”,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加上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是其崛起的雄厚资本。然而,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后,中部地区要迎头赶上,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p><p>  有学者直陈,中部六省崛起仍存在着产业结构演进过偏、经济体制存在僵、资产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六大“软肋”。中部要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级,至少需要一一攻克以上症结。而仅靠目前的“各奔东西”和“春光乍现”是不可能实现的。 </p><p>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对此现象“开方”指出,区域发展中,单纯要项目,要搞政策倾斜,要中央投资,这不是一个真正能够振兴的道路。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措施,通过市场整合区域资源。</p><p>  “改各自博弈为携手共嬴,这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确方向和出路。”就科技合作而言,湖南全国政协委员卢光琇就呼吁由科技部协调牵头,会同中部六省采取“1+6”模式,建立高层次的中部区域创新体制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中部科技崛起。</p><p>  中部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里有资源优势也有市场竞争力低的劣势;中部各省城市群多而密,这里有资源整合的优势也有行政边缘经济的劣势。如何实现中部六省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或许才是“中部崛起”布棋谋局的关键。 </p><p>  基于此,有专家提出中部六省要在区域整体宏观统筹的基础上,促进中部各省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城市经济网络框架的构建,振兴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批中部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崛起中国。完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8 15:44:30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3-8 15:44:00的发言:</b><br/>河南简直就是中国缩小版 总量过万亿的GDP&nbsp; 同样近亿的人口&nbsp; 不发达的三产&nbsp;&nbsp; 众多的乡村人口&nbsp; 被外省人歧视&nbsp;&nbsp; 制造质量低劣的商品 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品牌&nbsp; 发展速度加快 和比较低的人均收入&nbsp; &nbsp; <br/></div><p>所以说,河南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从总量上看,河南已经不算差。现在需要加大的是民众的文化和素质,还有对人才的尊重。河南人在各个学术界都很有成就,可是回来本省的很少,这本来就说明一些问题。没有别的意思,我也是河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