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论:禁止煽動宗教歧視 勝於維持舊褻瀆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09:16
<p>【明報專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一個叫Wingrove的色情錄影帶生產商,拍了一部名為《狂喜異象》(Visions of Ecstasy)的短片,主題是半裸修女以十字架上的基督為性幻想對象,內容包括自殘肢體、舔血、綑綁、同性戀、與受難基督接吻愛撫等影像。片商聲稱,靈感來自16世紀著名修女聖德肋撒的默想記錄,但英國電影檢查當局拒絕批准該片發行,理由是影帶內容違反了「褻瀆」(blasphemy)這條古舊刑事法律。片商不服,到歐洲人權法庭控告英國政府,指褻瀆法侵犯言論自由,人權法庭在1996年11月裁定英國勝訴,褻瀆法並無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為了保障基督徒的信仰不受侮辱,可對言論自由作適度的限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丹麥《日德蘭郵報》早前刊登了一輯侮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把先知的頭巾變成炸彈,影射回教徒是恐怖分子,引起伊斯蘭世界強烈抗議,法國、德國等地多份報刊以捍衛言論自由為名,轉載該輯漫畫,令衝突升級,多個回教國家發生暴力騷亂,丹麥和好些歐洲國家的使館遭擲石縱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們譴責暴力,不論漫畫作者的挑釁行為如何愚昧幼稚,伊斯蘭信徒都應維護作者的人身安全,不論丹麥報刊如何以雙重標準歧視回教,伊斯蘭世界都應竭力阻止暴力事件,保護外國使館及西方僑民,因為絕大部分的伊斯蘭信徒都是愛好和平的,而且,尊重和平及保護僑民,本來就是聯合國成員的基本責任。伊朗和利亞政府若無法遏止暴力示威活動,可能會改變國際社會對漫畫風波的看法,從普遍同情受辱的伊斯蘭,轉為同情受暴力威脅的西方報刊及僑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那些一面倒支持丹麥漫畫刊出的人也必須反省,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月9日表示,「不明白報章到如今為何仍刊登該輯漫畫,這是不體恤別人感受、冒犯及挑釁的行為,他們應看看全球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安南這樣說,是不支持言論自由嗎﹖剛好相反,他比一般人更了解言論自由的真義,因為在聯合國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裏,有關言論自由的一節強調,此項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可以為保障他人權利和公共道德,經法律規定加以必要的限制﹔公約緊接言論自由之後的條文說﹕「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之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禁止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的確,不少歐洲國家已廢除褻瀆法,就算仍有保留的,也是放在架上擺個樣子,幾十年沒有動過,像英國那樣,有一部既通過現代人權標準檢測、又可實際操作的褻瀆法的並不普遍,丹麥的褻瀆法就因為通不過現代人權標準,回教徒無法用它來向《日德蘭郵報》討公道。就算在英國,雖有歐洲人權法庭的許可,貝理雅政府也積極考慮修訂或廢除褻瀆法,原因是﹕</p><p>&nbsp;&nbsp;&nbsp;&nbsp;&nbsp; (1)褻瀆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法律概念,一些專制極權的國家動輒以褻瀆法制裁異己,何謂褻瀆,往往取決於宗教領袖而非獨立法官的詮釋,不利人權保障﹔</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英國的褻瀆法只保護「國教」(即基督教),禁止以粗鄙謾罵等方式侮辱基督及聖經,但不適用於其他宗教,回教徒在1989年欲控告《撒旦的詩篇》無功而還,指摘政府選擇性保護宗教等如歧視宗教,要求修例禁止褻瀆回教先知及可蘭經。</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政府在1998年表示,與其擴大禁止褻瀆的對象,不如另立一條「禁止煽動宗教仇恨法」,取代原有的褻瀆法,更能對應現代社會維持族群與宗教和諧的要求。經過漫畫風波,一些歐洲國家開始考慮立法,禁止煽動他人對任何國家認可的宗教產生歧視、敵視或暴力,令所有正當的宗教得以和平共存。對於種族、語言和信仰多元化的國家,這一條非常重要。</p><p>&nbsp;&nbsp;&nbsp;&nbsp;&nbsp; 《日德蘭郵報》的漫畫,也許不及英國色情影帶《狂喜異象》那麼露骨下流,但若論「煽動宗教仇恨」的程度,則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秉持西方基督教價值觀念的評論者說,無法明白伊斯蘭信徒為何對漫畫的反應如此巨大,但設若歐洲的右翼報章刊出歌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漫畫,恐怕評論者馬上就會口誅筆伐,報刊在巨大政治壓力下亦可能要關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必須指出,完整的文學或藝術作品,如《基督的最後誘惑》、《撒旦的詩篇》,因為有思想的深度,可以啟發理性討論,雖然帶有煽動和冒犯,其發表自由仍須受到維護,可是該輯丹麥漫畫似乎不能歸入此一類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法律不能有效解決宗教爭議。類似《日德蘭郵報》引發的宗教衝突,不會因為歐洲諸國相繼制訂「禁止煽動宗教仇恨法」便不再出現﹔煽動程度較低、勉強符合法律規定的侮辱性作品,依然會挑動國仇家恨,破壞世界和平,歐盟外長因此呼籲,歐洲報刊應該自發制訂專業守則,提高對其他宗教的尊重,避免挑起種族或宗教歧視,這是智者之言,值得歐美報業深思。<br/></p><p>【明報專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一個叫Wingrove的色情錄影帶生產商,拍了一部名為《狂喜異象》(Visions of Ecstasy)的短片,主題是半裸修女以十字架上的基督為性幻想對象,內容包括自殘肢體、舔血、綑綁、同性戀、與受難基督接吻愛撫等影像。片商聲稱,靈感來自16世紀著名修女聖德肋撒的默想記錄,但英國電影檢查當局拒絕批准該片發行,理由是影帶內容違反了「褻瀆」(blasphemy)這條古舊刑事法律。片商不服,到歐洲人權法庭控告英國政府,指褻瀆法侵犯言論自由,人權法庭在1996年11月裁定英國勝訴,褻瀆法並無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為了保障基督徒的信仰不受侮辱,可對言論自由作適度的限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丹麥《日德蘭郵報》早前刊登了一輯侮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把先知的頭巾變成炸彈,影射回教徒是恐怖分子,引起伊斯蘭世界強烈抗議,法國、德國等地多份報刊以捍衛言論自由為名,轉載該輯漫畫,令衝突升級,多個回教國家發生暴力騷亂,丹麥和好些歐洲國家的使館遭擲石縱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們譴責暴力,不論漫畫作者的挑釁行為如何愚昧幼稚,伊斯蘭信徒都應維護作者的人身安全,不論丹麥報刊如何以雙重標準歧視回教,伊斯蘭世界都應竭力阻止暴力事件,保護外國使館及西方僑民,因為絕大部分的伊斯蘭信徒都是愛好和平的,而且,尊重和平及保護僑民,本來就是聯合國成員的基本責任。伊朗和利亞政府若無法遏止暴力示威活動,可能會改變國際社會對漫畫風波的看法,從普遍同情受辱的伊斯蘭,轉為同情受暴力威脅的西方報刊及僑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那些一面倒支持丹麥漫畫刊出的人也必須反省,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月9日表示,「不明白報章到如今為何仍刊登該輯漫畫,這是不體恤別人感受、冒犯及挑釁的行為,他們應看看全球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安南這樣說,是不支持言論自由嗎﹖剛好相反,他比一般人更了解言論自由的真義,因為在聯合國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裏,有關言論自由的一節強調,此項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可以為保障他人權利和公共道德,經法律規定加以必要的限制﹔公約緊接言論自由之後的條文說﹕「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之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禁止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的確,不少歐洲國家已廢除褻瀆法,就算仍有保留的,也是放在架上擺個樣子,幾十年沒有動過,像英國那樣,有一部既通過現代人權標準檢測、又可實際操作的褻瀆法的並不普遍,丹麥的褻瀆法就因為通不過現代人權標準,回教徒無法用它來向《日德蘭郵報》討公道。就算在英國,雖有歐洲人權法庭的許可,貝理雅政府也積極考慮修訂或廢除褻瀆法,原因是﹕</p><p>&nbsp;&nbsp;&nbsp;&nbsp;&nbsp; (1)褻瀆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法律概念,一些專制極權的國家動輒以褻瀆法制裁異己,何謂褻瀆,往往取決於宗教領袖而非獨立法官的詮釋,不利人權保障﹔</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英國的褻瀆法只保護「國教」(即基督教),禁止以粗鄙謾罵等方式侮辱基督及聖經,但不適用於其他宗教,回教徒在1989年欲控告《撒旦的詩篇》無功而還,指摘政府選擇性保護宗教等如歧視宗教,要求修例禁止褻瀆回教先知及可蘭經。</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政府在1998年表示,與其擴大禁止褻瀆的對象,不如另立一條「禁止煽動宗教仇恨法」,取代原有的褻瀆法,更能對應現代社會維持族群與宗教和諧的要求。經過漫畫風波,一些歐洲國家開始考慮立法,禁止煽動他人對任何國家認可的宗教產生歧視、敵視或暴力,令所有正當的宗教得以和平共存。對於種族、語言和信仰多元化的國家,這一條非常重要。</p><p>&nbsp;&nbsp;&nbsp;&nbsp;&nbsp; 《日德蘭郵報》的漫畫,也許不及英國色情影帶《狂喜異象》那麼露骨下流,但若論「煽動宗教仇恨」的程度,則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秉持西方基督教價值觀念的評論者說,無法明白伊斯蘭信徒為何對漫畫的反應如此巨大,但設若歐洲的右翼報章刊出歌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漫畫,恐怕評論者馬上就會口誅筆伐,報刊在巨大政治壓力下亦可能要關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必須指出,完整的文學或藝術作品,如《基督的最後誘惑》、《撒旦的詩篇》,因為有思想的深度,可以啟發理性討論,雖然帶有煽動和冒犯,其發表自由仍須受到維護,可是該輯丹麥漫畫似乎不能歸入此一類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法律不能有效解決宗教爭議。類似《日德蘭郵報》引發的宗教衝突,不會因為歐洲諸國相繼制訂「禁止煽動宗教仇恨法」便不再出現﹔煽動程度較低、勉強符合法律規定的侮辱性作品,依然會挑動國仇家恨,破壞世界和平,歐盟外長因此呼籲,歐洲報刊應該自發制訂專業守則,提高對其他宗教的尊重,避免挑起種族或宗教歧視,這是智者之言,值得歐美報業深思。<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