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誰是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7:31
<p>林玉霖/文字工作者(北縣三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歐洲多國報紙刊登嘲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伊斯蘭世界強烈反彈,當外界把此事定位為「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的戰爭之際,無非是走入「西方」價值判斷的死胡同,看不清「文明衝突」背後的文化差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西方建構的言論自由環境中,穆斯林幾乎與非理性、暴力、恐怖主義劃上等號,伊斯蘭教嚴格禁酒、禁盜的嚴格戒律,往往被有意、無意忽視,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環,讓言論自由成為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種文化都有各自的禁忌,禁忌並非無法挑戰,但挑戰禁忌的同時,要衡量的除了挑戰者的出發點,更要衡量時空環境以及被挑戰者的感受,意即挑戰者與被挑戰者的認知雖無法相同,但至少要有相似的文化型塑背景,才能讓挑戰禁忌取得一定的合理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向來以大膽作風聞名於世的美國藝人瑪丹娜,一九八九年發行《像個祈禱者》專輯時,就有一段挑戰文化禁忌的爭論。當時瑪丹娜在專輯主打歌曲的MTV中,在燃燒的十字架前翩翩起舞,還親吻一名非裔美國教徒,引發基督宗教團體強烈反彈,瑪丹娜隨即遭廣告贊助廠商中斷資助,並取消與她有關的電視廣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瑪丹娜當年的MTV爭論有二個重點:一、資本主義消費宗教;二、創作尺度挑戰宗教。為了釐清爭議,我們試著將資本主義與宗教、創作尺度與宗教,兩兩放到度量的天平上,赫然發現,原來度量的天平早已錯亂,因為想要度量的東西,都參雜了西方文化價值判斷,無法抽離,又如何辨別輕重?所以,瑪丹娜的MTV爭議,看似在宗教團體反彈中落幕,實質上卻悄悄的挑戰禁忌成功,讓基督宗教的言論(出版)自由尺度再往前一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過頭來看先知漫畫風波,當中的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爭議,就不能拿天平來度量了。因為伊斯蘭世界抗議的,是伊斯蘭教宗教教條被西方言論自由侵犯;西方國家捍衛的,是歐美長期建立的言論自由領域,不能連伊斯蘭教宗教教條也無法涵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立足點不同的競賽是不公平的,無論是伊斯蘭世界或是西方國家,都不能強拉一名撐竿跳選手到拳擊場競技。這次丹麥《日德蘭郵報》就是犯了這個失誤,想把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教條,拉到西方舞台上競技,遺憾的是,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報紙,還以捍衛言論自由為名,轉載漫畫,才釀成「文明衝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迄今正好十年,其中杭廷頓有個論點指出:西方相信其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適合全人類,而這種想法,將會使西方和伊斯蘭發生文明衝突,因伊斯蘭的想法與西方大不相同。此外,杭廷頓並預言,未來文明衝突之源,將是西方的傲慢、伊斯蘭的偏執與不寬容以及中國的武斷和過分自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杭廷頓的言論,在九一一事件後得到印證,但西方和伊斯蘭在九一一各自學到了什麼?或許,在彼此透視、瞭解文化差異,求取文化認同之前,難有答案,但既然還未取得共識,彼此各退一步,以空間換取時間,也許是現今地球村必要的距離。別讓媒體篩選的鏡頭,輕易地讓自我意識,越過傷痕未平的鴻溝。</p><p>【2006/02/06 聯合報】</p><p>林玉霖/文字工作者(北縣三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歐洲多國報紙刊登嘲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伊斯蘭世界強烈反彈,當外界把此事定位為「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的戰爭之際,無非是走入「西方」價值判斷的死胡同,看不清「文明衝突」背後的文化差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西方建構的言論自由環境中,穆斯林幾乎與非理性、暴力、恐怖主義劃上等號,伊斯蘭教嚴格禁酒、禁盜的嚴格戒律,往往被有意、無意忽視,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環,讓言論自由成為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種文化都有各自的禁忌,禁忌並非無法挑戰,但挑戰禁忌的同時,要衡量的除了挑戰者的出發點,更要衡量時空環境以及被挑戰者的感受,意即挑戰者與被挑戰者的認知雖無法相同,但至少要有相似的文化型塑背景,才能讓挑戰禁忌取得一定的合理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向來以大膽作風聞名於世的美國藝人瑪丹娜,一九八九年發行《像個祈禱者》專輯時,就有一段挑戰文化禁忌的爭論。當時瑪丹娜在專輯主打歌曲的MTV中,在燃燒的十字架前翩翩起舞,還親吻一名非裔美國教徒,引發基督宗教團體強烈反彈,瑪丹娜隨即遭廣告贊助廠商中斷資助,並取消與她有關的電視廣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瑪丹娜當年的MTV爭論有二個重點:一、資本主義消費宗教;二、創作尺度挑戰宗教。為了釐清爭議,我們試著將資本主義與宗教、創作尺度與宗教,兩兩放到度量的天平上,赫然發現,原來度量的天平早已錯亂,因為想要度量的東西,都參雜了西方文化價值判斷,無法抽離,又如何辨別輕重?所以,瑪丹娜的MTV爭議,看似在宗教團體反彈中落幕,實質上卻悄悄的挑戰禁忌成功,讓基督宗教的言論(出版)自由尺度再往前一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過頭來看先知漫畫風波,當中的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爭議,就不能拿天平來度量了。因為伊斯蘭世界抗議的,是伊斯蘭教宗教教條被西方言論自由侵犯;西方國家捍衛的,是歐美長期建立的言論自由領域,不能連伊斯蘭教宗教教條也無法涵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立足點不同的競賽是不公平的,無論是伊斯蘭世界或是西方國家,都不能強拉一名撐竿跳選手到拳擊場競技。這次丹麥《日德蘭郵報》就是犯了這個失誤,想把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教條,拉到西方舞台上競技,遺憾的是,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報紙,還以捍衛言論自由為名,轉載漫畫,才釀成「文明衝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迄今正好十年,其中杭廷頓有個論點指出:西方相信其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適合全人類,而這種想法,將會使西方和伊斯蘭發生文明衝突,因伊斯蘭的想法與西方大不相同。此外,杭廷頓並預言,未來文明衝突之源,將是西方的傲慢、伊斯蘭的偏執與不寬容以及中國的武斷和過分自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杭廷頓的言論,在九一一事件後得到印證,但西方和伊斯蘭在九一一各自學到了什麼?或許,在彼此透視、瞭解文化差異,求取文化認同之前,難有答案,但既然還未取得共識,彼此各退一步,以空間換取時間,也許是現今地球村必要的距離。別讓媒體篩選的鏡頭,輕易地讓自我意識,越過傷痕未平的鴻溝。</p><p>【2006/02/06 聯合報】</p>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nbsp;<p><font class="text9" color="#333333">【法新社/德黑蘭四日電】</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伊朗官方新聞社四日報導,伊朗強硬派總統阿馬丁加德下令,針對轉載侮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歐洲國家採取行動,取消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約。伊朗並召回駐丹麥大使表示抗議。</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伊朗是產油大國,目前正為其核子計畫與西方國家發生爭執,此舉形同推動杯葛歐洲行動,迫使歐洲國家為刊登此一漫畫道歉。報導指出,阿馬丁加德下令成立一個專責回應漫畫事件的機構,並宣稱這個機構「必須修改或取消與刊登漫畫國家的經濟合約」。</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這個負責研究報復措施的機構,將以商務部長為首,還包括一位副外交部長、一位副石油部長,以及副工業部長。</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阿馬丁加德譴責率先刊登及後來轉載此一漫畫的西方媒體粗魯無禮,褻瀆伊斯蘭教先知。他說,此舉顯示統治這些國家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懷恨,他們的領袖也沒有認真約束媒體。</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這些漫畫最先由丹麥「日德蘭郵報」於去年九月刊出,後來挪威、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奧地利、荷蘭、保加利亞、捷克和匈牙利報紙都予轉載。</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影響力很大的伊朗國家機構「伊斯蘭宣傳會議」則呼籲驅逐丹麥駐伊大使,並抵制丹麥商品。</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伊朗外長已約見丹麥、挪威大使及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的大使,表達伊朗政府對此事的不滿。伊朗最高精神領袖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哈米尼尚未就此事發表意見。</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法新社/華盛頓四日電】美國伊斯蘭教社區領袖表示,美國穆斯林對有辱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的風波反應溫和,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已融入美國社會。</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他們說,美國穆斯林擔心引起報復,加上美國各大報都沒有轉載這些可能有辱穆斯林的漫畫,也可能是美國沒有出現街頭抗議和暴亂的原因。</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密西根州「阿拉伯裔美國人新聞」發行人席布拉尼說,他相信美國的六、七百萬穆斯林沒有上街發洩怒氣,部分是因為擔心遭有關當局報復,不過他們對這件事還是感同身受,而且非常氣憤。</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席布拉尼宣稱這些漫畫證明西方對伊斯蘭教麻木不仁,對與伊斯蘭世界打交道也有雙重標準。他說:「伊朗總統對納粹大屠殺隨便講句話,全世界就群起而攻之。現在有人冒犯全世界十三億穆斯林,卻沒有人加以譴責。」</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席布拉尼說:「你們對西方有一套規矩,對別人有另一套規矩。在你們的言論自由,以及傷害我們的感情和原則,並讓我們怒火中燒的言論之間,究竟要如何劃分?」</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一些伊斯蘭教社區領袖警告說,如果西方不充分體認這些漫畫引起的風波的根本原因,當前危機很可能升高。 <br/><br/>【2006/02/06 聯合報】</font></p>
<p>穆斯林:褻瀆宗教 拗言論自由</p><p>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p><p>&nbsp;&nbsp;&nbsp; 丹麥報紙刊登穆罕默德諷刺漫畫引起穆斯林強烈反彈,台北清真寺董事長馬超彥說,「尊重」是普世價值,「褻瀆他人宗教,還說是言論自由,實在太可笑。」</p><p>&nbsp;&nbsp;&nbsp; 馬超彥說,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聖人、是典範,穆斯林談話間提到他的名字,總是充滿敬意地念一次意謂「祈求真主賜他平安」的阿拉伯文,其間蘊涵多少信徒的情感,怎能拿來開玩笑?</p><p>&nbsp;&nbsp;&nbsp; 馬超彥表示,穆斯林反對偶像崇拜,因此教徒不知穆罕默德相貌,只知容貌俊美;漫畫中不但畫出不知所據何來的穆罕默德,「還畫得跟鍾馗一樣。」他指出,漫畫裡的穆罕默德,頭巾像炸彈,旁邊還有兩個女人,影射意味濃厚,「如此居心要說是言論自由,根本是硬拗」。</p><p>&nbsp;&nbsp;&nbsp; 對漫畫風波蔓延,數千敘利亞人火燒丹麥、挪威使館,馬超彥認為情緒發洩情有可原。他表示,事件自去年九月至今,穆斯林只要一句道歉,卻不可得;歐洲國家把意外的漫畫事件衍生成特意對立,「只看到簡單的事變複雜,卻看不到有人用智慧化解問題。」</p><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馬超彥表示,全球有四分之一伊斯蘭教人口,在台灣有五、六萬信徒,在歐洲,因為北非、中東移民者眾,是成長最快的宗教,漫畫事件其實反映出盛行節育的歐洲國家,面對族群移入的壓力、焦慮及仇視</font>。</p><p>&nbsp;&nbsp;&nbsp; 藝人吳宗憲去年十一月在節目中說,「伊斯蘭教不吃豬肉,是因穆罕默德靠喝豬奶才活下來」,引起軒然大波。</p><p>&nbsp;&nbsp;&nbsp; 面對社會動輒拿穆斯林開玩笑,馬超彥無奈表示,台灣通識教育太差,不吃豬肉是因為舊約聖經中明言豬肉不潔,「基督教不遵守,我們遵守,如此而已,為何要來找麻煩?」</p><p>&nbsp;&nbsp;&nbsp; 他說,穆斯林其實並沒有外界所謂的許多「禁忌」,只要能抱著彼此尊重的心,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紛爭。</p><p>【2006/02/06 聯合報】</p>
<p>焦點評論》世界越仇恨 越該撒愛的種子</p><p>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資工系教授</p><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近一家丹麥的報紙出現的漫畫,將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描寫成恐怖份子,有一則甚至畫了一位恐怖分子在執行自殺性攻擊之時,穆罕默德對他說,「很抱歉,天堂裡的處女快不夠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 這種極盡侮辱之事的漫畫,當然會引起全世界穆斯林的強烈反感。丹麥的一家食品公司發現他們的食品原來在伊斯蘭國家賣得好好的,現在已跌到零。日昨報上說敘利亞的丹麥大使館已被燒掉了,看來丹麥公民在全世界的伊斯蘭國家只好打道回府。</p><p>&nbsp;&nbsp;&nbsp;&nbsp;&nbsp; 對於這種激烈的反應,丹麥政府的態度最多只是表示遺憾,但堅決不道歉。丹麥的那家報紙雖然道歉,但只一再重申人類有「表達的自由」,也就是說,你想怎麼表達,就應該可以表達。社會不能禁止人們表達任何的想法。</p><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真是如此,伊斯蘭國家的人民當然也有權利表達他們的想法,如果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拒買丹麥貨,丹麥人也不能說這是反應過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歐洲很多評論員都一再強調言論自由,絲毫不在意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可能挑起民族間的仇恨和誤解。他們並非白癡,當然知道將穆罕默德和處女扯在一起以後,一定會引起極大的反感,但是他們為了要討好他們這一類報紙的某些讀者,只好做這種極無品味的事</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類如果要想有和平,就絕對不能再挑起仇恨,西方世界和伊斯蘭國家之間有歷史上的不諒解,如果我們看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不難發現這種不諒解仍在擴大之中。</p><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西方社會的確有很多人從內心深處就看不起伊斯蘭世界,對他們來說任何一個穆斯林,都可能是恐怖分子。而伊斯蘭世界,基本教義派的激進份子絕對是有增無減,對這些人來講,整個西方文明都是魔鬼的化身,必須加以徹底的摧毀</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們應該在仇恨中撒播愛的種子,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所作所為,絕對不能使這個世界增加更多的仇恨。人類唯有相互尊敬,才可能有和平。奇怪的是,為什麼有些人在維護所謂表達自由的同時,忘了尊敬別人。</p><p>【2006/02/06 聯合報】</p>
<p>伊斯兰民主的悖论</p><p>● 德瓦斯康塞洛斯</p><p>  &nbsp; 丹麦报章发表描绘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招致阿拉伯世界的愤怒,加上哈玛斯在巴勒斯坦选举中获胜,以及伊朗政治的越来越激进,使得“政治的伊斯兰”(“political Islam”)成为国际外交的一个基本问题。</p><p>  &nbsp; 但是,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体适用的回应。实际上,我们需要摈弃这样一种观念:世界上存在一个整体性或全球性的伊斯兰运动。</p><p>  &nbsp; 不同颜色的政治伊斯兰已涌现成为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的主要替代者。这些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的合法性原是建立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基础上,由于无法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无法建立法治并且保证基本自由,其合法性已经消失殆尽。例如,以色列的占领导致环境艰难,法塔赫多年来对巴勒斯坦的治理政绩极差,因此伊斯兰主义者在选举中击败了法塔赫。</p><p><strong>难再打压政治伊斯兰</strong></p><p>  &nbsp; 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历届政府,对取代像法塔赫这样的阿拉伯世俗民族主义政权的“伊斯兰替代品”,怀有隔代遗传的恐惧,因此要维护现状。但是,阿拉伯地区的君主以及世俗独裁者们压制所有阿拉伯反对派,使到“保卫清真寺”成了参与政治的唯一保护伞。</p><p>  &nbsp; 政治伊斯兰如今无法再被抑制,正如15年前阿尔及利亚悲剧性发生的事那样,民主是无法通过驱除具有强大社会基础的地下党派而建立起来的。</p><p>  &nbsp; 要取代独裁主义,唯一的替代品就是建立一种允许伊斯兰主义者参与公共事务的过渡途径,并且鼓励他们明确地接受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p><p>  &nbsp; 已经有许多例子表明保守程度不同的伊斯兰党派愿意这么做。黎巴嫩真主党加入了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约旦和摩洛哥以及所有同样正在经历某种形式政治改革的国家的议会也都有伊斯兰主义者,这不是偶然而来的。</p><p>  &nbsp; 在埃及,尽管在去年的选举中限制了伊斯兰团体参与,但是,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成为议会中的强大势力。在伊拉克,自由选举揭示了伊斯兰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在土耳其,民主过渡导致伊斯兰正义和发展党上台,该政府已进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并且同欧盟开展入盟谈判。尽管其中某些最为保守的伊斯兰政党采取了一些与卡伊达类似的意识形态立场,它们与卡伊达组织并无牵连。</p><p>  &nbsp; 如果欧洲和美国想要设计出容纳各方的改革政策——也就是与在被占领的伊拉克强施予民主截然相反的政策——它们就必须接受这一民主悖论:政治转型有风险,它可能导致伊斯兰党派获胜。</p><p>  &nbsp; 事实上,干预伊拉克导致的不幸后果之一就是强化了西方与伊斯兰之间的“文明冲突”观,而这一冲突观又反过来创造了一种有利于伊斯兰运动的气候。</p><p>  &nbsp; 毕竟,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改革早在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之前就已经显现,而且改革分子并没有等待欧盟来使其变得强大以推进变革。这些运动并不是2001 年9月11日以后在美国或者欧洲产生的,而且他们不会等待或者依赖美国或者欧盟来改革。但是,穆斯林温和派是否成功,将取决于欧盟和美国如何应对穆斯林要求改革的压力以及作出什么鼓励变革的决定。</p><p>  &nbsp; 现在有必要表明,民主是巴勒斯坦人达致民族目标的最佳途径,这大部分有赖于新的哈玛斯政府以及它如何向尊重法治、民主和在国际上守法的民主力量转型。同时,也取决于以色列以及国际社会,它们必须竭尽全力来确保未来有一巴勒斯坦国,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p><p>  &nbsp; 支持巴勒斯坦民主化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不应要求哈玛斯彻底摒弃恐怖主义、非军事化、尊重巴勒斯坦宪法以及接受以色列国家的存在,而且,也不意味着,在巴勒斯坦人民以民主方式表达意愿后,支持可能损害巴勒斯坦人民的制裁行动,否则将会是在巩固巴勒斯坦新民主的努力中犯下的可怕错误,而且会对阿拉伯世界中其他正在改革的国家造成负面的影响。</p><p><strong>制裁哈玛斯是可怕错误</strong> </p><p>  &nbsp; 同样的,接受奉行非暴力的伊斯兰主义者参与政治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放弃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不去挫败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极权主义的社会观。</p><p>  &nbsp; 打击种族主义、提倡宽容以及尊重他人的宗教情感,不表示我们需要质疑新闻自由,也不表示我们接受伊斯兰主义者的新闻审查——即使真的是触犯了宗教情感,正如丹麦的讽刺画的情况一样。</p><p>  &nbsp; 我们必须在政治上驳斥触犯个人权利的伊斯兰社会观。这一政治挑战是民主悖论之一。所谓民主悖论就是允许各方各抒己见、自由争鸣。</p><p>  &nbsp; 政治伊斯兰是一个风险,但是,只有通过制定出对问题敏感的聪明策略来促进民主,而不是指责民主选择的结果,我们才能将这一风险降到最低程度。</p><p>·作者álvaro de Vasconcelos是葡萄牙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