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戰略胃口 台灣要避免錯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7:28
<p><font class="text9" color="#333333">楊永明/台大政治系教授</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國國防部三日公布新的「四年國防評估報告」,自一九九七年起,美國五角大廈每四年出版一份國防評估報告,作為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基本文件。國防部長倫斯斐認為這次的報告有四個重點:打擊恐怖組織、防堵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加強本土防衛,以及影響新興強國的戰略選擇。實際上前三點都有著明顯的反恐特性,因此這次新報告可謂是一份反恐戰略指導性文件。</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開篇指出美國是一個正處於一場長期反恐戰爭的國家,正因為九一一事件根本地改變了美國的安全觀,而美軍在伊拉克長期深陷無法撤軍,也對美國的軍事理論帶來了很大衝擊,因而促成進行軍事戰略調整。報告於是將全球當作美國的反恐戰場,認為美軍需要改變冷戰時期形成的備戰模式,將重點轉移到對付恐怖主義和非傳統安全威脅。</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呼籲將特種部隊人數增加百分之十五,並增加心理戰部隊,以及發展對付恐怖分子和潛在戰略對手的新式武器。報告也要求發展更多傳統高科技武器,從長程攻擊武器、無人駕駛飛機、以及建造特殊船艦等,以因應戰略的不穩定情勢,因為報告認為美國未來必須準備同時在許多地點打這場持久反恐戰爭。</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雖然報告是以反恐為主軸,但是仍然維持傳統美軍的規模是以同時打兩場主要戰爭為目標,並決定性的贏得其中一場戰爭,推翻敵對政權。特別是報告中將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列為處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而美國未來必須展現政策與能力嚇阻這些國家成為戰略對手。</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認為俄羅斯處於關鍵轉型過程,且有可能發展出過去蘇聯時期的對抗能力。印度則會崛起為重要戰略夥伴,報告特別強調印度與美國的民主制度,是未來建構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這也凸顯美國布希政府以民主價值區分敵我的觀點。</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將中國列為「未來對美國最具軍事威脅的國家」,並指出中國軍事發展已經造成區域軍事平衡面臨危機,報告列出許多解放軍正在發展的數項先進軍事計畫做為佐證,包括彈道與巡弋飛彈、新一代潛艦和魚雷、以及無人飛機等。</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時,美國國防部官員卻也認為,美國也接受中國當然可以發展出符合其安全需要的軍事武力,但是必須是在地緣政治經濟考量下的區域軍事態勢,換言之,如果中國企圖發展全球軍事部署或嚇阻武力,則將會被視為直接挑戰美國全球戰略利益。</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對照前陣子負責美中關係的副國務卿佐立克以「利益關係者」期許中國,並且以擁抱熊貓的象徵外交作為,明顯企圖影響中國外交與戰略選擇,致使日前北京附和美國將伊朗核能問題送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正顯示美中兩國已走向多層面交錯關係,這份國防評估報告乃從軍事角度嚇阻北京政府走向最壞打算。</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台灣必須深刻理解美國新戰略思維與政策,避免錯誤解讀美國國際安全戰略與美中關係架構,對美國而言,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的重點是維持現狀與嚇阻片面行為,加上鞏固防衛能力與強調民主價值,才能符合美國的戰略胃口。 <br/><br/>【2006/02/05 聯合報】</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4:26:55编辑过]
<p><font class="text9" color="#333333">楊永明/台大政治系教授</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國國防部三日公布新的「四年國防評估報告」,自一九九七年起,美國五角大廈每四年出版一份國防評估報告,作為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基本文件。國防部長倫斯斐認為這次的報告有四個重點:打擊恐怖組織、防堵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加強本土防衛,以及影響新興強國的戰略選擇。實際上前三點都有著明顯的反恐特性,因此這次新報告可謂是一份反恐戰略指導性文件。</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開篇指出美國是一個正處於一場長期反恐戰爭的國家,正因為九一一事件根本地改變了美國的安全觀,而美軍在伊拉克長期深陷無法撤軍,也對美國的軍事理論帶來了很大衝擊,因而促成進行軍事戰略調整。報告於是將全球當作美國的反恐戰場,認為美軍需要改變冷戰時期形成的備戰模式,將重點轉移到對付恐怖主義和非傳統安全威脅。</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呼籲將特種部隊人數增加百分之十五,並增加心理戰部隊,以及發展對付恐怖分子和潛在戰略對手的新式武器。報告也要求發展更多傳統高科技武器,從長程攻擊武器、無人駕駛飛機、以及建造特殊船艦等,以因應戰略的不穩定情勢,因為報告認為美國未來必須準備同時在許多地點打這場持久反恐戰爭。</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雖然報告是以反恐為主軸,但是仍然維持傳統美軍的規模是以同時打兩場主要戰爭為目標,並決定性的贏得其中一場戰爭,推翻敵對政權。特別是報告中將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列為處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而美國未來必須展現政策與能力嚇阻這些國家成為戰略對手。</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認為俄羅斯處於關鍵轉型過程,且有可能發展出過去蘇聯時期的對抗能力。印度則會崛起為重要戰略夥伴,報告特別強調印度與美國的民主制度,是未來建構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這也凸顯美國布希政府以民主價值區分敵我的觀點。</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報告將中國列為「未來對美國最具軍事威脅的國家」,並指出中國軍事發展已經造成區域軍事平衡面臨危機,報告列出許多解放軍正在發展的數項先進軍事計畫做為佐證,包括彈道與巡弋飛彈、新一代潛艦和魚雷、以及無人飛機等。</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時,美國國防部官員卻也認為,美國也接受中國當然可以發展出符合其安全需要的軍事武力,但是必須是在地緣政治經濟考量下的區域軍事態勢,換言之,如果中國企圖發展全球軍事部署或嚇阻武力,則將會被視為直接挑戰美國全球戰略利益。</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對照前陣子負責美中關係的副國務卿佐立克以「利益關係者」期許中國,並且以擁抱熊貓的象徵外交作為,明顯企圖影響中國外交與戰略選擇,致使日前北京附和美國將伊朗核能問題送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正顯示美中兩國已走向多層面交錯關係,這份國防評估報告乃從軍事角度嚇阻北京政府走向最壞打算。</font></p><p><font class="text11" color="#33333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台灣必須深刻理解美國新戰略思維與政策,避免錯誤解讀美國國際安全戰略與美中關係架構,對美國而言,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的重點是維持現狀與嚇阻片面行為,加上鞏固防衛能力與強調民主價值,才能符合美國的戰略胃口。 <br/><br/>【2006/02/05 聯合報】</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4:26: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