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第4代战机F22,我们无需升空!(已上图,点击放大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07:42:58
<p>面对敌人的第4代战机F22的嚣张气焰,我们早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思维!跟踪发展我们的4代机固然重要,但是只有超常规发展才能后来居上,那就是要跳出以4代对4代的老旧思维,用创新思路的飞机,让美帝F22的飞行员产生巨大恐惧感,拒绝升空!</p><p>这一切都要和我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和他的团队说起!早在1995年,我就在(解放军)报看到了相关报道,而后在(军事世界画刊)看到了大幅的彩照和报道!改天有空扫上来大家看!那就是用歼7改装的我国超音速大型无人靶机!<br/>1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靶机,如今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超音速隐形无人战斗机的工程样机阶段。这种隐身的飞机,并不具有4代机的全部特点,确是针对F22量身定制的--用高隐身和高机动对付它。我军飞行员无需升空,只是坐在能防核弹的掩体里,在模拟器里通过数据链系统遥控无人机做战!通过各种高灵敏度传感器,各种数据通过数据链传回模拟器,飞行员就如同亲自坐在全玻璃化的坐舱里。<br/>此机(非歼7哦)能做数百套事先设定的30G疯狂机动,机动完毕恢复正常飞行,数据从新传回模拟坐舱,进行下一步操作。以下是转载的当年的一些报道,欢迎砖头!已上扫描图!彩色的是1996年4月份的军事世界画刊,报纸是95年的解放军报,具体日期我记不清了。大家注意看,是世界第一架实体大型无人机,而且达到1.8倍音速以上。10年前的事,现在的情况,大家自己想。。。</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大漠的院士--超音速无人靶机研制者赵煦&nbsp;&nbsp; <br/>&nbsp;新华网 (2002-01-16 14:16:07) <br/>2001年岁末,群星灿烂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列中又增加了一批新成员,其中就有我国著名无人驾驶飞机专家赵煦。赵煦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第二试验站的总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入伍37年来,矢志不渝、扎根戈壁,为我国的无人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84年、1987年分别被空军、军区空军评为优秀知识分子,1989年光荣参加国庆四十周年国庆观礼活动,1991年被空军评为十大科技标兵,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空军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被空军确定为空军级&nbsp; 专家,被中国工程院增选为院士。</p><p>&nbsp;&nbsp;&nbsp;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虽然深处大漠,但它的天最蓝最美;有这样一个人,他以这片最蓝最美的天为沃土,以辛勤为种子,培育出了丰硕的成果。他就是赵煦,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总工程师,我国无人靶机事业的奠基人。</p><p>&nbsp;&nbsp;&nbsp; 从烧锅炉到搞靶机</p><p>&nbsp;&nbsp;&nbsp; 也许,你不相信,我国的无人靶机事业的奠基人是从烧锅炉干起的。“我在部队是从烧锅炉开始干起来的!”赵煦坐在他的办公桌旁,开始讲述他那一段经历。他的办公桌摆在办公室的中央,特制的,很大,正前方是一个特制的和办公桌连在一起的书架,上面是各种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还有他所研制的各种型号的靶机模型。办公室四壁全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其实,我一生的梦想是翱翔蓝天”赵煦说。1964年他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系毕业时,听说在西北大漠某地有一个卫星发射基地,于是,他就怀着对蓝天的渴望,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主动要求来到了大漠深处。但是,他来到基地并没有干上与导弹或是卫星有关联的任何工作。到基地后的第一次分配,他到了空空导弹试验基地。当他正在暗自庆幸,虽然搞不了卫星,仍然可以搞导弹时,他又被分配到了搞无人靶机的第二试验站。紧接着,他又被下放到了锅炉房,具体工作是烧锅炉。远大的报负与所从事工作的强烈反差,对谁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年轻的赵煦也不例外。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思索之后,他坚信,自己的蓝天之梦一定能够实现。</p><p>&nbsp;&nbsp;&nbsp; 到锅炉房的那个冬天是戈壁滩少有的一个寒冬。有天晚上,气温低到了零下39摄氏度。锅炉房的煤烧完了,刚给锅炉加完水,他二话没说,湿着手就跑到外面推起小车去拉煤,结果,手被冻在了煤车的车把上。他一动都不敢动,在班长的帮助下,把车子拉进屋子,车子暖和了,他的手才分开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梦,从来都没有忘记学习。在基地的几个月里,他通过一些朋友对基地靶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了解,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搞无人靶机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下班以后,他在冰冷的小屋里系统地学习了大量跟飞机有关的技术资料,把自己所学的导弹专业知识、空气动力知识向飞机专业进行转变,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锅炉房班长说:“想不到一个大学生锅炉烧得还很好。”他对班长说:“认真起来还有干不好的事吗?我什么都能够干好的,你信不!”</p><p>&nbsp;&nbsp;&nbsp;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后,原本从苏联进口的拉-17靶机停止了供应,我国的各种试验一度陷入了困境。1965年3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研制开始了。那时,二站的无人靶机事业刚刚起步,满打满算整个站与无人靶机有关的人总共才有8个,而且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正如赵煦所想到的,组织并没有忘记他。他从锅炉房调进了“长空一号”靶机研制课题小组。从此,他就和无人靶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了实现蓝天之梦的征程。</p><p>&nbsp;&nbsp;&nbsp; 从“长空一号”到“超音速”</p><p>&nbsp;&nbsp;&nbsp; “长空一号”作为我国无人靶机技术的基础,其研制过程是一个拓荒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与辛劳。赵煦一到“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课题小组,领导就给这个能干而又机灵的小伙子的肩上加上了一副重担,让他单独一个人负责“长空一号”总体设计任务,并要求他在3个月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他终于有了建立自己独特靶机理论系统的机会。当时,他唯一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一架原苏联产的拉-17空投式无人靶机。研制一个飞行器,而且是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其空气动力参数、飞行技术参数、推力参数等是必不可少的,事关重大。为了摸熟弄清飞机的各种参数,白天,他带着一个本,一支笔,一把卷尺,一个万用表趴在靶机上一点一点地测量。有时,他还把靶机的机件拆开,一件一件地熟悉,一件一件地登记;晚上,他把白天测量到的数据,一个一个分类,然后进行计算,那时,没有任何计算器,只有通过手工的办法计算。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但是正是这个过程,使他对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给他以后研制无人靶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还让他形成了一套无人靶机的研制理论。3个月总体设计时间,他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参数的统计计算工作,并建立起了靶机的空气动力参数。3个月后,他终于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总体方案设计。这个充满了灵气,充满了想象力的设计,很快被评审通过了。</p><p>&nbsp;&nbsp;&nbsp; 方案的制定过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对无人靶机的发展进行全面思考的过程。这个方案也就成了他日后研制无人靶机的基础,并且为以后无人靶机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我国无人靶机的研制,要立足于改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在其后的研制过程中,赵煦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地面起飞车的办法,将靶机原先的空中放飞改变为由地面直接放飞,解决了无人靶机的起飞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用某型歼击机发动机代替原有无人机发动机的改造方案,使得靶机动力增加了近7倍。但这一设想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靶机的推力增大太多,靶机外型不变,使得靶机在起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过早升力矩,致使靶机起飞试验一直有问题。一次,他晚上加完班回家时,在楼梯上绊了一下,差点摔了一跤。这时,他的思路突然豁然开朗:“对,是低头力矩”,于是,他又回到办公室,一个通宵,问题解决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提出来了。即一般飞机起飞,都是减小低头力矩,以增强其升力,而他们在靶机起飞时,加大其低头力矩。问题迎刃而解。</p><p>&nbsp;&nbsp;&nbsp; 1966年12月6日,一个红色的身影直飞云天,“长空一号”无人靶机首飞一举成功。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无人靶机。从此我国的无人靶机技术有了基础,无人靶机事业从此走向了一片新的天地。赵煦向着自己的蓝天之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赵煦说,他在无人靶机的研制过程中,得意之作有两个,一个是“长空一号”无人靶机,一个是超音速无人靶机的研制成功。如果说“长空一号”是无人靶机的基石,那么超音速无人靶机便是赵煦无人靶机事业的一个辉煌。</p><p>&nbsp;&nbsp;&nbsp; 赵煦在80年代末就对超音速无人靶机有了总体的设想。当时,赵煦的方案是分两步走。在1990年上级组织的一次评审会上,赵煦和他的助手们当着众多专家的面掷地有声地说:“只要给我们800万人民币,保证4年内将超音速无人靶机送上天。”方案中标了,但其后,上级又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一次到位,将其性能进一步提高。”赵煦一个晚上什么话也没有说,那是一个艰难的不眠之夜。第二天,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说了,一步到位。”国外有人预言:“中国搞超音速无人靶机至少要20年时间。”同时,国内也有人说:“如果不搞数控,超音速无人靶机肯定达不到超音速。”赵煦他们就是不信这个邪,四年里,他们突破了音障、模拟式不变参控制、超音速激波三大理论难关,解决了成千上万的难题。</p><p>&nbsp;&nbsp;&nbsp;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1995年4月13日,一架红白相间的超音速无人靶机,轻盈地滑过跑道,跃上蓝天。</p><p>&nbsp;&nbsp;&nbsp; 指控大厅里,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飞机在加速,猛地拉起,一个俯冲,大厅里响起了长久热烈的掌声,超音速无人靶机试飞成功了!</p><p>&nbsp;&nbsp;&nbsp; 赵煦的蓝天梦想又一次实现了。</p><p>&nbsp;&nbsp;&nbsp; 两次“放炮”与两次成功</p><p>&nbsp;&nbsp;&nbsp; 赵煦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敢于学习,敢于实践,敢于成功。赵煦说,敢于学习就是要敢于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敢于实践是要敢干,想到就干;敢于成功,就是要敢想,敢想别人所不敢想的事,并把它给干成功了!赵煦的学习在基地是出了名的,他无论到什么地方出差,都要收集回来大量的技术资料,尤其是国外的一些资料,他更加注意收集。所以,他对于世界各国无人靶机、无人机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内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技术研究一直了如指掌。他的思路是超前的、目光是长远的。</p><p>&nbsp;&nbsp;&nbsp; 在无人机的研制过程中,他始终有这样的一种观念:自己的东西虽然暂时不是很好,但是从长远看,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所以,他在每项无人机方案的设计上,都坚持用国产的系统。不但如此,他在一些关系到无人靶机研制的关键时刻,还敢于站出来,敢于表明自己的见解。赵煦说,他在提建议上是“放过两炮”的,“科研试验没有一次成功的,但我们不得不一次成功,”赵煦说,“我在提这些建议的时候,是顶了很大的压力,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但一想到国家航空武器的发展,想到自己的蓝天之梦,我就只有上的分了,没有任何退路。幸运的是每一次我都成功了。”赵煦爽朗地笑了。</p><p>&nbsp;&nbsp;&nbsp; 1982年,赵煦任当时无人靶机总体室的室主任,当时,他得到了一次到北京开会的机会。由于导弹试验任务的需要,国家需要一种更真实的靶机。当时开会的内容与此有关。对实体型无人靶机,赵煦其实早在70年代末就进行了方案构想,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在会上赵煦在想,怎么办?一方面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基地还没有正式提到这方面的事,擅做主张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这时候,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又想到了自己对无人靶机的构想。行,一定行的!于是,他站了起来,在会上侃侃而谈,不但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而且还保证自己能够完成实体型无人靶机的研制。回到基地后赵煦挨了批,因为从长空靶机到实体型无人靶机毕竟是一个大的飞跃,而且国外当时只有美、苏两国有这型靶机,我们所能借鉴的资料很少。赵煦向基地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1983年1月20日,国防科工委把这一任务正式交给了基地,赵煦成了这一任务的牵头人。由于对这一任务早已成竹在胸,所以,任务下达之后,8月6日飞机进行改装,当年12月19日飞机就出厂了。经过几个月的调试,第二年6月6日一举试飞成功。在这次研制过程中,他又大胆地提出了无人靶机全自动方案,完成了无需地面飞行员试飞、调试,无人靶机直接起飞的创举。</p><p>&nbsp;&nbsp;&nbsp; 蓝天的梦想,在他这个敢想敢干的人身上又一次变成了现实。</p><p>&nbsp;&nbsp;&nbsp; 1983年年初,当时,因为试验需要,国家想从国外进口10架大机动性能的“火蜂”无人靶机,预计需要经费4000万元。赵煦是作为考查组成员之一。当他了解到所要进口的靶机的性能时,他向上级提出了建议:“用不着花这么多钱进口,我可以将“长空”进行改装,而且可以做到比它的性能更优。”毕竟这是一件大事。他向上级拍了胸脯,立下了军令状。于是,又一个评审会召开了,赵煦说服了所有的人,得到了这一科研项目。回到基地后,他立即着手研制,对“长空靶机”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装,在外形,推动力,续航时间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装。试验结束后,结果表明,这一靶机的性能完全优于当初要进口的靶机。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梦想,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辉煌。一个将蓝天与梦想连起来的人,铸造了事业的辉煌。赵煦说,他还要走下去,还要想下去,还要继续为自己的蓝天之梦,继续为国家航空武器的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科技日报/杨春源、沈英甲)</p><p>&nbsp;</p><p>中国大型无人机 诞生记</p><p>王国祥 本报记者 马晓毅</p><p>  在极目四望尽是戈壁黄沙的严酷环境中,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br/>人员,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们4年间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解<br/>决10大技术难题,进行12项大型试验,完成8大系统近50个部件的研制,<br/>使我国的超音速无人靶机在蓝天一举突破音障,成功翱翔。</p><p>  金秋时节,记者和数位资深的科学院院士,来到大西北深处我空<br/>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参观。在极目四望尽是戈壁黄沙的严酷环境中,让<br/>人想象不到,这里有我国最优秀的一大批科技人员创造了惊天动地的<br/>大事业。</p><p>  记者采访了我国研制无人机的权威、被誉为“靶机王”的基地项<br/>目总工程师赵煦将军。在我国最先进的高空高速实体无人靶机机库里,<br/>他抚摸着那一架架形态各异,用途不同的无人机,用充满感情的语调<br/>回忆起在过去的30多年里,科技人员是如何在这个如同太空荒漠的地<br/>方,抛头颅洒热血,战天斗地,紧追国际顶尖技术,为共和国铸就了<br/>钢铁之盾。</p><p>  就从1995年初春的那一天谈起吧。那一天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永<br/>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9时45分,随着指挥员“靶机起飞”的口令,<br/>在地面等候已久的超音速无人飞机瞬间发出地动山摇的轰鸣,随着飞<br/>机尾部发射出的一颗表明正常的绿色信号弹,飞机像离弦之箭向前方<br/>冲去,腾空而起,直刺苍穹。在指挥控制中心全程显示的大屏幕上看<br/>到:当飞机冲到13000米高程时,只见刚改平飞的飞机把机头压下,以<br/>大角度向下俯冲,利用惯力实现了最大油门的提升,飞机憋足了劲猛<br/>烈加速!再加速!0.9马赫,1马赫,1.2马赫……被航空界称为超音<br/>速无人驾驶飞机的“死亡线”终于被冲垮了。成功了!空军某基地官<br/>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欣喜若狂,掌声、欢呼声一阵压过一<br/>阵。这天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史上一个耀眼的里程碑,为<br/>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飞天之路。<br/></p><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9:48:48编辑过]
<p>面对敌人的第4代战机F22的嚣张气焰,我们早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思维!跟踪发展我们的4代机固然重要,但是只有超常规发展才能后来居上,那就是要跳出以4代对4代的老旧思维,用创新思路的飞机,让美帝F22的飞行员产生巨大恐惧感,拒绝升空!</p><p>这一切都要和我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和他的团队说起!早在1995年,我就在(解放军)报看到了相关报道,而后在(军事世界画刊)看到了大幅的彩照和报道!改天有空扫上来大家看!那就是用歼7改装的我国超音速大型无人靶机!<br/>1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靶机,如今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超音速隐形无人战斗机的工程样机阶段。这种隐身的飞机,并不具有4代机的全部特点,确是针对F22量身定制的--用高隐身和高机动对付它。我军飞行员无需升空,只是坐在能防核弹的掩体里,在模拟器里通过数据链系统遥控无人机做战!通过各种高灵敏度传感器,各种数据通过数据链传回模拟器,飞行员就如同亲自坐在全玻璃化的坐舱里。<br/>此机(非歼7哦)能做数百套事先设定的30G疯狂机动,机动完毕恢复正常飞行,数据从新传回模拟坐舱,进行下一步操作。以下是转载的当年的一些报道,欢迎砖头!已上扫描图!彩色的是1996年4月份的军事世界画刊,报纸是95年的解放军报,具体日期我记不清了。大家注意看,是世界第一架实体大型无人机,而且达到1.8倍音速以上。10年前的事,现在的情况,大家自己想。。。</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大漠的院士--超音速无人靶机研制者赵煦&nbsp;&nbsp; <br/>&nbsp;新华网 (2002-01-16 14:16:07) <br/>2001年岁末,群星灿烂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列中又增加了一批新成员,其中就有我国著名无人驾驶飞机专家赵煦。赵煦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第二试验站的总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入伍37年来,矢志不渝、扎根戈壁,为我国的无人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84年、1987年分别被空军、军区空军评为优秀知识分子,1989年光荣参加国庆四十周年国庆观礼活动,1991年被空军评为十大科技标兵,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空军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被空军确定为空军级&nbsp; 专家,被中国工程院增选为院士。</p><p>&nbsp;&nbsp;&nbsp;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虽然深处大漠,但它的天最蓝最美;有这样一个人,他以这片最蓝最美的天为沃土,以辛勤为种子,培育出了丰硕的成果。他就是赵煦,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总工程师,我国无人靶机事业的奠基人。</p><p>&nbsp;&nbsp;&nbsp; 从烧锅炉到搞靶机</p><p>&nbsp;&nbsp;&nbsp; 也许,你不相信,我国的无人靶机事业的奠基人是从烧锅炉干起的。“我在部队是从烧锅炉开始干起来的!”赵煦坐在他的办公桌旁,开始讲述他那一段经历。他的办公桌摆在办公室的中央,特制的,很大,正前方是一个特制的和办公桌连在一起的书架,上面是各种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还有他所研制的各种型号的靶机模型。办公室四壁全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其实,我一生的梦想是翱翔蓝天”赵煦说。1964年他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系毕业时,听说在西北大漠某地有一个卫星发射基地,于是,他就怀着对蓝天的渴望,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主动要求来到了大漠深处。但是,他来到基地并没有干上与导弹或是卫星有关联的任何工作。到基地后的第一次分配,他到了空空导弹试验基地。当他正在暗自庆幸,虽然搞不了卫星,仍然可以搞导弹时,他又被分配到了搞无人靶机的第二试验站。紧接着,他又被下放到了锅炉房,具体工作是烧锅炉。远大的报负与所从事工作的强烈反差,对谁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年轻的赵煦也不例外。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思索之后,他坚信,自己的蓝天之梦一定能够实现。</p><p>&nbsp;&nbsp;&nbsp; 到锅炉房的那个冬天是戈壁滩少有的一个寒冬。有天晚上,气温低到了零下39摄氏度。锅炉房的煤烧完了,刚给锅炉加完水,他二话没说,湿着手就跑到外面推起小车去拉煤,结果,手被冻在了煤车的车把上。他一动都不敢动,在班长的帮助下,把车子拉进屋子,车子暖和了,他的手才分开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梦,从来都没有忘记学习。在基地的几个月里,他通过一些朋友对基地靶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了解,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搞无人靶机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下班以后,他在冰冷的小屋里系统地学习了大量跟飞机有关的技术资料,把自己所学的导弹专业知识、空气动力知识向飞机专业进行转变,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锅炉房班长说:“想不到一个大学生锅炉烧得还很好。”他对班长说:“认真起来还有干不好的事吗?我什么都能够干好的,你信不!”</p><p>&nbsp;&nbsp;&nbsp;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后,原本从苏联进口的拉-17靶机停止了供应,我国的各种试验一度陷入了困境。1965年3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研制开始了。那时,二站的无人靶机事业刚刚起步,满打满算整个站与无人靶机有关的人总共才有8个,而且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正如赵煦所想到的,组织并没有忘记他。他从锅炉房调进了“长空一号”靶机研制课题小组。从此,他就和无人靶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了实现蓝天之梦的征程。</p><p>&nbsp;&nbsp;&nbsp; 从“长空一号”到“超音速”</p><p>&nbsp;&nbsp;&nbsp; “长空一号”作为我国无人靶机技术的基础,其研制过程是一个拓荒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与辛劳。赵煦一到“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课题小组,领导就给这个能干而又机灵的小伙子的肩上加上了一副重担,让他单独一个人负责“长空一号”总体设计任务,并要求他在3个月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他终于有了建立自己独特靶机理论系统的机会。当时,他唯一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一架原苏联产的拉-17空投式无人靶机。研制一个飞行器,而且是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其空气动力参数、飞行技术参数、推力参数等是必不可少的,事关重大。为了摸熟弄清飞机的各种参数,白天,他带着一个本,一支笔,一把卷尺,一个万用表趴在靶机上一点一点地测量。有时,他还把靶机的机件拆开,一件一件地熟悉,一件一件地登记;晚上,他把白天测量到的数据,一个一个分类,然后进行计算,那时,没有任何计算器,只有通过手工的办法计算。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但是正是这个过程,使他对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给他以后研制无人靶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还让他形成了一套无人靶机的研制理论。3个月总体设计时间,他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参数的统计计算工作,并建立起了靶机的空气动力参数。3个月后,他终于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总体方案设计。这个充满了灵气,充满了想象力的设计,很快被评审通过了。</p><p>&nbsp;&nbsp;&nbsp; 方案的制定过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对无人靶机的发展进行全面思考的过程。这个方案也就成了他日后研制无人靶机的基础,并且为以后无人靶机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我国无人靶机的研制,要立足于改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在其后的研制过程中,赵煦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地面起飞车的办法,将靶机原先的空中放飞改变为由地面直接放飞,解决了无人靶机的起飞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用某型歼击机发动机代替原有无人机发动机的改造方案,使得靶机动力增加了近7倍。但这一设想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靶机的推力增大太多,靶机外型不变,使得靶机在起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过早升力矩,致使靶机起飞试验一直有问题。一次,他晚上加完班回家时,在楼梯上绊了一下,差点摔了一跤。这时,他的思路突然豁然开朗:“对,是低头力矩”,于是,他又回到办公室,一个通宵,问题解决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提出来了。即一般飞机起飞,都是减小低头力矩,以增强其升力,而他们在靶机起飞时,加大其低头力矩。问题迎刃而解。</p><p>&nbsp;&nbsp;&nbsp; 1966年12月6日,一个红色的身影直飞云天,“长空一号”无人靶机首飞一举成功。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无人靶机。从此我国的无人靶机技术有了基础,无人靶机事业从此走向了一片新的天地。赵煦向着自己的蓝天之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赵煦说,他在无人靶机的研制过程中,得意之作有两个,一个是“长空一号”无人靶机,一个是超音速无人靶机的研制成功。如果说“长空一号”是无人靶机的基石,那么超音速无人靶机便是赵煦无人靶机事业的一个辉煌。</p><p>&nbsp;&nbsp;&nbsp; 赵煦在80年代末就对超音速无人靶机有了总体的设想。当时,赵煦的方案是分两步走。在1990年上级组织的一次评审会上,赵煦和他的助手们当着众多专家的面掷地有声地说:“只要给我们800万人民币,保证4年内将超音速无人靶机送上天。”方案中标了,但其后,上级又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一次到位,将其性能进一步提高。”赵煦一个晚上什么话也没有说,那是一个艰难的不眠之夜。第二天,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说了,一步到位。”国外有人预言:“中国搞超音速无人靶机至少要20年时间。”同时,国内也有人说:“如果不搞数控,超音速无人靶机肯定达不到超音速。”赵煦他们就是不信这个邪,四年里,他们突破了音障、模拟式不变参控制、超音速激波三大理论难关,解决了成千上万的难题。</p><p>&nbsp;&nbsp;&nbsp;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1995年4月13日,一架红白相间的超音速无人靶机,轻盈地滑过跑道,跃上蓝天。</p><p>&nbsp;&nbsp;&nbsp; 指控大厅里,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飞机在加速,猛地拉起,一个俯冲,大厅里响起了长久热烈的掌声,超音速无人靶机试飞成功了!</p><p>&nbsp;&nbsp;&nbsp; 赵煦的蓝天梦想又一次实现了。</p><p>&nbsp;&nbsp;&nbsp; 两次“放炮”与两次成功</p><p>&nbsp;&nbsp;&nbsp; 赵煦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敢于学习,敢于实践,敢于成功。赵煦说,敢于学习就是要敢于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敢于实践是要敢干,想到就干;敢于成功,就是要敢想,敢想别人所不敢想的事,并把它给干成功了!赵煦的学习在基地是出了名的,他无论到什么地方出差,都要收集回来大量的技术资料,尤其是国外的一些资料,他更加注意收集。所以,他对于世界各国无人靶机、无人机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内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技术研究一直了如指掌。他的思路是超前的、目光是长远的。</p><p>&nbsp;&nbsp;&nbsp; 在无人机的研制过程中,他始终有这样的一种观念:自己的东西虽然暂时不是很好,但是从长远看,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所以,他在每项无人机方案的设计上,都坚持用国产的系统。不但如此,他在一些关系到无人靶机研制的关键时刻,还敢于站出来,敢于表明自己的见解。赵煦说,他在提建议上是“放过两炮”的,“科研试验没有一次成功的,但我们不得不一次成功,”赵煦说,“我在提这些建议的时候,是顶了很大的压力,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但一想到国家航空武器的发展,想到自己的蓝天之梦,我就只有上的分了,没有任何退路。幸运的是每一次我都成功了。”赵煦爽朗地笑了。</p><p>&nbsp;&nbsp;&nbsp; 1982年,赵煦任当时无人靶机总体室的室主任,当时,他得到了一次到北京开会的机会。由于导弹试验任务的需要,国家需要一种更真实的靶机。当时开会的内容与此有关。对实体型无人靶机,赵煦其实早在70年代末就进行了方案构想,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在会上赵煦在想,怎么办?一方面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基地还没有正式提到这方面的事,擅做主张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这时候,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又想到了自己对无人靶机的构想。行,一定行的!于是,他站了起来,在会上侃侃而谈,不但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而且还保证自己能够完成实体型无人靶机的研制。回到基地后赵煦挨了批,因为从长空靶机到实体型无人靶机毕竟是一个大的飞跃,而且国外当时只有美、苏两国有这型靶机,我们所能借鉴的资料很少。赵煦向基地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1983年1月20日,国防科工委把这一任务正式交给了基地,赵煦成了这一任务的牵头人。由于对这一任务早已成竹在胸,所以,任务下达之后,8月6日飞机进行改装,当年12月19日飞机就出厂了。经过几个月的调试,第二年6月6日一举试飞成功。在这次研制过程中,他又大胆地提出了无人靶机全自动方案,完成了无需地面飞行员试飞、调试,无人靶机直接起飞的创举。</p><p>&nbsp;&nbsp;&nbsp; 蓝天的梦想,在他这个敢想敢干的人身上又一次变成了现实。</p><p>&nbsp;&nbsp;&nbsp; 1983年年初,当时,因为试验需要,国家想从国外进口10架大机动性能的“火蜂”无人靶机,预计需要经费4000万元。赵煦是作为考查组成员之一。当他了解到所要进口的靶机的性能时,他向上级提出了建议:“用不着花这么多钱进口,我可以将“长空”进行改装,而且可以做到比它的性能更优。”毕竟这是一件大事。他向上级拍了胸脯,立下了军令状。于是,又一个评审会召开了,赵煦说服了所有的人,得到了这一科研项目。回到基地后,他立即着手研制,对“长空靶机”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装,在外形,推动力,续航时间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装。试验结束后,结果表明,这一靶机的性能完全优于当初要进口的靶机。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梦想,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辉煌。一个将蓝天与梦想连起来的人,铸造了事业的辉煌。赵煦说,他还要走下去,还要想下去,还要继续为自己的蓝天之梦,继续为国家航空武器的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科技日报/杨春源、沈英甲)</p><p>&nbsp;</p><p>中国大型无人机 诞生记</p><p>王国祥 本报记者 马晓毅</p><p>  在极目四望尽是戈壁黄沙的严酷环境中,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br/>人员,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们4年间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解<br/>决10大技术难题,进行12项大型试验,完成8大系统近50个部件的研制,<br/>使我国的超音速无人靶机在蓝天一举突破音障,成功翱翔。</p><p>  金秋时节,记者和数位资深的科学院院士,来到大西北深处我空<br/>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参观。在极目四望尽是戈壁黄沙的严酷环境中,让<br/>人想象不到,这里有我国最优秀的一大批科技人员创造了惊天动地的<br/>大事业。</p><p>  记者采访了我国研制无人机的权威、被誉为“靶机王”的基地项<br/>目总工程师赵煦将军。在我国最先进的高空高速实体无人靶机机库里,<br/>他抚摸着那一架架形态各异,用途不同的无人机,用充满感情的语调<br/>回忆起在过去的30多年里,科技人员是如何在这个如同太空荒漠的地<br/>方,抛头颅洒热血,战天斗地,紧追国际顶尖技术,为共和国铸就了<br/>钢铁之盾。</p><p>  就从1995年初春的那一天谈起吧。那一天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永<br/>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9时45分,随着指挥员“靶机起飞”的口令,<br/>在地面等候已久的超音速无人飞机瞬间发出地动山摇的轰鸣,随着飞<br/>机尾部发射出的一颗表明正常的绿色信号弹,飞机像离弦之箭向前方<br/>冲去,腾空而起,直刺苍穹。在指挥控制中心全程显示的大屏幕上看<br/>到:当飞机冲到13000米高程时,只见刚改平飞的飞机把机头压下,以<br/>大角度向下俯冲,利用惯力实现了最大油门的提升,飞机憋足了劲猛<br/>烈加速!再加速!0.9马赫,1马赫,1.2马赫……被航空界称为超音<br/>速无人驾驶飞机的“死亡线”终于被冲垮了。成功了!空军某基地官<br/>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欣喜若狂,掌声、欢呼声一阵压过一<br/>阵。这天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史上一个耀眼的里程碑,为<br/>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飞天之路。<br/></p><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9:48:48编辑过]
<p></p><p></p><p>  40年来,这支开辟中国无人机先河的科研劲旅克服重重困难,锐<br/>意进取,先后研制改装成功了“长空一号”、高空亚音速、超音速三<br/>种型号的无人驾驶靶机系列,使中国无人机跃入世界强国之列。</p><p>  </p><p>“长空一号”诞生<br/>  让时间向前推移32年,1966年12月6日,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br/>“长空一号”在这里实现零的突破。</p><p>  那时的“长空一号”无人驾驶飞机被称为“星火”无人机,意为<br/>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靶场初创时期,随同任务的需要,进口了一批苏制靶机。到了<br/>60年代中期,进口的靶机已经所剩不多,靶试即将“断粮”。迫于无<br/>奈所依赖的“老大哥”已经翻脸,怎么办?靶标试验研究站的科技人<br/>员如坐针毡,难道就这样让洋人扼住脖子,他们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br/>放飞中国人的无人机,为国家争气,所以“长空一号”又叫“争气机”。</p><p><br/>  研制小组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刻苦攻关。他们先采用国产涡轮<br/>喷气发动机替代旧式的发动机,使飞机的推力提高6倍,大大超过了起<br/>飞所需的推力,解决了动力问题。无人机的放飞是无人机成功的拦路<br/>虎。洋人的无人机是用大型轰炸机把无人机带到空中投放,俗称“母<br/>鸡下蛋”,或者用火箭助推发射,造价太高而且极易发生事故。我们<br/>的科技人员提出了无人机从地面直接起飞的设想,这个大胆而又超越<br/>洋人的设想得到上级的支持。他们从一张图片上得到启发,设计出一<br/>种能滑行的发射架,把飞机固定在这种发射架上,发动机的推力使飞<br/>机滑跑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突然将飞机与发射架分离,无人机迅即自<br/>行起飞。理论的可行性得到了论证。科技人员们自己动手造出了地面<br/>起飞车,并对这种起飞车的空气动力特性、结构强度、飞行性能、飞<br/>行航迹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当时的研制手段之差是难以想象的,没有<br/>物理模拟实验设备就比着实物建立模型,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进行计<br/>算,有时一个数据要噼里叭啦打上好几天。</p><p>  地面起飞车造出了,起飞车与飞机的脱离却成了大问题。如果解<br/>脱早了,飞机升力不够,飞不上去,就会摔下来。解脱晚了会把起飞<br/>车带上天,也不行。那段时间,负责总体设计的工程师赵煦和他的战<br/>友们对这个难题费尽心思,按他们的话讲“就像犯了魔症”。有一天<br/>夜晚,赵煦从实验室出来,由于思绪还在课题上,一脚踩空,额头重<br/>重撞在对面墙上,他禁不住自言自语道“低头力矩太大了。”“低头<br/>力矩!”他突然大喊一声,这不就是无人机起飞的一种力吗?他转身<br/>返回实验室,拿起算盘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计算,当一轮朝阳升起的<br/>时候,“长空一号”一个重大拦路虎被克服了。就这样,科技人员们<br/>凭着极为执着的奉献精神,一鼓作气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中国人<br/>的无人驾驶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使洋人的预言“中国搞无人机,必<br/>须有直径4公里的圆形跑道才能上天”成为泡影。</p><p>  有一个插曲可以立此存照:30多年后,当年卖给我们靶机的洋专<br/>家又来到基地,当他看到“长空一号”靶机时大为惊讶,每天早上起<br/>来就围着靶机转,他不明白中国人是如何让它飞上天的。当他提出了<br/>解“长空一号”放飞技巧时,我们的科技人员幽默地说:“给我100万<br/>美元,我就告诉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p><p>  </p><p>靶机飞上蓝天<br/>  现代化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为满足我军装备的发展,迫切需要<br/>近似实体的无人机作为靶标。没有高空高速实体靶机,就不能验证我<br/>们的长空利剑能否捍卫祖国的蓝天,能否歼敌于国门之外。基地的科<br/>技人员们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给祖国一份满<br/>意的答案。</p><p>  赵煦是此种靶机研制的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研制高速无人驾<br/>驶靶机,为了减少失误,缩短研制周期,掌握无人机空中第一手的资<br/>料,最关键的是先进行人工试飞。</p><p>  所谓人工试飞就是让飞行员坐在无人驾驶飞机座舱里,在靶机滑<br/>跑、起飞,以至飞行的整个过程中,飞行员只能像木偶一样,用两只<br/>眼睛观察飞机在各种状态下的数据变化。只有当飞机发生失控和其它<br/>故障时,才能改为人工操纵,而这个过程只有3秒钟!</p><p>  这是一项全新的十分危险的试飞任务,因为靶机一旦失控,特别<br/>是在起飞阶段失控,失去控制的飞机在几秒钟内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br/>事故,而这么短的时间又很难使人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置。所以当时基<br/>地的人给这种飞行做了一首打油诗:“全自动,要慎重,右边电门不<br/>能动,飞行员只当木偶用,出了意外往外蹦。”</p><p>  迎接第一次生死考验的,是我国壮族第一代飞行员何必合。</p><p>  此刻,坐在靶机座舱里的何必合已经抛开了一切杂念,全神贯注<br/>地注视着飞机的仪表。随着起飞命令的下达,靶机发动机被遥控起动,<br/>顷刻,靶机开始加速向前滑跑。100米、200米、500米……当靶机加速<br/>滑行到1000米左右时,突然向左偏离跑道,眼看靶机就要冲出跑道,<br/>按规定试飞员这时有权采取应急措施关闭自动受控系统改为人工操作,<br/>以控制飞机的状态,避免发生意外。但何必合没有解除自动,因为他<br/>清楚,一旦改为人工操纵,就等于宣布这次试验失败了。他凭着多年<br/>的飞行经验和仪表提供的数据,判明靶机已接近离陆速度,试验成败<br/>就在这一瞬间。</p><p>  奇迹出现了,只见靶机轻微摇晃了几下,机头一抬离陆飞向空中,<br/>迅即消失在人群的视野中。机场上一片欢腾。</p><p>  一只拦路虎的扫除,并不意味着征程就是坦途。无人机的有人试<br/>飞成功了,但真正无人机的试飞还是未知数。1983年夏,历尽艰辛制<br/>成的高空高速实体靶机就要无人放飞了。这一天,基地无人机研制站<br/>的科技人员们永生难忘,4年来的斩关夺隘,今天到了检验的最后时刻,<br/>如果试飞成功,就标志着我国的无人驾驶飞机步入世界先进行列。</p><p>  “11号机准备完毕,请求起飞。”报话机里传来了报告声,总工<br/>赵煦坚定地回答:“同意起飞。”只见11号无人机似离弦之箭,笔直<br/>地向跑道前方滑行。赵煦表情显得非常严肃,因为他知道成功与否,<br/>滑跑是最关键的一步。眼见飞机紧贴跑道中心线滑行,根据滑出时间<br/>判断,飞机快要离地了,就在这时,刚离地的飞机机头朝下一栽,跑<br/>道上突然冒起一个火球,接着一声巨响,飞机爆炸了。</p><p>  经检查鉴定,飞机失事的原因主要是自控系统收起落架信号时间<br/>早了两秒钟,以致飞机还没有完全离地就收起了起落架,而这短短的<br/>两秒钟与温度有关,若在冬天起飞,则可能成功。面对这痛心的爆炸,<br/>赵煦的脑子里丝毫没有停歇,他心中充满了数据。在那一段时间里,<br/>他废寝忘食反复思考,在实验室里、在路上、在家里,甚至在医院里,<br/>他都在病房的墙壁上写满了数据。</p><p>  就在一次被老伴硬拉着去看电影散散心时,他的思绪还在靶机的<br/>起飞数据里。是不是参数中一个单位搞错了?赵煦脑子里一闪,电光<br/>石火,稍纵即逝。他提起板凳就走。“你干么去?”老伴压低嗓门喊,<br/>“不是说看电影吗?发神经。”赵煦没有回答,直奔实验室,又是一<br/>个通宵的计算,他终于查出是一个参数有错,真是“行到水穷处,坐<br/>看云起时”。</p><p>  1984年初夏的一天,一架高空高速无人靶机静静地停在跑道起飞<br/>线上,微露的晨曦使飞机周身锃亮,宛如刚开刃的短剑。5时40分,指<br/>挥员下达命令:“起飞!”伴着一阵雷鸣般的轰响,利剑刺向蓝天。<br/>跃升、平飞、盘旋、俯冲……在地面遥控系统的指挥下,无人靶机精<br/>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试飞获得圆满成功。</p><p>  </p><p>挑战“超音速”<br/>  80年代,为满足我军某新型武器的空中验证需要,使用超音速无<br/>人驾驶实体靶机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国家有关决策部门考虑从某西方<br/>大国用4000万美元进口10架某种型号靶机以供急用。作为我国无人靶<br/>机权威赵煦没有急着表态,他要到国外去看个究竟。</p><p>  国外某表演场上,机身细长、外观灵巧的靶机在火箭的助推下,<br/>一会儿在空中平飞、转弯,一会儿爬高、俯冲……性能果然不错。<br/>“请问该机的成功率是多少?”“百分之八十。”外方技术人员坦率<br/>地说,自我感觉相当不错。</p><p>  然而,出国考察归来的赵煦通过认真地分析比较,斩钉截铁地向<br/>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国内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研制自己的超音速无人靶<br/>机。</p><p>  1990年初,来自全国航空界的专家在北京济济一堂,围绕我国是<br/>否上超音速无人项目展开了讨论。“研制超音速无人机目前条件不成<br/>熟,首先是冲破音障太难,美国人攻克这一难关用了4年时间,耗资数<br/>亿美元。”“中国的数控技术也不成熟,能行吗?”有不少专家提出<br/>疑问。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中国要搞超音速无人机是20年以后的事。</p><p><br/>  听到这里,赵煦和他的助手依据20多年来搞无人机的经验和他们<br/>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掌握,嚯地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苏制靶机成<br/>功率是70%,美国人是80%,我们是90%以上。只要100万美元,保证<br/>4年内把超音速无人机送上天。”</p><p>  样机研制出来了,能否升上天,一切都是未知数。此刻,它似乎<br/>离蓝天只有咫尺,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地面滑行试验。谁来担当<br/>试滑员,需要胆识和气魄。阮波,这位来自东海之滨的好汉,凭着对<br/>事业的献身精神,主动请战承担了超音速无人机研制中最危险的课目。</p><p><br/>  这天的试验课目是飞机速度从每小时零公里到280公里的各种速度<br/>情况下的设备工作状态,这么危险的试验,内行人知道,320公里/小<br/>时是飞机离陆速度,时间上稍有疏忽,飞机就会腾空而起,后果不堪<br/>设想。</p><p>  随着命令的下达,飞机按正常程序起动滑行,一切正常,可是险<br/>情出现了,点刹系统出现故障,只见飞机迅速调头来个180度急转弯,<br/>他感觉到飞机斜着身子向跑道外冲去,眼看飞机就要冲出跑道,按规<br/>定,阮波可以解除自动装置,可是这样数据就测不出来。为了这个瞬<br/>间的数据,冒着飞机倒扣和折翼的危险,阮波冷静观察着飞机,直到<br/>按试验科目完成获得重要数据后才解除飞机的自动装置,利索地收油<br/>门,关闭驾驶仪,蹬舵刹车。以后,他又进行了数十架次的滑行试验,<br/>直到地面滑行万无一失,为无人机上天奠定了基础。</p><p>  突破,从挑战权威开始。研制超音速无人机,首先要解决大空域、<br/>大速度、全权限制控制难题。自动系统总工程师翟勤被推上了科研试<br/>验最前沿,项目总设计师赵煦告诉他:“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br/>我们没有时间允许失败。”</p><p>  面对巨大的压力,翟勤没有丝毫退缩,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么<br/>大的困难,也要把飞控系统搞成功。</p><p>  难怪有人说这是世界难题,不是谁想搞就能搞成的。翟勤一向以<br/>工作作风细致见长,人称“老拐”,意思是思考问题全面,不怕曲里<br/>拐弯。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他们如剥竹笋一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br/>攻关。飞机不听指令,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诸葛亮会”绞尽脑汁的<br/>苦思冥想,发现是飞机在高速运动中产生虚假信号,连同正常信号一<br/>起进入飞控程序,产生错误指令造成的。然而问题找到后,如何解决<br/>呢?这是一个更棘手的难题。</p><p>  按世界通行的控制理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虚假信号排除<br/>掉。先进国家可以用数字技术,在巨型计算机上实施排除,这只有美<br/>国可以办到。有没有其他办法呢?翟勤无数次设想方案,无数次推翻。<br/>干么非得沿别人的思路走呢?来个逆向思维,不妨在虚假信号里面再<br/>加上一个虚假信号,以此达到虚假制服虚假的目的。果不其然,虚假<br/>信号的置入,调动了“大脑”的自控能力。翟勤的这一设想,突破了<br/>世界无人机飞行控制理论的框框,为我国超音速无人机的发展开辟了<br/>新的思路。</p><p>  就是这样,基地的科技人员们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以革命加拼命<br/>的精神,先后解决了10大技术难题,进行了12项大型试验,完成了8大<br/>系统近50个部件的研制,使我国的超音速无人靶机在蓝天一举突破音<br/>障获得成功。<br/></p>
雄鹰连夜把自己的裤衩染红了?估计还没干吧?[em01]
先抑后扬!先找砖骗点击率,然后发表自己的真实论点。手法老套,见效见笑!!!!!!
<p>我们是堂堂的中国人 想投降的人不配做中国人</p><p>实际上大部分爱国军迷还是冷静的 既为我国的发展而高兴 又能正视我们的差距 </p><p></p>
哈哈!!改得还很快啊[em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理智雄鹰09</i>在2006-2-4 21:57:00的发言:</b><br/>先抑后扬!先找砖骗点击率,然后发表自己的真实论点。手法老套,见效见笑!!!!!!</div><p></p><p>呵呵 如果您真的不是投降派的话 ,那欢迎回到我们中间,技术问题可以探讨</p><p>您的大作 被湾湾转去了 宝岛好轰动啊</p>[em07]
超音速还加上30G????????汗.果然"一炮走红"!
<p>面对21世纪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p><p>人才啊~!</p><p>借09教主的宝贴我们就能去民主自由文明开放的台湾啦。。。</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p>此机能做<font color="#ff0000">数百套事先设定的30G</font>疯狂机动,机动完毕恢复正常飞行,数据从新传回模拟坐舱,进行下一步操作。</p><p>——我的乖乖……</p><p>弯弯的飞行员恐怕要屁滚尿流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萧河</i>在2006-2-5 9:49:00的发言:</b><br/><p>此机能做<font color="#ff0000">数百套事先设定的30G</font>疯狂机动,机动完毕恢复正常飞行,数据从新传回模拟坐舱,进行下一步操作。</p><p>——我的乖乖……</p><p>弯弯的飞行员恐怕要屁滚尿流了……</p></div><p>哈哈!</p>
<p>呵呵,不光是飞行员抓不到他,30G,乖乖,什么导弹能打到他?不要被他反过来追着打就算不错了。</p>
老7还能做30G的动作吗???????不过老实说,让成群的歼7(不管有人无人)盯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em01][em01][em06][em06]有那么神?!!
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恭喜阿,和某某医院的病人有些类似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不可测</i>在2006-2-5 12:27:00的发言:</b><br/>老7还能做30G的动作吗???????不过老实说,让成群的歼7(不管有人无人)盯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div><p></p><p>--------的确,战鹰老了单对单肯定吃亏,可是要使20架歼7对付一两架F22,你说谁倒霉!</p><p>哪位网友链接些台湾的军坛,咱也去瞧瞧!</p>
还是意淫。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不可测</i>在2006-2-5 12:27:00的发言:</b><br/>老7还能做30G的动作吗???????不过老实说,让成群的歼7(不管有人无人)盯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div><p></p><p>
--------的确,战鹰老了单对单肯定吃亏,可是要使20架歼7对付一两架F22,你说谁倒霉!</p><p>哪位网友链接些台湾的军坛,咱也去瞧瞧!
</p><p>是啊是啊!!!我们也去瞧瞧!!!顺便慰问一下正在过农历新年的台湾同胞.</p>
雄鹰连夜把自己的裤衩染红了?估计还没干吧??说得好
台湾那边要疯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9:47:04编辑过]
某某医院的病人[em01][em01][em01][em01][em01]
<p>30G?7号?中国空军天下无敌了?</p>
  楼主雄鹰进步真快……我这里盘算着怎么劝说雄鹰要不怯战,那边雄鹰又说了F22根本不是对手……我一时脑袋阵转不过弯来,落后啊,面壁去。
搞噱头的小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无耻”~!
无语中[em05][em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理智雄鹰09</i>在2006-2-4 21:57:00的发言:</b><br/>先抑后扬!先找砖骗点击率,然后发表自己的真实论点。手法老套,见效见笑!!!!!!</div><p>&nbsp; </p><p>不要脸的垃圾~! </p><p>&nbsp; </p><p>见笑?———狗屁!</p>
<p>30G我的妈呀</p><p>那跳个天鹅湖也不是问题了</p>
<p>泼皮无赖不要脸,没关系。哪里还没几个败类小丑啊?</p><p></p><p>而这个狗屁的“理智雄鹰09”最TMD不要脸的是——打着“解放军飞行员”的旗号放屁!</p><p></p><p>台湾那边转的消息,题目就是“解放军战机机师,面对F22拒绝出战”</p><p></p><p>自己当众脱裤子,让人家看你的骚样,没关系。但请不要打着别人的名字做旗号!!</p><p></p><p>贱人!!</p><p>(斑竹,看不顺眼的话,你可以处理。但请不要改变我原文意思)</p>
战斗机没法做大过载机动是因为飞行员的原因,不是飞机达本身不能做大机动.所以不能用有人的情况来对待无人飞机.无人飞机不能空战还是因为人工智能的问题.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uperbow</i>在2006-2-5 20:44:00的发言:</b><br/><p>泼皮无赖不要脸,没关系。哪里还没几个败类小丑啊?</p><p></p><p>而这个狗屁的“理智雄鹰09”最TMD不要脸的是——打着“解放军飞行员”的旗号放屁!</p><p></p><p>台湾那边转的消息,题目就是“解放军战机机师,面对F22拒绝出战”</p><p></p><p>自己当众脱裤子,让人家看你的骚样,没关系。但请不要打着别人的名字做旗号!!</p><p></p><p>贱人!!</p><p>(斑竹,看不顺眼的话,你可以处理。但请不要改变我原文意思)</p></div><p></p>理智雄鹰09!掉了中国军人和人民的面!!!!!!!!!!!!!!!!!!!!!!!!!!!!!!!!!!他肯定不是解放军!!!!!解放军会这样吗?他还谈亮剑精神!呸!!!!!!!!!!他不配!!!!!!!!!!!![em14]
<p>我RI!! 敢情劳资自己是神经病,明天自己到疯人院自首去。。。</p><p>谢谢XXXX09教某蛤蟆叫首鼠两端,蛤蟆叫YY!</p><p>敢情你就是飞无人鸡的飞行员啊,怪不得木有看见你有小JJ。。。</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痴痴的小木头</i>在2006-2-5 21:36:00的发言:</b><br/><p>我RI!! 敢情劳资自己是神经病,明天自己到疯人院自首去。。。</p><p>谢谢XXXX09教某蛤蟆叫首鼠两端,蛤蟆叫YY!</p><p>敢情你就是飞无人鸡的飞行员啊,怪不得木有看见你有小JJ。。。</p></div><p></p>他的小jj是让f-22炸没的,结果还把kc给染红了
<p>人身攻击挺在行的</p><p>不知到战场上能做英雄的有几个</p>
LZ是想说:<br/>跳过第四代战机,发展无人战机是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6-2-5 22:23:00的发言:</b><br/>LZ是想说:<br/>跳过第四代战机,发展无人战机是吗?</div><p></p><p>不是跳过。别人有的,都要有。但是跟是永远跟不上的。要跳出老框框!</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cailiou</i>在2006-2-5 22:16:00的发言:</b><br/><p>人身攻击挺在行的</p><p>不知到战场上能做英雄的有几个</p></div><p></p><p>唉,凡事和为贵!也没有必要进行斗嘴!</p><p>如果我发的帖子和图片,大家看着感到有意思,或者以前没见过,就很好了。</p>
<p>别人有的咱们不可能全都要有。</p><p>这要受客观条件——如综合国力限制。</p><p>按偶的意思,要跳过四代机去发展无人机也未尝不可。</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cailiou</i>在2006-2-5 22:16:00的发言:</b><br/><p>人身攻击挺在行的</p><p>不知到战场上能做英雄的有几个</p></div><p>呵呵,被你说中了 </p><p>&nbsp; </p><p>这次superbow就是在做 “人身攻击” 的~!</p>
30G~~~~~~~~~????? 呕吐的意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