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80后”比以住任何一代同龄人更有见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5:08:00
2005/12/19 19:41   
新京报
作者:袁岳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一个稀缺资源,几乎所有的成人家庭成员,都用或多或少的讨好方式与他/她交往,即便对其有所要求也用商量的口吻,而这个孩子习惯性地大声表达自己的需要,对获得的东西挑三拣四、评头论足。
  
  而且他/她由于自己的特殊家庭地位,从而拥有了一切优先体验的能力:在爹妈都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电脑、上网和用QQ与MSN聊天;他们通过网络和MP3知道最多流行的歌曲,并且因为控制电视机遥控器,而收视自己喜欢的节目;他们去购买家长通常不去体验的东西,从嘉年华、迪斯尼、hellokitty、到iPod、时尚杂志到电脑游戏。
  
  如果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描述“80后”一代,我使用8个词:动态生活方式、乐天派与可爱观、沟通性权威观、感性符号化、后育优势地位感、平衡生活观和自主化议程。这些概念不完全是互相排斥的,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性。比较以住任何一代人,“80后”一代才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符合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他们并非中国版“垮掉的一代”(12月9日《市场报》)。
  
  那么,这些说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80后”比以住的任何一代同龄人更具有见识,更有自己的意见,更强调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独立存在,更强调说服和辩论的沟通模式,更强调变化和探索的价值,更接受享受与奋斗之间的平衡。这一代人能开放地接受许多观点与影响,但任何一种影响想达到主导是困难的,而想长期有效地维持影响力,则几乎不可能。传统的品牌忠诚度、事业忠诚度、感性忠诚度发生了变化,那不再是一种可以拥有对固定事物和符号一成不变的输诚,而更像是生生不息的双方与多方互动和彼此追求,如果你是刻板与停滞的权威,那么你将失去“80后”。
  
  是的,如果你是50领导,你会抱怨“80后”对你不够尊重;如果你是60专家,你会觉得“80后”浅薄浮飘;如果你是70骨干,你会觉得“80后”缺少勤奋苦干的精神。但是,我们不能漠视“80后”的长处:
  
  他们比前代人更会搜罗知识和信息,从而具有比前代人更多扩展见识和探索组合知识的热情;他们的职业因素与生活模式有更加密切的关联,而且更倾向于拒绝明显偏执甚至自我摧残式的职业要求;他们保有更多的想像力与破格的思路,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功用而讲究情趣,他们可能真正把功用以外的消费和生活价值,带到了现实的生活中;他们一代人的高挑剔性,将使现代化的沟通型权威及基于这种权威之上的企业和组织,更能获得“80后”员工的支持与忠诚;他们给厂商及一切社会组织带来了强有力的创新能力,因为作为对其他家庭成员有强大影响力的一代,他们真正实践着“持续抛弃不创新者”的消费、职业和社会信条,他们欣赏创新、尝试创新、享受创新。
  
  他们挑战在任何领域先定的权威,他们对峙或者闪避,其目的是寻求容纳他们主见的生活或职业空间,历史上也许正是这一代人,可能积极缔造资历深浅者和地位高下者相对平等的对话模式;他们树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不需要委曲求全于一种岗位、一个老板、一个机会或一个专业,实际上这种高频率的选择,将使他们对“自由”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新的经验性认知和定义,并且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日常实践;他们关注像中国大国地位、环保、科技发展、高端工作机会等议题,与普通民众关心的就业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子女教育等比较,“80后”既有全局观,也有高端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处在更为积极和前瞻的位置上。
  
  中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无论作为经济人才,或者作为社会文化的新鲜养分,在破除负面的旧式文化传统和探索想像力新疆界上,“80后”都担当着所有前代人不能有的功能。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新财富:请用开放的心胸接纳他们,做他们的脚踏石,为他们创造更多平台,与他们互动,和他们做朋友,向他们学习,甚至接纳他们的影响力,让他们拥有应有的发言权和社会地位。
  2005/12/19 19:41   
新京报
作者:袁岳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一个稀缺资源,几乎所有的成人家庭成员,都用或多或少的讨好方式与他/她交往,即便对其有所要求也用商量的口吻,而这个孩子习惯性地大声表达自己的需要,对获得的东西挑三拣四、评头论足。
  
  而且他/她由于自己的特殊家庭地位,从而拥有了一切优先体验的能力:在爹妈都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电脑、上网和用QQ与MSN聊天;他们通过网络和MP3知道最多流行的歌曲,并且因为控制电视机遥控器,而收视自己喜欢的节目;他们去购买家长通常不去体验的东西,从嘉年华、迪斯尼、hellokitty、到iPod、时尚杂志到电脑游戏。
  
  如果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描述“80后”一代,我使用8个词:动态生活方式、乐天派与可爱观、沟通性权威观、感性符号化、后育优势地位感、平衡生活观和自主化议程。这些概念不完全是互相排斥的,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性。比较以住任何一代人,“80后”一代才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符合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他们并非中国版“垮掉的一代”(12月9日《市场报》)。
  
  那么,这些说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80后”比以住的任何一代同龄人更具有见识,更有自己的意见,更强调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独立存在,更强调说服和辩论的沟通模式,更强调变化和探索的价值,更接受享受与奋斗之间的平衡。这一代人能开放地接受许多观点与影响,但任何一种影响想达到主导是困难的,而想长期有效地维持影响力,则几乎不可能。传统的品牌忠诚度、事业忠诚度、感性忠诚度发生了变化,那不再是一种可以拥有对固定事物和符号一成不变的输诚,而更像是生生不息的双方与多方互动和彼此追求,如果你是刻板与停滞的权威,那么你将失去“80后”。
  
  是的,如果你是50领导,你会抱怨“80后”对你不够尊重;如果你是60专家,你会觉得“80后”浅薄浮飘;如果你是70骨干,你会觉得“80后”缺少勤奋苦干的精神。但是,我们不能漠视“80后”的长处:
  
  他们比前代人更会搜罗知识和信息,从而具有比前代人更多扩展见识和探索组合知识的热情;他们的职业因素与生活模式有更加密切的关联,而且更倾向于拒绝明显偏执甚至自我摧残式的职业要求;他们保有更多的想像力与破格的思路,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功用而讲究情趣,他们可能真正把功用以外的消费和生活价值,带到了现实的生活中;他们一代人的高挑剔性,将使现代化的沟通型权威及基于这种权威之上的企业和组织,更能获得“80后”员工的支持与忠诚;他们给厂商及一切社会组织带来了强有力的创新能力,因为作为对其他家庭成员有强大影响力的一代,他们真正实践着“持续抛弃不创新者”的消费、职业和社会信条,他们欣赏创新、尝试创新、享受创新。
  
  他们挑战在任何领域先定的权威,他们对峙或者闪避,其目的是寻求容纳他们主见的生活或职业空间,历史上也许正是这一代人,可能积极缔造资历深浅者和地位高下者相对平等的对话模式;他们树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不需要委曲求全于一种岗位、一个老板、一个机会或一个专业,实际上这种高频率的选择,将使他们对“自由”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新的经验性认知和定义,并且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日常实践;他们关注像中国大国地位、环保、科技发展、高端工作机会等议题,与普通民众关心的就业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子女教育等比较,“80后”既有全局观,也有高端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处在更为积极和前瞻的位置上。
  
  中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无论作为经济人才,或者作为社会文化的新鲜养分,在破除负面的旧式文化传统和探索想像力新疆界上,“80后”都担当着所有前代人不能有的功能。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新财富:请用开放的心胸接纳他们,做他们的脚踏石,为他们创造更多平台,与他们互动,和他们做朋友,向他们学习,甚至接纳他们的影响力,让他们拥有应有的发言权和社会地位。
我看不容乐观。
<P>60年代的还不是说70年代的是跨掉的一代。</P>
<P>现在70年代的也这么说80年代的。</P>
<P>以后80年代的也会这么说90年代的</P>
[B]以下是引用[I]缥缈神龙[/I]在2006-1-12 20:18:00的发言:[/B][BR]<P>60年代的还不是说70年代的是跨掉的一代。</P><P>现在70年代的也这么说80年代的。</P><P>以后80年代的也会这么说90年代的</P>
我刚说过啊。
<P>相对前人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P>
<P>完全的享乐主义、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一代人。</P>
<P>躬逢盛世--默哀3分钟!!!!</P>
[B]以下是引用[I]kidkevin[/I]在2006-1-12 20:44:00的发言:[/B][BR]<P>相对前人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P><P>完全的享乐主义、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一代人。</P><P>躬逢盛世--默哀3分钟!!!!</P>

帽子够大而且一次就是3顶。
<P>不大,我就是84年人。</P>
<P>我的同龄人我想我还是看的清楚的,没代沟!</P>
呵呵,别说全国,您所在的县市的同龄人您认识多少?了解多少?
那你又了解多少
<P>我们自己都没有发言权</P>
<P>倒是某些“人”倒挑三拣四演说</P>
我本人就是83年的,我从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同龄人,所以也不会去给他们“下定义”。
<P>看看自己就知道别人怎么样了。</P>
[B]以下是引用[I]kidkevin[/I]在2006-1-12 21:12:00的发言:[/B][BR]<P>看看自己就知道别人怎么样了。</P>

哦,原来如此~~~~~~~~~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P>长江后浪推前浪,都是中华儿女,我有信心.</P>
<P>我是68年的.</P>
楼上68的 ?  看来张靓颖的确强啊 -----
分裂的一代
<P>输给小年轻了,就不要嘴上不服气,要跟上时代,还是埋头苦干吧!</P>
<P>管他是什么年代,有本事你70年代一直把80年代的作用给替代了。然后交给90年代,要不就别嚷嚷!</P>
<P>帽子够大而且一次就是3顶。--------而且一顶都没错;70年代的人还能有 8 9 事件和撞机事件后的游行可以证明自己的热情;80年代的到现在为至,我只看到在其舆论压力之下的四六级改革。</P>
<P>我现在就想拿四六级考试说事:80年代的人骂四六级最起劲;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想想以前的大学生不是一样考4,6级嘛,为什么人家就叫的少???------------------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造成,现在的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差了一大截,而大学阶段唯一可以纵向能力比较的测试只有4,6级,所以扩招后大学生水平差的最终的统一的表现就是4,6级成绩大面积的下滑--------------我承认,4,6级在和老外们的交流中不起什么作用,但是作为能力水平测试,是不应该废除的,而且,通过对4,6级考试的强化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就好象高考一样,通过通过高考可以筛选出优秀的人才,那么通过4,6级一样可以筛选出合格的毕业生以上所说不包括个别案例</P>
<P>四六级的改革可以看出,80年代的人的进一步的退化,既无责任心又没有面对压力战而胜之的勇气;事实如此,如不同意我的看法,请举出实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