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15:49
梁思礼
(1924— )
   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曾领导和参加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成为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是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新会。是清末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五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1935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抗战爆发后南开中学他迁,转入耀华中学。天津沦陷,当:亡国奴”的滋味在他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1941年高中毕业。其母好友为他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找到一个奖学金机会。他在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学习两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当时有工业救国思想,想改学工科。1943年他申请获得美国租借法案中对留美中国学生的生活津贴。于是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以后又学自动控制。在两年内学完近三年的课程。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和社会工作能力强,曾获得SigmaKai,Tau Beta Pi,Eta Kappa Nu等多个荣誉学会的金钥匙。由于日美宣战失去与家庭的联系经济来源断绝,大学生活相当清苦。曾到餐馆洗碗、当侍者,担任游泳场救生员,实验员等,以补微薄津贴之不足。这段生活经历,对培养他艰苦奋斗和敢于在困境中打开局面的勇气与毅力很有帮助。194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48年曾积极参加进步的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CSCA),并成为执行委员会成员。1949年参加留美知识份子的爱国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动员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带头于1949年9月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在横渡太平洋的船上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广播,全体进步同学欢欣雀跃,在船上开了一个庆祝会。
  1949年10月,梁思礼回到阔别八年的祖国。经有关单位安排,1950年1月到邮电部电信研究所报到。分配搞天线研究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欣然接受,不懂就学,边学边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即报名参加,组织留他在京工作,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正当他满怀热情开展工作的时候,“三反、五反运动”中由于不法商人诬告,被隔离审查。后查请了他在电台施工中并无贪污行为。王诤副部长亲自在邮电部全体大会上宣布平反,恢复名誉。这件事更增加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信赖,决心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1953年随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合并到总参通信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任天线电波组副组长。1955年夏,梁思礼由国务院派往越南帮助北越建立“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由于出色完成任务,胡志明主席亲自接见并向梁等七名援越专家颁发奖章和奖状。
  1956年在梁思礼一生中是一个新起点。那年春,他参加了党中央、国务院主持的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工作,参加起草“喷气技术”(即导弹与火箭)部分。同年9月,他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入正在筹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五院正式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他在国外所学的专业又有了用武之地。同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五院建院开始,梁思礼的全部身心就溶入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之中。
  1958年,五院与炮兵共同组建P—2导弹教导大队。由苏联专家讲授P—2导弹的原理和操作、使用、维护技术。梁思礼被任命为技术副大队长。1959年,五院开始仿制P—2导弹。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之一,担任驻厂工作组组长,负责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1960年,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仿制并试验成功P—2地地导弹。随后,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地地导弹的研制,并取得成功。1965年又被任命为上述中近程导弹改进型号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与同事一起研制成功导弹全惯性制导系统。并先后参加和领导13发弹的飞行鉴定试验。1966年10月,梁思礼参加了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1966年,梁思礼主持远程液体地地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随后被任命为该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但刚起步不久[B],“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严重冲击了上述型号的研制工作。梁思礼在这场风暴中受到了“批判”、“靠边站”等不公正待遇。老母被折磨致死,(t62加:长子被逼疯,后跳楼而死),家被抄,但在事业面前,他仍不计个人职务名位,强忍丧母的悲痛,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在逆境中和各种干扰下努力使研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B]1976~1978年期间,梁思礼曾同时担任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他又集中力量研制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的工作,并参加了上述型号多次飞行试验和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直至定型,装备部队。为我国远程导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他是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主要获得者之一。1980年他被调任七机部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他进一步狠抓导弹研制的质量和可靠性工作。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成就,被认为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学科带头人。曾任航天部科技委员会质量可靠性专业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部质量协会副理事长,和《质量和可靠性》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9 11:47:39编辑过]
梁思礼
(1924— )
   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曾领导和参加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成为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是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新会。是清末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五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1935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抗战爆发后南开中学他迁,转入耀华中学。天津沦陷,当:亡国奴”的滋味在他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1941年高中毕业。其母好友为他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找到一个奖学金机会。他在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学习两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当时有工业救国思想,想改学工科。1943年他申请获得美国租借法案中对留美中国学生的生活津贴。于是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以后又学自动控制。在两年内学完近三年的课程。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和社会工作能力强,曾获得SigmaKai,Tau Beta Pi,Eta Kappa Nu等多个荣誉学会的金钥匙。由于日美宣战失去与家庭的联系经济来源断绝,大学生活相当清苦。曾到餐馆洗碗、当侍者,担任游泳场救生员,实验员等,以补微薄津贴之不足。这段生活经历,对培养他艰苦奋斗和敢于在困境中打开局面的勇气与毅力很有帮助。194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48年曾积极参加进步的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CSCA),并成为执行委员会成员。1949年参加留美知识份子的爱国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动员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带头于1949年9月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在横渡太平洋的船上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广播,全体进步同学欢欣雀跃,在船上开了一个庆祝会。
  1949年10月,梁思礼回到阔别八年的祖国。经有关单位安排,1950年1月到邮电部电信研究所报到。分配搞天线研究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欣然接受,不懂就学,边学边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即报名参加,组织留他在京工作,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正当他满怀热情开展工作的时候,“三反、五反运动”中由于不法商人诬告,被隔离审查。后查请了他在电台施工中并无贪污行为。王诤副部长亲自在邮电部全体大会上宣布平反,恢复名誉。这件事更增加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信赖,决心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1953年随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合并到总参通信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任天线电波组副组长。1955年夏,梁思礼由国务院派往越南帮助北越建立“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由于出色完成任务,胡志明主席亲自接见并向梁等七名援越专家颁发奖章和奖状。
  1956年在梁思礼一生中是一个新起点。那年春,他参加了党中央、国务院主持的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工作,参加起草“喷气技术”(即导弹与火箭)部分。同年9月,他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入正在筹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五院正式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他在国外所学的专业又有了用武之地。同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五院建院开始,梁思礼的全部身心就溶入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之中。
  1958年,五院与炮兵共同组建P—2导弹教导大队。由苏联专家讲授P—2导弹的原理和操作、使用、维护技术。梁思礼被任命为技术副大队长。1959年,五院开始仿制P—2导弹。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之一,担任驻厂工作组组长,负责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1960年,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仿制并试验成功P—2地地导弹。随后,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地地导弹的研制,并取得成功。1965年又被任命为上述中近程导弹改进型号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与同事一起研制成功导弹全惯性制导系统。并先后参加和领导13发弹的飞行鉴定试验。1966年10月,梁思礼参加了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1966年,梁思礼主持远程液体地地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随后被任命为该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但刚起步不久[B],“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严重冲击了上述型号的研制工作。梁思礼在这场风暴中受到了“批判”、“靠边站”等不公正待遇。老母被折磨致死,(t62加:长子被逼疯,后跳楼而死),家被抄,但在事业面前,他仍不计个人职务名位,强忍丧母的悲痛,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在逆境中和各种干扰下努力使研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B]1976~1978年期间,梁思礼曾同时担任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他又集中力量研制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的工作,并参加了上述型号多次飞行试验和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直至定型,装备部队。为我国远程导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他是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主要获得者之一。1980年他被调任七机部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他进一步狠抓导弹研制的质量和可靠性工作。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成就,被认为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学科带头人。曾任航天部科技委员会质量可靠性专业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部质量协会副理事长,和《质量和可靠性》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9 11:47: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