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死要面子活受罪,形象工程害了一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8:25
程远
奇瑞,连同尹同耀的名字,今天在中国已不再是个陌生的符号了,他们已经紧紧地和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连在一起,想掰都掰不开了。可以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奇瑞;而没有奇瑞,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也完全是另一种概念。
  第一次采访奇瑞的印象,至今仍深留脑海。2001年1月3日,是“上汽奇瑞”公司成立揭牌和新车上市的日子,当天下午在工厂门口举行了一个并不隆重的发车仪式,大家走马观花地看过简单的厂房设备后,召开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新闻发布会,奇瑞公司便正式宣告诞生了,平平淡淡。第二天早上还没起床,奇瑞的领导就来到房间,穿着睡衣和他们谈了1个多小时,听了有关奇瑞创建背景的介绍,深深为他们的创业精神所感动。那时,奇瑞甚至连个正式的生产目录都没有,经有关方面撮合,奇瑞将20%的资产无偿划拨上汽,挂上了上汽的标记,才有了销售资格。谁能想到,奇瑞会成为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面旗帜?
  当时中国正处于入世前夕,消费者和厂家在进行一场市场博弈:一面是消费者期待入世后的汽车大降价,一面是厂家坚守着价格的马其诺防线,谁说汽车降价就跟谁急,就指控你是“叛军逼宫”,是在“损害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使中国汽车离国际更远”。
  就在这节骨眼上,奇瑞横空出世,推出的三厢轿车只有8万多元,仅相当于当时同级轿车价格的三分之二。因为它的车型是自己开发,建设投资更是能省就省,单车成本仅相当于合资企业的五分之一。此后,奇瑞和吉利等一批自主企业,把车价一降再降,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中国轿车价格体系终于崩溃了,声称绝不造10万元以下轿车的大众也扛不住了,不仅推出了7万元的高尔,其他产品也是连连降价。中国人总算可以买到和国际价格差不多的轿车了。
  如同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子一样,奇瑞揭穿了中国轿车没有降价空间的谎言,让中国轿车着实尴尬了一次。接着,奇瑞又揭开了汽车业更大的秘密:中国汽车缺乏自主,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让中国汽车更加尴尬。
  2003年年底,笔者和一汽集团老领导耿昭杰的对话―――《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见报后,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做出了极其重要的批示,很快在全国兴起了一场中国汽车要不要自主品牌的大讨论。
  对这场中央领导直接推动的大讨论,国家多年来倾力扶持的三大汽车集团,先是集体失语,后来又千方百计予以误导。一汽集团总经理率先在媒体上表示,要等自己达到400万辆规模才能搞自主开发,其他人也紧紧跟上:散布什么开发一个车型,需要20亿美元投资,8至10年时间。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被他们推得遥遥无期。鉴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一时间他们的观点还真的成为了业界的主流观点。
  这位一汽总经理“耐得寂寞20年”的名言,在受到媒体批评后,本来就很不服气,此时便借机美化自己,挑选一些媒体搞所谓“谈心”活动,进一步鼓吹他的“寂寞论”,还想把它变成中国汽车界的“警世格言”,众人皆醉,惟他独醒。
  然而奇瑞的创新成就,用事实戳穿了他“寂寞20年”的遁词,奇瑞在不到10万辆规模的时候,用了不到3年时间,更没有花到20亿美元的投入,便自主开发出一系列新车型,除今年推出的两款外,明年还有四五款新车面市。一向被认为最难攻克的汽车核心技术―――发动机,奇瑞一口气就开发出了18款,排量从0.8升到4.0升,从三缸机到V8,从汽油到柴油,排放全部可以达到欧Ⅳ标准,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9条生产线,200台数控加工中心,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供应其他企业和出口。
  假如没有奇瑞的成功案例实实在在摆着,人们还将再一次被这些“专家”、“权威”们所蒙骗,以为自主开发,真的必须具备400万辆生产规模,以为开发一个车型真的需要投入20亿美元,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必须等20年后再议!在奇瑞自主创新的成就面前,一汽、上汽的所谓“世界500强”的价值,除了给他们的领导个人创造升迁资本,对中国汽车来说有何价值可言?
  慑于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现在他们也被迫喊出了自主的高调,但是真自主假自主,汽车展上的表现一看就清楚。在今年的上海汽车展上,奇瑞展台一溜五款新车,货真价实,国内外业界人士没有不服气的。而一汽的展台虽然面积最大,号称“七大品牌同台演出”,但实际不过是跨国公司品牌奥迪、大众、丰田、马自达的大拼盘,整个展台没有统一的主题,看不到什么思想。尽管红旗摆在了正中央,但是与周围品牌毫无内在关系,业内人一看就知道车型像谁,发动机是谁家的,有人讥讽地说,“除了轮胎和鼻子上的红旗车标外,其他几乎原封不动来自丰田”,外行人一眼都能看破的把戏,这种所谓的“自主”到底有多大意义?上汽集团则更加简单,用直接收购的办法,将国外品牌据为己有,便叫做了自主创新,这个捷径可真是走得轻巧!
  奇瑞的自主创新,已经走过了“跟着做”和“接着做”阶段,进入了“自己做”的佳境,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路子越走越清晰,也越来越有信心。将奇瑞与三大汽车集团相比,无论资金、技术、人才,都不能相提并论,而自主创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不禁再次让人想起了清人彭端淑的“二僧朝南海”来,贫僧仅凭“一瓶一钵”已自南海还,而富僧却“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去年,为了进“世界500强”,一汽主要领导不从市场实际出发,强行搞产销100万辆的面子工程,不实的销售,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直接酿成一汽历史上最严重的亏损。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形象工程害了一汽”。近些年来,一汽主要领导人容不得不同意见,对不按照他的基调报道的媒体搞封杀,在企业内部更是党同伐异,很多有真知灼见的正派人感到很压抑,不得不选择离开。面对人才的流失,这位领导不仅不觉痛心,反而在回答南方一家媒体提问时,居然调侃道:那都是我们不要的,我们想把谁家搞垮,就把他们派过去。业内人士评论说,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才是一汽开发能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一汽集团,不要动不动就以“共和国长子”自居,能否放下“第一汽车”的架子,到你们所瞧不起的奇瑞考察一下,了解他们自主创新的路子和你们有什么不同,研究一下奇瑞自主开发步子为何迈得那样快,找一找红旗为什么总是裹足不前的原因,看看奇瑞是怎样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的。不要只是一味迷信外国人,迷信国外的经验,其实中国杰出的人才还是大有人在的,当年从一汽出来的尹同耀就是一个代表。程远
奇瑞,连同尹同耀的名字,今天在中国已不再是个陌生的符号了,他们已经紧紧地和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连在一起,想掰都掰不开了。可以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奇瑞;而没有奇瑞,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也完全是另一种概念。
  第一次采访奇瑞的印象,至今仍深留脑海。2001年1月3日,是“上汽奇瑞”公司成立揭牌和新车上市的日子,当天下午在工厂门口举行了一个并不隆重的发车仪式,大家走马观花地看过简单的厂房设备后,召开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新闻发布会,奇瑞公司便正式宣告诞生了,平平淡淡。第二天早上还没起床,奇瑞的领导就来到房间,穿着睡衣和他们谈了1个多小时,听了有关奇瑞创建背景的介绍,深深为他们的创业精神所感动。那时,奇瑞甚至连个正式的生产目录都没有,经有关方面撮合,奇瑞将20%的资产无偿划拨上汽,挂上了上汽的标记,才有了销售资格。谁能想到,奇瑞会成为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面旗帜?
  当时中国正处于入世前夕,消费者和厂家在进行一场市场博弈:一面是消费者期待入世后的汽车大降价,一面是厂家坚守着价格的马其诺防线,谁说汽车降价就跟谁急,就指控你是“叛军逼宫”,是在“损害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使中国汽车离国际更远”。
  就在这节骨眼上,奇瑞横空出世,推出的三厢轿车只有8万多元,仅相当于当时同级轿车价格的三分之二。因为它的车型是自己开发,建设投资更是能省就省,单车成本仅相当于合资企业的五分之一。此后,奇瑞和吉利等一批自主企业,把车价一降再降,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中国轿车价格体系终于崩溃了,声称绝不造10万元以下轿车的大众也扛不住了,不仅推出了7万元的高尔,其他产品也是连连降价。中国人总算可以买到和国际价格差不多的轿车了。
  如同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子一样,奇瑞揭穿了中国轿车没有降价空间的谎言,让中国轿车着实尴尬了一次。接着,奇瑞又揭开了汽车业更大的秘密:中国汽车缺乏自主,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让中国汽车更加尴尬。
  2003年年底,笔者和一汽集团老领导耿昭杰的对话―――《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见报后,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做出了极其重要的批示,很快在全国兴起了一场中国汽车要不要自主品牌的大讨论。
  对这场中央领导直接推动的大讨论,国家多年来倾力扶持的三大汽车集团,先是集体失语,后来又千方百计予以误导。一汽集团总经理率先在媒体上表示,要等自己达到400万辆规模才能搞自主开发,其他人也紧紧跟上:散布什么开发一个车型,需要20亿美元投资,8至10年时间。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被他们推得遥遥无期。鉴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一时间他们的观点还真的成为了业界的主流观点。
  这位一汽总经理“耐得寂寞20年”的名言,在受到媒体批评后,本来就很不服气,此时便借机美化自己,挑选一些媒体搞所谓“谈心”活动,进一步鼓吹他的“寂寞论”,还想把它变成中国汽车界的“警世格言”,众人皆醉,惟他独醒。
  然而奇瑞的创新成就,用事实戳穿了他“寂寞20年”的遁词,奇瑞在不到10万辆规模的时候,用了不到3年时间,更没有花到20亿美元的投入,便自主开发出一系列新车型,除今年推出的两款外,明年还有四五款新车面市。一向被认为最难攻克的汽车核心技术―――发动机,奇瑞一口气就开发出了18款,排量从0.8升到4.0升,从三缸机到V8,从汽油到柴油,排放全部可以达到欧Ⅳ标准,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9条生产线,200台数控加工中心,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供应其他企业和出口。
  假如没有奇瑞的成功案例实实在在摆着,人们还将再一次被这些“专家”、“权威”们所蒙骗,以为自主开发,真的必须具备400万辆生产规模,以为开发一个车型真的需要投入20亿美元,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必须等20年后再议!在奇瑞自主创新的成就面前,一汽、上汽的所谓“世界500强”的价值,除了给他们的领导个人创造升迁资本,对中国汽车来说有何价值可言?
  慑于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现在他们也被迫喊出了自主的高调,但是真自主假自主,汽车展上的表现一看就清楚。在今年的上海汽车展上,奇瑞展台一溜五款新车,货真价实,国内外业界人士没有不服气的。而一汽的展台虽然面积最大,号称“七大品牌同台演出”,但实际不过是跨国公司品牌奥迪、大众、丰田、马自达的大拼盘,整个展台没有统一的主题,看不到什么思想。尽管红旗摆在了正中央,但是与周围品牌毫无内在关系,业内人一看就知道车型像谁,发动机是谁家的,有人讥讽地说,“除了轮胎和鼻子上的红旗车标外,其他几乎原封不动来自丰田”,外行人一眼都能看破的把戏,这种所谓的“自主”到底有多大意义?上汽集团则更加简单,用直接收购的办法,将国外品牌据为己有,便叫做了自主创新,这个捷径可真是走得轻巧!
  奇瑞的自主创新,已经走过了“跟着做”和“接着做”阶段,进入了“自己做”的佳境,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路子越走越清晰,也越来越有信心。将奇瑞与三大汽车集团相比,无论资金、技术、人才,都不能相提并论,而自主创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不禁再次让人想起了清人彭端淑的“二僧朝南海”来,贫僧仅凭“一瓶一钵”已自南海还,而富僧却“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去年,为了进“世界500强”,一汽主要领导不从市场实际出发,强行搞产销100万辆的面子工程,不实的销售,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直接酿成一汽历史上最严重的亏损。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形象工程害了一汽”。近些年来,一汽主要领导人容不得不同意见,对不按照他的基调报道的媒体搞封杀,在企业内部更是党同伐异,很多有真知灼见的正派人感到很压抑,不得不选择离开。面对人才的流失,这位领导不仅不觉痛心,反而在回答南方一家媒体提问时,居然调侃道:那都是我们不要的,我们想把谁家搞垮,就把他们派过去。业内人士评论说,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才是一汽开发能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一汽集团,不要动不动就以“共和国长子”自居,能否放下“第一汽车”的架子,到你们所瞧不起的奇瑞考察一下,了解他们自主创新的路子和你们有什么不同,研究一下奇瑞自主开发步子为何迈得那样快,找一找红旗为什么总是裹足不前的原因,看看奇瑞是怎样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的。不要只是一味迷信外国人,迷信国外的经验,其实中国杰出的人才还是大有人在的,当年从一汽出来的尹同耀就是一个代表。
这种帖子要顶,中国的许多国企要好好反省了
国企就是蛀虫的摇篮,你说这些人当官了汇兑国家人民有什么好处?汉奸!
这些狗屎吃着国家的,用着国家的,就是不干人事。
这些狗屎不都升了吗.
<P>有些道理啊</P>
就是,奇瑞人有一种精神呀,那些国家的蛀虫们就是……!
必须把“红旗”的品牌交出来,看着一汽糟蹋她,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是一汽的问题,是管理一汽的那些混蛋
买办阶级的本质!!
终于有媒体说真话了
其实有很多汽车工业都要向奇瑞学习。
买车就要买奇瑞
买办混蛋!!
从今天可看到未来,危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