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失望,但还是禁不住YY--使用四排弹匣的前抛壳无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48:38
QBQ那里越来越冷清,这里好一些。总的说来,以前在杂志和BBS上还看一些感觉振奋人心的东西,但随着对国产的东西了解越多,失望也越多。由于失望,由于对现有的武器或者在研的武器不满意,所以就YY了许多东西,期望能够开拓研制者的思路,但能不能,就不知道了。最近看到BQZS上对范女士的采访,感觉真的有些失望了。失望归失望,但还是热心不改,继续YY,看是否有那个现在的年轻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在其今后的设计中,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能够开拓其思路。
综观网络上对枪械爱好者的帖子,对现有或者在研武器的失望,主要还是源自于现有武器的人机功效设计和外观设计(这也是由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武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性能设计方面的考虑)。因为从性能、可靠性方面来讲,这可能是我们现有武器最关心的方面,所以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对于人机功效方面,我们国家从来将其放在了单纯的性能、可靠性后面。事实上,武器的性能的发挥,不光是单纯的性能测试,而是人机综合系统的性能发挥,所以,单纯性能意义不大,一定是综合性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战斗力。所以,西方的枪械设计,特别注重了人机功效。就人机系统综合性能上,GLOCK系列枪械的设计,就是这个思路:即不是单纯静态的精度射击,而是真实的战斗情况下,武器的运用。关于以色列的武器设计,也是这个思路。我们觉得G36好,不光是其外观漂亮,而是直接能够感觉到其用起来称手。而95那个快慢机,无论怎样都不会让人觉得多么方便。
言归正传,继续YY。
鄙人天生对体积小、功能强并好用的东西有种不可遏制的向往,所以,YY的东西,还是无托突击步枪,因为无托短小,而且威力不减。
YY的无托枪其实也没有多少完全的新东西,主要采用了四个鄙人的设想:四排弹匣系统、扳机和快慢机合一方案、向前抛壳系统和延迟气体排放平衡原理。另外在拉机柄上,采用类似M16的活动拉机柄,最后让那个高高的提把给降低,方便增加光学瞄具。由于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就不用ProE来画图说明了。
下面讲讲YY的无托枪这几个设想来缘由和解决那些问题。
一、四排弹匣枪弹系统: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2587&id=52587&skin=0
之所以用四排弹匣,还要从95的火线高说起。95的火线高,相当程度上是由于那个弯弯的长弹匣造成,然后就是高高的提把。用四排弹匣,一方面增加弹匣容量(君不见,洋办法的弹匣并联工具,土办法的胶带捆绑,都是为了增加火力),另一方面减小火线高。对于四排弹匣,最担心的是其可靠性。四排弹匣由于其本身是靠两个双排弹匣变单排再组成双排来实现供弹,所以其可靠性就会受双变单的影响,尤其在双变单过程中,如果有点泥沙,就会造成供弹不畅。这个双变单是被动的双变单,如果侧面摩擦力大一些,就会卡紧,无法实现双变单,进而无法实现供弹。鄙人的设想很简单,就是变换思路,将被动的双变单变成主动的双变单,但弹匣无法实现这个目的,就让枪来帮助实现。即在枪上增加两个拨弹杆,在枪机运动过程中,推动拨弹杆转动,在双变单的过程中,施加一个侧向推力,主动将双变成单,这样,供弹的可靠性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附带的好处是,由于这个双变单时,由于主动力的存在,所以斜面可以更陡峭,从而使得同样弹匣容量下,弹匣长度较短。见下图

四排弹匣的宽度是个问题,但无论怎样,也比那个转向弹鼓小,因为四排子弹的宽度也就是44mm,增加点壁厚,也就是50mm,而弹鼓的宽度,至少一个子弹长度的宽度,即至少60mm。四排弹匣毕竟比双排来得宽,搁手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弹匣和握把之间的距离,考虑到握把到抵肩距离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值,所以,最好是让弹匣更靠后一些。弹匣靠后,为了保证弹匣到枪管之间的距离,最好枪管也靠后。由于采用了向前抛壳的办法,所以,枪管靠后一些,不影响对枪的使用。变换比较大的,就是枪机运动距离发生了变换。但根据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枪械的枪机运动的空间,应该还是有调整的空间的。几种枪械的尺寸:枪长、枪管长、枪管到抵肩处距离(单位mm):95:746、463、283;FAMAS:757、488、269;TAR-21:720、480、240;AUG:790、508、282;L85A1:785、518、267。从这方面来看,可以将弹匣的位置向后靠20-30mm,为腕部让开一些空间,使得四排弹匣不至于搁手。如果弹匣能够向后有30mm,枪管与抵肩距离降低到253mm(相对95),枪管长度不变,握把向后移动10mm,让整个枪的重心最好能够位于扳机位置。
这样,突击步枪可以采用40-50发的四排弹匣,机枪可以采用50-60发的四排弹匣,也避免了那个不方便使用的偏置弹鼓,也更方便后勤补给。
二、无托枪抛壳的解决方案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5846&id=55846&skin=0
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736742&id=197362&skin=0
无托抛壳,就是增加一个抛壳导管,通过拉机柄上的凸起,能够主动将抛壳导管内弹壳主动向前上方抛出枪外,便于左撇子使用。
结构:在枪上增加抛壳导管,在枪机和拉机柄联杆上增加两个推弹凸起(见下图)。


如上图:抛壳导管位于枪管和拉机柄联杆的旁边,上面开有槽口,拉机柄联杆上的两个推弹凸起可以通过槽口深入到抛壳导管里。抛壳导管里,有防弹壳后退弹簧和一个帮助弹壳靠近拉机柄联杆的弹簧,该弹簧确保拉机柄上的推弹凸起能够在向前运动时,将弹壳向前推动并抛出导管。
具体抛壳过程:当击发第一发子弹后,枪机向前运动时,将弹壳推到抛壳导管,然后,在拉机柄联杆上后面的推弹凸起的推动作用下,将弹壳向前推动到防弹壳后退弹簧处,并停留在防弹壳后退弹簧的前面。当击发第二发子弹后,枪击向后运动,拉机柄联杆上的前面的凸起会撞击到第一发弹壳,但由于防后退弹簧的作用,弹壳不会后退,但在拉机柄联杆前面凸起的作用下,弹壳会压缩旁边的弹簧,为拉机柄凸起让开后退的空间,能够顺利后退到位。当第二发子弹击发后枪击向前运动时,拉机柄联杆前面的凸起推动第一发子弹的弹壳向前运动并抛出枪外,而第二发子弹的弹壳在拉机柄联杆后面的推弹凸起的作用下,被推到防后退弹簧的前面。然后重复该过程。
这种抛壳方式,即在射击过程中,抛壳导管里会留有一发未被抛出弹壳,不象F2000那样,会有多个弹壳后才会抛出弹壳。另外,虽然该弹壳留在了抛壳导管里,如果的确需要将其抛出的话,将弹匣卸下,再拉动一次拉机柄,就可以将弹壳抛出。对于已经上膛的子弹,拉动两次拉机柄就可以将子弹抛出。由于抛壳是靠抛壳凸起有个向前运动的速度来实现抛壳,弹壳会被抛的更远;也由于弹壳本身抛出是靠固定的凸起来实现,也比F2000靠多个弹壳相互推动来的更可靠。
三、无托枪扳机联杆和快慢机的一种设计方案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6528&id=56528&skin=0
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772106&id=199708&skin=0
用一个圆柱形的联杆,该联杆不光可以前后运动,还可以绕轴线转动。联杆前后运动可以实现扳机联杆功能,联杆转动可以实现快慢机功能。(图如下)

这个方案的主要好处:只需要一个联杆,节省了零件数量,联杆成圆柱形,强度会更好些;快慢机布置灵活,操作方便;由于联杆是圆柱形,在其上可以设置螺纹,就可以在扳机处调整扳机行程,满足不同人对扳机行程的需要。
四、气体延迟排放平衡式原理:
    在枪发射时,导气管进气,然后封闭进气,将一定量的高压燃气存在导气管中,导气管推动枪机后座,当枪机后座到位时,带动活塞让高压气向上向后喷出,平衡枪机撞击力和产生的力矩。从而提高枪的点射和连射精度。
具体实现办法:活塞上开有盲孔,盲孔靠下边的导气孔开一个长槽,让枪管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长槽进入导气管,当活塞后退时,没有开槽部分就可以密封住导气孔;活塞上还有一个活塞排气孔,该孔在活塞没有转动时,与导气管上的排气空错开;当活塞通过活塞杆撞击枪机,枪机向后运动到位时,枪机上的斜面推动活塞杆上的凸起从而使得活塞转动,让活塞上的排气孔对准导气管的排气孔,实现延迟排放气体。

所以,总的运动模式是:导气孔进气,活塞后退,后退到一定位置后,密封住导气孔,并撞击枪机后推,活塞停止后退;枪机后退到位后,通过斜面推动活塞转动,实现延迟排放,从而起到平衡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YY的无托枪,显然在95基础上改是比较困难的了。但可以采用95的一些结构,最后形成一个人机功效比较好的无托突击枪族。该枪族有一下特点:弹匣容量大、火线高度低,便于加装瞄准镜;向前向右方向抛壳,便于左右撇子使用;扳机联杆与快慢机一体,快慢机位于扳机上方,有左右手的大拇指都可以操作;采用延迟气体排放,使得射击时枪械比较平衡和稳定,提高点射和连发精度。机枪用四排弹匣,便于携带和快速移动,也便于快速更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9 15:18:49编辑过]
QBQ那里越来越冷清,这里好一些。总的说来,以前在杂志和BBS上还看一些感觉振奋人心的东西,但随着对国产的东西了解越多,失望也越多。由于失望,由于对现有的武器或者在研的武器不满意,所以就YY了许多东西,期望能够开拓研制者的思路,但能不能,就不知道了。最近看到BQZS上对范女士的采访,感觉真的有些失望了。失望归失望,但还是热心不改,继续YY,看是否有那个现在的年轻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在其今后的设计中,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能够开拓其思路。
综观网络上对枪械爱好者的帖子,对现有或者在研武器的失望,主要还是源自于现有武器的人机功效设计和外观设计(这也是由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武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性能设计方面的考虑)。因为从性能、可靠性方面来讲,这可能是我们现有武器最关心的方面,所以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对于人机功效方面,我们国家从来将其放在了单纯的性能、可靠性后面。事实上,武器的性能的发挥,不光是单纯的性能测试,而是人机综合系统的性能发挥,所以,单纯性能意义不大,一定是综合性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战斗力。所以,西方的枪械设计,特别注重了人机功效。就人机系统综合性能上,GLOCK系列枪械的设计,就是这个思路:即不是单纯静态的精度射击,而是真实的战斗情况下,武器的运用。关于以色列的武器设计,也是这个思路。我们觉得G36好,不光是其外观漂亮,而是直接能够感觉到其用起来称手。而95那个快慢机,无论怎样都不会让人觉得多么方便。
言归正传,继续YY。
鄙人天生对体积小、功能强并好用的东西有种不可遏制的向往,所以,YY的东西,还是无托突击步枪,因为无托短小,而且威力不减。
YY的无托枪其实也没有多少完全的新东西,主要采用了四个鄙人的设想:四排弹匣系统、扳机和快慢机合一方案、向前抛壳系统和延迟气体排放平衡原理。另外在拉机柄上,采用类似M16的活动拉机柄,最后让那个高高的提把给降低,方便增加光学瞄具。由于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就不用ProE来画图说明了。
下面讲讲YY的无托枪这几个设想来缘由和解决那些问题。
一、四排弹匣枪弹系统: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2587&id=52587&skin=0
之所以用四排弹匣,还要从95的火线高说起。95的火线高,相当程度上是由于那个弯弯的长弹匣造成,然后就是高高的提把。用四排弹匣,一方面增加弹匣容量(君不见,洋办法的弹匣并联工具,土办法的胶带捆绑,都是为了增加火力),另一方面减小火线高。对于四排弹匣,最担心的是其可靠性。四排弹匣由于其本身是靠两个双排弹匣变单排再组成双排来实现供弹,所以其可靠性就会受双变单的影响,尤其在双变单过程中,如果有点泥沙,就会造成供弹不畅。这个双变单是被动的双变单,如果侧面摩擦力大一些,就会卡紧,无法实现双变单,进而无法实现供弹。鄙人的设想很简单,就是变换思路,将被动的双变单变成主动的双变单,但弹匣无法实现这个目的,就让枪来帮助实现。即在枪上增加两个拨弹杆,在枪机运动过程中,推动拨弹杆转动,在双变单的过程中,施加一个侧向推力,主动将双变成单,这样,供弹的可靠性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附带的好处是,由于这个双变单时,由于主动力的存在,所以斜面可以更陡峭,从而使得同样弹匣容量下,弹匣长度较短。见下图

四排弹匣的宽度是个问题,但无论怎样,也比那个转向弹鼓小,因为四排子弹的宽度也就是44mm,增加点壁厚,也就是50mm,而弹鼓的宽度,至少一个子弹长度的宽度,即至少60mm。四排弹匣毕竟比双排来得宽,搁手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弹匣和握把之间的距离,考虑到握把到抵肩距离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值,所以,最好是让弹匣更靠后一些。弹匣靠后,为了保证弹匣到枪管之间的距离,最好枪管也靠后。由于采用了向前抛壳的办法,所以,枪管靠后一些,不影响对枪的使用。变换比较大的,就是枪机运动距离发生了变换。但根据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枪械的枪机运动的空间,应该还是有调整的空间的。几种枪械的尺寸:枪长、枪管长、枪管到抵肩处距离(单位mm):95:746、463、283;FAMAS:757、488、269;TAR-21:720、480、240;AUG:790、508、282;L85A1:785、518、267。从这方面来看,可以将弹匣的位置向后靠20-30mm,为腕部让开一些空间,使得四排弹匣不至于搁手。如果弹匣能够向后有30mm,枪管与抵肩距离降低到253mm(相对95),枪管长度不变,握把向后移动10mm,让整个枪的重心最好能够位于扳机位置。
这样,突击步枪可以采用40-50发的四排弹匣,机枪可以采用50-60发的四排弹匣,也避免了那个不方便使用的偏置弹鼓,也更方便后勤补给。
二、无托枪抛壳的解决方案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5846&id=55846&skin=0
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736742&id=197362&skin=0
无托抛壳,就是增加一个抛壳导管,通过拉机柄上的凸起,能够主动将抛壳导管内弹壳主动向前上方抛出枪外,便于左撇子使用。
结构:在枪上增加抛壳导管,在枪机和拉机柄联杆上增加两个推弹凸起(见下图)。


如上图:抛壳导管位于枪管和拉机柄联杆的旁边,上面开有槽口,拉机柄联杆上的两个推弹凸起可以通过槽口深入到抛壳导管里。抛壳导管里,有防弹壳后退弹簧和一个帮助弹壳靠近拉机柄联杆的弹簧,该弹簧确保拉机柄上的推弹凸起能够在向前运动时,将弹壳向前推动并抛出导管。
具体抛壳过程:当击发第一发子弹后,枪机向前运动时,将弹壳推到抛壳导管,然后,在拉机柄联杆上后面的推弹凸起的推动作用下,将弹壳向前推动到防弹壳后退弹簧处,并停留在防弹壳后退弹簧的前面。当击发第二发子弹后,枪击向后运动,拉机柄联杆上的前面的凸起会撞击到第一发弹壳,但由于防后退弹簧的作用,弹壳不会后退,但在拉机柄联杆前面凸起的作用下,弹壳会压缩旁边的弹簧,为拉机柄凸起让开后退的空间,能够顺利后退到位。当第二发子弹击发后枪击向前运动时,拉机柄联杆前面的凸起推动第一发子弹的弹壳向前运动并抛出枪外,而第二发子弹的弹壳在拉机柄联杆后面的推弹凸起的作用下,被推到防后退弹簧的前面。然后重复该过程。
这种抛壳方式,即在射击过程中,抛壳导管里会留有一发未被抛出弹壳,不象F2000那样,会有多个弹壳后才会抛出弹壳。另外,虽然该弹壳留在了抛壳导管里,如果的确需要将其抛出的话,将弹匣卸下,再拉动一次拉机柄,就可以将弹壳抛出。对于已经上膛的子弹,拉动两次拉机柄就可以将子弹抛出。由于抛壳是靠抛壳凸起有个向前运动的速度来实现抛壳,弹壳会被抛的更远;也由于弹壳本身抛出是靠固定的凸起来实现,也比F2000靠多个弹壳相互推动来的更可靠。
三、无托枪扳机联杆和快慢机的一种设计方案
联接: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56528&id=56528&skin=0
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772106&id=199708&skin=0
用一个圆柱形的联杆,该联杆不光可以前后运动,还可以绕轴线转动。联杆前后运动可以实现扳机联杆功能,联杆转动可以实现快慢机功能。(图如下)

这个方案的主要好处:只需要一个联杆,节省了零件数量,联杆成圆柱形,强度会更好些;快慢机布置灵活,操作方便;由于联杆是圆柱形,在其上可以设置螺纹,就可以在扳机处调整扳机行程,满足不同人对扳机行程的需要。
四、气体延迟排放平衡式原理:
    在枪发射时,导气管进气,然后封闭进气,将一定量的高压燃气存在导气管中,导气管推动枪机后座,当枪机后座到位时,带动活塞让高压气向上向后喷出,平衡枪机撞击力和产生的力矩。从而提高枪的点射和连射精度。
具体实现办法:活塞上开有盲孔,盲孔靠下边的导气孔开一个长槽,让枪管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长槽进入导气管,当活塞后退时,没有开槽部分就可以密封住导气孔;活塞上还有一个活塞排气孔,该孔在活塞没有转动时,与导气管上的排气空错开;当活塞通过活塞杆撞击枪机,枪机向后运动到位时,枪机上的斜面推动活塞杆上的凸起从而使得活塞转动,让活塞上的排气孔对准导气管的排气孔,实现延迟排放气体。

所以,总的运动模式是:导气孔进气,活塞后退,后退到一定位置后,密封住导气孔,并撞击枪机后推,活塞停止后退;枪机后退到位后,通过斜面推动活塞转动,实现延迟排放,从而起到平衡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YY的无托枪,显然在95基础上改是比较困难的了。但可以采用95的一些结构,最后形成一个人机功效比较好的无托突击枪族。该枪族有一下特点:弹匣容量大、火线高度低,便于加装瞄准镜;向前向右方向抛壳,便于左右撇子使用;扳机联杆与快慢机一体,快慢机位于扳机上方,有左右手的大拇指都可以操作;采用延迟气体排放,使得射击时枪械比较平衡和稳定,提高点射和连发精度。机枪用四排弹匣,便于携带和快速移动,也便于快速更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9 15:18:49编辑过]
<P>好帖子!</P>
<P>楼主看过老毛子的A91突击步枪吗?那个是从握把里抛壳,结构似乎更简单...........</P>
看过,在本论坛上,还讨论过其抛壳如何实现。俄罗斯的抛壳,主要的缺点是要实现90°转弯,并且抛壳抛在了自己的脚底下,感觉不好。另外,由于朝下抛壳的原因,使得其小握把与枪成90°,而不是适合人手的105°或者110°。
<P>你的方法追求尽善尽美,是完美主义者;<BR><BR>我的出发点则是在现有枪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来的结构,通过一些小的改进来弥补无托枪的缺陷。<BR><BR></P>
<P>下面是鄙人的几个帖子:</P>
<P><a href="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amp;id=225136"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FONT></A> </P>
<P>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amp;id=225136</P>

<P>http://www.qbq.cn/dispbbs.asp?BoardID=39&amp;ID=64369&amp;replyID=&amp;skin=1</P>

<P>[em02]</P>
<P>首先本人并不看好4排步枪弹夹,因为步枪弹直径达10mm以上,4排就是40mm,我认为是无法接受的。而且瞄准线高与弹夹无关,而是相对枪管而言的,因为有托枪的枪托是向下倾斜的,枪管比肩膀高,而无托枪的枪管是和肩膀同高的,人的眼睛到肩膀的高度差是比较固定的,所以瞄准线就高了。</P>
<P>95的瞄准线本来还可以再调整低一点的(m4是直托瞄准线就比95低),但是高的脖子比较自然,瞄准速度快,所以干脆做成这么高了。</P>
<P>四排弹匣再宽,还是小于两个双排弹匣的并联。现在美国有将两个M16弹匣并联的结构,德国、瑞士干脆直接在弹匣上设置挂钩,让弹匣能够并联。至于那些没有专门联接的弹匣,一些人干脆用胶带将两个弹匣绑在一起。这些方法最后弹匣的总宽,都超过了四排弹匣。另外,由于子弹本身是有个锥度的,所以,弹匣后部宽度超过40mm,在无托枪上,靠手腕握持的握把部分,由于其容纳的是弹头,所以其宽度是可以减小一些的。最后让总的宽度不会那么突出。另外,就四排弹匣与偏置弹鼓而言,那个偏置弹鼓向右伸出的宽度,应该也不小。四排弹匣用在无托机枪上,首先能够方便左右手使用,其次重心在纵向轴线上,便于携带,弹匣宽度或许比偏置弹鼓搁手要轻,更便于使用。</P>
<P>对于鄙人前面的描述,是指火线高。火线高指的是枪从最低处算起,到瞄准线的高度,具体的95上,就是弹匣底部的到瞄准线的高度(不知道鄙人理解的火线高是否正确)。由于无托枪一般都用直枪托,所以其瞄准线都会比较高,如所讲的M4,比95低不了多少。但95的圆弧弹匣,本身比较长,造成了总的火线比较高,如果没有依托,就比较容易暴头。由于有托枪本身如果不是直枪托,其弹匣长一些,但瞄准线可以低一些,所以总的火线高还是比较低。鄙人的想法是,即要将瞄准线作一定的降低,最好也能将整个火线高度降低。所以用了四排弹匣,减小弹匣高度,同时降低瞄准线高度,最后减少整个火线高,减少暴头的机会。</P>
<P>楼主的创新精神值得赞扬!虽然额是坚定的托派!</P>
<P></P>
大多数不喜欢无托枪的枪迷,多数是因为感觉无托枪不称手,原因在于,持枪时,长长的弹匣卡在腰边,更换弹匣也不方便,在跑步等过程中,除非有小提把,否则挺难握持,也不便出枪。但无托枪的好处还是很明显,长度很短就能提供强大的威力。鄙人之所以有四排弹匣的设想,就是想让弹匣长度减短,使得使用时更便利。至于更换弹匣,由于弹匣本身就在小握把后面,方便性上肯定不如有托,但如果用了四排弹匣,其容量增大,更换次数就少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更换的不方便性。对于携带问题,将弹匣与小握把之间的距离加大,如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小其直径,如TAR-21那样,可以单手握持这个地方来携带枪,最后实在不行,就只能用小提把来提了。<BR>总之,希望通过上述三个设想和分离拉机柄的手段,尽量使人机工效好一些,更方便射击、携带。
<P>其实额以前也挺喜欢无托的,觉得新鲜,好玩,也曾经无数次的构思自己理想的无托枪,可是就像练功练到某个程度一样,在某处总有冲不过的障碍~[em06]</P>
<P>直到有一天,额突然顿悟了:原来只要加个托,天地就可以无限宽![em01]</P>
<P>不要盲目认为“火线高”越低越好</P>
<P>在战壕里打仗的机会不多</P>
<P>关键在于枪的抵肩点,和视线(瞄准线)之间距离是相对固定的。这个是不好改的,不然你瞄准就得歪脖子</P>
<P>M16使用直枪托不得以抬高瞄准线,即便这样在CQB中枪托抵肩点还是很低,有不少枪托套件在下面加一块的……</P>
<P>不然怎样???不然就得象AK用斜托</P>
就利用火药的能量发射动能弹的枪而言,G11的道路恐怕比较值得考虑。不妨YY一下?
<P>同感,能够用一定专业水平YY的朋友真得不多。</P>
<P>由于缺少资料,修修补补我是难以做到地,所以只能从头设计,不过弄完整体布局和自动机往往就没耐心继续了。</P>
<P>正在自学pro/e中,鸟枪要换炮啦~~~</P>
<P>楼上,设计枪这类不太复杂机械(指零件形状),建议你学习SolidWorks或者Inventor,而不要去用Pro/E。相对来说Inventor更容易学一点。用这两种软件作一般的机械设计,速度自少要比Pro/E快3倍,甚至更多,出图纸也更快更容易。</P>
当年在纸上画过。



[em03][em03][em03]
关于使用四排弹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降低火线高,增加弹匣容量,主要还是增加弹匣容量。现在不管是专门的将两个弹匣并联的卡子或者用胶带来连,都是希望增加持续火力,用四排弹匣显然比并联更能达到这个目的,在能够解决四排弹匣可靠性的前提下,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四排弹匣对在机枪上使用,远比偏置弹鼓更方便。
更改了楼顶的内容,增加了延迟气体排放平衡原理设想内容。2005.12.19
这样的双排弹匣不能供弹
[B]以下是引用[I]元光[/I]在2005-12-19 20:44:00的发言:[/B][BR]这样的双排弹匣不能供弹

元光:这时四排弹匣。另外,双排弹匣如果合并在一起,只是起到能够快速更换弹匣的作用。而四排弹匣本身是能够将四排弹供完毕的。关于四排弹匣的内容,可以参见下面联接: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qbq/981204.htm
对于鄙人的设想,主要是提高可靠性,使得双变单更可靠而已。
[B]以下是引用[I]TSQ[/I]在2005-12-20 9:3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元光[/I]在2005-12-19 20:44:00的发言:[/B][BR]这样的双排弹匣不能供弹</div>
元光:这时四排弹匣。另外,双排弹匣如果合并在一起,只是起到能够快速更换弹匣的作用。而四排弹匣本身是能够将四排弹供完毕的。关于四排弹匣的内容,可以参见下面联接: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qbq/981204.htm
对于鄙人的设想,主要是提高可靠性,使得双变单更可靠而已。

抱歉,我没来及说明,“不能供弹”指的是15楼的设计。
您的设计对弹匣卡笋的要求很高吧?
应该比普通双排弹匣高,但应也不会特别高。由于本身有拨弹杆的存在,所以,最好用直插式接口,但毕竟四排与双排不同,弹匣卡笋要求要高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7:01:46编辑过]
对抛壳的修订:<BR>前面的抛壳方案,抛壳导管可能会影响到贴腮,虽然以前鄙人进行过计算,觉得有可能协调尺寸,使人能够从左侧进行贴腮,但抛壳导管还是有可能造成凸起,贴腮别扭,尤其是如果戴防毒面具之类或者戴棉帽造成无法贴腮。从F2000将抛壳导管放到最上方就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摇臂结构需要的空间比较大,如果不放在枪管的正上方,会对贴腮造成影响,所以让抛壳导管放在了枪管正上方,而让导气管改在了侧面。<BR>考虑到为了左右两边都能方便贴腮,所以不再设置专门的抛壳导管,而直接将类似95那样的拉机柄联杆的部位设置抛壳结构,譬如将拉机柄联杆的直径加大,容纳弹壳进行抛壳,将95上拉机柄前面的起到引导作用的悬臂梁杆位置提高,为抛壳让开位置。这样,抛壳将通过抛壳拉机柄联杆形成的抛壳通道,将弹壳抛出枪外。<BR>当然,这个抛壳结构设计本身还有部分工作要作,但从原理上来讲,是有可能的,关键看如何用简单实用的结构来实现抛壳。
在某种程度上,前面的扳机和快慢机结构,还可以增加一个解除弹匣结构的凸起和弹簧复位结构,让该联杆起到解除无托枪弹匣卡扣的作用,减少更换弹匣的时间。
抛壳方法中,关于将弹壳送入抛壳管的具体实现方法:<BR>    在射击后,弹壳被机头的拉壳钩拉出,然后,并不是将弹壳向外抛,而是机头带着弹壳后退,在后退到一定位置后,枪机上的一个部件突出,将弹壳顶成斜的,并朝向抛壳导管,但不脱离机头,在枪机复进时,由于弹壳本身已经指向抛壳导管,就向用手拿着子弹送入弹膛一样,将弹壳送入抛壳导管。接下来进入抛壳导管后就很简单了。<BR>    这个方案,只需要在机头上作一些更改,并不需要一个摇臂或者拨弹杆等机构来实现拨弹壳,所以,显然比F2000简单。<BR>    接下来,看看用在类似95的枪械上拉机柄联杆部位如何处理。<BR>    看看95拉机柄联杆的功能。95的拉机柄联杆本身有这么几个作用:拉动枪机、容纳复进簧和引导枪机运动(这个靠前面的圆柱形悬臂梁来实现)。如果要改的话,必须将这些功能和零部件合理安排,从而能够容纳这些所有东西。从结构上来看,关键看复进簧深入拉机柄联杆的长度怎样,能不能缩短,如果可以的话,就能为容纳弹壳提供一定的空间。关于那个圆柱形的悬臂梁,虽然拉机柄联杆本身具有容纳弹壳的功能,但为了实现抛壳,还是需要一个抛壳导管,但导管本身不需要很复杂,这样,就可以取消那个悬臂梁圆柱,用抛壳导管来起到导引作用。如果这些都能够被处理并能够让开位置,那么,在正上方布置抛壳管就完全有可能了。<BR>   如果这样布置有可能,那么,最终抛壳系统带来的附加重量应该不大,在这样的抛壳导管里,还可以继续采用前面提到的主动抛壳结构,在小握把前上方位置,将弹壳向前向右被抛出枪外。这样,一个体积小,适合左右撇子使用、没有大量的气体在枪膛附近泄漏并影响射手的无托枪就出现了,相信这样的无托枪,能够为相当多的“有托派”接受了吧。
<P>从发贴到现在,帖子里还是鄙人的内容最多啊。鄙人觉得,帖子里的大多数内容还是很实际的,如果能够运用,也还是具有很大实际意义的。上面的设想里,除了延迟排气平衡原理以外,其它设想无论是单独还是组合在一起,都能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P>
<P>当然,鄙人也不排除还有问题,所以,还请大家提出问题所在,鄙人尽量进一步思考,完善方案。</P>
<P>鄙人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鄙人帖子里,好像一些大虾不说话,菜鸟说不上话,是不是太靠近武器设计了。还望大虾不吝赐教,菜鸟捧场或者参与讨论。</P>
<P>   对于前抛壳的95无托步枪,看来结构上实现起来问题并不大,呵呵!先不说带来的其它影响,兵工老大们可不愿意重头再来.认真看来,前抛壳的确可以缓解无托枪的最大问题,比利时的F2000不愧是名家手笔,耐人琢磨.</P>
<P>   四排弹匣最有争议的就是可靠性,这点突破了的话,四排早就普遍用上了,可惜目前还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楼主设想的侧面拨弹,确实有作用,但是这属于不很确实的拨弹,可能打滑,也可能拨坏弹壳表面,结构上还可能增加机匣的厚度和结构复杂性,值得考虑这样做的价值.</P>
<P>更改后的抛壳说明:</P>
<P>上面的图是枪机后座到位时的状况,下面的图是枪机运行到快闭锁是的状况。<BR>拉机柄联杆内部是空的圆柱孔,内部设置有抛壳凸起,该凸起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在一个弹簧片上,根据空间要求来看选择合适的结构。<BR>在抛壳导管的侧面设置有防弹壳后退弹簧片,该弹簧片防止枪机框在后退时,带这弹壳一起后退。</P>
<P>运行过程:在枪机后退时,将弹膛里的弹壳拉出,枪机头上的结构让弹壳偏转并接触到拉机柄联杆上的抛壳孔开口;同时,前一发子弹的弹壳在抛壳导管的防弹壳后退弹簧片的作用下,保留在原来位置。<BR>在枪机向前运动时,拉机柄联杆、机头带这弹壳向前运动,将弹壳推入到抛壳导管内;同时,在拉机并联杆内部的抛壳凸起,推动前一发子弹的弹壳,将其抛出枪外。<BR><BR>关于拨弹杆的设计问题,可以将拨弹杆设计成弧形的,增加与弹壳的接触面积。另外,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子弹在弹匣里的详细运动过程。关于结构的复杂性问题,其实如果巧妙设计的话,不会很复杂,远比传统的弹链拨弹要简单得多。</P>
<P 0cm 0cm 0pt">申请加精:</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帖子里,集合了几种解决无托枪目前面临问题和提高枪械设计效果的比较好的方案。这些方案,在鄙人看来,是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的,故申请加精。下面谈谈这些设想的一些构思过程和参考的相关东西,供现在的研制人员或者即将成为研制人员在设计兵器时提供思路。也对在其它方面进行研制有点参考意义。</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四排弹匣构思过程。</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四排弹匣鄙人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3</FONT>年独自构思出来,当时构思时知道意大利的幽灵冲锋枪,但不了解该结构。后来才知道国内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2</FONT>年就进行了测试。当时在构思时,有三排、四排、五排,但最终觉得四排更现实一些,因为一些手枪上实用了双排变单排的弹匣,两个双变单再组成一个双排弹匣就可以实现四排供弹。后来用棋子和板凳来模拟做试验,怎么也不成功,后来用曲线板和硬币做试验,完全成功,但可以看出,需要的弹簧力比较大,还要保证弹匣侧壁和子弹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小,用棋子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棋子和板凳都是木头的,摩擦力大,直接卡死了。所以,当时对四排弹匣的可靠性不如双排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后来看到四排弹匣的确没有广泛使用,应该与这方面也有关。</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后来鄙人有了多种弹匣的构思,如螺旋弹筒(容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8mm</FONT>步枪弹),其特点是后面的子弹弹头插到前面弹壳之间的缝隙,来缩小整个体积,但感觉可靠性有问题;还有类似奥地利狙击步枪上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发旋转弹仓原理实现的多排弹匣,但结构复杂,还需要设置橡胶拨弹条;还有将弹匣类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90</FONT>那样水平安装在枪上的构思,以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DW</FONT>的构思。在后来构思类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90</FONT>的半托突击步枪枪族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DW</FONT>时,在解决子弹转向的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怎样的弹匣,其可靠性不是弹匣本身,而是安装到枪上后,整个供弹体系的问题。这样一来,四排弹匣的可靠性就不光是弹匣的问题了,还可以从枪上去考虑,正如鄙人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DW</FONT>子弹转向需要靠枪上结构来保证一样,四排弹匣也要在枪上使用,所以可以靠枪来实现双变单的可靠性,就有了目前的通过拨弹来实现的构思。这样的构思,的确可以增加四排弹匣的可靠性,解决了双变单单独依靠弹匣弹簧力的不可靠性的问题,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这个构思,鄙人估计有可能现在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5</FONT>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8mm</FONT>枪可能用了,因为结构上看,感觉好像有这方面的构造,至少从厚度上来看,有了拨弹的空间。</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构思过程给鄙人的启发是:多参考,别轻易放弃某个构思,要从多方面去思考,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P>
<P 0cm 0cm 0pt; mso-outline-level: 1"><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扳机和快慢机一体的构思过程</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构思过程并不复杂,但有一个突破思维在里面,其最后的解决办法,鄙人自我感觉还是很有意义的。</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目前鄙人知道的比较出名的无托突击步枪里,能够将快慢机布置在握把复进的实在不多,目前知道的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和以色列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avor</FONT>,其它的,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G,</FONT>是通过扳机行程来控制,后来参加德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6mm</FONT>步枪选型,不知道改成了什么样;法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amas</FONT>是在枪托的下方,类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8</FONT>狙击枪保险的位置;英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85A1</FONT>,南非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5</FONT>,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位置类似;新加坡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R21</FONT>,快慢机的位置没有看出来,感觉英国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G</FONT>类似。不知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avor</FONT>是如何实现快慢机切换的,但一些没有将快慢机放在握把附近,跟鄙人的感觉是,其扳机和快慢机设计思路上,没有突破现有的有托枪的思路,只不过是将扳机前移,增加了一个扳机联杆将扳机动作传递到后面击发机构而已。事实上,无托枪的的总体结构变了,扳机和快慢机结构不应该继续延续有托枪的结构,必须根据无托枪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调整。无托枪的扳机结构在前,必然要有联杆将扳机的动作传递到后面击发机构来实现发射,现在的无托枪该联杆作用比较单一,所以,将快慢机增加在上面是有可能的,鄙人的构思主要是通过转动联杆的方式,实现快慢机和联杆的双合一。另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的快慢机是个问题,还有挂榴弹发射器时,不便于扳动榴弹发射器扳机的问题(那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的前面小握把不能用来扳动榴弹发射器的扳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的解决办法是将榴弹发射器的扳机延伸到枪的小握把的附近,使用简单,但结构稍微有点复杂。俄罗斯的一种无托枪将榴弹发射器的扳机和枪的扳机合在了一起,但要更换握把和扳机才能实现,而且枪的快慢机还是在后面,不便于使用。鄙人在构思这个扳机快慢机结构时,并不知道俄罗斯的解决办法,后来发现鄙人的这个构思完全可以用于发射榴弹发射器,而且结构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和俄罗斯的都简单,重量也要小,体积也要小,榴弹发射器安装位置可以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的更靠后一些,更方便使用。总之,如果能够投入实用,是个解决扳机快慢机和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好办法,人机工效上,也是相当不错的。</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构思过程给鄙人的启发是:构思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突破;要有立体思维,因为枪械是机械结构,机械是个三维结构,运动起来是个六维运动,所以,构思是除了参考现有的东西,还需要从最根本的需求去出发,而不是从现有结构上去演进,从而找到更合适的处理办法。</P>
<P 0cm 0cm 0pt; mso-outline-level: 1"><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向前抛壳的构思过程</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向前抛壳时,应该说,构思的起源是俄罗斯岩石机枪的向前抛壳描述,但如何实现不知道。后来在构思塑料刻埋头弹的突击步枪枪族时,向前抛壳比较容易实现,只要向前推就可以,但需要一个单独的抛壳导管。后来看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的抛壳结构,感觉其构思非常巧妙,好像除了这个办法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仔细思考一下,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机械设计很灵活,应该有多种办法才对。后来在超级大本营上,有人在猜测俄罗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91</FONT>的抛壳结构,所以作了进一步思考,出现了利用拉机柄联杆进行主动抛壳的构思,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有了相当的进步。当时对于如何将弹壳可靠地送入抛壳导管没有很好的办法,构思来构思去,相当多的构思还是基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和某些网友的使用拨弹杆或者摇臂和可动斜面结构,这个结构并不简单,在枪上的体积也不小,也很难实现从右侧贴腮用左手发射。还是那个,用突破性思维解决问题,干吗一定要用拨弹杆或者摇臂呢,弹壳在枪机上偏转一下,让枪机将弹壳送入到抛壳导管不就可以了吗,这样就解决了向前抛壳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将弹壳送入抛壳导管。后来结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的结构,提出了利用拉机柄联杆的空间来实现抛壳。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构构思和相关结构上的调整就很简单了,根据原理设计就是了。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结构上并不复杂(至少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简单),可靠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的向前主动抛壳系统,应该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2000</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91</FONT>的结构更合理,优点更突出。</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构思的过程给鄙人的启发是:参考别人固然有用,但在解决新的问题时,更多的还是突破性思维,而不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延续。这里面,主动抛壳是利用了拉机柄的结构,而送入抛壳导管是用了机头的结构,这是个综合创新的过程。所以,解决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同时将整个过程进行分解,然后综合解决,就可以解决原来看似复杂,最后顺利得以解决的问题。</P>
<P 0cm 0cm 0pt; mso-outline-level: 1"><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延迟排气平衡的构思过程</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个构思是因为俄罗斯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N-94</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不知道俄罗斯的这两种枪的射击效果是否达到了他们宣传的效果,但其创新的实现,还是给人深刻的印象。曾经根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N-94</FONT>的快速射击两发子弹的原理,构思了一种靠气动活塞推进的快速射击第二发子弹的构思,但感觉结构复杂。后来感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的结构也不错,结构上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N-94</FONT>简单,但发现其分解和并不方便,尤其是为了分解结合方便,机械瞄具都安装在了活动机件上了。后来感觉,轻兵器设计上,我们完全可以和世界水平在同一个层面,而不需要跟在别人的后面,所以应该有自己的构思才对。根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的平衡运动原理,觉得其主要是解决了部分枪机后座时产生的撞击力造成的运动不平稳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虽然效果差点,但如果结构简单,还是可以一试的。要产生平衡掉后座的撞击力,则必须有一个在撞击的同时一个相反的力出现。从枪上的所有运动部件的原动力而言,除了发射前的拉机,其余都来源于枪弹的发射药,即使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的平衡运动,也是同样。只不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有一个将发射药的能量转化为平衡运动过程而已,我们不经过转化,直接使用燃气向后喷射的结果应该也不错,只不过要在合适的时间将火药燃气喷出,来进行平衡。后来结合活塞短后座原理和机械运动是多维过程的构思,提出了以上延迟排气平衡结构。该结构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EK-971</FONT>的平衡运动结构要简单许多,分解结合方便,还不影响瞄具的设计。除了平衡作用效果没有经过实际计算不得而知和超后喷气会对射手造成冲击外,该结构还具有消焰的作用,总体重量上也轻。</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该设想的构思过程给鄙人的启发时,把握住目标,不限制从什么渠道上来实现具体的构思,更多的发散思维,能够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最后,关于模块化方面,从目前来看,关于模块化设计思路和实现目标都已经逐渐成熟,并没有非常特别的东西需要思考,所以鄙人也就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构思,只是提了提而已。</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总结一下:从上面的构思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个构思都是经过了不断的创新和多方面思考,持续了很多年才到了今天这样的结果(当然其中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方面)。所以说,轻兵器设计,的确是设计者的思考的结晶,应该对设计者的作品表示尊敬。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设计者应该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是个具有不断创新的人,不要自我限制自己的思路,也要突破传统,突破框框,这样才能不断的前进,设计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产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希望上述关于自己的构思过程,能够对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枪械设计领域的人员有参考意义。对大家今后工作时,如果从事设计领域,也有一定启发意义。</P>
<br/><br/><br/>
<br/><br/><br/>
<br/>
<p>有人担心四排弹匣硌手,上个95机枪的75发弹鼓的图,看看弹鼓向右突出的情况。<br/>&nbsp;&nbsp;&nbsp;&nbsp;注意,下图中的红线,基本上是弹鼓安装后位于枪在垂直方向的中心线,可以看出,弹鼓向右突出有三个多子弹,远超过四排弹匣的两排子弹。所以,如果硌手的话,弹鼓比四排弹匣更厉害一些。从这个角度而言,四排弹匣比弹鼓有更好的人机工效。</p><p>&nbsp;</p><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SQ</i>在2006-2-14 9:28:00的发言:</b><br/></div><p>&nbsp; </p><p>&nbsp; ==可怜的XD..........看到你的设计,感动ING..........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听说兵工大老不感兴趣,无言中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兵工,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太让人失望</p>
《轻兵器》2005年1月(上)的错误,误将AUG的保险当成了快慢机。事实上,这个机构只有保险作用,并没有实现快慢机功能。 <p>考虑到AUG上,扳机联杆承受的是压力,倒是可以设置两个扳机联杆,一个实现单发,一个实现连发,然后将快慢机设计成左右推动式,然后扳机是个塑料板卡即可。画个示意图如下:</p><p>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增加一个连杆连接榴弹发射,滑动位置相应的也增加一个,从而实现扳机和快慢机合一。</p><p>这个结构要求扳机连杆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在连杆长度比较长的情况下,关键看连杆的刚度如何。总的来说,这样的承受压力不如承受拉力好。</p><p>同样也可以将上述结构变成连杆承受压力,中间的滑块要设置成一个类似钩子的结构,能够将连杆和扳机连接起来。总之,办法是很多的。<br/></p><br/>
<p>纠正一下,AUG-A3不是扳机和榴弹发射扳机合一,而是在榴弹发射器旁边安装了一个长圆形可转动连杆,该连杆向后转动,可以伸到扳机护圈处,让发射手可以握持小握把发射。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未必是很好的解决办法。</p>
<p>四排弹匣与弹匣连接器横向厚度比较:<br/>就一般弹匣连接器而言,弹匣在插入到枪内时,弹匣侧面就是机匣的侧壁,备用弹匣一定要距离正在使用弹匣距离足够大,才不会与机匣侧壁发生干涉。</p><p>那我们看看弹匣连接器使用后的横向宽度:首先,正在使用的弹匣会造成半个弹匣的宽度,加上备用弹匣本身的宽度以及弹匣之间的距离,其宽度是3个子弹的直径加上三个弹匣壁的厚度以及弹匣之间的距离,假设弹匣厚度是26mm,弹匣之间的距离是5mm,那么横向突出的尺寸就是13+5+26=44mm。我们假设四排弹匣的厚度是50mm,那么横向突出的尺寸也就是25mm,要比弹匣扣在一起小得多。</p><p>还有一种方法,即弹匣在并联时,备用弹匣朝下,并与正在使用的弹匣上下错开一点位置,这通常是用胶带并联弹匣的手段,多见于AK-47弹匣并联的土办法。如果用这个办法连,在无托枪上倒是可以降低横向突出宽度,但事实上降低不多,如果还是上面的尺寸,那么只是减少了弹匣并联之间的距离,横向突出尺寸还是有39mm,还是远超过四排弹匣的厚度。</p><p>所以,对于弹匣并联方式,几乎可以说,只能用于有托枪,而不是无托枪。</p>
<p>不明白楼主想说啥</p><p>咱们的四排弹匣本来就是为95准备的,弹匣可靠性和56发的容量也都很不错啊 </p>
]]
LZ值得尊敬,希望兵工部门端着铁饭碗的技术人员们能有你一样的精神,可惜事实看来好象相反,真正在骨子里爱枪的人是不会搞出目前的95的.

但很遗憾,LZ选择了无托这个大方向,不敢恭维,我一直坚持认为无托的前景是暗淡的.在结构上,无托给优秀的设计带来了太大太多没必要去解决的难题了,从目前枪械的发展来看,有托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开始抛离无托的发展了,这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