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何以称雄机炮空战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8:08:44
AFS论坛


中国空军何以称雄机炮空战的时代?



“机炮空战”时代,战史研究中并没有这样的时代划分,是本人对空战时期的一个划分,就是“使用机炮、机枪进行空战的时代”。




  在机炮空战的时代,中国空军(其实也应当包括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空军),用机炮打出了辉煌,完全可以称雄于世界。 “称雄”意指“群雄并起,我算一杰”的意思,不同于“称霸”,没有贬低其他空军强国的意思。




  中国空军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用一般的装备、简单的训练,打出了一流的成绩。 如抗战初期国民党空军屡屡重创日本空军,使用的是“霍克”攻击机,共产党空军用劣势装备击落敌手领先一代的飞机,也是很平常的事,当与对手装备相当时,如朝鲜战场上米格15对抗F86时,更是力压对手。 我们分析中国空军(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空军)的取胜经验,对于现时的空军建设具有相当的意义。



  第一、战略思想领先。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空军力量相当弱小,对此高层有充分认识,毛泽东就提出了“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在力量逐步壮大以后,还是采取了“避实击虚”策略,强调打敌战斗轰炸机、打敌分散单机、打敌小编队、打敌大编队中位置不利的敌机等一整套策略,实现有效的保存自己、有力的杀伤敌人,边打边学。



  在“避实击虚”策略的打击下,美国空军遂行对地攻击的困难异常增大,曾有为了护卫十几架B29而需出动100架F86的情况,战争初期横行F80、F84、P51、F4U、FMK8等机型,全成了米格15最好的猎物,志愿军空军很多空战英雄的战绩表上,多有许多这样的机型,如韩德彩的4架F80、刘玉堤一战击落4架F84、罗沧海的一战击落3架F84等。




  第二、战法有创新。

在朝鲜战争以前,空战的模式往往是大编队空战,在朝鲜战争初期也是一样,中苏联军往往出动100架飞机,组成一个超大编队,先后出动3个这样的编队,首尾相接,从鸭绿江边向平壤扫荡,美国方面同样也是以大编队迎击。


  1952年后,中苏空军单独组成编队迎敌,我军发明了“一域多机四四制”,进而苏联空军也效法,美国空军描述这种战法就是“用大量的四机编队填满空间”。这个战法非常有效,美国空军描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F86的飞行员发现在他们攻击一个米格编队时,往往同时也被另外的米格编队攻击。”直到美国空军采用了相同的战法,空战局势才重回均势。



  第三、敢于近战歼敌。

使用机炮近战,虽然打击精度高,但是有相当的危险。 我们可以看一个活塞式飞机近战的战例,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的舍普费尔中尉驾驶一架ME109偷袭一队螺旋上升的英国飓风式,在他连续击落4架英机后他不得不返航,因为他攻击第四架英机时距离太近,英机被击毁后喷射出大量的润滑油,喷溅在他的座舱盖上完全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应当是幸运的,因为那样近的距离,目标的碎片完全可以削掉他的脑袋。 在海南上空高翔击落F104也是一样,F104的碎片打坏了高翔的一个发动机。



  由此可见,使用机炮近距攻击有相当的危险性,对于喷气机尤其如此,因为喷气机的发动机会大量的吸进目标机的碎片。


  在朝鲜上空,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发现,为了击落敌机,他们必须近战,早期的米格15配备2门23炮、一门37炮,虽然威力大,但是初速低、射程近、精度差,23炮和37炮的弹道性能也不同,美国飞行员描述说:“当米格在800米距离开火时,你会看到37MM炮弹从你下面飞过去,而23MM炮弹会从你上面飞过去。”而且由于米格15备弹少(23炮80发,37炮40发),所以持续射击时间短,只有7秒多一点,而F86的6挺12.7MM机枪有近15秒的持续射击时间。



  在安全和歼敌的两难选择中,我军选择了歼敌,100米左右开炮击落比比皆是。而且从那以后,近战歼敌也是我军使用机炮的传统。在越南战争期间我军对抗美国高空无人机,屡屡用机炮击落体积小、速度慢的美国无人机,击落两架美国无人机的张怀连在介绍经验是说:“在有相撞的感觉之时(200米以内),正是有效歼敌之机。”至于冯全民驾驶歼7在超音速状态下开炮击落美国无人机,更是罕见的超音速状态下使用机炮的战例。





  第四、有我无敌的气势。
有我无敌不仅是一种精神素质,机炮空战的战术需要。 我们经常看到得是你追我跑的空战模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一种是空战双方起初条件造成的攻守,还有一种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夺取攻势地位。 空战中“打对头”,不是一种战术,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



  请看英国空军王牌的描述“他(ME109)刚做完一个转弯,几乎同时发现了我,我们向对方冲去,一场打对头是不可避免的了......我们几乎同时开火,我的飞机被击中,剧烈震动,我也看到他的机翼上飞起了碎片,我们谁都没有避让,他最后擦着我的座仓盖飞了过去,把我的垂尾削掉了一半,我迫降成功,但是他的命运我就不知道了,这次战斗德国人损失了2架ME109,他可能是其中之一。”他接着说:“双方都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很少见,往往会有一方会先避让,这样就会把攻击的地位让给对手,由于飞行员都有在危机时刻推杆的习惯,所以,在最后时刻双方同时推杆,避免的大多数的相撞。”



  由此可见,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打对头是不可避免的,谁先避让谁就交出了主动权。而和中国飞行员相比,美国飞行员毫优势可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一推机头向敌机猛冲过去,一下冲乱了敌人的队形。”看似简单一句,实际上确实心惊肉跳。美国飞行员看到迎头冲来的米格机,同时37MM的大炮弹也迎头飞来,早就魂飞魄散了,闪躲的结果就是交出主动权,当然,我们的飞行员也是在冒着美机的弹雨冲击!


  朝鲜空战,中美之间的1.06:1,虽然算不上胜,但是比较双方的经验,也是奇迹了,创造这个奇迹的前提,就是有我无敌的气势。



  第五、同生共死的兄弟感情。   

机炮空战,最简单的战术单位的长、僚双机,我军双机飞行员,相互感情深厚、配合默契,也是空战致胜的法宝。我军的空战英雄,往往都有一个坚强的僚机,如王海的僚机焦景文,也是王牌,最后牺牲在朝鲜。在战斗中,很少有我军飞行员丢下战友自己逃生的。如李永泰大队8机被敌20架F86围攻,僚机中队的6号机刘涌新刚20岁,第一次升空作战,为了掩护战友,只身与6架F86格斗,击落敌机一架,自己也被击中牺牲,此时李永泰机中30多发,多次咬住敌机开炮,却发现武器系统全被打坏,即使如此,他仍然坚持战斗。



  这可能是中国军人的特质,就是伤亡越大,越是顽强。象张积慧击落戴维斯的战斗,实际是张和其僚机单子玉与4架F86之间的战斗,结果是击落敌机两架,张、单、也被击落,单不幸牺牲。



  在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中,毕武斌机组的飞机也是被多次击中,除毕外其他人员全部牺牲,燃起烈火,但是他仍然坚持编队,掩护长机组。没有这样坚强的僚机,轰炸大和岛的结局可能更加悲惨。



  在韩德踩彩击落费切尔的战斗中,费切尔严重击伤了韩的长机张牛科,而韩此时燃油告警已经显示,但是他全然不顾,力拼费切尔将其击落,落地时他的燃油仅剩1分十几秒。


  象在福建前线的周春富、杜凤瑞,都是编队中的后卫机,都是为了大队安全而只身截住敌机格斗。





  第六、及时、精确的地面引导


  在机炮空战时代,我军机上没有雷达,但是有地面引导,因此等于有了一双千里眼。最著名的是胡寿根斜对头拦阻射击击落F104,此战例著名的原因在于,地面引导精确的命令了空中飞行员的战术动作。



  象我军第一次击落美机,李汉大队就得到了地面引导,但是地面提醒“敌机16架,X下方XX度,距离XX”,我军飞行员一起搜索,很快发现了敌机,而此时敌机以为未被发现,愚蠢的企图从我下方飞过后占位偷袭,结果被将计就计,击落、击伤各1架。



  在以后的历次空战中,在目视空战时代,精确的地面引导是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七、有效的空炮配合


  我军的高射炮兵,可以说把这种老式的防空武器玩神了,而空炮配合,也是我军的制胜法宝。比较著名的是越南战争期间,我军空、炮配合,一举击落两架入侵美F-4B。还有一个战例值得回味,就是杜凤瑞牺牲的那场空战,杜在击落2架蒋机后跳伞,在离地200米时被一架敌机击中牺牲,这个飞贼企图超低空逃跑,进入我某支队高炮火力圈,在上级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支队领导临机处置,在敌机穿云下滑时,在敌机尾拉出9000米、机上拉出3000米的安全区后,支队一齐开火,将敌机当场击落,飞行员毙命,为杜凤瑞报了仇。





  第八、针对性强的训练


  训练是战斗力的基础,虽然我军飞行时间不如敌人,但是训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例如,我军各型机操作不稳定,易进入螺旋,我军就在地面简单的器材训练中强调操作的柔和,在模拟操纵杆上埋上小钉子,在用报纸包好,训练中,讲究一杆到位,还不能用力过猛,否则,钉子会扎手。



  使用机炮,对速度、距离的判断很重要,否则射击是很难取提前量,于是我军就苦练对速度、距离的判断,没有飞行任务时,飞行员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飞行中的飞机,要求一眼看出速度、距离,汽车、飞鸟、自行车、大树、石头,几乎所有物体都是练习的靶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在空战中,几乎不用瞄准具,对速度、距离就能判断个八、九不十,这样,就能抓住稍纵即失的射击机会。






  第九、飞机性能摸的透



  在机炮空战的时代,始终存在着垂直机动和水平急转弯的较量,我军的苏制飞机在垂直机动上普遍胜过美制飞机,我军的飞机自重轻、加速快,因此俯冲和急跃升速度快,美机往往跟不上。空战实践表明,适合垂直机动的飞机更适合于在空战中采取攻势。分析我军的战例,有反复缠斗、击落敌机的战例,但如果说打得漂亮,无一不是采取俯冲攻击、快速拉起、再次俯冲的战术。



  我军的机炮也争气,威力大,如提供给巴基斯坦的歼六装备的30MM机炮,装药量比欧洲“德发”、“阿登”多30%到50%,对地攻击也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一架歼六装3门,火力够猛!


  我军空军使用机炮空战,可算空战一绝,但是也有走火入魔的时候,据说吴法宪就提出过“几千架歼六打天下”,后来的空军司令,也督促军工部门造出了适合机炮空战的歼7某型号,更搞笑的是歼八早期型号,竟然装备3门30MM炮,每门备弹250发,这样的设计据说是依据“我空军历次空战的经验表明,机炮还是空战的主要武器”。


  可惜,机炮空战的时代过去了,否则,中国空军真的可以称天下第一了。


  导弹时代来临了,以“空中拼刺刀”扬名的中国空军还能拼的上刺刀吗?即使对手允许你拼,可我们的空军还敢拼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0:10:14编辑过]
AFS论坛


中国空军何以称雄机炮空战的时代?



“机炮空战”时代,战史研究中并没有这样的时代划分,是本人对空战时期的一个划分,就是“使用机炮、机枪进行空战的时代”。




  在机炮空战的时代,中国空军(其实也应当包括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空军),用机炮打出了辉煌,完全可以称雄于世界。 “称雄”意指“群雄并起,我算一杰”的意思,不同于“称霸”,没有贬低其他空军强国的意思。




  中国空军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用一般的装备、简单的训练,打出了一流的成绩。 如抗战初期国民党空军屡屡重创日本空军,使用的是“霍克”攻击机,共产党空军用劣势装备击落敌手领先一代的飞机,也是很平常的事,当与对手装备相当时,如朝鲜战场上米格15对抗F86时,更是力压对手。 我们分析中国空军(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空军)的取胜经验,对于现时的空军建设具有相当的意义。



  第一、战略思想领先。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空军力量相当弱小,对此高层有充分认识,毛泽东就提出了“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在力量逐步壮大以后,还是采取了“避实击虚”策略,强调打敌战斗轰炸机、打敌分散单机、打敌小编队、打敌大编队中位置不利的敌机等一整套策略,实现有效的保存自己、有力的杀伤敌人,边打边学。



  在“避实击虚”策略的打击下,美国空军遂行对地攻击的困难异常增大,曾有为了护卫十几架B29而需出动100架F86的情况,战争初期横行F80、F84、P51、F4U、FMK8等机型,全成了米格15最好的猎物,志愿军空军很多空战英雄的战绩表上,多有许多这样的机型,如韩德彩的4架F80、刘玉堤一战击落4架F84、罗沧海的一战击落3架F84等。




  第二、战法有创新。

在朝鲜战争以前,空战的模式往往是大编队空战,在朝鲜战争初期也是一样,中苏联军往往出动100架飞机,组成一个超大编队,先后出动3个这样的编队,首尾相接,从鸭绿江边向平壤扫荡,美国方面同样也是以大编队迎击。


  1952年后,中苏空军单独组成编队迎敌,我军发明了“一域多机四四制”,进而苏联空军也效法,美国空军描述这种战法就是“用大量的四机编队填满空间”。这个战法非常有效,美国空军描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F86的飞行员发现在他们攻击一个米格编队时,往往同时也被另外的米格编队攻击。”直到美国空军采用了相同的战法,空战局势才重回均势。



  第三、敢于近战歼敌。

使用机炮近战,虽然打击精度高,但是有相当的危险。 我们可以看一个活塞式飞机近战的战例,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的舍普费尔中尉驾驶一架ME109偷袭一队螺旋上升的英国飓风式,在他连续击落4架英机后他不得不返航,因为他攻击第四架英机时距离太近,英机被击毁后喷射出大量的润滑油,喷溅在他的座舱盖上完全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应当是幸运的,因为那样近的距离,目标的碎片完全可以削掉他的脑袋。 在海南上空高翔击落F104也是一样,F104的碎片打坏了高翔的一个发动机。



  由此可见,使用机炮近距攻击有相当的危险性,对于喷气机尤其如此,因为喷气机的发动机会大量的吸进目标机的碎片。


  在朝鲜上空,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发现,为了击落敌机,他们必须近战,早期的米格15配备2门23炮、一门37炮,虽然威力大,但是初速低、射程近、精度差,23炮和37炮的弹道性能也不同,美国飞行员描述说:“当米格在800米距离开火时,你会看到37MM炮弹从你下面飞过去,而23MM炮弹会从你上面飞过去。”而且由于米格15备弹少(23炮80发,37炮40发),所以持续射击时间短,只有7秒多一点,而F86的6挺12.7MM机枪有近15秒的持续射击时间。



  在安全和歼敌的两难选择中,我军选择了歼敌,100米左右开炮击落比比皆是。而且从那以后,近战歼敌也是我军使用机炮的传统。在越南战争期间我军对抗美国高空无人机,屡屡用机炮击落体积小、速度慢的美国无人机,击落两架美国无人机的张怀连在介绍经验是说:“在有相撞的感觉之时(200米以内),正是有效歼敌之机。”至于冯全民驾驶歼7在超音速状态下开炮击落美国无人机,更是罕见的超音速状态下使用机炮的战例。





  第四、有我无敌的气势。
有我无敌不仅是一种精神素质,机炮空战的战术需要。 我们经常看到得是你追我跑的空战模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一种是空战双方起初条件造成的攻守,还有一种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夺取攻势地位。 空战中“打对头”,不是一种战术,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



  请看英国空军王牌的描述“他(ME109)刚做完一个转弯,几乎同时发现了我,我们向对方冲去,一场打对头是不可避免的了......我们几乎同时开火,我的飞机被击中,剧烈震动,我也看到他的机翼上飞起了碎片,我们谁都没有避让,他最后擦着我的座仓盖飞了过去,把我的垂尾削掉了一半,我迫降成功,但是他的命运我就不知道了,这次战斗德国人损失了2架ME109,他可能是其中之一。”他接着说:“双方都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很少见,往往会有一方会先避让,这样就会把攻击的地位让给对手,由于飞行员都有在危机时刻推杆的习惯,所以,在最后时刻双方同时推杆,避免的大多数的相撞。”



  由此可见,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打对头是不可避免的,谁先避让谁就交出了主动权。而和中国飞行员相比,美国飞行员毫优势可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一推机头向敌机猛冲过去,一下冲乱了敌人的队形。”看似简单一句,实际上确实心惊肉跳。美国飞行员看到迎头冲来的米格机,同时37MM的大炮弹也迎头飞来,早就魂飞魄散了,闪躲的结果就是交出主动权,当然,我们的飞行员也是在冒着美机的弹雨冲击!


  朝鲜空战,中美之间的1.06:1,虽然算不上胜,但是比较双方的经验,也是奇迹了,创造这个奇迹的前提,就是有我无敌的气势。



  第五、同生共死的兄弟感情。   

机炮空战,最简单的战术单位的长、僚双机,我军双机飞行员,相互感情深厚、配合默契,也是空战致胜的法宝。我军的空战英雄,往往都有一个坚强的僚机,如王海的僚机焦景文,也是王牌,最后牺牲在朝鲜。在战斗中,很少有我军飞行员丢下战友自己逃生的。如李永泰大队8机被敌20架F86围攻,僚机中队的6号机刘涌新刚20岁,第一次升空作战,为了掩护战友,只身与6架F86格斗,击落敌机一架,自己也被击中牺牲,此时李永泰机中30多发,多次咬住敌机开炮,却发现武器系统全被打坏,即使如此,他仍然坚持战斗。



  这可能是中国军人的特质,就是伤亡越大,越是顽强。象张积慧击落戴维斯的战斗,实际是张和其僚机单子玉与4架F86之间的战斗,结果是击落敌机两架,张、单、也被击落,单不幸牺牲。



  在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中,毕武斌机组的飞机也是被多次击中,除毕外其他人员全部牺牲,燃起烈火,但是他仍然坚持编队,掩护长机组。没有这样坚强的僚机,轰炸大和岛的结局可能更加悲惨。



  在韩德踩彩击落费切尔的战斗中,费切尔严重击伤了韩的长机张牛科,而韩此时燃油告警已经显示,但是他全然不顾,力拼费切尔将其击落,落地时他的燃油仅剩1分十几秒。


  象在福建前线的周春富、杜凤瑞,都是编队中的后卫机,都是为了大队安全而只身截住敌机格斗。





  第六、及时、精确的地面引导


  在机炮空战时代,我军机上没有雷达,但是有地面引导,因此等于有了一双千里眼。最著名的是胡寿根斜对头拦阻射击击落F104,此战例著名的原因在于,地面引导精确的命令了空中飞行员的战术动作。



  象我军第一次击落美机,李汉大队就得到了地面引导,但是地面提醒“敌机16架,X下方XX度,距离XX”,我军飞行员一起搜索,很快发现了敌机,而此时敌机以为未被发现,愚蠢的企图从我下方飞过后占位偷袭,结果被将计就计,击落、击伤各1架。



  在以后的历次空战中,在目视空战时代,精确的地面引导是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七、有效的空炮配合


  我军的高射炮兵,可以说把这种老式的防空武器玩神了,而空炮配合,也是我军的制胜法宝。比较著名的是越南战争期间,我军空、炮配合,一举击落两架入侵美F-4B。还有一个战例值得回味,就是杜凤瑞牺牲的那场空战,杜在击落2架蒋机后跳伞,在离地200米时被一架敌机击中牺牲,这个飞贼企图超低空逃跑,进入我某支队高炮火力圈,在上级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支队领导临机处置,在敌机穿云下滑时,在敌机尾拉出9000米、机上拉出3000米的安全区后,支队一齐开火,将敌机当场击落,飞行员毙命,为杜凤瑞报了仇。





  第八、针对性强的训练


  训练是战斗力的基础,虽然我军飞行时间不如敌人,但是训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例如,我军各型机操作不稳定,易进入螺旋,我军就在地面简单的器材训练中强调操作的柔和,在模拟操纵杆上埋上小钉子,在用报纸包好,训练中,讲究一杆到位,还不能用力过猛,否则,钉子会扎手。



  使用机炮,对速度、距离的判断很重要,否则射击是很难取提前量,于是我军就苦练对速度、距离的判断,没有飞行任务时,飞行员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飞行中的飞机,要求一眼看出速度、距离,汽车、飞鸟、自行车、大树、石头,几乎所有物体都是练习的靶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在空战中,几乎不用瞄准具,对速度、距离就能判断个八、九不十,这样,就能抓住稍纵即失的射击机会。






  第九、飞机性能摸的透



  在机炮空战的时代,始终存在着垂直机动和水平急转弯的较量,我军的苏制飞机在垂直机动上普遍胜过美制飞机,我军的飞机自重轻、加速快,因此俯冲和急跃升速度快,美机往往跟不上。空战实践表明,适合垂直机动的飞机更适合于在空战中采取攻势。分析我军的战例,有反复缠斗、击落敌机的战例,但如果说打得漂亮,无一不是采取俯冲攻击、快速拉起、再次俯冲的战术。



  我军的机炮也争气,威力大,如提供给巴基斯坦的歼六装备的30MM机炮,装药量比欧洲“德发”、“阿登”多30%到50%,对地攻击也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一架歼六装3门,火力够猛!


  我军空军使用机炮空战,可算空战一绝,但是也有走火入魔的时候,据说吴法宪就提出过“几千架歼六打天下”,后来的空军司令,也督促军工部门造出了适合机炮空战的歼7某型号,更搞笑的是歼八早期型号,竟然装备3门30MM炮,每门备弹250发,这样的设计据说是依据“我空军历次空战的经验表明,机炮还是空战的主要武器”。


  可惜,机炮空战的时代过去了,否则,中国空军真的可以称天下第一了。


  导弹时代来临了,以“空中拼刺刀”扬名的中国空军还能拼的上刺刀吗?即使对手允许你拼,可我们的空军还敢拼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0:10:14编辑过]
<P>称雄......一,二战王牌敢情都是用飞机撞的。朝鲜战争比较一下美军王牌和我军王牌的击坠数实事求是些比较好。</P>
鄙国人民真是敢吹啊<br>
<br>
吹过的等于做过的<br>
做过的等于做成的<br>
<br>
还说人家朝鲜人忘恩负义<br>
中国人也差不了去了<br>
苏联空军的血真是白流了<br>
<P>有对有不对。</P>
<P>J8F的生产代表了中国空军对超视距空战的诠释,拼刺刀由J7G去干,当然,这把刺刀也很长,无论远战还是近拼,中国人都敢!</P>
<P>还有J10A/B/C,J11A/B/C。。。</P>
国内30机炮备弹量不多啊……而且是早期苏联货的仿制版,依然存在射速慢和弹道不够低伸
。。。什么时候称熊过了?
称熊........?????[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