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抛空铜受国际基金挤仓 国储困境犹斗结局难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5:11:53
抛空铜受国际基金挤仓 国储困境犹斗结局难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1:1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李欣 上海、北京报道
  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通过增加市场供给打压铜价的愿望似乎正在落空。
  12月8日,沪铜伦铜再创新高。伦敦金融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7日在基金买盘推动下升至新高,终盘收报每吨4452美元,大幅上涨78美元。







  受隔夜LME三个月期铜再创新高影响,8日上海期铜高开高走,全线上涨。其中主力合约602以39240元报收,上涨740元,盘中创下39350元历史新高;现货合约512收至39760元,上涨620元。
  在铜价创出新高的前一天,国储中心第四次抛铜以85%的流拍而告终。流拍的主要原因是起拍价过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次国储中心并没有公布第五次拍卖的时间和数量。
  底牌泄露?
  7日,国储中心第四次铜拍卖如约进行。大约近40家企业参与此次拍卖。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本次拍卖只针对生产型企业,相比前三次热闹的场面,参与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起拍价最低38300元/吨,最高成交价39050元/吨,总成交量仅3700吨左右,近85%的铜流拍。
  对比前三次,这次国储抛铜,成交量最少,相反起拍价和成交价都是最高的。“这个价格对一些生产型企业来说,太高了。”一位参与拍卖的企业代表称。
  与此同时,随着12月21日LME三月铜最后交割日的临近,扑朔的国储铜真相轮廓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国储的底牌似乎被多方掌握了。在4次连续抛铜的过程中,从首次远低于国内价格的起拍价,到7日接近市场价格,一系列微妙的变化都在显示,国储中心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铜价现在持续走高,这是国储中心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对于第四次拍卖流拍85%,铜价创出新高,期货业资深人士表示,“市场对国储局卖铜的价格太高,感到很失望”。
  国储中心的确和期货投机无法脱尽干系。一位接近国储局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过去国储中心一直在做期货,只是做的不很大,但也一直赚钱。“所以呢,当时的上级部门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这一次国储中心之所以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均选择做空,根本原因是“想挣钱”。
  个中原因就是国储中心已经知道国储局准备计划释放很多库存。而这也可视为国储中心做空的底牌。
  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和国储局早有抛铜的计划,而国储中心为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借用了国储的名义。“出库计划是早就定了,但是有人利用了消息,毕竟实际操作权在中心手中。”抛铜虽然早定下计划,但具体抛铜时间表却是由国储中心定,“国储极有可能是在被套住以后定的。”
  然而,让国储中心没想到的是该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刘其兵和他背后巨大的老鼠仓。“应该在1∶1-1∶1.5之间,也就是说20吨国储空头的话,老鼠仓应该有30万-40万吨。不然基金不会费这么大力气挤仓。”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当听说国储抛铜的计划后,刘其兵开始趁早建仓。可以判断,在几个月前,刘其兵建立空单之际,其心里的一张底牌就是,国际基金多头不知道中国准备计划几个月后抛售10万-20万吨铜。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事实上,整个事件中国储中心犯了期货投资的大忌,即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刘其兵一个人。由于这种情况在全世界期货业都最忌讳,因此有些期货经纪公司会定期对客户进行核对(核对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否还是同一人)。
  而国储铜事件其实也是因为这种核对而开始暴露。10月中旬,国储中心收到了某境外期货经纪公司的核对单,这样才得知原来中心帐户上已几乎没钱。于是,中心立即想调回原来在市场获利留下的几亿美元资金时,这笔巨款已经没了踪影。
  “这充分暴露了相关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般大型企业,不仅是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不能是同一人,连结算、财务、交易体系控制人员都是分开的。
  通常,完备的授权体系,分别由财务体系,交易体系和结算体系三部分组成。三个体系的权限人,应该有不同的授权时限,主管部门会定期授权,便于适时审视授权的必要性和额度。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重视权限的范围,而不重视时限,“中心就输在这儿了,而这是参与期货市场风险控制最基本的规则。”
  国储算盘
  人算不如天算。国储中心的这次抛空,却受到了国际基金的挤仓。
  而这一点,从国储中心向有关上级部门的解释中可以得到证实。
  据可靠人士告诉本报,国储铜事件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始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现在在给有关领导解释汇报时称并没有亏很多钱。”现在国储中心向上级的解释是,中心不像市场传闻那样因为投机亏钱。为此,为了保证账目的持平,国储中心几乎把以前所有的收益都用来平衡这次亏损。
  国储方面解释的理由是,国储中心在国际市场均价每吨2200美元的时候购进了15万-20万吨铜。没想到,随后国际市场涨到每吨3400-3500美元左右,之后铜价格又下跌。于是,他们认为在这么高的价位,几十万吨铜必须进行保值。但当时上海市场20万吨铜抛不进去,只能在伦敦抛,于是就在伦敦市场做了20万吨铜的抛空。
  彼时,国储中心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均价维持在3200美元一吨,等于2200美元买进,3200美元抛出,一进一出,每吨可赚1000美元。但是没想到价格一涨,国储中心在伦敦作为大空头给多头基金挤住了。于是,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持空。此外,国储方面曾经试图申请过出口铜用于交割,但没有得到上级批准,加上此时业内对国储投机的意见已经巨大,国储中心只能在国内卖货,然后平掉伦敦空头。
  据悉,国储中心现在是这样计算这笔“不亏”的买卖。伦敦市场2200美元买的,现在上海市场价格38000元左右卖掉,即相对于伦敦是3700美元卖掉,这样算下来,等于一吨赚了1500美元。中心在伦敦空头建仓位置是3200美元,现在如果平仓,算在3400美元均价,然后再亏掉300美元升水,等于是3700美元平仓。“在伦敦是亏了1500美元,在上海市场赚了1500美元,两头一算帐,没有亏什么钱。”
  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业内人士表示,关键是,国储中心为何要在两个市场都同时做空?
  结局难料
  “国家怎样处理,很难预料。”知情人士告诉本报,目前,国储中心内部账目显示没有亏钱。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国储中心注明企业类型是全民所有制,工商部门人士表示,这样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是国家的,如果出了问题,按理应该是由国家来承担。
  但即便账面没有亏损,面对承担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的中心来说,依然难辞其咎,“这么多从国家批到的资金,整个没有赚到钱。等于浪费了机会成本,现在还导致资源进不来。”某期货公司人士认为,现在,国储铜事件导致了国内和境外正常的贸易流受到很大影响。而万一价格居高不下的话,中国还要在市场上重新购买,现在好不容易压低一些价格,但是和国际价格还是很有距离,这样是不是以后会补涨。从国储本身来说,卖掉这些战略储备的铜,那何时买回,也是关注的问题。
  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整个事件中,之所以给市场造成很多迷雾,主要是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国储中心确实有接受国储局的(出库)任务,但都只限于国内的行为。由于国储局和储备中心的历史渊源,中心势必会放大其影响。
  第二,在国内,国储局因为轮库(卖掉旧库存,补充新库存),向来通过国储中心在市场抛铜。而国储中心就利用了与国储局的关系,获取信息,进而又授权在国际上做多。而这种便利曾经也让国储中心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赚足了金钱。国储中心也就开始萌发投机心理,导致了后来的做空。
  第三,正是由于以上关系,刘其兵一直在市场上以代表国储局自居,进而动用国储中心一定的可操作额度。据接近刘其兵的人士向本报透露,光是刘这两年通过在期铜上的投机,就给自己的小金库增加了不下3亿美元的收益。
  “这件事总体来说,暴露了很多问题。”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国储铜事件能够引发一系列的改变,带来好的监管,对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人员、内部风险监控、包括交割等等都会有个深刻的认识,也算有益。“就怕最后糊里糊涂的找个替罪羊就此作罢。”抛空铜受国际基金挤仓 国储困境犹斗结局难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1:1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李欣 上海、北京报道
  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通过增加市场供给打压铜价的愿望似乎正在落空。
  12月8日,沪铜伦铜再创新高。伦敦金融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7日在基金买盘推动下升至新高,终盘收报每吨4452美元,大幅上涨78美元。







  受隔夜LME三个月期铜再创新高影响,8日上海期铜高开高走,全线上涨。其中主力合约602以39240元报收,上涨740元,盘中创下39350元历史新高;现货合约512收至39760元,上涨620元。
  在铜价创出新高的前一天,国储中心第四次抛铜以85%的流拍而告终。流拍的主要原因是起拍价过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次国储中心并没有公布第五次拍卖的时间和数量。
  底牌泄露?
  7日,国储中心第四次铜拍卖如约进行。大约近40家企业参与此次拍卖。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本次拍卖只针对生产型企业,相比前三次热闹的场面,参与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起拍价最低38300元/吨,最高成交价39050元/吨,总成交量仅3700吨左右,近85%的铜流拍。
  对比前三次,这次国储抛铜,成交量最少,相反起拍价和成交价都是最高的。“这个价格对一些生产型企业来说,太高了。”一位参与拍卖的企业代表称。
  与此同时,随着12月21日LME三月铜最后交割日的临近,扑朔的国储铜真相轮廓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国储的底牌似乎被多方掌握了。在4次连续抛铜的过程中,从首次远低于国内价格的起拍价,到7日接近市场价格,一系列微妙的变化都在显示,国储中心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铜价现在持续走高,这是国储中心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对于第四次拍卖流拍85%,铜价创出新高,期货业资深人士表示,“市场对国储局卖铜的价格太高,感到很失望”。
  国储中心的确和期货投机无法脱尽干系。一位接近国储局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过去国储中心一直在做期货,只是做的不很大,但也一直赚钱。“所以呢,当时的上级部门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这一次国储中心之所以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均选择做空,根本原因是“想挣钱”。
  个中原因就是国储中心已经知道国储局准备计划释放很多库存。而这也可视为国储中心做空的底牌。
  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和国储局早有抛铜的计划,而国储中心为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借用了国储的名义。“出库计划是早就定了,但是有人利用了消息,毕竟实际操作权在中心手中。”抛铜虽然早定下计划,但具体抛铜时间表却是由国储中心定,“国储极有可能是在被套住以后定的。”
  然而,让国储中心没想到的是该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刘其兵和他背后巨大的老鼠仓。“应该在1∶1-1∶1.5之间,也就是说20吨国储空头的话,老鼠仓应该有30万-40万吨。不然基金不会费这么大力气挤仓。”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当听说国储抛铜的计划后,刘其兵开始趁早建仓。可以判断,在几个月前,刘其兵建立空单之际,其心里的一张底牌就是,国际基金多头不知道中国准备计划几个月后抛售10万-20万吨铜。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事实上,整个事件中国储中心犯了期货投资的大忌,即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刘其兵一个人。由于这种情况在全世界期货业都最忌讳,因此有些期货经纪公司会定期对客户进行核对(核对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否还是同一人)。
  而国储铜事件其实也是因为这种核对而开始暴露。10月中旬,国储中心收到了某境外期货经纪公司的核对单,这样才得知原来中心帐户上已几乎没钱。于是,中心立即想调回原来在市场获利留下的几亿美元资金时,这笔巨款已经没了踪影。
  “这充分暴露了相关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般大型企业,不仅是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不能是同一人,连结算、财务、交易体系控制人员都是分开的。
  通常,完备的授权体系,分别由财务体系,交易体系和结算体系三部分组成。三个体系的权限人,应该有不同的授权时限,主管部门会定期授权,便于适时审视授权的必要性和额度。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重视权限的范围,而不重视时限,“中心就输在这儿了,而这是参与期货市场风险控制最基本的规则。”
  国储算盘
  人算不如天算。国储中心的这次抛空,却受到了国际基金的挤仓。
  而这一点,从国储中心向有关上级部门的解释中可以得到证实。
  据可靠人士告诉本报,国储铜事件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始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现在在给有关领导解释汇报时称并没有亏很多钱。”现在国储中心向上级的解释是,中心不像市场传闻那样因为投机亏钱。为此,为了保证账目的持平,国储中心几乎把以前所有的收益都用来平衡这次亏损。
  国储方面解释的理由是,国储中心在国际市场均价每吨2200美元的时候购进了15万-20万吨铜。没想到,随后国际市场涨到每吨3400-3500美元左右,之后铜价格又下跌。于是,他们认为在这么高的价位,几十万吨铜必须进行保值。但当时上海市场20万吨铜抛不进去,只能在伦敦抛,于是就在伦敦市场做了20万吨铜的抛空。
  彼时,国储中心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均价维持在3200美元一吨,等于2200美元买进,3200美元抛出,一进一出,每吨可赚1000美元。但是没想到价格一涨,国储中心在伦敦作为大空头给多头基金挤住了。于是,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持空。此外,国储方面曾经试图申请过出口铜用于交割,但没有得到上级批准,加上此时业内对国储投机的意见已经巨大,国储中心只能在国内卖货,然后平掉伦敦空头。
  据悉,国储中心现在是这样计算这笔“不亏”的买卖。伦敦市场2200美元买的,现在上海市场价格38000元左右卖掉,即相对于伦敦是3700美元卖掉,这样算下来,等于一吨赚了1500美元。中心在伦敦空头建仓位置是3200美元,现在如果平仓,算在3400美元均价,然后再亏掉300美元升水,等于是3700美元平仓。“在伦敦是亏了1500美元,在上海市场赚了1500美元,两头一算帐,没有亏什么钱。”
  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业内人士表示,关键是,国储中心为何要在两个市场都同时做空?
  结局难料
  “国家怎样处理,很难预料。”知情人士告诉本报,目前,国储中心内部账目显示没有亏钱。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国储中心注明企业类型是全民所有制,工商部门人士表示,这样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是国家的,如果出了问题,按理应该是由国家来承担。
  但即便账面没有亏损,面对承担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的中心来说,依然难辞其咎,“这么多从国家批到的资金,整个没有赚到钱。等于浪费了机会成本,现在还导致资源进不来。”某期货公司人士认为,现在,国储铜事件导致了国内和境外正常的贸易流受到很大影响。而万一价格居高不下的话,中国还要在市场上重新购买,现在好不容易压低一些价格,但是和国际价格还是很有距离,这样是不是以后会补涨。从国储本身来说,卖掉这些战略储备的铜,那何时买回,也是关注的问题。
  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整个事件中,之所以给市场造成很多迷雾,主要是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国储中心确实有接受国储局的(出库)任务,但都只限于国内的行为。由于国储局和储备中心的历史渊源,中心势必会放大其影响。
  第二,在国内,国储局因为轮库(卖掉旧库存,补充新库存),向来通过国储中心在市场抛铜。而国储中心就利用了与国储局的关系,获取信息,进而又授权在国际上做多。而这种便利曾经也让国储中心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赚足了金钱。国储中心也就开始萌发投机心理,导致了后来的做空。
  第三,正是由于以上关系,刘其兵一直在市场上以代表国储局自居,进而动用国储中心一定的可操作额度。据接近刘其兵的人士向本报透露,光是刘这两年通过在期铜上的投机,就给自己的小金库增加了不下3亿美元的收益。
  “这件事总体来说,暴露了很多问题。”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国储铜事件能够引发一系列的改变,带来好的监管,对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人员、内部风险监控、包括交割等等都会有个深刻的认识,也算有益。“就怕最后糊里糊涂的找个替罪羊就此作罢。”
复制代码

<OBJECT><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
      <EMBED></EMBED></OBJECT></TD>
<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NEWSZW_HZH_END-->价在日复一日的上升,投机基金不仅逐渐收紧勒在刘其兵等空头投机者脖子上的绳索,而且越来越多的从那些进行套期保值的加工冶炼商手中获得利润。</P>
<P>  例如国有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有色今年在伦敦也交易了相当规模的期铜,产生了2亿以上的亏损。五矿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此类亏损是因为五矿在进口铜精矿的同时在伦敦开设了相应规模的空头仓位,套期对冲,锁定利润,保证加工冶炼费的收入。但是,期铜之战空头不利,五矿集团已产生亏损。只不过,套期保值引起的亏损并不严重。</P>
<P>  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江西铜业上半年年报显示,江西铜业在伦敦期铜市场上亏损已近2.5亿。江西铜业40万吨铜年产量中只有15万吨是自有铜矿石加工,其余铜矿石都需要进口。这些进口原料加工的精铜基本上都在伦敦进行了套期保值。</P>
<P>  按照江西铜业半年报公布的数字测算,目前每吨期铜的损失为3000元,如果中国有100万吨精铜需要在伦敦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那么投机基金就割去了30亿的利润。</P>
<P>  尽管此次投机基金逼仓中国,并非瞄准这些套期保值的加工商,但是这些加工商被殃及却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套保加工商跟刘其兵一样,纷纷将仓位都开设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使得中国企业持有大量空头合约的信息暴露在国际投机基金眼下,是造成被集体逼仓的直接原因。</P>
<P>  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也有期铜合约交易,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套保,甚至投机都要到伦敦进行?</P>
<P>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金属期货交易规模太小了。以期铜为例,上期所全部持仓25万吨,而LME持仓500万吨。</P>
<P>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监管机构对于期货市场的严厉管制造成了整个市场的不活跃,而投机套利正是一个市场回归均衡价格的关键,也是市场活跃性的必要保证。 </P></FONT></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