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沙俄霸占江东六十四屯的前前后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3:58
江东六十四屯,是指黑龙江左岸,从爱辉县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长约一百四十里,东西宽五十——七十里)。这里很早就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历史上曾有过六十四个中国居民村屯,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江东六十四屯。

在一八五八年,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机会,强迫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以黑龙江为中俄两国同界,割占了江左的大片中国土地。但该条约的第一条,对处在黑龙江左岸、为中国人历代居住的六十四屯作了如下规定:“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着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根据这个条约规定,中国人在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权,中国政府对该处人民享有管辖权。可是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沙俄乘机将我江东六十四屯居民赶过江西,霸占了这块上地。一九〇二年中俄议和后,虽经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还,但沙俄政府却采取种种无赖于段,拒绝原住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园。江东六十四屯问题遂成历史悬案。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从一九六五年四月开始,在黑河地区的爱辉县(前名瑷珲),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调查,到过五个公社,访问了七十三位老人。

这七十三位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出身。他们中有手工业工人二人,贫农十二人,中农二十四人,城市居民三十三人,自由职业者二人。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九十二岁,八十岁以上的十四人,七十五岁以上的二十一人,七十岁以上的二十五人,六十五岁以上的十人,六十五岁以下的只有二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原来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事件。所以,他们回忆的材料具体生动、可靠性强。这些材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七十三位老人的回忆材料是珍贵的,但由于受到我们水平的限制,在材料整理方面,难免存在缺点和问题,希望同志们提出意见,以便今后再做深入调查,进行修改。

一、一九〇〇年前的江东六十四屯

1.江东六十四屯的形成和居民

江东六十四屯,许多老人习惯称它为“江东四十八屯”。

白瑞久老人说:六十四屯也叫四十八屯,其实不止四十八个,说四十八屯是指大的、出名的屯子说的。

吴士宁说;我家原住在江东的老屯,又名托力哈达屯,是江东六十四屯比较早的屯子之一。最初老屯只有吴、姚、曹、徐、曾、何几大姓,以后因为人越来越多了,近处没有土地可以开垦,许多人才搬到别处去另立新屯,这样,六十四屯就逐渐形成了。

徐永来说:江东是先有旧瑷珲、前呼尼胡哈、腰屯和后屯,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江东六十四屯。

何永宽、吴锁等许多老人说: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中汉族人最多,其次是满族人,再次是达斡尔族人。满族和达斡尔族多数住在沿江坡子。有许多屯子是各族杂居。

白瑞久说:据老人说,早先在江东根本就没有俄国人居住。大约在瑷珲建立很久以后,俄国人才沿江占了我们很多地方。

吴正说:俄国人在一九〇〇年以前的四十多年才来到江东四十八屯附近。

王福海说:原先从伊都(指伊尔库茨克)往东没有俄国人,都是通古斯人住的地方。通古斯和我们有联系,和俄国没联系。江东六十四屯以东有十八站,早在满洲进关时,就与通古斯的十八站有联系。十八站,就是十八个部落,各部落有头领,这些头领都是清朝封的官,他们是归清朝管的。

2.江东大十四屯居民的经济生活

六十四屯的居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

许多老人一致称赞江东土质好,说那里一马平川,黑油沙土,头晌下过雨,下晌就能下地,土不粘,不起疙瘩,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比江西几乎高一倍。

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荞麦、铃铛麦、谷子、粘谷、糜子、黑豆、豌豆、苏子以及少量的黄豆和苞米。蔬菜有:白菜、萝卜、大头菜、西瓜、香瓜等。

六十四屯居民,平时多爱吃黄米面饽饽。小麦、大麦等大部分运到瑷珲和海兰泡出售。据王瑞林老人说,俄国人在江东段其法屯设有专门的“粮食收购站”,收买大量的小麦运往海兰泡供给俄国人吃。

虽然六十四屯土质好,粮食产量高,比较富庶,但是居民的生活贫富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江东六十四屯,既有占地数百垧的“大粮户”,也有只靠扛活维持.生活的“劳金”。徐永来说,他家在江东断山屯住,一九〇〇年时,有地七、八百垧(据吴锁、韩云亭、德铁柱等老人说,过去的垧小。大约二垧等于现在一垧。)马二百多匹,车二十多辆,雇“劳金”四、五十个,是一个比较大的粮户。而被雇佣的“劳金”,除了部分是本屯的贫困户以外,大多数是从关内或下江来的“跑腿”(即单身汉),这些人都是春来冬去,完全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

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经济生活和瑷珲有密切联系。

李喜元、吴小莲说:当时江东六十四屯没有大商店,主要买卖都在瑷珲城,大的屯子有几家小铺,卖些油盐酱醋等日用百货。就是这些小铺也多是瑷珲城商人过来开设的。

郭荫堂说,我们第五世祖“永”字辈,大约是嘉庆年间在瑷珲开了一个“西盛店”,在江东设有分店。叫“东盛店”,规模不大,卖的是油、盐、布匹等日用杂货。

原来住在小碾间房山屯的王小扣和住在断山屯的何喜庆说,我们的屯子没有小铺,每年秋收结束,封江以后把打下的粮食运到瑷珲出售,买回一年需用的东西。

江东到瑷珲城来往比较方便,当时江上有几个渡口,有摆渡。瑷珲城对岸的摆渡房屯原来就是摆渡房。

3.江东六十四屯的政治管辖

江东六十四屯统归瑷珲副部统管辖。

当时各屯设有屯长(也叫屯千)。大屯有正、副两个屯长,小屯只有一个屯长。徐福刚、李喜元等人说,周围五、六个屯子还有一个总屯长,叫“五护卢”。各屯屯长都直接听瑷珲的命令,办理各屯民事纠纷、征兵征粮等事务。吴小莲说,当时我爹是南窝堡的屯长,种地、送官粮、打架斗殴什么事情都管,屯子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就过江到瑷珲城衙门报告。

六十四屯居民,都编入八旗。徐福刚说。每旗都归瑷珲各旗营房管,姓徐的属于两个旗,我们家是镶红旗,另一些姓徐的是正白旗。

各屯的青年人,到了十八岁,每逢二、八月都要到瑷珲城进行骑马、射箭等操练。合格的当“披甲兵”,其余的作为“西单兵”(满语)即民勇了。“披甲兵”到二、八月要进行操练,操练完毕,回家种地,战时随时应征参战。徐福刚说,我大哥就是一九〇〇年“跑反”那年被抽去当“披甲兵”的。郑永海说,我父亲、三叔都当过兵,直到“跑反”时还当兵。

各屯每年要定期向瑷珲缴纳官粮。吴锁说,各屯每年秋收打完场封江后,把缴纳的官粮送到瑷珲入库。

4.六十四屯的文化教育

江东六十四屯没有官办的学校,各屯多半有私塾。

私塾里学习的内容;汉族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等书;满族念满文书;达斡尔族一般也念汉文书。住在江东老虎屯(即老沽托克索屯)的达斡尔族老人康全瑞说,我七岁在屯子里的私塾念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

满族老人白瑞久说,满族人在私塾里主要是学习满文,三年毕业,然后再到瑷珲城去念汉文书。

徐小桂说,汉族念四书五经得四、五年才能念完。有钱的再想念,就得上瑷珲城
三、六十四屯人民的遗恨

一九〇〇年,沙俄帝国主义强占江东六十四屯,进军侵入东北,给瑷珲地区的人民造成了莫大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许多人妻离子散,倾家荡产,一场人为的灾难,留下了大量的孤儿寡母。
江东六十四屯的人民,自从被沙俄军队赶过江西以后,一直盼望着早日回到故乡。可是沙俄政府却一直霸占着这块中国人民的土地,拒不交还。

据一九〇〇年以后又到江东去给俄国人扛活的人说,江东六十四屯一所房子也没留,全被烧成一片焦土。
王小扣说:我二十岁那年(一九〇六年)到江东去给俄国人扛活,看到原来的屯子都没有了,俄国人在这些地方重新盖起了房子,种上了六十四屯人民开垦的土地。

徐福刚说:我原住江东后断山屯,十五岁那年(一九〇九年)又过江东给俄国人干活,路过原来的屯子时,看见房子被烧得只剩个土堆了,屯子里遍地长满了很高的蒿草。

六十四屯的人民,自从一九〇〇年离开江东之后,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怀念故乡,希望当时政府索还六十四屯。在这次调查中,许多老人说,我们从齐齐哈尔逃难回来,一直准备回江东老家,可是当时咱们国家弱,六十四屯要不回来,我们也没法回去。

许多被访问的老人,当谈起沙俄强占我六十四屯历史的时候,他们痛恨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慨叹过去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常常叹息地说:“弱国无外交啊!”

这是受尽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中国人民用血和泪凝聚成的语言,这是对沙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控诉!
(此稿成于一九六五年八月)

在爱辉县访问的七十三位老人名单:
一、爱辉公社
1、徐富奎八十五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一九〇〇年事件前十几天被抽到瑷珲当炮兵。
2、徐小桂女,八十一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3、白瑞久七十九岁,满族,下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玛尔屯。
4、郑永海七十九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前呼尼胡哈屯。
5、吴小莲女,七十七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6、李喜元七十二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西二沟屯。
7、何喜庆七十四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8、吴叶氏女,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9、吴文海七十九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10、吴正七十二岁,满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玛尔屯。
11、何永宽七十二岁,满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何图别拉屯,一九〇〇年事件前一个月过的江。
12、徐张氏女,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13、李纯芳女,六十七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14、张翠女,六十七岁,满族,下中农成份。原居住江东。
15、何连成七十五岁,满族,上中农成份。原居住江东。
16、王瑞林八十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瑷珲,但常去江东南窝堡外祖母家。
17、郭荫堂七十二岁,汉族,前清属镶白旗。自由职业者。他的先人一九0O年前在缓挥开设商号,江东设有支店。
18、李治强八十九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
19、胡根柱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援挥老户。
20、车吉祥七十一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一九〇〇年后在江北海兰泡做过买卖。
21、何小红女,七十六岁,汉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2、徐永刚七十五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
23、孟绍忠七十四岁,汉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4、陈秀山七十五岁,回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5、吕树瑜七十七岁,汉族,自由职业者。一九〇〇年后去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地。一九一七年后回国。
26、韩廷祥七十二岁,汉族,贫农成份。一九一五年到瑷珲,后到江东给俄人扛活,看见过界壕遗迹。
27、王喜春七十五岁,汉族,中农成份。一九一五年到瑷珲,当过划船工人。
二、西岗子公社
28、吴锁七十四岁,达斡尔族,前清属镶蓝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老沽托克索屯。一九〇〇年后曾随父回过江东。
29、杜景龙六十七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段其法屯。
30、杜金安五十八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家原住江东段其法屯。
31、郭锁连六十七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布尔多屯。
32、郭应连七十三岁,达斡尔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父辈时搬过江西,住瑷珲。一九〇六年——一九一六年曾去江东给俄人扛活。
33、德铁柱八十二岁,达斡尔族,前清属镶白旗,上中农成份。原住瑷珲。
34、吴荣恒六十八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瑷珲,一九二〇年曾去江东格尔沁做过活,见到过界壕。
35、吴铁震父七十三岁,达斡尔族,手工业者。跑反前住江东布尔多屯舅舅家。
三、四嘉子公社
36、徐福刚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河西断山屯。一九〇九年曾过江给俄人扛活。
37、李志久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下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后断山。
四、大五家子公社
38、何其顺七十七岁,达斡尔族,中农成份。原住坤河。
五、黑河镇
39、刘清淇九十二岁,汉族,城市居民。在黑河住五十多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时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0、金百川八十七岁,回族,城市居民。一八九八年在海兰泡俄人开设的火磨厂里当工人。惨案前夕,领其侄、孙回国。一年后又去海兰泡,见到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1、尹兴文八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一八九八年在海兰泡德国“孔士洋行”工作,一九〇〇年夏在俄国船上当厨师,惨案时正在由海兰泡下航至庙街途中的船上,秋天回海兰泡,曾见过被俄兵推进大江后凫水逃生的中国同胞。
42、陈连悦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一九〇〇年后去过海兰泡。民国年间当过瑷珲县小学校长,省议员,曾代表瑷珲县公民为索还江东六十四屯向旧中国政府外交部上过呈文。
43、李作衡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二年由山东到黑河,后去海兰泡在一位俄国将军家做活,曾听将军夫人谈过海兰泡惨案情况,还到过精奇里江金矿。
44、吴连八十五岁,达斡尔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
45、徐永来七十八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前断山。一九〇六年去江北海兰泡给俄人做过六年活。
46、徐曹氏女,六十七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后断山。
47、吴士宁七十九岁,汉族,前清属正红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托力哈达屯。一九〇三年去江北海兰泡给俄人做工八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8、康全瑞七十五岁,达斡尔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老沽托克索屯。
49、韩云亭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二沟子屯。
50、王福海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正白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二沟子屯。
51、陶荣俊七十二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太平沟屯。
52、王小扣七十九岁,汉族,前清属镶白旗,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小碾间房山屯。一九〇六年过江东给俄人扛过十年活。
53、杨荣发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何家山屯。一九〇〇年后随父去江东给俄人扛过活。
54、刘汉财八十二岁,汉族,城市居民。久居黑河,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55、关成财七十六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西四嘉子,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56、韩亚民七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曾见过海兰泡惨案前夕逃难归国的中国同胞。
57、王桂万七十八岁,汉族,木工。在黑何住五十多年,曾同海兰泡惨案逃出来的中国同胞一起工作过两年。
58、王树恩六十七岁,汉族,城市居民。其父和二姑父是在海兰泡惨案时凫水逃过江西的。
59、王延春六十七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九三四年在海兰泡工作,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60、马延喜八十一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四年到精奇里江流域金矿当沙金工人,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61、刘玉堂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由山东到海参崴,后回国。
62、史金山八十一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3、黄德山七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4、孙玉祥八十九岁,汉族,城市居民。海兰泡惨案时正在俄国伊利古斯金矿当沙金工人。
65、于成龙八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6、李太典八十六岁,汉族,城市居民。一八九二年去过俄国海参崴和其它地方,一九一七年回国。
67、赵颜孝六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8、张继昌七十五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大乌斯力,后迁到小黑河,常去江东布丁屯外祖母家,一九〇〇年后到过海兰泡。
69、徐富财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南山屯。
70、陈纪才七十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布丁屯。一九〇〇年海兰泡屠杀中国人时,其父正到该地办事。
71、孙翼海六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八年由山东到黑河,其堂兄在海兰泡惨案时遇难,也曾见过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72、王守范七十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五年由山东去海参崴、伯力,各住十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凫水逃生的中国同胞。
73、吴兰女,六十三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

注:
这篇《沙俄霸占江东六十四屯前前后后》的调查报告,是在一九六五年八月写成的。曾在《学习与探索》创刊号发表过。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原黑龙江省委政治研究室的刘民声、孟宪章和原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的于国政、遇秀伟、徐景学、张臻、张强、闵商基、林焕文、李洁萍、韩之荃等同志。江东六十四屯,是指黑龙江左岸,从爱辉县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长约一百四十里,东西宽五十——七十里)。这里很早就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历史上曾有过六十四个中国居民村屯,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江东六十四屯。

在一八五八年,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机会,强迫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以黑龙江为中俄两国同界,割占了江左的大片中国土地。但该条约的第一条,对处在黑龙江左岸、为中国人历代居住的六十四屯作了如下规定:“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着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根据这个条约规定,中国人在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权,中国政府对该处人民享有管辖权。可是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沙俄乘机将我江东六十四屯居民赶过江西,霸占了这块上地。一九〇二年中俄议和后,虽经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还,但沙俄政府却采取种种无赖于段,拒绝原住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园。江东六十四屯问题遂成历史悬案。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从一九六五年四月开始,在黑河地区的爱辉县(前名瑷珲),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调查,到过五个公社,访问了七十三位老人。

这七十三位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出身。他们中有手工业工人二人,贫农十二人,中农二十四人,城市居民三十三人,自由职业者二人。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九十二岁,八十岁以上的十四人,七十五岁以上的二十一人,七十岁以上的二十五人,六十五岁以上的十人,六十五岁以下的只有二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原来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事件。所以,他们回忆的材料具体生动、可靠性强。这些材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七十三位老人的回忆材料是珍贵的,但由于受到我们水平的限制,在材料整理方面,难免存在缺点和问题,希望同志们提出意见,以便今后再做深入调查,进行修改。

一、一九〇〇年前的江东六十四屯

1.江东六十四屯的形成和居民

江东六十四屯,许多老人习惯称它为“江东四十八屯”。

白瑞久老人说:六十四屯也叫四十八屯,其实不止四十八个,说四十八屯是指大的、出名的屯子说的。

吴士宁说;我家原住在江东的老屯,又名托力哈达屯,是江东六十四屯比较早的屯子之一。最初老屯只有吴、姚、曹、徐、曾、何几大姓,以后因为人越来越多了,近处没有土地可以开垦,许多人才搬到别处去另立新屯,这样,六十四屯就逐渐形成了。

徐永来说:江东是先有旧瑷珲、前呼尼胡哈、腰屯和后屯,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江东六十四屯。

何永宽、吴锁等许多老人说: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中汉族人最多,其次是满族人,再次是达斡尔族人。满族和达斡尔族多数住在沿江坡子。有许多屯子是各族杂居。

白瑞久说:据老人说,早先在江东根本就没有俄国人居住。大约在瑷珲建立很久以后,俄国人才沿江占了我们很多地方。

吴正说:俄国人在一九〇〇年以前的四十多年才来到江东四十八屯附近。

王福海说:原先从伊都(指伊尔库茨克)往东没有俄国人,都是通古斯人住的地方。通古斯和我们有联系,和俄国没联系。江东六十四屯以东有十八站,早在满洲进关时,就与通古斯的十八站有联系。十八站,就是十八个部落,各部落有头领,这些头领都是清朝封的官,他们是归清朝管的。

2.江东大十四屯居民的经济生活

六十四屯的居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

许多老人一致称赞江东土质好,说那里一马平川,黑油沙土,头晌下过雨,下晌就能下地,土不粘,不起疙瘩,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比江西几乎高一倍。

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荞麦、铃铛麦、谷子、粘谷、糜子、黑豆、豌豆、苏子以及少量的黄豆和苞米。蔬菜有:白菜、萝卜、大头菜、西瓜、香瓜等。

六十四屯居民,平时多爱吃黄米面饽饽。小麦、大麦等大部分运到瑷珲和海兰泡出售。据王瑞林老人说,俄国人在江东段其法屯设有专门的“粮食收购站”,收买大量的小麦运往海兰泡供给俄国人吃。

虽然六十四屯土质好,粮食产量高,比较富庶,但是居民的生活贫富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江东六十四屯,既有占地数百垧的“大粮户”,也有只靠扛活维持.生活的“劳金”。徐永来说,他家在江东断山屯住,一九〇〇年时,有地七、八百垧(据吴锁、韩云亭、德铁柱等老人说,过去的垧小。大约二垧等于现在一垧。)马二百多匹,车二十多辆,雇“劳金”四、五十个,是一个比较大的粮户。而被雇佣的“劳金”,除了部分是本屯的贫困户以外,大多数是从关内或下江来的“跑腿”(即单身汉),这些人都是春来冬去,完全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

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经济生活和瑷珲有密切联系。

李喜元、吴小莲说:当时江东六十四屯没有大商店,主要买卖都在瑷珲城,大的屯子有几家小铺,卖些油盐酱醋等日用百货。就是这些小铺也多是瑷珲城商人过来开设的。

郭荫堂说,我们第五世祖“永”字辈,大约是嘉庆年间在瑷珲开了一个“西盛店”,在江东设有分店。叫“东盛店”,规模不大,卖的是油、盐、布匹等日用杂货。

原来住在小碾间房山屯的王小扣和住在断山屯的何喜庆说,我们的屯子没有小铺,每年秋收结束,封江以后把打下的粮食运到瑷珲出售,买回一年需用的东西。

江东到瑷珲城来往比较方便,当时江上有几个渡口,有摆渡。瑷珲城对岸的摆渡房屯原来就是摆渡房。

3.江东六十四屯的政治管辖

江东六十四屯统归瑷珲副部统管辖。

当时各屯设有屯长(也叫屯千)。大屯有正、副两个屯长,小屯只有一个屯长。徐福刚、李喜元等人说,周围五、六个屯子还有一个总屯长,叫“五护卢”。各屯屯长都直接听瑷珲的命令,办理各屯民事纠纷、征兵征粮等事务。吴小莲说,当时我爹是南窝堡的屯长,种地、送官粮、打架斗殴什么事情都管,屯子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就过江到瑷珲城衙门报告。

六十四屯居民,都编入八旗。徐福刚说。每旗都归瑷珲各旗营房管,姓徐的属于两个旗,我们家是镶红旗,另一些姓徐的是正白旗。

各屯的青年人,到了十八岁,每逢二、八月都要到瑷珲城进行骑马、射箭等操练。合格的当“披甲兵”,其余的作为“西单兵”(满语)即民勇了。“披甲兵”到二、八月要进行操练,操练完毕,回家种地,战时随时应征参战。徐福刚说,我大哥就是一九〇〇年“跑反”那年被抽去当“披甲兵”的。郑永海说,我父亲、三叔都当过兵,直到“跑反”时还当兵。

各屯每年要定期向瑷珲缴纳官粮。吴锁说,各屯每年秋收打完场封江后,把缴纳的官粮送到瑷珲入库。

4.六十四屯的文化教育

江东六十四屯没有官办的学校,各屯多半有私塾。

私塾里学习的内容;汉族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等书;满族念满文书;达斡尔族一般也念汉文书。住在江东老虎屯(即老沽托克索屯)的达斡尔族老人康全瑞说,我七岁在屯子里的私塾念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

满族老人白瑞久说,满族人在私塾里主要是学习满文,三年毕业,然后再到瑷珲城去念汉文书。

徐小桂说,汉族念四书五经得四、五年才能念完。有钱的再想念,就得上瑷珲城
三、六十四屯人民的遗恨

一九〇〇年,沙俄帝国主义强占江东六十四屯,进军侵入东北,给瑷珲地区的人民造成了莫大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许多人妻离子散,倾家荡产,一场人为的灾难,留下了大量的孤儿寡母。
江东六十四屯的人民,自从被沙俄军队赶过江西以后,一直盼望着早日回到故乡。可是沙俄政府却一直霸占着这块中国人民的土地,拒不交还。

据一九〇〇年以后又到江东去给俄国人扛活的人说,江东六十四屯一所房子也没留,全被烧成一片焦土。
王小扣说:我二十岁那年(一九〇六年)到江东去给俄国人扛活,看到原来的屯子都没有了,俄国人在这些地方重新盖起了房子,种上了六十四屯人民开垦的土地。

徐福刚说:我原住江东后断山屯,十五岁那年(一九〇九年)又过江东给俄国人干活,路过原来的屯子时,看见房子被烧得只剩个土堆了,屯子里遍地长满了很高的蒿草。

六十四屯的人民,自从一九〇〇年离开江东之后,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怀念故乡,希望当时政府索还六十四屯。在这次调查中,许多老人说,我们从齐齐哈尔逃难回来,一直准备回江东老家,可是当时咱们国家弱,六十四屯要不回来,我们也没法回去。

许多被访问的老人,当谈起沙俄强占我六十四屯历史的时候,他们痛恨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慨叹过去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常常叹息地说:“弱国无外交啊!”

这是受尽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中国人民用血和泪凝聚成的语言,这是对沙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控诉!
(此稿成于一九六五年八月)

在爱辉县访问的七十三位老人名单:
一、爱辉公社
1、徐富奎八十五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一九〇〇年事件前十几天被抽到瑷珲当炮兵。
2、徐小桂女,八十一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3、白瑞久七十九岁,满族,下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玛尔屯。
4、郑永海七十九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前呼尼胡哈屯。
5、吴小莲女,七十七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6、李喜元七十二岁,汉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西二沟屯。
7、何喜庆七十四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8、吴叶氏女,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9、吴文海七十九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南窝堡。
10、吴正七十二岁,满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玛尔屯。
11、何永宽七十二岁,满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何图别拉屯,一九〇〇年事件前一个月过的江。
12、徐张氏女,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13、李纯芳女,六十七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断山屯。
14、张翠女,六十七岁,满族,下中农成份。原居住江东。
15、何连成七十五岁,满族,上中农成份。原居住江东。
16、王瑞林八十岁,汉族,中农成份。原住瑷珲,但常去江东南窝堡外祖母家。
17、郭荫堂七十二岁,汉族,前清属镶白旗。自由职业者。他的先人一九0O年前在缓挥开设商号,江东设有支店。
18、李治强八十九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
19、胡根柱七十三岁,汉族,中农成份。援挥老户。
20、车吉祥七十一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一九〇〇年后在江北海兰泡做过买卖。
21、何小红女,七十六岁,汉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2、徐永刚七十五岁,汉族,贫农成份。瑷珲老户。
23、孟绍忠七十四岁,汉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4、陈秀山七十五岁,回族,中农成份。瑷珲老户。
25、吕树瑜七十七岁,汉族,自由职业者。一九〇〇年后去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地。一九一七年后回国。
26、韩廷祥七十二岁,汉族,贫农成份。一九一五年到瑷珲,后到江东给俄人扛活,看见过界壕遗迹。
27、王喜春七十五岁,汉族,中农成份。一九一五年到瑷珲,当过划船工人。
二、西岗子公社
28、吴锁七十四岁,达斡尔族,前清属镶蓝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老沽托克索屯。一九〇〇年后曾随父回过江东。
29、杜景龙六十七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段其法屯。
30、杜金安五十八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家原住江东段其法屯。
31、郭锁连六十七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布尔多屯。
32、郭应连七十三岁,达斡尔族,中农成份。原住江东,父辈时搬过江西,住瑷珲。一九〇六年——一九一六年曾去江东给俄人扛活。
33、德铁柱八十二岁,达斡尔族,前清属镶白旗,上中农成份。原住瑷珲。
34、吴荣恒六十八岁,达斡尔族,贫农成份。原住瑷珲,一九二〇年曾去江东格尔沁做过活,见到过界壕。
35、吴铁震父七十三岁,达斡尔族,手工业者。跑反前住江东布尔多屯舅舅家。
三、四嘉子公社
36、徐福刚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中农成份。原住江东河西断山屯。一九〇九年曾过江给俄人扛活。
37、李志久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下中农成份。原住江东后断山。
四、大五家子公社
38、何其顺七十七岁,达斡尔族,中农成份。原住坤河。
五、黑河镇
39、刘清淇九十二岁,汉族,城市居民。在黑河住五十多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时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0、金百川八十七岁,回族,城市居民。一八九八年在海兰泡俄人开设的火磨厂里当工人。惨案前夕,领其侄、孙回国。一年后又去海兰泡,见到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1、尹兴文八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一八九八年在海兰泡德国“孔士洋行”工作,一九〇〇年夏在俄国船上当厨师,惨案时正在由海兰泡下航至庙街途中的船上,秋天回海兰泡,曾见过被俄兵推进大江后凫水逃生的中国同胞。
42、陈连悦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一九〇〇年后去过海兰泡。民国年间当过瑷珲县小学校长,省议员,曾代表瑷珲县公民为索还江东六十四屯向旧中国政府外交部上过呈文。
43、李作衡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二年由山东到黑河,后去海兰泡在一位俄国将军家做活,曾听将军夫人谈过海兰泡惨案情况,还到过精奇里江金矿。
44、吴连八十五岁,达斡尔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
45、徐永来七十八岁,汉族,前清属镶红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前断山。一九〇六年去江北海兰泡给俄人做过六年活。
46、徐曹氏女,六十七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后断山。
47、吴士宁七十九岁,汉族,前清属正红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托力哈达屯。一九〇三年去江北海兰泡给俄人做工八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48、康全瑞七十五岁,达斡尔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老沽托克索屯。
49、韩云亭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二沟子屯。
50、王福海七十一岁,汉族,前清属正白旗,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二沟子屯。
51、陶荣俊七十二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太平沟屯。
52、王小扣七十九岁,汉族,前清属镶白旗,贫农成份。原住江东小碾间房山屯。一九〇六年过江东给俄人扛过十年活。
53、杨荣发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何家山屯。一九〇〇年后随父去江东给俄人扛过活。
54、刘汉财八十二岁,汉族,城市居民。久居黑河,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55、关成财七十六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西四嘉子,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56、韩亚民七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曾见过海兰泡惨案前夕逃难归国的中国同胞。
57、王桂万七十八岁,汉族,木工。在黑何住五十多年,曾同海兰泡惨案逃出来的中国同胞一起工作过两年。
58、王树恩六十七岁,汉族,城市居民。其父和二姑父是在海兰泡惨案时凫水逃过江西的。
59、王延春六十七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九三四年在海兰泡工作,曾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60、马延喜八十一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四年到精奇里江流域金矿当沙金工人,见过海兰泡惨案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61、刘玉堂七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由山东到海参崴,后回国。
62、史金山八十一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3、黄德山七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4、孙玉祥八十九岁,汉族,城市居民。海兰泡惨案时正在俄国伊利古斯金矿当沙金工人。
65、于成龙八十三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6、李太典八十六岁,汉族,城市居民。一八九二年去过俄国海参崴和其它地方,一九一七年回国。
67、赵颜孝六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〇〇年后曾去精奇里江金矿当沙金工人。
68、张继昌七十五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大乌斯力,后迁到小黑河,常去江东布丁屯外祖母家,一九〇〇年后到过海兰泡。
69、徐富财七十四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南山屯。
70、陈纪才七十岁。汉族,城市居民。原住江东布丁屯。一九〇〇年海兰泡屠杀中国人时,其父正到该地办事。
71、孙翼海六十八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八年由山东到黑河,其堂兄在海兰泡惨案时遇难,也曾见过死里逃生的中国同胞。
72、王守范七十岁,汉族,城市居民。一九一五年由山东去海参崴、伯力,各住十年,曾见过海兰泡惨案凫水逃生的中国同胞。
73、吴兰女,六十三岁,满族,城市居民。原住瑷珲。

注:
这篇《沙俄霸占江东六十四屯前前后后》的调查报告,是在一九六五年八月写成的。曾在《学习与探索》创刊号发表过。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原黑龙江省委政治研究室的刘民声、孟宪章和原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的于国政、遇秀伟、徐景学、张臻、张强、闵商基、林焕文、李洁萍、韩之荃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