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梢高度搏击猎物的雄鹰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2:27
来源:中国日报网



试飞队员风采



试飞飞机

中国日报8月5日电(记者 陈柳兵)陆军航空兵,被誉为“在树梢高度搏击猎物的雄鹰,”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面陆军向立体陆军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的重要支撑。2016年,恰逢陆军航空兵成立30周年、试飞大队组建15周年, 籍此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日报网记者走进试飞大队营地,了解这一神秘军队背后的故事。

飞行只为试验


没有试飞,就没有新装备。作为陆军唯一的试飞部队,试飞大队肩负着为陆军打造尖兵利器的重任。大队成立以来,先后圆满完成5个系列20余个新型号国产直升机的科研、定型和交付试飞任务,交付各型直升机数百架,成功处置空中重大险情60余起。为了验证直10型机的高寒性能,我们的试飞员曾冒着零下40多度的低温,在没有安装任何加温防护装置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极限测试任务,飞出了超出设计理论最大值1.1倍的超极限速度。为了获取直8型机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数据,我们试飞员曾三上雪域高原无人区,飞抵珠峰大本营、飞上甘巴拉雷达站,创造了多项国产直升机飞行纪录。期间,我们的试飞员还冒着旋翼随时失效、发动机随时停车的危险,创造了大型直升机飞越9000米升限的世界纪录。

没有试飞,就没有精装备。挖掘每一个装备的潜能,也是试飞大队的重要任务。试飞科目是最尖端,最前沿的,经常需要飞到极限。2007年,阿根廷意向购买我们的直11直升机,但要对我们的直升机性能进行重新评估。阿根廷驻军的最高点是5143米,而我们直升机的极限是5000米。大队飞行员在摸索了几天之后,决定试验,后成功着陆。 后来,直升机制造商中航工业把此次阿根廷之行的数据放进了飞行手册里,这也是试飞大队挑战极限的一次巨大成功。

没有试飞,就没有好装备。再好的装备也需要维护,再好的直升机也需要优秀的飞行员。换件离不开试飞。与普通汽车到期报废不同,直升机由于造价昂贵,因此会选择换掉老化的器件并继续使用,换件后的直升机则会首先由大队试飞,然后再次投入使用。培训带教也离不开试飞。由于试飞时的直升机要超过设计速度,达到最高值,因此对试飞员的要求比普通飞行员更高,高标准严要求的试飞员也同样承担起培训飞行员的任务。



试飞队员风采




AC311A型直升机高原试飞西藏甘巴拉5374米



飞行前检查


生死只是考验

在试飞时“出于安全考虑,不希望发生特殊情况。然而,站在技术角度,我们又希望发生特殊情况,因为只有经历过生死考验,才能成为合格的试飞员。”这就是现任大队长姚海忠每一次试飞时内心的“矛盾”。对试飞员来说,生死只是一种考验,试飞就意味着奉献。2007年7月12日,在进行直10型机旋翼载荷测试时,直升机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报警指示灯全部亮起。直升机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坠。试飞机组在短短240秒内,驾驶着几乎失控的直升机,成功避开居民区,迫降在距机场20公里外的稻田里。这架直10是原型机,上面搭载着所有的数据,如果掉下来,这个型号就可能夭折了,或者至少要推迟数年。机组的成功迫降不仅保住了科研成果,挽救了直10这个型号,更创造了世界航空科研领域的试飞奇迹。面对考验的不仅是试飞员,还有他们的亲属。队里曾经组织飞行员家属观摩试飞,一位家属观摩过一次之后,却说再也不想看了。“试飞时最怕听到欢呼声和尖叫声,因为那意味着有高难度的动作发生,也就是我们最担心的时候。” 据陆航试飞大队政治委员陈风华介绍,大队于2001年2月成立,平均每2-3个月就会碰到一起可导致伤亡的重大特情,但大队创造了15年不损一机、不伤一人,安全飞行数万小时的完美记录。



驾驶员在机舱内


梦想永不褪色



袁罗庚



史晓峰

试飞大队里最年长的飞行员是1966年出生的袁罗庚,最年轻的是1986年出生的史晓峰。虽然相差20年,但是他们的梦想却是一样。特级试飞员袁罗庚1985年入伍,与飞行器打交道近30年,安全飞行5600余小时,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个人原因失过一次手,被誉为队里的“金手指”。在大队,47岁就可以退休,袁罗庚如果退休后加入民航,每年最低也有60-70万元的收入,好一点的能拿到百万,但袁罗庚仍旧选择留在部队。按他自己的话说,试飞大队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单位给他提供了提升飞行技术的机会。“只要有可能,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意继续留在这里,5年,10年,乃至一辈子,就这样一直干下去!” 队里最年轻的二级试飞员史晓峰,对于自己的梦想也是同样的执着。家在内蒙古赤峰的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考军校,驾驶直升机在天空中翱翔,好似一只翱翔在内蒙古天空的雄鹰。别人眼中简单枯燥的生活,也没有对85后的他产生影响。 “现在不这么觉得了,经常去各地执行任务,同样觉得自己见了很多世面,可以了。”

明天将会更好

正如陆军装备部政治委员马魁在媒体见面会上提到的,试飞大队全体官兵将牢记嘱托、铁肩担当、把握机遇、趁势而上,为陆军航空兵装备建设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定会在陆军装备建设领域树起新标杆、新样板、新楷模,一定会带动陆军装备建设实现新发展、新转型、新跨越。



飞越唐古拉山口



悬挂国旗试飞

附: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大事记

2001年— 大队成立

2003年— 直10原型机首飞成功

2007年— 直11型直升机赴阿根廷演示评估飞行,刷新了该型机的最大载重、最高升限、高点着陆等多项记录,展示了我军试飞员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形象。

2008年— 直8型直升机放开总距试飞,为汶川大地震救灾直升机穿越高山峡谷提供了可靠参数,有力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

2013年— 直9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演示验证试飞,实现了电传飞控等高新技术在国产直升机上的首次应用。

2014年— 两型武装直升机高原作战效能检验试验,填补了国产武装直升机高原使用空白。

2015年— 成功为9.3阅兵受阅直升机悬挂国旗军旗试飞。




2010年9月18日飞越珠峰



http://cn.chinadaily.com.cn/2016-08/05/content_26359337.htm来源:中国日报网



试飞队员风采



试飞飞机

中国日报8月5日电(记者 陈柳兵)陆军航空兵,被誉为“在树梢高度搏击猎物的雄鹰,”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面陆军向立体陆军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的重要支撑。2016年,恰逢陆军航空兵成立30周年、试飞大队组建15周年, 籍此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日报网记者走进试飞大队营地,了解这一神秘军队背后的故事。

飞行只为试验


没有试飞,就没有新装备。作为陆军唯一的试飞部队,试飞大队肩负着为陆军打造尖兵利器的重任。大队成立以来,先后圆满完成5个系列20余个新型号国产直升机的科研、定型和交付试飞任务,交付各型直升机数百架,成功处置空中重大险情60余起。为了验证直10型机的高寒性能,我们的试飞员曾冒着零下40多度的低温,在没有安装任何加温防护装置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极限测试任务,飞出了超出设计理论最大值1.1倍的超极限速度。为了获取直8型机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数据,我们试飞员曾三上雪域高原无人区,飞抵珠峰大本营、飞上甘巴拉雷达站,创造了多项国产直升机飞行纪录。期间,我们的试飞员还冒着旋翼随时失效、发动机随时停车的危险,创造了大型直升机飞越9000米升限的世界纪录。

没有试飞,就没有精装备。挖掘每一个装备的潜能,也是试飞大队的重要任务。试飞科目是最尖端,最前沿的,经常需要飞到极限。2007年,阿根廷意向购买我们的直11直升机,但要对我们的直升机性能进行重新评估。阿根廷驻军的最高点是5143米,而我们直升机的极限是5000米。大队飞行员在摸索了几天之后,决定试验,后成功着陆。 后来,直升机制造商中航工业把此次阿根廷之行的数据放进了飞行手册里,这也是试飞大队挑战极限的一次巨大成功。

没有试飞,就没有好装备。再好的装备也需要维护,再好的直升机也需要优秀的飞行员。换件离不开试飞。与普通汽车到期报废不同,直升机由于造价昂贵,因此会选择换掉老化的器件并继续使用,换件后的直升机则会首先由大队试飞,然后再次投入使用。培训带教也离不开试飞。由于试飞时的直升机要超过设计速度,达到最高值,因此对试飞员的要求比普通飞行员更高,高标准严要求的试飞员也同样承担起培训飞行员的任务。



试飞队员风采




AC311A型直升机高原试飞西藏甘巴拉5374米



飞行前检查


生死只是考验

在试飞时“出于安全考虑,不希望发生特殊情况。然而,站在技术角度,我们又希望发生特殊情况,因为只有经历过生死考验,才能成为合格的试飞员。”这就是现任大队长姚海忠每一次试飞时内心的“矛盾”。对试飞员来说,生死只是一种考验,试飞就意味着奉献。2007年7月12日,在进行直10型机旋翼载荷测试时,直升机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报警指示灯全部亮起。直升机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坠。试飞机组在短短240秒内,驾驶着几乎失控的直升机,成功避开居民区,迫降在距机场20公里外的稻田里。这架直10是原型机,上面搭载着所有的数据,如果掉下来,这个型号就可能夭折了,或者至少要推迟数年。机组的成功迫降不仅保住了科研成果,挽救了直10这个型号,更创造了世界航空科研领域的试飞奇迹。面对考验的不仅是试飞员,还有他们的亲属。队里曾经组织飞行员家属观摩试飞,一位家属观摩过一次之后,却说再也不想看了。“试飞时最怕听到欢呼声和尖叫声,因为那意味着有高难度的动作发生,也就是我们最担心的时候。” 据陆航试飞大队政治委员陈风华介绍,大队于2001年2月成立,平均每2-3个月就会碰到一起可导致伤亡的重大特情,但大队创造了15年不损一机、不伤一人,安全飞行数万小时的完美记录。



驾驶员在机舱内


梦想永不褪色



袁罗庚



史晓峰

试飞大队里最年长的飞行员是1966年出生的袁罗庚,最年轻的是1986年出生的史晓峰。虽然相差20年,但是他们的梦想却是一样。特级试飞员袁罗庚1985年入伍,与飞行器打交道近30年,安全飞行5600余小时,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个人原因失过一次手,被誉为队里的“金手指”。在大队,47岁就可以退休,袁罗庚如果退休后加入民航,每年最低也有60-70万元的收入,好一点的能拿到百万,但袁罗庚仍旧选择留在部队。按他自己的话说,试飞大队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单位给他提供了提升飞行技术的机会。“只要有可能,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意继续留在这里,5年,10年,乃至一辈子,就这样一直干下去!” 队里最年轻的二级试飞员史晓峰,对于自己的梦想也是同样的执着。家在内蒙古赤峰的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考军校,驾驶直升机在天空中翱翔,好似一只翱翔在内蒙古天空的雄鹰。别人眼中简单枯燥的生活,也没有对85后的他产生影响。 “现在不这么觉得了,经常去各地执行任务,同样觉得自己见了很多世面,可以了。”

明天将会更好

正如陆军装备部政治委员马魁在媒体见面会上提到的,试飞大队全体官兵将牢记嘱托、铁肩担当、把握机遇、趁势而上,为陆军航空兵装备建设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定会在陆军装备建设领域树起新标杆、新样板、新楷模,一定会带动陆军装备建设实现新发展、新转型、新跨越。



飞越唐古拉山口



悬挂国旗试飞

附: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大事记

2001年— 大队成立

2003年— 直10原型机首飞成功

2007年— 直11型直升机赴阿根廷演示评估飞行,刷新了该型机的最大载重、最高升限、高点着陆等多项记录,展示了我军试飞员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形象。

2008年— 直8型直升机放开总距试飞,为汶川大地震救灾直升机穿越高山峡谷提供了可靠参数,有力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

2013年— 直9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演示验证试飞,实现了电传飞控等高新技术在国产直升机上的首次应用。

2014年— 两型武装直升机高原作战效能检验试验,填补了国产武装直升机高原使用空白。

2015年— 成功为9.3阅兵受阅直升机悬挂国旗军旗试飞。




2010年9月18日飞越珠峰



http://cn.chinadaily.com.cn/2016-08/05/content_26359337.htm
很给力的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英雄辈出,赞!
原来9.3阅兵式挂红旗的直8是他们飞的,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