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巴起火事件来看,和平收复台湾或许已成为一厢情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6:38


台湾大巴起火后,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就是下面图片中的骨灰盒。
大陆从来没有这个习惯吧?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图片日本人才会在脖子上挂着。特意在网上搜了如下图片。
由此可见,日本对台湾的皇化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再加上之前看到的,受日本教育后,烧毁自己祖先牌位的台湾少年的图,真的不寒而栗。再想想旁边举着前殖民时期旗帜的的“港灿”。

形势的统一,很简单,真正的统一,要诛心啊!可能要再过两代人,才能真正的完成实际的统一了。








=========
=========
=========

国内雕塑,被俘遣返的日本兵


===================















附一篇文章:

侵华日军为什么一定要带上被击毙战友的骨灰盒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死伤无数,而日军在行军作战,还总是千方百计地带上被击毙的战友骨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日本人十分看重骨灰有关。
古代日本人死后一般是装进瓮中埋葬,很像巨大骨灰罐。那些客死他乡的人,只好先将其火化,然后用骨灰罐装了骨灰再放入白桐木箱里,外面包上白布,由亲人挂在脖子上,捧在胸前回老家。


日本人对骨灰情有独钟,以至有骨灰信仰之说,更有甚者,到了大吃大嚼的地步,因为在有些日本人看来,吃掉一个人的骨灰,就能把那个人的性格、灵魂附着到自己身上。
在日本,骨灰是人的化身,所以名人的骨灰罐尤为珍贵。日本文学大家三岛由纪夫死后,被掘墓盗走骨灰罐,后来在公厕旁找到。作家志贺直哉的骨灰罐是国宝级陶艺家滨田庄司的作品,生前用来装砂糖,死后装骨灰,但不知是景仰他的文学,还是那罐子值钱,被人偷了去,至今下落不明。


已故日本文学家水上勉写有一本随笔《骨壶的话》,说他看见的骨灰罐都过于简单,一律灰白色,很是乏味。透明彩釉的,虽然很光亮,也不值得赏玩。他提倡自己动手做骨灰罐,而今在日本好像真有点自己做骨灰罐成风的样子。


如今大多数日本人是死在医院里,遗体运回家举行葬礼,然后火化。有一种捡骨灰的习俗,正规的做法:拾取骨灰大都是用竹筷子,男左女右,两人一起用筷子夹起一块骨灰,放进骨灰罐里。首先捡牙,之后按腿、胳膊、腰、背、肋骨、头骨的顺序各捡一块儿,最后是喉结。为此,焚尸的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持骨灰的形状。
由于捡骨灰这个行为,日本人用餐时忌讳互相用筷子传递食物。

台湾大巴起火后,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就是下面图片中的骨灰盒。
大陆从来没有这个习惯吧?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图片日本人才会在脖子上挂着。特意在网上搜了如下图片。
由此可见,日本对台湾的皇化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再加上之前看到的,受日本教育后,烧毁自己祖先牌位的台湾少年的图,真的不寒而栗。再想想旁边举着前殖民时期旗帜的的“港灿”。

形势的统一,很简单,真正的统一,要诛心啊!可能要再过两代人,才能真正的完成实际的统一了。

1.jpg (36.3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3 上传



2.jpg (86.6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3 上传



3.jpg (74.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3 上传



4.jpg (75.3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3 上传


=========
=========
=========

QQ截图20160729184512.jpg (59.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国内雕塑,被俘遣返的日本兵


===================

QQ截图20160729183450.jpg (67.2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QQ截图20160729183736.jpg (26.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QQ截图20160729183820.jpg (31.6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QQ截图20160729183828.jpg (33.8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QQ截图20160729183836.jpg (48.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QQ截图20160729184433.jpg (19.1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9 18:52 上传





附一篇文章:

侵华日军为什么一定要带上被击毙战友的骨灰盒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死伤无数,而日军在行军作战,还总是千方百计地带上被击毙的战友骨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日本人十分看重骨灰有关。
古代日本人死后一般是装进瓮中埋葬,很像巨大骨灰罐。那些客死他乡的人,只好先将其火化,然后用骨灰罐装了骨灰再放入白桐木箱里,外面包上白布,由亲人挂在脖子上,捧在胸前回老家。


日本人对骨灰情有独钟,以至有骨灰信仰之说,更有甚者,到了大吃大嚼的地步,因为在有些日本人看来,吃掉一个人的骨灰,就能把那个人的性格、灵魂附着到自己身上。
在日本,骨灰是人的化身,所以名人的骨灰罐尤为珍贵。日本文学大家三岛由纪夫死后,被掘墓盗走骨灰罐,后来在公厕旁找到。作家志贺直哉的骨灰罐是国宝级陶艺家滨田庄司的作品,生前用来装砂糖,死后装骨灰,但不知是景仰他的文学,还是那罐子值钱,被人偷了去,至今下落不明。


已故日本文学家水上勉写有一本随笔《骨壶的话》,说他看见的骨灰罐都过于简单,一律灰白色,很是乏味。透明彩釉的,虽然很光亮,也不值得赏玩。他提倡自己动手做骨灰罐,而今在日本好像真有点自己做骨灰罐成风的样子。


如今大多数日本人是死在医院里,遗体运回家举行葬礼,然后火化。有一种捡骨灰的习俗,正规的做法:拾取骨灰大都是用竹筷子,男左女右,两人一起用筷子夹起一块骨灰,放进骨灰罐里。首先捡牙,之后按腿、胳膊、腰、背、肋骨、头骨的顺序各捡一块儿,最后是喉结。为此,焚尸的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持骨灰的形状。
由于捡骨灰这个行为,日本人用餐时忌讳互相用筷子传递食物。
在对日问题上,蒋介石起到的效果和汪精卫恐怕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我赞同梧桐的,合同后患多,看看现在香港就知道了。

历史上的和平统一,仅有吴越国的 ‘纳土归宋’ 这一个特例

此后的王朝无例外都是武力统一,2公司谈个联合经营都要扯皮血拼,何况领土,哪那么容易给你和平
是有些麻烦
三W刀卡木 发表于 2016-7-29 19:18
其实我赞同梧桐的,合同后患多,看看现在香港就知道了。
一国两制结束后,不知道老爷们会不会推进认同教育。
绿狗会付出几十倍的代价。
呵呵,清初因削发令,有嘉定三屠,可是到了清末,秀才们反倒哭着不肯去辫。为什么?
把敢反抗的人杀灭,留下不敢反抗的一群;把文化传承扼断,愚化无知幼稚的一群。施以恩惠,束以法令,娶其女子,育其幼子,教他们认贼作父,教他们以胞为仇。
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就在做这些事情。
和平统一,像香港一样搞特殊化一国两制,还是算了。我们宁愿多纳税支持,打下来,派省长过去,就是一个省,没有那么多毛病。
啥叫或许,俺对你们这些文化人真是无语...
早就清楚无误的事还一个劲叨叨!
解决台湾唯有铁与火!别无他法!
康熙当年也想和统,最终还是武统。兔子想和统也是一厢情愿,早在2005就明白了。只是不想现在动手而已。别以为高层比老百姓还傻,利益权衡而已。
最好不要弄成个大号香港
哎  一言难尽吧
我不能说自己骗自己
本来就没打算和平收复,是国力原因,再等几年,航母,J20,096批量服役的时候,你看兔子还是这调调不,现在兔子是在埋头加紧补课,只要能让美帝不敢动就是时候动手了。
现在还有人在幻想和平统一?
真要是河童了,4V绝对是一个大号的香港,而且4V的面积和人口比香港多得多,到时候的麻烦会比现在的港灿多1万倍。幸好有现在的港灿们的上窜下跳,不然很多人还真看不到这帮台巴子的危害程度。
以新的统治精英阶层取代旧有阶层,在此过程中:鼓励的’默认的不追究的大规模的不留死角的将旧有阶层的1社会地位2社会财富3社会资源!进行转换,让新进统治阶层沾满鲜血才能彻底打心眼的转向。
2016-7-29 22:13 上传

台湾两千多万人,和平统一后它们能比现在过得还好?如果能,那我不同意统一,如果不能,台湾会同意统一?在自家国土,还要通行证,要它做甚?自家生产的东西被称为“进口”,要它做甚?
早就不可能了,还用现在看吗
怎么不发旅游禁令
哟!这看来和平统一还真是没戏。哎!同时华夏人,台湾人怎么没一点人样儿。老蒋醒过来能不能气死。
直到今天还有这么些人在幻想和平统一,才真的让我震惊…………
和桶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的事情
你要是去ptt看看,叫好的人渣都有。。。。。。和平统一,是最大的冷笑话。
20年前就能断定和平统一无望,那时候台湾虽然还没象今天这样混乱,但苗头已经很明显了。以前总提什么指望台湾的民意,其实民意这种东西从来都是被执政当局操弄的。不管什么朝代,江山都是打下来的才稳固,历史上就没有哪个朝代是通过和谈达成统一这个愿望的,所以说和平统一纯粹就是瞎扯蛋。
蒋经国死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能了,这些年不过是糊弄下国内爱国者而已。
等记得事的人都老死至少得两代
你要是去ptt看看,叫好的人渣都有。。。。。。和平统一,是最大的冷笑话。
怎么会是冷笑话,分明是某些人的聚宝盆——太有用了。
2016-7-30 00:32 上传








兔子现在只是希望来得晚点而已
關於撿骨 (因各地風俗民情不同,故資料僅供參考)

一、撿骨的意義
  撿骨,又稱「撿金」、「洗骨」、「拾骨」等,乃西太平洋邊緣的幾個島嶼所特有的現象,尤為台灣之閩客族群乃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乾隆以後)由大陸閩、粵移民而來,所以父母遺骸葬在台灣,歷經數年,挖起骨頭以罌裝,背返閩粵祖塋安放,所以才有撿骨之風俗,然一住下來七、八代定居下來,又逢一八九五年台灣受日本佔據,迨一九四五年十月光復後,旋即兩岸分裂,百多年以來,台民之祖塋再也沒有遷葬大陸之風氣,尤以一九六四年文化大革命以來,大陸之祖塋大體已被刨光,更不可遷葬於大陸祖塋,然而撿骨風俗已在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十年來不撿骨,子孫心中就感疙瘩,禁不起風水師傅從旁編理,自然撿骨風氣儼然已成國人喪葬禮俗的一項固有文化了。

二、撿骨的年限
  1.未滿十六歲死亡者不撿骨。
  2.三十歲以內死亡者,可以選在五-七年撿骨。
  3.四十歲左右死亡者,可以選在七-九年撿骨。
  4.五十歲左右死亡者,可以選在八-十年撿骨。
  5.年齡愈大死亡者,撿骨的時間也就愈晚。

三、撿骨的目的
  1.舜,大孝之人「象代耕田,鳥為耕草」,孟子:「[舜生於馮,東夷之人也。]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疑瓦棺之。其妻娥皇女英,不飲不食,日以繼夜的哭泣,淚灑在竹上,竹盡成斑,此種竹後人稱湘妃竹。故以瓦葬為舜時代產物,舜建都虞,又稱有虞氏。
  2.將屍骨撿存,可保護骨骸,與求福避禍,一點關係也無,只是數十年來後墓基破損不堪,當然有撿骨之必要。
  3.十年風水輪流轉,數十年後擇地而葬,俗人所信也。
  4.將祖宗遺骨,集中一處建墓厝或另合建一墓,以利掃墓。
  5.政府七年輪葬制度,撿骨對土地利用頗多正面功能。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第70條規定略以「骨灰或起掘之骨骸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應存放於骨灰(骸)存放設施或火化處理」。因此骨灰或起掘之骨骸以存放於骨灰(骸)存放設施或火化處理為原則;條例另有規定為例外,不得洗骨再葬。)

四、撿骨的流程
  1.先定流年,今年可否撿骨。
  2.訪墓司,約定時辰(以卯辰巳三時為宜)及一應物品。
  3.購置「瓦罌」(金罌),也是陶甕,又稱「金甕」、「金缸」。
  4.聯絡相關子孫,準備物品。
  5.至墳地祭拜后土及已逝之墓主(祖宗)。
  6.開墳堆,先由手臂撿起,口中說:「○先生(○夫人)請您起來吧!」次為肩,再從頭一一撿起。
  7.依人坐姿樣置入金罌,一根一節仔細排好。
  8.定吉地:仍葬原地,或換他地改葬,覓好地點依葬禮掩之,如山岩中、田野上、笠篷下、山壁間等。

五、撿骨的禁忌
  1.客俗:屍骨不曬太陽,即不曝光,陰不見陽,故以棚或傘遮住棺頭,閩俗則屍骨見曝,乾燥輕鬆,不忌他光。
  2.養屍:葬後多年未化,屍體變樣、變胖、不變化。
  3.蔭屍:葬後多年未化,屍體不長毛、不變化。
  4.撿骨不願見子孫哭泣,謂不能夠成長。
※如遇養屍、蔭屍場合,不必驚赫,此因地質關係,子孫可用杖物撥動屍體衣物(勿用手動,以免中了屍毒),此種現象可以原地掩埋,或另擇他處壙埋均可,或以擲筊式請其暗示處理方式。

六、撿骨的處理
  1.男性由左手撿起,女性由右手撿起,由上胳、下胳、手掌、手指、次另一隻手、頸項、頭骨、再下身一一揀起,清掉泥土,將其曝曬於陽光下,然後從腳趾、腿、坐骨、上身、雙手、頸、頭之序一裝入金罌內。
  2.原地或另擇日覓地安葬(依安葬禮方式),或直接盡納骨堂內或祖厝內(依進塔方式)。
  3.家族每年於清明節前後培墓三年再年年掃墓,進塔者,每年清明節前後子孫團圓,獻花、獻祭品、行禮追悼一番。
http://www.ccmso.gov.tw/09/P0901/P09S01-05.htm
好像是习俗来的哦...
这次出事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爱吃鱼庄子休 发表于 2016-7-29 20:05
啥叫或许,俺对你们这些文化人真是无语...
早就清楚无误的事还一个劲叨叨!
解决台湾唯有铁与火!别无他法!
赞同  直接打下来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dabo8384 发表于 2016-7-29 22:32
直到今天还有这么些人在幻想和平统一,才真的让我震惊…………
   我一直没幻想和平统一。
呵呵,国台办不那么认为
不然国台办就没存在的意义,那些靠跪舔WW来吃饭的都得下岗
所以,只要有和平统一这个概念,有的人就可以吃香喝辣
不但要梧桐,还要下死手,一下打怕他,让他几十年都忘不了,这样才能消停,谈判?笑话

以前咱们穷,看台湾那点家底眼馋怕打烂了可惜,现在看,越烂越好,给个馒头感动不行那样才好呢,再蹦跶继续揍,什么玩意这是。
题目去掉也许
和平本来就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