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掉中国所有堤坝,洪水淹掉国土面积才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1:53:09


我跟我的学生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我们把所有防洪堤、所有大坝全部都炸掉,洪水能够淹掉的国土面积才0.8%,极端情况下才淹掉6.2%。
〉〉〉这是网上又常见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呢,具体内容不多说,见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12776403_573670617.html

我就想问一下,这个作者俞孔坚,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一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货色,他的资格是真是假。
  就算他是真的,他敢不敢说那在他的计划里被淹没的一点点(约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的国土上住着多少人口?

增加全文:
  俞孔坚,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一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
2014年,俞孔坚在一席曾经分享如上的观点。在全国大面积暴雨洪灾的当口,我们再一次推送这篇演讲给大家。文章略有删节,建议直接看视频。

  大脚革命俞孔坚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把乡下姑娘当作是土和丑的,只有是裹了脚才被认为是美的。比如这两个姑娘的形象截然相反,一个脸很黑,脚很大,身体很结实健壮,另一个脸很白,脚很小,三寸金莲,我们一直认为后一个是典型的中国美女,腰不能站直,直了就不雅了。

中国古代对脚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三寸叫金莲,四寸叫银莲,五寸叫铁莲,再大就嫁不出去了,只能劳动,只能在乡下干活了。所以在中国,大家认为西施是最美的。西施走路弯腰,是因为她有病,后来有人研究她是得了心脏病,我们怎么会把一个病态的人看成是美,而把一个健康的能干活的大脚看成是丑的呢?
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美是少数城市人定义的。少数城市贵族为了有别于乡巴佬,为了有别于乡下人,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位,他的手段就是把正常的人变为不正常的人,把健康的人变为不健康的人,把能干活的人变为不事生产的人,这是我们对待人的审美观。
中国的五四文学革命,就是让卖豆浆和油条的语言登了大雅之堂,变成了诗歌,变成了今天的白话文,那么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土地的、关于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场革命,一场设计的白话文革命。
大家也许会庆幸我们现在不裹脚了,为什么一百年前中国人这么傻,要把脚裹起来?也许一百年之后的人会说,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傻,因为我们还在裹脚,我们的审美观仍然是小脚的审美观,我们的价值观仍然是小脚的价值观。
你们看看我们的城市,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丰产的稻田,稻田种的是稻子,丰产而美丽。但是我们不认为它是美的,到了城里以后,我们把这样的田平掉了,种上了光鲜的草坪,灌溉施肥,一平米草坪每年要灌一吨的水才能把它养活,我们认为这是美的。

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果实累累的桃子、梅子、梨子,但我们认为那是乡下的,一到城里我们都连根拔掉了。公园里种的都是这些树,都只开花不结果,我们不让它结果子,这些桃树的生殖器官变成了重瓣的花朵。

我们的鱼也是这样。我们农民养的鱼不是美的,河里的鱼不是美的。我们家里养的鱼都是中国特产的金鱼。金鱼实际上是最丑的,头是畸形的,腰是畸形的,尾巴是没有力气的,所以这个鱼如果放到黄浦江里,明天就死了。

我们对待土地、对待江河也是如此,用的是小脚这种畸形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你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小江河,从这儿走出去五百米,你去看看我们黄浦江就是这样的。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一千年一遇的防洪堤,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

但是你发现了吗,我们的水患越来越严重,每年都会犯洪水,因为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我们的大江大河自己都不能调节雨涝,不能调节雨洪。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河流。

但在我一个月之后去看,已经变成了这样的河流,中国现在没有一条江河是完整的。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河流,中国把上千亿的人民币投入到治理所谓这样的河道,所谓的水利工程,所谓的防洪,所谓的美化,河道里头没有生物,没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中国的降雨、水资源非常短缺,只有世界水资源的7%不到,但我们一下雨就把河里的水全部排掉,以至于整个中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每年下降一米。
我们现在所有的城市都在惊恐,下完暴雨城市都淹掉了,恨不得把所有雨水一下完,当夜的水都要把它排干,所以我们的管道修得很粗很大,大家都在抱怨,城市被雨水淹掉是因为管道不够粗,所以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把水泥管道越做越粗,还安装上水泵,一下完雨水泵赶紧抽水,赶紧排掉。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也毁掉了自然的大脚。自然的调节系统没有了,就像一个人进了医院,靠输液、靠人工设施来维持心脏跳动,所以你看到我们的涝灾越来越严重。2012年北京暴雨致死77个人,长沙一个女大学生被水管吸到地下去,这样的事每年都发生。
我们发明了非常精密的机器和滤膜,我们喝的水都是经过几十道工序过滤净化,包括纳米技术过滤净化,试图把水弄干净。但你发现我们的水却越来越脏,中国75%的地表水都受到了污染,黄浦江流的是劣五类的水。

实际上,这些水在二三十年前都是非常好的肥料,农民会把它当成宝贝,但到了今天,我们却把它当成污水排掉,或者修建昂贵的污水处理厂,似乎要把它处理干净,但结果污水却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一夜之间把一条蜿蜒曲折灵动的乡下小河,变成了北京汉白玉栏杆的金水桥,两岸的稻田、玉米、高粱全部砍掉,种上了我们城里人喜欢的观赏植物。

你可以看到,左边是一个月之前我去看的。一个月之后都变成了园林植物,原来都是油菜花、蚕豆,现在都变成了紫叶小檗,金叶黄杨,无用,但是我们把它当成美丽,并耗去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维持这种美丽。

我们整个城市都在追求一种畸形的美,就像裹了脚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耗掉了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和30%的煤炭,用来毁掉我们健康的双脚,以至于我们的地下水年年下降,我们一共就600多个城市,现在有400个城市缺水。
我们的地表水75%是污染的,50%的湿地消失了,湿地就像人的肾脏一样,而50%被我们消灭掉了,为什么会消失?我刚刚讲了,因为所有河道都变成了面条,两边都没有湿地了,都变成了水泥和防洪墙了,原来两边都是滩涂,现在都没有了。

结果这导致了我们的土地本身没有自我调节能力,下一场很小的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就像人的双脚走不动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我把它叫做大脚革命,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们的审美观,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第一个要改变的就是对待水的态度,与洪水为友。这是我跟我的学生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我们把所有防洪堤、所有大坝全部都炸掉,洪水能够淹掉的国土面积才0.8%,极端情况下才淹掉6.2%。

也就是说,中国防洪防了几千年,抗洪抗了几千年,实际上只为了0.8%的国土。我想问,这值得吗,为什么要打这样一场永远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呢?所以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需要行动,砸掉这样的钢筋水泥。
这是我回国做的第一个工程,十多年前在浙江台州的一条河。原来非常漂亮的一条河,蜿蜒曲折,两边全是丰茂的植被、湿地,洪水来了水就涨上来了,鲤鱼也上来了,结果水利部门给了两个亿的工程款,说做成防洪堤。

工程刚做了一半,市长就接到了农民的上访,因为农民的牛没地方喝水了,原来我们的河漫滩都是成群的水牛在傍晚时候在河里去游泳,去喝水,后来又发现小孩子掉下去爬不起来了,人淹死了。
再后来发现青蛙也没了,因为湿地消失了,青蛙在河里产卵,蝌蚪爬不到岸上来了,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市长连夜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砸掉防洪堤,他一听吓坏了,两个亿说砸就砸掉,这不是政治风险嘛。你怎么保证洪水不会冲掉我的城市?
我就跟他做了分析,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分别淹到哪里,后来我们发现,没有这个防洪堤洪水也淹不到城市。

我们可以把淹掉的地方做成公园、绿地和湿地,甚至可以做成稻田、荷花,为什么要花两个亿来做防洪堤呢?这个两个亿投下去以后,农民要种多少年的地,才能从经济上把这两个亿的投资给还上呢?
砸掉它以后,我们故意设计了河漫滩下的浅滩深滩,让鱼在这里产卵,让青蛙在这里产卵,让牛可以下去喝水,让人可以在这儿行走。洪水来了,可能淹掉就一两天,或者最多也就一个星期,平时都可以让人去使用。

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呢?大家几乎一辈子都没法在河边走路了,这是很悲惨的事情,所以现在即使洪水来了,人照样可以在栈桥上行走,周边也恢复了茂盛的植被。

所以对待自然的水系统、自然的河道、自然的湿地系统,我们要做最小的干预。我刚刚讲,砸掉水泥回到它的自然状态。如果有了它的自然存在,我们就要善待它,最小的干预,还我江河自然的美。
这是一条很野的河道,大家觉得很危险,所以需要改造它。那通常的做法是裁弯取直、河道硬化,然后园林部门铺点草坪,种上花,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这么做,这是河漫滩,原来的河漫滩都不要动它,完全让它自然保留。

最后我们只做了人需要的一条红色飘带。这个飘带实际上是一条椅子,这条椅子你可以坐着休息,躺着休息,底下有灯光,而周边全是自然的,地形仍然是原来的地形,树还是原来的树,野草还是原来的野草。500米长的一条坐凳,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个人,这里变成很浪漫的一个地方。这条板凳2008年的时候,被美国的《旅行家》杂志社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你可以看到老人小孩都在这儿,这三个老太太是早上去的,到了晚上,她们还在那儿。


所以大脚革命就是我们要回归生产。我们的土地本来是丰产,但是我们现在的土地,一进入城里就被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城里就不允许有农作物,甚至有的小区里会把居民种的菜都给拔掉,不让人家去劳动生产,但实际上丰产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美丽。
这是我们2002年在沈阳做的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一平方公里左右的校园,校长花了一年时间,花了5个亿资金把房子盖起来了,校园盖起来了,建筑盖起来了,结果他发现没有校园,校园是荒芜的一片。

于是他给我打电话,说你能不能6个月时间把我的校园建出来。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3月份,9月1号就要开学了,而且他说没钱了,5个亿都盖房子去了,他还想要有特色,美丽。
那我说好吧,我试试看。我就收集雨水种稻子,城市中心没有灌溉设施了,只有收集雨水,雨水是免费的,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然后种稻子,稻子基本上是免费的,农民种一辈子他卖不出几个钱来,所以稻子是最便宜的。而且几乎谁都会种,种草坪还需要专业的人培训,一个星期还得修剪一次,过两个星期要施一次肥,天天浇灌,所以种稻子比种草坪要便宜。

你看,在校园里头,可以读书,还可以放羊,老师在这儿散步,学生在这儿读书,耕读。过去,耕读是中国比较久远的理学思想,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耕种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看到稻田就把它平掉了。
过去三十年,我们侵占了10%的粮田,中国的粮田非常珍贵,因为我们只有十分之一的国土是可以种地的,而我们其中十分之一的粮田已经被侵占了,全部变成了钢筋水泥,其中的30%到50%变成了绿地,而这个绿地就是变成了小脚的绿地。
我刚才讲,天天灌溉,天天施肥,天天浇灌,所以这个校园变成一个大脚的校园,有插秧节,有收割节,还可以生产绿色的粮食,这个绿色粮食变成了学生餐厅的食物,同时变成了纪念品,这是袁隆平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回到生产,回到食物人以食为天,实际上,不要忘记土地的伦理,就是让它长出庄稼来,长出作物来,我们不要认为这个花才是漂亮的,丰产才是真正的漂亮。
我刚才讲,我们拆掉了这么多的房子,过去的三十年城镇化进程中,有一个运动叫“退二进三”。我们上海也是,上海世博会原来这一片全是钢铁厂,上钢三厂、江南造船厂,还有其他的化肥厂,当时拆之前我都系统地调查过一遍。当然这些工业建筑都很脏,有烟囱,有污染,但它们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拆掉它实际上拆掉了我们的记忆。习近平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中国这过去三十年,拆掉了这些东西,使我们没法记得住乡愁。
所以我这个案例就是要让我们普通的市民能够记得住乡愁。这是广东中山一个造船厂,厂房,船坞,脏乱差,泥泞不堪,当时这个城市的市长正在组织拆迁,要全把它拆掉,他说,等我拆掉请你来给我做个设计,做一个世界一流,50年不落后的设计。

我说你拆掉之后马上就落后了,因为拆掉这个地方就拆掉了历史,拆掉了记忆,所以我们就保留再生再利用,你可以看到,这是过去的厂房,现在厂房都保留了,但是我稍加改造,把它变成适合当代人的地方。

这是生态恢复完的河岸,人跟自然真正能够和谐相处的一个河岸,这个河岸你可以看到,它是阶梯式的,水可以涨上来,人可以走下去,一直走到水边,人跟自然,跟水能够相亲。这个生锈的厂房现在变成了一个公园,叫岐江公园,这里成了珠江三角洲最受欢迎的婚纱照的场所,每年有5000对新人的婚纱照在这个公园里头拍。

这就是记忆,80年代很普通的东西,它仍然是可以成为我们历史的记忆。我们老想着我们周代是什么样的,汉代是什么样的,唐代是什么样的,明代是什么样的,我们往往忘记我们的昨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往往把昨天的东西给推掉了。
现在哪个公园还种野草吗?这是十二年前,我们第一个在中国公园里头种野草,而且用的是生锈的钢轨,保留原来的工业厂房。

你看这是大脚的美丽,美丽的大脚,在铁轨上行走,周边都是野草,这就是大脚的革命,这也是美。当然苏州也很美,上海的豫园也很美,豫园和苏州的园林适合于不事生产的人,适合弯着腰走路的人。
我刚刚讲了,中国几乎所有城市在小脚化以后,都在遭受着涝灾,每个城市一下雨,特别是夏天。因为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就是夏天下雨,雨来得很猛,结果我们的集中排水系统往往不能适应我们的强暴雨,一天要降200毫米的雨水,所有管道都会瘫痪,我们的雨水管道都会瘫痪,无论你做得多粗,都不能解决中国强降雨的这种特征。
但是只有自然系统可以适应自然的河渠,自然的水系统可以适应,所以城市应该回归海绵系统,建立一个海绵的城市。这就是我三年前做的,叫海绵城市,城市中心一块公园,你可以看到用了简单的填挖方,做成一个海绵系统很简单,就像我们的桑基鱼塘一样,挖出来、做高,再挖出来、再做高,边上做了一圈,这圈干吗呢,就是用来净化雨水,过滤雨水,使雨水从城市里头往公园里头排。

三年前人家说你傻,公园怎么可以变成排水区呢,好多人反对,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证明是很成功的。这些彩色的都是不同深度的坑,挖出来以后,雨水就可以再过滤,沉淀,净化,公园的中间根本就不去动它,留白,让雨水去滋润,自然就变成了一块湿地。这就是挖出来的坑塘。上面人在行走,底下就是过滤水的,花了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它的投资是一般公园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是建成一年、第二年。大家可以看到,很快,周边全是城市的高楼起来了,城市中有了一个人工的自然公园,后来就变成了城市中央的国家湿地公园,那么这就是一个海绵系统,雨水补充的地下水。


因为我刚才讲了,雨水是资源,但是我们把雨水都排掉了,以至于中国大部分城市都缺水,如果把雨水都留下来,使整个国土都变成海绵系统,我们就不需要搞南水北调。北京每年排掉10亿立方米的雨水,实际上这10亿立方米排掉的雨水,相当于从南方调到北方的那部分水,水量差不多。
所以建立海绵系统,可以改变我们城市,改变涝灾,改变旱灾,同时给城市营造一个不需要管理,不需要灌溉的一块绿地系统。你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居民,在廊桥上行走,底下就是人工的海绵系统,所谓解放大脚,大脚革命就是要让自然做工,让自然系统做工。

这是2008年黄浦江对岸的后滩公园。那一年上海为了举办世博会,当时准备要建500年一遇的防洪堤,建得比这还要高。后来我们说服了上海市政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把堤都砸掉了,砸掉以后恢复它的生态的堤岸,同时把防洪堤,20年一遇跟500年一遇之间的河漫滩,变成了一个公园,也就是它可以满二十年可以淹掉一次,公园淹掉一次没关系啊。

与此同时,我们把这个公园变成一个净化系统,我刚才讲了,我们所谓劣五类的水,所谓污染的水,大部分都是营养,氮磷钾实际上是富营养,像太湖、滇池里头为什么会出现蓝藻,就因为大量都是肥料。
在农业时代,这个肥料在我们家乡全是宝贝,结果我们现在都把它排到河里,排到江里,排到湖里头去了,认为这是污染,如果把这个水用起来,灌溉我们的粮田,灌溉我们的湿地,实际上这就变成了施肥过程了,施肥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净化的过程,又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把劣五类的水净化成了干净的三类水。

大家下次再去看后滩公园,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了,实际上它是一个活的污水处理厂。你看这有迭水墙,非常可惜,这一段被管理者锁起来不让看了,实际上你们应该呼吁把它开放,因为这是系统的一部分。

这里头有将近250米长的一条迭水墙,这个水墙就把黄浦江水提上来以后,水落下来就是个曝氧、曝气的过程,曝气就是在水里增加氧气,增加氧气氧化以后水就变成了肥料,肥料就被植物所吸收。
这是梯形的台阶、梯田,这个梯田用了不同的植物,有的吸收氮,有的吸收磷,有的甚至吸收重金属,水就进行了过滤,你可以看到这个过滤的过程,每一种植物被有意识地设计成了一个谱系,使你看到它是个过滤的过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吸收功能,同时刚刚讲的这个吸收过程实际上是个生产过程,这里头种的是庄稼,种的是水稻,种的是向日葵。

几乎每年我都要回到上海后滩去看看。我经常看到,公园里有人在采豆角,有人在采玉米,有人在采向日葵,不要认为这是不雅的,这就是人跟食物的关系,人跟土地的关系。你看后面还留着工业时代的厂房,原来上钢三厂在这个地方。

流出来的时候水已经变得非常干净,清澈见底,一滴水从上游流到下游要一周的时间,但是每天能生产的是2400吨的水,你们上海当时世博期间用的部分水,就是这里生产的。
上海有些市民,素质非常高,我有一次回到那儿去看,有一个老先生一路跟着我,跟我一路讲这个公园的水是怎么净化的,让我很感动。如果所有的河道,所有的江河全都这么去做,恢复湿地系统,那么我们的水系统就会变得非常干净,至少比现在要干净很多。
你看这就是现在看到的浦东,生机勃勃的,但我刚才讲的很可惜,这里他们又拦了一个栏杆,一般人都进不去,要跟他们先说,应该呼吁把它开放,这个可以去参观,下面实际上可以看上海天际线的,所以这是生机勃勃的能够净化水的一个生命的工厂,活的工厂。

我刚才讲了,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实际上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这个事推广到全国,全国200个城市现在在遵循,多多少少在用我刚才讲的这套技术,土壤的净化技术,雨水的海绵技术,还有水的净化系统,湿地净化技术。
这是我们最近刚完成的一个城市,六盘水。你可以看到,这是当时的雨水、污水、垃圾,还有湿地的破坏等等。

要建立一个城市的生态的大脚,一条生态廊道,把河道变成一个生态的廊道系统,支流也要把它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支流,然后节点形成一系列的海绵体吸收雨水,使得雨水不能直接进入河道,经过过滤沉淀以后才能进入河道和我们的湖里,如果把雨水和地面的污染都截流了,我们的湖泊里就不会有富营养,不会有污染,水就会变得很干净。
这是三年前的样子,河道硬化,污染严重。现在我们用三年时间改变了整条河道,鱼回来了,两岸全是丰茂的植被,所谓的污染物也节流了,而且利用中国的这套最早的农耕技术,叫陂塘系统,我们让水流慢下来,而不是让水流快起来。

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是把水加快,恨不得一夜之间全部把洪水排干,所以它设计的断面都是直的,或者梯形的,叫三面光技术,河道里不准种树,不准种灌木。而我们恰恰相反,把水流慢下来,就像慢生活,慢营养,慢慢消化,让自然系统把水留下来,让植物吸收到水里的营养。同时又是个可以参观、可以游憩的景观。你可以看到,现在这个城市变得非常美丽,到处都是野花,一座桥跨过湿地,连接两岸。


我刚才讲了,中国现在有将近500亿平方米的建筑,几乎只有1%是节能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不节能不环保的,这些建筑耗去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电能,三分之一的电能都是因为开空调,或者加温、加湿,营造室内环境,耗掉了中国的三分之一能源。这就是一幢典型的耗能建筑,我当时建议他们做成立体养猪场最合适,上面养菜,中间养猪,底下养蘑菇、养鱼。

实际上是我们的建筑都可以变成节能的环保建筑,可以从你自己家里做起。这是我自己家的阳台,我家住在一个五层楼公寓的顶层,那么我就收集雨水和太阳能,把屋顶的所有雨水都收集了。

一年之后,我收集了52吨的雨水,然后用来种蔬菜,种了一年,就这么点地方,收获了32公斤的蔬菜。然后另一个小阳台,这也是收集的雨水,种的是栀子花,这是雨水管道,你看尽管很小,因为北京的阳台封起来,里头就变成一个温室了,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小型的温室。

这就是卧室,收集雨水,然后进入室内,这雨水可以进入室内,你看所有室内都可以这么做,只要有阳光,一定的阳光。室内是一道生态的墙,用雨水灌溉,这个墙上长的全是蕨类,苔藓,而且它是有生命的。

雨水灌溉着这个墙,这个墙是一个空调机,生态空调,所以我整个夏天不开空调,整个冬天不要开加湿器,这样省下来的电一年可以节省2000度电。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教育场所,很多人过来参观,现在好多隔壁邻居啊,环保组织啊,甚至是房地产公司都来参观来学习了,变成一个科普的场所。

这个墙除了刚才讲的有空调的作用以外,还释放出一种土气。土生气,大家知道,土气土气,讲的就是这种气,就是你到山崖下闻到的那种气,实际上是土气。这种土气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家里有土气,你不会得抑郁症。这是这个墙,小小的改变,它解决了大问题。
回归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我刚刚讲食物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一个源头,原来把卖豆浆油条的语言变成了诗歌,船工的号子变成了音乐变成了歌曲,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回归土地,野草可以是美的,稻田可以是美的,大脚可以是美丽的,我们的土地需要来这么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实际上是继五四之后一场真正的、深刻的革命,它是倡导一种新的文化,一种白话,一种回归大地的诗歌。

我跟我的学生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我们把所有防洪堤、所有大坝全部都炸掉,洪水能够淹掉的国土面积才0.8%,极端情况下才淹掉6.2%。
〉〉〉这是网上又常见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呢,具体内容不多说,见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12776403_573670617.html

我就想问一下,这个作者俞孔坚,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一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货色,他的资格是真是假。
  就算他是真的,他敢不敢说那在他的计划里被淹没的一点点(约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的国土上住着多少人口?

增加全文:
  俞孔坚,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一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
2014年,俞孔坚在一席曾经分享如上的观点。在全国大面积暴雨洪灾的当口,我们再一次推送这篇演讲给大家。文章略有删节,建议直接看视频。

  大脚革命俞孔坚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把乡下姑娘当作是土和丑的,只有是裹了脚才被认为是美的。比如这两个姑娘的形象截然相反,一个脸很黑,脚很大,身体很结实健壮,另一个脸很白,脚很小,三寸金莲,我们一直认为后一个是典型的中国美女,腰不能站直,直了就不雅了。

中国古代对脚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三寸叫金莲,四寸叫银莲,五寸叫铁莲,再大就嫁不出去了,只能劳动,只能在乡下干活了。所以在中国,大家认为西施是最美的。西施走路弯腰,是因为她有病,后来有人研究她是得了心脏病,我们怎么会把一个病态的人看成是美,而把一个健康的能干活的大脚看成是丑的呢?
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美是少数城市人定义的。少数城市贵族为了有别于乡巴佬,为了有别于乡下人,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位,他的手段就是把正常的人变为不正常的人,把健康的人变为不健康的人,把能干活的人变为不事生产的人,这是我们对待人的审美观。
中国的五四文学革命,就是让卖豆浆和油条的语言登了大雅之堂,变成了诗歌,变成了今天的白话文,那么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土地的、关于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场革命,一场设计的白话文革命。
大家也许会庆幸我们现在不裹脚了,为什么一百年前中国人这么傻,要把脚裹起来?也许一百年之后的人会说,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傻,因为我们还在裹脚,我们的审美观仍然是小脚的审美观,我们的价值观仍然是小脚的价值观。
你们看看我们的城市,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丰产的稻田,稻田种的是稻子,丰产而美丽。但是我们不认为它是美的,到了城里以后,我们把这样的田平掉了,种上了光鲜的草坪,灌溉施肥,一平米草坪每年要灌一吨的水才能把它养活,我们认为这是美的。

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果实累累的桃子、梅子、梨子,但我们认为那是乡下的,一到城里我们都连根拔掉了。公园里种的都是这些树,都只开花不结果,我们不让它结果子,这些桃树的生殖器官变成了重瓣的花朵。

我们的鱼也是这样。我们农民养的鱼不是美的,河里的鱼不是美的。我们家里养的鱼都是中国特产的金鱼。金鱼实际上是最丑的,头是畸形的,腰是畸形的,尾巴是没有力气的,所以这个鱼如果放到黄浦江里,明天就死了。

我们对待土地、对待江河也是如此,用的是小脚这种畸形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你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小江河,从这儿走出去五百米,你去看看我们黄浦江就是这样的。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一千年一遇的防洪堤,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

但是你发现了吗,我们的水患越来越严重,每年都会犯洪水,因为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我们的大江大河自己都不能调节雨涝,不能调节雨洪。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河流。

但在我一个月之后去看,已经变成了这样的河流,中国现在没有一条江河是完整的。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河流,中国把上千亿的人民币投入到治理所谓这样的河道,所谓的水利工程,所谓的防洪,所谓的美化,河道里头没有生物,没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中国的降雨、水资源非常短缺,只有世界水资源的7%不到,但我们一下雨就把河里的水全部排掉,以至于整个中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每年下降一米。
我们现在所有的城市都在惊恐,下完暴雨城市都淹掉了,恨不得把所有雨水一下完,当夜的水都要把它排干,所以我们的管道修得很粗很大,大家都在抱怨,城市被雨水淹掉是因为管道不够粗,所以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把水泥管道越做越粗,还安装上水泵,一下完雨水泵赶紧抽水,赶紧排掉。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也毁掉了自然的大脚。自然的调节系统没有了,就像一个人进了医院,靠输液、靠人工设施来维持心脏跳动,所以你看到我们的涝灾越来越严重。2012年北京暴雨致死77个人,长沙一个女大学生被水管吸到地下去,这样的事每年都发生。
我们发明了非常精密的机器和滤膜,我们喝的水都是经过几十道工序过滤净化,包括纳米技术过滤净化,试图把水弄干净。但你发现我们的水却越来越脏,中国75%的地表水都受到了污染,黄浦江流的是劣五类的水。

实际上,这些水在二三十年前都是非常好的肥料,农民会把它当成宝贝,但到了今天,我们却把它当成污水排掉,或者修建昂贵的污水处理厂,似乎要把它处理干净,但结果污水却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一夜之间把一条蜿蜒曲折灵动的乡下小河,变成了北京汉白玉栏杆的金水桥,两岸的稻田、玉米、高粱全部砍掉,种上了我们城里人喜欢的观赏植物。

你可以看到,左边是一个月之前我去看的。一个月之后都变成了园林植物,原来都是油菜花、蚕豆,现在都变成了紫叶小檗,金叶黄杨,无用,但是我们把它当成美丽,并耗去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维持这种美丽。

我们整个城市都在追求一种畸形的美,就像裹了脚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耗掉了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和30%的煤炭,用来毁掉我们健康的双脚,以至于我们的地下水年年下降,我们一共就600多个城市,现在有400个城市缺水。
我们的地表水75%是污染的,50%的湿地消失了,湿地就像人的肾脏一样,而50%被我们消灭掉了,为什么会消失?我刚刚讲了,因为所有河道都变成了面条,两边都没有湿地了,都变成了水泥和防洪墙了,原来两边都是滩涂,现在都没有了。

结果这导致了我们的土地本身没有自我调节能力,下一场很小的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就像人的双脚走不动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我把它叫做大脚革命,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们的审美观,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第一个要改变的就是对待水的态度,与洪水为友。这是我跟我的学生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我们把所有防洪堤、所有大坝全部都炸掉,洪水能够淹掉的国土面积才0.8%,极端情况下才淹掉6.2%。

也就是说,中国防洪防了几千年,抗洪抗了几千年,实际上只为了0.8%的国土。我想问,这值得吗,为什么要打这样一场永远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呢?所以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需要行动,砸掉这样的钢筋水泥。
这是我回国做的第一个工程,十多年前在浙江台州的一条河。原来非常漂亮的一条河,蜿蜒曲折,两边全是丰茂的植被、湿地,洪水来了水就涨上来了,鲤鱼也上来了,结果水利部门给了两个亿的工程款,说做成防洪堤。

工程刚做了一半,市长就接到了农民的上访,因为农民的牛没地方喝水了,原来我们的河漫滩都是成群的水牛在傍晚时候在河里去游泳,去喝水,后来又发现小孩子掉下去爬不起来了,人淹死了。
再后来发现青蛙也没了,因为湿地消失了,青蛙在河里产卵,蝌蚪爬不到岸上来了,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市长连夜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砸掉防洪堤,他一听吓坏了,两个亿说砸就砸掉,这不是政治风险嘛。你怎么保证洪水不会冲掉我的城市?
我就跟他做了分析,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分别淹到哪里,后来我们发现,没有这个防洪堤洪水也淹不到城市。

我们可以把淹掉的地方做成公园、绿地和湿地,甚至可以做成稻田、荷花,为什么要花两个亿来做防洪堤呢?这个两个亿投下去以后,农民要种多少年的地,才能从经济上把这两个亿的投资给还上呢?
砸掉它以后,我们故意设计了河漫滩下的浅滩深滩,让鱼在这里产卵,让青蛙在这里产卵,让牛可以下去喝水,让人可以在这儿行走。洪水来了,可能淹掉就一两天,或者最多也就一个星期,平时都可以让人去使用。

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呢?大家几乎一辈子都没法在河边走路了,这是很悲惨的事情,所以现在即使洪水来了,人照样可以在栈桥上行走,周边也恢复了茂盛的植被。

所以对待自然的水系统、自然的河道、自然的湿地系统,我们要做最小的干预。我刚刚讲,砸掉水泥回到它的自然状态。如果有了它的自然存在,我们就要善待它,最小的干预,还我江河自然的美。
这是一条很野的河道,大家觉得很危险,所以需要改造它。那通常的做法是裁弯取直、河道硬化,然后园林部门铺点草坪,种上花,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这么做,这是河漫滩,原来的河漫滩都不要动它,完全让它自然保留。

最后我们只做了人需要的一条红色飘带。这个飘带实际上是一条椅子,这条椅子你可以坐着休息,躺着休息,底下有灯光,而周边全是自然的,地形仍然是原来的地形,树还是原来的树,野草还是原来的野草。500米长的一条坐凳,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个人,这里变成很浪漫的一个地方。这条板凳2008年的时候,被美国的《旅行家》杂志社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你可以看到老人小孩都在这儿,这三个老太太是早上去的,到了晚上,她们还在那儿。


所以大脚革命就是我们要回归生产。我们的土地本来是丰产,但是我们现在的土地,一进入城里就被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城里就不允许有农作物,甚至有的小区里会把居民种的菜都给拔掉,不让人家去劳动生产,但实际上丰产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美丽。
这是我们2002年在沈阳做的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一平方公里左右的校园,校长花了一年时间,花了5个亿资金把房子盖起来了,校园盖起来了,建筑盖起来了,结果他发现没有校园,校园是荒芜的一片。

于是他给我打电话,说你能不能6个月时间把我的校园建出来。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3月份,9月1号就要开学了,而且他说没钱了,5个亿都盖房子去了,他还想要有特色,美丽。
那我说好吧,我试试看。我就收集雨水种稻子,城市中心没有灌溉设施了,只有收集雨水,雨水是免费的,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然后种稻子,稻子基本上是免费的,农民种一辈子他卖不出几个钱来,所以稻子是最便宜的。而且几乎谁都会种,种草坪还需要专业的人培训,一个星期还得修剪一次,过两个星期要施一次肥,天天浇灌,所以种稻子比种草坪要便宜。

你看,在校园里头,可以读书,还可以放羊,老师在这儿散步,学生在这儿读书,耕读。过去,耕读是中国比较久远的理学思想,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耕种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看到稻田就把它平掉了。
过去三十年,我们侵占了10%的粮田,中国的粮田非常珍贵,因为我们只有十分之一的国土是可以种地的,而我们其中十分之一的粮田已经被侵占了,全部变成了钢筋水泥,其中的30%到50%变成了绿地,而这个绿地就是变成了小脚的绿地。
我刚才讲,天天灌溉,天天施肥,天天浇灌,所以这个校园变成一个大脚的校园,有插秧节,有收割节,还可以生产绿色的粮食,这个绿色粮食变成了学生餐厅的食物,同时变成了纪念品,这是袁隆平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回到生产,回到食物人以食为天,实际上,不要忘记土地的伦理,就是让它长出庄稼来,长出作物来,我们不要认为这个花才是漂亮的,丰产才是真正的漂亮。
我刚才讲,我们拆掉了这么多的房子,过去的三十年城镇化进程中,有一个运动叫“退二进三”。我们上海也是,上海世博会原来这一片全是钢铁厂,上钢三厂、江南造船厂,还有其他的化肥厂,当时拆之前我都系统地调查过一遍。当然这些工业建筑都很脏,有烟囱,有污染,但它们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拆掉它实际上拆掉了我们的记忆。习近平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中国这过去三十年,拆掉了这些东西,使我们没法记得住乡愁。
所以我这个案例就是要让我们普通的市民能够记得住乡愁。这是广东中山一个造船厂,厂房,船坞,脏乱差,泥泞不堪,当时这个城市的市长正在组织拆迁,要全把它拆掉,他说,等我拆掉请你来给我做个设计,做一个世界一流,50年不落后的设计。

我说你拆掉之后马上就落后了,因为拆掉这个地方就拆掉了历史,拆掉了记忆,所以我们就保留再生再利用,你可以看到,这是过去的厂房,现在厂房都保留了,但是我稍加改造,把它变成适合当代人的地方。

这是生态恢复完的河岸,人跟自然真正能够和谐相处的一个河岸,这个河岸你可以看到,它是阶梯式的,水可以涨上来,人可以走下去,一直走到水边,人跟自然,跟水能够相亲。这个生锈的厂房现在变成了一个公园,叫岐江公园,这里成了珠江三角洲最受欢迎的婚纱照的场所,每年有5000对新人的婚纱照在这个公园里头拍。

这就是记忆,80年代很普通的东西,它仍然是可以成为我们历史的记忆。我们老想着我们周代是什么样的,汉代是什么样的,唐代是什么样的,明代是什么样的,我们往往忘记我们的昨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往往把昨天的东西给推掉了。
现在哪个公园还种野草吗?这是十二年前,我们第一个在中国公园里头种野草,而且用的是生锈的钢轨,保留原来的工业厂房。

你看这是大脚的美丽,美丽的大脚,在铁轨上行走,周边都是野草,这就是大脚的革命,这也是美。当然苏州也很美,上海的豫园也很美,豫园和苏州的园林适合于不事生产的人,适合弯着腰走路的人。
我刚刚讲了,中国几乎所有城市在小脚化以后,都在遭受着涝灾,每个城市一下雨,特别是夏天。因为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就是夏天下雨,雨来得很猛,结果我们的集中排水系统往往不能适应我们的强暴雨,一天要降200毫米的雨水,所有管道都会瘫痪,我们的雨水管道都会瘫痪,无论你做得多粗,都不能解决中国强降雨的这种特征。
但是只有自然系统可以适应自然的河渠,自然的水系统可以适应,所以城市应该回归海绵系统,建立一个海绵的城市。这就是我三年前做的,叫海绵城市,城市中心一块公园,你可以看到用了简单的填挖方,做成一个海绵系统很简单,就像我们的桑基鱼塘一样,挖出来、做高,再挖出来、再做高,边上做了一圈,这圈干吗呢,就是用来净化雨水,过滤雨水,使雨水从城市里头往公园里头排。

三年前人家说你傻,公园怎么可以变成排水区呢,好多人反对,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证明是很成功的。这些彩色的都是不同深度的坑,挖出来以后,雨水就可以再过滤,沉淀,净化,公园的中间根本就不去动它,留白,让雨水去滋润,自然就变成了一块湿地。这就是挖出来的坑塘。上面人在行走,底下就是过滤水的,花了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它的投资是一般公园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是建成一年、第二年。大家可以看到,很快,周边全是城市的高楼起来了,城市中有了一个人工的自然公园,后来就变成了城市中央的国家湿地公园,那么这就是一个海绵系统,雨水补充的地下水。


因为我刚才讲了,雨水是资源,但是我们把雨水都排掉了,以至于中国大部分城市都缺水,如果把雨水都留下来,使整个国土都变成海绵系统,我们就不需要搞南水北调。北京每年排掉10亿立方米的雨水,实际上这10亿立方米排掉的雨水,相当于从南方调到北方的那部分水,水量差不多。
所以建立海绵系统,可以改变我们城市,改变涝灾,改变旱灾,同时给城市营造一个不需要管理,不需要灌溉的一块绿地系统。你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居民,在廊桥上行走,底下就是人工的海绵系统,所谓解放大脚,大脚革命就是要让自然做工,让自然系统做工。

这是2008年黄浦江对岸的后滩公园。那一年上海为了举办世博会,当时准备要建500年一遇的防洪堤,建得比这还要高。后来我们说服了上海市政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把堤都砸掉了,砸掉以后恢复它的生态的堤岸,同时把防洪堤,20年一遇跟500年一遇之间的河漫滩,变成了一个公园,也就是它可以满二十年可以淹掉一次,公园淹掉一次没关系啊。

与此同时,我们把这个公园变成一个净化系统,我刚才讲了,我们所谓劣五类的水,所谓污染的水,大部分都是营养,氮磷钾实际上是富营养,像太湖、滇池里头为什么会出现蓝藻,就因为大量都是肥料。
在农业时代,这个肥料在我们家乡全是宝贝,结果我们现在都把它排到河里,排到江里,排到湖里头去了,认为这是污染,如果把这个水用起来,灌溉我们的粮田,灌溉我们的湿地,实际上这就变成了施肥过程了,施肥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净化的过程,又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把劣五类的水净化成了干净的三类水。

大家下次再去看后滩公园,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了,实际上它是一个活的污水处理厂。你看这有迭水墙,非常可惜,这一段被管理者锁起来不让看了,实际上你们应该呼吁把它开放,因为这是系统的一部分。

这里头有将近250米长的一条迭水墙,这个水墙就把黄浦江水提上来以后,水落下来就是个曝氧、曝气的过程,曝气就是在水里增加氧气,增加氧气氧化以后水就变成了肥料,肥料就被植物所吸收。
这是梯形的台阶、梯田,这个梯田用了不同的植物,有的吸收氮,有的吸收磷,有的甚至吸收重金属,水就进行了过滤,你可以看到这个过滤的过程,每一种植物被有意识地设计成了一个谱系,使你看到它是个过滤的过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吸收功能,同时刚刚讲的这个吸收过程实际上是个生产过程,这里头种的是庄稼,种的是水稻,种的是向日葵。

几乎每年我都要回到上海后滩去看看。我经常看到,公园里有人在采豆角,有人在采玉米,有人在采向日葵,不要认为这是不雅的,这就是人跟食物的关系,人跟土地的关系。你看后面还留着工业时代的厂房,原来上钢三厂在这个地方。

流出来的时候水已经变得非常干净,清澈见底,一滴水从上游流到下游要一周的时间,但是每天能生产的是2400吨的水,你们上海当时世博期间用的部分水,就是这里生产的。
上海有些市民,素质非常高,我有一次回到那儿去看,有一个老先生一路跟着我,跟我一路讲这个公园的水是怎么净化的,让我很感动。如果所有的河道,所有的江河全都这么去做,恢复湿地系统,那么我们的水系统就会变得非常干净,至少比现在要干净很多。
你看这就是现在看到的浦东,生机勃勃的,但我刚才讲的很可惜,这里他们又拦了一个栏杆,一般人都进不去,要跟他们先说,应该呼吁把它开放,这个可以去参观,下面实际上可以看上海天际线的,所以这是生机勃勃的能够净化水的一个生命的工厂,活的工厂。

我刚才讲了,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实际上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这个事推广到全国,全国200个城市现在在遵循,多多少少在用我刚才讲的这套技术,土壤的净化技术,雨水的海绵技术,还有水的净化系统,湿地净化技术。
这是我们最近刚完成的一个城市,六盘水。你可以看到,这是当时的雨水、污水、垃圾,还有湿地的破坏等等。

要建立一个城市的生态的大脚,一条生态廊道,把河道变成一个生态的廊道系统,支流也要把它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支流,然后节点形成一系列的海绵体吸收雨水,使得雨水不能直接进入河道,经过过滤沉淀以后才能进入河道和我们的湖里,如果把雨水和地面的污染都截流了,我们的湖泊里就不会有富营养,不会有污染,水就会变得很干净。
这是三年前的样子,河道硬化,污染严重。现在我们用三年时间改变了整条河道,鱼回来了,两岸全是丰茂的植被,所谓的污染物也节流了,而且利用中国的这套最早的农耕技术,叫陂塘系统,我们让水流慢下来,而不是让水流快起来。

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是把水加快,恨不得一夜之间全部把洪水排干,所以它设计的断面都是直的,或者梯形的,叫三面光技术,河道里不准种树,不准种灌木。而我们恰恰相反,把水流慢下来,就像慢生活,慢营养,慢慢消化,让自然系统把水留下来,让植物吸收到水里的营养。同时又是个可以参观、可以游憩的景观。你可以看到,现在这个城市变得非常美丽,到处都是野花,一座桥跨过湿地,连接两岸。


我刚才讲了,中国现在有将近500亿平方米的建筑,几乎只有1%是节能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不节能不环保的,这些建筑耗去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电能,三分之一的电能都是因为开空调,或者加温、加湿,营造室内环境,耗掉了中国的三分之一能源。这就是一幢典型的耗能建筑,我当时建议他们做成立体养猪场最合适,上面养菜,中间养猪,底下养蘑菇、养鱼。

实际上是我们的建筑都可以变成节能的环保建筑,可以从你自己家里做起。这是我自己家的阳台,我家住在一个五层楼公寓的顶层,那么我就收集雨水和太阳能,把屋顶的所有雨水都收集了。

一年之后,我收集了52吨的雨水,然后用来种蔬菜,种了一年,就这么点地方,收获了32公斤的蔬菜。然后另一个小阳台,这也是收集的雨水,种的是栀子花,这是雨水管道,你看尽管很小,因为北京的阳台封起来,里头就变成一个温室了,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小型的温室。

这就是卧室,收集雨水,然后进入室内,这雨水可以进入室内,你看所有室内都可以这么做,只要有阳光,一定的阳光。室内是一道生态的墙,用雨水灌溉,这个墙上长的全是蕨类,苔藓,而且它是有生命的。

雨水灌溉着这个墙,这个墙是一个空调机,生态空调,所以我整个夏天不开空调,整个冬天不要开加湿器,这样省下来的电一年可以节省2000度电。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教育场所,很多人过来参观,现在好多隔壁邻居啊,环保组织啊,甚至是房地产公司都来参观来学习了,变成一个科普的场所。

这个墙除了刚才讲的有空调的作用以外,还释放出一种土气。土生气,大家知道,土气土气,讲的就是这种气,就是你到山崖下闻到的那种气,实际上是土气。这种土气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家里有土气,你不会得抑郁症。这是这个墙,小小的改变,它解决了大问题。
回归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我刚刚讲食物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一个源头,原来把卖豆浆油条的语言变成了诗歌,船工的号子变成了音乐变成了歌曲,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回归土地,野草可以是美的,稻田可以是美的,大脚可以是美丽的,我们的土地需要来这么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实际上是继五四之后一场真正的、深刻的革命,它是倡导一种新的文化,一种白话,一种回归大地的诗歌。
广大西北面积大,却没有多少人居住,中东部随便哪里,无论面积多小,也有很多居住。跟脑残是没法理论的。
    文章写的不错啊,楼主你理解有误吧
     
他头部中枪所占面积也不到全身零点八。
  我看过这篇文章。
  作为景观绿地,要保留大量的河边湿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放弃提防,那么淹掉的面积上有最密集的人口。
  如同楼上所说,他头部中枪的面积也仅仅是身体面积的0.8%,哈哈哈。

  回头来说他的景观设计。他设计的亲水景观现在很多城市也有相同的理念。在河岸边,不再是一味的搞提防,而是让提防后退,在河边搞亲水公园。公园里面有很多湿地,涨大水时必然淹没,平时可以抓蝌蚪,挖蚯蚓,钓鱼摸蚌。
  他提到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意见:农耕景观。现在城市中很多绿地,种植了非常多的外来植物,好看固然好看,可是花费很大,管理也麻烦。他的设计思路是放开让农民去耕作。耕作本身也是一种美好的景观。
  否则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越来不懂得农耕是怎么一回事了。


  
  转帖应该转全,不转全违规。
垃圾帖子发多了降低论坛水准
兔子王 发表于 2016-7-10 13:30
垃圾帖子发多了降低论坛水准
  跟帖质量很重要,比主贴质量更重要。
  海绵城市是目前的新规划思路。海绵城市关键思路是城市多下渗雨水,多蓄水,不要硬化过度,不要把宝贵的雨水都排走。这样一来,晴天旱,雨天涝。
  海绵城市思路比纯粹的水泥森林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海绵城市不等于防汛防洪防内涝城市。海绵城市有自己的吸水极限,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海绵城市概念神话掉。
  海绵城市建设,要尽可能地保留城市中原有的湖泊、池塘、河流、湿地,在每个小区、街道都建设有容易下渗、蓄水的绿地、透水道路、水池等等“海绵”。
  那么,雨天海绵要吸水蓄水,平时要放出水制造水景观、供养植物和动物。可见,海绵平时也是必须含水的。既然海绵平时含水,那么雨天蓄水能力就会有限。以城市内池塘为例。如果平时池塘无水,那么景观恶化,可雨天蓄水能力强;如果平时池塘丰水,那么景观美丽,雨天蓄水能力弱。
  这好比水库蓄水发电和防洪库容一样,都是矛盾的。
头部中枪的面积也仅仅是身体面积的0.8%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3:22
  我看过这篇文章。
  作为景观绿地,要保留大量的河边湿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放弃提防,那么淹掉的 ...
我也觉得耕读这个概念很好的,总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是总要做点什么。
为了推广自己的观点,说的话有点惊悚,也算不了什么的。
中国南方自南宋以来就大量围湖造田,江南很多圩田都是起自那个时期的。希望后工业时代能解决这个问题,把我们千年的人地之争的欠债还上。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3:22
  我看过这篇文章。
  作为景观绿地,要保留大量的河边湿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放弃提防,那么淹掉的 ...
此人这样观点,不知道在一定时期内会砸掉多少人的生计,这样的观点太不接地气了,在现实当中没有几个人会认可这样的做法。况且,长江流域内的其他支流的洪水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就拿此次湖北的洪水来说,还真不是长江干流洪水所致。

如果如作者所说,恐怕需要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放弃堤防,完全纵容自然河流是不切实际的。
完全自然河流的河道是摆动的,把新旧河道冲积扇全让给河流,那人类生活空间讲会被大大压缩。
所谓0.8是静态的,可能10年后改道再淹另外0.8
所谓洪水淹没0.8的土地,这个洪水量从何而来。如果不设堤防,是否要退到历史最高洪水位之上生活,怎么保证当年的洪水不会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退耕还湖还湿地。。。中国不是在朱镕基任上就开始推动了吗?一口吃不成胖子,中国人要退出低洼地区,得依赖城市化率的提高,否则,低洼地区的农民怎么安置。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7-10 16:26
退耕还湖还湿地。。。中国不是在朱镕基任上就开始推动了吗?一口吃不成胖子,中国人要退出低洼地区,得依赖 ...
问题是有些城市就在低洼区,比如武汉就整个湖北而言就是鄂省的一个地洼区,过去的云梦泽。。
这是靠城市化解决不了的,比如湖北农民进城到武汉定居,实际上是到地势低洼区去。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7-10 16:26
退耕还湖还湿地。。。中国不是在朱镕基任上就开始推动了吗?一口吃不成胖子,中国人要退出低洼地区,得依赖 ...
武汉就是过去的云梦泽干涸的结果,各种泥滩地,城内各种湖,地层松软,地下水多。而且本身地势低洼,就是一个盆子的造型,在云梦泽干涸后形成的泥滩地、小湖泊群中建设的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
打个形象点的比方就好比假设今天江西的鄱阳湖干涸后,在湖床上建立起一个城市,整体还是处于全省地势的最低洼处。。只不过古代的云梦泽干涸了,汉江和长江直接相接,而鄱阳湖还在,赣江流入鄱阳湖后再入长江。
问题是有些城市就在低洼区,比如武汉就整个湖北而言就是鄂省的一个地洼区,过去的云梦泽。。
这是靠城市 ...
进城就好办了,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单位长度的堤坝能够拱卫的人要远远多于农村。
想想吧,武汉附近的嘉鱼县面积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才40万不到,而同样面积的城市建成区的人口至少有700万。。。
武汉就是过去的云梦泽干涸的结果,各种泥滩地,城内各种湖,地层松软,地下水多。而且本身地势低洼,就是 ...
武汉有水患,这是它的不足,但是,除了这个缺点,武汉的其他优势是其他湖北城市都远远比不上的。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3:40
  海绵城市是目前的新规划思路。海绵城市关键思路是城市多下渗雨水,多蓄水,不要硬化过度,不要把宝贵的 ...


武汉那种严重内涝的,不是什么海绵城市能解决的,除了建一批一年用一次的泵站,别无他法。
当然了,搞海绵城市,敛财的机会大大滴有啊。这个比泵站油水大多了,有机会参与的千万不要放过这大肥肉。你看武汉花了这么多钱,效果=0,所以还要很多。亦可赛艇!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3:40
  海绵城市是目前的新规划思路。海绵城市关键思路是城市多下渗雨水,多蓄水,不要硬化过度,不要把宝贵的 ...


武汉那种严重内涝的,不是什么海绵城市能解决的,除了建一批一年用一次的泵站,别无他法。
当然了,搞海绵城市,敛财的机会大大滴有啊。这个比泵站油水大多了,有机会参与的千万不要放过这大肥肉。你看武汉花了这么多钱,效果=0,所以还要很多。亦可赛艇!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7-10 16:48
武汉有水患,这是它的不足,但是,除了这个缺点,武汉的其他优势是其他湖北城市都远远比不上的。

如果只是为了贪图这点地利,那么湖南、江西也把洞庭湖、鄱阳湖填了,只流一个水道,让湘江、赣江也像汉江一样直接注入长江,再在湖床上建立一个超级大城市可好?这明显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进城就好办了,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单位长度的堤坝能够拱卫的人要远远多于农村。
想想吧,武汉附近的嘉鱼 ...
嘉鱼太危险了

长江拐了一个湾
如果只是为了贪图这点地利,那么湖南、江西也把洞庭湖、鄱阳湖填了,只流一个水道,让湘江、赣江也像汉 ...
建设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才有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退耕还湖。
你这是真不懂呢还是装不懂?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7-10 17:03
建设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才有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退耕还湖。
你这是真不懂呢还是装不懂?
建设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才有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退耕还湖,这没有错。。
但关键是这个城市应该看建在哪里。至少不应该在地势低洼的地区建立超级大城市,而应该控制规模。把千万人口往地势低洼地区汇聚?
建设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才有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退耕还湖,这没有错。。
但关键是这个城市应该看建在哪 ...
低洼地区是不好,但只有这个缺点,其他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那么,建在低洼地区也算是无法进行最优选情况下的次优之选了。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7-10 17:09
低洼地区是不好,但只有这个缺点,其他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那么,建在低洼地区也算是无法进行最优 ...
如果你嫌宜昌、襄阳过于远了,在孝感、随州、鄂州、咸宁也行,武汉相当于盆子的最底端,上面几个地方至少在盆子边上。。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地理区位的结果,自有其合理性,不以谁的意志而变迁。城市的发展自然需要水坝拱卫和提供水源,说炸掉所有的大坝,是极端的提法,不是学术研究态度,不值得讨论!
梦中闲人 发表于 2016-7-10 16:55
武汉那种严重内涝的,不是什么海绵城市能解决的,除了建一批一年用一次的泵站,别无他法。
当然了,搞 ...
  海绵嘛,也就是吸纳小雨小涝,真的大雨倾盆,绝非海绵城市可以解决。这篇文章有严重夸大成分。要不然百年前遍地都是海绵城市,还不是给淹死无数?
  按照他说的,淹没地区不要住人,大家都到山上去当野人罢了。
  人就必须住在平原上,住在谷地里,才方便生产和生活。
  海绵城市可以多一些绿地、湿地,景观性好,生态也好,真的大雨大涝,还得依靠堤防和排涝站。
  至于城市的内涝,更需要排涝站。否则地下停车场岂不是都成为湖泊池塘?让这个专家去规划一条小河流,肯定能出好景观,让他去规划一个城市防洪,还不得淹死百万人?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6-7-10 16:06
此人这样观点,不知道在一定时期内会砸掉多少人的生计,这样的观点太不接地气了,在现实当中没有几个人会 ...
  此人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比如河流要保留自然河滩湿地。现在很多城市把河流变成水泥渠道,不单单是难看,更是恶臭。最典型的是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他当政时候,强行把很多内河铺上水泥底,夏天大太阳嗮,容易发臭。更蠢的是他铺的水泥底是平底!我懂一点流体动力学粗浅原理。河流如果河底是V字形,水量少时,流速也差不多,容易带走泥沙。如果是平底,水量一少,就容易淤积。淤泥在水泥地上嗮,更容易发臭。
  当然,让一个景观工程师来规划防洪,那就容易死更多人了。比如看他淹没0.8%国土无所谓的样子。那0.8%可都是人口密集区啊。这个工程师把沙漠和高原等荒地都平均进来,难道他愿意把自己和家小都送去荒郊野岭居住?
  如果按照他说的,容易水淹的地方不要住人,那么几乎没有适合住人的地方了。毕竟平原容易内涝,山区容易滑坡,专家你要住哪里?
城市发展要科学规划,不能因为钱和领导拍脑袋随意改变。
比如说,武汉大量填湖盖房,政府和开发商赚得大钱,今年住户却要出门划艇,欲哭无泪;
本人在合肥,91年大水后就已经形成共识,城市要向西向北发展,不占良田也无水患,孙金蛇来了,偏要搞什么滨湖大城市,还先斩后奏,还不都得听他的。
天朝的规划,就是鬼话。
洞庭客 发表于 2016-7-10 16:44
武汉就是过去的云梦泽干涸的结果,各种泥滩地,城内各种湖,地层松软,地下水多。而且本身地势低洼,就是 ...
  武汉周边方圆数百里地都是云梦大泽的故地,都是低洼湖泊沼泽地干涸的结果。如果按照专家俞孔坚说的,都要放弃,那么这千万人就住在哪里?
  选择武汉,是因为有汲水便利,有平地可以建设。如果都搬迁到黄土高原,固然水淹不到,那么到哪里去汲水?
他头部中枪所占面积也不到全身零点八。
给你点个赞
  武汉周边方圆数百里地都是云梦大泽的故地,都是低洼湖泊沼泽地干涸的结果。如果按照专家俞孔坚说的, ...
那就回到之前中心去,湖北应该大力发展襄阳、荆州这两个地方,而不是继续堆武汉,搞一城独大,把全省财富都压在一个地方去。
千年楚地的中心最早是荆州,后来是襄阳,就不应该大力发展云梦泽干涸出来的泥滩地武汉。。
不是说要放弃武汉,把武汉怎么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湖北不应该把全省财富全部放到自然条件受限的地方。武汉城市规模如果保持在今天的宜昌甚至荆州、荆门、鄂州、黄石这种规模大小,而把省会和经济中心放在离长江一段距离的襄阳可能会好很多。。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6-7-10 19:05
城市发展要科学规划,不能因为钱和领导拍脑袋随意改变。
比如说,武汉大量填湖盖房,政府和开发商赚得大钱 ...
  古代汲水能力有限,必须住在水边。现代工程能力可以让水提高到几十米,上百米,因此把人口往高处搬,是合理的。滨湖地区改成观光景区,有利于防洪排涝。
洞庭客 发表于 2016-7-10 19:27
那就回到之前中心去,湖北应该大力发展襄阳、荆州这两个地方,而不是继续堆武汉,搞一城独大,把全省财富 ...
  古代由于汲水能力有限,必须靠近水边居住,现在可以稍微离得远一些。另外,建设超大型城市,也容易造成严重的城市病。现在城市建设思路不提倡新建超大型城市,而主张建设更多出行方便,居住舒适的中小城市。连北京都要分流了。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9:00
  此人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比如河流要保留自然河滩湿地。现在很多城市把河流变成水泥渠道,不单单是难看 ...
乱黑陈政局,北京缺水,铺水泥是防渗


不如研究怎么合理利用现有堤坝更合适

不如研究怎么合理利用现有堤坝更合适
雨水是资源,但是我们把雨水都排掉了,以至于中国大部分城市都缺水,如果把雨水都留下来,使整个国土都变成海绵系统,我们就不需要搞南水北调。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7-10 19:29
  古代汲水能力有限,必须住在水边。现代工程能力可以让水提高到几十米,上百米,因此把人口往高处搬, ...
没用的,天朝官本位这个无解。
孙金蛇搞滨湖城市这个纯属吃饱了撑的。巢湖几乎是肮脏的死水湖,搞滨湖区以后,环保投入、排涝投入、抗洪投入都是天文数字,还很难有明显效果。
滨湖大片良田都成了开发用地,这是在砸子孙后代的粮库。

巢湖通江有数道水闸锁死,只能通航小船,根本发展不了航运,滨湖有个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