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分享]【昨天的鹹魚翻身】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07:52
寫的是台灣人, 感覺雄三真的帶來不少威脅啊, 特別是小小的迅海艦可以帶上八發
如果台方有10條迅海艦, 再加上岸基導引, 確實很難解


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 ... 5%E5%A4%A9%EF%BC%81

是說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一直對發展超音速反艦飛彈興趣缺缺,除了少數的歐洲貨以外,這個領域一直是俄系武器的天下,甚至到今天,美國海軍仍然沒有現役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除了過去軍事科技上的限制,雙方作戰思維的差異以外,也與美國與前蘇聯在國家戰略上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技術上來說,超音速反艦飛彈與超音速戰機最大的不同,就是超音速戰機會儘量在高空進行超音速飛行,由於高空的空氣比較稀薄,對超音速飛行的阻礙比較低,相對的也就比較安全。但是超音速反艦飛彈則完全不同,有些超音速反艦飛彈雖然也有攻頂模式(註一)可以選擇,但是多數的情況都是以掠海飛行的模式居多,而在低空的空氣稠密處進行超音速飛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稍一不慎可能就會失控墜海或在空中解體。

首先,低空的空氣擾動比較大,海上甚至比陸上更糟糕,因為超級潮溼的空氣讓超音速飛行更困難。而海浪造成的不規律氣流擾動通常都比陸地上更嚴重,超音速反艦飛彈以二至三倍的音速飛行,可以反應的時間餘裕很小,遇到亂流時很容易因為改正不及而讓彈體抖動失控。同時超音速飛行會造成很強的震波,貼海太近時,震波會影響海面,造成不規則碎浪,海面碎浪再形成空氣擾流,最後「反彈」回來影響彈體穩定性。所以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掠海飛行,飛行高度還是比一般的亞音速反艦飛彈要高很多。除此之外,超音速飛行時彈體會與空氣產生高速摩擦,速度越快溫度越高,這可能會形成三個問題。一個是可能讓彈體在高溫下解體自爆,特別是二十幾年前,航空特殊合金工藝還沒有今日進步時,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克服的瓶頸。第二個問題是高溫下,氣體離子化,會影響飛彈內電子儀器的穩定,特別彈錐內主動或被動雷達的靈敏度,在高速高溫下飛彈可能會變成半盲,嚴重的影響反艦飛彈的攻擊成功率。

第三個問題則是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的宿命,也就是在超音速飛行下的高溫,會形成巨大的紅外線訊號,這等於是向敵人宣告自己的位置。絕大多數的艦上防空系統應該都不會漏掉這麼巨大的目標,海上艦艇可以很早就偵測到來襲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有充裕的反應時間。再加入過去的火箭引擎技術較差,超音速反艦飛彈消耗燃料的速度非常快,只能放大彈體才能裝入足夠的燃料。這會形成一個對攻方很不利的情況,那就是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速度雖然比亞音速反艦飛彈快上很多,但是因為彈體大,熱源訊號大,飛行高度又比較高,所以往往比亞音速反艦飛彈更早被發現。就算飛行速度較快,但是艦上人員擁有的反應時間反而會比較長,而且反飛彈系統的獵殺成功率也更高。結果就是超音速反艦飛彈昂貴、複雜又佔空間,卻沒有非常顯著的優勢,等於白忙一場,這也讓美國海軍長期以來都對超音速反艦飛彈興趣缺缺。

相反的,前蘇聯卻是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超級擁護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俄系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的最大外型特徵,就是左右船舷上的巨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箱。原因就在於前蘇聯的海上航空兵力遠遠不如美國,這從冷戰時期雙方的航空母艦數量,與每一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酬載能力對比,就可以一目瞭然。並不是說前蘇聯當時的科技實力不如美國,而是前蘇聯是橫跨歐亞的陸上國家,國家戰略重心在陸上作戰,而美國是兩洋國家,國家戰略重心在海洋之上,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發展歧異。這也讓前蘇聯海上艦隊的首要作戰目標,是嚇阻美國的航母艦隊靠近海岸來支援陸上作戰。若在大洋上狹路相逢,也要能有效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因此海上艦載機數量無法與美國相比的前蘇聯,就選擇了超音速反艦飛彈作為嚇阻戰略的發展重點,並搭配戰術性核武與「彈群戰術」來彌補過去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技術瓶頸。

有趣的是,當前蘇聯解體以後,專為反制航母艦隊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一度被視為大而無當,應該會走入歷史之中。不料東亞情勢的急速轉變,又讓超音速反艦飛彈鹹魚翻身。除了台灣發展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已經服役部署,日本所發展的XASM-3空射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即將定型量產,南韓則傳出計畫引進俄羅斯的相關技術,發展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再加上越南從俄羅斯引進的數種超音速反艦飛彈,未來狹小的東亞海域裡,將會出現六、七種以上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其射程都動輒上百公里,這背後的意義已不言可喻。(未完待續)
寫的是台灣人, 感覺雄三真的帶來不少威脅啊, 特別是小小的迅海艦可以帶上八發
如果台方有10條迅海艦, 再加上岸基導引, 確實很難解


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 ... 5%E5%A4%A9%EF%BC%81

是說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一直對發展超音速反艦飛彈興趣缺缺,除了少數的歐洲貨以外,這個領域一直是俄系武器的天下,甚至到今天,美國海軍仍然沒有現役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除了過去軍事科技上的限制,雙方作戰思維的差異以外,也與美國與前蘇聯在國家戰略上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技術上來說,超音速反艦飛彈與超音速戰機最大的不同,就是超音速戰機會儘量在高空進行超音速飛行,由於高空的空氣比較稀薄,對超音速飛行的阻礙比較低,相對的也就比較安全。但是超音速反艦飛彈則完全不同,有些超音速反艦飛彈雖然也有攻頂模式(註一)可以選擇,但是多數的情況都是以掠海飛行的模式居多,而在低空的空氣稠密處進行超音速飛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稍一不慎可能就會失控墜海或在空中解體。

首先,低空的空氣擾動比較大,海上甚至比陸上更糟糕,因為超級潮溼的空氣讓超音速飛行更困難。而海浪造成的不規律氣流擾動通常都比陸地上更嚴重,超音速反艦飛彈以二至三倍的音速飛行,可以反應的時間餘裕很小,遇到亂流時很容易因為改正不及而讓彈體抖動失控。同時超音速飛行會造成很強的震波,貼海太近時,震波會影響海面,造成不規則碎浪,海面碎浪再形成空氣擾流,最後「反彈」回來影響彈體穩定性。所以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掠海飛行,飛行高度還是比一般的亞音速反艦飛彈要高很多。除此之外,超音速飛行時彈體會與空氣產生高速摩擦,速度越快溫度越高,這可能會形成三個問題。一個是可能讓彈體在高溫下解體自爆,特別是二十幾年前,航空特殊合金工藝還沒有今日進步時,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克服的瓶頸。第二個問題是高溫下,氣體離子化,會影響飛彈內電子儀器的穩定,特別彈錐內主動或被動雷達的靈敏度,在高速高溫下飛彈可能會變成半盲,嚴重的影響反艦飛彈的攻擊成功率。

第三個問題則是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的宿命,也就是在超音速飛行下的高溫,會形成巨大的紅外線訊號,這等於是向敵人宣告自己的位置。絕大多數的艦上防空系統應該都不會漏掉這麼巨大的目標,海上艦艇可以很早就偵測到來襲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有充裕的反應時間。再加入過去的火箭引擎技術較差,超音速反艦飛彈消耗燃料的速度非常快,只能放大彈體才能裝入足夠的燃料。這會形成一個對攻方很不利的情況,那就是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速度雖然比亞音速反艦飛彈快上很多,但是因為彈體大,熱源訊號大,飛行高度又比較高,所以往往比亞音速反艦飛彈更早被發現。就算飛行速度較快,但是艦上人員擁有的反應時間反而會比較長,而且反飛彈系統的獵殺成功率也更高。結果就是超音速反艦飛彈昂貴、複雜又佔空間,卻沒有非常顯著的優勢,等於白忙一場,這也讓美國海軍長期以來都對超音速反艦飛彈興趣缺缺。

相反的,前蘇聯卻是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超級擁護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俄系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的最大外型特徵,就是左右船舷上的巨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箱。原因就在於前蘇聯的海上航空兵力遠遠不如美國,這從冷戰時期雙方的航空母艦數量,與每一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酬載能力對比,就可以一目瞭然。並不是說前蘇聯當時的科技實力不如美國,而是前蘇聯是橫跨歐亞的陸上國家,國家戰略重心在陸上作戰,而美國是兩洋國家,國家戰略重心在海洋之上,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發展歧異。這也讓前蘇聯海上艦隊的首要作戰目標,是嚇阻美國的航母艦隊靠近海岸來支援陸上作戰。若在大洋上狹路相逢,也要能有效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因此海上艦載機數量無法與美國相比的前蘇聯,就選擇了超音速反艦飛彈作為嚇阻戰略的發展重點,並搭配戰術性核武與「彈群戰術」來彌補過去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技術瓶頸。

有趣的是,當前蘇聯解體以後,專為反制航母艦隊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一度被視為大而無當,應該會走入歷史之中。不料東亞情勢的急速轉變,又讓超音速反艦飛彈鹹魚翻身。除了台灣發展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已經服役部署,日本所發展的XASM-3空射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即將定型量產,南韓則傳出計畫引進俄羅斯的相關技術,發展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再加上越南從俄羅斯引進的數種超音速反艦飛彈,未來狹小的東亞海域裡,將會出現六、七種以上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其射程都動輒上百公里,這背後的意義已不言可喻。(未完待續)
過去前蘇聯會選擇問題很多的超音速反艦飛彈為發展重點,原因在於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幾個缺點,對前蘇聯來說都可以克服。首先彈體過於龐大的問題對前蘇聯來說本來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前蘇聯計畫以戰術性核武來一舉全殲美國的航母艦隊,過去的核子彈頭尺寸不小,就算是要裝在亞音速反艦飛彈上,也需要先放大彈體,因此無論如何這問題都無法避免。反而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彈體大,裝的燃料多,速度又快,因此射程極遠,這對丟核彈的一方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特性,因為沒有人會想把核彈丟在自己的腳邊,因此射程是越遠越好。而射程遠所帶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獲取目標的正確坐標並不容易,超音速飛行下的高溫也會影響反艦飛彈的精確度。但是如果是使用核子彈頭,那這些問題也完全不是問題,因為如果是使用核武器,就算誤差一公里也等於沒有誤差,大概知道航母艦隊的位置在哪裡就可以發動攻擊,核彈頭的巨大威力可以讓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至於高速飛行下高溫所造成的巨大紅外線訊號,在物理上仍然是無解的難題,但是也不是沒有戰術上的彌補方式。前蘇聯一向信奉以量取勝,反艦飛彈的攻擊也不例外。對付像航母戰鬥群這樣的高價值目標,前蘇聯想定的戰術是以大量的反艦飛彈同時攻擊,以飽合攻勢擊潰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這也是為什麼俄系巡洋艦或驅逐艦上配備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數量都很驚人的原因。到了中後期,俄系超音速反艦飛彈更發展出特異功能,可以在飛行途中以無線電協調攻擊,並由其中一枚飛彈爬升到一定的高度擔任「領頭彈」。這枚「領頭彈」除了爬的高、看得遠,可以將目標的最新坐標更新給其它低空掠海飛行的飛彈以外,還能以特定的飛行模式來製造更大的紅外線假訊號,以吸引敵人的火力,干擾整個防空網的咦鳎醚谧o其它的飛彈。萬一「領頭彈」被擊落,電腦還會自動協調出另外一枚的「領頭彈」,這枚新的「領頭彈」會自己爬升到特定高度,以接替原先那一枚「領頭彈」的任務。

同時俄系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模式也有很多種可以選擇,除了傳統的低空突破以外,「攻頂模式」也非常有威力,飛彈在發射以後就會不斷爬升,然後以高速俯衝而下,以高度來換取終端的超高速度,使敵方難以攔截。所以俄系超音速反艦飛彈壓縮敵人反應時間的思維完全不一樣,亞音速反艦飛彈是靠「飛的低、儘量不要被發現來使敵人措手不及」。俄系超音速反艦飛彈則是以「反正就是藏不了,就以龐大的數量與超高速度來使敵人來不及處理」。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彈海思維,加上岸基長程海上攻擊機與艦載戰機互相搭配的狼群攻擊戰術,最後終於讓美國不得不砸重金發展了神盾防空系統。所以對前蘇聯來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技術問題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也因此俄系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擁有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型號琳瑯滿目,自成一個家族,冷戰結束後還能與魚子醬、伏特加與蘇愷戰機一起外銷到世界各國,除了能賺錢以外,還能展現俄羅斯對區域事務的影響力。

這在俄羅斯對越南的軍售案中表現的最為淋漓盡致,越南在引進了俄羅斯的岸射版「寶石」超音速反艦飛彈與艦射版的「天王星」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後,已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這種武器的確可以讓小國海軍在對抗大型艦隊時,取得局部的戰術優勢。台灣部署雄風三型飛彈,日本發展XASM-3飛彈,南韓也開始研發超音速反艦飛彈,並絕對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大家深思熟慮後不約而同想出來的最佳方案,頗有師法前蘇聯故智的味道。雖然地球的物理限制仍然不變,但是這二十幾年來高強度合金材料的進步非常大,超音速反艦飛彈在高速高溫下對彈體的影響已經減少許多,加上衝壓引擎技術的成熟,讓彈體變小但射程卻變的更長。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巨大紅外線訊號問題雖然沒有完全解決,但是也有了非常顯著的改善。這都讓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發展部署門檻變低,缺少大型軍艦的小國海軍也能裝備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台灣為例,除了把雄風三型裝在成功級飛彈巡防艦上,未來甚至還打算把雄風三型就在更小的迅海艦上。

滿載排水量可能只在六百噸上下的迅海艦,將會配備高達八枚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其實就暗示了台灣海軍的彈海思維,若以兩艘為一組的傳統快艇戰術編隊來計算,在遇到高價值目標時選擇火力全開,那將是連續十六枚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密集攻勢。雖然沒有戰術性核武的加持,但是這樣的攻擊密度,高價值目標想要全身而退也將會有點難度。(未完待續)
小巧的迅海艦配備高達八枚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是非常典型以小搏大的戰術。過去前蘇聯是要在大洋上與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正面對決,因此必需要有巨大的艦體平台,除了容納超大彈體的俄系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外,還要裝備各種雷達與射控系統,以進行獨立作戰。而且因為地球曲率的關係,艦上雷達的有效操作距離往往很難超過四、五十公里,射程高達上百公里的超音速飛彈要能發揮最大效能,往往必需使用直升機來獲取目標與中繼指揮,這也讓艦體平台必需要有直升機甲板來提供空中支援。同時各種防空飛彈、魚雷與聲納系統、近迫武器系統等,也都不可或缺,否則要如何對抗擁有超強航空兵力的美國航母戰鬥群。所以最後會發展出像基洛夫級與光榮級這種超大型的飛彈巡洋艦,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但是越南向俄羅斯所購買的獵豹級護衛艦,雖然配備了天王星超音速反艦飛彈,但是噸位並不大,缺乏長程作戰能力,台灣的迅海艦則更小,可能只能配備非常陽春的雷達系統,根本無法獨立指揮超音速反艦飛彈進行長程作戰。那為什麼越南與台灣海軍會選擇以這麼小型的艦體平台為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載台?

除了省錢這一個重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關鍵原因,就在於越南與台灣都採守勢作戰,擁有許多外島可以部署雷達與射控系統,台灣因為地型的關係,更有高聳的中央山脈可以建置大型的雷達站,以作為海上防禦的耳目。也就是說,發射飛彈的艦體平台可能根本連敵艦在哪裡都不知道,只是負責接收陸上基地所提供的資料來發射飛彈,當飛彈一發射,就交由陸上基地利用資料鍊來指揮。同時,對採守勢的那一方來說,敵我識別的困難度較低,這與在大洋上作戰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防禦方對於周邊海域的水文情況、航線航道與雷達回跡特徵通常都非常的熟悉,並有外島雷達站與陸基巡邏機當耳目,較不易出現無法識別目標敵我的情況,在戰時不是我方艦隊的不明大型船團逼近我方海域,那八九不離十,大概就是敵方艦隊或是大型登陸船團了。至於如果需要空中的訊號中繼,防禦方往往因地利之便,可以迅速的派出陸基直升機支援。這樣的分工讓採守勢的小國海軍可以將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部署在極小的載台上,以分擔防禦任務,而無需另外耗費巨資發展極大型的作戰平台。對這些國家而言,這也是部署超音速反艦飛彈門檻大為降低的根本原因。

日本、南韓、台灣、越南相繼走上發展部署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道路,但是其實第一島鍊與亞洲大陸之間的海域並不十分寬廣。射程動輒超過一百五十公里的超音速飛彈,其艦上發射平台不必離岸太遠,火力覆蓋範圍就幾乎可以包含所有的主要航道。再加上未來如果這些使用國將岸射版的超音速反艦飛彈部署在離島或靠近重要航線的海岸上,那會使這一片海域無時無刻都處在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範圍內。對大型的作戰艦隊而言,大洋是個極其有利的環境,狹小的海域反而危機重重。原因就是離海岸太近,會讓艦隊處於岸射反艦飛彈的威脅中,同時躲在峽彎、港口、離島附近周邊,不易偵測到的艦艇,也可能是反艦飛彈的發射平台,更別說陸基戰機所發動的反艦攻擊。所以作戰艦隊離海岸越近,其反應時間就越短,對反艦的防禦一方就會越有利。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能在大洋中取得優勢,有幾個重要原因,其一就是美國東西岸的軍港都直接面對大洋,大型艦隊一出港,就在大洋之上,不易受威脅。其二就是美國的航空母艦可以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極為龐大,這與航母艦隊可以維持的在空機數量有很大的關係,中小型航母之所以常常被批評華而不實,就在於只能搭載十餘架艦載機的中小型航母,在平均妥善率七成的水準下,根本無力長時間維持二十四小時都有在空機保護航母艦隊。攻方只要持續採騷擾戰術,幾天之內就能讓航母艦隊的戰機升空作戰能量耗盡。

也因此,中小型航母缺乏長時間離岸作戰的能力,因為常常需要岸上基地的各種支援,才能發揮最大的作戰效益,但是不離開第一島鍊與亞洲大陸之間的狹小海域,卻又會時時刻刻都處於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威脅之中。所以說中小型航空母艦是種戰略性的武器,在戰時不一定能帶來顯著的戰術優勢,卻在承平時期有極大的戰略效果。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在戰時可以一舉擊沉敵方的中小型航母,也許在戰術上而言並不能全面扭轉戰局,但是卻有極大的戰略宣傳效果。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所有的武器都一樣,有其優勢,也一定有其罩門。特別是航空母艦是超級錢坑,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還要燒錢的錢坑,因為艦體會老化,艦載機也會老化,會不斷佔據龐大的國防資源,很難不造成排擠效應。許多老牌海權國家為了面子而供養著航空母艦,但是這些航空母艦很多都長期停泊在港口裡,很少出海航行,不是沒有原因的。擁有航空母艦對於整個國家的國防發展而言,恐怕也不是那麼正面的。(完)
曾经的‘航母杀手’ SS-N-22 笑而不语

想打大陆却打到自家渔船,这水平
几架直九D带TL10,一顿猛削迅海舰就没了。
4V的雄三算是比较落后的反舰弹了,所谓的“掠海飞行”高达100多近200米,悲哀的是外挂推进器,这两硬伤决定了它比较落后。
好歹也是个认真思考的作者,不过文章所宣扬的主旨就是一个:WW导弹艇可以全灭大陆航母战斗群。

不过作者应该也能想到,解放台湾的主力是航空兵部队,台湾海峡那点距离用海军实在不必要。而且本次误射事件唯一的“亮点”也就是打中了一个渔船,何况这还是大多数反舰导弹应有的正常水平。WW也就这点可以自己开心一下了。

现在想想这种其实可以理解,20年前有现代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按照这种逻辑,大陆搞1000艘无人导弹艇,就能送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回家吃桶了。
除了知道几个无关的专业名词,文章作者简直就是文盲
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防不是一个概念,一般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对亚音速真没有太大优势。。。
  只是比c301强点吧,大家还记得那个301吗。
如果没有制空权,导弹艇就是武直的菜
说实话,连看都懒得看,不过是把十年前我们意淫日炙打航母的冷饭再翻炒了一遍。就凭熊疯3高空弹道300公里,低空弹道150公里的射程,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想打航母,说是妄想都抬举他了。还是先去把一体化进气道弄利索再说吧,哪怕弄个头部进气道,也比现在这种两边绑两个窜天猴强。
说实话,连看都懒得看,不过是把十年前我们意淫日炙打航母的冷饭再翻炒了一遍。就凭熊疯3高空弹道300公里, ...
不是进气道的问题,是固冲一体发动机。。。
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防不是一个概念,一般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对亚音速真没有太大优势。。。
   不能这样比较,如果是单枚或者有限几枚应该优势不大,但如果是数量达到饱和攻击,那超音速导弹优势就很大了,因为它可以大幅压缩舰艇反应时间,减少防空导弹的拦截次数,舰艇抗饱和能力相比较拦截亚音速导弹而言肯定会下降。
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防不是一个概念,一般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对亚音速真没有太大优势。。。
   不能这样比较,如果是单枚或者有限几枚应该优势不大,但如果是数量达到饱和攻击,那超音速导弹优势就很大了,因为它可以大幅压缩舰艇反应时间,减少防空导弹的拦截次数,舰艇抗饱和能力相比较拦截亚音速导弹而言肯定会下降。
不是进气道的问题,是固冲一体发动机。。。
受教了,其实就是想恶心它一下。
雄三恐怕算不上是什么先进的反舰导弹吧
不能这样比较,如果是单枚或者有限几枚应该优势不大,但如果是数量达到饱和攻击,那超音速导弹优势就 ...
你说的还是超音速突防。。。一般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为要超音速,所以弹道比较高,再加上超音速导弹的各种特征都比较明显,水面舰艇可以再更远的距离外发现,所以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减少,而且还更容易被打下来,说的就是熊3这种第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

后期的反舰导弹,无论是全程超音速的日炙/鹰击12,还是亚超结合的俱乐部/鹰击18,都是末段掠海机动突防的,可以飞的更低,发现距离就近很多,再加上超音速机动,突防能力直线上升,而且可以破解分时照射,这个才能体现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优势。。。

苏联早期发展的超音速反舰,早期的和亚音速比突防确实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它的飞行时间短,对ISR系统的要求低很多,极大的提高了脆弱的ISR飞机在美国航母战斗群优势航空兵下的生存力,不过这和台湾没啥关系,但是它又没有选择的权力,技术来源就是美国早期的一款靶弹,所以还是落后了。。。
能不能改成简体字,不明白为啥要用繁体字发帖。
雄風存在的目的只是為登陸船艦帶來一點威脅就足夠了...
要比导弹艇,22也会笑而不语的,老子他妈的80多个兄弟,信不信把整个台湾海峡都犁一遍,600多枚yj呢,想想也是刺激啊
看着好累啊。。
不一定翻身,还是要看具体型号。
然而依旧没有什么卵用。
一直没搞懂修仙秘笈到底是个啥,反正感觉很高大上,每次看到都来膜拜一下。

说实话,连看都懒得看,不过是把十年前我们意淫日炙打航母的冷饭
说实话我对他的射程表示怀疑。1500kg还是带助推器的就能有高空300低空150,那我们的鹰击12和毛子的宝石是不是可以去死了。实际来看保守的认为他走的低空弹道也只有80高空300估计也要大打折扣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gxyzya 发表于 2016-7-3 20:57
4V的雄三算是比较落后的反舰弹了,所谓的“掠海飞行”高达100多近200米,悲哀的是外挂推进器,这两硬伤决定 ...


已知!一說3到8米高,總工程師透漏10米內,哪一個衝壓發動機,不是外掛推進器,只是有的掛在彈尾,雄三放在二測,但彈長可以控制在6米
gxyzya 发表于 2016-7-3 20:57
4V的雄三算是比较落后的反舰弹了,所谓的“掠海飞行”高达100多近200米,悲哀的是外挂推进器,这两硬伤决定 ...


已知!一說3到8米高,總工程師透漏10米內,哪一個衝壓發動機,不是外掛推進器,只是有的掛在彈尾,雄三放在二測,但彈長可以控制在6米
1305538519 发表于 2016-7-5 00:19
说实话我对他的射程表示怀疑。1500kg还是带助推器的就能有高空300低空150,那我们的鹰击12和毛子的宝石是 ...
雄三曾經測試,台灣最北端射到台灣最南端外海的靶艦,全程七分鐘直接命中,當然是走高彈道

wjt 发表于 2016-7-6 04:17
已知!一說3到8米高,總工程師透漏10米內,哪一個衝壓發動機,不是外掛推進器,只是有的掛在彈尾,雄三 ...


说的那个8米10米不是飞行模式,是攻击模式。美国70年代空舰导弹竞争失败的产品,4V购买后自己研究,研究了10来年才恍然大悟,空舰导弹跟舰舰导弹不一样,之后又不懂怎么修改内部推进的问题,只好外挂几个推进器来解决。现在各种先进导都是长成棍子形状的,凡是采用火箭助推类型的导弹都可以直接判定是上个世界的产物,也是被当代世界所淘汰了。
wjt 发表于 2016-7-6 04:17
已知!一說3到8米高,總工程師透漏10米內,哪一個衝壓發動機,不是外掛推進器,只是有的掛在彈尾,雄三 ...


说的那个8米10米不是飞行模式,是攻击模式。美国70年代空舰导弹竞争失败的产品,4V购买后自己研究,研究了10来年才恍然大悟,空舰导弹跟舰舰导弹不一样,之后又不懂怎么修改内部推进的问题,只好外挂几个推进器来解决。现在各种先进导都是长成棍子形状的,凡是采用火箭助推类型的导弹都可以直接判定是上个世界的产物,也是被当代世界所淘汰了。

雄三曾經測試,台灣最北端射到台灣最南端外海的靶艦,全程七分鐘
土鳖的不清楚,但是毛子的宝石和他一样都不是整体式冲压带助推器达到290公里的射程用了3吨。即使是空射版也有2.5吨那么台湾是如何在射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动力系统美帝的冲压也不见的比毛子好)缩小了一半的重量的?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gxyzya 发表于 2016-7-6 04:54
说的那个8米10米不是飞行模式,是攻击模式。美国70年代空舰导弹竞争失败的产品,4V购买后自己研究,研 ...


發射階段會往上衝上200米左右是事實。台灣巡航時是貼海飛行的
哪一款衝壓發動機不用助推器到達功作速度,空艦導彈,本身是依靠戰鬥機的速度,所以不用助推器
gxyzya 发表于 2016-7-6 04:54
说的那个8米10米不是飞行模式,是攻击模式。美国70年代空舰导弹竞争失败的产品,4V购买后自己研究,研 ...


發射階段會往上衝上200米左右是事實。台灣巡航時是貼海飛行的
哪一款衝壓發動機不用助推器到達功作速度,空艦導彈,本身是依靠戰鬥機的速度,所以不用助推器
1305538519 发表于 2016-7-6 13:50
土鳖的不清楚,但是毛子的宝石和他一样都不是整体式冲压带助推器达到290公里的射程用了3吨。即使是空射版 ...
台灣從80年代開始預研,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才將完成了第一代的雛型,又經過數年的改良,使其更省油,順便提一下,雄三的彈殼是自行車工廠做的。
總工程師曾經說過,台灣在電腦兵推的時候,說要在哪裡部屬雄三時,美軍專家曾說不要吹牛了,你們沒這種東西,直到公開試測時,美國、日本、大陸等國的監視船或飛機,大家才相信。
wjt 发表于 2016-7-6 17:01
發射階段會往上衝上200米左右是事實。台灣巡航時是貼海飛行的
哪一款衝壓發動機不用助推器到達功作速 ...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当代先进导弹采用捆绑火箭式推进的形式,凡是捆绑火箭式推进直接表明是落后产品。

捆绑火箭式推进导弹=落后导弹
gxyzya 发表于 2016-7-6 20:47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当代先进导弹采用捆绑火箭式推进的形式,凡是捆绑火箭式推进直接表明是落后产品。

...
我不跟你辯,我聽過N次戰略上藐視敵人 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話。
以前增經聽過,雄三的助推器要放在彈體裡,或者在彈尾再加一級助推器,也許這是一種選擇,其實在要彈尾裝助推器沒什麼難度。這樣的選擇讓百頓級的艦都能上雄三,我覺得是值得的。
除了要放在彈體裡有些難度,必竟自行車工廠做的彈殼能不能承受這樣的溫度。
你覺得捆綁式是落後,隨你說。我也不在意。必竟這並不引嚮雄三的設計性能。



wjt 发表于 2016-7-6 21:20
我不跟你辯,我聽過N次戰略上藐視敵人 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話。
以前增經聽過,雄三的助推器要放在彈體裡, ...


辩解也没有用啊,你找找看世界上哪个先进防控或反舰导弹是用火箭捆绑推进的?

火箭捆绑推进防空、反舰导弹 = 落后防空、反舰导弹,这是世界公认的,因为它在高速飞行时显著增加阻力,直接增加了燃料消耗率,严重影响了导弹的灵活。

这些都是已知的东西,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罢了,能不能听得下那是别人的事了,反正我又不强求别人接受。
wjt 发表于 2016-7-6 21:20
我不跟你辯,我聽過N次戰略上藐視敵人 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話。
以前增經聽過,雄三的助推器要放在彈體裡, ...


辩解也没有用啊,你找找看世界上哪个先进防控或反舰导弹是用火箭捆绑推进的?

火箭捆绑推进防空、反舰导弹 = 落后防空、反舰导弹,这是世界公认的,因为它在高速飞行时显著增加阻力,直接增加了燃料消耗率,严重影响了导弹的灵活。

这些都是已知的东西,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罢了,能不能听得下那是别人的事了,反正我又不强求别人接受。
gxyzya 发表于 2016-7-6 21:28
辩解也没有用啊,你找找看世界上哪个先进防控或反舰导弹是用火箭捆绑推进的?

火箭捆绑推进防空、反 ...
難到這位大哥不知道,助推器燒完到達一定速度,衝壓引擎才能點火。何來會增加燃料消耗
難到你認為助推器燒完不會分離嗎?你不會以為全射程助推器都一直捆綁著吧!

wjt 发表于 2016-7-6 21:48
難到這位大哥不知道,助推器燒完到達一定速度,衝壓引擎才能點火。何來會增加燃料消耗
難到你認為助推器 ...


我说的是推进,不是助推,两者不一样的概念,不要混淆。怎么混淆都改变不了熊三落后于时代的事实。注意了,雄三变熊三啊
wjt 发表于 2016-7-6 21:48
難到這位大哥不知道,助推器燒完到達一定速度,衝壓引擎才能點火。何來會增加燃料消耗
難到你認為助推器 ...


我说的是推进,不是助推,两者不一样的概念,不要混淆。怎么混淆都改变不了熊三落后于时代的事实。注意了,雄三变熊三啊
gxyzya 发表于 2016-7-6 22:02
我说的是推进,不是助推,两者不一样的概念,不要混淆。怎么混淆都改变不了熊三落后于时代的事实。注意 ...
推進?助推?
是什麼

台灣從80年代開始預研,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才將完成了第一代的雛
然而我们看到的实际并没有达到他说的数据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