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首次实现传输信息量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37:00
6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重要科研成果。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及其同事的合作下,中科大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传输信息量比现有经典技术的极限低84%。这次实验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考虑到有限的光纤线路资源,如何实现更快、更好地在两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压缩、数据传输,一直是科学与工程界关心的课题。
最近几年,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球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有望在7月发射,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也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除了可以提供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量子通信的信息通道容量也能实现飞跃,其中一个重要技术就是量子指纹技术。

潘建伟院士是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带头人
在信息技术领域,“指纹术”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技术。可以将一个较长的原信息压缩成一个较短的消息串,而不会发生任何的信息丢失,而双方进行信息比对时,就要用到指纹识别技术。
当这个短消息串是量子比特时,“指纹术”就被称为“量子指纹技术”。由于量子力学的特殊规律,量子指纹技术效率比传统指纹术提高了很多。经典方法所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N)比特,而量子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将需要传送的信息量降低为根号√(logN)比特,信道容量以指数级数提高。
虽然量子指纹识别的相关理论早在2001年就被学者提出,但受限于各种技术条件,国际上以往的实验都未能突破现有的经典信息系统极限。按照中科大新闻网的报道,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李力等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还得到了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

潘建伟小组搭建的系统模型
据悉,潘建伟小组搭建了具有主动相位补偿的20公里长双Sagnac干涉仪,在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实验室研制的超低噪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最终实现了传输信息量比经典极限低84%的量子指纹识别。这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
潘建伟小组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认可,称赞这一实验“提供了量子密钥分发之外的量子信息的重要应用”;欧洲物理学会下属网站《物理世界》在文章未发表之前就该工作进行了报道,报道援引国际著名量子通信专家Norbert Luetkenhaus的评论:“这项研究将开启其他很多(量子通信)方面的应用。”6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重要科研成果。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及其同事的合作下,中科大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传输信息量比现有经典技术的极限低84%。这次实验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考虑到有限的光纤线路资源,如何实现更快、更好地在两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压缩、数据传输,一直是科学与工程界关心的课题。
最近几年,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球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有望在7月发射,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也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除了可以提供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量子通信的信息通道容量也能实现飞跃,其中一个重要技术就是量子指纹技术。

潘建伟院士是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带头人
在信息技术领域,“指纹术”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技术。可以将一个较长的原信息压缩成一个较短的消息串,而不会发生任何的信息丢失,而双方进行信息比对时,就要用到指纹识别技术。
当这个短消息串是量子比特时,“指纹术”就被称为“量子指纹技术”。由于量子力学的特殊规律,量子指纹技术效率比传统指纹术提高了很多。经典方法所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N)比特,而量子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将需要传送的信息量降低为根号√(logN)比特,信道容量以指数级数提高。
虽然量子指纹识别的相关理论早在2001年就被学者提出,但受限于各种技术条件,国际上以往的实验都未能突破现有的经典信息系统极限。按照中科大新闻网的报道,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李力等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还得到了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

潘建伟小组搭建的系统模型
据悉,潘建伟小组搭建了具有主动相位补偿的20公里长双Sagnac干涉仪,在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实验室研制的超低噪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最终实现了传输信息量比经典极限低84%的量子指纹识别。这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
潘建伟小组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认可,称赞这一实验“提供了量子密钥分发之外的量子信息的重要应用”;欧洲物理学会下属网站《物理世界》在文章未发表之前就该工作进行了报道,报道援引国际著名量子通信专家Norbert Luetkenhaus的评论:“这项研究将开启其他很多(量子通信)方面的应用。”
http://m.guancha.cn/Science/2016_06_22_365012.shtml
高中的师兄,潘带的陆朝阳最近被nature评为中国量子鬼才
有实际意义吗?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33
有实际意义吗?

有。不明白的可以这样理解:是一个压缩比例更大的rar,但现在只能用于传输中。

比如原来200G的东西,拿rar或任何其它算法压缩可以压缩到100G就是极限了,但用量子指纹可以压缩到14G。这样的压缩比例蓝光画质的IPTV什么的都可以成为现实。

而且这只是第一步。看起来从这个角度切入然后逐步加大探索,比直接搞量子计算靠谱。
有。不明白的可以这样理解:是一个压缩比例更大的rar,但现在只能用于传输中。

比如原来200G的东西 ...
说到底还不是指纹识别~
坛子里到底有没有真正懂量子物理的,这是不是就是普通光纤传纠缠态量子?

另外谁能给一个靠谱点的量子信息编解码的原理性论文,中英文皆可,不胜感激。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44
说到底还不是指纹识别~

人的指纹识别很简单,现有技术就能搞定,有些缺点也就是成本的问题。

这个技术哪怕只停留在传输,但只要可以大规模低成本的应用,可以掀起另一次IT行业、互联网行业的革命,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对于电子行业的作用可以比肩。
人的指纹识别很简单,现有技术就能搞定,有些缺点也就是成本的问题。

这个技术哪怕只停留在传输,但只 ...
想多了,再厉害也只是指纹识别~
上海交大刚刚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国内就没有叫的响的科学期刊吗!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49
想多了,再厉害也只是指纹识别~
这根本不是什么指纹识别。“指纹”在此只是对一种特定数据压缩的比喻。
慕名已久第二 发表于 2016-6-22 18:51
上海交大刚刚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国内就没有叫的响的科学期刊吗!
虽然不混学术圈,但是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国内学术圈逐渐走到了应该建立自己体系的时候,而且应该鼓励纯中文论文和期刊。
虽然不混学术圈,但是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国内学术圈逐渐走到了应该建立自己体系的时候,而且应该鼓励纯中 ...
日本原来搞过纯日文期刊,然后日本学者大多发表在这上面,到现在日本学术是什么样?
科学讲究交流,在没引领世界科技之前,学日本关起门来玩有个屁用。
科学应该让廉价的民族自尊走开,自尊应该从学术上拿回来。
慕名已久第二 发表于 2016-6-22 18:51
上海交大刚刚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国内就没有叫的响的科学期刊吗!
基本没有。
毕竟后发。
上海交大刚刚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国内就没有叫的响的科学期刊吗!
有,但是不是物理学方面的。细胞研究,因子数14.812。还有两家,也挺高的,忘记在哪看了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19:08
日本原来搞过纯日文期刊,然后日本学者大多发表在这上面,到现在日本学术是什么样?
科学讲究交流,在没 ...


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交流可以用德文、后来可以用英文,将来当然可以用中文。

这和什么民族自尊无关,而是从更长远的时间上去看,尽量争取成为新的科学中心的一种尝试和准备工作。使用英文固然方便现在交流,但也有助于美国维持科学中心的角色。

另外,我说的是“逐渐”、是“鼓励”,二战前,几乎是科学荒漠的美国没有像样的发英文期刊的地方?二战中和二战后,美国学术圈为什么不尊重既有习惯、和国际学术圈继续玩德文?现在美国学术是什么样?

即便推行中文不成功,也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无论科学中心转移有多大几率,准备工作总是要提前开始的。提倡建立自己体系,就是“学日本关起门来玩”?请不要这么敏感。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19:08
日本原来搞过纯日文期刊,然后日本学者大多发表在这上面,到现在日本学术是什么样?
科学讲究交流,在没 ...


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交流可以用德文、后来可以用英文,将来当然可以用中文。

这和什么民族自尊无关,而是从更长远的时间上去看,尽量争取成为新的科学中心的一种尝试和准备工作。使用英文固然方便现在交流,但也有助于美国维持科学中心的角色。

另外,我说的是“逐渐”、是“鼓励”,二战前,几乎是科学荒漠的美国没有像样的发英文期刊的地方?二战中和二战后,美国学术圈为什么不尊重既有习惯、和国际学术圈继续玩德文?现在美国学术是什么样?

即便推行中文不成功,也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无论科学中心转移有多大几率,准备工作总是要提前开始的。提倡建立自己体系,就是“学日本关起门来玩”?请不要这么敏感。
说到底还不是指纹识别~
只是用指纹识别做个技术验证而已
潘已经沦落到发篇prl也要上新闻的程度了?以前不是指南针都不提的啊。
喜大普奔,量子通信再传捷报,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我都难道想说,请量子团队克制点,不要总是实现重大突破,大家看的都不好意思了。再这节奏下去,整成科技界丑闻的节奏。
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交流可以用德文、后来可以用英文,将来当然可以用中文。

这和什么民族自尊 ...
说的挺好的,做起来呢?
那一篇能发CNS的论文,你说发中文还是发CNS呢?论文发表可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而是为了讨论的。发中文你怎么鼓励外国学者参与讨论?日本当年也是两条腿走路,也只是鼓励发日文而没禁止发外文滴。
中国凭啥可以例外?嘴炮么?
谁说说概念股…
感觉今年兔子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上也在大爆发啊!什么情况儿?!^_^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06-22 19:08
日本原来搞过纯日文期刊,然后日本学者大多发表在这上面,到现在...

日本人才还是不够多,中国科学家要是能占到世界科学家三分之一,那么中文科学期刊就可以了。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19:38
说的挺好的,做起来呢?
那一篇能发CNS的论文,你说发中文还是发CNS呢?论文发表可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 ...


美国凭啥可以例外?不就是靠一个希特勒就搞定么。

也许你认为这是小概率事件,可下一次有这样一个机会,很可能是因为一件和二战完全不同类型的事。关键是你总得先有准备工作,目前中文论文普遍说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烂到没法看,这难道不该改善么?

为什么我说“逐渐”,因为中国和日本不一样,甚至和美国都不一样,中国的人口规模甚至大于最核心的西方世界了吧。当然你会说,13亿农民有个屁用,问题是农民->知识分子只要维持一定的转化率,哪怕这些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不行,还有下一代,几十年很快的。

到那时,我们就有足够的高素质学术人才参与讨论,我们处于平均水平的科研工作者可能比整个英语世界的都多,难道你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必须和说英语的讨论,我们才能进步?

虽然不混学术圈,但起码像CS这样低水平的学术圈我还是了解的。大多数课题,智商超过90、大学没逃课,就有足够素质可以做;而且一般的问题,只要有足够多的(一般水平的)人就会有足够多的眼睛和足够多的想法。

像这种领域中较低水平的课题,基本不会因为人种不一样或者国外先走几步,就非得跟英语圈的学者讨论什么去开阔视野、产生灵感、提高效率、扫除死角。那么对于类似的领域,为什么不能试着建设一下内部讨论圈?

中国凭啥可以例外?我可以非常正面的回答你:因为共党善于搞试点,学术圈也可以有自己的深圳。在这方面,科学的逻辑和共产党的逻辑是一样的,“实践是检验XX的唯一标准”,你凭啥认为中国就不行?基础物理的前沿阵地不行,就说明其实占学术圈大多数的、一旦掌握相应语言,用屁股都能搞定的问题也不行?

最后再多说一句,你所谓的“例外”,其实根本不成立。人类的历史如此有限,就这么几个采样,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总结不出任何可以用在下一个上面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下断言比留作开放性问题,更加像打嘴炮。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19:38
说的挺好的,做起来呢?
那一篇能发CNS的论文,你说发中文还是发CNS呢?论文发表可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 ...


美国凭啥可以例外?不就是靠一个希特勒就搞定么。

也许你认为这是小概率事件,可下一次有这样一个机会,很可能是因为一件和二战完全不同类型的事。关键是你总得先有准备工作,目前中文论文普遍说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烂到没法看,这难道不该改善么?

为什么我说“逐渐”,因为中国和日本不一样,甚至和美国都不一样,中国的人口规模甚至大于最核心的西方世界了吧。当然你会说,13亿农民有个屁用,问题是农民->知识分子只要维持一定的转化率,哪怕这些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不行,还有下一代,几十年很快的。

到那时,我们就有足够的高素质学术人才参与讨论,我们处于平均水平的科研工作者可能比整个英语世界的都多,难道你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必须和说英语的讨论,我们才能进步?

虽然不混学术圈,但起码像CS这样低水平的学术圈我还是了解的。大多数课题,智商超过90、大学没逃课,就有足够素质可以做;而且一般的问题,只要有足够多的(一般水平的)人就会有足够多的眼睛和足够多的想法。

像这种领域中较低水平的课题,基本不会因为人种不一样或者国外先走几步,就非得跟英语圈的学者讨论什么去开阔视野、产生灵感、提高效率、扫除死角。那么对于类似的领域,为什么不能试着建设一下内部讨论圈?

中国凭啥可以例外?我可以非常正面的回答你:因为共党善于搞试点,学术圈也可以有自己的深圳。在这方面,科学的逻辑和共产党的逻辑是一样的,“实践是检验XX的唯一标准”,你凭啥认为中国就不行?基础物理的前沿阵地不行,就说明其实占学术圈大多数的、一旦掌握相应语言,用屁股都能搞定的问题也不行?

最后再多说一句,你所谓的“例外”,其实根本不成立。人类的历史如此有限,就这么几个采样,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总结不出任何可以用在下一个上面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下断言比留作开放性问题,更加像打嘴炮。
美国凭啥可以例外?不就是靠一个希特勒就搞定么。

也许你认为这是小概率事件,可下一次有这样一个机 ...
说得中国好像没有中文期刊一样,而且CNS也不全是美国的。
另外用一堆跟风刷论文的论文,来说明真正有价值的论文是不需要怎么讨论,是该说你牛逼呢还是该说你突破天际的牛逼呢?
再说,跟风不是另一形式的讨论么?
老王是好人 发表于 2016-6-22 19:17
有,但是不是物理学方面的。细胞研究,因子数14.812。还有两家,也挺高的,忘记在哪看了
观察网上前几天有报道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49
想多了,再厉害也只是指纹识别~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不懂就谦虚点。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20:25
说得中国好像没有中文期刊一样,而且CNS也不全是美国的。
另外用一堆跟风刷论文的论文,来说明真正有价 ...

我说“不需要怎么讨论”了吗?我说的是,一些中低水平问题,有足够的、平均水平的研究者讨论就够了,不一定非得和国外讨论。那么在这一块,就可以试点,找找提高路径。

这些中低水平问题的论文,也是有价值的,谁在说什么跟风刷的论文了。现在一些中文期刊之所以糟糕,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优质内容把垃圾挤出去(优质内容总倾向于向外投)、也是因为对优质内容有激励作用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你所想的和我所说的,没什么根本矛盾。该怎么办的事就怎么办,谁也没说国内没法进行充分讨论的赶鸭子上架。我只是建议尝试改进下我们自己的体系,这总没有坏处对吧?
量子指纹技术效率比传统指纹术提高了很多。经典方法所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N)比特,而量子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将需要传送的信息量降低为根号√(logN)比特,信道容量以指数级数提高
虽然不懂,但是关键句子还是能抓到
我说“不需要怎么讨论”了吗?我说的是,一些中低水平问题,有足够的、平均水平的研究者讨论就够了,不 ...
嗯,没有高水平的论文,你倒是说说中文期刊怎么发展起来?高水平的可是要发外交期刊上交流讨论的
ileile 发表于 2016-6-22 18:54
虽然不混学术圈,但是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国内学术圈逐渐走到了应该建立自己体系的时候,而且应该鼓励纯中 ...
非常有必要!!!早就该着手干这些事了!

枫桥听雪 发表于 2016-6-22 19:08
基本没有。
毕竟后发。


说错了,编辑掉
枫桥听雪 发表于 2016-6-22 19:08
基本没有。
毕竟后发。


说错了,编辑掉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44
说到底还不是指纹识别~
没看文章就敢喷,用点心,此指纹非你指纹
地图炮 发表于 2016-6-22 20:49
嗯,没有高水平的论文,你倒是说说中文期刊怎么发展起来?高水平的可是要发外交期刊上交流讨论的

车轱辘话了。前面部分的说明,所谓“高水平”不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实际存在不同层次的“高水平”。

直接说具体的。比如在CS里,有关某些问题是否是NP问题、和更多开放问题(比如在应用范围比较广、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上找到了一个比以前明显更优的算法),就不能说没有价值,但也没什么发外文期刊上交流讨论的必要。

问题是中文期刊上这类论文也很少,这些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留在国内一部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lcgzzhy 发表于 2016-6-22 19:37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我倒是想请《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们克制点,不要总是让网络大神判定为“科技界丑闻”的文章通过审稿。

毕竟,中国的嘴炮网友的意见才是世界的真理。

最近真是高歌猛进!
不多说了
喜大普奔!!
想多了,再厉害也只是指纹识别~
知道理论和实际的区别不?
你肯定知道超导,那你做出来个室温超导物体啊?
说话阴阳怪气,猪鼻子里插葱装大象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18:44
说到底还不是指纹识别~
只是用指纹识别来做试验,本质上是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高到一定程度时,战场遥控机器人就可以大面积应用,目前远程遥控的主要瓶颈就是数据传输延迟厉害,大量的音频视频数据要传输,遥控机器人反映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