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创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3:43:14
军报: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创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2016年06月20日  来源:解放军报


  没有工匠精神,难有创新灵感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笔谈②

  提 要 对本专业熟知深知,以至于融会贯通、出神入化,才会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产生创新灵感。
  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创新灵感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然而,创新灵感决不是轻易而来或随意产生的。我们常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这些都说明,对本专业熟知深知,以至于融会贯通、出神入化,才会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产生创新灵感。有了创新灵感,才会有创新思路、创新成果。
  如何做到对某一领域熟知深知?离不开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近来最“红”的学者,大概非韩春雨莫属了。他连续10年没有发表论文,但一发表就一鸣惊人,其领导研发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人类“打开另一扇基因编辑的大门”。韩春雨的创新灵感,就来自他成千上万遍的试验,来自他娴熟纯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事实上,发现青蒿素的工作并非天才的工作,而是在她坚持不懈、反复研究,从而催生灵感的情况下实现的。
  可见,创新灵感,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顽强地劳动后获得的奖赏”。反观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有的对战场需求还没研究透,对官兵需要还没掌握准,就想着搞创新,结果不是创而无用,就是与战斗力贴得不紧;有的不愿坐“冷板凳”,不愿做基础研究,基本功还没练扎实,就想一鸣惊人,创出“高端产品”;还有的急功近利,靠跟“风头”寻找创新灵感,一味追求“短、平、快”,看似有所成就,实则粗制滥造,不经用耐用。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独一无二的创新灵感,大都建立在游刃有余、百步穿杨、轮扁斫轮的境界之上。没有工匠精神,难有创新灵感。从一线创新人才来说,“专家士官”朱桂全、“三栖精兵”何祥美、“铁甲精兵”贾元友,他们之所以成为军营创客,无一不是本专业的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岗位标兵。从高端创新人才来说,无论是神舟团队,还是天河团队、北斗团队,他们之所以能不断突破,无一不是因为熟知本身、精通前沿、掌握外来的结果。钟爱事业“形若曳枯木”,痴迷研究“止若聚死灰”,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幸运岂能不眷顾他们。
  军事领域的创新,事关战斗力,事关战争胜负,事关国家安危。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乐此不疲、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才能产生灵感,产生原创,创造颠覆性技术,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作贡献。
  (作者李立弘 单位:96317部队)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20/7909801.shtml军报: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创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2016年06月20日  来源:解放军报


  没有工匠精神,难有创新灵感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笔谈②

  提 要 对本专业熟知深知,以至于融会贯通、出神入化,才会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产生创新灵感。
  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创新灵感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然而,创新灵感决不是轻易而来或随意产生的。我们常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这些都说明,对本专业熟知深知,以至于融会贯通、出神入化,才会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产生创新灵感。有了创新灵感,才会有创新思路、创新成果。
  如何做到对某一领域熟知深知?离不开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近来最“红”的学者,大概非韩春雨莫属了。他连续10年没有发表论文,但一发表就一鸣惊人,其领导研发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人类“打开另一扇基因编辑的大门”。韩春雨的创新灵感,就来自他成千上万遍的试验,来自他娴熟纯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事实上,发现青蒿素的工作并非天才的工作,而是在她坚持不懈、反复研究,从而催生灵感的情况下实现的。
  可见,创新灵感,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顽强地劳动后获得的奖赏”。反观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有的对战场需求还没研究透,对官兵需要还没掌握准,就想着搞创新,结果不是创而无用,就是与战斗力贴得不紧;有的不愿坐“冷板凳”,不愿做基础研究,基本功还没练扎实,就想一鸣惊人,创出“高端产品”;还有的急功近利,靠跟“风头”寻找创新灵感,一味追求“短、平、快”,看似有所成就,实则粗制滥造,不经用耐用。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独一无二的创新灵感,大都建立在游刃有余、百步穿杨、轮扁斫轮的境界之上。没有工匠精神,难有创新灵感。从一线创新人才来说,“专家士官”朱桂全、“三栖精兵”何祥美、“铁甲精兵”贾元友,他们之所以成为军营创客,无一不是本专业的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岗位标兵。从高端创新人才来说,无论是神舟团队,还是天河团队、北斗团队,他们之所以能不断突破,无一不是因为熟知本身、精通前沿、掌握外来的结果。钟爱事业“形若曳枯木”,痴迷研究“止若聚死灰”,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幸运岂能不眷顾他们。
  军事领域的创新,事关战斗力,事关战争胜负,事关国家安危。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乐此不疲、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才能产生灵感,产生原创,创造颠覆性技术,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作贡献。
  (作者李立弘 单位:96317部队)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20/7909801.shtml
就是一篇八股文。
不懂,懒得看。这单位的破键盘。垃圾的亲话筒清华同方破键盘老丢字。
反观少数军队科技工作者,有的对战场需求还没研究透,对官兵需要还没掌握准,就想着搞创新

………………

没仗打的锅又要军工人员背了。
这是一篇学习主席讲话的体会文章,你们非要从专业角度理解,那就南辕北辙啦
科研团队出品快慢都有其规律,创新产品的使用价值多不是科研人员所决定的!你不能说马院士团队研究出电磁弹射,而舰船核电跟不上,海军当下用不了,就说马院士浮躁了。习总强调,科研有其自身规律和不确定性,应该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由,宽容!
别的不敢说 把单兵装备器具这块都枪毙一遍估计没冤枉的
分析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空洞!
要晋升而已,难道搞不出高级成果就要一辈子不往上爬?部队搞科研的又不是圣人
嗯,单兵装备跟轻武器没事儿就来个特色设计是这些人员负责吗。
少数?军工我不知道,反正我这边占大多数
95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