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穿墙术——量子隧道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15:09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属于业界的入门常识,所以我在写之前也不知道该如何写好:写的太深入吧,专业的人一看就乐了——你这把教材几乎抄一遍有啥新意;然后其他与这个歌理论无关行业真正感兴趣一个简明科普的人士,又未必能看明白;然而要是向很多业内前辈给后辈介绍如何选择产品那个方向写吧,我又要说很抱歉我对于具体的器件产品实际操作又真的太少,连牌子都捋不清自然也没法介绍。想来想去,还是以最适合我知识的方式写,写一篇重点在谈量子力学最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对于隧道效应的简介;考虑到通俗科普性质,文章需要尽量的形象而不能太多抽象,因此本文不会出现公式,但还是会提到最重要的数量关系。


    开场白就这些了,再说就是废话了,直入主题。
     首先,提出一个点题的反问:量子力学最核心的理论思想是什么?波粒二象性。波不是指经典物理中的能量传递波,而是指波动性;粒也不是指经典物理中把物质视作一个个颗粒粒子,而是指粒子性。波动性是指物质任意时刻出现在任意位置上的概率规律是一个三角函数形波包——离平衡位置越远,出现概率以三角函数曲线规律降低;粒子性是指物质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成一份份离散的存在的。物质的波粒二象性首先是波动性,其次是粒子性,这体现在不含时间项波函数公式里:物质的能量与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是函数的两个自变量,然后这两个自变量的乘积乘以负的虚数单位,再除以普朗克常量,又作为自然对数的指数,算得波函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函数的指数表达式——物质的能量除以普朗克常量,得到的是一个正整数集,或者正整数集除以一个分数,这就是物质的粒子性;用一个形象的解释,就是物质首先是以一个以三角函数形式振动的波包,规定了其某刻在某地出现的规律,但是这个振动不是一个连续的函数曲线规律,而是一个个点集合成的一条线,就好像屏幕上显示一条曲线和像素那样的关系。因此,在空间中的分布,物质首先是一个立体的波包,但是这个波包里是由若干物质可能出现的具体点组成;这个图景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中学学过的电子云图像;

    然后要引入一个概念——传播子。由于物质波是能量越大,波长越短——动量与物质波频率成正比,所以,若是把物质波理解为经典波那样是能量传播的形式,便会出现混乱。但是在量子力学中,仍然要考虑能量的传播的,传播建立在物质波基础上——物质的坐标,动量,时间的不确定性。因此由波函数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物质能量的传播规律,这个就是传播子。若干物质的传播子彼此相干,就形成了经典的干涉图景,和惠更斯原理得出的干涉图景吻合,实际上惠更斯原理就是传播子原理的一种特例表述形式,这里不向这方面探讨,所以就不说了。
   
    最后,还要说一下观测者;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量子力学的观测者,是指对物质施加能量,改变物质的本征波函数,如前面所说,物质是被自己的波函数导航的,改变了波函数也就改变了物质的运动规律。对物质施加能量改变了物质波函数的,就是观测者。
    由上文对物质的传播子和观测者的解释,也就引入了关于隧道效应的解释。前面说了,对粒子引入观测,也就是引入能量,会改变物质的波函数,物质获得这个能量又没放出,那就向着改变后的波函数规律去运动,而物质的传播子是建立在物质波函数的基础上的,改变波函数就是改变传播子。那么能不能用这个原理去引导物质运动呢?答案是能。这就是隧道效应的发现和初步利用。物质的运动首先是一个波包,但这样的波包我们要去引导它,就要观测它,让它的波函数规律符合我们要将物质导航的规律。这个现象的应用实在太多,普通半导体,材料制造都是这个的应用,如半导体,就是通过加一个观测(用电极施加能量),使被固定在半导体禁带的电子,观测成我们想要的波函数,从而把这个电子导航到导带,这个半导体具体的就不说了,继续说隧道效应。隧道效应也是利用塌缩,将物质的波函数变成我们想要的波函数来导航物质,不过导航的思路和正常半导体导航电子不同,这里不是将电子导航到导带,而是设置一个力场。前面说过,物质的波动性表明物质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而是以波的规律的此出现——彼处消失这样的跃迁形式运动,就像一个幽灵在使用法术忽悠你的眼镜一样,那么如果一个阻隔的尺寸小于这个物质波函数的波长,从波函数的规律可知,此时刻,物质在阻隔这边,彼时刻,就有概率出现在阻隔另一边,阻隔不能完全起作用,看似不漏,实则漏的。但是如果说不引入能量改变物质的波函数,这个物质的波函数就只取决于其质量和本身携带的动能,我们也就实现不了按照我们的需要导航物质的目的,那么怎么办呢?让这层阻隔具有能改变物质能量的作用。比如说,隧道效应晶体管,在电极中间夹了一层绝缘体(是不是很像电容?但是这个不是电容了,这个尺度比电容小太多,这个的绝缘体是漏电的,电容的绝缘体可不允许漏电),绝缘体虽然绝缘,但是也是由电子和带电的原子核构成,电极的电子进入绝缘体的晶格,就等于被绝缘体观测了,只要设计得当,从一个电极出来的电子的波函数进入绝缘体就会被观测成我们需要的波函数,这个波函数对应的传播子的值(传播子的值表示某点某刻传播发生的概率幅)不会太大,以至于漏掉太多电子;也不至于太小,以至于只有太少的电子传播到另一个电极。
      用一张示意图表示隧道效应。阶梯型的图形表示物质波向势垒另一端传播,传播物质的的值是减小的。这里只考虑势垒是一维的,所以空间位置坐标只有X轴。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尽管势垒有将物质传播减弱,将其束缚在其中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不为零概率物质会漏出势垒。这就是隧道效应。改变势垒的值,可以控制传播子的值;改变进入势垒前物质波的值,同样也可以控制传播子的值。为什么势垒的束缚会有漏的概率,如何理解?从传播子的原理看,实际是物质波传播到势垒边界时,覆盖的范围有一点点超出了势垒。由于导航物质位置是由物质波导航的,所以超出多少,就有多少概率漏出势垒。
绝缘体中的势垒没有这么简单,有斥力型的,有吸引型的,所以电子在绝缘体中传播时有束缚传播有共振传播,不过不管哪种传播,都是基于物质波导航效应。
隧道效应制作的器件有什么好处呢?显而易见的第一个好处是尺寸可以做很小,我们知道当普通半导体做到一定小的程度,电子在工作电压下的波长,已经大于器件尺度了,由于隧道效应,电子跑出器件外的概率会高到不可接受,普通半导体等于是漏电了;而隧道效应晶体管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利用塌缩来实现可控漏电;第二个好处是允许很低的工作电压,由于绝缘层的目的就是实现可控漏电,只需要实现既不会让电子漏得太过,又不会让电子难以漏过,绝缘层做的是纳米尺度的厚薄,这样电极也不需要高的工作电压,总之让电压,绝缘层的势场在制造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最佳的匹配即可。电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低电压就可以做到更低功耗的同时,电流密度还能不会降低;势垒势能场会束缚物质的传播,箭头表示物质进入势垒后,势垒将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限制在这个区域内。那么就有概率,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正好传播到势垒边界,这个时候,就有一定概率“跨线”
   
      能用形象语言解释的隧道效应原理我绞尽脑汁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如果有想起新的我还会补充。

      最后说个题外话,隧道效应在辐射防护领域也是有重要应用的,比如说太空航行器,非常惧怕带电粒子辐射——按照经典理论,只要带电粒子不能烧穿外壳,那么用轻金属制成一层很薄的外壳也足以抵挡一切带电粒子辐射,电荷会被金属屏蔽掉;然而在第一个航天器上天之前,人们就认识到隧道效应会带来非常困难的对带电粒子辐射难题——带电粒子,尤其是太阳风刮来的质子流和氦核流,其速度哪怕很低能量也很大(质量也是能量),根据受电场束缚的作用后,计算得的物质波函数计算得透射系数得知,这种辐射流照射在薄的轻金属外壳之后,隧穿外壳过去的辐射也足以干扰精密的电子器件工作,甚至会烧毁最精密的。所以航天器,防护辐射时,即使有轻金属外壳这个防护壳,也要避免过长时间呆在地球磁场偏转太阳风产生的带电粒子辐射带——范艾伦带中,尽快溜过去是最佳选择。并且航天器还在使用最为粗苯的电子器件,什么28nm级计算机芯片这些最精尖的电路,现在要穿越范艾伦带的航天器一般是不会用的,如果不可避免要用,那么这个芯片要额外加强防护。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属于业界的入门常识,所以我在写之前也不知道该如何写好:写的太深入吧,专业的人一看就乐了——你这把教材几乎抄一遍有啥新意;然后其他与这个歌理论无关行业真正感兴趣一个简明科普的人士,又未必能看明白;然而要是向很多业内前辈给后辈介绍如何选择产品那个方向写吧,我又要说很抱歉我对于具体的器件产品实际操作又真的太少,连牌子都捋不清自然也没法介绍。想来想去,还是以最适合我知识的方式写,写一篇重点在谈量子力学最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对于隧道效应的简介;考虑到通俗科普性质,文章需要尽量的形象而不能太多抽象,因此本文不会出现公式,但还是会提到最重要的数量关系。


    开场白就这些了,再说就是废话了,直入主题。
     首先,提出一个点题的反问:量子力学最核心的理论思想是什么?波粒二象性。波不是指经典物理中的能量传递波,而是指波动性;粒也不是指经典物理中把物质视作一个个颗粒粒子,而是指粒子性。波动性是指物质任意时刻出现在任意位置上的概率规律是一个三角函数形波包——离平衡位置越远,出现概率以三角函数曲线规律降低;粒子性是指物质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成一份份离散的存在的。物质的波粒二象性首先是波动性,其次是粒子性,这体现在不含时间项波函数公式里:物质的能量与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是函数的两个自变量,然后这两个自变量的乘积乘以负的虚数单位,再除以普朗克常量,又作为自然对数的指数,算得波函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函数的指数表达式——物质的能量除以普朗克常量,得到的是一个正整数集,或者正整数集除以一个分数,这就是物质的粒子性;用一个形象的解释,就是物质首先是以一个以三角函数形式振动的波包,规定了其某刻在某地出现的规律,但是这个振动不是一个连续的函数曲线规律,而是一个个点集合成的一条线,就好像屏幕上显示一条曲线和像素那样的关系。因此,在空间中的分布,物质首先是一个立体的波包,但是这个波包里是由若干物质可能出现的具体点组成;这个图景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中学学过的电子云图像;

    然后要引入一个概念——传播子。由于物质波是能量越大,波长越短——动量与物质波频率成正比,所以,若是把物质波理解为经典波那样是能量传播的形式,便会出现混乱。但是在量子力学中,仍然要考虑能量的传播的,传播建立在物质波基础上——物质的坐标,动量,时间的不确定性。因此由波函数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物质能量的传播规律,这个就是传播子。若干物质的传播子彼此相干,就形成了经典的干涉图景,和惠更斯原理得出的干涉图景吻合,实际上惠更斯原理就是传播子原理的一种特例表述形式,这里不向这方面探讨,所以就不说了。
   

传播子.png (8.3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7 10:55 上传


    最后,还要说一下观测者;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量子力学的观测者,是指对物质施加能量,改变物质的本征波函数,如前面所说,物质是被自己的波函数导航的,改变了波函数也就改变了物质的运动规律。对物质施加能量改变了物质波函数的,就是观测者。
    由上文对物质的传播子和观测者的解释,也就引入了关于隧道效应的解释。前面说了,对粒子引入观测,也就是引入能量,会改变物质的波函数,物质获得这个能量又没放出,那就向着改变后的波函数规律去运动,而物质的传播子是建立在物质波函数的基础上的,改变波函数就是改变传播子。那么能不能用这个原理去引导物质运动呢?答案是能。这就是隧道效应的发现和初步利用。物质的运动首先是一个波包,但这样的波包我们要去引导它,就要观测它,让它的波函数规律符合我们要将物质导航的规律。这个现象的应用实在太多,普通半导体,材料制造都是这个的应用,如半导体,就是通过加一个观测(用电极施加能量),使被固定在半导体禁带的电子,观测成我们想要的波函数,从而把这个电子导航到导带,这个半导体具体的就不说了,继续说隧道效应。隧道效应也是利用塌缩,将物质的波函数变成我们想要的波函数来导航物质,不过导航的思路和正常半导体导航电子不同,这里不是将电子导航到导带,而是设置一个力场。前面说过,物质的波动性表明物质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而是以波的规律的此出现——彼处消失这样的跃迁形式运动,就像一个幽灵在使用法术忽悠你的眼镜一样,那么如果一个阻隔的尺寸小于这个物质波函数的波长,从波函数的规律可知,此时刻,物质在阻隔这边,彼时刻,就有概率出现在阻隔另一边,阻隔不能完全起作用,看似不漏,实则漏的。但是如果说不引入能量改变物质的波函数,这个物质的波函数就只取决于其质量和本身携带的动能,我们也就实现不了按照我们的需要导航物质的目的,那么怎么办呢?让这层阻隔具有能改变物质能量的作用。比如说,隧道效应晶体管,在电极中间夹了一层绝缘体(是不是很像电容?但是这个不是电容了,这个尺度比电容小太多,这个的绝缘体是漏电的,电容的绝缘体可不允许漏电),绝缘体虽然绝缘,但是也是由电子和带电的原子核构成,电极的电子进入绝缘体的晶格,就等于被绝缘体观测了,只要设计得当,从一个电极出来的电子的波函数进入绝缘体就会被观测成我们需要的波函数,这个波函数对应的传播子的值(传播子的值表示某点某刻传播发生的概率幅)不会太大,以至于漏掉太多电子;也不至于太小,以至于只有太少的电子传播到另一个电极。
      用一张示意图表示隧道效应。阶梯型的图形表示物质波向势垒另一端传播,传播物质的的值是减小的。这里只考虑势垒是一维的,所以空间位置坐标只有X轴。
      

隧道效应原理示意图.png (15.07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7 15:32 上传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尽管势垒有将物质传播减弱,将其束缚在其中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不为零概率物质会漏出势垒。这就是隧道效应。改变势垒的值,可以控制传播子的值;改变进入势垒前物质波的值,同样也可以控制传播子的值。为什么势垒的束缚会有漏的概率,如何理解?从传播子的原理看,实际是物质波传播到势垒边界时,覆盖的范围有一点点超出了势垒。由于导航物质位置是由物质波导航的,所以超出多少,就有多少概率漏出势垒。
绝缘体中的势垒没有这么简单,有斥力型的,有吸引型的,所以电子在绝缘体中传播时有束缚传播有共振传播,不过不管哪种传播,都是基于物质波导航效应。
隧道效应制作的器件有什么好处呢?显而易见的第一个好处是尺寸可以做很小,我们知道当普通半导体做到一定小的程度,电子在工作电压下的波长,已经大于器件尺度了,由于隧道效应,电子跑出器件外的概率会高到不可接受,普通半导体等于是漏电了;而隧道效应晶体管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利用塌缩来实现可控漏电;第二个好处是允许很低的工作电压,由于绝缘层的目的就是实现可控漏电,只需要实现既不会让电子漏得太过,又不会让电子难以漏过,绝缘层做的是纳米尺度的厚薄,这样电极也不需要高的工作电压,总之让电压,绝缘层的势场在制造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最佳的匹配即可。电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低电压就可以做到更低功耗的同时,电流密度还能不会降低;势垒势能场会束缚物质的传播,箭头表示物质进入势垒后,势垒将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限制在这个区域内。那么就有概率,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正好传播到势垒边界,这个时候,就有一定概率“跨线”
   
      能用形象语言解释的隧道效应原理我绞尽脑汁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如果有想起新的我还会补充。

      最后说个题外话,隧道效应在辐射防护领域也是有重要应用的,比如说太空航行器,非常惧怕带电粒子辐射——按照经典理论,只要带电粒子不能烧穿外壳,那么用轻金属制成一层很薄的外壳也足以抵挡一切带电粒子辐射,电荷会被金属屏蔽掉;然而在第一个航天器上天之前,人们就认识到隧道效应会带来非常困难的对带电粒子辐射难题——带电粒子,尤其是太阳风刮来的质子流和氦核流,其速度哪怕很低能量也很大(质量也是能量),根据受电场束缚的作用后,计算得的物质波函数计算得透射系数得知,这种辐射流照射在薄的轻金属外壳之后,隧穿外壳过去的辐射也足以干扰精密的电子器件工作,甚至会烧毁最精密的。所以航天器,防护辐射时,即使有轻金属外壳这个防护壳,也要避免过长时间呆在地球磁场偏转太阳风产生的带电粒子辐射带——范艾伦带中,尽快溜过去是最佳选择。并且航天器还在使用最为粗苯的电子器件,什么28nm级计算机芯片这些最精尖的电路,现在要穿越范艾伦带的航天器一般是不会用的,如果不可避免要用,那么这个芯片要额外加强防护。


量子的传播透射力,比电流导引还要强?

任何东西都有绝缘抵抗的,量子也有。去寻找绝缘体。

量子的传播透射力,比电流导引还要强?

任何东西都有绝缘抵抗的,量子也有。去寻找绝缘体。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2:31
量子的传播透射力,比电流导引还要强?


论隧道效应的电流密度没有电子在导带运动的电流密度大。但是在接近电子的波长的尺度范围,普通半导体就漏电太强了。

另外,导电时是没有透射的。能透射就说明有隧道效应了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2:31
量子的传播透射力,比电流导引还要强?


论隧道效应的电流密度没有电子在导带运动的电流密度大。但是在接近电子的波长的尺度范围,普通半导体就漏电太强了。

另外,导电时是没有透射的。能透射就说明有隧道效应了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2:31
量子的传播透射力,比电流导引还要强?

任何东西都有绝缘抵抗的,量子也有。去寻找绝缘体。
你提醒我发现了漏解释的一点,确实这里可能会造成歧义

这里的“绝缘体”不是指通常电学上的,在这里是指对于隧道效应有一定绝缘作用的绝缘体。

通常电学意义上的绝缘体,其实从微观角度考虑,是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晶格中原子核-电子——电子三者间相互观测的统计行为。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3:12
你提醒我发现了漏解释的一点,确实这里可能会造成歧义

这里的“绝缘体”不是指通常电学上的,在这里是 ...


是的,只要掌握量子性能,一定找得到绝缘物体。电流是没有透射力的。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3:12
你提醒我发现了漏解释的一点,确实这里可能会造成歧义

这里的“绝缘体”不是指通常电学上的,在这里是 ...


是的,只要掌握量子性能,一定找得到绝缘物体。电流是没有透射力的。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4:06
是的,只要掌握量子性能,一定找得到绝缘物体。
在小于晶格的尺度,哪怕是钢铁白银,这些宏观的导体,都是量子隧道效应的绝缘体,不同的只是绝缘能力高低
在小于晶格的尺度,哪怕是钢铁白银,这些宏观的导体,都是量子隧道效应的绝缘体,不同的只是绝缘能力高低
是的,密度高也许是量子的绝缘体作用。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4:20
是的,密度高也许是量子的绝缘体作用。


并不是这样,唯象的表示是元素周期律。


概括言之,就是因为任何物质,原子核对的势能场的观测总的趋势是使电子尽可能的靠近原子核排布,电子势能场对其他电子的观测,又尽可能使电子远离原子核排布。元素周期律中,每一个纵列,是第二个作用为主,因此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每一个横行,是第一个作用为主,因此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


宏观物质的原子数量的密度,反比于原子体积,因此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数量密度越大。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7 14:20
是的,密度高也许是量子的绝缘体作用。


并不是这样,唯象的表示是元素周期律。


概括言之,就是因为任何物质,原子核对的势能场的观测总的趋势是使电子尽可能的靠近原子核排布,电子势能场对其他电子的观测,又尽可能使电子远离原子核排布。元素周期律中,每一个纵列,是第二个作用为主,因此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每一个横行,是第一个作用为主,因此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


宏观物质的原子数量的密度,反比于原子体积,因此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数量密度越大。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4:52
并不是这样,唯象的表示是元素周期律。


我对量子不熟悉,不过我只知晓几点。还是有待你们的分析吧!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4:52
并不是这样,唯象的表示是元素周期律。


我对量子不熟悉,不过我只知晓几点。还是有待你们的分析吧!
还是不够通俗,我看不太懂。


上楼朋友说,量子学要让我们平时所见东西形象来解释比较通俗些。

上楼朋友说,量子学要让我们平时所见东西形象来解释比较通俗些。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4:56
还是不够通俗,我看不太懂。


是我说的还不够形象。而且第二张图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没注意传播子二应该去掉。

势垒势能场会束缚物质的传播,箭头表示物质进入势垒后,势垒将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限制在这个区域内。那么就有概率,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正好传播到势垒边界,这个时候,就有一定概率“跨线”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4:56
还是不够通俗,我看不太懂。


是我说的还不够形象。而且第二张图我也有疏忽的地方,没注意传播子二应该去掉。

势垒势能场会束缚物质的传播,箭头表示物质进入势垒后,势垒将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限制在这个区域内。那么就有概率,物质波包的位置平均值正好传播到势垒边界,这个时候,就有一定概率“跨线”

隧道效应原理示意图.png (15.0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7 15:31 上传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我基本能看懂,由此我对量子比较感兴趣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5:33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我基本能看懂,由此我对量子比较感兴趣

    那篇科普比较有条理,也很有趣易懂。

   不过我认为那篇科普的缺点在于,对于坍缩讲的远不够清楚。我不知道你对于塌缩了解到何种程度,不过若是你理解的塌缩是波函数缩成一个确定点,那就错了,而且可以说错的程度很大。若是你是这么理解塌缩的,尽管说,我可以表述一个详细的说法,虽然不能保证这个说法你也能完全正确理解塌缩(因为要正确理解必须要看量子力学关于塌缩的数学语言),但是可以保证比上帝掷骰子一书说的详细。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5:56
那篇科普比较有条理,也很有趣易懂。

   不过我认为那篇科普的缺点在于,对于坍缩讲的远不够清 ...

我对塌缩的理解就是该书的说法,我的理解正如你所说。很期待你的说法,谢谢
2016-6-17 16:24 上传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6:01
我对塌缩的理解就是该书的说法,我的理解正如你所说。很期待你的说法,谢谢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是共同的。不确定的意思是,这两个力学量都要受到共同波函数的导航进行涨落。波函数是一个概率值,既然是概率,就不确定罗。比方说一个人上桌打麻将赢得概率是60%,但是今天他去打麻将之前,他能保证他第一局赢么?这就是不确定的意思,两个力学量都被波函数引导只有统计上的出现概率,没有确定值,比如说,位置涨落和动量涨落的不确定关系中,可以说某刻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动量出现某值得概率是多少,但是不能说这个物质在什么位置,有多少动量。





     塌缩就是在不确定性关系中进一步考量。以上一楼最后那个不确定性关系为例,观测了物质之后——前面说过,量子力学的观测不是人去看去选择,与有么有人是没关系的,就是单纯的指输入能量——或者是动能,或者是势能。由于输入了能量,这两个力学量的共同波函数肯定就改变了,那么分别对两个力学量的导航作用也变化了。根据对易计算可知,改变了波函数,就会把一个力学量的涨落导航的更大,把另一个的涨落导航得相应变小。比如说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中,如果是输入动能,动量涨落变大,共同波函数也要变化,于是把位置涨落导航的更小。这形象的表示就如下一图,假设一个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波包,向一个方向传播,比如说,向正右方传播。
   由不确定度关系,可以知道粒子在传播的过程中,下一刻出现在哪,是随机涨落的。同样,动量也随机涨落。细的曲线箭头表示位置的涨落。动量的涨落没法画就没画了
  
  

   这些长长短短的箭头的意思就是说,一个自由粒子向正右传播,但由于位置量的涨落,其粒子不会一定在正右的直线上一直平动,而是一会在上面任意位置,一会在下面任意位置,一会在中线任意位置出现,但会一直向右传播。

  
  如果我们输入动能,波包的动量增大了,于是共同波函数改变,将动量涨落导航的更大,同时将位置涨落导航得更小。于是上面的图变成这样
  


  这个过程就是位置量的塌缩。量子力学的塌缩不是指缩成一点,而是指有共同波函数的两个力学量,增大一个量,波函数值就要改变,于是波函数又将增大的量的随机涨落导航的更大,将另一个量也就导航的更小。塌缩不是波包缩成一个点,而是一个力学量随机性增大换来另一个力学量随机性减小,这两个力学量一定要是具有共同波函数的,并且都是波函数的自变量。



  其实塌缩无处不在,观测无处不在,不需要任何主观的观测者。前面说过,观测就是输入能量,而不是输入决定。宏观的世界为什么各个粒子都有一定的涨落范围,不会出现无穷大的涨落?就是因为粒子之间相互观测了。比如说,组成你身体的物质,构成化学键的电子为什么固定在你的分子内没随机漏掉而导致你KO?那是因为分子里的原子核对成键电子进行了观测,电子的位置涨落塌缩,限制了涨落的范围。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其实都是观测者。事实上没有什么智能来观测物质。人类之所以能产生,那是原子核观测了电子,电子观测了电子的集合,不是因为人类观测了自己从而使自己产生。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6:01
我对塌缩的理解就是该书的说法,我的理解正如你所说。很期待你的说法,谢谢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是共同的。不确定的意思是,这两个力学量都要受到共同波函数的导航进行涨落。波函数是一个概率值,既然是概率,就不确定罗。比方说一个人上桌打麻将赢得概率是60%,但是今天他去打麻将之前,他能保证他第一局赢么?这就是不确定的意思,两个力学量都被波函数引导只有统计上的出现概率,没有确定值,比如说,位置涨落和动量涨落的不确定关系中,可以说某刻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动量出现某值得概率是多少,但是不能说这个物质在什么位置,有多少动量。





     塌缩就是在不确定性关系中进一步考量。以上一楼最后那个不确定性关系为例,观测了物质之后——前面说过,量子力学的观测不是人去看去选择,与有么有人是没关系的,就是单纯的指输入能量——或者是动能,或者是势能。由于输入了能量,这两个力学量的共同波函数肯定就改变了,那么分别对两个力学量的导航作用也变化了。根据对易计算可知,改变了波函数,就会把一个力学量的涨落导航的更大,把另一个的涨落导航得相应变小。比如说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中,如果是输入动能,动量涨落变大,共同波函数也要变化,于是把位置涨落导航的更小。这形象的表示就如下一图,假设一个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波包,向一个方向传播,比如说,向正右方传播。
   由不确定度关系,可以知道粒子在传播的过程中,下一刻出现在哪,是随机涨落的。同样,动量也随机涨落。细的曲线箭头表示位置的涨落。动量的涨落没法画就没画了
  
  

自由粒子波包1.png (10.8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7 16:40 上传



   这些长长短短的箭头的意思就是说,一个自由粒子向正右传播,但由于位置量的涨落,其粒子不会一定在正右的直线上一直平动,而是一会在上面任意位置,一会在下面任意位置,一会在中线任意位置出现,但会一直向右传播。

  
  如果我们输入动能,波包的动量增大了,于是共同波函数改变,将动量涨落导航的更大,同时将位置涨落导航得更小。于是上面的图变成这样
  

自由粒子波包2.png (7.7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7 16:45 上传




  这个过程就是位置量的塌缩。量子力学的塌缩不是指缩成一点,而是指有共同波函数的两个力学量,增大一个量,波函数值就要改变,于是波函数又将增大的量的随机涨落导航的更大,将另一个量也就导航的更小。塌缩不是波包缩成一个点,而是一个力学量随机性增大换来另一个力学量随机性减小,这两个力学量一定要是具有共同波函数的,并且都是波函数的自变量。



  其实塌缩无处不在,观测无处不在,不需要任何主观的观测者。前面说过,观测就是输入能量,而不是输入决定。宏观的世界为什么各个粒子都有一定的涨落范围,不会出现无穷大的涨落?就是因为粒子之间相互观测了。比如说,组成你身体的物质,构成化学键的电子为什么固定在你的分子内没随机漏掉而导致你KO?那是因为分子里的原子核对成键电子进行了观测,电子的位置涨落塌缩,限制了涨落的范围。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其实都是观测者。事实上没有什么智能来观测物质。人类之所以能产生,那是原子核观测了电子,电子观测了电子的集合,不是因为人类观测了自己从而使自己产生。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6:47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 ...


量子在空间是不会坍缩的,量子只有在星系中部黑洞,向外界产生的强大降下吸引力作用时,连光都逃不过,存在坍缩。黑洞把周围膨胀的天体空间的气体、能量等物质吸引落空了,存在坍缩。使周围任何物质都走不这段空间。因为黑洞周围"空间"没有膨胀的支架桥梁了,所以存在坍缩。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6:47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 ...


量子在空间是不会坍缩的,量子只有在星系中部黑洞,向外界产生的强大降下吸引力作用时,连光都逃不过,存在坍缩。黑洞把周围膨胀的天体空间的气体、能量等物质吸引落空了,存在坍缩。使周围任何物质都走不这段空间。因为黑洞周围"空间"没有膨胀的支架桥梁了,所以存在坍缩。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 ...

谢谢。不过你的解释应该不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9:35
谢谢。不过你的解释应该不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不,这就是哥本哈根解释。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9:35
谢谢。不过你的解释应该不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只不过我这个解释去掉了哥本哈根学派关于波函数实质与宇宙关系的那些猜测性质的思想。只说已经经过实证证实的波函数,不确定性关系。对于什么是宇宙的实质这些东西,不涉及。哥本哈根学派被废弃的不是我上面解释的那些,而是哥本哈根学派关于宇宙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解释是:实质是宇宙自己观测自己,使自己的某些力学量塌缩这个猜测。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9:35
谢谢。不过你的解释应该不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只不过我这个解释去掉了哥本哈根学派关于波函数实质与宇宙关系的那些猜测性质的思想。只说已经经过实证证实的波函数,不确定性关系。对于什么是宇宙的实质这些东西,不涉及。哥本哈根学派被废弃的不是我上面解释的那些,而是哥本哈根学派关于宇宙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解释是:实质是宇宙自己观测自己,使自己的某些力学量塌缩这个猜测。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6-6-17 19:35
谢谢。不过你的解释应该不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我说的内容最后段的这句:“事实上没有什么智能来观测物质。”就是21楼要表达的意思。
我说的内容最后段的这句:“事实上没有什么智能来观测物质。”就是21楼要表达的意思。
我国也有量子实验屋。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16:47
上一楼讲了不确定度关系,现在讲何为塌缩。

    见上一楼,不确定度关系的两个涨落的力学量,波函数 ...
这一段使我收益匪浅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20:04
只不过我这个解释去掉了哥本哈根学派关于波函数实质与宇宙关系的那些猜测性质的思想。只说已经经过实证 ...
宇宙自己观测自己  可以理解为 粒子和粒子之间必定互相发生作用,互相影响?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7 20:06
我说的内容最后段的这句:“事实上没有什么智能来观测物质。”就是21楼要表达的意思。
量子学说可以否定有神论嘛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31
这一段使我收益匪浅
科普亦我所愿,版主支持能让我充分的表达我的思想,我更该感激。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8 01:33
科普亦我所愿,版主支持能让我充分的表达我的思想,我更该感激。
兄弟客气了   今年本版的内容和工作形式 都要力争改革 更好服务大家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32
宇宙自己观测自己  可以理解为 粒子和粒子之间必定互相发生作用,互相影响?
    当年发现波函数原理,不确定性原理之后,自然而言的,就引入爱哲学思考的人们必然会思考的一组问题:

   为什么会有物质波和波函数?为什么波函数的自变量是能量,位置,时间?我们操作这些自变量,就能操作物质波,为什么能这么做?

   对于这组问题,量子力学物理学家就陷入了普遍的争论。有争论自然就有各种猜想,哥本哈根学派的猜想就是:我们宇宙的物质波规律不过是更高层次的物质波规律之下的一个本征波函数,在更高层次的波函数中,我们宇宙的波函数值又是其自变量,又是波函数的力学量,宇宙自己观测了自己,决定了自己的波函数规律。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8 01:41
当年发现波函数原理,不确定性原理之后,自然而言的,就引入爱哲学思考的人们必然会思考的一组问题: ...
这岂不是可以引申幻想为  上一级创造者(观测者)指定的大规律中,我们只是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

又或者  我们不过是遵守了上一级的函数和公式  自我发展形成的一个程序?
先睡了  这个话题 大伙看看 可以引申出无数话题。
不过俺今天开了几百公里车  必须先去睡觉了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33
量子学说可以否定有神论嘛
就我个人对于科学的理解,除非探索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否则科学是无法否定,当然也无法证实有神论的。科学,其实说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方法论,就是以可证伪性为原则,进行知识实证的方法论。有神论属于一种宗教哲学概念体系,世界上的有神论首先都不讲可证伪性的(哪个宗教给出证实神存在的精确理论预言,开放让全人类去尽情的随便找茬尽可能看预言成立不?)面,没有可证伪性就没有实证主义。对没有可证伪性的思想,你既没法证明其哪里对,也没法证明其哪里错,对错只能全凭信仰决定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44
这岂不是可以引申幻想为  上一级创造者(观测者)指定的大规律中,我们只是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

又或者 ...
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不过科学工作,从来不把猜想当作真理,猜想都是用来完善可证伪性的。哥本哈根关于波函数本质和宇宙本质的猜想,目前连基本的可证伪性都没做出来,更别谈完善的可证伪性了,因此也被放弃了。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36
兄弟客气了   今年本版的内容和工作形式 都要力争改革 更好服务大家
我也是贵宾,版主的工作我一定尽力支持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8 01:45
就我个人对于科学的理解,除非探索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否则科学是无法否定,当然也无法证实有神论的。科 ...
但我个人的粗浅瞎猜  最起码可以在本宇宙让天设有神论破产了

但另一方面  这似乎为创造论或者不可知论  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8 01:48
我也是贵宾,版主的工作我一定尽力支持
共同努力
bjnr 发表于 2016-6-18 01:48
但我个人的粗浅瞎猜  最起码可以在本宇宙让天设有神论破产了

但另一方面  这似乎为创造论或者不可知论 ...
量子力学应该还远远探索不到这个程度。

作为量子力学祖师爷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于波函数为什么会发生的本质,干脆直接猜想了一个上帝、佛祖式的存在。当然虽然最后被废弃了,但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终极真理的探索还差的远,有多远,这也不知道。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这个宇宙居然是可以理解的。疑问总是多于已知的。
能够继续讲解你的量子学观点吗?
宇宙后 发表于 2016-6-18 09:36
能够继续讲解你的量子学观点吗?
具体哪个内容?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6-6-18 01:58
量子力学应该还远远探索不到这个程度。

作为量子力学祖师爷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于波函数为什么会发生的 ...
宇宙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