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滴】终于向陌生人说出“你好!”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7:22
日经BP社报道】本文译自作者于10月19日撰写的日文专题“ついに「ニイハオ」と言うようになった中国人”,特此备注。更多报道参见“中国点滴”专题。

  昨天从一栋写字楼前经过时,一位正在擦玻璃的中年清洁工向素不相识的我们友好地说了声“你好”,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同行的中国人也表示“做了40年的中国人,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次。”对于日本人来说,中文的“你好”是最常见而且熟悉的语言。但在我刚到中国的80年代,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听到向陌生人问候。近几年来,在商店、餐馆、或乘坐各种公共交通以及接拨电话时经常能听到“你好”了。对日本人来说,虽然有时依然能感到是一种形式上的寒暄,但却说明中国城市的生活礼仪的确在发生着变化。

▼不打招呼是因为“直爽豪快”

  一个写字楼的清洁工主动打招呼致意,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当然,生活在日本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确实,在日本如果有客人模样的人从自己正在清扫的地方走过时,清洁工向客人致意问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但在中国,即便是在高档的专卖店,甚至五星级饭店,工作人员看见客人而不能恭恭敬敬地致意问好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可能是因培训不严格所致,但更贴切地讲,中国整体上就是一个“不拘小节”、“直爽豪快”的社会。毕恭毕敬地打招呼反而会使人觉得见外、客套了。

  中国社会没有向不认识的人打招呼的习惯,并且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等级意识。白领阶层的人大多不会正眼看从农村来的清洁工,而在城市从事清洁工作的人也会觉得“反正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世界”,自己不过是干活挣钱。

  作为我自己也感到惭愧,我从来没有主动向清洁工打过招呼,甚至可以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在这样的氛围里,擦玻璃的清洁工突然来了句“你好”,你感觉是出乎意料也好,难为情也好,总让人有种“啊,让对方抢先了!”的感觉,尽管笔者并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但从结果而言,无视他们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所以笔者心中暗想,下次一定要抢在对方的前面打招呼。

▼从“人际关系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

  由此想到乘坐出租车时,上车时对你说“你好”、下车时说“谢谢”的司机多起来了。这一点上海也许在全国做得最好,当然其他城市也经常可以听到同样的问候。虽说日本的出租车司机态度不错,但说起问候语言,能够说“请问您到哪里?”,“谢谢”的却并不多见。从这一点看,中国的确做得不错。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从不习惯打招呼到“寒暄性礼节”开始逐渐流行,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社会的巨大变化。日常生活逐渐向城市化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从“人际关系社会”过渡到“契约社会”。

  随着人们的行动范围扩大,信息量增加,与各种各样人交往的机会也有了飞跃性增加。因此,新的“社会软件”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我想这也许就是问候致意的行为不断增加的原因所在吧。

  即使是陌生人也首先打个招呼,然后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与欧美社会类似的行为准则恐怕也会被中国社会所接受。(特约记者: 田中 信彦)

■作者简介: 原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目前在上海和东京一边从事面向日资企业的人事咨询业务,一边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继续执笔报道中国的最新动态,力求提供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中国。作者的博客网页(日文)参见此处。日经BP社报道】本文译自作者于10月19日撰写的日文专题“ついに「ニイハオ」と言うようになった中国人”,特此备注。更多报道参见“中国点滴”专题。

  昨天从一栋写字楼前经过时,一位正在擦玻璃的中年清洁工向素不相识的我们友好地说了声“你好”,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同行的中国人也表示“做了40年的中国人,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次。”对于日本人来说,中文的“你好”是最常见而且熟悉的语言。但在我刚到中国的80年代,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听到向陌生人问候。近几年来,在商店、餐馆、或乘坐各种公共交通以及接拨电话时经常能听到“你好”了。对日本人来说,虽然有时依然能感到是一种形式上的寒暄,但却说明中国城市的生活礼仪的确在发生着变化。

▼不打招呼是因为“直爽豪快”

  一个写字楼的清洁工主动打招呼致意,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当然,生活在日本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确实,在日本如果有客人模样的人从自己正在清扫的地方走过时,清洁工向客人致意问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但在中国,即便是在高档的专卖店,甚至五星级饭店,工作人员看见客人而不能恭恭敬敬地致意问好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可能是因培训不严格所致,但更贴切地讲,中国整体上就是一个“不拘小节”、“直爽豪快”的社会。毕恭毕敬地打招呼反而会使人觉得见外、客套了。

  中国社会没有向不认识的人打招呼的习惯,并且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等级意识。白领阶层的人大多不会正眼看从农村来的清洁工,而在城市从事清洁工作的人也会觉得“反正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世界”,自己不过是干活挣钱。

  作为我自己也感到惭愧,我从来没有主动向清洁工打过招呼,甚至可以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在这样的氛围里,擦玻璃的清洁工突然来了句“你好”,你感觉是出乎意料也好,难为情也好,总让人有种“啊,让对方抢先了!”的感觉,尽管笔者并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但从结果而言,无视他们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所以笔者心中暗想,下次一定要抢在对方的前面打招呼。

▼从“人际关系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

  由此想到乘坐出租车时,上车时对你说“你好”、下车时说“谢谢”的司机多起来了。这一点上海也许在全国做得最好,当然其他城市也经常可以听到同样的问候。虽说日本的出租车司机态度不错,但说起问候语言,能够说“请问您到哪里?”,“谢谢”的却并不多见。从这一点看,中国的确做得不错。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从不习惯打招呼到“寒暄性礼节”开始逐渐流行,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社会的巨大变化。日常生活逐渐向城市化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从“人际关系社会”过渡到“契约社会”。

  随着人们的行动范围扩大,信息量增加,与各种各样人交往的机会也有了飞跃性增加。因此,新的“社会软件”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我想这也许就是问候致意的行为不断增加的原因所在吧。

  即使是陌生人也首先打个招呼,然后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与欧美社会类似的行为准则恐怕也会被中国社会所接受。(特约记者: 田中 信彦)

■作者简介: 原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目前在上海和东京一边从事面向日资企业的人事咨询业务,一边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继续执笔报道中国的最新动态,力求提供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中国。作者的博客网页(日文)参见此处。
少见多怪。
坦白地讲,这件事有点惭愧
<P>不同的地方情况不一样</P>
<P>深圳这边这种主动问候的也较少</P>
<P>习惯有关系啊。</P>
<P>欧美人整天hello,ok挂嘴边的,文化如此。</P>
<P>至于日本人那种虚伪空洞的你好,说不说都无所谓了。</P>
我看我们年轻一代习惯会不一样:我在北京的时候只要遇到气质不错的女人,在有时间的情况下都会主动打招呼。说的可不止‘hello'。[em04]<DIV>下回遇到日本mm时,我一定会改变她们对北京人的印象的。[em0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