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版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的蒲慕明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05:41
      蒲慕明(Muming Poo )博士,籍贯广东大埔县三河镇 ,美籍华人,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外籍),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倡导建立一个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批评的科学交流态度”、“紧迫与宽松”相结合的科研环境


     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
1974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74年至1976年先后在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国Purdue大学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1976年9月至1985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85年4月至1988年8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任教授;
1988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授;
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学系任Stephen W. Kuffler讲座教授。
1998年7月筹建神经科学研究所;
1999年11月27日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任期至2008年12月)。
2000年9月起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1933级讲座教授、2002年起任神经生物学部主任。
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主要成果
蒲慕明博士自1981年起积极投入协助恢复和建设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多次到国内讲课,上讲习班等。1983年至1986年蒲慕明博士参与筹建清华大学生物和生物工程系,并任首届系主任。1988年至1991年蒲慕明博士一同参与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并负责生物学科发展、招聘人才等工作。在筹建神经科学研究所之前,蒲慕明博士已有十多年参与国内工作的经历。
在其领导下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五年多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包括Science、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在内的学术论文21篇,另外一篇已被Cell接受。
在工作中,蒲慕明所长勇于奉献,积极创新,不计个人得失,不怕阻力,敢于摒弃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陈旧观念,避免体制改革流于形式。积极引入西方科研院、校的科学管理模式,并根据国内实际水平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运行、管理、评估体系,真正意义上建立并实施了国际化评估体系,推行以业绩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原则,有效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蒲慕明所长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注重结合高水平研究培养后备创新人才,切实做到从各个方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出国做博士后的回归率。首先引进了国际惯用的“thesis committee”,开设高质量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课程。在提高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同时,鼓励研究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有识之士。
蒲慕明所长积极致力于科研文化的建设,擅长于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蒲慕明(Muming Poo )博士,籍贯广东大埔县三河镇 ,美籍华人,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外籍),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倡导建立一个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批评的科学交流态度”、“紧迫与宽松”相结合的科研环境


     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
1974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74年至1976年先后在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国Purdue大学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1976年9月至1985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85年4月至1988年8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任教授;
1988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授;
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学系任Stephen W. Kuffler讲座教授。
1998年7月筹建神经科学研究所;
1999年11月27日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任期至2008年12月)。
2000年9月起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1933级讲座教授、2002年起任神经生物学部主任。
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主要成果
蒲慕明博士自1981年起积极投入协助恢复和建设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多次到国内讲课,上讲习班等。1983年至1986年蒲慕明博士参与筹建清华大学生物和生物工程系,并任首届系主任。1988年至1991年蒲慕明博士一同参与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并负责生物学科发展、招聘人才等工作。在筹建神经科学研究所之前,蒲慕明博士已有十多年参与国内工作的经历。
在其领导下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五年多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包括Science、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在内的学术论文21篇,另外一篇已被Cell接受。
在工作中,蒲慕明所长勇于奉献,积极创新,不计个人得失,不怕阻力,敢于摒弃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陈旧观念,避免体制改革流于形式。积极引入西方科研院、校的科学管理模式,并根据国内实际水平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运行、管理、评估体系,真正意义上建立并实施了国际化评估体系,推行以业绩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原则,有效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蒲慕明所长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注重结合高水平研究培养后备创新人才,切实做到从各个方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出国做博士后的回归率。首先引进了国际惯用的“thesis committee”,开设高质量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课程。在提高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同时,鼓励研究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有识之士。
蒲慕明所长积极致力于科研文化的建设,擅长于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