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台湾很多企业向印度,越南投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8:58
还在恫吓台湾,富士康不撤资才怪事了
台湾很多企业都会向印度,越南南非等国家发展,不会在把鸡蛋放在一起了,这是必然结果!  

富士康将在印度建百万人工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多,越南的4倍多,已经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撤离,富士康如果撤离大陆后果很可怕,苹果生产线可能全部转移印度、百万人工作岗位,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将如何应对?

5月10日消息,据印度经济时报称,在考虑了印度的其他几个邦后,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制造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超过1百万员工。


还在恫吓台湾,富士康不撤资才怪事了
台湾很多企业都会向印度,越南南非等国家发展,不会在把鸡蛋放在一起了,这是必然结果!  

富士康将在印度建百万人工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多,越南的4倍多,已经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撤离,富士康如果撤离大陆后果很可怕,苹果生产线可能全部转移印度、百万人工作岗位,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将如何应对?

5月10日消息,据印度经济时报称,在考虑了印度的其他几个邦后,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制造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超过1百万员工。


一个代工工厂,你当什么了?如果敢捣乱,打下台湾后,这群台湾商人都枪毙!
第一次见到拿富士康说事的
蔡英文若不识相,暂时控制金门、马祖二岛作为反制,她就下台了。
链接http:/      /info.3g.qq.com/g/s?aid=tech_ss&id=tech_20160520A05XI1&pos=tech_omgapp_top&icfa=home_touch&f_pid=135&iarea=252
叫了好多年啦!有用吗?
要滚赶快滚,这种血汗工厂思想有多远就滚多远。
富士康要滚快滚喊了这么多年怎么还赖在中国,搬到印度去就那个基础设施那个效率富士康会很过瘾。
看到一篇文章,转帖一下:
台湾变天了,蓝色的天变成绿色的天,但说到底,台湾的天其实没有变。马英九身负厚望上台,背着一身骂名下台。蔡英文同样身负厚望上台,当然离下台还有一段日子,但背着一身失望下台几乎是肯定的。



台湾的统独永远是台湾政治生活中绕不过去的大问题,但不管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难在统独问题上走出真正有意义的一步,不管这一步是向哪一个方向。在可预见的将来,和平统一在台湾并没有足够的民意基础,武装独立更是避尤不及的选项。在这样的刚性约束之间,统独话题只是话题而已,并没有多少行动空间,这一点对国民党、民进党都是一样。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一次也没有提到“中国”,更是避免明确提到“92共识”,但她也避免提到两国。这并不意外。大陆也没有因此而自乱方寸,只是说蔡英文没有完成答卷。



蔡英文据说是李登辉“两国论”的起草者,但在就职演说中,她明确说道:“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歷史事实。”“ 我所讲的既有政治基础,包含几个关键元素,第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歷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歷史事实;第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第三,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第四,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这是避免“92共识”这个说法但依然承认“92共识”的事实的务实做法,目的在于避开“中国”这个说法,因为一旦说道“中国”,必然要澄清其含义,这是蔡英文不愿意纠缠其中的。她还是用“两岸”而不是“两国”描述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还是明确提到“中华民国”,这实际上是“92共识”的最低表述,当然大陆更希望能得到明确的最高表述。另外,这里的说法可以有巨大的解释空间,比如说,1992年达成的“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到底指什么,“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是否包括马英九的“92共识、一中各表”,这些都可以根据政策和运作需要而灵活解释。



大陆因素在这次台湾大选中到底起了多少作用,相信很多有关人士已经有很多研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研究。但台湾正在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而且转型受困,不少人把原因归咎到大陆的打压,归咎到马英九与大陆走得过近,因此台湾需要一个以台湾利益优先的新政府。如果这个理由说的通的话,在政治上与大陆对抗,在经济上与大陆疏离,只能进一步刺激大陆更加强力的打压。如果大陆的打压没用,台湾就是本来是自己走进经济困境的,不是因为大陆打压;如果大陆打压有用,亲独政治只能增加台湾的困难。



事实常常介于两个极端之间:台湾确实是自己走进经济困境的,但大陆要是打压的话,后果也将是显著的。



台湾经济起飞受益于短平快的轻工业。在电脑工业起飞时,台湾搭上顺风车,形成颇有规模的电脑工业,在显卡、笔记本电脑等方面卓有成果。但轻工业的准入门槛很低,电脑工业的门槛也在迅速被碾压,大陆改革开放后在这些方面迅速赶了上来,台湾对大陆在制造、设计、研发方面的落差在迅速缩小,在很多关键方面的逆转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是已经发生的话。台湾或许依然在某些方面有技术优势,但实事求是地说,大陆正在各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台湾通常不是目标。反过来,大陆的设计和制造进步在实实在在地对台湾同行造成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台资在大陆的发展开始受到强大压力,环保、劳保、社保的顺风船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了,而台资产业还“陷”在低技术、低门槛、高竞争的圈子里,开始考虑溜号的问题。这正是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部分起因。



“新南向政策”的另外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摆脱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度已经很高,大陆(含香港)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达到40%,2015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987亿美元。但台湾的贸易额在不小程度上是由于大陆的政策倾斜。事实上,号称出口导向的台湾在2015年对日本有250亿美元的逆差,对沙特有120亿美元的逆差。一旦大陆的政策倾斜消失,台湾的贸易压力骤增,在两岸政治互动上也高度被动。



问题是,这一药方不是她发明的,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过,现在为什么就不一样了呢?首先有TPP。TPP在更大意义上是政治上的攻守联盟,而不是经济上的自由贸易联盟。奥巴马几次三番强调,TPP的目的在于确保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秩序,不让中国制定规则。TPP在理论上也可以接纳中国,但不容否认,台湾首先加入的机会更多。但TPP救不了台湾。



TPP对台湾的作用有两个方面:1、增加对美日的贸易,2、增加对东盟的贸易,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台湾对美日的贸易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台湾制造业中有活力部分的主体已经大量转移到大陆,再转移回台湾实际上不可能,单靠留剩的制造业已经成不了大气候,无法通过TPP得益。大陆虽然没有TPP的便利,但大陆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巨大发展正是在不断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贸易壁垒的斗争中取得的,TPP对台湾只是拐棍,而大陆的发展是压路机,用拐棍抵挡压路机的结果可想而知。



台湾对东盟的贸易应该以将在大陆已经生存艰难的低端产业的转移为主,这或许是蔡英文“新南进政策”的核心。产业转移要与产业链和劳工素质结合起来,但台湾现在转移产业的最大问题在于难以再现当年在大陆的成功。在大陆改革开放前期,急需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和技术,劳动力过剩和就业不足问题突出,人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经济水平较低,这些现在的东南亚也是同样的情况。台资在大陆有语言、文化的近便,这是东南亚无法提供的。太子在大陆有政策倾斜支持,尤其是那时大陆的环保、劳保、社保理念尚且不强,这可能是最终扼杀台资南进生路的关键。TPP对环保、劳保、社保有较高要求,越南、菲律宾等台资南进的目标国在各路颜色党的影响下,环保、劳保、社保压力使得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这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周期越来越短,到时候台资再搬家都搬不赢。最终出路在于产业升级、效率升级、技术升级,但要是台资做的到这一点,在大陆已经做了,根本用不着“南逃”。这只是南进困难的一半,另一半来自同样在南进的中资,当然,台资遇到的问题中资同样会遇到,就看谁动作快、抢先捞上第一桶金了。这时,两岸政府的政治支持和影响就重要了,这方面台湾再次不占上风。



除了TPP,蔡英文也提到RCEP。这是在商言商的自由贸易联盟,与政治脱钩,有可能更容易得到各国的响应。中国在强力推动RCEP的谈判,希望在年底前结束主要谈判,这将大大快于TPP,TPP在美国大选年几乎不可能在国会通过,而特朗普反对TPP,希拉里也忙不迭与TPP拉开距离,都是因为TPP使得美国大资本得益,而美国劳工阶层利益受损。这次大选最大特色就是两党精英与大资本的关系成为负资产,TPP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清楚。换句话说,如果不出意外,特朗普或者希拉里上台都不会急于支持和推动国会批准TPP。但中国对RCEP的影响巨大,台湾要跻身RCEP而不在“92共识”问题上避开“必答题”,怕是难以过关。



大陆提出创新,台湾也提出创新,蔡英文的五大创新产业为:1、以台南沙伦为中心的绿色能源研发,2、以桃园为中心的亚太硅谷,3、以台北资安、台中航太、高雄船舰为中心的国防科技,4、以中研院所在的南港园区、竹北生物医学园区延伸到南科的生物产业,5、位于台中的智能精密机械。这些产业园区都要成功了,那当然不错,不过这些都是全世界有点追求的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做的事情,而且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行当,台湾要成气候,不容易。其中绿色能源是美中欧全力拼搏的制高点,但台湾在光伏、风电、潮汐、核能等方面无一具备产业或者研发优势;国防科技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小蒋时代用美国技术组装的一波东西,基本上没有亮点可言;智能精密机械的基础是机械和加工,没有机械基础谈不上精密机械,没有加工基础谈不上如何把智能装进去,但这也根本不是台湾的强项;台湾在电脑硬件的一些方面(如显卡、笔记本电脑)卓有成就,但硅谷早已超过硬件时代,谷歌、微软都是软件,苹果的硬件也是请人代工,而台湾在软件方面或许还不如印度;生物方面也需要足够的产业规模才能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创新不是决心问题,而是要有适当的催生和培育土壤。台湾当局琢磨经济转型不是现在开始的,从来就不乏决心,蔡英文除了口头,在行动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提出宏伟计划和设想是容易的,难的在于规划出从现实到目标之间可操作、有可行的时间表的行动计划。做到前一点的人、组织、国家很多,但做到后一点的就不多了。台湾的观光、农业、渔业都会受影响,在劳动力成本和商品价格相当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日本消费者会买台湾产的海鲜而不是冲绳的本地海产,或者美国消费者会特别青睐台湾产的海鲜而不是墨西哥湾的本地海产。日本人、美国人到台湾观光旅游本来就没有障碍,而台湾水果要和菲律宾、越南水果竞争?



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把经济结构转型放在新政府要务的第一位,也就是说是意识到了台湾困境的核心所在的。但要是不能兑现,蔡英文的政治资本将很快透支。执政好比杠杆投资,是要缴纳利息的,只有不断提高收益,才能确保“浮在水面上”。如果蔡英文不能很快拿出干货来,政治透支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选举式民主的共同问题,在国家陷入发展困境的时候,政党党政压倒一切,但对于拯救国家的大政实际上谁都没有好办法,但又谁都不愿意破费政治资本启动壮士断腕的改革,那是得罪选民的。马英九做不到,蔡英文也一样做不到。



果然,蔡英文上台后,马上提出各种国是会议,年金改革国是会议,司法改革国是会议,名义上是推动全民参政,广泛吸取民众意见,实际上是推卸责任。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什么执政决策都没有大错,拖拖沓沓也没有问题,无穷无尽的国是会议接着开就是了。但穷途末路的时候是最不能人多嘴杂的时候,这是需要的是果断的行动,哪怕次优方案也比无所作为要好。有意思的是,对于最重要的台湾经济复苏问题,蔡英文没有召开国是会议,不知道这是明智,还是疏忽。



说台湾现在确实穷途末路可能言过其实,但台湾确实深陷困境,最苦恼的是看不到前路。国民党执政不力不假,但民进党挑起族群冲突和到处制造执政障碍也罪责难逃。现在民进党要搞什么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不就一个228吗?南非为种族隔离搞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西方曾经一片盛赞,但今天的南非问题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加拿大为土著住宿学校(实际上是土著文化灭绝)搞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结果土著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深化了。台湾为228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结果会更好吗?其实蔡英文最应该召集的是台湾党政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她不是要求各界放弃对立,共同前进吗?“以前的民主是选举的输赢,现在的民主则是关于人民的幸福;以前的民主是两个价值观的对决,现在的民主则是不同价值观的对话。”什么是“以前”,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国民党当选的时候不能是“现在”,为什么民进党当选的时候不能是“以前”?



蔡英文对“92共识”的推托并不意外,大陆的反应也不意外:辞令坚定,冻结对话,“例行军演”,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大陆也不需要过度反应。事实上,原则问题说清楚了就好,天天挂在嘴边,成了祥林嫂了。美国、日本、台湾都清楚大陆对台独表面化的底线,多说无益。最应该使台湾担心的是大陆逐步取消倾向性政策。台资的得益于大陆对外资的优待,又有准内资的待遇,如果这种事实上对内资、外资都不公平的政策性倾斜取消,台湾的对大陆的987亿顺差还能剩多少就是公开的问号了。但取消不公平的政策倾斜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符合世贸规定,更可能是不可逆的。多年来,这个政策倾斜越来越鸡肋,台湾人不领情,大陆人更加怨声载道,蔡英文要是帮大陆解了这个套,大陆会给蔡英文发一个一吨中的大奖章吗?



接下来最笨的做法就是追着蔡英文,要她认可“92共识”,这是白白把主动权送到她手里,她要是最终认可了,还成为善意表达了,大陆还得反过来表示什么。蔡英文现在避开“92共识”,就是摧毁了两岸的互信和善意基础,别的就没有什么好多谈的。火烧眉毛的突发事情按先来后到视情处理,长远的事情就搁一边吧。武装反独的准备一直在做,现在也不必特别加速。倾向性政策逐步取消,最好不要搞突然袭击,而是广而告之地给出时间表,蔡英文有多少时间、可以干什么谁都一目了然。不是要透明度吗?不是要政策一致性吗?这够透明、一致了吧?其他事情以不变应万变,世界大得很,不要被这点事弄坏了心情,弄乱了阵脚。



台湾的天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绿色的,而是灰色的,久盼的阳光还是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只不过云层更厚了。
这样的政论为何放在休闲区,醉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