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出台过程和两面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3:38:41
http://news.xinhuanet.com/asia/2016-05/12/c_128977813.htm

南海局势及南沙群岛争议: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文|傅莹 吴士存

(傅莹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吴士存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着眼于管控、稳定局势,维护中国与东盟关系大局,对菲、越、马等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特别是与菲律宾进行了多轮磋商,推动局势走向缓和。1999年3月,中菲关于在南海建立信任措施工作小组首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此后,双方又举行多次磋商, 同意保持克制,不采取可能导致事态扩大化的行动。
  东盟高度关注南海局势,也与中国进行了多轮磋商。各方还进行过专题1.5轨闭门对话,就领土争议和海域划界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参加,其中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南沙争议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大,但应该坚持和平谈判解决,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是最可行的选择;并且认识到,在岛礁领土主权争议解决之前,海域划界难以推进,保持模糊是明智的选择,同时应该鼓励推进 “共同开发”。这些讨论为日后中国与东盟寻求共识提供了基础。1998年东盟峰会通过了旨在推进东盟一体化的“河内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推动在争端当事方之间建立‘南海地区行为准则’”。 (注8)出于增信释疑和睦邻友好的考虑,中方原则上同意与东盟就“行为准则”进行磋商。(注9)
  2000年3月15日,中国与东盟在泰国举行非正式磋商,交换了各自起草的“准则”文本。由于各方在约束效力方面有较大分歧,中越对涉及范围也争执不下,“准则”的制订并不顺利,后来的数次磋商均未取得明显进展。
  2002年7月,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第35届东盟外长会上,马来西亚为了打破僵局,提议以一个妥协、非约束性的“宣言”取代“准则”,得到东盟外长会接纳,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东盟将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为达成“宣言”而努力。(注10)此后数月间,中国与东盟进行了密集的沟通和协商,达成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是年11月4日,由时任中国副外长王毅与东盟十国外长在柬埔寨金边第八届东盟峰会期间共同签署。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共有十条内容,主要是确认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友好与和谐的环境,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诺在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目标而努力。(注11)各方磋商《宣言》的焦点是南沙岛礁归属争议,主要是着眼于防止岛礁争议失控,防止新的占岛、控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各方在《宣言》临近签署时在争议地区称谓问题上出现困难。东盟多数国家习惯使用英文“SPRATLY ISLANDS”(“斯普拉特利群岛”)指代南沙群岛,但不反对中方自行使用中文“南沙群岛”和英文“NANSHA ISLANDS”。越南坚持使用“黄沙、长沙群岛”(即中国西沙、南沙群岛)称谓,而中国从未承认西沙群岛存在争议,《宣言》讨论也不涉及西沙群岛,中方不能接受越方无理要求。但在各方持久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大局,中方同意在《宣言》中使用了“南海各方”“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南海行为准则”等笼统表述,对于岛礁争端也只是泛泛表述为“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没有具体到南沙群岛。《宣言》为南沙争议降温和地区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但“宣言”涵盖范围称谓上的模糊化处理为南沙争议泛化为南海争议埋下伏笔,在后来的年月里,“岛争”与“海争”的概念更加混淆,在其他因素的推动之下,局部的南沙岛礁和附近海域划界之争存在进一步向全面的南海争议扩展的风险。http://news.xinhuanet.com/asia/2016-05/12/c_128977813.htm

南海局势及南沙群岛争议: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文|傅莹 吴士存

(傅莹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吴士存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着眼于管控、稳定局势,维护中国与东盟关系大局,对菲、越、马等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特别是与菲律宾进行了多轮磋商,推动局势走向缓和。1999年3月,中菲关于在南海建立信任措施工作小组首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此后,双方又举行多次磋商, 同意保持克制,不采取可能导致事态扩大化的行动。
  东盟高度关注南海局势,也与中国进行了多轮磋商。各方还进行过专题1.5轨闭门对话,就领土争议和海域划界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参加,其中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南沙争议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大,但应该坚持和平谈判解决,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是最可行的选择;并且认识到,在岛礁领土主权争议解决之前,海域划界难以推进,保持模糊是明智的选择,同时应该鼓励推进 “共同开发”。这些讨论为日后中国与东盟寻求共识提供了基础。1998年东盟峰会通过了旨在推进东盟一体化的“河内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推动在争端当事方之间建立‘南海地区行为准则’”。 (注8)出于增信释疑和睦邻友好的考虑,中方原则上同意与东盟就“行为准则”进行磋商。(注9)
  2000年3月15日,中国与东盟在泰国举行非正式磋商,交换了各自起草的“准则”文本。由于各方在约束效力方面有较大分歧,中越对涉及范围也争执不下,“准则”的制订并不顺利,后来的数次磋商均未取得明显进展。
  2002年7月,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第35届东盟外长会上,马来西亚为了打破僵局,提议以一个妥协、非约束性的“宣言”取代“准则”,得到东盟外长会接纳,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东盟将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为达成“宣言”而努力。(注10)此后数月间,中国与东盟进行了密集的沟通和协商,达成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是年11月4日,由时任中国副外长王毅与东盟十国外长在柬埔寨金边第八届东盟峰会期间共同签署。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共有十条内容,主要是确认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友好与和谐的环境,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诺在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目标而努力。(注11)各方磋商《宣言》的焦点是南沙岛礁归属争议,主要是着眼于防止岛礁争议失控,防止新的占岛、控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各方在《宣言》临近签署时在争议地区称谓问题上出现困难。东盟多数国家习惯使用英文“SPRATLY ISLANDS”(“斯普拉特利群岛”)指代南沙群岛,但不反对中方自行使用中文“南沙群岛”和英文“NANSHA ISLANDS”。越南坚持使用“黄沙、长沙群岛”(即中国西沙、南沙群岛)称谓,而中国从未承认西沙群岛存在争议,《宣言》讨论也不涉及西沙群岛,中方不能接受越方无理要求。但在各方持久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大局,中方同意在《宣言》中使用了“南海各方”“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南海行为准则”等笼统表述,对于岛礁争端也只是泛泛表述为“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没有具体到南沙群岛。《宣言》为南沙争议降温和地区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但“宣言”涵盖范围称谓上的模糊化处理为南沙争议泛化为南海争议埋下伏笔,在后来的年月里,“岛争”与“海争”的概念更加混淆,在其他因素的推动之下,局部的南沙岛礁和附近海域划界之争存在进一步向全面的南海争议扩展的风险。
看不懂打官腔,反正觉得有大事发生
污妖王 发表于 2016-5-13 17:23
看不懂打官腔,反正觉得有大事发生
TG本意是想稳定南沙局势,结果猴子们纷纷要求TG在整个南海不能有动作。
其实说的还是很清楚的,比如原文里下面这段:

首先,中国南海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向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中国民众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进一步损害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因此强烈期待国家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权益,并增强管控局势和避免进一步损失的能力。目前看,只要没有重大威胁,可以继续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中方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的政策不会改变。

目前的目标还是立足于“避免进一步损失”而并非挽回损失。换句话说就是会继续加强岛屿建设,增加在南海的投送能力,中国在现在这个的基础上一步也不会再退。但是像是抢回仁爱礁、中业岛之类的减少已有的损失的行为怕是也不会有的。整体来说在南海还是处于积聚力量的守势。
che 发表于 2016-5-13 17:37
TG本意是想稳定南沙局势,结果猴子们纷纷要求TG在整个南海不能有动作。
最近国际上开始选边站了,美菲越欧盟日澳韩估计是一边(声索国外都是土豪),中老挝(东门轮值国)缅文莱柬孟、俄、白俄、吉尔吉斯斯坦、印、巴基斯坦、阿盟、波兰、苏丹、冈比亚是一边(一群苦逼),其实没想到整个阿盟都支持中国,估计是美欧关于土耳其问题搞得他们烦了
也只相对的平静了十几年,再平衡一来局面大变,原本遮掩的矛盾逐渐尖锐化,再想以拖待变已然越来越难,今年尤其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