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海南岛退伍兵的伙食回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20:16
解放军的灶别当时分七类。最好的就是空勤人员与核潜艇艇员吃的;其次是常规潜艇艇员与海军快艇人员吃的。

  伙食灶别共分7类灶,各类灶的主要适用人员是.
  一类灶(普通灶):战士、分队中与战士同餐的干部;
  二类灶(施工灶):国防施工分队和驻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
  三类灶(修理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
  四类灶(坦克灶/地勤灶).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航空兵机务大队、驻高原地区部队;
  五类灶(舰艇灶(海勤一类灶)/空勤学员灶):水面舰艇人员、飞行学校学员;
  六类灶(潜艇灶/快艇灶(海勤二类灶)):常规潜艇人员、快艇艇员;
  七类灶(空勤灶):航空兵空勤人员、核潜艇人员

大灶是0.4-0.45元/天,伤兵员住院的伤病员休养灶0.85元/天能吃上鸡鸭鱼肉,辅助船类吃港湾灶是0.95元/天;舰艇灶是1.2元/天;快艇灶1.4 元/天;核潜艇灶2.8元/天。潜艇出海每天6.0元。当年人民币管用,每天0.95元午餐晚餐都有荤菜了。潜艇不出海水兵住在岸上,吃潜艇大灶。顿顿有鱼有肉,还发水果。出海可就遭罪了,顿顿罐头,吃到最后都想吐!!!待遇最高,生活最苦!!!

我当兵是在海南岛。当时全国的工资情况是分了类的,从一类地区到十类地区,海南岛是十类地区(实际上琼北是九类区,琼南及少数民族县才是十类区,而西沙就是十一类区),因此工资有一个类别的差补。北京是八类地区。天津是六类区。

因此,海南岛的当兵的,因为是在十类地区,所以认为是比较艰苦的地方,补助就多一些。因此,在一般地区当兵的,一入伍的新兵津贴费是每月六元钱,而海南岛就是每月七元七角钱。

我这个人当兵的时候是节省的,因此每月只花二元七角钱,每月存五元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这个人不抽烟,坚持不抽。而其它的当兵的,许多是入伍的时候就抽烟的,就没有多少钱剩下。但也有特别省着抽烟的农村兵,每月也能够省下三元左右的,因此隔上三五个月,也可以给家里老人寄上十元钱。

当时一般的当兵的,就全国而言,伙食费的标准是每天四角三分钱。但是海南岛是十类地区,供应奇差,因此每天的标准是五角八分钱。

而当时的部队要吃菜,买菜就得去农村的集市买。但是海南岛的农民少,一个县才九万人,主要是黎族和苗族人,我们榆林基地所在的地区叫海南黎苗自治州。而且这些农民都有一些刀耕火种的味道,比如说种玉米吧,那就是一撒种子就不管了,到时候玉米和草一块长,最后收割的时候每走五六步才能够收到一根玉米就不错。因此当地农民能够种蔬菜的就不多。这么一来集市上的菜就特别贵。这一贵,就导致了一天五角八分钱,除了买菜就买不起多少猪肉。尤其是台风一刮来,那个菜价就涨得十分厉害,就导致了更买不起猪肉了。

当时如果部队自己生产搞得好,则自己种的菜养的猪和牛能够弥补一阵。但是,杀自己的猪,不容易保管,因为没有冰箱,所以要么拼命吃个够,要么长时间没有肉吃。(五指山的黎族更是发明了“臭肉”做法,就是既不盐腌也不烟熏,生肉放到罐子里密封保存几个月)。而我刚一来是在部队机关,是公务班,和其它杂七杂八的机关兵,一起在大院里的士兵食堂吃大灶,那个伙食就更差,原因在于,机关的士兵食堂是基本上没有生产的,全靠那五角八分钱一天,那就很少吃得上肉。(实际上全军的各个教导队、新兵连的伙食基本都很差,原因就是这种性质的分队是没有生产的)

后来到航通修理所,伙食稍微好一点,是因为修理所养了一群牛,也养了不少猪,因此,靠自己养的猪和牛能够吃得还算可以。后来就到战斗部队,也就是炮艇大队值班,而炮艇大队吃的是海灶,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一元六角五分钱。结果就吃得相当不错,至少肉是感觉吃了个够的。记得我这一生第一次吃海灶,是早上,我是前一天晚上报到的。结果那边筐里放着一筐油条,这边一个保温桶放着一桶牛奶,油条随便吃!牛奶随便喝!我一开始拿油条的手都在哆嗦,幸福得我差点晕过去,我记得那一顿我吃了二十根油条五大碗牛奶,撑得我快不行了,到了中午还有更好吃的,四菜一汤,吃不下了,被早上的油条和牛奶害的。所以那次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当然,后来就习惯了,就没有那么拼命地吃油条喝牛奶了。

当然,炮艇大队也还是到集市上买肉买菜。当时有没有说专门给炮艇大队特供猪肉呢?是没有的,因为伙食费高,那就能够买更多的肉。

我说到这里,大家应当能够看出一个意思,那就是,只要当时的伙食费足够高,那就能够吃得特别好,钱的多少,还是和吃得好坏,有密切关系的。因此,伙食费高就能够多吃肉,伙食费少就只好少吃肉,这就是当时我所在的部队的事实。

还是来说一开始,我不是当公务兵吗?不是每月存五元钱吗?而且机关食堂里不是猪肉很少吗?甚至有台风一来一个月吃不上肉的时候。但是,我还要补充的就是,如果我不打算存钱,我成心要吃肉,还有一个办法,是一定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当时军人服务社,也叫小卖部吧,里面有两种罐头,一段时间里就那么两种罐头,就是午餐肉,和红烧猪肉。这两种罐头海南岛的任何商店都有卖,而且从来不凭票。你只要有钱就能够买。而且当时当兵的本来是严禁开小灶的,不会给士兵发任何票证。这两种罐头,价钱基本一样,就是一元五角钱一罐,上面标有重量,就是三百克猪肉,或者说六两猪肉。

也就是说,如果我那五元钱不存,全部用来买罐头,可以买上三罐还有余,也就可以吃上九两罐头了。

但是我舍不得,一般的人并不是非要倾家荡产地吃猪肉的。这也是因为,用那种办法吃猪肉,在当时普遍看来,属于一种不值的,奢侈的行为。因为,当时明明的便宜的买到猪肉的办法嘛,何必要去买罐头呢?

当然,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买,有的时候大家高兴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来了,当时又没有好的饭店,就买上两罐罐头招待对方。

1976年我退伍了,到天津石油化纤厂,天津那个时候猪肉还是敞开供应的,但是后来不行了,要肉票了,买生猪肉,买香肠粉肠腊肠,都要肉票。但是有一点,我上面提到的那两种罐头,那是从来就不要票的,你们不信?或者我记错了?但就是如此。此外,工厂食堂仍然有肉菜,而且伙食要比我在海南岛时好得多啦!并不要肉票,因此,我的肉票无用,全给有家小的同事了。

我当时的测量二级工的工资是一个月四十三元钱,如果全部用来买上面提到的午餐肉,可以买二十八罐,当然,我不会那么神经。谁也不会那么花钱的。

因此,有人说到现在吃不起猪肉,当然是指的一般的财务安排,导致自己不那么敢吃猪肉罢了。那要真的不顾倾家荡产,当然也吃得起,毛泽东时代也是啊!那个时候钱还是管用的,尤其是,黑市总是存在的,集市也总是存在的。

我认为,在毛泽东时代,有的大城市肉供应紧张是事实,需要肉票买肉也是事实。但是,钱多了伙食就会好,也是事实。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肉票,但是你钱多,也能够买得到肉,大不了你把别人的肉票买过来,再买猪肉。或者你去黑市买。

一句话,毛泽东时代的伙食还是和每月伙食费的高低成正比的。

写到这里,从网上键入“午餐肉价格”进行搜索,查到现在午餐肉价格是九元钱一罐(2011年超市卖的斯帕姆已经是25元人民币一罐了),如果也要象我当年是二级工时那样要买二十八罐,那就需要每月252元的收入。解放军的灶别当时分七类。最好的就是空勤人员与核潜艇艇员吃的;其次是常规潜艇艇员与海军快艇人员吃的。

  伙食灶别共分7类灶,各类灶的主要适用人员是.
  一类灶(普通灶):战士、分队中与战士同餐的干部;
  二类灶(施工灶):国防施工分队和驻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
  三类灶(修理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
  四类灶(坦克灶/地勤灶).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航空兵机务大队、驻高原地区部队;
  五类灶(舰艇灶(海勤一类灶)/空勤学员灶):水面舰艇人员、飞行学校学员;
  六类灶(潜艇灶/快艇灶(海勤二类灶)):常规潜艇人员、快艇艇员;
  七类灶(空勤灶):航空兵空勤人员、核潜艇人员

大灶是0.4-0.45元/天,伤兵员住院的伤病员休养灶0.85元/天能吃上鸡鸭鱼肉,辅助船类吃港湾灶是0.95元/天;舰艇灶是1.2元/天;快艇灶1.4 元/天;核潜艇灶2.8元/天。潜艇出海每天6.0元。当年人民币管用,每天0.95元午餐晚餐都有荤菜了。潜艇不出海水兵住在岸上,吃潜艇大灶。顿顿有鱼有肉,还发水果。出海可就遭罪了,顿顿罐头,吃到最后都想吐!!!待遇最高,生活最苦!!!

我当兵是在海南岛。当时全国的工资情况是分了类的,从一类地区到十类地区,海南岛是十类地区(实际上琼北是九类区,琼南及少数民族县才是十类区,而西沙就是十一类区),因此工资有一个类别的差补。北京是八类地区。天津是六类区。

因此,海南岛的当兵的,因为是在十类地区,所以认为是比较艰苦的地方,补助就多一些。因此,在一般地区当兵的,一入伍的新兵津贴费是每月六元钱,而海南岛就是每月七元七角钱。

我这个人当兵的时候是节省的,因此每月只花二元七角钱,每月存五元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这个人不抽烟,坚持不抽。而其它的当兵的,许多是入伍的时候就抽烟的,就没有多少钱剩下。但也有特别省着抽烟的农村兵,每月也能够省下三元左右的,因此隔上三五个月,也可以给家里老人寄上十元钱。

当时一般的当兵的,就全国而言,伙食费的标准是每天四角三分钱。但是海南岛是十类地区,供应奇差,因此每天的标准是五角八分钱。

而当时的部队要吃菜,买菜就得去农村的集市买。但是海南岛的农民少,一个县才九万人,主要是黎族和苗族人,我们榆林基地所在的地区叫海南黎苗自治州。而且这些农民都有一些刀耕火种的味道,比如说种玉米吧,那就是一撒种子就不管了,到时候玉米和草一块长,最后收割的时候每走五六步才能够收到一根玉米就不错。因此当地农民能够种蔬菜的就不多。这么一来集市上的菜就特别贵。这一贵,就导致了一天五角八分钱,除了买菜就买不起多少猪肉。尤其是台风一刮来,那个菜价就涨得十分厉害,就导致了更买不起猪肉了。

当时如果部队自己生产搞得好,则自己种的菜养的猪和牛能够弥补一阵。但是,杀自己的猪,不容易保管,因为没有冰箱,所以要么拼命吃个够,要么长时间没有肉吃。(五指山的黎族更是发明了“臭肉”做法,就是既不盐腌也不烟熏,生肉放到罐子里密封保存几个月)。而我刚一来是在部队机关,是公务班,和其它杂七杂八的机关兵,一起在大院里的士兵食堂吃大灶,那个伙食就更差,原因在于,机关的士兵食堂是基本上没有生产的,全靠那五角八分钱一天,那就很少吃得上肉。(实际上全军的各个教导队、新兵连的伙食基本都很差,原因就是这种性质的分队是没有生产的)

后来到航通修理所,伙食稍微好一点,是因为修理所养了一群牛,也养了不少猪,因此,靠自己养的猪和牛能够吃得还算可以。后来就到战斗部队,也就是炮艇大队值班,而炮艇大队吃的是海灶,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一元六角五分钱。结果就吃得相当不错,至少肉是感觉吃了个够的。记得我这一生第一次吃海灶,是早上,我是前一天晚上报到的。结果那边筐里放着一筐油条,这边一个保温桶放着一桶牛奶,油条随便吃!牛奶随便喝!我一开始拿油条的手都在哆嗦,幸福得我差点晕过去,我记得那一顿我吃了二十根油条五大碗牛奶,撑得我快不行了,到了中午还有更好吃的,四菜一汤,吃不下了,被早上的油条和牛奶害的。所以那次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当然,后来就习惯了,就没有那么拼命地吃油条喝牛奶了。

当然,炮艇大队也还是到集市上买肉买菜。当时有没有说专门给炮艇大队特供猪肉呢?是没有的,因为伙食费高,那就能够买更多的肉。

我说到这里,大家应当能够看出一个意思,那就是,只要当时的伙食费足够高,那就能够吃得特别好,钱的多少,还是和吃得好坏,有密切关系的。因此,伙食费高就能够多吃肉,伙食费少就只好少吃肉,这就是当时我所在的部队的事实。

还是来说一开始,我不是当公务兵吗?不是每月存五元钱吗?而且机关食堂里不是猪肉很少吗?甚至有台风一来一个月吃不上肉的时候。但是,我还要补充的就是,如果我不打算存钱,我成心要吃肉,还有一个办法,是一定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当时军人服务社,也叫小卖部吧,里面有两种罐头,一段时间里就那么两种罐头,就是午餐肉,和红烧猪肉。这两种罐头海南岛的任何商店都有卖,而且从来不凭票。你只要有钱就能够买。而且当时当兵的本来是严禁开小灶的,不会给士兵发任何票证。这两种罐头,价钱基本一样,就是一元五角钱一罐,上面标有重量,就是三百克猪肉,或者说六两猪肉。

也就是说,如果我那五元钱不存,全部用来买罐头,可以买上三罐还有余,也就可以吃上九两罐头了。

但是我舍不得,一般的人并不是非要倾家荡产地吃猪肉的。这也是因为,用那种办法吃猪肉,在当时普遍看来,属于一种不值的,奢侈的行为。因为,当时明明的便宜的买到猪肉的办法嘛,何必要去买罐头呢?

当然,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买,有的时候大家高兴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来了,当时又没有好的饭店,就买上两罐罐头招待对方。

1976年我退伍了,到天津石油化纤厂,天津那个时候猪肉还是敞开供应的,但是后来不行了,要肉票了,买生猪肉,买香肠粉肠腊肠,都要肉票。但是有一点,我上面提到的那两种罐头,那是从来就不要票的,你们不信?或者我记错了?但就是如此。此外,工厂食堂仍然有肉菜,而且伙食要比我在海南岛时好得多啦!并不要肉票,因此,我的肉票无用,全给有家小的同事了。

我当时的测量二级工的工资是一个月四十三元钱,如果全部用来买上面提到的午餐肉,可以买二十八罐,当然,我不会那么神经。谁也不会那么花钱的。

因此,有人说到现在吃不起猪肉,当然是指的一般的财务安排,导致自己不那么敢吃猪肉罢了。那要真的不顾倾家荡产,当然也吃得起,毛泽东时代也是啊!那个时候钱还是管用的,尤其是,黑市总是存在的,集市也总是存在的。

我认为,在毛泽东时代,有的大城市肉供应紧张是事实,需要肉票买肉也是事实。但是,钱多了伙食就会好,也是事实。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肉票,但是你钱多,也能够买得到肉,大不了你把别人的肉票买过来,再买猪肉。或者你去黑市买。

一句话,毛泽东时代的伙食还是和每月伙食费的高低成正比的。

写到这里,从网上键入“午餐肉价格”进行搜索,查到现在午餐肉价格是九元钱一罐(2011年超市卖的斯帕姆已经是25元人民币一罐了),如果也要象我当年是二级工时那样要买二十八罐,那就需要每月252元的收入。
文章来源是本论坛的小布尔乔亚

http://lt.cjdby.net/thread-1277072-1-1.html
估计“沙甸真相”文章的作者是比照现在3类灶标准(最高四类)写的。
79年的文章大把
进了战区才杀猪
算是践行
这难道不是改革开放之前,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建设三十年的伟大成绩吗?!!楼主视而不见是什么道理??
    饭店中的红烧肉现点现做,不知是照什么玩艺儿写的
     别说用不上高压锅的年代,就算今天,只要你菜单上有红烧肉,那这个菜,就需要在“饭口”上座前进行预制
     拿无知当理说,为的是舍身娱乐大众吗?
      
当年肉类供应非常有限,无论是农村合适城镇,这个是事实;
拿肉罐头说事是没脑子,当年职工收入都非常有限,寅吃卯粮是常态;农村就更不用说了,妇女买卫生纸的钱都缺乏;
当年咱和家父回老家探望奶奶,买肉买面粉得凭介绍信和工作证,找当地武装部,买了十几斤猪肉、一筐鸡蛋和一包面粉,然后家父做了很多肉包子,来吃包子的亲戚和乡亲那样子咱至今还记得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7 09:47
当年咱和家父回老家探望奶奶,买肉买面粉得凭介绍信和工作证,找当地武装部,买了十几斤猪肉、一筐鸡蛋和一 ...
来吃包子的亲戚和乡亲都什么样子?让你至今还记得的这么开心?
高原地区部队伙食不知咋样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8 15:55
来吃包子的亲戚和乡亲都什么样子?让你至今还记得的这么开心?
那次探家是因为咱奶奶病了,老太太见到家父和咱心情大好,之后经过治疗身体就康复了,当然值得开心;
至于吃包子的事情,当时大家都缺乏肉食,南方地区更缺少面粉,包子自然不常吃,加上家父做包子手艺不错,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的,而且,因为供不应求,咱没吃上几个,所以记忆深刻;
那年代物资严重缺乏,咱家情况还好,回老家带了好几个旅行袋,装满了水果糖、饼干、奶粉、葡萄糖粉、腊肉、香烟、肥皂等,还有几大包棉被毛毯棉衣棉裤军装工作服,家里积攒下来的--部队当年有价拨的被服,不限量,也不要票证,价格也便宜,记得军大衣只要6元一件;而且凭工作证和单位证明,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些物资,家父也都一样没落下全部买回来了;这些东西全部交给老太太处理,其中大部分都被她分给了亲戚们;
老太太人很开通明事理,但有点迷信,所以家父还给她留了一套带领章帽徽的军装,辟邪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8 16:35
那次探家是因为咱奶奶病了,老太太见到家父和咱心情大好,之后经过治疗身体就康复了,当然值得开心;
至 ...
那个年代尊父简直就是一壕啊
那个年代尊父简直就是一壕啊
那个时代衣食无忧还有结余就是壕
当年肉类供应非常有限,无论是农村合适城镇,这个是事实;
拿肉罐头说事是没脑子,当年职工收入都非常有限 ...
你这不是抬杠吗?当年全国各地供应情况不一样,人家云南的山区生产队开的饭馆就能供应得上红烧肉,虽然可能不是经常有,但是也不至于像你们那里一样。
70年代确实需要票证购买各种东西,肉票80年代初期还有的。

还有就是按户供给的节日物资,比如青岛这里,城市家庭,过年每户供应五瓶青岛啤酒,八毛七每瓶,还有些冻鱼之类,还需要排队凭证购买,我经常去排队,队伍很长。


80年代中期有段时间取消了大部分票证,但是80年代后期由于供应紧张,又恢复部分商品票证供应。进入90年代,基本上票证就基本不用了。
你这不是抬杠吗?当年全国各地供应情况不一样,人家云南的山区生产队开的饭馆就能供应得上红烧肉,虽然可 ...
云南到90年代初吃大米都成问题,据单位那时跑过车的职工说,云南的客运员喜欢利用跑车的机会从湖南倒大米回去。
云南到90年代初吃大米都成问题,据单位那时跑过车的职工说,云南的客运员喜欢利用跑车的机会从湖南倒大米 ...
人家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发达!!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11 19:24
那个年代尊父简直就是一壕啊
当年系统内工资津贴都比地方上高很多(家父每月甲等保健就有6、70元,家父家母月收入300多),物资供应也充足得多(家父每月配给12磅炼奶、18元的茶叶、肉蛋黄豆各6斤、大前门3条、......),家父家母双职工,家里生活比当年绝大多数人确实是好不少,但也说不上富足,带回老家的物资也得平时攒,奶粉腊肉是出差买或者托人带的,葡萄糖粉是买的(家母是医生,从单位医院买),糖果饼干是找同事借的票证买的;探家时凭证件和证明,由当地供应一部分物资,这个也算是不小的特权了,可见当年物资供应的紧张。
但即便如此,单位里很多职工也是寅吃卯粮,主要是单职工家庭而且家属没有户口的,粮食要买高价粮,肉蛋油副食没有供应,也得四处买高价的,至于蔬菜,上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6-5-12 02:18
你这不是抬杠吗?当年全国各地供应情况不一样,人家云南的山区生产队开的饭馆就能供应得上红烧肉,虽然可 ...
你还是看看谁在抬杠吧,咱经历过那个时代,而且去过的地区比当年大多数人都要多,肉食缺乏是普遍的,不仅仅是咱老家;
按照记忆,全国肉食供应最好的地方是----四川,那里有系统内的几个单位,所以家父常去,每次出差都带回来很多腊肉腊肠腊猪肝,价格也便宜不少。
你还是看看谁在抬杠吧,咱经历过那个时代,而且去过的地区比当年大多数人都要多,肉食缺乏是普遍的,不仅 ...
你去那个沙甸的帖子跟他们扯呗~众口一词,人家那里山区生产队就是开饭馆,就是供应红烧肉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6-5-12 12:10
你去那个沙甸的帖子跟他们扯呗~众口一词,人家那里山区生产队就是开饭馆,就是供应红烧肉
别东拉西扯,吐口水找其他人去
别东拉西扯,吐口水找其他人去
这怎么是扯,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别东拉西扯,吐口水找其他人去
你认为是扯,马上一顶绿教的帽子就扣上来了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6-5-12 12:30
这怎么是扯,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看清楚咱说的是啥,本帖里发言都在
谁能说说现在的标准呀
人家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发达!!
常识告诉我们,山区少数民族经济非常落后。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12 11:03
当年系统内工资津贴都比地方上高很多(家父每月甲等保健就有6、70元,家父家母月收入300多),物资供应也 ...
尊父在哪个系统啊?在那个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年代里,你家的这个生活水平真是人上人了。单尊父尊母每月300多的收入,那个年代一般的工人也就30-40元的工资呀,一般的技术人员也就50来元的工资,你家真的是富裕的很哪。
尊父在哪个系统啊?在那个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年代里,你家的这个生活水平真是人上人 ...
估计是军队中校级干部的级别。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13 23:48
尊父在哪个系统啊?在那个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年代里,你家的这个生活水平真是人上人 ...
核工业,前面说了,每月光是甲等保健就有6、70元----甲乙丙等按照所在岗位吃伽马的剂量算,这一项就比地方职工月工资高了;那些配给也是系统内标配----不同岗位略有差异----牛奶和茶叶有利于放射性元素的代谢,肉蛋黄豆补充蛋白质;
即便这个待遇,当年家里也说不上富足,比大多数人过得好一些而已,不缺吃也不缺喝,但吃喝也没多好----这个要看供应情况,买东西不但要钱还要票证啊,而且,每月的钱除了自家消费和赡养祖母、资助亲戚,单位职工也经常来借
12磅炼奶,是当时地方物资调拨部门的功劳,按照规定是每月12磅鲜奶,当地没鲜奶,于是给了12磅炼奶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47120
方船子 发表于 2016-5-14 08:46
估计是军队中校级干部的级别。
那时候没军衔,也没职称,就是“技术参谋”----行政级别各异,实际岗位约当于师总工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14 10:20
核工业,前面说了,每月光是甲等保健就有6、70元----甲乙丙等按照所在岗位吃伽马的剂量算,这一项就比地 ...
太壕了,想必那时你是茁壮的很哪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14 10:26
12磅炼奶,是当时地方物资调拨部门的功劳,按照规定是每月12磅鲜奶,当地没鲜奶,于是给了12磅炼奶
...
炼奶这个可是浓缩的呀!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14 20:04
太壕了,想必那时你是茁壮的很哪
相对来说吧,但也富裕不到哪里去,就粮油肉来说,家里两个大人倒是不低,他们粮食定量合计每月有90来斤,但是家里小孩多,小孩和其他城镇居民一样,粮食每人10几20斤、油两,还得老家的奶奶留一点,所以总算起来也就是个温饱吧,偶尔改善一下;
至于咱的亲身感受,饥饿的感觉到上世纪90年代研究生毕业之后才缓解,大学里的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吃,一直要靠女同学接济饭票。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14 20:05
炼奶这个可是浓缩的呀!
确实是占了便宜,炼奶浓得多,泡开来就很多了,还有甜味;
不过家里孩子多,所以配给基本都进了咱兄弟姐妹的嘴里,家父家母自己不舍得吃。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14 20:46
确实是占了便宜,炼奶浓得多,泡开来就很多了,还有甜味;
不过家里孩子多,所以配给基本都进了咱兄弟姐 ...
够可以了,耄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原子弹,勒出来额油水都给你家所在的核工业了。。。
炼奶,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呀。
那时候没军衔,也没职称,就是“技术参谋”----行政级别各异,实际岗位约当于师总工
那相当于上校了,如果没有弟弟、妹妹要帮助的话,日子可以过的很宽裕了。
够可以了,耄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原子弹,勒出来额油水都给你家所在的核工业了。。。
炼奶,那个时代绝大 ...
像他老爸那样高级专家是极少数,又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不奇怪。
悠悠刀 发表于 2016-5-14 21:24
够可以了,耄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原子弹,勒出来额油水都给你家所在的核工业了。。。
炼奶,那个时代绝大 ...
那个时代下,算是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