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开国中将,他虽然只是中将,资历却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38:31
本帖为楼主转帖,楼主本人对于我军的奋斗史是不太了解的。http://bbs.cnhubei.com/thread-3965378-1-1.html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开国中将,他虽然只是中将,资历却是非常老,老到元帅叫他战友,上将叫他首长。

这位就是开国中将詹才芳。


詹才芳是湖北黄安人,家里很穷,后来跑到武昌去打工,在一家饭馆当杂工。恰好碰上中共的早期领导人董必武在办武汉中学。詹才芳跟董必武还有一点远亲的关系。所以詹才芳就进入了这所中学。当然这所中学是培养革命人才的。

有一回,詹才芳的哥哥詹才华被土豪还乡团打死,詹才芳就带着两个学生连回乡报仇。

毕业后,詹才芳回老家搞民运,在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当时,他是一个班长,后来升为排长。

黄麻起义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

当时黄麻起义的部队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攻击,情况很不好,有一路最后只有二十七人坚持游击战,这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比如李先念。

那会李先念还是一名战士,所以李先念见到詹才芳,都是称老班长。还有王树声大将,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职务与詹才芳相当。另外,还有陈再道、秦基伟这两位上将,他们都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上将:陈锡联。

陈锡联来参加红军时,只有十三岁,年龄不够,是死缠烂打,缠上了当大队长的詹才芳,才当的红军。所以陈锡联虽然是上将,级别比詹才芳高,但见了詹才芳,总是毕恭毕敬称老首长。

后来,黄麻起义的部队经过数次改编,最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 中央又派来了许继慎跟徐向前到这里来领导军事。这支部队才越来越大,最终成立了第四方面军。所以徐向前总是称詹才芳为老战友。

第四方面军里除了徐向前外,名气最大的就是上将许世友了。许世友也是詹才芳的老部下。早期,许世友就在詹才芳的连队下面当一个班长。

这样说起来,詹才芳将军的资历很老,为什么只评开国中将呢?感觉应该评开国大将啊。

确实,以红军的资历来说,他是大将的资历。比如1932年,红四方面军打了着名的苏家埠战役,他是红三十团的政委,团长就是后来评大将的王树声。

当时,王树声生病,就由詹才芳指挥战斗。这一场大仗打得很精彩,以前介绍徐向前时就详细介绍过了。

詹才芳负责的是包围苏家埠。这是一场持久战,打的是耐心。


詹才芳发动战士挖壕沟,把篾条、稻草扎起来,然后用水浸透堆成堆,可以当防弹墙使用。还利用对方久围之下,粮食不足的缺点,在阵地前煮大锅饭,做红烧肉,吸引国军士兵投降。

可以说,詹才芳虽然是政委,但军事指挥能力同样突出,是难得的儒将。

接下来,就是长征 ,我们也说过,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是最少的,而且是越打人越多。跟红一方面军汇合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不到,红四方面军却有八万人。

那会,詹才芳已经升为了红9军的军政委,红9军的副军长就是许世友。许世友跟詹才芳的私交也最好,两人到北京开会,那一定是要住到一块的。许世友的脾气暴又爱喝酒,也只有詹才芳敢说他两句。

接下来就发生了张国焘事件.

延安时期。詹才芳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时,他到晋察冀军区当军分区的司令员,成为了聂荣臻的部下。职务相当于军长吧。

再到解放战争,他进入东北,率领9纵。9纵后来改编为46军。他就是军长。


所以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军长,这也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

按解放战争的军长职务评,也就只能评个中将了。

当时评军衔,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等看到自己的老上司詹才芳只评了中将,而自己却是上将,都感到不好意思,而评衔后,都主动给詹才芳敬礼。

这形成了奇特的一幕,上将给中将敬礼。

而在新中国,詹才芳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荐华国锋。当时詹才芳负责湖南的工作。周恩来问湖南有什么人可以出来工作,詹才芳推荐了华国锋。

后来,周恩来叫华国锋到北京开会,却找不到人。最终还是让詹才芳亲自出马,到长沙找到华国锋,又亲自送到北京。

可以说,詹才芳的一生,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生,就算只评了中将,也是了无遗憾了。

[相关阅读]他跟彭德怀平级却只授中将,周恩来说情都没用

[导读]徐立清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按照评衔条件,我该授上将,可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不能在上将的名额中和别人去争,如果把别人减下去显然不合适,把自己减下去比较符合实际,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关于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比如王近山的中将衔。

以王近山的级别,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时期的旅长、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司令、兵团副司令,是板上钉钉的上将级别,但因为别的原因,被降到了中将,也成为大家一直以来都热衷的话题。

其实,在开国中将里面,还有一个人比他的级别更高,官至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跟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平级,也是1955年授衔时唯一一个低于上将的正兵团级干部。

这个人,名叫徐立清,安徽金寨县人。

徐立清18岁参加红军,23岁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长是许世友),请注意,林彪当上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也是在23岁;抗战时期,担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兵团政委(司令是王震);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职,因此,授予他上将是理所应当的,而且必须是前几名。

那么,徐立清为什么最后只评了个中将呢?

大家都知道,在55年授衔时,徐向前曾力辞元帅衔,许光达也力辞大将衔,但毛主席都没有同意,而徐立清也力辞上将衔,为什么最后就通过了呢?这还得从徐立清当时的职务说起。


当时,徐立清正担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这次大授衔,就是徐立清等人负责的。自古以来,论功行赏都是争议很大的事情,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应该排在前面,都是风口浪尖上的事,虽然共产党人都境界高,但面子上的问题还是要讲的,比如刘某某就明确说自己的军衔太低,所以,徐立清为了平息众议,就决定自己先做个榜样。

按照规定,徐立清是理所当然的上将,但徐立清给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写了份报告,要求将自己的军衔改为中将。

罗荣桓向来讲究实事求是,也知道徐立清的用意,就没有给他批复。几天后,徐立清见新出来的上将名单仍然有自己的名字,就自作主张,提笔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

但罗荣桓不同意,说:“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职的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掉呢?”

徐立清也来了牛脾气,继续写报告,坚持自己的意见。罗荣桓没办法,就去找彭德怀。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时跟徐立清是亦师亦友,德高望重,他的话徐立清不能不听,于是彭德怀就把徐立清叫去,说:“立清,我已经和许光达同志谈了两次话,他也向军委写了报告,要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我没有同意。我是很了解你的,你不要上将的事,我看还是商量一下再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但徐立清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按照评衔条件,我该授上将,可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不能在上将的名额中和别人去争,如果把别人减下去显然不合适,把自己减下去比较符合实际,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彭德怀看着这个当年的小兄弟,百感交集。既然自己说服不了他,那就只好请周总理亲自出马了。于是,彭德怀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周总理。


然而,在徐立清的坚持下,连周总理也败下阵来,最终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到了授衔那天,周恩来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明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后来,徐立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果一个人只考虑个人的待遇得失,名利地位,不考虑大局,就不会得到同志们的信任,更不会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来。”

1983年1月6日,徐立清病逝,终年73岁。在追悼会上,邓小平亲自出席,并向他的遗体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对这位不计名利的老战友的尊敬。

[相关阅读]他跟粟裕平级,1955年虽未授衔,但堪比元帅

1955年授衔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典故大家肯定都看过,就是毛主席力辞大元帅后,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也都高风亮节地说不要元帅军衔,还有李先念、谭震林等人也都力辞大将。

关于周恩来等人的元帅军衔我以前介绍过了,现在再来看看李先念的大将是怎么回事。


提起谭震林,大家都知道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的副政委,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跟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并列最高决策五人组,他的大将军衔是毫无争议的。但是李先念这个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国家主席,好像跟军队没什么关系。其实,李先念在军中的地位一点也不比谭震林差。

首先,我在前天的文章中提到过,新四军的七位师长分别为: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前三人都是大将,彭雪枫如果不死也必是大将,李先念和谭震林、张鼎丞本来也是大将的人选,但都因为建国后离开了军队,没有授衔。当然,这三个人后来的地位也不比大将、元帅差,分别是国家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红安,小时候家里穷,跟人学木工贴补家用,所以后来连毛主席都知道他是木匠出身,夸他“会劈会砍”。不过天才就是天才,年仅20岁时,李先念就当上了中共县委书记,想想我们20岁在干什么吧。当然,如果有个好老爸,你也能20岁当书记。

不光如此,李先念23岁时,又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11师政委,24岁又升任30军政委,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政委。


抗战开始后,可能是因为李先念红四方面军的背景,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的一个营长。虽然当时因编制问题,降级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但从军级一下降到了营级,还是前所未有的。但李先念对这些虚名毫不在乎,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了。

后来还是毛主席看不过去了,说:“这太不公平!”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李先念被安排到了新四军担任第四支队参谋长。1
1941年新四军重建后,李先念成了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与粟裕、黄克诚、谭震林等人平级。后来,华中局表扬说,第五师“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  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全国设立六大军区,其中的中原军区司令,就是李先念。请注意,中原军区的副司令是王树声,后来官拜大将。  1948年中原军区重建,军区司令换成了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李先念和陈毅都是副司令。综上,李先念最低也不能低于大将,就是元帅也无不可。  不过,建国后李先念就离开了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军衔了。当1955年授衔的时候,李先念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不比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差。  中央决定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李先念自己都愣了,因为他之前很少接触经济,根本没有经验,怎么能胜任财政部长这么重要的职务呢?但毛主席用人向来讲究魄力,你越不懂什么,越让你干什么,比如让旱鸭子萧劲光当海军司令,让晕飞机的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后来都成了佳话。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就因为你不懂,才会更加谨慎,更加博取众长,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当时,李先念一到北京,就去找毛主席说自己干不了,请主席另选能人。毛主席笑道:“你说你干不了,那我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请回来了。”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用人眼光是非常精准的,李先念在财政部长的位子上一坐就是21年,没有人能替代,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国家经济也在李先念的委曲求全与长袖善舞下,没有全面崩溃,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基本运转。   “文革”结束后,上将陈再道半开玩笑地问李先念:“大家都说你是‘不倒翁’,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李先念正色道:“是否都倒了就好了?都倒了谁跟‘四人帮’斗争呢?只有自己保护好了才能保护别人。”  李先念就是这样一个人,外圆内刚,可能也是跟周恩来总理长期合作的关系,也跟周恩来一样,跟四人帮既讲究斗争,又保持必要的妥协,只是为了能让国家经济尽量得以保全。慷慨赴义固然值得尊敬,但忍辱负重继续革命,无疑更加让人敬重。  李先念掌管国家财政长达21年,但他对自己的孩子却有一个非常严厉的规定,曾经非常明确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要经商,我打断谁的腿!”这个规定,直到李先念1983年担任国家主席后,也一直被孩子们遵循着。  在晚年时,李先念身患重病,医生嘱咐说每天要榨一杯橙汁,补充维生素。不过当李先念听说一杯橙汁要五个橙子的时候,坚决不同意,最后跟孩子们争了半天,只好同意了一天只要两个橙子。  据李先念身边的同志们回忆,李先念对干部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贪污腐化是侮辱了自己的人格。”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根据他生前的遗嘱,他的骨灰被孩子们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撒在了当年西路军浴血牺牲的地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故乡。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此与祖国大地融为一体,继续滋润着大地。本帖为楼主转帖,楼主本人对于我军的奋斗史是不太了解的。http://bbs.cnhubei.com/thread-3965378-1-1.html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开国中将,他虽然只是中将,资历却是非常老,老到元帅叫他战友,上将叫他首长。

这位就是开国中将詹才芳。


詹才芳是湖北黄安人,家里很穷,后来跑到武昌去打工,在一家饭馆当杂工。恰好碰上中共的早期领导人董必武在办武汉中学。詹才芳跟董必武还有一点远亲的关系。所以詹才芳就进入了这所中学。当然这所中学是培养革命人才的。

有一回,詹才芳的哥哥詹才华被土豪还乡团打死,詹才芳就带着两个学生连回乡报仇。

毕业后,詹才芳回老家搞民运,在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当时,他是一个班长,后来升为排长。

黄麻起义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

当时黄麻起义的部队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攻击,情况很不好,有一路最后只有二十七人坚持游击战,这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比如李先念。

那会李先念还是一名战士,所以李先念见到詹才芳,都是称老班长。还有王树声大将,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职务与詹才芳相当。另外,还有陈再道、秦基伟这两位上将,他们都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上将:陈锡联。

陈锡联来参加红军时,只有十三岁,年龄不够,是死缠烂打,缠上了当大队长的詹才芳,才当的红军。所以陈锡联虽然是上将,级别比詹才芳高,但见了詹才芳,总是毕恭毕敬称老首长。

后来,黄麻起义的部队经过数次改编,最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 中央又派来了许继慎跟徐向前到这里来领导军事。这支部队才越来越大,最终成立了第四方面军。所以徐向前总是称詹才芳为老战友。

第四方面军里除了徐向前外,名气最大的就是上将许世友了。许世友也是詹才芳的老部下。早期,许世友就在詹才芳的连队下面当一个班长。

这样说起来,詹才芳将军的资历很老,为什么只评开国中将呢?感觉应该评开国大将啊。

确实,以红军的资历来说,他是大将的资历。比如1932年,红四方面军打了着名的苏家埠战役,他是红三十团的政委,团长就是后来评大将的王树声。

当时,王树声生病,就由詹才芳指挥战斗。这一场大仗打得很精彩,以前介绍徐向前时就详细介绍过了。

詹才芳负责的是包围苏家埠。这是一场持久战,打的是耐心。


詹才芳发动战士挖壕沟,把篾条、稻草扎起来,然后用水浸透堆成堆,可以当防弹墙使用。还利用对方久围之下,粮食不足的缺点,在阵地前煮大锅饭,做红烧肉,吸引国军士兵投降。

可以说,詹才芳虽然是政委,但军事指挥能力同样突出,是难得的儒将。

接下来,就是长征 ,我们也说过,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是最少的,而且是越打人越多。跟红一方面军汇合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不到,红四方面军却有八万人。

那会,詹才芳已经升为了红9军的军政委,红9军的副军长就是许世友。许世友跟詹才芳的私交也最好,两人到北京开会,那一定是要住到一块的。许世友的脾气暴又爱喝酒,也只有詹才芳敢说他两句。

接下来就发生了张国焘事件.

延安时期。詹才芳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时,他到晋察冀军区当军分区的司令员,成为了聂荣臻的部下。职务相当于军长吧。

再到解放战争,他进入东北,率领9纵。9纵后来改编为46军。他就是军长。


所以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军长,这也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

按解放战争的军长职务评,也就只能评个中将了。

当时评军衔,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等看到自己的老上司詹才芳只评了中将,而自己却是上将,都感到不好意思,而评衔后,都主动给詹才芳敬礼。

这形成了奇特的一幕,上将给中将敬礼。

而在新中国,詹才芳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荐华国锋。当时詹才芳负责湖南的工作。周恩来问湖南有什么人可以出来工作,詹才芳推荐了华国锋。

后来,周恩来叫华国锋到北京开会,却找不到人。最终还是让詹才芳亲自出马,到长沙找到华国锋,又亲自送到北京。

可以说,詹才芳的一生,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生,就算只评了中将,也是了无遗憾了。

[相关阅读]他跟彭德怀平级却只授中将,周恩来说情都没用

[导读]徐立清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按照评衔条件,我该授上将,可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不能在上将的名额中和别人去争,如果把别人减下去显然不合适,把自己减下去比较符合实际,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关于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比如王近山的中将衔。

以王近山的级别,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时期的旅长、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司令、兵团副司令,是板上钉钉的上将级别,但因为别的原因,被降到了中将,也成为大家一直以来都热衷的话题。

其实,在开国中将里面,还有一个人比他的级别更高,官至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跟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平级,也是1955年授衔时唯一一个低于上将的正兵团级干部。

这个人,名叫徐立清,安徽金寨县人。

徐立清18岁参加红军,23岁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长是许世友),请注意,林彪当上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也是在23岁;抗战时期,担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兵团政委(司令是王震);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职,因此,授予他上将是理所应当的,而且必须是前几名。

那么,徐立清为什么最后只评了个中将呢?

大家都知道,在55年授衔时,徐向前曾力辞元帅衔,许光达也力辞大将衔,但毛主席都没有同意,而徐立清也力辞上将衔,为什么最后就通过了呢?这还得从徐立清当时的职务说起。


当时,徐立清正担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这次大授衔,就是徐立清等人负责的。自古以来,论功行赏都是争议很大的事情,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应该排在前面,都是风口浪尖上的事,虽然共产党人都境界高,但面子上的问题还是要讲的,比如刘某某就明确说自己的军衔太低,所以,徐立清为了平息众议,就决定自己先做个榜样。

按照规定,徐立清是理所当然的上将,但徐立清给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写了份报告,要求将自己的军衔改为中将。

罗荣桓向来讲究实事求是,也知道徐立清的用意,就没有给他批复。几天后,徐立清见新出来的上将名单仍然有自己的名字,就自作主张,提笔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

但罗荣桓不同意,说:“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职的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掉呢?”

徐立清也来了牛脾气,继续写报告,坚持自己的意见。罗荣桓没办法,就去找彭德怀。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时跟徐立清是亦师亦友,德高望重,他的话徐立清不能不听,于是彭德怀就把徐立清叫去,说:“立清,我已经和许光达同志谈了两次话,他也向军委写了报告,要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我没有同意。我是很了解你的,你不要上将的事,我看还是商量一下再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但徐立清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按照评衔条件,我该授上将,可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不能在上将的名额中和别人去争,如果把别人减下去显然不合适,把自己减下去比较符合实际,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彭德怀看着这个当年的小兄弟,百感交集。既然自己说服不了他,那就只好请周总理亲自出马了。于是,彭德怀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周总理。


然而,在徐立清的坚持下,连周总理也败下阵来,最终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到了授衔那天,周恩来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明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后来,徐立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果一个人只考虑个人的待遇得失,名利地位,不考虑大局,就不会得到同志们的信任,更不会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来。”

1983年1月6日,徐立清病逝,终年73岁。在追悼会上,邓小平亲自出席,并向他的遗体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对这位不计名利的老战友的尊敬。

[相关阅读]他跟粟裕平级,1955年虽未授衔,但堪比元帅

1955年授衔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典故大家肯定都看过,就是毛主席力辞大元帅后,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也都高风亮节地说不要元帅军衔,还有李先念、谭震林等人也都力辞大将。

关于周恩来等人的元帅军衔我以前介绍过了,现在再来看看李先念的大将是怎么回事。


提起谭震林,大家都知道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的副政委,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跟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并列最高决策五人组,他的大将军衔是毫无争议的。但是李先念这个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国家主席,好像跟军队没什么关系。其实,李先念在军中的地位一点也不比谭震林差。

首先,我在前天的文章中提到过,新四军的七位师长分别为: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前三人都是大将,彭雪枫如果不死也必是大将,李先念和谭震林、张鼎丞本来也是大将的人选,但都因为建国后离开了军队,没有授衔。当然,这三个人后来的地位也不比大将、元帅差,分别是国家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红安,小时候家里穷,跟人学木工贴补家用,所以后来连毛主席都知道他是木匠出身,夸他“会劈会砍”。不过天才就是天才,年仅20岁时,李先念就当上了中共县委书记,想想我们20岁在干什么吧。当然,如果有个好老爸,你也能20岁当书记。

不光如此,李先念23岁时,又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11师政委,24岁又升任30军政委,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政委。


抗战开始后,可能是因为李先念红四方面军的背景,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的一个营长。虽然当时因编制问题,降级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但从军级一下降到了营级,还是前所未有的。但李先念对这些虚名毫不在乎,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了。

后来还是毛主席看不过去了,说:“这太不公平!”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李先念被安排到了新四军担任第四支队参谋长。1
1941年新四军重建后,李先念成了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与粟裕、黄克诚、谭震林等人平级。后来,华中局表扬说,第五师“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  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全国设立六大军区,其中的中原军区司令,就是李先念。请注意,中原军区的副司令是王树声,后来官拜大将。  1948年中原军区重建,军区司令换成了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李先念和陈毅都是副司令。综上,李先念最低也不能低于大将,就是元帅也无不可。  不过,建国后李先念就离开了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军衔了。当1955年授衔的时候,李先念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不比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差。  中央决定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李先念自己都愣了,因为他之前很少接触经济,根本没有经验,怎么能胜任财政部长这么重要的职务呢?但毛主席用人向来讲究魄力,你越不懂什么,越让你干什么,比如让旱鸭子萧劲光当海军司令,让晕飞机的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后来都成了佳话。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就因为你不懂,才会更加谨慎,更加博取众长,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当时,李先念一到北京,就去找毛主席说自己干不了,请主席另选能人。毛主席笑道:“你说你干不了,那我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请回来了。”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用人眼光是非常精准的,李先念在财政部长的位子上一坐就是21年,没有人能替代,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国家经济也在李先念的委曲求全与长袖善舞下,没有全面崩溃,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基本运转。   “文革”结束后,上将陈再道半开玩笑地问李先念:“大家都说你是‘不倒翁’,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李先念正色道:“是否都倒了就好了?都倒了谁跟‘四人帮’斗争呢?只有自己保护好了才能保护别人。”  李先念就是这样一个人,外圆内刚,可能也是跟周恩来总理长期合作的关系,也跟周恩来一样,跟四人帮既讲究斗争,又保持必要的妥协,只是为了能让国家经济尽量得以保全。慷慨赴义固然值得尊敬,但忍辱负重继续革命,无疑更加让人敬重。  李先念掌管国家财政长达21年,但他对自己的孩子却有一个非常严厉的规定,曾经非常明确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要经商,我打断谁的腿!”这个规定,直到李先念1983年担任国家主席后,也一直被孩子们遵循着。  在晚年时,李先念身患重病,医生嘱咐说每天要榨一杯橙汁,补充维生素。不过当李先念听说一杯橙汁要五个橙子的时候,坚决不同意,最后跟孩子们争了半天,只好同意了一天只要两个橙子。  据李先念身边的同志们回忆,李先念对干部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贪污腐化是侮辱了自己的人格。”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根据他生前的遗嘱,他的骨灰被孩子们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撒在了当年西路军浴血牺牲的地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故乡。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此与祖国大地融为一体,继续滋润着大地。
李先念枪法很好
高风亮节,土共确实凝聚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一批中国人。感叹。
还有个段苏权,上将的资历实授少将,志愿军空军副司令期间写报告,告了志愿军空军虚报战果。
斋公。他是吃斋的。特批可以在家里养鸡。因为从不吃肉。
三个一级勋章。
smwifego 发表于 2016-3-25 18:00
还有个段苏权,上将的资历实授少将,志愿军空军副司令期间写报告,告了志愿军空军虚报战果。
这下老段把刘亚楼和聂凤智都得罪了
贺晋年,萧克都是屈就了。
smwifego 发表于 2016-3-25 18:00
还有个段苏权,上将的资历实授少将,志愿军空军副司令期间写报告,告了志愿军空军虚报战果。
段苏权可没有上将资历,中将比较适合,少将低了。
keepmart 发表于 2016-3-25 18:40
段苏权可没有上将资历,中将比较适合,少将低了。
段苏权开始还是暂授少将,因为处于审查阶段,为说真话会出了代价。93年去世他是所有解放军将帅中唯一一个穿中山装入殓的,他的骨灰盒上并没有覆盖军旗,心里怨气大啊。
ztym3333 发表于 2016-3-25 19:02
段苏权开始还是暂授少将,因为处于审查阶段,为说真话会出了代价。93年去世他是所有解放军将帅中唯一一个 ...
审查段苏权的主要原因是黔东独立师被打散后脱队的历史问题,而不是说不说真话。主管审查的是总政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没有证据说罗给段穿了小鞋。
李先念的女婿可不咋样。。。
那时得天下是人心所向

李先念建国后离开军界实属是有些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从政后“不倒翁”的名声不是白给的。林彪集团也好,四人帮也罢,历次的政治斗争都平安度过。没有被卷入其中。几十年的副总理坐的是稳稳当当。最后官至国家主席。试想如果当初还留在军界,以他的资历,最低也得在正大区以上级别混个政委什么的。那样的话后面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詹才芳的发展的确后劲不足,可能真的是能力方面有欠缺吧?还是运气实在不好?
真正的共产党员干部就应该把个人得失放在尽职为公之后——真心希望TG能把当年的优秀作风找回来发扬下去!
小说《亮剑》里有这样一段描写——1955年授衔时,马天生亲眼所见一个佩着三颗金灿灿将星的上将见了自己在红军时代当过他班长的一个中将时,还毕恭毕敬地立正敬礼。中将不但坦然接受了他的敬礼,嘴里还不干净地发着牢骚:“他妈的,没法儿干啦,班长当中将,战士倒成了上将。”上将恭敬地说:“什么上将中将?战士什么时候也得听班长的。”这位中将莫非就是詹才芳?
李先念的女婿可不咋样。。。
李先念的女婿谁啊
高风亮节,土共确实凝聚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一批中国人。感叹。
确实。看看这批开国将帅,人生25岁左右时,所担当的职务就知道了。
李先念和徐向前当年西路军全军覆灭后据说是一路要饭才回到延安的,再想想西路军牺牲的那么多将士,还有董振堂,都不容易啊,彭雪枫和左权好像就是土工抗战牺牲的最高将领了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2016-3-25 21:25
李先念的女婿谁啊
器大活好记者刘上将亚洲是也。
器大活好记者刘上将亚洲是也。
原来是刘将军……隔壁帖子正说他呢
汉唐大梦 发表于 2016-3-25 21:25
小说《亮剑》里有这样一段描写——1955年授衔时,马天生亲眼所见一个佩着三颗金灿灿将星的上将见了自己在红 ...
那个段子说的是韩先楚、刘震和陈先瑞。
我父亲在华南局干过,据他说是因为遵义会议詹睡着了,投错了票
李先念的女婿谁啊
刘亚洲,他老婆是李先念的小女儿
李先念和徐向前当年西路军全军覆灭后据说是一路要饭才回到延安的,再想想西路军牺牲的那么多将士,还有董振 ...
董振堂要是活着,也是大将级别
高风亮节,都是为共和国而浴血奋战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还有个段苏权,上将的资历实授少将,志愿军空军副司令期间写报告,告了志愿军空军虚报战果。
段苏权,钟伟和万毅都是死较真的直肠子,段和钟都挨过萧华的整。
sunan 发表于 2016-3-25 20:44
李先念建国后离开军界实属是有些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从政后“不倒翁”的名声不是白给的。林彪集团也好, ...
李先念不倒翁的秘诀是什么?和稀泥的好手吗。
李先念的女婿谁啊
天上人间会所的老板是一个,刘亚洲又是一个。
能说说当年评军衔,打破头争的你死我活丢人的故事吗?别总说好的。

最近读cd军史知道当年的杜义德就挺烂的,还有没其他的。
李先念和徐向前当年西路军全军覆灭后据说是一路要饭才回到延安的,再想想西路军牺牲的那么多将士,还有董振 ...
李先念是率军400余人一路到了新疆,大功之人
天上人间会所的老板是一个,刘亚洲又是一个。
醉了,老李选女婿貌似……
那时有4个第一:詹是资历最老的中将,徐立清是评级时级别最高的中将(唯一的正兵团级),张震是最窝囊的中将,而廖汉生却是授衔时职务最高的中将
李先念是率军400余人一路到了新疆,大功之人

我记得说是西路军过了河的最后只有几百人冲到了新疆,但李先念和徐向前是看到说两人一路要饭才回到了延安
李先念不倒翁的秘诀是什么?和稀泥的好手吗。
老家伙是财长啊!当时经济口上陈云管总,底下就是李先念,薄一波,南汉宸这几个。上对毛刘周负责,下管全国。这一帮子人全都安生的过来了,文革时期没一个挨整的。
那时有4个第一:詹是资历最老的中将,徐立清是评级时级别最高的中将(唯一的正兵团级),张震是最窝囊的中将, ...
张震怎么窝囊了???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2016-3-25 22:00
我记得说是西路军过了河的最后只有几百人冲到了新疆,但李先念和徐向前是看到说两人一路要饭才回到了延 ...
要饭回来的是徐向前、王树声、杜义德、李聚奎、秦基伟、郑维山。
华野和三野参谋长,52年到朝鲜只当个24军长,而评级就按52年级别评
器大活好记者刘上将亚洲是也。
用这种方式去攻击别人不是暴露自己器也不行,活也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