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2:58
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 人民日报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坊间称之为“董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平添了几分底气,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了直观感受。

  “制造大国怎么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不少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拷问”也接踵而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低端产品和廉价产品。这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可看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一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品质宣传,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最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一个关键词。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然而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卖方市场,也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损害了追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创新的内蕴。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抓创新,要在抓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抓住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李洪兴)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03/11/c_1118296768.htm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 人民日报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坊间称之为“董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平添了几分底气,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了直观感受。

  “制造大国怎么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不少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拷问”也接踵而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低端产品和廉价产品。这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可看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一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品质宣传,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最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一个关键词。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然而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卖方市场,也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损害了追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创新的内蕴。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抓创新,要在抓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抓住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李洪兴)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03/11/c_1118296768.htm
好贴。细读有深意。
如果 大姐造的手机  能够价格 媲美 红米 魅蓝  我一定选择 支持大姐 不为多高的配置 信质量 是 成人 用手机的主要选择  
  在特定行业才有工匠,现今的做实业的不如炒房的,工匠个鬼
拖鞋哥 发表于 2016-3-12 20:36
如果 大姐造的手机  能够价格 媲美 红米 魅蓝  我一定选择 支持大姐 不为多高的配置 信质量 是 成人 用手机 ...
买进口货的人主要还是个身份认同问题。性能永远不是有米之人需要考虑的。顺带说下,你比我有钱多了,劳资从来都是买二手手机
格力电饭煲要火。
买进口货的人主要还是个身份认同问题。性能永远不是有米之人需要考虑的。顺带说下,你比我有钱多了,劳资 ...
谁让你  总买三星 苹果 ,像我只买 5,6百的手机  就不需要考虑二手了  嘿嘿
拖鞋哥 发表于 2016-3-19 08:33
谁让你  总买三星 苹果 ,像我只买 5,6百的手机  就不需要考虑二手了  嘿嘿
你用的是老人机吗,咋这么便宜?
你用的是老人机吗,咋这么便宜?
只有千元内机的 伙食标准  咋过办
拖鞋哥 发表于 2016-3-19 09:59
只有千元内机的 伙食标准  咋过办
还是哥哥会过日子。现在其实蛮怀念曾经拥有过的一部待机最长一个月、经常打电话一个星期不用充电、话费巨低的【小灵通】了。那时手机就是可靠的代名词,哪像现在,一天充N次电,随时都可能罢工。。。
还是哥哥会过日子。现在其实蛮怀念曾经拥有过的一部待机最长一个月、经常打电话一个星期不用充电、话费巨 ...
这个  得学会 优化手机 使用习惯,我一天就充电 一次  而且 不是电用完  只是习惯  不喜欢50以下电池显量 , 早晨 眼睛睁开 就这回 躺床上 看半小时左右希望  下午不用  有消息来  关掉  等 晚上 上床睡觉  在玩 1-2小时   电量没担心  这会还有 68电量 呵呵
拖鞋哥 发表于 2016-3-20 08:03
这个  得学会 优化手机 使用习惯,我一天就充电 一次  而且 不是电用完  只是习惯  不喜欢50以下电池显量 ...
我看到电量低于百分之七十就开始焦虑了。而且不太习惯边充边用,尤其不喜欢充电宝,所以身上随时带块备用电池。。。看到电量低了马上换
铅笔头 发表于 2016-3-20 08:35
我看到电量低于百分之七十就开始焦虑了。而且不太习惯边充边用,尤其不喜欢充电宝,所以身上随时 ...
比我还 苛刻,我外出 从来都是 满电池 ,我也不会 插电玩手机  对手机 使用寿命 伤害太大了
而且危险   有 电池爆炸的可能 ,以前 用PPC的时候  就是 插电玩  因为 手机电量  满电也不一定能玩1小时   插电玩 高热 有一次 发现 手机内冒烟  吓得我 扯掉充电器 把手机 丢出去  丢 被窝上 幸好 断电及时 没有爆炸  
之后 就 不习惯 在插电玩手机了   充电宝 买过一个 就用了 几次  不习惯 太重  就 不知道 丢哪个角落里了   备用电池 以前会  这几年出的 安卓  电池 已经完全 无压力了 就 不在 配第二块 电池了
工匠精神是手工行会、学徒精神的遗传,祖传手家族工艺为主。像欧洲的马具制造、火枪手艺、骑士盔甲、冷兵器工艺,中国的木匠、铁匠、石匠都是工匠精神最集中的范围。
欧洲方面逐渐过度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且有专利制度保护工匠的收益,中国方面是直接被现代工业、现代工艺摧垮,加上浮躁急功近利的急剧透支,高端需求没有培育起来,导致好的传统手艺生存很艰难,工匠精神自然也没有了生存土壤。
举几个例子,无锡紫砂壶制作,紫檀摆件,高档手工家具,玉石雕刻等等,鱼龙混杂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6-3-20 10:44
工匠精神是手工行会、学徒精神的遗传,祖传手家族工艺为主。像欧洲的马具制造、火枪手艺、骑士盔甲、冷兵器 ...
她 认为自己的产品 在行业里是全世界最好的 固自大,  请记者把自己写成行业里的 工匠
现在  不少骗子 都爱造噱头 说自己的产品历经多少年代,之前接触过一个 理疗器械诈骗团伙 说 自己的 理疗产品 已经有80多年了  ,80多年前  它祖先 不知道 躲在哪个山头 挖草根吃野菜呢
难道楼主没听说过品质过剩这个词
难道楼主没听说过品质过剩这个词
那是3v吧,品质过剩,实际上是小毛病不断,基本的质量都靠坑蒙拐骗
63809462 发表于 2016-3-20 13:02
难道楼主没听说过品质过剩这个词
这是转帖版 所有文章均转载   与楼主无关
工匠精神基本上就是意味着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
_zmic777 发表于 2016-3-18 22:57
在特定行业才有工匠,现今的做实业的不如炒房的,工匠个鬼
就中国当前的炒房而言,远不及以前的日本。结果日本的所谓工匠精神还不是被国人推崇?那日本工匠难道在连我国都知道火热的日本炒房的时候,为啥就能无动于衷,中国工匠就不行?
说的更长远一点,从秦汉之后,中国何曾用过工匠精神?难不成都因为中国哪个时候就开始炒房?
铅笔头 发表于 2016-3-19 02:15
买进口货的人主要还是个身份认同问题。性能永远不是有米之人需要考虑的。顺带说下,你比我有钱多了,劳资 ...
比尔盖茨不需要穿名牌衬衣,那是因为大家都认识他。
但是一个小老板而言,这是必需品。不然别人不跟他做生意。
身份是一种刚性需要,只不过这种刚性需要必须有附属物才行,当然中国这种附属物是在车子房子上,仅此而已。
就跟日本战国的时候,拿一堆破烂中国陶器作为身份的附属物一样,虽然景德镇的瓷器能超过这些破烂几个长安街。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6-3-20 10:44
工匠精神是手工行会、学徒精神的遗传,祖传手家族工艺为主。像欧洲的马具制造、火枪手艺、骑士盔甲、冷兵器 ...
就算马具制造什么的,没有人骑马了如何保住马具制造行会?
更何况行会体制是无法应付大规模生产需要的。而恰恰中国就特别需要大规模生产。
从秦汉起,中国金属冶炼业就放弃了能提供精炼武器的固态炼钢术和锻造(也就是俗称的百炼钢)而选择了液态炼钢。以至于戚家军都生产日本武器优于中国,甚至去日本订购武器。
但是哪有如何,最终还不如液态炼钢大法好。
就算马具制造什么的,没有人骑马了如何保住马具制造行会?
更何况行会体制是无法应付大规模生产需要的。 ...

行会虽然衰落了,但毕竟是做到了从手工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顺利过度。消费也分成了平民消费和贵族奢侈品的区别,不少高端手工发展为高端消费品,继承了传统的精工制作,比如爱马仕就是法国的高级马具世家发展来的。
欧洲赛马是很高端贵族化的项目,奥运都保留了这个项目,都是私人订制服务。英国汽车业都卖了,就留下劳斯莱斯,号称手工高端制作。
我们说的工匠精神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追求高端极致工艺、私人订制的奢侈消费,两会提的工匠精神肯定不是说的这个。另一个含义是提高产品品质,创新、品质、品牌,更好地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就是说的供给侧改革,这个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不同的。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6-3-20 15:07
行会虽然衰落了,但毕竟是做到了从手工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顺利过度。消费也分成了平民消费和贵族奢侈品 ...
那是因为欧洲有稳定的贵族阶级。这才会有奢侈品的稳定产出。就跟俄国一样,革命之前,一样有奢侈品的稳定需求。但是革命之后,啥奢侈品都没有了。
而对于国内,更传统的问题是,革命是数百里必然轮回一次的。
说白了,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出产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中国传统上就从来没有稳定的贵族阶级。
那是因为欧洲有稳定的贵族阶级。这才会有奢侈品的稳定产出。就跟俄国一样,革命之前,一样有奢侈品的稳定 ...
解放前的富人消费和穷人消费还是不同的,当然没有欧洲那么过分的讲究,解放后建设社会主义就更加没有了高端订制消费需求(也许有特供,不过不能构成循环运行的经济体系,是政治性的),近些年沉渣泛起,人和人又有了不平等迹象,消费开始分离,奢侈品消费又兴起开了,但官方肯定不会说我要支持高端奢侈、支持私人订制、支持这种工匠,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引申,用于提升经济运行的层次,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6-3-20 15:22
解放前的富人消费和穷人消费还是不同的,当然没有欧洲那么过分的讲究,解放后建设社会主义就更加没有了高 ...
上下五千年,任何时代,中国都有富人和穷人,估计除了解放后30年内没有富人以外,均有富人。
但是富人不代表贵族阶级。形成阶级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而自秦汉,特别魏晋之后,贵族体制崩溃。中国富人阶级实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6-3-20 14:46
比尔盖茨不需要穿名牌衬衣,那是因为大家都认识他。
但是一个小老板而言,这是必需品。不然别人不跟他做 ...
一部分是身份认同,但还有一部分人则纯粹是炫富,或者又称为装,以期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社会地位,是属于阶级严重分化的副产品。
铅笔头 发表于 2016-3-21 03:31
一部分是身份认同,但还有一部分人则纯粹是炫富,或者又称为装,以期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社会地位,是属 ...
阶级分化是社会的必然,除了所谓的共-产-主义来临了。
有阶级必然有显示阶级的附属物。美国可能是私人飞机,私人游艇。中国可能是豪宅,可能是豪车。日本可能高尔夫球俱乐部,怀石料理。
虽然附属物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回事。
同时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地域上(这个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中央政府统计局的说法)因此,中国的身份认同还体现在是不是当地人身上。
这些都属于身份的附属物。
工匠精神 阶级划分 也不是特定指 高贵消费 比如 石匠 篾匠 这些类工艺人 在国内的生存现状 并不优越 生存依靠的依然是 平民大众 ,不因 其工匠精神高低 就脱离市场,  在平民市场中 孤高望远

中国这片泱泱人口国  要玩高贵私人定制  那也只能是 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群 ,在一小圈子里  挺范  ,  咱们的 部长 总理都 淘宝  走平民路线 咱们老百姓 装什么 品质追求,祈求好各部门 把控好   质量 安全 卫生 不中毒  不被毒死就乐了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6-3-21 13:29
阶级分化是社会的必然,除了所谓的共-产-主义来临了。
有阶级必然有显示阶级的附属物。美国可能是私人飞 ...

除了有形的附属物,还有一种附属物是言行模式,你说话的方式,你行为的方式也区别了不同的阶级。比较常见的就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区别,好逸恶劳实际也是一种身份认同。
铅笔头 发表于 2016-3-21 22:26
除了有形的附属物,还有一种附属物是言行模式,你说话的方式,你行为的方式也区别了不同的阶级。比较常 ...
那是当然的了。这些都是附属物。只不过很多人认为这些附属物无用,或者认为国外这些附属物无用,其实这些附属物有极大的用处,国外也一样。只不过附属物不同而已。
或者说除非实现共-产那种均财富,那么就不需要这些附属物了。
杀死工匠

2016/3/21 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前两天参加家具行业的会议,在坐的人讨论得非常热烈,业内人士承认有工匠精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木匠出身的领导带领的家具企业,质量普遍好一些,而其他营销等出身的会弱一些。
但是,在坐的人都承认,现在工匠精神在削弱,再过两年,工匠精神有可能就没了。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时候我们所鼓励的与现实会南辕北辙。
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够维持,是需要给工匠高价的。
我们都说瑞士手表好,瑞士手表是精密机械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典范。当今瑞士制表界大师菲利普·杜佛则是极致,他曾说:“对我而言,做表必须这样,机芯、表盘、表壳甚至每一个螺丝和凹槽都必须是我用一双手亲自打磨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完美,哪怕它隐藏在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哪个角落。机器是做不出来这种感觉的。”他从15岁到60岁,一共做了165块表。
他还说,“我做的每一块手表,我都知道它们在哪里。所有买过我的手表的人我都认识。每到圣诞节,他们会给我寄圣诞卡。我到日本的时候,人们会过来看我,和我一起待上10分钟,聊聊他们的表,让我觉得很温暖。”
这上升到对精神层面的极度追求,任何一种奢侈品、工艺品能够传承,都来源于细节上对精神层面的极度追求,但我们不能忘记一件事,这些手表都——很——贵!
香港苏富比2012年珍贵名表春季拍卖会上,杜佛的一块粉红金双轮双置大小自鸣三问腕表以482万港元(含佣金)成交,大家认可杜佛的表艺诚意,并且相信,百年之后杜佛表必然升值。中国沿海曾经有不少红木艺人,曾经用一生的心血,精心制造红木家具,而现在所剩无几,即使剩下的也要被粗糙制造挤出市场。
绝大多数消费者怀着赚便宜的心理,希望以淘宝价买到优质商品,对不起,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出现工匠精神的,绝大多数未被认可的工匠会饿死。这些的消费者只配出现骗子横行、假冒伪劣盛行的市场,反过来说,正因为假冒伪劣盛行,使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出现工匠。
有一些消费者会绝对委屈,我愿意出高价买工匠产品,但谁知道出了高价买的是地摊货,哭都没地方哭,我还不如直接砍个低价,起码不要当猪头三。
这就是恶性商业土壤。如果工匠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废十年功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结果两年之后烂大街了,工匠会吐血。
我喜欢瓷器,经常在瓷器里面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一款创新产品精细打造,花朵叶片美妙绝伦,花5000元在商店买一个回家,第二年再去那个城市,发现地摊上全是同样的产品,500元就能搞定,要仔细看,才会发现细节的地方精致度有所不同,地摊上的东西在叶片、花朵衔接的背后都是毛刺,但你无法对每个花瓶都进行同样的验证,如果5000元一个的没多久就绝迹了。
现在所谓苏州的刺绣可能是河南刚到苏州的广场舞大妈绣的,景德镇的名家瓷器很可能是三传的徒弟制造的。由于无法分辨出哪些是工匠产品、哪些不是,由于无法准确定价,甚至连工匠本人都在用一堆门徒仿制自己。小野二郎90岁了还在亲力亲为捏寿司,杜佛从1989年开始用他的名字开始制表起,所有的表全部由自己亲自制造,所有制表工作仅有一位助手参与协助。
家具行业、服装行业一些所谓的设计师拿着照相机四处拍,裙边上、桌脚上稍微改一改就成为自己的设计,关键是,居然没有法律手段阻击这种无耻的行为,你说,中国的工匠干嘛还要辛苦自己去设计啊。
除了给受到市场认可的工匠以高薪,法律严厉打击造假行为,还有培育工匠的制度。
培育工匠一定来自于两种,传统的学徒制,和高效的体面的职业技术培训。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做学徒,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是瑞士钟表业成功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大部分人只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专业职业教育,让爱做西点的做西点,爱做旗袍的做旗袍,爱做钟表的做钟表,才能避免双鸭山与武钢式的转岗之忧。
      我们现在的制度,从教育到薪酬到造假到价格竞争,都是杀死工匠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281291.html?tou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