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豫东战役的正反两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08:51


最近温习军史,发现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很有意思。

1948年5月,在城南庄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同时决定陈毅离开华野到中原军区工作,但仍兼华野司令员和政委,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回到华野后,粟裕就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在第一阶段打开封时,陶勇率4纵和1、6纵担任阻击援敌的任务,顶住了邱清泉兵团的攻击。与此同时,陈士榘、唐亮指挥擅长攻坚的3、8纵经过5昼夜战斗攻克了河南省会开封,歼敌3万余人,一时震动南京、上海。蒋介石非常恼怒,命令邱清泉兵团、刘汝明部、区寿年兵团和胡琏兵团会攻收复开封,并逼使华野主力与其在开封以南决战。这一企图正中粟裕下怀,他命令3、8纵放弃开封诱敌前进,主力转入机动作战,调动敌人,以区寿年兵团为主要歼击目标,这就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邱清泉兵团紧追撤出开封的3、8纵,区寿年兵团随后跟进,刘汝明部进驻开封。同时西面的孙远良兵团、东面的黄百韬兵团、南面的胡琏兵团也都先后奉命围拢过来。粟裕紧盯敌情,发现邱清泉兵团动作很快,当先向西南追击;跟在后面的区寿年兵团却行动踟蹰,徘徊于睢杞地区,与邱清泉部拉开了40公里距离。粟裕当机立断,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部署情况就下达了战役命令:由叶飞统一指挥1、4、6纵组成突击集团,迅速歼击区寿年兵团。同时华野3、8、10纵阻击邱清泉第5军,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主力、归华野指挥的中原野战军11纵和豫皖苏军区一部,也各自在外围阻击胡琏、孙元良、黄百韬等部来援的国民党军。豫东战役越打越大,精彩纷呈。

奉野司命令,陶勇指挥4纵向东跃进,切断睢杞公路,截断邱清泉、区寿年两部的联系,协同主力对区寿年兵团完成了包围分割。接下来就是一场激烈的攻坚阻援大合唱。在外围阻援部队的配合下,华野突击集团经过6昼夜浴血奋战,终于歼灭了区寿年的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生俘兵团司令区寿年、第75师师长沈澄年等将官。激战期间,距离区寿年兵团最近的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从东西两侧不顾一切前来营救。西侧邱清泉兵团被华野3、8、10纵死死挡住,距离区寿年兵团不过10公里却只能顿足长叹。而东侧的黄百韬兵团却突破了中野11纵阻击防线,推进到帝丘店地区,与被围困在铁佛寺的区寿年兵团第72师只有不到10公里距离。此时华野突击集团刚刚将区寿年兵团部和第75师大部歼灭,但已来不及转兵继续歼灭第72师。粟裕判断已无时间继续歼灭第72师,且主要作战意图已经达到,应组织部队撤出战斗转入休整。然而黄百韬兵团从东面扑来,恰恰挡住了华野部队预定的撤出战场路线。如被其纠缠住,部队久战疲劳,携带大批伤员难以转运,邱清泉、胡琏兵团再不顾一切扑过来,形势将无法逆料。关键时刻,粟裕再显过人胆色,迅速确定决心,乘黄百韬兵团远道而来未及展开之际,先声夺人,转移兵力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都说粟裕作战企图心大,敢于行险,善于应变,算到六、七成把握就敢打大仗,这便是个典型例子。于是,粟裕在区寿年兵团第75师残部、第72师还未被歼灭的情况下,即从西线调8纵主力与6纵一部继续围攻第75师残部,以中野11纵监视第72师,集中1、4、6纵主力及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向黄百韬兵团发起全线出击。

最后的战斗打响后,陶勇指挥4纵北侧攻占田花园,歼敌1000余人,配合其余几路部队将黄百韬兵团压缩于帝丘店周围。然而黄百韬善于防御,尽管兵团被打得狼狈不堪,却迟迟难以将其解决。这时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刘汝明部也已越靠越近,继续耽搁下去形势将陷于被动。粟裕再次决断,趁黄百韬兵团已焦头烂额无力反击之际,突然结束战役,部队连夜撤出战场,向陇海路南北两侧转移。果然,黄百韬已被打得惊魂不定,未敢行动,坐视华野主力从容撤出了战场。比较令人遗憾的是,邱清泉兵团从正面突破不了华野阻击防线,遂使出了迂回之计,乘华野阻击部队不察偷偷从北侧突然迫近华野突击集团。导致华野部队撤出战场之时遭到了邱清泉兵团的紧跟尾追,因行动仓促,组织混乱,被迫遗弃了大量伤员,据后来统计被俘者达3598人。战后,死里生的黄百韬受到了蒋介石的亲令嘉奖。而邱清泉因救援区寿年兵团不力遭到训斥,一气之下请假回家“休息”。

豫东战役是华野成立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战役,既有城市攻坚战,又有野外攻坚战和阻击战,其难度还要大于后来的淮海战役,用粟裕的话说,是他“亲身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从整个战役结果看,华野在中野和地方部队的配合下,连续作战20昼夜,攻占河南省会开封,歼灭区寿年兵团大部,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敌9.4万人,取得了很大胜利。更重要的是,这一战证明,在敌重兵云集的中原地区,解放军已能够攻坚拿下敌中等城市,野战歼灭敌重兵集团,作战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在心理上予国民党军以重创。此后,国民党军对华野便有了畏惧情绪,守坚城提心吊胆,被围困不敢增援,打野战全无自信,气势已失。从战略上说,在华野主力发起豫东战役吸引了国民党军机动集团之时,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山东兵团乘机攻占兖州、泰安,截断津浦路,切断了济南与徐州的联系,孤立了济南王耀武集团,为下一步发起济南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正是由于通过豫东战役打掉了国民党军的自信,在济南战役期间,虽然中央军委制定了“攻济打援”的战略方针,粟裕也在南北两线进行了部署,但南线国民党军机动兵团却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导致王耀武集团很快被歼,济南获得解放。解放军能够在中原取得全面战略攻势,敌我态势完全逆转,豫东战役居功甚伟。

当然豫东战役也有其不足之处。华野6纵副司令员皮定均在战后的日记中如此写道:“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75师),但是我们‘三弟兄’(华野1、4、6纵)都残废了。敌军有进步,我们的进步的确不大,而且我们不了解缺点在哪里。指挥上落后,不善于研究敌军,我们都要发现我们的缺点,在火力组织上,我们是常失去我们的火力时机。缺点表现在我们只有一线的火力,我们向敌实行纵深的摧毁射击,敌人全部都在荫蔽中。我攻击时敌展开了他全部的各种火器,结果我们的火力时机只有一个先发制人,而没有最后坚决的手段,此问题要能使我们的干部领会很重要,我们要研究。……经过此次恶战锻炼,提高了一些人,也可能吓坏了少数人。”

皮定均指出的主要是华野部队在战术上的缺点。从作战指挥上说,粟裕的缺点也很明显。他一贯地贪多求大,不顾部队疲劳,连续作战,命令多变,使部队搞得过于艰苦,在伤员救治、转运,弹药物资补给、就食饮水等方面均陷于困境,却好顽强苦撑。结果一战打下来后,部队元气损伤很大,休整时间也较长。另外,这一战歼灭的敌人有不少是重建的部队和勤杂单位、地方保安部队等,国民党军精锐机动兵团未受大的损失,而自己伤亡的却是华野精华力量,以致一时无法继续在中原大量歼敌。当然,从当时的整个敌我态势上看,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想在中原交通发达地区复制孟良崮模式歼敌精锐兵团,也是不现实的,不能苛求粟裕。

有熟悉豫东战役的CD网友,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最近温习军史,发现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很有意思。

1948年5月,在城南庄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同时决定陈毅离开华野到中原军区工作,但仍兼华野司令员和政委,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回到华野后,粟裕就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在第一阶段打开封时,陶勇率4纵和1、6纵担任阻击援敌的任务,顶住了邱清泉兵团的攻击。与此同时,陈士榘、唐亮指挥擅长攻坚的3、8纵经过5昼夜战斗攻克了河南省会开封,歼敌3万余人,一时震动南京、上海。蒋介石非常恼怒,命令邱清泉兵团、刘汝明部、区寿年兵团和胡琏兵团会攻收复开封,并逼使华野主力与其在开封以南决战。这一企图正中粟裕下怀,他命令3、8纵放弃开封诱敌前进,主力转入机动作战,调动敌人,以区寿年兵团为主要歼击目标,这就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邱清泉兵团紧追撤出开封的3、8纵,区寿年兵团随后跟进,刘汝明部进驻开封。同时西面的孙远良兵团、东面的黄百韬兵团、南面的胡琏兵团也都先后奉命围拢过来。粟裕紧盯敌情,发现邱清泉兵团动作很快,当先向西南追击;跟在后面的区寿年兵团却行动踟蹰,徘徊于睢杞地区,与邱清泉部拉开了40公里距离。粟裕当机立断,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部署情况就下达了战役命令:由叶飞统一指挥1、4、6纵组成突击集团,迅速歼击区寿年兵团。同时华野3、8、10纵阻击邱清泉第5军,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主力、归华野指挥的中原野战军11纵和豫皖苏军区一部,也各自在外围阻击胡琏、孙元良、黄百韬等部来援的国民党军。豫东战役越打越大,精彩纷呈。

奉野司命令,陶勇指挥4纵向东跃进,切断睢杞公路,截断邱清泉、区寿年两部的联系,协同主力对区寿年兵团完成了包围分割。接下来就是一场激烈的攻坚阻援大合唱。在外围阻援部队的配合下,华野突击集团经过6昼夜浴血奋战,终于歼灭了区寿年的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生俘兵团司令区寿年、第75师师长沈澄年等将官。激战期间,距离区寿年兵团最近的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从东西两侧不顾一切前来营救。西侧邱清泉兵团被华野3、8、10纵死死挡住,距离区寿年兵团不过10公里却只能顿足长叹。而东侧的黄百韬兵团却突破了中野11纵阻击防线,推进到帝丘店地区,与被围困在铁佛寺的区寿年兵团第72师只有不到10公里距离。此时华野突击集团刚刚将区寿年兵团部和第75师大部歼灭,但已来不及转兵继续歼灭第72师。粟裕判断已无时间继续歼灭第72师,且主要作战意图已经达到,应组织部队撤出战斗转入休整。然而黄百韬兵团从东面扑来,恰恰挡住了华野部队预定的撤出战场路线。如被其纠缠住,部队久战疲劳,携带大批伤员难以转运,邱清泉、胡琏兵团再不顾一切扑过来,形势将无法逆料。关键时刻,粟裕再显过人胆色,迅速确定决心,乘黄百韬兵团远道而来未及展开之际,先声夺人,转移兵力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都说粟裕作战企图心大,敢于行险,善于应变,算到六、七成把握就敢打大仗,这便是个典型例子。于是,粟裕在区寿年兵团第75师残部、第72师还未被歼灭的情况下,即从西线调8纵主力与6纵一部继续围攻第75师残部,以中野11纵监视第72师,集中1、4、6纵主力及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向黄百韬兵团发起全线出击。

最后的战斗打响后,陶勇指挥4纵北侧攻占田花园,歼敌1000余人,配合其余几路部队将黄百韬兵团压缩于帝丘店周围。然而黄百韬善于防御,尽管兵团被打得狼狈不堪,却迟迟难以将其解决。这时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刘汝明部也已越靠越近,继续耽搁下去形势将陷于被动。粟裕再次决断,趁黄百韬兵团已焦头烂额无力反击之际,突然结束战役,部队连夜撤出战场,向陇海路南北两侧转移。果然,黄百韬已被打得惊魂不定,未敢行动,坐视华野主力从容撤出了战场。比较令人遗憾的是,邱清泉兵团从正面突破不了华野阻击防线,遂使出了迂回之计,乘华野阻击部队不察偷偷从北侧突然迫近华野突击集团。导致华野部队撤出战场之时遭到了邱清泉兵团的紧跟尾追,因行动仓促,组织混乱,被迫遗弃了大量伤员,据后来统计被俘者达3598人。战后,死里生的黄百韬受到了蒋介石的亲令嘉奖。而邱清泉因救援区寿年兵团不力遭到训斥,一气之下请假回家“休息”。

豫东战役是华野成立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战役,既有城市攻坚战,又有野外攻坚战和阻击战,其难度还要大于后来的淮海战役,用粟裕的话说,是他“亲身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从整个战役结果看,华野在中野和地方部队的配合下,连续作战20昼夜,攻占河南省会开封,歼灭区寿年兵团大部,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敌9.4万人,取得了很大胜利。更重要的是,这一战证明,在敌重兵云集的中原地区,解放军已能够攻坚拿下敌中等城市,野战歼灭敌重兵集团,作战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在心理上予国民党军以重创。此后,国民党军对华野便有了畏惧情绪,守坚城提心吊胆,被围困不敢增援,打野战全无自信,气势已失。从战略上说,在华野主力发起豫东战役吸引了国民党军机动集团之时,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山东兵团乘机攻占兖州、泰安,截断津浦路,切断了济南与徐州的联系,孤立了济南王耀武集团,为下一步发起济南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正是由于通过豫东战役打掉了国民党军的自信,在济南战役期间,虽然中央军委制定了“攻济打援”的战略方针,粟裕也在南北两线进行了部署,但南线国民党军机动兵团却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导致王耀武集团很快被歼,济南获得解放。解放军能够在中原取得全面战略攻势,敌我态势完全逆转,豫东战役居功甚伟。

当然豫东战役也有其不足之处。华野6纵副司令员皮定均在战后的日记中如此写道:“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75师),但是我们‘三弟兄’(华野1、4、6纵)都残废了。敌军有进步,我们的进步的确不大,而且我们不了解缺点在哪里。指挥上落后,不善于研究敌军,我们都要发现我们的缺点,在火力组织上,我们是常失去我们的火力时机。缺点表现在我们只有一线的火力,我们向敌实行纵深的摧毁射击,敌人全部都在荫蔽中。我攻击时敌展开了他全部的各种火器,结果我们的火力时机只有一个先发制人,而没有最后坚决的手段,此问题要能使我们的干部领会很重要,我们要研究。……经过此次恶战锻炼,提高了一些人,也可能吓坏了少数人。”

皮定均指出的主要是华野部队在战术上的缺点。从作战指挥上说,粟裕的缺点也很明显。他一贯地贪多求大,不顾部队疲劳,连续作战,命令多变,使部队搞得过于艰苦,在伤员救治、转运,弹药物资补给、就食饮水等方面均陷于困境,却好顽强苦撑。结果一战打下来后,部队元气损伤很大,休整时间也较长。另外,这一战歼灭的敌人有不少是重建的部队和勤杂单位、地方保安部队等,国民党军精锐机动兵团未受大的损失,而自己伤亡的却是华野精华力量,以致一时无法继续在中原大量歼敌。当然,从当时的整个敌我态势上看,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想在中原交通发达地区复制孟良崮模式歼敌精锐兵团,也是不现实的,不能苛求粟裕。

有熟悉豫东战役的CD网友,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新ID,高产ID。
贪多求大四字值得商榷。要知道两军厮杀,是你死我活的。俗话说得好,慈不掌兵。更多的歼灭敌人就是更好地保护自己。
真贪多求大就不会果断撤出战场了。
在当时中原的态势下敢打这种仗就很有魄力。
qsdxem 发表于 2016-2-28 23:32
真贪多求大就不会果断撤出战场了。
其实粟裕豫东战役最后关头攻击黄百韬兵团并非为了消灭黄兵团,而是为了顺利撤退。如果不主动攻击黄百韬部,黄百韬必定会进行纠缠,周边的邱清泉、胡琏等再围上来,粟裕就危险了。所以贪多求大这条罪名真的很勉强。
粟某人本来就是不顾别人(尤其是普通士兵)死活只顾自己战功的家伙,不然许世友将军如何说出“你只知道用手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战士可是两条腿”
粟某人本来就是不顾别人(尤其是普通士兵)死活只顾自己战功的家伙,不然许世友将军如何说出“你只知道用手 ...
许世友就不要批粟裕了,先批批他自己打仗一味死打硬拼付出的无谓伤亡还少吗?
唯物 发表于 2016-3-1 20:57
许世友就不要批粟裕了,先批批他自己打仗一味死打硬拼付出的无谓伤亡还少吗?
许世友将军从红军一直打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请问红军时期许司令九次参加敢死队的时候粟某人在哪里?
9月份就解放济南了!!!!!
豫东战役获胜后,土共统一了思想:不磨了,准备决战,就地打垮蒋军主力!

接下来的七个月,蒋军被歼230万,主力基本打光
许世友将军从红军一直打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请问红军时期许司令九次参加敢死队的时候粟某人在哪里 ...
粟裕红军时期职位确实没许和尚高,但是粟裕打仗动脑子多,所以粟裕后来可以指挥大兵团战略决战,有元帅之才,许世友只能指挥兵团作战,许再不服气也没有,给他一个上将是实事求是。对越就不要提了,撇开文革的后遗症,对比昆明军区的表现,这窝囊仗恐怕许心里也清楚自己指挥广州军区的水平如何。
姥姥家是睢县的,就听她讲解放军沿着一条河追着国民党军,追着追着国军不走了,就在夜里在河边打了起来,打了一夜,牺牲了不少人
tianmingzhe 发表于 2016-3-1 21:01
许世友将军从红军一直打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请问红军时期许司令九次参加敢死队的时候粟某人在哪里 ...
八一起义的时候,粟是叶挺警卫班长,进岗山红一连长,后来是方志敏的参谋长,可以说是从士兵到大将升上去的。华野里山东那群老资格没几个服粟的,要不然粟也不会死活要陈毅留下来挂名都行。
tianmingzhe 发表于 2016-3-1 20:51
粟某人本来就是不顾别人(尤其是普通士兵)死活只顾自己战功的家伙,不然许世友将军如何说出“你只知道用手 ...
许说这句话的时机,正是粟要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当时条件下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什么从苏中并入华野的部队没人叫苦,都是山东那些人?许说完这句话后可是被陈毅接过电话严厉批评过的
楼主这总结水平真的跟国军有得一拼了。
如果没有这场胜利,粟裕的部队就得老老实实的南下,到时候就胜负难料了。因为这次胜利,加上后来的济南战役,为淮海之战铺平了道路
许世友将军从红军一直打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请问红军时期许司令九次参加敢死队的时候粟某人在哪里 ...
要不是打不来!需要他这个级别的亲自拿刀?实在没办法了才这样干的吧!亲自上场既不是勇也讲不上狠 是能力不够 论挥刀 中国军队从来不缺
皮定钧连兵团级都没玩过 有什么资格评论粟裕?不是某人一句话 中将都混不到 回家洗洗脸吧
直接说楼主是大粟黑就了,粟裕的军事才能是全党全军公认的,
你要真读军史就要知道,华野从苏北开始始终对付的就是国民党军队最精锐量最多的部队,苏中七捷开始上海结束,林帅刘帅什么时候享受过几大主力联合进攻的待遇了。打到后面70%解放战士,最后还能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最多,粟不贪多求大,能行吗,毛主席的歼敌任务和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可都对着他。
黄百韬杀到豫东战场是豫东战役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粟裕一直处于先手主动,打黄百韬已是被动后的无奈之举,打黄百韬时就严令各部不得穿插分割,同时向太康方向派出了侦察营警戒胡琏18军动向,就为撤出做准备了。7月5号下午18军进到太康,粟裕接报后即刻上报军委指挥部队撤出了战场。
按军委批准的原战役计划,许世友率山东兵团围攻兖州,吸引黄百韬北援不能去豫东,可黄百韬到滕县后,许世友竟然在兖州撤围,号称去打黄百韬可又没见他有什么行动,放纵黄百韬掉头杀到豫东,致粟裕腹背受敌。
原计划由中野配合拖住18军,结果就是这个样。
在如此被动局面下尚能全身而退,已属天字第一号的本事了。
至于皮定均的日记,那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在他纵队副司令位置这样看是正常的,
如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看,说豫东战役是转折点也不为过。
楼主看了不少资料,可这些都是官方的正史,
而豫东战役里的反面内容你根本就没看到,
想真正理解豫东战役,就必须搞清楚黄白韬是怎么到的豫东,胡连又是怎么到的豫东,
在经军委批准的战役计划里,这两路国军都有阻援安排的,谁把他们放过来的?
想搞清楚豫东战役,一定要搞清楚黄百韬和胡涟是如何到达豫东战场的,特别是黄白韬的25师是从哪里过来的。
黄的到达参战是豫东战役的转折点,黄的那枚青天白日勋章不是白给的。
回楼主,这里还真不是贪多求大,否则为什么不继续攻击铁佛士的72师?
理论上来说,以当时华野的攻击力量,吃掉75师是没问题的。应该说,粟裕战前部署唯一的问题就是战略上的,山东兵团攻击济宁并没有吸引住徐州集团的援军,黄兵团还是驰援豫东了,导致华野兵力不足。还不如事先酒吧山东兵团也拉到豫东战场呢。另外中野没能牵制住胡链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豫东其实布局不错,但后来确实因为兵力不足,天气炎热导致虎头蛇尾。
SD2756 发表于 2016-3-3 11:29
楼主看了不少资料,可这些都是官方的正史,
而豫东战役里的反面内容你根本就没看到,
想真正理解豫东战役 ...
黄兵团也就算了,胡链是最不该到的。到底不是自己的事儿啊,牵制和阻击根本就是两回事情。
SD2756 发表于 2016-3-2 23:43
黄百韬杀到豫东战场是豫东战役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粟裕一直处于先手主动,打黄百韬已是被动后的无奈之举, ...
最后一句我赞成,起码华东中原地区是。
次战后,国军一个兵团也不敢单独行动了。要知道,编制机动兵团的本意就是要让共军一口吃不下,一个整编师早就不安全了。结果鱼洞后大家发现,原来一个兵团也不安全啊,这对后来的淮海战役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laoger 发表于 2016-3-1 22:28
八一起义的时候,粟是叶挺警卫班长,进岗山红一连长,后来是方志敏的参谋长,可以说是从士兵到大将升上去 ...
这个话是后来网络上瞎编的,历史上华野司令部参谋秘书回忆地多了,没什么服不服一说的。
陈毅解放战争三分之二时期不在华野坐镇,要按瞎编的说法,粟裕不用指挥打仗了,人都不在挂名有毛用。何况陈毅本人威望很高吗,1946年照样被山东军区搞的很狼狈。
当然,粟裕指挥得动下面不代表能动的了下面,这和林彪大权在握确实不一样。
唯物 发表于 2016-3-1 21:58
粟裕红军时期职位确实没许和尚高,但是粟裕打仗动脑子多,所以粟裕后来可以指挥大兵团战略决战,有元帅之 ...
什么叫没许和尚高?红一的军团和红四的军啥时平级过,按照这个逻辑,林彪彭德怀红军时期才与许世友平级吗?
tianmingzhe 发表于 2016-3-1 20:51
粟某人本来就是不顾别人(尤其是普通士兵)死活只顾自己战功的家伙,不然许世友将军如何说出“你只知道用手 ...
请问你这句的证据在哪里?军队里哪个不是将领手一卡,下面跑断腿。红军时期毛泽东也是这么指挥的,东北林彪还是这么指挥的,现在军队依然这么指挥的。你能说个例外吗,是不是都是啥不顾士兵死活啊!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3-6 17:12
什么叫没许和尚高?红一的军团和红四的军啥时平级过,按照这个逻辑,林彪彭德怀红军时期才与许世友平级吗 ...


红一方面军的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军平级,这是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就定下的事情。这主要看人头。
红五军团后来就改称红五军。
林彪啥想法不知道,彭老总还有个红一方面军副司令员的头衔,比他们都高半格。董振堂倒是和红四方面军几个军长处得不错。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3-6 17:12
什么叫没许和尚高?红一的军团和红四的军啥时平级过,按照这个逻辑,林彪彭德怀红军时期才与许世友平级吗 ...


红一方面军的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军平级,这是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就定下的事情。这主要看人头。
红五军团后来就改称红五军。
林彪啥想法不知道,彭老总还有个红一方面军副司令员的头衔,比他们都高半格。董振堂倒是和红四方面军几个军长处得不错。
21271173 发表于 2016-3-6 17:59
红一方面军的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军平级,这是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就定下的事情。这主要看人头 ...
那是当时会试照顾红丝感受,当然也是不得不低头的缘故。
我说的是整个历史看,不是单纯看当时那几个月。
你看看后来红丝的军长们,一色上中将,兵团首长或军级。红一的呢,一色元帅大将级别的,肖克算另类。
21271173 发表于 2016-3-6 17:59
红一方面军的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军平级,这是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就定下的事情。这主要看人头 ...
这就是跟着中央好做官啊。红四的军长后来一个个混的跟红一的主力团长一个份了,比红一的主力师长都不如,更别说和军团首长比了。
那是当时会试照顾红丝感受,当然也是不得不低头的缘故。
我说的是整个历史看,不是单纯看当时那几个月。 ...
这就真要看个人经历了。光西路军就折损了多少红四方面军的战将?
21271173 发表于 2016-3-6 18:06
这就真要看个人经历了。光西路军就折损了多少红四方面军的战将?
我说是整体。
红军之所以没有红四军团就是因为给红四方面军预留的番号,结果人家直接变方面军了,这也证明早期红四整个方面军在中央这边才是一个军团的级别。后来会师后因为种种原因改了纯粹是人在屋檐下,这几个月是不能算作正常的。事实上后面的各将领发展也能看出,实际上中央也好,各部也好,始终是把红四的军级干部默认介于红一师团级之间的级别。这才会出现后来大量红四军长与红一主力团长或二等师长差不多级别的事情来。
21271173 发表于 2016-3-6 18:06
这就真要看个人经历了。光西路军就折损了多少红四方面军的战将?
所以后来许世友再狂妄圣泉再浓,在粟裕面前或背后也绝对说不出红军时期我职务比你高这种话来,否则置林彪彭德怀罗荣桓聂荣臻于何地啊。须知罗荣桓红军时期也不过军团政治部主任,与粟裕这个参谋长半斤八两。山东时期为什么罗荣桓就能指挥许世友呢?
可见,这完全与什么红军资历无关,而是大家都知道,粟大将从来都不是主席嫡系,上面没人根子不硬啊。
那是当时会试照顾红丝感受,当然也是不得不低头的缘故。
我说的是整个历史看,不是单纯看当时那几个月。 ...
四军许和尚上将,九军孙玉清河西战死,25军徐海东大将,30军李先念国家主席,31军王树声大将。。
论之一点不比一方面军的低。董振堂罗炳辉不死也就是大将。
林彭贺三帅是非凡之人,等闲难及。。
萧克是55年的55人之首,压上将的人。。
你的论点不成立。
八一起义的时候,粟是叶挺警卫班长,进岗山红一连长,后来是方志敏的参谋长,可以说是从士兵到大将升上去 ...
怀玉山之战,军团长寻淮洲牺牲、政委方志敏被俘,只有参谋长粟裕带领的200多人突围,后来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算是给老首长报仇了
joi0803 发表于 2016-3-6 18:54
四军许和尚上将,九军孙玉清河西战死,25军徐海东大将,30军李先念国家主席,31军王树声大将。。
论之一 ...
李先念是个人发展,王树声是红四三把手仅次于许和陈,后来作为红四代表搞的大将。你要主要看看红四的军级、师级就看出来了。军级剩的少,师级可不少,后来不基本是中将少将吗。
济南战役是饶漱石策划、许世友打的,可惜算不上亲手报仇
joi0803 发表于 2016-3-6 18:54
四军许和尚上将,九军孙玉清河西战死,25军徐海东大将,30军李先念国家主席,31军王树声大将。。
论之一 ...
再说,你啥时见过红四的军级后来与红一的军团级比资历过?红四的师级与红一的师级比资历过?
再如1949年,5兵团司令杨勇,红一团政委,7兵团司令王建安,红四军政委。13兵团司令黄永胜,红一团长,15兵团邓华,红一团政委。19兵团司令杨得志,红一团长,20兵团司令杨成武,红一团政委。红一师长李聚奎政委谭政刘亚楼,地位比比同时期的红四军长们,你看看混的如何。更别说与下面的师长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