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说李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21:26:15
汉匈的这次战斗源于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外交事件。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单于即位,汉武帝此时想趁着征服西域 的余威准备大举征伐匈奴。匈奴自伊稚斜单于以来,连年遭到汉朝军队的打击,早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威风。此时新单于只能向汉朝装孙子“我儿子,安敢望汉天 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并释放了以往被匈奴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派以苏武为首的外交使团出使匈奴。副使张胜立功心切,参与匈奴内部政变想劫持匈奴王后及众王室成员,结果政变流产。匈奴却扣押了无辜的苏武。苏武在匈奴坚守汉节19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而这次外交事件彻底结束了两国的外交蜜月期。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因为外交失败,汉朝与匈奴战端重开。汉武帝派宠姬李夫人之兄、乐人出身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骑兵三万人从酒泉郡出 塞,进击匈奴右贤王的根据地于祁连山天山地区,格杀及俘掳一万余人。可是在班师途中遭遇匈奴援军追击,贰师兵团在中途被围达数日之久,粮秣缺乏,突围无 效,死伤枕籍,几乎全军覆没。幸有假司马赵充国(后来,此人成长为汉朝中期最杰出的将领)率敢死队一百余人,向匈奴的铁桶阵发动自杀性攻击,终于打开一个 缺口,贰师兵团得以突破重围,脱险而归。

这次战役,贰师兵团死亡十之六七,赵充国身负二十余伤。李广利奏报战果,刘彻召见赵充国,亲自察看伤势,嗟叹不已,擢升他为中郎。

显然,这场先胜后败的战役不能让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满意,于是再派因杅将军公孙敖,从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出塞,跟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深涂山会师,毫无所获。

李陵当时官居侍中,一向以弓马娴熟、厚爱部属著称,且自负将门之后,又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过分的相信。曾受命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侦察地 形,颇有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风范。因此被刘彻任命为骑都尉,统御丹阳郡和楚国战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驻防,厉兵秣马,戒备北方的匈奴。正逢贰师将军李 广利出击匈奴,刘彻把李陵召到长安,命他保护并负责贰师兵团的后勤补给路线:“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

李广利是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兄弟,二人又同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世代相传的乐人之家。汉武帝以这样的人为征伐匈奴的大将军,李陵身为名将之 后,归在李广利麾下,负责辎重,怎能不感到屈辱?这一屈辱,毫无疑问和祖父李广在外戚卫青手下所感到的屈辱一模一样,简直是祖父当年遭遇的“情景再现”。 李陵比任何人都急于建功立业,一方面证明自己不愧为名将之后,一方面不甘于屈居倡优手下,一方面可以借此洗刷祖父命数不好的谣传。

因此,李陵主动向汉武帝请命,率领步兵五千人,以少击众,主动出战迎击匈奴三万骑兵——过去,他参加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因为担任接应而未能与匈奴 正面交战,这一定让他想起祖父李广的遭遇,而且也不可能实现他为国立功、重振家声的夙愿。他说:“我所率领的官兵,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奇才、剑客,勇力 足以扼虎,射箭百发百中。愿意独立成军投入战场,分散匈奴的注意,策应贰师兵团。”刘彻此时显然还很宠爱李陵,说:“做将领的都喜欢独当一面!你是不是不 愿当别人的部下?这次动员的军队太多,没有马配给你。” 李陵夸下海口:“用不着马,我愿以少击众,用五千步兵,踏平单于王庭。” “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这个凌云壮志的回答,很让刘彻感动,而汉武帝又好大喜功,更乐得有人给他大舅哥李广利分担一部分压力,也可能这位年轻将军让他想起了霍去病。汉武 帝居然儿戏般地批准了他的请求:“上壮而许之”。于是重新作了战略部署:这次兵分三路,李广利是主力,李陵与另外一军是偏师。李陵部作为战略佯动部队“自 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于是下诏给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他做李陵的后援,负责接应掩护。

然而这个新部署在最初制定时就出了问题,汉武帝本想让强弩都尉路博德与李陵配合并提供骑兵支持。可这个路博德不是一般人,当年老路率兵一举平定南 越,使自秦末脱离中央的南越地区重新回到中华大家庭。而这时要让他配合这个新生代的后起之秀,自然心有所不愿屈就。老路开始耍大牌了:“现在秋季将临,匈 奴汗国草长马肥,正是兵力最强之时,不宜攻击。请命李陵稍停,等到明年春天同时出发。”“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 ‘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如果单从老路的分析上看,不无道理。秋草茂生,正是膘肥 马壮之时,李陵部在机动性上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按照路博德的计划,来年春天各项准备充分之时行动取胜希望更大些。

而这个建议一到汉武帝手中发生了另一件更糟糕的事:刘彻多疑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这下老皇帝怀疑起李陵了,认 为是李陵后悔自己说大话,故意教唆路博德上书,以便取消预定计划,不禁震怒(估计这时汉武帝已对李陵有了戒心,后来杀李陵全家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一面 下令路博德与从西河郡出塞的公孙敖兵团会师,一面还不时催促出战,下令李陵于九月出发,由遮虏障直到东浚稽山(今蒙古阿尔泰山)南麓龙勒水搜索匈奴,如果 不见敌踪,即撤退到受降城休息。即汉武帝给这两个人分别下了命令“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 诏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 这样。李陵部就失去了骑兵支持,自己的五千步兵要在茫茫草原上独立作战(这次的进军计划也很有意思,几年前汉将赵破奴率两万骑兵就是走这条路,结果全军覆 没,赵破奴被俘,在李陵出兵前才返回汉朝)。而李陵又不得不在各战略地点派人向汉武帝通报自己的行军路线,实际上汉武帝在几千里地通过这种方式监视李陵。 虽然汉武帝这方法挺笨,但可窥见这个老皇帝此时的多疑。
 
领袖猜疑,援军不力,孤军深入,而且缺少战马,凡此种种,都给这次出征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步骑对战的惨烈场景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就这样踏上了战场,按照计划,从居延海出塞,向北挺进。他们不知道一个多月后就要面临死神。李陵的自负,皇帝的猜忌,路博德 关键时候放鸽子。葬送了这支队伍。一支军队的统帅部成员如果离心离德,再强悍的士兵到战场上也会在事实上被出卖,成为一群待人宰割的羔羊。

至于李陵的部队战斗力确实不一般的强。李陵在酒泉、张掖“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 胡。”(《史记》)“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都是一帮不要命的亡命之徒(要说楚人确实厉害,有那股九头鸟的劲,就是不服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李陵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塞(今内蒙额济纳旗)出发,经过三十日的行军,到达东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泰山)安营。在山南的 龙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把沿途所见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军用地图,派部将骑兵陈步乐先行向长安奏报。刘彻召见,陈步乐简报行军情形,并说目前部队士气 高涨,表示李陵能得到士兵的效死。汉武帝大喜,遂封陈步乐当宫廷禁卫官(郎官)。

然而就在此时,前线情势突变。匈奴单于亲自统率的主力三万大军与李陵部相遇,以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将李陵团团包围。面对优势敌军的包围,李陵的战术运用还是正确的,他毫不慌乱地把部队展开。



第一战:5000步兵VS 30000骑兵

战斗经过:李陵将部队集结在两山之间,用运粮车结成车阵,四周布防,自率精锐在车阵外列阵迎敌。前排战士手执盾牌长戟,后排则埋伏弓箭手。命令: “闻鼓而进,闻金而退。”鼓声响起,前排步兵前进,引诱匈奴骑兵进攻,当听到锣声就后退。匈奴人见汉军人数少,直扑过来,毫无防备地追击。前排战士迎战肉 搏,然后返回战壕。待匈奴追击,随着一声令下,千弩俱发,万箭齐射,匈奴骑兵应弦倒地,死伤狼籍,急收兵还屯山上。李陵军队尾击,斩杀数千人。

战斗结果:“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第二战:5000步兵VS 80000骑兵

战斗经过:面对这支战斗力强悍的汉军,单于大惊,马上集结东、西各部前来支援,共集结八万多骑兵再发动攻击。重寡悬殊,李陵只好且战且走,向南撤 退。李陵部此时看来是向预定方向撤退。但是缺少战马、机动性差的弱点,却让这支劲旅吃够了苦头。他的步兵再强悍再英勇,也无法摆脱平地骑兵的追击,将士们 每前进一步,都要浴血奋战,可是匈奴骑兵将两翼轻易张开,很快就又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部苦战数日后到达一山谷中,再次与匈奴部队搏战。

战斗结果:斩首3000余级。



第三战:4000余步兵VS 75000骑兵

战斗经过:李陵部改变原战斗部署,军队向东南方向开拔,计划撤到卢龙城。这样艰难转战数日之后,部队已经是死伤惨重。李陵下令:“士兵受伤三次以 上的,可以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充当驾驶。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 即使如此,他仍带领残破之师再作反攻,斩匈奴士卒3000余人,成功突围,然后改向东南,沿着前往龙城的旧道。经过四五日的行军,部队到达一苇草丛生的沼 泽地区,匈奴人在上风向纵火,李陵为自救,先纵火烧毁营地周围草木,形成一个防火隔离带。随即继续南下。此时到达丘陵地带的山脚下。匈奴单于在南山上眺 望,命太子率骑兵攻击,李陵将部队埋伏在树林中,伏击匈奴骑兵,在树林中厮杀苦战,击杀匈奴数千人。李陵遥遥望见单于在山上指挥,下令用“连弩”遥射,箭 如雨下,单于急奔山下躲避。

战斗结果:“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连战十余日,恶仗打到这个份上,李陵部队所杀伤骑兵已超过自己兵力的总数,匈奴连死伤的人也来不及搬走。这使单于大为震惊,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精锐 的优势骑兵,苦战多日,伤亡惨重,居然拿不下一支小小的汉军偏师。而且疑虑:这支部队打到现在,居然还是阵脚不乱,斗志十足,莫非早有准备?他怀疑这是汉 朝的圈套,以孤军深入的假象,引诱匈奴向南追击接近边塞,进入汉军的伏击圈。他甚至想打退堂鼓,放弃这块叫他吞不下去的硬骨头。可是他的部下一齐反对,叫 道:“单于御驾亲征,率领几万人的大军,如果还吃不掉区区几千汉军步卒,以后还怎么号令属国,还怎么让汉朝不轻视匈奴?在山谷树林中既不能取胜,前面四五 十里,就进入平地,如果再不能取胜,班师不晚。”单于考虑到自己率数万之众而不能奈何几千汉军,面子上过不去,便硬咬住牙继续追赶。

这时李陵军因孤军深入,给养发生很大困难,箭枝即将用尽,伤亡很大,处境也越发险恶。匈奴依仗绝对优势兵力,反复冲击不止。但是在又付出二千余人伤亡的代价后,匈奴人真的近乎绝望了:为了歼灭这几千汉军,他们已经死伤万余,而汉境近在眼前,莫非老天站在汉人一边?

然而,就在这时,李陵的军候管敢因受到校尉的欺辱,一怒投奔匈奴,将李陵的虚实困境和盘托出:“李陵并没有后援,前面也没有埋伏,箭且用尽。只有 李将军的警卫部队,跟校尉成安侯韩延年(也是将门之子,父韩千秋击南越战死,武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李陵出征)的部下,还剩各约八百人,且武装还齐 全,担任先锋。他们分别使用黄旗、白旗,如果用精锐骑兵集中射击,就可击破。” 怂恿他们再战必胜。单于兴奋得从马背上跳起来,征调左、右贤王(匈奴最高官位),出动全部人马和能拿弓的百姓来围困李陵于山谷中。单于占据山头,居高临 下,命令他的部下,继续攻击。

匈奴兵团决心俘虏敌将,在攻击时高喊:“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骑兵部队利用快速机动优势越过李陵兵团,包抄并截住李陵部队通往汉地卢龙城的退路,展开猛攻。更为致命的是:路博德的援军并没有到来。



第四战:3000步兵VS 近70000骑兵

战斗经过:长途行军战斗后,李陵的部队已弹尽粮绝,李军仰攻困难很大,士卒死伤如积。但是李陵劳军问伤,振臂一呼,负伤的士卒又爬起来作战。有的 士卒血流满面,也张起空弦,冒着白刃,跟匈奴死拼。李陵军突围,再向南且战且退,将到鞮(靼)汗山,又被匈奴军包围。李陵率残军血战,就这样,在最后一次 的悲壮战斗中,汉军在一天之内发射五十万箭,将五十万支箭用尽。遂抛弃辎重车辆。这时战士还剩3000人,刀枪已折,于是砍下车轴当武器,文职人员拿着刻 字的笔刀,一齐退入峡谷口,整支步兵被压缩在山谷中。而匈奴兵团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匈奴兵团布满四周山顶,单于亲率精锐部队遮住谷口,从山上滚下巨石,声 震天地;集中发箭,蔽天而下。战士死伤枕籍,无力再战。虽临近汉朝边界,伸手可及,却好似相隔万里!

黄昏降临,李陵换穿便衣,单人独骑出营,告诉左右不许跟随——到了这个地步,他只能希望靠个人冒险,侥幸劫持单于,即准备偷袭匈奴大营进行斩首行 动。然而观察形势后,李陵黯然折回,叹息:“我们已经失败,死在此处。”“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李陵的冒险行动本身就是一种绝望,在当时他已心灰意冷,满希望斩首行动会带来希望,虽然这种希望只是听天由命了,而行动失败彻底击碎了这条汉子的希望。部 下劝他“将军您威震匈奴,我们运气不好,即使被俘了,将来被释放,浞野侯(指赵破奴)被俘回来后天子照样好吃好喝养着,况且将军啊!” “别说了,我不死,就不算壮士”。

他仰天长叹:“苍天!苍天!再赐给我们数十支箭,就可以突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而今,我们没有武器、没有箭。等到天明敌人发动攻 击,我们只有坐受捆绑。不如解散,各人分别逃生,希望有人脱险,回到汉境,奏报天子。”遂下令砍倒所有旗帜,把值钱的珠宝埋藏地下,每个士兵各带粮食二 升,和一块冰(用作饮水),互相约定,先到遮虏障的,等待后到的战友。当天夜半,李陵命击战鼓,战鼓已破,不能发声。李陵跟韩延年上马,率领十余位壮士向 南突围。这次全军突围,完全是无组织无目的的。为单于察觉,匈奴骑兵数千人追击不舍,尘沙蔽天,李陵本人率十余人奋力拼杀,部将韩延年战死,李陵力战被 俘。仰天大呼“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他的部下分散逃命。李陵军被合围溃败的地方,距汉边塞仅一百余里。

战斗结果:最后400人突围成功,逃到汉边塞。

李陵步兵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有一定数量兵力得以生还!也有可能由于李陵本人吸引了匈奴的大量“火力”。这下他不用为皇帝的大舅哥作佯动了,为自己的兄弟作吧。虽然,阵地战中弓弩手向来是轻骑兵的噩梦,

但整场、更大范围的战斗主动权,却掌握在机动性更高的匈奴轻骑兵手中,所以李陵虽能累胜,但终究无法长时间坚持和远距离突围而回。这支转战几千里的军队费尽心力,终于在祖国的门口倒下了。



战术的成功

整个战役下来,李陵所率5000步兵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共杀伤敌军近10000人。最后得以突围逃回边塞的余众约400人。以现代人的眼光,实在 想象不出他们的辛劳和付出的代价!在众多骑兵追击下,还能镇定自若地选择退却路线,汉军的自信是何其之强啊!这也证明了五胡乱华夏之前汉军的素质。而即便 是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汉军也往往能战胜数倍于己的外族部队。所以,李陵塞外之战,从战术上讲是胜利的,这主要原因有:

1,李陵部队的骠勇,且李陵治军太有一套了。他麾下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选拔、都是楚地不怕死的“恶少年”,又经过针对匈奴的专门战争训练,已经有点特种部队的味道;

2,当时汉军弓弩射程、连发战斗效能远远大于匈奴弓箭射程和效能。首先,同样水平的射手,稳定性更高的步射比骑射要占便宜,因为他不用在射击同时 还要控制座下活动的马匹;其次,瞄准时相对静止的步射要比相对运动中的骑射精度要高很多;第三,汉弩,尤其是连发弓弩,是比匈奴弓箭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更强 大的远射程武器,有一个细节是,李陵的部队最后是一日用尽50万箭蒺,箭尽而败。说明这五千步兵是以弓弩作为武器的连弩部队,据史料记载,当时李陵装备的 连弩一次可以齐射三支箭,精度极高,射程远胜匈奴弓箭,远距离破软甲铠甲能力极强。而如果没有射程及威力的优势,是不可能打败以骑射闻名的匈奴骑兵的。第 四,由步兵集中放箭、齐射、波次、选择目标的使用方式,优化了弓弩的战斗效能。正因为弩这种利器的存在,中国古代很少出现密集的步兵方阵,那简直就是靶 子,面对严阵以待的密集弩阵,骑兵只是活动快一点的靶子。

3,李陵部处于兵种相克的步兵VS骑兵的不利处境,居然还能以少胜多,主要是扬长避短,主动选择在沼泽、山地、多林地区作战,使匈奴骑兵无法展开 并冲锋。汉书的记载多有“两山间”“山谷”“树木间” 这样的字句,可见,战斗地点的选择并不是在有利于骑兵发挥优势的平原地区。



战役期间两个插曲

第一件是:就在李陵率军南撤时,部队“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李陵大怒,难道军中有随军家属?一调查,果然有一些妇女藏在车中。原来,汉朝时关东 地区的刑事犯的家属被罚发配边疆,他们的妻女也就被那些军中的光棍们瓜分了,成了“随军家属”。“陵搜得,皆剑斩之。”军人们没了家庭的羁绊又成了一群亡 命之徒,杀红了眼。不过可怜那些女人,因为家属犯罪被发配到苦寒之地,好不容易又有个“男人”,安个家,如今又因为自己当兵的丈夫掉了脑袋。而最大可能 是,那些妇女是“白天作战、晚上做爱”古老军妓制度下的产物。

第二件是:上面提到,在战斗中汉军有个小军官管敢在校尉那里受了点气,反水投降了匈奴,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汉奸之一。他把汉军没有支援,弹尽粮绝 等情况和盘托出,匈奴人知道了汉军的底细更疯狂地追击汉军。从被抓来的匈奴军舌头那里得知匈奴王见汉军撤退时队形不乱,斗志旺盛,怀疑李陵南撤是诱使自己 钻进汉军的埋伏圈,匈奴统帅部对是否继续追击已发生分歧。这下因为汉奸出卖,匈奴人坚定了追击的决心。中国历史上总会有这种因为私人原因出卖祖国的混蛋。 他们阴险地在背后捅刀子,英雄往往因这种小人而牺牲。当初赵尚志将军就是被汉奸从背后杀害的。

即使在今天,我们在重读这场两千年前的惨烈的败仗时,仍然会感到热血沸腾。我们感到的不是耻辱,而是悲壮,以及为自己有这样英勇无畏、虽败犹荣的 祖先而自豪。在我们看来,浚稽山之战,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李陵是尽了全力的,足以和斯巴达人的“温泉关战役”媲美。而失败之责,主要应归之于李广 利和路博德策应不力,甚至根本就不准备救援。而那些在绝望中浴血奋战的将士本不是罪人,而是英雄。
汉匈的这次战斗源于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外交事件。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单于即位,汉武帝此时想趁着征服西域 的余威准备大举征伐匈奴。匈奴自伊稚斜单于以来,连年遭到汉朝军队的打击,早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威风。此时新单于只能向汉朝装孙子“我儿子,安敢望汉天 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并释放了以往被匈奴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派以苏武为首的外交使团出使匈奴。副使张胜立功心切,参与匈奴内部政变想劫持匈奴王后及众王室成员,结果政变流产。匈奴却扣押了无辜的苏武。苏武在匈奴坚守汉节19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而这次外交事件彻底结束了两国的外交蜜月期。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因为外交失败,汉朝与匈奴战端重开。汉武帝派宠姬李夫人之兄、乐人出身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骑兵三万人从酒泉郡出 塞,进击匈奴右贤王的根据地于祁连山天山地区,格杀及俘掳一万余人。可是在班师途中遭遇匈奴援军追击,贰师兵团在中途被围达数日之久,粮秣缺乏,突围无 效,死伤枕籍,几乎全军覆没。幸有假司马赵充国(后来,此人成长为汉朝中期最杰出的将领)率敢死队一百余人,向匈奴的铁桶阵发动自杀性攻击,终于打开一个 缺口,贰师兵团得以突破重围,脱险而归。

这次战役,贰师兵团死亡十之六七,赵充国身负二十余伤。李广利奏报战果,刘彻召见赵充国,亲自察看伤势,嗟叹不已,擢升他为中郎。

显然,这场先胜后败的战役不能让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满意,于是再派因杅将军公孙敖,从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出塞,跟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深涂山会师,毫无所获。

李陵当时官居侍中,一向以弓马娴熟、厚爱部属著称,且自负将门之后,又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过分的相信。曾受命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侦察地 形,颇有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风范。因此被刘彻任命为骑都尉,统御丹阳郡和楚国战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驻防,厉兵秣马,戒备北方的匈奴。正逢贰师将军李 广利出击匈奴,刘彻把李陵召到长安,命他保护并负责贰师兵团的后勤补给路线:“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

李广利是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兄弟,二人又同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世代相传的乐人之家。汉武帝以这样的人为征伐匈奴的大将军,李陵身为名将之 后,归在李广利麾下,负责辎重,怎能不感到屈辱?这一屈辱,毫无疑问和祖父李广在外戚卫青手下所感到的屈辱一模一样,简直是祖父当年遭遇的“情景再现”。 李陵比任何人都急于建功立业,一方面证明自己不愧为名将之后,一方面不甘于屈居倡优手下,一方面可以借此洗刷祖父命数不好的谣传。

因此,李陵主动向汉武帝请命,率领步兵五千人,以少击众,主动出战迎击匈奴三万骑兵——过去,他参加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因为担任接应而未能与匈奴 正面交战,这一定让他想起祖父李广的遭遇,而且也不可能实现他为国立功、重振家声的夙愿。他说:“我所率领的官兵,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奇才、剑客,勇力 足以扼虎,射箭百发百中。愿意独立成军投入战场,分散匈奴的注意,策应贰师兵团。”刘彻此时显然还很宠爱李陵,说:“做将领的都喜欢独当一面!你是不是不 愿当别人的部下?这次动员的军队太多,没有马配给你。” 李陵夸下海口:“用不着马,我愿以少击众,用五千步兵,踏平单于王庭。” “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这个凌云壮志的回答,很让刘彻感动,而汉武帝又好大喜功,更乐得有人给他大舅哥李广利分担一部分压力,也可能这位年轻将军让他想起了霍去病。汉武 帝居然儿戏般地批准了他的请求:“上壮而许之”。于是重新作了战略部署:这次兵分三路,李广利是主力,李陵与另外一军是偏师。李陵部作为战略佯动部队“自 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于是下诏给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他做李陵的后援,负责接应掩护。

然而这个新部署在最初制定时就出了问题,汉武帝本想让强弩都尉路博德与李陵配合并提供骑兵支持。可这个路博德不是一般人,当年老路率兵一举平定南 越,使自秦末脱离中央的南越地区重新回到中华大家庭。而这时要让他配合这个新生代的后起之秀,自然心有所不愿屈就。老路开始耍大牌了:“现在秋季将临,匈 奴汗国草长马肥,正是兵力最强之时,不宜攻击。请命李陵稍停,等到明年春天同时出发。”“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 ‘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如果单从老路的分析上看,不无道理。秋草茂生,正是膘肥 马壮之时,李陵部在机动性上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按照路博德的计划,来年春天各项准备充分之时行动取胜希望更大些。

而这个建议一到汉武帝手中发生了另一件更糟糕的事:刘彻多疑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这下老皇帝怀疑起李陵了,认 为是李陵后悔自己说大话,故意教唆路博德上书,以便取消预定计划,不禁震怒(估计这时汉武帝已对李陵有了戒心,后来杀李陵全家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一面 下令路博德与从西河郡出塞的公孙敖兵团会师,一面还不时催促出战,下令李陵于九月出发,由遮虏障直到东浚稽山(今蒙古阿尔泰山)南麓龙勒水搜索匈奴,如果 不见敌踪,即撤退到受降城休息。即汉武帝给这两个人分别下了命令“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 诏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 这样。李陵部就失去了骑兵支持,自己的五千步兵要在茫茫草原上独立作战(这次的进军计划也很有意思,几年前汉将赵破奴率两万骑兵就是走这条路,结果全军覆 没,赵破奴被俘,在李陵出兵前才返回汉朝)。而李陵又不得不在各战略地点派人向汉武帝通报自己的行军路线,实际上汉武帝在几千里地通过这种方式监视李陵。 虽然汉武帝这方法挺笨,但可窥见这个老皇帝此时的多疑。
 
领袖猜疑,援军不力,孤军深入,而且缺少战马,凡此种种,都给这次出征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步骑对战的惨烈场景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就这样踏上了战场,按照计划,从居延海出塞,向北挺进。他们不知道一个多月后就要面临死神。李陵的自负,皇帝的猜忌,路博德 关键时候放鸽子。葬送了这支队伍。一支军队的统帅部成员如果离心离德,再强悍的士兵到战场上也会在事实上被出卖,成为一群待人宰割的羔羊。

至于李陵的部队战斗力确实不一般的强。李陵在酒泉、张掖“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 胡。”(《史记》)“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都是一帮不要命的亡命之徒(要说楚人确实厉害,有那股九头鸟的劲,就是不服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李陵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塞(今内蒙额济纳旗)出发,经过三十日的行军,到达东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泰山)安营。在山南的 龙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把沿途所见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军用地图,派部将骑兵陈步乐先行向长安奏报。刘彻召见,陈步乐简报行军情形,并说目前部队士气 高涨,表示李陵能得到士兵的效死。汉武帝大喜,遂封陈步乐当宫廷禁卫官(郎官)。

然而就在此时,前线情势突变。匈奴单于亲自统率的主力三万大军与李陵部相遇,以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将李陵团团包围。面对优势敌军的包围,李陵的战术运用还是正确的,他毫不慌乱地把部队展开。



第一战:5000步兵VS 30000骑兵

战斗经过:李陵将部队集结在两山之间,用运粮车结成车阵,四周布防,自率精锐在车阵外列阵迎敌。前排战士手执盾牌长戟,后排则埋伏弓箭手。命令: “闻鼓而进,闻金而退。”鼓声响起,前排步兵前进,引诱匈奴骑兵进攻,当听到锣声就后退。匈奴人见汉军人数少,直扑过来,毫无防备地追击。前排战士迎战肉 搏,然后返回战壕。待匈奴追击,随着一声令下,千弩俱发,万箭齐射,匈奴骑兵应弦倒地,死伤狼籍,急收兵还屯山上。李陵军队尾击,斩杀数千人。

战斗结果:“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第二战:5000步兵VS 80000骑兵

战斗经过:面对这支战斗力强悍的汉军,单于大惊,马上集结东、西各部前来支援,共集结八万多骑兵再发动攻击。重寡悬殊,李陵只好且战且走,向南撤 退。李陵部此时看来是向预定方向撤退。但是缺少战马、机动性差的弱点,却让这支劲旅吃够了苦头。他的步兵再强悍再英勇,也无法摆脱平地骑兵的追击,将士们 每前进一步,都要浴血奋战,可是匈奴骑兵将两翼轻易张开,很快就又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部苦战数日后到达一山谷中,再次与匈奴部队搏战。

战斗结果:斩首3000余级。



第三战:4000余步兵VS 75000骑兵

战斗经过:李陵部改变原战斗部署,军队向东南方向开拔,计划撤到卢龙城。这样艰难转战数日之后,部队已经是死伤惨重。李陵下令:“士兵受伤三次以 上的,可以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充当驾驶。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 即使如此,他仍带领残破之师再作反攻,斩匈奴士卒3000余人,成功突围,然后改向东南,沿着前往龙城的旧道。经过四五日的行军,部队到达一苇草丛生的沼 泽地区,匈奴人在上风向纵火,李陵为自救,先纵火烧毁营地周围草木,形成一个防火隔离带。随即继续南下。此时到达丘陵地带的山脚下。匈奴单于在南山上眺 望,命太子率骑兵攻击,李陵将部队埋伏在树林中,伏击匈奴骑兵,在树林中厮杀苦战,击杀匈奴数千人。李陵遥遥望见单于在山上指挥,下令用“连弩”遥射,箭 如雨下,单于急奔山下躲避。

战斗结果:“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连战十余日,恶仗打到这个份上,李陵部队所杀伤骑兵已超过自己兵力的总数,匈奴连死伤的人也来不及搬走。这使单于大为震惊,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精锐 的优势骑兵,苦战多日,伤亡惨重,居然拿不下一支小小的汉军偏师。而且疑虑:这支部队打到现在,居然还是阵脚不乱,斗志十足,莫非早有准备?他怀疑这是汉 朝的圈套,以孤军深入的假象,引诱匈奴向南追击接近边塞,进入汉军的伏击圈。他甚至想打退堂鼓,放弃这块叫他吞不下去的硬骨头。可是他的部下一齐反对,叫 道:“单于御驾亲征,率领几万人的大军,如果还吃不掉区区几千汉军步卒,以后还怎么号令属国,还怎么让汉朝不轻视匈奴?在山谷树林中既不能取胜,前面四五 十里,就进入平地,如果再不能取胜,班师不晚。”单于考虑到自己率数万之众而不能奈何几千汉军,面子上过不去,便硬咬住牙继续追赶。

这时李陵军因孤军深入,给养发生很大困难,箭枝即将用尽,伤亡很大,处境也越发险恶。匈奴依仗绝对优势兵力,反复冲击不止。但是在又付出二千余人伤亡的代价后,匈奴人真的近乎绝望了:为了歼灭这几千汉军,他们已经死伤万余,而汉境近在眼前,莫非老天站在汉人一边?

然而,就在这时,李陵的军候管敢因受到校尉的欺辱,一怒投奔匈奴,将李陵的虚实困境和盘托出:“李陵并没有后援,前面也没有埋伏,箭且用尽。只有 李将军的警卫部队,跟校尉成安侯韩延年(也是将门之子,父韩千秋击南越战死,武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李陵出征)的部下,还剩各约八百人,且武装还齐 全,担任先锋。他们分别使用黄旗、白旗,如果用精锐骑兵集中射击,就可击破。” 怂恿他们再战必胜。单于兴奋得从马背上跳起来,征调左、右贤王(匈奴最高官位),出动全部人马和能拿弓的百姓来围困李陵于山谷中。单于占据山头,居高临 下,命令他的部下,继续攻击。

匈奴兵团决心俘虏敌将,在攻击时高喊:“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骑兵部队利用快速机动优势越过李陵兵团,包抄并截住李陵部队通往汉地卢龙城的退路,展开猛攻。更为致命的是:路博德的援军并没有到来。



第四战:3000步兵VS 近70000骑兵

战斗经过:长途行军战斗后,李陵的部队已弹尽粮绝,李军仰攻困难很大,士卒死伤如积。但是李陵劳军问伤,振臂一呼,负伤的士卒又爬起来作战。有的 士卒血流满面,也张起空弦,冒着白刃,跟匈奴死拼。李陵军突围,再向南且战且退,将到鞮(靼)汗山,又被匈奴军包围。李陵率残军血战,就这样,在最后一次 的悲壮战斗中,汉军在一天之内发射五十万箭,将五十万支箭用尽。遂抛弃辎重车辆。这时战士还剩3000人,刀枪已折,于是砍下车轴当武器,文职人员拿着刻 字的笔刀,一齐退入峡谷口,整支步兵被压缩在山谷中。而匈奴兵团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匈奴兵团布满四周山顶,单于亲率精锐部队遮住谷口,从山上滚下巨石,声 震天地;集中发箭,蔽天而下。战士死伤枕籍,无力再战。虽临近汉朝边界,伸手可及,却好似相隔万里!

黄昏降临,李陵换穿便衣,单人独骑出营,告诉左右不许跟随——到了这个地步,他只能希望靠个人冒险,侥幸劫持单于,即准备偷袭匈奴大营进行斩首行 动。然而观察形势后,李陵黯然折回,叹息:“我们已经失败,死在此处。”“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李陵的冒险行动本身就是一种绝望,在当时他已心灰意冷,满希望斩首行动会带来希望,虽然这种希望只是听天由命了,而行动失败彻底击碎了这条汉子的希望。部 下劝他“将军您威震匈奴,我们运气不好,即使被俘了,将来被释放,浞野侯(指赵破奴)被俘回来后天子照样好吃好喝养着,况且将军啊!” “别说了,我不死,就不算壮士”。

他仰天长叹:“苍天!苍天!再赐给我们数十支箭,就可以突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而今,我们没有武器、没有箭。等到天明敌人发动攻 击,我们只有坐受捆绑。不如解散,各人分别逃生,希望有人脱险,回到汉境,奏报天子。”遂下令砍倒所有旗帜,把值钱的珠宝埋藏地下,每个士兵各带粮食二 升,和一块冰(用作饮水),互相约定,先到遮虏障的,等待后到的战友。当天夜半,李陵命击战鼓,战鼓已破,不能发声。李陵跟韩延年上马,率领十余位壮士向 南突围。这次全军突围,完全是无组织无目的的。为单于察觉,匈奴骑兵数千人追击不舍,尘沙蔽天,李陵本人率十余人奋力拼杀,部将韩延年战死,李陵力战被 俘。仰天大呼“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他的部下分散逃命。李陵军被合围溃败的地方,距汉边塞仅一百余里。

战斗结果:最后400人突围成功,逃到汉边塞。

李陵步兵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有一定数量兵力得以生还!也有可能由于李陵本人吸引了匈奴的大量“火力”。这下他不用为皇帝的大舅哥作佯动了,为自己的兄弟作吧。虽然,阵地战中弓弩手向来是轻骑兵的噩梦,

但整场、更大范围的战斗主动权,却掌握在机动性更高的匈奴轻骑兵手中,所以李陵虽能累胜,但终究无法长时间坚持和远距离突围而回。这支转战几千里的军队费尽心力,终于在祖国的门口倒下了。



战术的成功

整个战役下来,李陵所率5000步兵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共杀伤敌军近10000人。最后得以突围逃回边塞的余众约400人。以现代人的眼光,实在 想象不出他们的辛劳和付出的代价!在众多骑兵追击下,还能镇定自若地选择退却路线,汉军的自信是何其之强啊!这也证明了五胡乱华夏之前汉军的素质。而即便 是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汉军也往往能战胜数倍于己的外族部队。所以,李陵塞外之战,从战术上讲是胜利的,这主要原因有:

1,李陵部队的骠勇,且李陵治军太有一套了。他麾下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选拔、都是楚地不怕死的“恶少年”,又经过针对匈奴的专门战争训练,已经有点特种部队的味道;

2,当时汉军弓弩射程、连发战斗效能远远大于匈奴弓箭射程和效能。首先,同样水平的射手,稳定性更高的步射比骑射要占便宜,因为他不用在射击同时 还要控制座下活动的马匹;其次,瞄准时相对静止的步射要比相对运动中的骑射精度要高很多;第三,汉弩,尤其是连发弓弩,是比匈奴弓箭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更强 大的远射程武器,有一个细节是,李陵的部队最后是一日用尽50万箭蒺,箭尽而败。说明这五千步兵是以弓弩作为武器的连弩部队,据史料记载,当时李陵装备的 连弩一次可以齐射三支箭,精度极高,射程远胜匈奴弓箭,远距离破软甲铠甲能力极强。而如果没有射程及威力的优势,是不可能打败以骑射闻名的匈奴骑兵的。第 四,由步兵集中放箭、齐射、波次、选择目标的使用方式,优化了弓弩的战斗效能。正因为弩这种利器的存在,中国古代很少出现密集的步兵方阵,那简直就是靶 子,面对严阵以待的密集弩阵,骑兵只是活动快一点的靶子。

3,李陵部处于兵种相克的步兵VS骑兵的不利处境,居然还能以少胜多,主要是扬长避短,主动选择在沼泽、山地、多林地区作战,使匈奴骑兵无法展开 并冲锋。汉书的记载多有“两山间”“山谷”“树木间” 这样的字句,可见,战斗地点的选择并不是在有利于骑兵发挥优势的平原地区。



战役期间两个插曲

第一件是:就在李陵率军南撤时,部队“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李陵大怒,难道军中有随军家属?一调查,果然有一些妇女藏在车中。原来,汉朝时关东 地区的刑事犯的家属被罚发配边疆,他们的妻女也就被那些军中的光棍们瓜分了,成了“随军家属”。“陵搜得,皆剑斩之。”军人们没了家庭的羁绊又成了一群亡 命之徒,杀红了眼。不过可怜那些女人,因为家属犯罪被发配到苦寒之地,好不容易又有个“男人”,安个家,如今又因为自己当兵的丈夫掉了脑袋。而最大可能 是,那些妇女是“白天作战、晚上做爱”古老军妓制度下的产物。

第二件是:上面提到,在战斗中汉军有个小军官管敢在校尉那里受了点气,反水投降了匈奴,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汉奸之一。他把汉军没有支援,弹尽粮绝 等情况和盘托出,匈奴人知道了汉军的底细更疯狂地追击汉军。从被抓来的匈奴军舌头那里得知匈奴王见汉军撤退时队形不乱,斗志旺盛,怀疑李陵南撤是诱使自己 钻进汉军的埋伏圈,匈奴统帅部对是否继续追击已发生分歧。这下因为汉奸出卖,匈奴人坚定了追击的决心。中国历史上总会有这种因为私人原因出卖祖国的混蛋。 他们阴险地在背后捅刀子,英雄往往因这种小人而牺牲。当初赵尚志将军就是被汉奸从背后杀害的。

即使在今天,我们在重读这场两千年前的惨烈的败仗时,仍然会感到热血沸腾。我们感到的不是耻辱,而是悲壮,以及为自己有这样英勇无畏、虽败犹荣的 祖先而自豪。在我们看来,浚稽山之战,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李陵是尽了全力的,足以和斯巴达人的“温泉关战役”媲美。而失败之责,主要应归之于李广 利和路博德策应不力,甚至根本就不准备救援。而那些在绝望中浴血奋战的将士本不是罪人,而是英雄。
还没审核通过啊,我等的花儿都谢了
脑补得无以复加。李陵的战斗过程和战果,除了司马迁替他吹,没有任何证明。事实是他一个从没打过仗,之前连匈奴人面都没见过的菜鸟将领,带一帮从没打过仗的南方兵,仅仅每人带两壶箭就出发了,最后轻易全军尽墨。而匈奴人同一时间正在新疆天山和李广利主力大会战,根本凑不出八万骑来内蒙古和李陵纠缠。他们未遇敌走去用了一个多月,边打边撤最少两个月,8万骑连续作战两个月,即便按年平均值,需要一块浙江省那么大的草场放马,那八万马才养得活,更不用说那是冬天。匈奴人从来没有能力维持8万骑连续作战月余。
结论,李陵最多碰到几个部落,1000骑顶天,其他全靠狂吹,任何战果都无法核实。
这个没有必要洗白,汉武帝作为最优秀的君主,会不知道李陵战败的原因?关键是他投降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司马迁在李陵这件事情上,有私心。史记能流传下来,足见汉武帝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李陵降匈奴后被封右校王,和丁零王卫律一批
李陵应该是有一定能力的,问题是,他带着部下出征,他的部下战死大半,剩下的逃回边塞,他自己反而降了!他对得起自己的手下吗?
还不如赵括呢,至少人家战死,也不如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论李陵所部作战的细节如何,五千步兵千里征战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要说步兵对骑兵造成那么大杀伤确实难以置信,因为步兵结阵防御没问题,但要在行军途中反复作战是不太可能的。
这个没有必要洗白,汉武帝作为最优秀的君主,会不知道李陵战败的原因?关键是他投降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司 ...
这个理由不充分。再优秀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汉武帝糊涂和冲动的时候也不少。至于不改史书,主要是那个年代还没这个习惯吧?
冷如 发表于 2016-2-9 09:13
这个没有必要洗白,汉武帝作为最优秀的君主,会不知道李陵战败的原因?关键是他投降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司 ...
话也不能这么说,汉武帝晚年犯错不少,比如巫蛊之祸。
这个理由不充分。再优秀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汉武帝糊涂和冲动的时候也不少。至于不改史书,主要是那个年 ...
汉武帝可能被蒙蔽一时,但是不会被蒙蔽一世。这就是一个顶尖帝王能力。事实上,李陵这件事情,汉武帝很快就清楚来龙去脉了。而且汉武帝绝不是不认错的人,轮台之诏就是例证。至于史记,绝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否则两汉都会封杀史记。要知道,西汉时记载的工具主要是木简和竹简,禁书可比现在容易许多。禁书不易,是造纸术和碉堡印刷推广开后。况且史书,一直都是非常小众的读物。就是不禁,很多史书也容易丢失。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丢失了。现在的旧五代史是从很多书籍里面,整理出来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汉武帝晚年犯错不少,比如巫蛊之祸。
可以蒙蔽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一世。汉武的厉害在于,他能很快发现真相,并纠正。
冷如 发表于 2016-2-9 22:54
可以蒙蔽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一世。汉武的厉害在于,他能很快发现真相,并纠正。
若太子不死,霍光就不能独大,海昏候什么就不会有,西汉不至于被王莽搞垮。
这个没有必要洗白,汉武帝作为最优秀的君主,会不知道李陵战败的原因?关键是他投降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司 ...
李陵战败,汉武帝仅因为他没有死战,按现在话说叫做了俘虏,而仅仅因李陵老母亲无死丧之色,又听闻一些不实传言把人家一家老少满门抄斩?
说司马迁有私心的那位,司马迁治史不够严谨。仅仅因为人是朋友就说人有私心?反过来问你,你会在那种情况下拋下前程或生命为李陵辩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罢了。
苏武牧羊知道吗?苏武牧羊时曾和李陵互相作诗,有兴趣可以去读下。凭苏武的气节,如果李陵只是叛徒会与他交往?
汉武帝死后,李陵有机会回来。至于不二辱,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屎壳郎趴门板
脑补得无以复加。李陵的战斗过程和战果,除了司马迁替他吹,没有任何证明。事实是他一个从没打过仗,之前连 ...
如果仅是这样,匈奴也不会这样器重他,封右校王。

忍辱负重的人不可能被狂热分子体谅,沉痛的心情,也不可能被浮滑之徒了解,所以,李陵,司马迁不得不成为悲剧人物。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一系列的错误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结果,汉武帝曾悔陵无救兵,然而大错己造成,难道汉武帝能自动承认错识?说错杀了李陵全家?
  许多人可以去读下《答苏武书》,跳过李陵描写战争那段,我要说这里无夸大你也不会信,所以跳过这段。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卢龙守将 发表于 2016-2-10 00:34
如果仅是这样,匈奴也不会这样器重他,封右校王。
匈奴器重他是因为他是个好宣传品,李广的孙子,他后来领匈奴骑兵打过汉军,被个偏将轻易击败,本身军事才能几近于零。
纯粹从战场军事常识来看,所谓5000步兵孤军深入对战X万骑兵这种故事,只有太史公这种人能编出来

知道5000步兵加上驼畜车辆需要一天多少补给么。。。就那么扔到草原,都不用人家打,不出十天断粮自行崩溃,这种指挥官就是猪头,比克拉苏还蠢

唯一结论就是,李陵那5000人就不是101步兵,只可能是骑马步兵,乘马机动,下马步战,而且必有大量辎重车辆伴随,太史公的故事听听就好
冷如 发表于 2016-2-9 22:52
汉武帝可能被蒙蔽一时,但是不会被蒙蔽一世。这就是一个顶尖帝王能力。事实上,李陵这件事情,汉武帝很快 ...
当年的史书是用来敬天地鬼神的,皇帝不能禁,不能改。跟后来完全不一样,后来是可以以皇帝的意愿任意篡改,但是当年的史官可是非常NB,有句名言,捧你上天,按你下地。而司马迁强烈的立场倾向性,之前就很多人批评。一个很有名的评价是,李广无功,余威犹存,卫霍战功赫赫,读来如凡夫俗子,春秋之笔莫过于此。春秋笔法大约就是出于这个典故,一开始就是说司马迁。

不过相对李广和卫青,霍去病的褒贬,真正被扭曲得厉害的是刘邦项羽,整一个国粉写的解放战争史,各方面都能严格对应。
匈奴器重他是因为他是个好宣传品,李广的孙子,他后来领匈奴骑兵打过汉军,被个偏将轻易击败,本身军事才 ...
不懂装懂的典型,看过班固的《汉书》吗?
当年的史书是用来敬天地鬼神的,皇帝不能禁,不能改。跟后来完全不一样,后来是可以以皇帝的意愿任意篡改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说的是谁?怪李广没有卫子夫当姐姐是吧?怪李陵不是皇上的小舅子是不?也不知主将李广利打过几次胜仗?还是场场吃败仗?
若太子不死,霍光就不能独大,海昏候什么就不会有,西汉不至于被王莽搞垮。
汉武之后是汉昭帝,再之后是汉宣帝两个都是非常厉害君主。西汉衰落是从汉元帝开始。霍家被汉宣帝灭族了哈。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2-10 02:22
纯粹从战场军事常识来看,所谓5000步兵孤军深入对战X万骑兵这种故事,只有太史公这种人能编出来

知道500 ...
重要的是水源 粮食可以撑一下 水是大问题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说的是谁?怪李广没有卫子夫当姐姐是吧?怪李陵不是皇上的小舅子是不?也不知主将 ...
李广有能耐,汉武早就委以重任了。汉武用人可不光看出身!卫青是马夫,霍去病是外戚加男宠,皇后是歌姬,财政桑弘羊是商贾,张汤是小吏。
打败仗就怨友军不力,怨皇帝给的兵少。霍去病几十个人敢偷袭匈奴大营,卫青第一次带病就能找到匈奴弱点。李广,李陵就是靠文人吹出来的。为什么文人吹,因为恨汉武帝。汉武帝时代对世家豪门可是进行过大清理的。汉武帝提拔了不少地位低微的人。
司马迁的李广传就是误人子弟,唐诗歌“卫青不败由天命,李广无功缘数奇”,这就是司马迁对后人的毒害。

司马迁写武帝朝的事情,基本上是私心很重的,他对李家的吹捧,甚至都不能自圆其说
纯粹从战场军事常识来看,所谓5000步兵孤军深入对战X万骑兵这种故事,只有太史公这种人能编出来

知道500 ...
李陵的所谓步兵肯定是有大量车马,而且物资十分充足,否则光是每人几百支箭都背不动。到后期三伤乘车,二者驾车,说明车辆数量还是很多的。而且军中还能藏匿妇女,还有不少文吏,说明出征时实际人数肯定不只五千。李陵所说的再有几十支箭,应该是能战者每个几十支,不可能是全军几十支。
李广有能耐,汉武早就委以重任了。汉武用人可不光看出身!卫青是马夫,霍去病是外戚加男宠,皇后是歌姬, ...
李广最多是将才而非帅才,治军能力明显有差距。
这东西年代久远,只有生活在当时以及不远的后世才能更加客观的评述。过了几千年的现在,如果没有大量史实资料还是不要妄加评述的好。
汉武帝可能被蒙蔽一时,但是不会被蒙蔽一世。这就是一个顶尖帝王能力。事实上,李陵这件事情,汉武帝很快 ...
汉勿帝晚年多疑,嗜杀,被害妄想,脾性乖张。显然精神出了问题。
在今天看来,李陵,甚至李广利,如果不是投降变节,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都堪称战神
在今天看来,李陵,甚至李广利,如果不是投降变节,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无愧于军人,可堪称战神。汉军的强悍与坚韧,震古铄金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2-10 09:59
李陵的所谓步兵肯定是有大量车马,而且物资十分充足,否则光是每人几百支箭都背不动。到后期三伤乘车,二 ...
是,必定大量驼畜车辆随军,那就根本不止5000人,如果5000人仅指战斗人员的话,整支军队至少2~3万人
wangxiaohrbeu1 发表于 2016-2-10 09:26
重要的是水源 粮食可以撑一下 水是大问题
所以出征草原骑兵一定要带够,而且要有可靠向导,骑兵足够才能保护辎重水车,才能有效侦察行军路线寻找水源,几千人光靠两条腿进草原,活不过半个月
看了上面一些人发言,纯属虾扯蛋。。。司马迁嫌自已卵多吗,自已发明历史让皇帝赐予一个阉刑。
副使张胜居然想劫持匈奴王室,真是人才啊!如果成功了比班超功劳还要大的多,历史又得改写。汉朝人性格都这么敢作敢当真。五体投地钦佩先人们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2-10 10:04
李广最多是将才而非帅才,治军能力明显有差距。
将才都算不上,因为李广治军不严,平时管理军队靠哥们儿义气,他的军队没啥战斗力。每次打仗都是给匈奴送经验的。治军不严,当然下面的人喜欢,都说他好话。自己名声好,其实害了国家。
老瓢 发表于 2016-2-10 11:15
看了上面一些人发言,纯属虾扯蛋。。。司马迁嫌自已卵多吗,自已发明历史让皇帝赐予一个阉刑。
史记成书是在司马迁受腐刑之后。
纯粹从战场军事常识来看,所谓5000步兵孤军深入对战X万骑兵这种故事,只有太史公这种人能编出来

知道500 ...
真是佩服!嘴巴一张一合,几句话就把传下来近两千年的史书給否了!人才啊!白瞎了!
mmmmmmm 发表于 2016-2-10 10:16
汉勿帝晚年多疑,嗜杀,被害妄想,脾性乖张。显然精神出了问题。
历史书要反过来看,历史书嗜杀的君主有多个。汉武、武后、朱八都评价嗜杀。我仔细看过他们杀过的人,都是世家豪门,高官权贵,这些人杀了就杀了。杀错了,自然有后来人顶替,也未下层百姓腾出空间。
今上登基以来,高官落马无数,你觉得今上也嗜杀?
历史书一直是被文人把持着的,不要尽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