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独家:沦陷区的地方精英为何选择通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5:27
[摘要]“我发现,当日军到达一个新的城镇后,无论他们使用了多么残忍的暴力,导致多大的灾难和损失,总会有地方精英同他们合作。”

临近年底,国内各家媒体和出版社开始了盘点2015好书。其中,加拿大学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一书,在好书榜中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对日占区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抵抗与苦难”的主题,而《秩序的沦陷》则以江南五城为例,描述了沦陷初期日军在占领区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以及日本宣抚特务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自下而上”的观察角度,弥补了现有文献“居高临下”的不足。

在这本书中,卜正民以江南五城作为切面考察了“通敌”这一行为发生的五个情境,它们分别是“外观”(嘉定)、“成本”(镇江)、“共谋”(南京)、“竞争”(上海)和“抵抗”(崇明)。具体来说,在嘉定,宣抚特务对最开始前来投靠者的动机和人品保持怀疑,但又找不到可信赖的地方精英来组织地方政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保留徒有其表的外观。在镇江,因战争破坏,自治委员会入不敷出,通敌的地方精英无从获益,因此“成本”成为追问占领政府是否能财政独立的一大问题。在南京,部分地方精英目睹了日军的残酷,但他们在救助难民的同时也和宣抚特务合作并讨价还价,还诱使难民为日本人提供服务,这被作者认为是共谋。上海的通敌特色则是竞争,它出现在不同背景、不同层级的地方精英与日方合作时。在崇明,地方抵抗成为其特色,三个“乡长”被除奸团处死。

“卜正民的非凡之处,在于他长期发掘并研究中日双方高质量的档案资料与回忆录,故而能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展示战时问题的隐晦性与复杂性。”对于这本书,中日历史研究专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历史系教授巴雷特(David P. Barrett)如是评价。

卜正民目前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洲历史和文化、明代社会和文化。近日,围绕《秩序的沦陷》一书,腾讯文化对卜正民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卜正民







探讨占领区的通敌问题很难

腾讯文化:你在《秩序的沦陷》首页写道,这本书是献给你的父亲杰克·布鲁克(Jack Brook)的,他的一生也因二战而改变。二战是如何改变他的一生的?

卜正民:我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加拿大人。二战期间,父亲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因为表现优秀,他被派往加拿大担任当地飞行员的教练。他在那里认识了我的母亲。若不是因为二战,恐怕我就不会出生。我希望这段经历可以提醒我,二战用不同的方式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表示,现存的很多文献资料并没有真实反映抗战初期被占领区的局势。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卜正民: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常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解读当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讲述的版本都是:在占领区,大多数中国人顽强抵抗,很少有人通敌。而历史学家的研究显示,在占领区,有人通敌,有人抵抗,大多数人没有作为。但这些一直很难被披露,因为政府总希望讲一个简单清晰的故事,表明自己是英雄。

占领区的局势很复杂,西方对占领区的研究也并非一蹴而就。人们曾经被告知,在纳粹德国占领时的法国,法国人顽强抵抗。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欧洲历史学家开始推翻这样的观点,指出当时大多数法国人并未抵抗——不合作就会被枪毙,人们别无选择。法国人的通敌问题给了我启发,我觉得这个视角也可以被用于研究中国的占领区。

我的立场并非判断通敌是好还是坏,我的立场是:通敌的确发生了,那么当时的真相是什么。不过,即使在今天,探讨这样的问题依然很难。

腾讯文化: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法国,和被日本占领的中国地区,存在相似的局势么?

卜正民:纳粹德国很凶残,武器完备,在占领区只有少数法国人抵抗。后来因为英、美、苏等国共同对德作战,纳粹德国才失败。中国的局势不完全一样。中国太大了,日本侵略者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他们的军队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战备设施,总之,他们不具备侵占中国的能力。此外,中国的抵抗也导致日军不能完全侵占中国。

如果纳粹德国只占领丹麦和法国,不继续侵占苏联,他们或许可以继续维持在占领区的统治。至少到1940年,欧洲的局势还不明朗。但是从1938年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在中国一定会失败,只是中国的抵抗力量不足以将日本彻底赶出国门,直到美国投掷原子弹。

地方精英为何选择通敌

腾讯文化:日军侵华后,在东北扶持了“伪满洲国”,也和汪精卫合作,在南京建立了汪精卫政权,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通敌案例。你为何选择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为研究对象?

卜正民:已经有很多关于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府的研究了。我选择江南五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区域的抵抗最强烈。1937年夏,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和共产党顽强抵抗。这就很让人不解,为何后来该地有那么多人选择和日军合作?南京大屠杀发生日军如此残暴,为何那么多人通敌?

我去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查资料。我也去了东京日本自卫队档案馆,在那里发现了很多日军宣抚特务的资料。发现了这么多和该地相关的历史材料,我决定以此为研究对象。

腾讯文化:在《秩序的沦陷》中,你主要有什么发现?

卜正民:我发现,当日军到达一个新的城镇后,无论他们使用了多么残忍的暴力,导致多大的灾难和损失,总会有地方精英同他们合作。日军军力有限,要继续西进,就聘用当地中国人帮他们管理这些地方。

最初,主动前来投靠的通敌者帮日军建立了“治安维持会”,但这些通敌者通常是有前科的人、政治野心家或投机者。日军意识到,如果要实现正规化管理,不能用这类人,就在“治安维持会”的基础上改组,另建“自治委员会”,聘用在当地有声望和号召力的地方精英,比如一些大地主和商人。

接下来是我所讲的主要故事。这与日军派往江南五城的宣抚特务有关——宣抚特务不是士兵,他们大都是普通的日本老百姓,有些是在中国工作的南满铁路公司职员。他们认可日本重建东亚的野心,满怀热情地自愿去当宣抚特务。对他们而言,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对发展事业也是不错机会。

宣抚特务游说地方精英帮他们组建自治委员会。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最终,地方精英大都同意合作——不是为了赚钱或更有影响力,而是因为他们看到当地民众所处的糟糕局势:没有食物,没有住处。他们感到有责任重建社会。当然,这些地方精英也受到威胁:若不答应,财产可能被没收。

1938年夏天开始,自治委员会陆续被普通的县政府取代。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唯一的成功,就是重建了这些管理制度。

腾讯文化:日军在占领区建立新秩序的挑战是什么?

卜正民:他们占领了城市和铁路线,但他们无法控制乡下局势,这也是日军需要地方精英合作的原因。地方精英不得不合作,但他们也会反抗,比如隐藏粮食。同时,国共两党都派游击队到占领区活动,削弱了日军统治。

对日军而言,这是一次不彻底的占领。除了被中国拖垮,日军没有获得太多好处。因为财产流失,基础设施被毁坏,生产力下降……占领区遭受战争重创,不可能迅速恢复。重建秩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日本的资金原本就不足。以沦陷时期的镇江为例,当时当地大部分行业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在补贴下开工。在经济上,日本人几乎没有从镇江捞到好处。

腾讯文化:你在文中以大量篇幅提及宣抚特务。在占领区,这些特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卜正民:我查阅了宣抚特务的工作指南,其中记载了他们的主要职责:调查管辖区域居民情况,保障治安,鼓励居民重返家园,组织他们登记注册。他们照顾难民,为其发放食物和种子,提供医疗服务。他们修路修桥,支持当地市场、餐馆、店铺开业,也负责清除当地反日的标语,清除遗留的武器、炸弹和尸体,进行亲日讲座,散发材料,在当地推广日语。

他们还组建自治委员会,然后将这些委员会变成地方行政部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完成了这个目标。但是大多数宣抚特务感到很矛盾,处境尴尬——他们无法改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务这个事实。

腾讯文化:宣抚特务和通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变化?

卜正民:前者通常希望铲除那些主动合作的投机者,找到更好的地方领导者。到1940年,他们帮着建立的自治委员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很多地方精英决定不再和日本人合作。也只是在早期情况危急时,地方精英才不得不通敌。

大部分通敌者在战后被处罚

腾讯文化:在你的书里,描述了一个南京的通敌者典型王承典(Jimmy Wang)。他既为难民提供大米,又为日军提供妓女。你如何评价他?

卜正民: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很实际,知道如何和日军相处。他与南京安全委员会一起工作,确保安全区的难民粮食供给。他参与开妓院,为日本士兵提供妓女,这样对方就不会到处强奸。他是在当时特殊的局势下产生的人物,对他的行为,我不认可也不否定——我们没有经历过军事占领,无法理解时人的道德选择。

腾讯文化: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通敌者的命运如何?

卜正民:民众对他们的看法分歧很大。有些人能理解他们——如果开工厂或售卖粮食,就很难拒绝和日军合作。而只有靠地方精英的帮助,社会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不过,战争结束后,报复事件时有发生。当过日军警察的人更是被所有人痛恨(他们曾帮日军逮捕反抗者)。1945年,国民政府对战犯进行审判,其中包括一些通敌者(他们大都干了很多坏事)。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也竭力铲除通敌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系列运动中,这部分人继续被处罚。和日军有关联的人都被逮捕,一些地主的财产被没收。

腾讯文化:二战结束后,法国通敌者的命运有何类似?

卜正民:不太一样。德国战败后,对于通敌者,法国发生了非常暴力的抗议行动。人们会一直记住谁是通敌者。但是在此之后,没有多少对这些通敌者的审判和处罚,因为这意味着太多的社会矛盾。此外,在法庭上很难证明对方的通敌行为,这需要证据。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表示,无论有什么动机,通敌者协助了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事件?

卜正民: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今天,我们的判断是另一回事。但是它们发生在1937年,是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而不是道德的角度分析,否则,我们会看不清真相。

学术研究为何转换领域

腾讯文化:19世纪40年代,英国占领香港。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侵华,这三次侵占存在差异吗?

卜正民:英国占领香港涉及鸦片战争,但暴力成分相对少。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台湾民众有些反抗,但这也非军事占领。而日军是通过极端暴力的方式侵占中国的。

三次侵占的政治目的不同。英国占领香港是要将其作为东亚的贸易据点。日本占领台湾是为了扩张领土,增加农产品供给。日军侵略中国,是为了铲除蒋介石,更换中国的政权,这意味着严重的政治反弹以及更多的暴力。

1937年,日军要求国民政府任命日本人协助议政。国民政府拒绝后,日军持续施压,通过卢沟桥事件等,希望让国民政府投降。无论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犯过怎样的错误,他对日的态度非常值得肯定,这也是日本始终没有得逞的原因。

腾讯文化:你一直研究明史,后来为什么转向研究抗日战争时的中国?

卜正民:在写《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时,我注意到1644年,满族人从东北入侵中原。我意识到,为了生存,占领区民众不得不和满族人合作,但我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于是我开始想了解近现代中国的类似事件——这一时期的材料会更充足。我开始研究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历史,思考他们的入侵和清军的有何不同,占领区民众对清军和日军的反应有何不同。

读研时,我曾经在东京学习过两年,会说日语,看得懂日文材料,并且熟悉日本社会。我有能力进行这样的研究。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中日学者都很少做相关研究,而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可以客观中立地去研究。

腾讯文化:《秩序的沦陷》英文版出版于2007年。8年过去了,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新的思考?

卜正民:写完这本书后,我对1945年-1946年中国的日本战犯审判很感兴趣,想知道法律是如何处置战争的暴力行径的。我希望可以就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腾讯文化:又从明朝研究回到近现代中国研究?(注:卜正民的上一本书《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研究的是17世纪中国航海史。)

卜正民:要知道,我并非“一心一意”的人,战争、明朝和世界史,这些话题我都喜欢。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有关联,都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即国家如何用政权控制民众、民众如何抵抗国家政权。我做的所有研究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http://cul.qq.com/a/20151223/009497.htm[摘要]“我发现,当日军到达一个新的城镇后,无论他们使用了多么残忍的暴力,导致多大的灾难和损失,总会有地方精英同他们合作。”

129466294.jpg (43.4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3 08:29 上传


临近年底,国内各家媒体和出版社开始了盘点2015好书。其中,加拿大学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一书,在好书榜中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对日占区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抵抗与苦难”的主题,而《秩序的沦陷》则以江南五城为例,描述了沦陷初期日军在占领区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以及日本宣抚特务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自下而上”的观察角度,弥补了现有文献“居高临下”的不足。

在这本书中,卜正民以江南五城作为切面考察了“通敌”这一行为发生的五个情境,它们分别是“外观”(嘉定)、“成本”(镇江)、“共谋”(南京)、“竞争”(上海)和“抵抗”(崇明)。具体来说,在嘉定,宣抚特务对最开始前来投靠者的动机和人品保持怀疑,但又找不到可信赖的地方精英来组织地方政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保留徒有其表的外观。在镇江,因战争破坏,自治委员会入不敷出,通敌的地方精英无从获益,因此“成本”成为追问占领政府是否能财政独立的一大问题。在南京,部分地方精英目睹了日军的残酷,但他们在救助难民的同时也和宣抚特务合作并讨价还价,还诱使难民为日本人提供服务,这被作者认为是共谋。上海的通敌特色则是竞争,它出现在不同背景、不同层级的地方精英与日方合作时。在崇明,地方抵抗成为其特色,三个“乡长”被除奸团处死。

“卜正民的非凡之处,在于他长期发掘并研究中日双方高质量的档案资料与回忆录,故而能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展示战时问题的隐晦性与复杂性。”对于这本书,中日历史研究专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历史系教授巴雷特(David P. Barrett)如是评价。

卜正民目前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洲历史和文化、明代社会和文化。近日,围绕《秩序的沦陷》一书,腾讯文化对卜正民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129466223.jpg (39.0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3 08:30 上传




卜正民






探讨占领区的通敌问题很难

腾讯文化:你在《秩序的沦陷》首页写道,这本书是献给你的父亲杰克·布鲁克(Jack Brook)的,他的一生也因二战而改变。二战是如何改变他的一生的?

卜正民:我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加拿大人。二战期间,父亲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因为表现优秀,他被派往加拿大担任当地飞行员的教练。他在那里认识了我的母亲。若不是因为二战,恐怕我就不会出生。我希望这段经历可以提醒我,二战用不同的方式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表示,现存的很多文献资料并没有真实反映抗战初期被占领区的局势。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卜正民: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常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解读当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讲述的版本都是:在占领区,大多数中国人顽强抵抗,很少有人通敌。而历史学家的研究显示,在占领区,有人通敌,有人抵抗,大多数人没有作为。但这些一直很难被披露,因为政府总希望讲一个简单清晰的故事,表明自己是英雄。

占领区的局势很复杂,西方对占领区的研究也并非一蹴而就。人们曾经被告知,在纳粹德国占领时的法国,法国人顽强抵抗。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欧洲历史学家开始推翻这样的观点,指出当时大多数法国人并未抵抗——不合作就会被枪毙,人们别无选择。法国人的通敌问题给了我启发,我觉得这个视角也可以被用于研究中国的占领区。

我的立场并非判断通敌是好还是坏,我的立场是:通敌的确发生了,那么当时的真相是什么。不过,即使在今天,探讨这样的问题依然很难。

腾讯文化: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法国,和被日本占领的中国地区,存在相似的局势么?

卜正民:纳粹德国很凶残,武器完备,在占领区只有少数法国人抵抗。后来因为英、美、苏等国共同对德作战,纳粹德国才失败。中国的局势不完全一样。中国太大了,日本侵略者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他们的军队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战备设施,总之,他们不具备侵占中国的能力。此外,中国的抵抗也导致日军不能完全侵占中国。

如果纳粹德国只占领丹麦和法国,不继续侵占苏联,他们或许可以继续维持在占领区的统治。至少到1940年,欧洲的局势还不明朗。但是从1938年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在中国一定会失败,只是中国的抵抗力量不足以将日本彻底赶出国门,直到美国投掷原子弹。

地方精英为何选择通敌

腾讯文化:日军侵华后,在东北扶持了“伪满洲国”,也和汪精卫合作,在南京建立了汪精卫政权,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通敌案例。你为何选择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为研究对象?

卜正民:已经有很多关于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府的研究了。我选择江南五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区域的抵抗最强烈。1937年夏,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和共产党顽强抵抗。这就很让人不解,为何后来该地有那么多人选择和日军合作?南京大屠杀发生日军如此残暴,为何那么多人通敌?

我去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查资料。我也去了东京日本自卫队档案馆,在那里发现了很多日军宣抚特务的资料。发现了这么多和该地相关的历史材料,我决定以此为研究对象。

腾讯文化:在《秩序的沦陷》中,你主要有什么发现?

卜正民:我发现,当日军到达一个新的城镇后,无论他们使用了多么残忍的暴力,导致多大的灾难和损失,总会有地方精英同他们合作。日军军力有限,要继续西进,就聘用当地中国人帮他们管理这些地方。

最初,主动前来投靠的通敌者帮日军建立了“治安维持会”,但这些通敌者通常是有前科的人、政治野心家或投机者。日军意识到,如果要实现正规化管理,不能用这类人,就在“治安维持会”的基础上改组,另建“自治委员会”,聘用在当地有声望和号召力的地方精英,比如一些大地主和商人。

接下来是我所讲的主要故事。这与日军派往江南五城的宣抚特务有关——宣抚特务不是士兵,他们大都是普通的日本老百姓,有些是在中国工作的南满铁路公司职员。他们认可日本重建东亚的野心,满怀热情地自愿去当宣抚特务。对他们而言,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对发展事业也是不错机会。

宣抚特务游说地方精英帮他们组建自治委员会。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最终,地方精英大都同意合作——不是为了赚钱或更有影响力,而是因为他们看到当地民众所处的糟糕局势:没有食物,没有住处。他们感到有责任重建社会。当然,这些地方精英也受到威胁:若不答应,财产可能被没收。

1938年夏天开始,自治委员会陆续被普通的县政府取代。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唯一的成功,就是重建了这些管理制度。

腾讯文化:日军在占领区建立新秩序的挑战是什么?

卜正民:他们占领了城市和铁路线,但他们无法控制乡下局势,这也是日军需要地方精英合作的原因。地方精英不得不合作,但他们也会反抗,比如隐藏粮食。同时,国共两党都派游击队到占领区活动,削弱了日军统治。

对日军而言,这是一次不彻底的占领。除了被中国拖垮,日军没有获得太多好处。因为财产流失,基础设施被毁坏,生产力下降……占领区遭受战争重创,不可能迅速恢复。重建秩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日本的资金原本就不足。以沦陷时期的镇江为例,当时当地大部分行业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在补贴下开工。在经济上,日本人几乎没有从镇江捞到好处。

腾讯文化:你在文中以大量篇幅提及宣抚特务。在占领区,这些特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卜正民:我查阅了宣抚特务的工作指南,其中记载了他们的主要职责:调查管辖区域居民情况,保障治安,鼓励居民重返家园,组织他们登记注册。他们照顾难民,为其发放食物和种子,提供医疗服务。他们修路修桥,支持当地市场、餐馆、店铺开业,也负责清除当地反日的标语,清除遗留的武器、炸弹和尸体,进行亲日讲座,散发材料,在当地推广日语。

他们还组建自治委员会,然后将这些委员会变成地方行政部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完成了这个目标。但是大多数宣抚特务感到很矛盾,处境尴尬——他们无法改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务这个事实。

腾讯文化:宣抚特务和通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变化?

卜正民:前者通常希望铲除那些主动合作的投机者,找到更好的地方领导者。到1940年,他们帮着建立的自治委员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很多地方精英决定不再和日本人合作。也只是在早期情况危急时,地方精英才不得不通敌。

大部分通敌者在战后被处罚

腾讯文化:在你的书里,描述了一个南京的通敌者典型王承典(Jimmy Wang)。他既为难民提供大米,又为日军提供妓女。你如何评价他?

卜正民: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很实际,知道如何和日军相处。他与南京安全委员会一起工作,确保安全区的难民粮食供给。他参与开妓院,为日本士兵提供妓女,这样对方就不会到处强奸。他是在当时特殊的局势下产生的人物,对他的行为,我不认可也不否定——我们没有经历过军事占领,无法理解时人的道德选择。

腾讯文化: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通敌者的命运如何?

卜正民:民众对他们的看法分歧很大。有些人能理解他们——如果开工厂或售卖粮食,就很难拒绝和日军合作。而只有靠地方精英的帮助,社会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不过,战争结束后,报复事件时有发生。当过日军警察的人更是被所有人痛恨(他们曾帮日军逮捕反抗者)。1945年,国民政府对战犯进行审判,其中包括一些通敌者(他们大都干了很多坏事)。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也竭力铲除通敌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系列运动中,这部分人继续被处罚。和日军有关联的人都被逮捕,一些地主的财产被没收。

腾讯文化:二战结束后,法国通敌者的命运有何类似?

卜正民:不太一样。德国战败后,对于通敌者,法国发生了非常暴力的抗议行动。人们会一直记住谁是通敌者。但是在此之后,没有多少对这些通敌者的审判和处罚,因为这意味着太多的社会矛盾。此外,在法庭上很难证明对方的通敌行为,这需要证据。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表示,无论有什么动机,通敌者协助了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事件?

卜正民: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今天,我们的判断是另一回事。但是它们发生在1937年,是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而不是道德的角度分析,否则,我们会看不清真相。

学术研究为何转换领域

腾讯文化:19世纪40年代,英国占领香港。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侵华,这三次侵占存在差异吗?

卜正民:英国占领香港涉及鸦片战争,但暴力成分相对少。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台湾民众有些反抗,但这也非军事占领。而日军是通过极端暴力的方式侵占中国的。

三次侵占的政治目的不同。英国占领香港是要将其作为东亚的贸易据点。日本占领台湾是为了扩张领土,增加农产品供给。日军侵略中国,是为了铲除蒋介石,更换中国的政权,这意味着严重的政治反弹以及更多的暴力。

1937年,日军要求国民政府任命日本人协助议政。国民政府拒绝后,日军持续施压,通过卢沟桥事件等,希望让国民政府投降。无论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犯过怎样的错误,他对日的态度非常值得肯定,这也是日本始终没有得逞的原因。

腾讯文化:你一直研究明史,后来为什么转向研究抗日战争时的中国?

卜正民:在写《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时,我注意到1644年,满族人从东北入侵中原。我意识到,为了生存,占领区民众不得不和满族人合作,但我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于是我开始想了解近现代中国的类似事件——这一时期的材料会更充足。我开始研究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历史,思考他们的入侵和清军的有何不同,占领区民众对清军和日军的反应有何不同。

读研时,我曾经在东京学习过两年,会说日语,看得懂日文材料,并且熟悉日本社会。我有能力进行这样的研究。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中日学者都很少做相关研究,而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可以客观中立地去研究。

腾讯文化:《秩序的沦陷》英文版出版于2007年。8年过去了,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新的思考?

卜正民:写完这本书后,我对1945年-1946年中国的日本战犯审判很感兴趣,想知道法律是如何处置战争的暴力行径的。我希望可以就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腾讯文化:又从明朝研究回到近现代中国研究?(注:卜正民的上一本书《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研究的是17世纪中国航海史。)

卜正民:要知道,我并非“一心一意”的人,战争、明朝和世界史,这些话题我都喜欢。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有关联,都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即国家如何用政权控制民众、民众如何抵抗国家政权。我做的所有研究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http://cul.qq.com/a/20151223/009497.htm
贝当发来贺信
满清时期就有通敌的八大皇商
自古汉奸的产生不过就是私利高于公义而已。
因为这些人只是比较高级的打工仔而已,并不是老板级的,严格来说只能说是相对意义上的精英,拿到国家存亡这样的大背景下,是远远不够资格成为精英的。

打工仔想的是多挣工资,有奶便是娘;老板想的是给别人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