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本编辑的又一惊世骇俗的大作出版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6:51


这本书与其他版本不一样的,就是这本是全本,是迄今为止,国内古德里安回忆录最全的一本。

老本说:一点没漏,还有全书我写了数百个注释,补充了大量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机构,人名,部队,职务啥的,我都尽可能写清楚了,这是以前的版本包括老古的原版都没有的


老本的店,签名版只剩二本了!!!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amp;id=525330202049

卓越地址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 ... ription_feature_div


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德]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目录
第一章  家庭和青年时代 001
第二章  德国装甲兵的创建 004
第三章  权力巅峰时期的希特勒 034
第四章  灾祸的开端 052
第五章  西线战役 078
第六章  1941年的苏联战局 131
第七章  赋闲 268
第八章  装甲兵的发展(1942年1月—1943年2月) 273
第九章  装甲兵总监 282
第十章  “7•20事件”及其后果 339
第十一章 陆军总参谋长 352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432
第十三章 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439
第十四章 德军总参谋部 465
附录 479
序言
译者前言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怎样,但我始终坚信,研究历史并且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勾画出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扯开未知世界的一角,哪怕只看上一眼,那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70年了,研究这场人类最大浩劫的书籍可谓浩如烟海,无数的研究者希望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史料,或真实记录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或揭开战争迷雾探寻历史的真相,为后人留下各类经验和警示。有一类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幸存者,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身同时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向后人讲述真实的故事,这就是亲历者回忆录。回忆录的价值毋庸赘言,因为作者就是当事人和亲历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作所为都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史料。虽然受个人感情和立场的影响,其文字未必有档案那样准确,却有血有肉,令人恍如身临其境。如果能结合其他资料,有经验的读者就可以自己判断回忆者的话是真是假。
30年前,当我首次看到钮先钟先生翻译的《闪击英雄》一书时,从未想到过30年后自己会有幸重新参与本书新版的校译工作。作为自己的军事启蒙读物之一,此书陪伴我走过了小半个人生之路,现在能有机会对此书做细致的校对和修正,实在是了却了当年的一大心愿。
1950年,海因茨•古德里安出版了他的回忆录《Erinnerun-
geneines Soldaten》,中文直译是《一个士兵的回忆》。1952年,此书的英文版问世,书名为《Panzer Leader》,中文直译是《坦克领袖》,钮先钟先生的译本将其意译为《闪击英雄》,可谓精彩传神。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会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他并非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作战理论的开创者,却结合前人的经验,为德国打造出一支举世闻名的装甲兵,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形态。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装甲兵作战理论和战术的书籍《注意!坦克!》,这本书使他首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李德•哈特在为本书的英文版作序时写道:

在这本书中,一个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他以全新的观念缔造了一段历史,然而这段历史的结局却完全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古德里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希特勒很可能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会遭遇挫折。因为在1939年—1940年期间,德国的整体军备力量并不足以战胜任何强国。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所取得的胜利完全得益于古德里安一手创建和训练起来的装甲部队,在战争中他不顾上级的警告和希特勒的恐吓,指挥装甲部队大胆地采取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古德里安亲率装甲部队参加了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役,他的闪电战战术所取得的惊人成功,不仅提升了他的声望,还以实践证明了闪电战理论的正确性。他在1942年还著有《与坦克一起在东西两线战场》一书,他在该书中再次重申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观点,遗憾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记录了在第三帝国的兴亡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在回忆录中叙述了那段历史。此书在德国首次出版的时候就引起了评论家的密切注意和公众的浓厚兴趣。因为这是第一本德国的前线将军所著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这本书有史有据,内容可靠,并且还详细记录了作者和德国高层领导包括希特勒之间的关系,所以到1953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世界畅销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此书的英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阿道夫•希特勒幻想的世界里,总参谋部的军官中很少有人能够从宣传部长戈培尔那里得到英雄般的礼遇,被元首解职之后又重新起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古德里安却都做到了,同时他也是得到公众赞扬的第一人……
古德里安是普鲁士人,有时看上去比一般的普鲁士人更普鲁士化。他以身为普鲁士人为荣,为人谦和而不失威严,很值得尊敬,另外他还有幽默感……在战后负责战俘营审讯的美国人眼里,他一向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从来不去考虑美国人愿意听到什么。他对所有问题都回答得很快,他从来不会想给人留下特殊印象,或者让人觉得他别有用心……

根据美国方面的资料,1945年5月—1948年6月古德里安被囚禁期间,被选定参与记录其二战经历和对德国在二战中所作所为的看法的德军将领超过了2000人,而古德里安是美军尤其重视的败军之将,尤其是他针对对手的那些毫不留情的刻薄嘲笑,始终都带着他特有的顽固和骄傲。这项工作搜集了成千上万的文件资料,其中一部分甚至有些冗长,所有这些资料最后被编制成了完整全面的档案。古德里安作为这项工作的几个骨干成员之一,也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回忆录搜集整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有四大主题:
1.创建和发展德军装甲兵的努力,包括设计制造精良的装备。
2.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1941年东线战役的亲历过程。
3.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重建装甲兵的过程。
4.1944年濒临失败,试图以合理的条件寻求和平。
整个20世纪30年代,古德里安不论是作为参谋军官还是部队指挥官,在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功,几乎都会伴随着和保守派作斗争的艰难过程。这些保守派人士的目的并不相同,有些人受自身认知的局限意识不到装甲部队快速机动所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些人害怕当时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德国重新卷入战争,再次被东西方的宿敌打败。在军事派别中还交织着一种险恶的力量,那就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的罪恶组织和意识形态,军官中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1933年以前,纳粹的煽动给古德里安的军事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困扰。他和众多德国将领一样,渴望一位救世主来拯救自1919年后实力和影响力都陷入低迷的德国,他相信希特勒是能够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政治家。在1934年库莫斯多夫展示活动中,当古德里安设法说服希特勒认识到装甲兵在战争中的潜力之后,他就开始以特别的热情支持希特勒。
然而,在他的信件中依然流露出他对巧妙地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希特勒怀有一些疑虑。和其他军人一样,1934年8月2日他被迫向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没有人拒绝宣誓,尽管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陆军一向信守誓言,但愿陆军这次也能以荣誉为重,遵守誓约。”
不幸的是军队的领袖们这次被希特勒的狡猾蒙蔽了,在思想和独立性上一步步地被解除了武装,或主动或被动地投靠了纳粹党和希特勒。
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东线战役初期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场上的风险和历史的不确定性,指挥官所做的每个决定,也许在当时会有充分的理由,但正确与否却不能仅靠这些理由来证明,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会依靠个人意志来转移的,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古德里安的描述说明,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指挥着一支新型军队作战会取得怎样的辉煌,但上级的错误决定,却会将一切都打回原形。他能够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他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而邪恶的领导人为了巩固自身权力的倒行逆施却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将所有的“正确”全部拖进了“错误”的历史漩涡之中,依照客观规律最终走向了毁灭。
1941年8月,在选择基辅还是莫斯科作为主攻方向时,他和希特勒的意见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古德里安选择了遵从上级的决定。他在书中写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当时的古德里安哪怕有再多的不满、疑问和担忧,他的最终选择是服从命令。1941年12月,前线局势急转直下,德军在苏联寒冬的冰雪泥泞中遭遇了对手可怕的打击,他对战局发展的担忧清晰可见。这次,他不再一味盲从希特勒的命令,哪怕最终被解职,由此可以看出他从内心深处是反对希特勒的。
读到第三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之后重建装甲兵的内容,必须结合第四部分德国因为自己的暴行即将失败的时候。毫无疑问当时古德里安已经看到了德国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他回忆了1943年2月出任装甲兵总监的经历,读者还可以从这本军事著作中看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在历史上的七年战争中,沙皇俄国和普鲁士的协议挽救了普鲁士,古德里安希望这次也可以通过撤退与求和来为德国赢得时间。
在德国的形势走向绝望的时候,他才被希特勒重新起用,后来又被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当时已经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了,他注定要吞下整个苦果成为败军之将。书中有很多地方描述了古德里安是怎样为那些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努力,他的职权受到了诸多人为掣肘,这仅仅是由于独裁者阴暗多疑疯狂的心理。
在最后引人注目的8个月时间里,古德里安几乎每天都在反对希特勒粗暴的决定。就官方记录显示,截止到1945年2月初他做了其他任何一位将军都没有做过的事——因为希特勒滑稽的命令和他争吵并且对希特勒表示了蔑视。这种不可想象的事情的确发生过,希特勒面对古德里安强硬的据理力争甚至有些害怕,在场的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看着希特勒“眼中闪着异光,胡子几乎都竖立起来”。
在此之前,古德里安曾和施佩尔合作,努力减少希特勒疯狂的焦土政策对德国工业的破坏,并试图去说服外交部长乌尔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德国被摧毁之前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结果满怀恐惧的里宾特洛甫根本不敢忤逆希特勒的意思,同样害怕的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卢伊特波尔德•希姆莱也让他们感到沮丧。当然,当时(行动)其实也已经太晚了。
对于“7•20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古德里安的态度是回避拉拢和不承认自己确实知道正在迫近的刺杀行动。他判断出刺杀者们由于太过浮躁又行事不周,最后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他对他们的行动既不赞成也没有信心。书中的相关内容他有些闪烁其词,或者说,刺杀发生的时候他去自己的庄园散步,并因此异乎寻常地暂时失去了联系不一定是偶然。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整个刺杀政变行动有着太多的漏洞,这也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有实权的部队指挥官明确支持的重要原因。
必须指出的是,古德里安是纳粹德国的战犯之一,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可以轻易将其批判得体无完肤。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早有定论,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丝毫不容置疑和辩驳!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以德文版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康斯坦丁•菲茨吉本的英译本,钮先钟先生和戴耀先先生的中文版本。尽可能将各类译本中忽略的内容包括附录全部补足,并对书中提到的部分人物、地名和古迹、武器装备、战役和参战部队的情况做了数以百计的注释,这也是此译本比较独到的地方。当年我最初阅读此书时,就曾产生过大量疑问,现在终于有机会将其中的问题一一考证,并贡献给广大读者。应该说,这个版本是目前为止内容最为详实,最贴近原著的中文译本了。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看,此前的译本也许存在着些许瑕疵,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水平或翻译能力比前辈们高,而是由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料去修正作者和其他译者的错漏之处。互联网的发达和战后数十年来无数研究者的整理归纳,令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比作者和其他译者生活的年代在查询资料方面更为快捷方便,这是时代进步的硕果。
此书的各类版本都没有写清楚书中人物的全名和当时的确切军衔,往往只有一个姓氏和“将军”的统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正是由于有了种种便利,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除了早期出现的个别人物和军衔较低的军官外,尽可能补全了书中绝大多数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准确军衔和职务。并且详细考证了书中出现的数以千计的地名和准确译法,除了个别约定成俗的译名外,尽可能以人名、地名字典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地图为准。由于古德里安是以德文发音规则来拼写外国地名,和所在国的拼写差异很大,部分东欧地区的村落地名实在难以准确考证,这些无法考证的东欧诸国村落名称,以其拼写读音为准,所以错误在所难免。东欧诸国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很多地名有了变更,我尽可能对其做了修正,并和现在的名称一一加以对应。
本文的主要内容由李江艳女士翻译,我对全文做了仔细校译,补充了注释,修正了所有人名、军衔、地名和武器装备的翻译,期间得到了熟悉装备的刘晓先生和精通德语的庄雯女士的无私帮助,以及对本书给予了诸多关心和帮助的吴焉先生,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虽然几经考证校对,水平所限,错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董旻杰
2015年5月10日

这本书与其他版本不一样的,就是这本是全本,是迄今为止,国内古德里安回忆录最全的一本。

老本说:一点没漏,还有全书我写了数百个注释,补充了大量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机构,人名,部队,职务啥的,我都尽可能写清楚了,这是以前的版本包括老古的原版都没有的


老本的店,签名版只剩二本了!!!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amp;id=525330202049

卓越地址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 ... ription_feature_div


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德]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目录
第一章  家庭和青年时代 001
第二章  德国装甲兵的创建 004
第三章  权力巅峰时期的希特勒 034
第四章  灾祸的开端 052
第五章  西线战役 078
第六章  1941年的苏联战局 131
第七章  赋闲 268
第八章  装甲兵的发展(1942年1月—1943年2月) 273
第九章  装甲兵总监 282
第十章  “7•20事件”及其后果 339
第十一章 陆军总参谋长 352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432
第十三章 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439
第十四章 德军总参谋部 465
附录 479
序言
译者前言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怎样,但我始终坚信,研究历史并且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勾画出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扯开未知世界的一角,哪怕只看上一眼,那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70年了,研究这场人类最大浩劫的书籍可谓浩如烟海,无数的研究者希望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史料,或真实记录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或揭开战争迷雾探寻历史的真相,为后人留下各类经验和警示。有一类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幸存者,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身同时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向后人讲述真实的故事,这就是亲历者回忆录。回忆录的价值毋庸赘言,因为作者就是当事人和亲历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作所为都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史料。虽然受个人感情和立场的影响,其文字未必有档案那样准确,却有血有肉,令人恍如身临其境。如果能结合其他资料,有经验的读者就可以自己判断回忆者的话是真是假。
30年前,当我首次看到钮先钟先生翻译的《闪击英雄》一书时,从未想到过30年后自己会有幸重新参与本书新版的校译工作。作为自己的军事启蒙读物之一,此书陪伴我走过了小半个人生之路,现在能有机会对此书做细致的校对和修正,实在是了却了当年的一大心愿。
1950年,海因茨•古德里安出版了他的回忆录《Erinnerun-
geneines Soldaten》,中文直译是《一个士兵的回忆》。1952年,此书的英文版问世,书名为《Panzer Leader》,中文直译是《坦克领袖》,钮先钟先生的译本将其意译为《闪击英雄》,可谓精彩传神。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会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他并非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作战理论的开创者,却结合前人的经验,为德国打造出一支举世闻名的装甲兵,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形态。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装甲兵作战理论和战术的书籍《注意!坦克!》,这本书使他首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李德•哈特在为本书的英文版作序时写道:

在这本书中,一个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他以全新的观念缔造了一段历史,然而这段历史的结局却完全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古德里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希特勒很可能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会遭遇挫折。因为在1939年—1940年期间,德国的整体军备力量并不足以战胜任何强国。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所取得的胜利完全得益于古德里安一手创建和训练起来的装甲部队,在战争中他不顾上级的警告和希特勒的恐吓,指挥装甲部队大胆地采取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古德里安亲率装甲部队参加了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役,他的闪电战战术所取得的惊人成功,不仅提升了他的声望,还以实践证明了闪电战理论的正确性。他在1942年还著有《与坦克一起在东西两线战场》一书,他在该书中再次重申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观点,遗憾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记录了在第三帝国的兴亡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在回忆录中叙述了那段历史。此书在德国首次出版的时候就引起了评论家的密切注意和公众的浓厚兴趣。因为这是第一本德国的前线将军所著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这本书有史有据,内容可靠,并且还详细记录了作者和德国高层领导包括希特勒之间的关系,所以到1953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世界畅销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此书的英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阿道夫•希特勒幻想的世界里,总参谋部的军官中很少有人能够从宣传部长戈培尔那里得到英雄般的礼遇,被元首解职之后又重新起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古德里安却都做到了,同时他也是得到公众赞扬的第一人……
古德里安是普鲁士人,有时看上去比一般的普鲁士人更普鲁士化。他以身为普鲁士人为荣,为人谦和而不失威严,很值得尊敬,另外他还有幽默感……在战后负责战俘营审讯的美国人眼里,他一向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从来不去考虑美国人愿意听到什么。他对所有问题都回答得很快,他从来不会想给人留下特殊印象,或者让人觉得他别有用心……

根据美国方面的资料,1945年5月—1948年6月古德里安被囚禁期间,被选定参与记录其二战经历和对德国在二战中所作所为的看法的德军将领超过了2000人,而古德里安是美军尤其重视的败军之将,尤其是他针对对手的那些毫不留情的刻薄嘲笑,始终都带着他特有的顽固和骄傲。这项工作搜集了成千上万的文件资料,其中一部分甚至有些冗长,所有这些资料最后被编制成了完整全面的档案。古德里安作为这项工作的几个骨干成员之一,也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回忆录搜集整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有四大主题:
1.创建和发展德军装甲兵的努力,包括设计制造精良的装备。
2.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1941年东线战役的亲历过程。
3.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重建装甲兵的过程。
4.1944年濒临失败,试图以合理的条件寻求和平。
整个20世纪30年代,古德里安不论是作为参谋军官还是部队指挥官,在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功,几乎都会伴随着和保守派作斗争的艰难过程。这些保守派人士的目的并不相同,有些人受自身认知的局限意识不到装甲部队快速机动所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些人害怕当时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德国重新卷入战争,再次被东西方的宿敌打败。在军事派别中还交织着一种险恶的力量,那就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的罪恶组织和意识形态,军官中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1933年以前,纳粹的煽动给古德里安的军事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困扰。他和众多德国将领一样,渴望一位救世主来拯救自1919年后实力和影响力都陷入低迷的德国,他相信希特勒是能够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政治家。在1934年库莫斯多夫展示活动中,当古德里安设法说服希特勒认识到装甲兵在战争中的潜力之后,他就开始以特别的热情支持希特勒。
然而,在他的信件中依然流露出他对巧妙地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希特勒怀有一些疑虑。和其他军人一样,1934年8月2日他被迫向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没有人拒绝宣誓,尽管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陆军一向信守誓言,但愿陆军这次也能以荣誉为重,遵守誓约。”
不幸的是军队的领袖们这次被希特勒的狡猾蒙蔽了,在思想和独立性上一步步地被解除了武装,或主动或被动地投靠了纳粹党和希特勒。
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东线战役初期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场上的风险和历史的不确定性,指挥官所做的每个决定,也许在当时会有充分的理由,但正确与否却不能仅靠这些理由来证明,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会依靠个人意志来转移的,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古德里安的描述说明,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指挥着一支新型军队作战会取得怎样的辉煌,但上级的错误决定,却会将一切都打回原形。他能够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他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而邪恶的领导人为了巩固自身权力的倒行逆施却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将所有的“正确”全部拖进了“错误”的历史漩涡之中,依照客观规律最终走向了毁灭。
1941年8月,在选择基辅还是莫斯科作为主攻方向时,他和希特勒的意见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古德里安选择了遵从上级的决定。他在书中写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当时的古德里安哪怕有再多的不满、疑问和担忧,他的最终选择是服从命令。1941年12月,前线局势急转直下,德军在苏联寒冬的冰雪泥泞中遭遇了对手可怕的打击,他对战局发展的担忧清晰可见。这次,他不再一味盲从希特勒的命令,哪怕最终被解职,由此可以看出他从内心深处是反对希特勒的。
读到第三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之后重建装甲兵的内容,必须结合第四部分德国因为自己的暴行即将失败的时候。毫无疑问当时古德里安已经看到了德国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他回忆了1943年2月出任装甲兵总监的经历,读者还可以从这本军事著作中看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在历史上的七年战争中,沙皇俄国和普鲁士的协议挽救了普鲁士,古德里安希望这次也可以通过撤退与求和来为德国赢得时间。
在德国的形势走向绝望的时候,他才被希特勒重新起用,后来又被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当时已经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了,他注定要吞下整个苦果成为败军之将。书中有很多地方描述了古德里安是怎样为那些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努力,他的职权受到了诸多人为掣肘,这仅仅是由于独裁者阴暗多疑疯狂的心理。
在最后引人注目的8个月时间里,古德里安几乎每天都在反对希特勒粗暴的决定。就官方记录显示,截止到1945年2月初他做了其他任何一位将军都没有做过的事——因为希特勒滑稽的命令和他争吵并且对希特勒表示了蔑视。这种不可想象的事情的确发生过,希特勒面对古德里安强硬的据理力争甚至有些害怕,在场的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看着希特勒“眼中闪着异光,胡子几乎都竖立起来”。
在此之前,古德里安曾和施佩尔合作,努力减少希特勒疯狂的焦土政策对德国工业的破坏,并试图去说服外交部长乌尔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德国被摧毁之前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结果满怀恐惧的里宾特洛甫根本不敢忤逆希特勒的意思,同样害怕的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卢伊特波尔德•希姆莱也让他们感到沮丧。当然,当时(行动)其实也已经太晚了。
对于“7•20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古德里安的态度是回避拉拢和不承认自己确实知道正在迫近的刺杀行动。他判断出刺杀者们由于太过浮躁又行事不周,最后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他对他们的行动既不赞成也没有信心。书中的相关内容他有些闪烁其词,或者说,刺杀发生的时候他去自己的庄园散步,并因此异乎寻常地暂时失去了联系不一定是偶然。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整个刺杀政变行动有着太多的漏洞,这也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有实权的部队指挥官明确支持的重要原因。
必须指出的是,古德里安是纳粹德国的战犯之一,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可以轻易将其批判得体无完肤。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早有定论,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丝毫不容置疑和辩驳!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以德文版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康斯坦丁•菲茨吉本的英译本,钮先钟先生和戴耀先先生的中文版本。尽可能将各类译本中忽略的内容包括附录全部补足,并对书中提到的部分人物、地名和古迹、武器装备、战役和参战部队的情况做了数以百计的注释,这也是此译本比较独到的地方。当年我最初阅读此书时,就曾产生过大量疑问,现在终于有机会将其中的问题一一考证,并贡献给广大读者。应该说,这个版本是目前为止内容最为详实,最贴近原著的中文译本了。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看,此前的译本也许存在着些许瑕疵,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水平或翻译能力比前辈们高,而是由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料去修正作者和其他译者的错漏之处。互联网的发达和战后数十年来无数研究者的整理归纳,令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比作者和其他译者生活的年代在查询资料方面更为快捷方便,这是时代进步的硕果。
此书的各类版本都没有写清楚书中人物的全名和当时的确切军衔,往往只有一个姓氏和“将军”的统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正是由于有了种种便利,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除了早期出现的个别人物和军衔较低的军官外,尽可能补全了书中绝大多数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准确军衔和职务。并且详细考证了书中出现的数以千计的地名和准确译法,除了个别约定成俗的译名外,尽可能以人名、地名字典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地图为准。由于古德里安是以德文发音规则来拼写外国地名,和所在国的拼写差异很大,部分东欧地区的村落地名实在难以准确考证,这些无法考证的东欧诸国村落名称,以其拼写读音为准,所以错误在所难免。东欧诸国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很多地名有了变更,我尽可能对其做了修正,并和现在的名称一一加以对应。
本文的主要内容由李江艳女士翻译,我对全文做了仔细校译,补充了注释,修正了所有人名、军衔、地名和武器装备的翻译,期间得到了熟悉装备的刘晓先生和精通德语的庄雯女士的无私帮助,以及对本书给予了诸多关心和帮助的吴焉先生,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虽然几经考证校对,水平所限,错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董旻杰
2015年5月10日
亚马逊也已经上线了
二战德国陆军总部(OKH)只有陆军司令(勃劳希契 后由小胡子亲自兼任)和参谋长(哈尔德)吧?只有三军统帅部(OKW)才有总参谋长(凯特尔)


1950年的回忆录有价值,但值得推崇到那样的高度吗?
第三帝国还是万人唾弃,能理性对待吗?
军事档案没有整理开放,能准确吗?
德国经济还未复苏,出版商不会操作内容吗?
作者自己还是灰头土脸,能不为自己洗涮吗?

就如同看《劳斯回忆录》,德军上上下下无比神勇,无所不胜,可忽然柏林就沦陷了,“万事只怪那个小胡子”是负责军人的逻辑吗?

1950年的回忆录有价值,但值得推崇到那样的高度吗?
第三帝国还是万人唾弃,能理性对待吗?
军事档案没有整理开放,能准确吗?
德国经济还未复苏,出版商不会操作内容吗?
作者自己还是灰头土脸,能不为自己洗涮吗?

就如同看《劳斯回忆录》,德军上上下下无比神勇,无所不胜,可忽然柏林就沦陷了,“万事只怪那个小胡子”是负责军人的逻辑吗?
Eliter 发表于 2015-12-19 08:23
1950年的回忆录有价值,但值得推崇到那样的高度吗?
第三帝国还是万人唾弃,能理性对待吗?
军事档案没有 ...
回忆录很难避免主观色彩。负责军人的逻辑准确说是“万事怪那个小胡子和他的党棍。”
我劝过老本别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了,话说,老本骨子里还是个很认真很实在想干事的人呀。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8 23:50
二战德国陆军总部(OKH)只有陆军司令(勃劳希契 后由小胡子亲自兼任)和参谋长(哈尔德)吧?只有三军统帅 ...
老本的回复:
陆军总参谋部本就是陆军总司令部最重要的下属机构
最高统帅部那个反而是小胡子的个人机构
凯特尔是最高统帅部长官
书里我都写清楚了
看书
惊世骇俗?古德里安宣布出柜?
古德里安的书没看头。

楼主,有机会好好把曼施坦因的回忆录翻译出来。这书是我见过的军事回忆录中最好的!
冬初阳 发表于 2015-12-19 09:33
回忆录很难避免主观色彩。负责军人的逻辑准确说是“万事怪那个小胡子和他的党棍。”
回忆录是史料性质的东西吧!至少是那个人的观点!

重山 发表于 2015-12-19 12:18
回忆录是史料性质的东西吧!至少是那个人的观点!


回忆录是撰写回忆录的人留下的本人视角的史料,但因为撰写者本人和相关历史事件有着直接间接的各种关系,所以很难回避主观色彩,相对档案材料和以第三方视角撰写的通史来说,主观色彩可能更强一些。我这么说并不是在否认回忆录的史料性质,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
重山 发表于 2015-12-19 12:18
回忆录是史料性质的东西吧!至少是那个人的观点!


回忆录是撰写回忆录的人留下的本人视角的史料,但因为撰写者本人和相关历史事件有着直接间接的各种关系,所以很难回避主观色彩,相对档案材料和以第三方视角撰写的通史来说,主观色彩可能更强一些。我这么说并不是在否认回忆录的史料性质,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
装甲师 发表于 2015-12-19 09:43
我劝过老本别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了,话说,老本骨子里还是个很认真很实在想干事的人呀。
这活儿老本一大半是为了老古本人的面子,一小半是因为我拜托他的。
老本的回复:
陆军总参谋部本就是陆军总司令部最重要的下属机构
最高统帅部那个反而是小胡子的个人机构 ...
陆军总司令部下面貌似是陆军参谋部,不是总参谋部
好书帮顶,正好老版的没买到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5:18
陆军总司令部下面貌似是陆军参谋部,不是总参谋部
陆军总司令部下属的就是陆军总参谋部,这不会错的
鼎盛水牛 发表于 2015-12-19 16:08
陆军总司令部下属的就是陆军总参谋部,这不会错的
你的意思 古德里安的前任哈尔德也是陆军总参谋长了?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6:12
你的意思 古德里安的前任哈尔德也是陆军总参谋长了?
当然啊,隶属OKW的那个参谋部是希特勒自己搞出来的,参谋长是约德尔,凯特尔是OKW长官,希特勒的传声筒和影子
鼎盛水牛 发表于 2015-12-19 17:11
当然啊,隶属OKW的那个参谋部是希特勒自己搞出来的,参谋长是约德尔,凯特尔是OKW长官,希特勒的传声筒和 ...
窃以为 只有总参谋部的长官才能翻译为总参谋长 二战德国国防军三军中只有一个总参谋部 就是OKW

OKH是陆军总司令部 下面的二级部怎么可能叫陆军总参谋部呢?哪里有总部下辖总部的?

类似的 如果陆军总司令部下面翻译为陆军总参谋部 那相应的海军总参谋部 空军总参谋部是谁?

PS:例如 米帝没有总参谋部 所以陆军最高长官就是陆军参谋长 而不是陆军总参谋长
鼎盛水牛 发表于 2015-12-19 17:11
当然啊,隶属OKW的那个参谋部是希特勒自己搞出来的,参谋长是约德尔,凯特尔是OKW长官,希特勒的传声筒和 ...
感觉还是按照既有的习惯翻译来为好 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二战德军陆军总参谋部的说法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7:25
感觉还是按照既有的习惯翻译来为好 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二战德军陆军总参谋部的说法
德军总参谋部的说法由来已久。
德军总参谋部的说法由来已久。
德军总参谋部和德国陆军总参谋部 两者不是一码事
标题取得有点不太恰当,毕竟古德里安的回忆录已经翻译了两遍了,钮先钟一遍戴耀先一遍。这个版本无论翻译多么出彩,也谈不上什么惊世骇俗吧?除非新版里面有什么猛料之类的...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7:25
感觉还是按照既有的习惯翻译来为好 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二战德军陆军总参谋部的说法


戴耀先的《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7:25
感觉还是按照既有的习惯翻译来为好 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二战德军陆军总参谋部的说法


戴耀先的《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
折剑头 发表于 2015-12-19 19:29
戴耀先的《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
好吧 以戴耀先的为准 毕竟是国内研究德国军事的大牛
是那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么?
很厚的一本书,有500多页
就想问问和PLA社的那本相比,亮点在哪里……
隼鹰 发表于 2015-12-19 18:37
德军总参谋部和德国陆军总参谋部 两者不是一码事
按照普鲁士的传统,德军总参谋部自然指的就是陆军总参谋部,二战时期德国海军和空军都有自己的参谋部
鼎盛水牛 发表于 2015-12-20 10:58
按照普鲁士的传统,德军总参谋部自然指的就是陆军总参谋部,二战时期德国海军和空军都有自己的参谋部
但是二战时期 这两个的确不是一码事 否则哈尔德和凯特尔的职务就撞车了
凯特尔绝对不是总参谋长,这点毫无疑问,你搞错了
正在拜读中,有人看书了没?
就想问问和PLA社的那本相比,亮点在哪里……
同问??????
装甲掷弹熊 发表于 2015-12-30 12:51
同问??????
1、每章后面都有老本所做的注释,对原文不甚详尽或有错误的地方做了说明
2、PLA的版本现在应该是不好买到了
重山 发表于 2015-12-19 12:16
古德里安的书没看头。

楼主,有机会好好把曼施坦因的回忆录翻译出来。这书是我见过的军事回忆录中最好的 ...
曼施坦因元帅回忆录
stacay 发表于 2015-12-30 16:42
曼施坦因元帅回忆录
这本书读烂了,但解放军和纽湾湾的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