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某型号研制团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0:57:25
2013年深秋一天的傍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某型号产品进行“首秀”的时刻。
然而,试验失利了。

消失的轨迹

事情过去两年了,型号副总设计师迪总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型号点火升空后,在夜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它的实际飞行轨迹与设计的飞行轨迹在电脑屏幕上一同延伸……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可就在大家准备松口气的时候,实际飞行轨迹从屏幕上消失了,指挥大厅里的空气骤然凝固。
是不是遥测设备出了问题?测控人员立即调动其他观测手段,试图寻找型号产品的蛛丝马迹,但没有踪影。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判断,可能遭遇失利了。
但现场并没有出现慌乱的情况,前来指导试验的院领导和型号“两总”紧急商议,确定四条思路对试验全过程进行条分缕析,力求尽快将问题定位。
那一夜,无人入眠,队员们分头核查自己负责的分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之同时,四辆越野车轰鸣启动,向产品残骸可能的落点进发……
两个月后,问题定位,并通过试验得到了复现。

因为失利 所以成熟

两年过去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现在仍能脱口说出失利那天的准确日期。
首飞的产品从提出设计概念到一院自筹立项,再从确定方案到飞行试验用了多年时间,出现这种结果,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科研试验本身就存在着高风险性,成与败往往只在一线间。这次失利给团队中每个人都上了宝贵的一课。
型号副总设计师迪总介绍说,这支队伍有个特点,就是悲喜不形于色,失利之时,没有人歇斯底里,而是按照布置各自排查自己那摊子事;而之后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时,也没人表现出异常的兴奋。
这个团队的总设计师是位“巾帼英雄”,长年躬耕于型号领域。团队文化的那种内敛和沉稳,也许与这位女总师的影响有关。
在指导队员们分析问题时,这位女总师与往常研制时一样,这种强大的内心令同事们十分钦佩。队员们私下会议论,其实总师在面对失利时、排查问题时,心里何尝不是压力巨大呢,她只是从来不表现出来罢了。
型号副总设计师来总说,一个型号队伍没有失利的经历,就无法真正地成熟和强大起来。
去年夏天,方案进行全新改进后,型号产品再次实施飞行试验,一举成功。此刻,经历了失利挫败的那些人心里有着别样的滋味。
2011年入职、一直从事这个型号研制的小王说:“失利教会了我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也真正体会到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的艰辛和不易。

吃透技术 为国铸剑

第二次飞行试验打得非常漂亮。掌声面前,这支团队依旧保持着淡定。
今年上半年,该型号产品正式批准立项,但设计的技术指标被大范围调整,改进之多、难度之大不亚于研制一个全新型号。按照装备采购的要求,多家研制单位还要从方案到单机进行残酷PK,只有胜出者才能在下一步的研制生产中掌握主动权。
令人欣慰的是,该型号产品研制团队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那些平日里不爱张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证明自己方案的优越性时变得能说善道,而且能以理服人。
“吃透设计机理,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结构副主任设计师小策认为,这是多年参与型号研制磨砺出来的。
主任设计师大平记得,该型号产品开始进行研制时,核心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才30岁。而如今,这些年轻人已经能够在专业上独当一面。小锋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在专业上小有建树,其他团队要做复核复算时往往都要请小锋出马。
看着队员们特别是年轻队员伴随着型号逐渐成长起来,让女总师觉得这是比“型号成功”更大的收获。
这位总设计师说,航天人不仅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做好已有型号的研制改进,更要站在国家战略安全需求的高度,主动探索型号产品未来发展规律,提早谋划研制管用、好用的型号装备,尽到航天人的使命和责任。(刘淮宇)

《中国航天报》2015.11.132013年深秋一天的傍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某型号产品进行“首秀”的时刻。
然而,试验失利了。

消失的轨迹

事情过去两年了,型号副总设计师迪总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型号点火升空后,在夜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它的实际飞行轨迹与设计的飞行轨迹在电脑屏幕上一同延伸……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可就在大家准备松口气的时候,实际飞行轨迹从屏幕上消失了,指挥大厅里的空气骤然凝固。
是不是遥测设备出了问题?测控人员立即调动其他观测手段,试图寻找型号产品的蛛丝马迹,但没有踪影。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判断,可能遭遇失利了。
但现场并没有出现慌乱的情况,前来指导试验的院领导和型号“两总”紧急商议,确定四条思路对试验全过程进行条分缕析,力求尽快将问题定位。
那一夜,无人入眠,队员们分头核查自己负责的分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之同时,四辆越野车轰鸣启动,向产品残骸可能的落点进发……
两个月后,问题定位,并通过试验得到了复现。

因为失利 所以成熟

两年过去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现在仍能脱口说出失利那天的准确日期。
首飞的产品从提出设计概念到一院自筹立项,再从确定方案到飞行试验用了多年时间,出现这种结果,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科研试验本身就存在着高风险性,成与败往往只在一线间。这次失利给团队中每个人都上了宝贵的一课。
型号副总设计师迪总介绍说,这支队伍有个特点,就是悲喜不形于色,失利之时,没有人歇斯底里,而是按照布置各自排查自己那摊子事;而之后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时,也没人表现出异常的兴奋。
这个团队的总设计师是位“巾帼英雄”,长年躬耕于型号领域。团队文化的那种内敛和沉稳,也许与这位女总师的影响有关。
在指导队员们分析问题时,这位女总师与往常研制时一样,这种强大的内心令同事们十分钦佩。队员们私下会议论,其实总师在面对失利时、排查问题时,心里何尝不是压力巨大呢,她只是从来不表现出来罢了。
型号副总设计师来总说,一个型号队伍没有失利的经历,就无法真正地成熟和强大起来。
去年夏天,方案进行全新改进后,型号产品再次实施飞行试验,一举成功。此刻,经历了失利挫败的那些人心里有着别样的滋味。
2011年入职、一直从事这个型号研制的小王说:“失利教会了我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也真正体会到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的艰辛和不易。

吃透技术 为国铸剑

第二次飞行试验打得非常漂亮。掌声面前,这支团队依旧保持着淡定。
今年上半年,该型号产品正式批准立项,但设计的技术指标被大范围调整,改进之多、难度之大不亚于研制一个全新型号。按照装备采购的要求,多家研制单位还要从方案到单机进行残酷PK,只有胜出者才能在下一步的研制生产中掌握主动权。
令人欣慰的是,该型号产品研制团队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那些平日里不爱张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证明自己方案的优越性时变得能说善道,而且能以理服人。
“吃透设计机理,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结构副主任设计师小策认为,这是多年参与型号研制磨砺出来的。
主任设计师大平记得,该型号产品开始进行研制时,核心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才30岁。而如今,这些年轻人已经能够在专业上独当一面。小锋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在专业上小有建树,其他团队要做复核复算时往往都要请小锋出马。
看着队员们特别是年轻队员伴随着型号逐渐成长起来,让女总师觉得这是比“型号成功”更大的收获。
这位总设计师说,航天人不仅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做好已有型号的研制改进,更要站在国家战略安全需求的高度,主动探索型号产品未来发展规律,提早谋划研制管用、好用的型号装备,尽到航天人的使命和责任。(刘淮宇)

《中国航天报》2015.11.13
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 ... 211201511393951627/
该型号产品开始进行研制时,核心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才30岁。
好吧,我就捞出这点点干货,其他靠大神了。
放在印度,这要是做了布朗运动,八股该怎么写?
xhhhz 发表于 2015-12-4 13:58
放在印度,这要是做了布朗运动,八股该怎么写?
当然是成功了90%,除了落地没有成功
某型号的改型而已。
co_bill 发表于 2015-12-4 13:45
该型号产品开始进行研制时,核心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才30岁。
好吧,我就捞出这点点干货,其他靠大神了。
女总师,让我想起制服诱惑
当然是成功了90%,除了落地没有成功
应该是,成功发射,境外监测系统无法监测到,无法实施拦截
女总师,让我想起制服诱惑
别想太多,一般情况下看照片你会哭的。女博士的颜值一般都很低。指望着能看到电影里的美女科学家还在去梦里吧
11月13号的    我还以为今天呢,,,
看不懂不要紧,有超大解读员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