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批示--制造通信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55:31
1974年5月19日凌晨。
这是中南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也是周恩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据有关人员后来回忆,这天的周恩来一连参加完两个会议之后,已是凌晨2点有余。他回到办公室,用冷水洗了洗脸,喝下一杯热牛奶,然后活动活动麻木的手脚,便又坐在了他那张宽大的写字台前,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按惯例,周恩来首先拿起一支已经削好的红蓝色铅笔,然后打开秘书已经为他准备好的红色文件夹,对有关文件逐一地进行了阅示。个别急需处理的文件,他又认真做了批示,而后交秘书即刻办理。
接着,周恩来又打开秘书今天特意为他准备好的另一个天蓝色的文件夹。这个天蓝色文件夹里存放的,是几十封已由秘书整理打印好了的群众来信的内容摘要。

看群众来信,已是周恩来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周恩来曾多次告诉秘书,一旦遇有重要内容的群众来信,一定要送给他看,千万不要漏掉。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他需要从各个渠道了解全国各个方面的情况。更何况周恩来是个极其细心的人,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确是一条真理。有些情况光听来自会议桌上的汇报,是不可能靠得住的,有时一封群众来信,往往可以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很能说明问题。因此,不时地看看群众来信,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周恩来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

周恩来的工作本来就非常忙,又事必躬亲,其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据周恩来的秘书回忆,“文化大革命”前,因有人向毛主席反映周恩来的秘书太多,毛主席便讲了一句:“不要什么事情都靠秘书!”周恩来知道后,便撤销了总理办公室,将原来的“总理办公室”改称“总理值班室”,并只留下了两个秘书和三个干事。“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恩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中央机关和地方的“造反派”经常用保密机直接给总理值班室打电话。于是,周恩来与外界的电话联系便一天到晚接连不断。一次,中南海总机的工作人员建议说:总理值班室的电话太多,很难打进来,能不能换一个电话号码?周恩来知道后生气地说:“现在人民群众只有通过这个电话才能找到我,如果换了号码,他们怎么与我取得联系?”这样,总理值班室的电话号码始终未变。但后来全国纷纷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于总理值班室有一次与“中央文革”小组因为一份文件的事闹了矛盾,江青便借机在钓鱼台十七号楼与周恩来胡搅蛮缠,说总理值班室根本没有把“中央文革”放在眼里,声称要解散总理值班室。在江青的威逼下,周恩来只好在一次国务院办公会上宣布:解散总理值班室!

堂堂一个共和国的总理,连一个起码而必需的值班室都没有,其工作量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是近一个时期来,寄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了总理办公室,秘书也只剩下了一个,周恩来便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再加之他重病缠身,当然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苦、都累。“批林批孔”开始以后,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每日如同雪花一般纷纷飞至他的办公桌前。面对如此广泛的群众来信,周恩来实在有点看不过来了,但他又不能不看,不得不看,只好让秘书将群众来信搞一个内容摘要,再送给他看。

这天凌晨的周恩来一连看了几封群众来信摘要,内容千篇一律,全都是关于“批林批孔”的。正当他准备打住时,另一封群众来信却突然将他吸引住了。
展现在周恩来面前的,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此信不仅层次清晰、主题明确,而且最关键的是内容与前面的来信截然不同。它所涉及的既不是“批林批孔”,也不是“斗私批修”,而是一看就令周恩来颇感兴趣的问题:通信卫星!1974年5月19日凌晨。
这是中南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也是周恩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据有关人员后来回忆,这天的周恩来一连参加完两个会议之后,已是凌晨2点有余。他回到办公室,用冷水洗了洗脸,喝下一杯热牛奶,然后活动活动麻木的手脚,便又坐在了他那张宽大的写字台前,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按惯例,周恩来首先拿起一支已经削好的红蓝色铅笔,然后打开秘书已经为他准备好的红色文件夹,对有关文件逐一地进行了阅示。个别急需处理的文件,他又认真做了批示,而后交秘书即刻办理。
接着,周恩来又打开秘书今天特意为他准备好的另一个天蓝色的文件夹。这个天蓝色文件夹里存放的,是几十封已由秘书整理打印好了的群众来信的内容摘要。

看群众来信,已是周恩来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周恩来曾多次告诉秘书,一旦遇有重要内容的群众来信,一定要送给他看,千万不要漏掉。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他需要从各个渠道了解全国各个方面的情况。更何况周恩来是个极其细心的人,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确是一条真理。有些情况光听来自会议桌上的汇报,是不可能靠得住的,有时一封群众来信,往往可以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很能说明问题。因此,不时地看看群众来信,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周恩来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

周恩来的工作本来就非常忙,又事必躬亲,其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据周恩来的秘书回忆,“文化大革命”前,因有人向毛主席反映周恩来的秘书太多,毛主席便讲了一句:“不要什么事情都靠秘书!”周恩来知道后,便撤销了总理办公室,将原来的“总理办公室”改称“总理值班室”,并只留下了两个秘书和三个干事。“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恩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中央机关和地方的“造反派”经常用保密机直接给总理值班室打电话。于是,周恩来与外界的电话联系便一天到晚接连不断。一次,中南海总机的工作人员建议说:总理值班室的电话太多,很难打进来,能不能换一个电话号码?周恩来知道后生气地说:“现在人民群众只有通过这个电话才能找到我,如果换了号码,他们怎么与我取得联系?”这样,总理值班室的电话号码始终未变。但后来全国纷纷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于总理值班室有一次与“中央文革”小组因为一份文件的事闹了矛盾,江青便借机在钓鱼台十七号楼与周恩来胡搅蛮缠,说总理值班室根本没有把“中央文革”放在眼里,声称要解散总理值班室。在江青的威逼下,周恩来只好在一次国务院办公会上宣布:解散总理值班室!

堂堂一个共和国的总理,连一个起码而必需的值班室都没有,其工作量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是近一个时期来,寄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了总理办公室,秘书也只剩下了一个,周恩来便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再加之他重病缠身,当然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苦、都累。“批林批孔”开始以后,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每日如同雪花一般纷纷飞至他的办公桌前。面对如此广泛的群众来信,周恩来实在有点看不过来了,但他又不能不看,不得不看,只好让秘书将群众来信搞一个内容摘要,再送给他看。

这天凌晨的周恩来一连看了几封群众来信摘要,内容千篇一律,全都是关于“批林批孔”的。正当他准备打住时,另一封群众来信却突然将他吸引住了。
展现在周恩来面前的,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此信不仅层次清晰、主题明确,而且最关键的是内容与前面的来信截然不同。它所涉及的既不是“批林批孔”,也不是“斗私批修”,而是一看就令周恩来颇感兴趣的问题:通信卫星!
说明一下,以上内容摘自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李鸣生航天七部曲》之《远程三万六》,版权属原作者哈。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和诸葛先生一样,累命
楼主多摘录点啊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所有国家立国初期大都如此,制度、政策、人事跟不上,就能者多劳,身兼数职。还有就是知道成事建国不易,不敢有所懈怠,唯恐得而复失。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所有国家立国初期大都如此,制度、政策、人事跟不上,就能者多劳,身兼数职。还有就是知道成事建国不易,不敢有所懈怠,唯恐得而复失。
周总理永远是可爱可敬的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因为爱得深沉
科技是生产力啊没有科技在多什么政策啊想做大事都行不通
兄弟往下讲啊,?还有没?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没有足够的人才,刚解放的时候身兼数职很正常
周恩来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74年4月12日他在中央专委会议上的长篇讲话真是感人。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如果文革不发生,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周恩来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74年4月12日他在中央专委会议上的长篇讲话真是感人。
由稿不?。。。。。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毛主席比他更累 , 游泳和聊天很累的 。
Kendoll 发表于 2015-12-3 17:34
没有足够的人才,刚解放的时候身兼数职很正常
当时很多人才靠边站 ,比如邓小平 , 刘少奇 ,都是谁让他们去吃牢饭的呢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一直记得您这句话!
金猴降妖 发表于 2015-12-3 18:08
周恩来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74年4月12日他在中央专委会议上的长篇讲话真是感人。
能给详细内容的视频或者网址吗  谢谢
这应该是科技工作者推动的事情
【继续更新】  (二)

周恩来很惊喜,又感到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在这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批林批孔”、数亿中国人都在高举“语录”狂呼口号的时候,居然有人放弃了“革命”的“大好时机”,直接给他写来这封信,谈到了他脑子里始终没有忘记的通信卫星问题。

周恩来的神志陡然兴奋起来。他清楚地记得,早在1970年6月3日,他在一份文件上就对通信卫星的问题做过批示。四年中,他记不清已有多少次同有关的部门谈到通信卫星的问题了。可由于政治形势所迫,全国许多部门都只“抓革命”,不“促生产”,通信卫星的问题一拖再拖,始终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他就更是深感力不从心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步步推进,随着党内政治斗争的日趋尖锐,当一大批老同志纷纷被推翻打倒并置于死地之后,他的处境也越来越微妙、工作越来越难办、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尤其是林彪事件之后,他成了“四人帮”直接的对立面、势不两立的“拦路虎”,别说一般性的工作不好开展,就是许多很重要的工作也难以进行。为了维护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不得不强忍着,不得不硬撑着,因而他肩上的担子便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有分量,更为沉重。

从1974年年初起,斗争就更加明朗化了。少数人为了争权夺利,为了实现个人之野心,又别出心裁,阴谋策划,操纵发动了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对这场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典型的政治运动,在政治上一向十分敏感的周恩来,当然有所察觉:与其说“批孔”,不如说“批周”。更不幸的是,近期来他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越来越不好。301和305医院的医生们已经多次强烈要求他住院治疗,秘书也无时不在向他发出提醒和劝告,可他别无选择,只能一天天地坚持下去。因为通信卫星问题是他心头一直牵挂的一件大事,他必须过问。现在,连群众都着急了,直接把信写到了他的手上,他能等闲视之,因病不管吗?

周恩来合上文件夹,叫来秘书,让马上把他正看的那封群众来信的原件找来。
片刻,秘书将这封群众来信的原稿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周恩来接过信一看,只见信封上写着“周恩来总理亲启”几个十分工整的大字。凭字体判断,周恩来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群众来信。他将信展开,一行工整有力的毛笔字便出现在他的眼前:《关于建设我国卫星通信的建议》。

一见这个题目,周恩来马上将信全部展开。这时,他突然一阵剧烈咳嗽,不得不用双手捂住胸口,艰难地弯下腰去。秘书慌忙过去扶住周恩来,周恩来一弯腰,吐出一口带血的痰。
秘书急忙劝告周恩来说:“总理,先回屋休息休息吧。”
周恩来摆了摆手,说:“没事的,过一会儿就好了。”
刚一说完,周恩来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片刻,周恩来端起茶杯,喝了两口,然后拿起信,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周恩来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还用红蓝铅笔在信上画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红杠杠。看着看着,他焦虑的脸上便渐渐舒展开来。

在周恩来看来,此信写得很认真,很有见解,很有感情,也很有个性。不仅言简意赅,文笔流畅,书写规范,字迹清楚,而且,内容扎实,情况熟悉,逻辑严谨,推论准确,对中国的通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十分透彻。许多观点新鲜独特,很有价值,却又不带政治色彩和个人目的。作者先阐述了我国发展通信卫星的重要意义之后,又对我国发展通信卫星的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了论证,最后,信这样写道: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做到大力协同。只要国家出面,把全国各部门的优势集中起来,我国的通信卫星就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搞上去。因此,我们建议:由国家出面,统一组织安排我国的通信卫星研制问题。

周恩来看完信,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写信人的名字上:黄仲玉、钟义信、林克平。

这三位是什么人呢?

周恩来在三个人的名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一道红杠杠,然后又打上一个问号,这才站起身来,在办公桌前踱开了步子。
据工作人员后来回忆说,看完信之后的周恩来很激动,当时就叫过秘书,问起尼克松访华结束后留在中国的那个活动卫星地面站的情况。
秘书告诉周恩来说,这个美国的卫星地面站现在仍在北京,后来新买的也在。只是,有人对购买美国卫星地面站的事,一直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前一段时间,有人还写了告状信到“中央文革”小组,闹腾得比较厉害。

周恩来听后,似乎一下被触动了什么,脸上闪过一丝忧虑的神情,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周恩来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拿着那封被他画下了无数红道道的来信,起身慢慢走到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陷入了一种难言的沉思之中。
应该说两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随身带来的那个黑匣子,对周恩来所产生的震动是比较大的。作为见多识广的周恩来,当然早就知道美国的通信比中国的通信先进,但他毕竟是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无线电通信专家,他没想到,美国那个小小的“黑匣子”居然能将他和尼克松在北京的一言一行,眨眼间通过通信卫星传到美国的千家万户,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使他恍然感到,尽快发展中国的通信卫星,实在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因此,他指示有关部门,买下了美国的两个卫星通信地面站,一个用于军事研究,另一个则用于民用开发。
未完待续,有人看就继续更新
有点意思。楼主继续揭秘啊
但出乎周恩来意料的是,后来江青等人则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在某些基层单位掀起了一股大批“洋奴哲学”的风潮,说什么买美国的卫星地面站是“崇洋媚外”,是“践踏国格”,是“大长资产阶级的威风,大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再加上后来一部分专家们到美国考察时,美国人送给了他们一对水晶蜗牛。这对水晶蜗牛拿回国后,又被江青等人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下至车间,上到中央,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1974年1月25日,“批林批孔”运动揭开序幕后,江青等人更是借此推波助澜,到处将买卫星地面站的事和“蜗牛事件”散布扩张,小题大做。就在不久前,江青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万人大会上,竟然还公开点名,对所谓的“蜗牛事件”做了凶狠的批判;并含沙射影,矛头直指他本人,说“蜗牛事件”是典型的“爬行主义”,是典型的“洋奴哲学”,其后台人物就在中央!
在如此剑拔弩张的形势下,面对这封普通而又非凡的群众来信,该做何处理呢?
周恩来捂着胸口,再次踱开了步子。
据有关工作人员回忆,这个凌晨的周恩来显得特别的疲累和憔悴,他看完信后,心情一直很沉重,犹如决战前的一位统帅,一时难以下定决心。他在屋里大约踱步几分钟,又到旁边用凉水洗了一把脸,这才重新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再一次拿起信认真看了起来。
片刻,周恩来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信的天头这样写道:

即送春桥、剑英、洪文、先念同志。阅后批交计委、国防科委联合召开一个有关部门会议,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妥否请酌。

周恩来
1974年5月19日

这就是周恩来著名的“5·19”批示。
周恩来写完这个批示之后的第十三天,即1974年6月1日,便被迫住进了305医院。此后,周恩来再也没有回到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
“5·19”批示,是周恩来生前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批示,也是最后一个批示。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总理办公室被撤了,值班室也没了,可不啥都得自己做。
当时很多人才靠边站 ,比如邓小平 , 刘少奇 ,都是谁让他们去吃牢饭的呢 ?
犯了错还不受惩罚,梦呢。
“文化大革命”前,因有人向毛主席反映周恩来的秘书太多,毛主席便讲了一句:“不要什么事情都靠秘书!”周恩来知道后,便撤销了总理办公室,将原来的“总理办公室”改称“总理值班室”,并只留下了两个秘书和三个干事。

是啊,管理国家哪有整天阶级斗争累...
nnimo2011 发表于 2015-12-3 23:04
毛主席比他更累 , 游泳和聊天很累的 。
舵手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5-12-5 11:47
“文化大革命”前,因有人向毛主席反映周恩来的秘书太多,毛主席便讲了一句:“不要什么事情都靠秘书!”周 ...
叫你少做点,结果你还要做,只好累。


这文章,是站在走资派的立场来写

明着写总理,实批文革

文革有错吗,

三十年过去了,人民眼睛雪亮,大批官老爷想变成亿万富翁,私有化是捷径,人民当家作主变成打工仔


四人帮里面没人有亿万家产,倒是官老爷后代富可敌国


编造这种垃圾文学,消费死人很光荣么

编造这种垃圾文学,消费死人很光荣么
总理,良相!
那个疯狂的年代啊!
总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此,他指示有关部门,买下了美国的两个卫星通信地面站,一个用于军事研究,另一个则用于民用开发
----------------------------------
这是真事不?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没看到文章中有人在故意整他吗?
无聊之极 发表于 2015-12-5 17:48
这文章,是站在走资派的立场来写

明着写总理,实批文革
文革不但错了,而且一丁点对的地方都没有,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彻底失败。

文革是中国人的耻辱,发动文革的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ying2kangta 发表于 2015-12-3 12:26
他为什么要事必躬亲?应该适当分权分责任,很多人在很多领域也是很有能力的。
号称举重若轻的286提拔的红小孩搞出个西藏汉人大撤退 两少一宽;紫阳真人搞出个官倒一号 价格闯关。
号称举重若轻的286提拔的红小孩搞出个西藏汉人大撤退 两少一宽;紫阳真人搞出个官倒一号 价格闯关。
老了残了不撤你想他们全死在高原?闯不过就停嘛,经济政策完全可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