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民间军事传统缺乏对 速度对效率的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19:33


我觉得民间军事传统缺乏对 速度对效率的理解。民间的军事图景基本都是静态的。
这方面可以看民间影响最大的军事教科书“三国演义”。
三国对军事胜负考虑基本上就是 后勤弱点延伸的打后勤,地理气候延伸的火攻水攻,打埋伏,信息不对称,打埋伏,偷袭,针对于军事首脑的性格弱点,用间,结盟。
对于速度的利用基本就是用在偷袭,或者突然性这些很简单的方面。
这些基本上都没有时间速度效率上的考虑。这些战斗图景基本都是静态的。类似于排阵对抗。
而这个弱点造成,古代中原对马战的理解低不重视。现代造成的问题就是民间对航空母舰对海军的理解力较低。一说航母民间很多人都觉得是个耙子,我觉得古代很可能也会有很多人说骑兵就是个耙子。一箭把马射死就完了(射人先射马)
其实战争,我觉得就象围棋一样,都是高效率战胜低效率。 而棋类抹平了基础效率的。大家都一样。而事实上,速度或叫战力投送的速度是最基础的效率。很多时候是有巨大差别的。
如果在战力投送速度上差很多,基本可以说别打了,9层是输。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表明速度重要性。

假设敌我双方都是 100个兵。双方每个兵火力一样,但我方战力投送速度比对手高很多。就这个优势。与对手打。

敌手分兵两部驻守A, B两个有一定距离的据点。每个据点 有50个兵。
我手里也有100个兵,怎 么打呢?
我可以先分兵一部20个兵 ,一部80个兵。
20兵吸引对手A部50兵。采取粘打战术不硬抗。A据点 50兵来追就跑,50兵不追就打。我兵速度快,你跑不掉。你如果只跑不打,就损失严重,如果想打就没法跑。但我20兵就跑了。
另80个兵,跑到对手B部攻打。 80打50我火力优,硬吃掉。损失20个兵,我方胜。
剩余60兵回师(我速度快)与前面的兵汇合,这时 前20兵消耗 10个兵剩10个兵,对手A点50兵消耗10个兵,剩余40兵。
这时70个兵打 对手 40个兵,我方胜利。

当然有人说了,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如果B点被强攻,那 A点的应该跑来增援。但是前提是我的兵速度比对手快得多,所以对手根本甩不开我方粘打的20个兵,对手一跑就会被打,想打就跑不了。
A点只能眼看着我硬吃掉B点。

当然还有人说,当据点的防御是吃素的么?80个兵打 50个兵不一定打得下来。
是的,据点的防御加成很高,我 80个兵的确不一定吃得下 据点里的50个兵。一旦我发现了这个苗头,我80兵可以回师与20汇合,一起攻打 A点。100个兵打 50个兵够了吧?
你还会说,我 B点的可以来增援。对,没问题。你来增援,是不是就会出据点了?这时候我80兵再杀个回马枪,半道打你的50兵,这就形成围点打援。你这50兵没有了据点加成,还是输。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我的兵力投送速度比对手快,我的基础效率就明显高,我很容易就会形成局部兵力优势硬吃。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A,B点50兵都呆在据点不动,硬抗我的兵。

这样就行了么?当然不行。这样我就很容易。把 你的 100个兵围在据点里动弹不得。然后再切断补给线。据点能产粮食么?据点产淡水么?围个 半年一年,据点里该人吃人了吧。对手100个兵不攻自破。

    当然还可能会有人说,我为什么要分兵驻守,我可以合兵一处。100个兵在一起,怎么样,没弱点了吧。
还是错。第一,合兵一处,兵力展不开,火力无法发挥。空有几万大军,有战力输出只是外围的一圈。战力大打折扣。
第二,合兵一处,控制地盘就小,控制力大打折扣。
第三,这样据点内的资源相对更少。据点内能产粮食么?据点产淡水么。补给从哪里来?我还是很容易把你的 100个兵围在据点里,饿死你。

这就是步兵打骑兵的囧境,怎么打怎么输。“天下武功,无坚不催,唯快不破”我觉得这可以当成军事箴言。
所以(兵力投送)速度是基础效率,一但低了,就老实憋科技树,把战略兵力投送速度提上来,不然这仗没法打。

这方面“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能静态地理解。孙子说的是取势。不断地厚积优势。战略投送速度就是优势的一种。有了这些绝对优势,再“笨”都能打胜仗。所以,孙子说“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为不可胜,这不能只简单理解为 给坦克,四周都围上一圈一样厚的装甲, 这样自重都会压跨自已。不能理解为在边境上驻一圈围墙,不能理解为在海岸线驻一圈岸基炮。这样资源都会耗死你。就象秦国样。可以想象,如果你给国家围一圈防御,先不说国家有没有资源实现,真到战斗地时候,就只有几个点的防御起到抵抗的作用。其他大部分防御的效能为0。这些防御花的资源效能也为0。 其实这也是一种效率。这体现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在这种极低的资源利用效率下耗费了大量资源防御,对敌手的威胁是0。兵力投送速度是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其他种种效率,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动员效率,等等共同够成一个整体的战斗效率。效率高胜效率低。






我觉得民间军事传统缺乏对 速度对效率的理解。民间的军事图景基本都是静态的。
这方面可以看民间影响最大的军事教科书“三国演义”。
三国对军事胜负考虑基本上就是 后勤弱点延伸的打后勤,地理气候延伸的火攻水攻,打埋伏,信息不对称,打埋伏,偷袭,针对于军事首脑的性格弱点,用间,结盟。
对于速度的利用基本就是用在偷袭,或者突然性这些很简单的方面。
这些基本上都没有时间速度效率上的考虑。这些战斗图景基本都是静态的。类似于排阵对抗。
而这个弱点造成,古代中原对马战的理解低不重视。现代造成的问题就是民间对航空母舰对海军的理解力较低。一说航母民间很多人都觉得是个耙子,我觉得古代很可能也会有很多人说骑兵就是个耙子。一箭把马射死就完了(射人先射马)
其实战争,我觉得就象围棋一样,都是高效率战胜低效率。 而棋类抹平了基础效率的。大家都一样。而事实上,速度或叫战力投送的速度是最基础的效率。很多时候是有巨大差别的。
如果在战力投送速度上差很多,基本可以说别打了,9层是输。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表明速度重要性。

假设敌我双方都是 100个兵。双方每个兵火力一样,但我方战力投送速度比对手高很多。就这个优势。与对手打。

敌手分兵两部驻守A, B两个有一定距离的据点。每个据点 有50个兵。
我手里也有100个兵,怎 么打呢?
我可以先分兵一部20个兵 ,一部80个兵。
20兵吸引对手A部50兵。采取粘打战术不硬抗。A据点 50兵来追就跑,50兵不追就打。我兵速度快,你跑不掉。你如果只跑不打,就损失严重,如果想打就没法跑。但我20兵就跑了。
另80个兵,跑到对手B部攻打。 80打50我火力优,硬吃掉。损失20个兵,我方胜。
剩余60兵回师(我速度快)与前面的兵汇合,这时 前20兵消耗 10个兵剩10个兵,对手A点50兵消耗10个兵,剩余40兵。
这时70个兵打 对手 40个兵,我方胜利。

当然有人说了,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如果B点被强攻,那 A点的应该跑来增援。但是前提是我的兵速度比对手快得多,所以对手根本甩不开我方粘打的20个兵,对手一跑就会被打,想打就跑不了。
A点只能眼看着我硬吃掉B点。

当然还有人说,当据点的防御是吃素的么?80个兵打 50个兵不一定打得下来。
是的,据点的防御加成很高,我 80个兵的确不一定吃得下 据点里的50个兵。一旦我发现了这个苗头,我80兵可以回师与20汇合,一起攻打 A点。100个兵打 50个兵够了吧?
你还会说,我 B点的可以来增援。对,没问题。你来增援,是不是就会出据点了?这时候我80兵再杀个回马枪,半道打你的50兵,这就形成围点打援。你这50兵没有了据点加成,还是输。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我的兵力投送速度比对手快,我的基础效率就明显高,我很容易就会形成局部兵力优势硬吃。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A,B点50兵都呆在据点不动,硬抗我的兵。

这样就行了么?当然不行。这样我就很容易。把 你的 100个兵围在据点里动弹不得。然后再切断补给线。据点能产粮食么?据点产淡水么?围个 半年一年,据点里该人吃人了吧。对手100个兵不攻自破。

    当然还可能会有人说,我为什么要分兵驻守,我可以合兵一处。100个兵在一起,怎么样,没弱点了吧。
还是错。第一,合兵一处,兵力展不开,火力无法发挥。空有几万大军,有战力输出只是外围的一圈。战力大打折扣。
第二,合兵一处,控制地盘就小,控制力大打折扣。
第三,这样据点内的资源相对更少。据点内能产粮食么?据点产淡水么。补给从哪里来?我还是很容易把你的 100个兵围在据点里,饿死你。

这就是步兵打骑兵的囧境,怎么打怎么输。“天下武功,无坚不催,唯快不破”我觉得这可以当成军事箴言。
所以(兵力投送)速度是基础效率,一但低了,就老实憋科技树,把战略兵力投送速度提上来,不然这仗没法打。

这方面“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能静态地理解。孙子说的是取势。不断地厚积优势。战略投送速度就是优势的一种。有了这些绝对优势,再“笨”都能打胜仗。所以,孙子说“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为不可胜,这不能只简单理解为 给坦克,四周都围上一圈一样厚的装甲, 这样自重都会压跨自已。不能理解为在边境上驻一圈围墙,不能理解为在海岸线驻一圈岸基炮。这样资源都会耗死你。就象秦国样。可以想象,如果你给国家围一圈防御,先不说国家有没有资源实现,真到战斗地时候,就只有几个点的防御起到抵抗的作用。其他大部分防御的效能为0。这些防御花的资源效能也为0。 其实这也是一种效率。这体现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在这种极低的资源利用效率下耗费了大量资源防御,对敌手的威胁是0。兵力投送速度是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其他种种效率,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动员效率,等等共同够成一个整体的战斗效率。效率高胜效率低。




机动性,中国古代也强调骑兵重要性的。但是和火力和防护一样,它都有个反面特性就是成本,最后都得在成本上做平衡。
机动性明明是游击战争的特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军队主力保持游击队一样的高机动性

joeliang2000 发表于 2015-11-18 10:49
机动性,中国古代也强调骑兵重要性的。但是和火力和防护一样,它都有个反面特性就是成本,最后都得在成本上 ...


古代强调骑兵的重要性,比如百乘之国之类,更多的给人感觉是骑兵战力高(静态的),或者是小视野范围内的战术机动速度,快马如风,但不看重骑兵的战略机动性速度高。
我觉得,骑兵最大用处是战略机动性高。这个意识古代没社会基础,造成了总想用重装步兵或者堡垒硬抗骑兵而胜利。这从整体上讲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
joeliang2000 发表于 2015-11-18 10:49
机动性,中国古代也强调骑兵重要性的。但是和火力和防护一样,它都有个反面特性就是成本,最后都得在成本上 ...


古代强调骑兵的重要性,比如百乘之国之类,更多的给人感觉是骑兵战力高(静态的),或者是小视野范围内的战术机动速度,快马如风,但不看重骑兵的战略机动性速度高。
我觉得,骑兵最大用处是战略机动性高。这个意识古代没社会基础,造成了总想用重装步兵或者堡垒硬抗骑兵而胜利。这从整体上讲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5-11-18 11:01
机动性明明是游击战争的特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军队主力保持游击队一样的高机动性
游击战最大的特点是隐藏。军队主力都应该会打运动战。
OwO 发表于 2015-11-18 11:15
游击战最大的特点是隐藏。军队主力都应该会打运动战。
后勤可是跟不上~~~



一方面,打得对方还不了手,后勤是安全的。等对手回过神,我补给又到了。第二,可以就地补给。
实在没补给可以后撤取后勤补给,当然这些都需要你的速度比对手快,如果比对手慢太多,一后撤就会被击溃。甩不掉对手。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5-11-18 11:17
后勤可是跟不上~~~


一方面,打得对方还不了手,后勤是安全的。等对手回过神,我补给又到了。第二,可以就地补给。
实在没补给可以后撤取后勤补给,当然这些都需要你的速度比对手快,如果比对手慢太多,一后撤就会被击溃。甩不掉对手。
OwO 发表于 2015-11-18 11:25
一方面,打得对方还不了手,后勤是安全的。等对手回过神,我补给又到了。第二,可以就地补给。
实在没 ...
希特勒拿破仑哭晕在坟地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5-11-18 11:27
希特勒拿破仑哭晕在坟地
希特勒拿破仑打的胜仗可不少。
OwO 发表于 2015-11-18 11:28
希特勒拿破仑打的胜仗可不少。
最后都让后勤拖垮了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5-11-18 11:33
最后都让后勤拖垮了
这是另个问题。所以战争是综合性素质的对抗。
楼主举的例子,活生生就是解放战争中共军打国军的现实战例。
战略机动性确实是很重要的参数,楼上说的国共战争其实就体现的很明显,所谓的共军铁脚板,老是形成局部优势,国军永远处在战略被动,被分割吃肉,另外在武器上很有体现的就是苏联T-34,纸面数据不如德国车耀眼,但战略机动行程5、6百公里,实战中一代名车。

但话说回来,这种现代思维,那也是人类战争史逐渐累积出来的,可不是古代中国人独缺的事,就说直到二战德国的武备,那还不是欠缺这方面的考虑,大家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