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蛋疼贴]关于空客A320的中下单翼和波音B737的下单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50:52


先发图吧,毕竟用中下单翼的不止a320一款,图204也是中下单翼。

先发图吧,毕竟用中下单翼的不止a320一款,图204也是中下单翼。


波音737系列的下单翼

波音737系列的下单翼


啥?这不是“相当于事实和真理范畴的东西”吗?咋成无知蛋疼了?{:soso_e120:}

我都可以帮你归纳下:
A320中央翼盒(就是你所谓的“穿过机舱的修形块”){:soso_e120:} 突出于机身下表面,因此它叫“中下单翼”,尽管它的机翼安装位置相对737更靠下
而737中央翼盒不突出于机身下表面,因此它叫下单翼
以后判断上中下单翼不再是以机翼相对机身的垂直位置为标准,而是以中央翼盒是否突出为标准,你打败了所有教科书!恭喜你!

啥?这不是“相当于事实和真理范畴的东西”吗?咋成无知蛋疼了?{:soso_e120:}

1.PNG (21.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8 01:43 上传


我都可以帮你归纳下:
A320中央翼盒(就是你所谓的“穿过机舱的修形块”){:soso_e120:} 突出于机身下表面,因此它叫“中下单翼”,尽管它的机翼安装位置相对737更靠下
而737中央翼盒不突出于机身下表面,因此它叫下单翼
以后判断上中下单翼不再是以机翼相对机身的垂直位置为标准,而是以中央翼盒是否突出为标准,你打败了所有教科书!恭喜你!
该搬的都先搬过来,等楼主贴网络百科来驳






YsMilan坛友如果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下单翼,就请不要再回我的帖。
不是我打败了你,而是无知打败了你。

歼10的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net.ru/wiki/%E6%AD%BC-10
歼-10
Ambox outdated serious.svg
本条目需要更新。(2014年2月5日)
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时,请移除本模板。
歼-10
J-10
J-10a zhas.png
J-10A起飞
概观
类型        第四代多用途战机
代号        猛龙
乘员        1/2人
首飞        1998年3月23日[1]
服役        2005年[2]
设计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生产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产量        估计400架(截至2014年8月,有13个团装备)[3]
现况        现役
主要用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衍生机型        歼-10A、歼-10S,歼-10B及歼-10C等
技术数据
长度        16.43米
翼展        9.75米
高度        5.43米
翼面积        40平方米(估计)
空重        8840公斤[4]
正常起飞重量        12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公斤[4]
发动机        AL-31FN(俄)/WS-10A/B(中)
推力        122.58kN / 132kN/142kN
最大燃油量        3600kg(估计)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        2马赫(高空)[5][6],1.2马赫(低空)[7]
爬升率        、300 m/s
实用升限        17000米
最大航程        1850公里
作战半径        550公里[4]
翼负荷        270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1.024(正常起飞重量)
最大过载        +9/-3g[7]
滑跑距离       
最小起飞滑跑距离: 350米
最小着陆滑跑距离: 400-650米
武器装备
机枪        1×23mm口径双管机炮
火箭        90mm 无导引对地火箭弹舱
导弹        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
鹰击-91多用途导弹
鹰击-83反舰导弹
雷电-10反辐射导弹
霹雳-8空空导弹
霹雳-11空空导弹
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
炸弹        雷霆-2激光导引炸弹
雷石-6滑翔炸弹
200A反跑道炸弹
各式传统炸弹
其他       
高空水平加速: 马赫数1.2加速至1.6的时间需约69秒
瞬间盘旋角速度: 33度/秒
稳定盘旋半径: 小于600m(低空 0.7马赫)
翻滚率: 270度/秒
其他挂载:
可外挂三油箱(机身底部一个、两翼下方各一个)
NRIET KLJ-10 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全向告警器
外挂吊舱:
红光-I型 红外线搜索吊舱
BM/KG300G 防卫干扰吊舱
KZ900 电子侦察吊舱
蓝天导航攻击吊舱
FILAT 前视红外线轰炸导引吊舱

歼-10背面

彩绘涂装的单座机与双座机

歼-10B不但航电性能大幅提升,也已经拥有DSI进气道与高度国产化的太行发动机
歼-10(编号J-10;中国官方命名猛龙;[7]北约代号火鸟(Firebird))[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生产的单发、全天候、多功能、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歼-10于1986年开始研制,[9]由刘高倬担任总指挥,晏翔担任副总指挥,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10] 1998年3月歼-10首飞成功,数年后正式装备部队,并先后衍生出歼-10A、歼-10S及歼-10B等型号。最新的歼-10C于2015年初首飞,以后将批量装备人民解放军。

虽然有关歼-10研发的消息自1980年代起已开始流传,并且非官方的歼-10照片在互联网络上不断曝光,但直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方才正式证实其存在。[11]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首次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多次失败下马项目后首次满足中国空军需要的研制成功的制空型战机。

目录
1        发展历程
1.1        发动机问题
2        设计
2.1        外型结构
2.2        动力
2.3        航电系统
2.4        武器
3        衍生型
3.1        歼-10A
3.2        歼-10S
3.3        歼-10B
3.4        歼-10C
3.5        歼-10AY/SY
3.6        FC-20
4        服役状况
5        评价
6        事故
7        流行文化
7.1        电影
8        相关条目
9        参考资料
10        外部链接


发展历程[编辑]
歼-10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公司(132厂)制造。据公开的报道项目名称“10号工程”。611所最初利用歼-9战机(因研发一再拖延最终下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成果。

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12] 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并开始在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测试。中国官方公布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解放军空军44师131团换装歼-10战机,成为解放军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作战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发动机问题[编辑]
歼-10配套发动机是影响歼-10研制进度的一个瓶颈,由于涡扇-10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大大落后于歼-10的研制进度,为了降低研制风险,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发动机最初装备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用于俄制苏-27“侧卫”战斗机的AL-31F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AL-31FN较AL-31F外型尺寸稍有所减小(曾有说法用WS-10A改进歼-11A(即俄制苏-27战机的国产化型号),证明与AL-31FN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不需很大的改装难度),最大的变化是发动机附件安装位置的变化。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发动机研制生产达成协议,为此歼-10的后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首笔发动机订单1996年签订,1997年开始交付。同时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上也看到有试验机型使用中国生产的涡扇-10(WS-10, 中国官方命名为“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随着国产涡扇-10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测试投入批量生产,改进型WS-10A会用于歼-10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设计[编辑]
歼-10全部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CADI),属于成都飞机制造厂(CAIC)的下属部门。. 主要工程师有:

薛炽寿:总工程师
周自全:首席测试工程师兼主任,试飞总师.
桑建华:外型设计师.
宋文骢:单座总设计师
杨伟:单座飞控系统负责人,双座总设计师,现任成飞研究所总设计师[13]
雷强:首席试飞员
外型结构[编辑]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动力[编辑]
歼-10服役最初使用的是1台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俄制苏-27战机配套的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 国产涡扇-10涡轮扇发动机经过改进(型号WS-10A)投入批量生产,后续生产的歼-10则装备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电系统[编辑]
据称歼-10的电子设备比其他中国战机较先进,座舱为全“玻璃化”界面,配备一具平视显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视多功能显示屏(MFD),采用1553B数字总线,信息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国战机甚至同期沈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11(苏-27的中国版本)。飞行作战所必须的控制开关集中于中置的驾驶杆以及座舱左侧的油门杆。

歼-10服役时装备1台全相参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具备超视距、多目标能力,据称最大搜索距离160公里,上视射距100公里,下视射距80公里。飞行员配备了头盔瞄准具。

武器[编辑]
歼-10装备一门23mm口径航炮,机身具有11个机外武器挂架,可以外挂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导航/目标指示吊舱,精确制导武器等。

衍生型[编辑]
歼-10A[编辑]
歼-10A为单座量产机型,外销代号F-10A。[14]

歼-10S[编辑]
歼-10S为J-10A的双座教练机型号,前机身拉长以放入后座,两名飞行员以纵向座于单一座舱罩下。机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电系统,除教练外,亦保留了作战功能。J-10S亦可以用于加强对地攻击型,后座飞行员可以担任武器操作员。[15]

歼-10B[编辑]
歼-10B是基于J-10A大幅度改进型,配备DSI进气道(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雷达罩被重新设计,取消了传统圆锥型的雷达罩,更改为扁身锥型,驾驶舱前方安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内藏红外线搜索及追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应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鳍切尖,进一步改进气动布局,整合有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2009年3月歼-10B的照片出现在中文网络上,证实了歼-10B的存在。2014年10月9日据俄罗斯军队消息网报道,中国将生产1200架歼10B 对抗日韩台空军[16]。

2015年1月份央视公布歼-10B已经量产[17],相对于歼-10A的改进包括了:

机头线条向下倾斜;
垂尾切尖;
腹鳍切尖;
加装了固定的光电探测仪;
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改为类似于FC-1/JF-17生产型已经采用的DSI进气道;
雷达罩外形改变,近期照片已经披露了歼-10B安装了相控阵火控雷达。
最新的1035号原型机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国产FWS-10B“太行”改进型涡轮扇发动机。
1035号原型机还将1031、1033号原型机主翼翼根处的一对电子战吊舱内置。
1035号原型机在鸭翼翼根前端有水滴状突起,疑似某种天线或为了隐身考虑而遮挡鸭翼缝隙的改动。
歼-10C[编辑]
2015年2月央视间接证实编号1051的实验机为歼-10C,是B型的同外形改进,配备主动相控阵雷达,强化电战系统和对海攻击。[18]

歼-10AY/SY[编辑]
歼-10AY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配备与歼-10A大致相同,机头上的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时在机翼挂架上安装了拉烟装置,用于表演时进行拉烟演示。歼-10SY则为歼-10AY的双座版。[19]

FC-20[编辑]
FC-20为预定销售予巴基斯坦的歼-10外销型,[20]于2010年年末,有相关消息指出解放军将会外销J-10A。[21]

服役状况[编辑]
Chengdu J-10.svg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4年1月,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了15架歼-10。中国官方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歼10战斗机服役的消息以及新闻片段。2009年11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纪念建军60周年的飞行表演中,歼-10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后首次亮相。2012年5月30日解放军报报道称,东海舰队航空兵已列装J-10,配图显示战机为海军的白色涂装。截止2014年8月,有400架服役。[3]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空军于当地媒体采访表示预订订购36架歼-10[22],在2014-15年交付使用,而最终订量将达150架[3]。
伊朗
伊朗空军于2015年采购2个中队共24架歼-10
[1]

评价[编辑]

J-10AY的彩绘
在美国权威航空杂志(宇航一周及空间技术)内的报导中,歼-10A的性能略低于美国的F-16E批次60。[23]但造价只是F-16E批次60的一半,将会成为外销市场的对手,但要先解决自主研发引擎的问题。而歼-10B装备上了相控阵雷达,领先于F-15和苏-30,可以跟欧俄等第四代半战机竞争。[24]

事故[编辑]
2014年11月15日,一架歼-10B战斗机(后证实为歼-10S),在四川试飞时坠毁在该省成都市郫县三道堰一个新楼盘售楼部,当场爆炸并起火,现场至少7人受伤。残骸可见俄罗斯制的AL31F引擎。
2015年04月10日,内地官媒曝出中国自行研制的主力战机歼10,在早期批次发生淋雨后机体进水,后经过改进解决了问题。
流行文化[编辑]
电影[编辑]
《歼十出击》
《鹰隼大队》(大陆连续剧)
《十号机密》
相关条目[编辑]
狮式战斗机
F-CK-1 A/B经国号战机
闪电80战斗机
枭龙战机
F-16战隼战斗机
参考资料[编辑]


YsMilan坛友如果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下单翼,就请不要再回我的帖。
不是我打败了你,而是无知打败了你。

歼10的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net.ru/wiki/%E6%AD%BC-10
歼-10
Ambox outdated serious.svg
本条目需要更新。(2014年2月5日)
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时,请移除本模板。
歼-10
J-10
J-10a zhas.png
J-10A起飞
概观
类型        第四代多用途战机
代号        猛龙
乘员        1/2人
首飞        1998年3月23日[1]
服役        2005年[2]
设计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生产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产量        估计400架(截至2014年8月,有13个团装备)[3]
现况        现役
主要用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衍生机型        歼-10A、歼-10S,歼-10B及歼-10C等
技术数据
长度        16.43米
翼展        9.75米
高度        5.43米
翼面积        40平方米(估计)
空重        8840公斤[4]
正常起飞重量        12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公斤[4]
发动机        AL-31FN(俄)/WS-10A/B(中)
推力        122.58kN / 132kN/142kN
最大燃油量        3600kg(估计)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        2马赫(高空)[5][6],1.2马赫(低空)[7]
爬升率        、300 m/s
实用升限        17000米
最大航程        1850公里
作战半径        550公里[4]
翼负荷        270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1.024(正常起飞重量)
最大过载        +9/-3g[7]
滑跑距离       
最小起飞滑跑距离: 350米
最小着陆滑跑距离: 400-650米
武器装备
机枪        1×23mm口径双管机炮
火箭        90mm 无导引对地火箭弹舱
导弹        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
鹰击-91多用途导弹
鹰击-83反舰导弹
雷电-10反辐射导弹
霹雳-8空空导弹
霹雳-11空空导弹
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
炸弹        雷霆-2激光导引炸弹
雷石-6滑翔炸弹
200A反跑道炸弹
各式传统炸弹
其他       
高空水平加速: 马赫数1.2加速至1.6的时间需约69秒
瞬间盘旋角速度: 33度/秒
稳定盘旋半径: 小于600m(低空 0.7马赫)
翻滚率: 270度/秒
其他挂载:
可外挂三油箱(机身底部一个、两翼下方各一个)
NRIET KLJ-10 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全向告警器
外挂吊舱:
红光-I型 红外线搜索吊舱
BM/KG300G 防卫干扰吊舱
KZ900 电子侦察吊舱
蓝天导航攻击吊舱
FILAT 前视红外线轰炸导引吊舱

歼-10背面

彩绘涂装的单座机与双座机

歼-10B不但航电性能大幅提升,也已经拥有DSI进气道与高度国产化的太行发动机
歼-10(编号J-10;中国官方命名猛龙;[7]北约代号火鸟(Firebird))[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生产的单发、全天候、多功能、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歼-10于1986年开始研制,[9]由刘高倬担任总指挥,晏翔担任副总指挥,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10] 1998年3月歼-10首飞成功,数年后正式装备部队,并先后衍生出歼-10A、歼-10S及歼-10B等型号。最新的歼-10C于2015年初首飞,以后将批量装备人民解放军。

虽然有关歼-10研发的消息自1980年代起已开始流传,并且非官方的歼-10照片在互联网络上不断曝光,但直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方才正式证实其存在。[11]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首次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多次失败下马项目后首次满足中国空军需要的研制成功的制空型战机。

目录
1        发展历程
1.1        发动机问题
2        设计
2.1        外型结构
2.2        动力
2.3        航电系统
2.4        武器
3        衍生型
3.1        歼-10A
3.2        歼-10S
3.3        歼-10B
3.4        歼-10C
3.5        歼-10AY/SY
3.6        FC-20
4        服役状况
5        评价
6        事故
7        流行文化
7.1        电影
8        相关条目
9        参考资料
10        外部链接


发展历程[编辑]
歼-10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公司(132厂)制造。据公开的报道项目名称“10号工程”。611所最初利用歼-9战机(因研发一再拖延最终下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成果。

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12] 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并开始在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测试。中国官方公布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解放军空军44师131团换装歼-10战机,成为解放军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作战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发动机问题[编辑]
歼-10配套发动机是影响歼-10研制进度的一个瓶颈,由于涡扇-10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大大落后于歼-10的研制进度,为了降低研制风险,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发动机最初装备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用于俄制苏-27“侧卫”战斗机的AL-31F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AL-31FN较AL-31F外型尺寸稍有所减小(曾有说法用WS-10A改进歼-11A(即俄制苏-27战机的国产化型号),证明与AL-31FN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不需很大的改装难度),最大的变化是发动机附件安装位置的变化。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发动机研制生产达成协议,为此歼-10的后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首笔发动机订单1996年签订,1997年开始交付。同时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上也看到有试验机型使用中国生产的涡扇-10(WS-10, 中国官方命名为“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随着国产涡扇-10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测试投入批量生产,改进型WS-10A会用于歼-10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设计[编辑]
歼-10全部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CADI),属于成都飞机制造厂(CAIC)的下属部门。. 主要工程师有:

薛炽寿:总工程师
周自全:首席测试工程师兼主任,试飞总师.
桑建华:外型设计师.
宋文骢:单座总设计师
杨伟:单座飞控系统负责人,双座总设计师,现任成飞研究所总设计师[13]
雷强:首席试飞员
外型结构[编辑]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动力[编辑]
歼-10服役最初使用的是1台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俄制苏-27战机配套的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 国产涡扇-10涡轮扇发动机经过改进(型号WS-10A)投入批量生产,后续生产的歼-10则装备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电系统[编辑]
据称歼-10的电子设备比其他中国战机较先进,座舱为全“玻璃化”界面,配备一具平视显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视多功能显示屏(MFD),采用1553B数字总线,信息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国战机甚至同期沈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11(苏-27的中国版本)。飞行作战所必须的控制开关集中于中置的驾驶杆以及座舱左侧的油门杆。

歼-10服役时装备1台全相参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具备超视距、多目标能力,据称最大搜索距离160公里,上视射距100公里,下视射距80公里。飞行员配备了头盔瞄准具。

武器[编辑]
歼-10装备一门23mm口径航炮,机身具有11个机外武器挂架,可以外挂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导航/目标指示吊舱,精确制导武器等。

衍生型[编辑]
歼-10A[编辑]
歼-10A为单座量产机型,外销代号F-10A。[14]

歼-10S[编辑]
歼-10S为J-10A的双座教练机型号,前机身拉长以放入后座,两名飞行员以纵向座于单一座舱罩下。机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电系统,除教练外,亦保留了作战功能。J-10S亦可以用于加强对地攻击型,后座飞行员可以担任武器操作员。[15]

歼-10B[编辑]
歼-10B是基于J-10A大幅度改进型,配备DSI进气道(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雷达罩被重新设计,取消了传统圆锥型的雷达罩,更改为扁身锥型,驾驶舱前方安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内藏红外线搜索及追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应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鳍切尖,进一步改进气动布局,整合有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2009年3月歼-10B的照片出现在中文网络上,证实了歼-10B的存在。2014年10月9日据俄罗斯军队消息网报道,中国将生产1200架歼10B 对抗日韩台空军[16]。

2015年1月份央视公布歼-10B已经量产[17],相对于歼-10A的改进包括了:

机头线条向下倾斜;
垂尾切尖;
腹鳍切尖;
加装了固定的光电探测仪;
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改为类似于FC-1/JF-17生产型已经采用的DSI进气道;
雷达罩外形改变,近期照片已经披露了歼-10B安装了相控阵火控雷达。
最新的1035号原型机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国产FWS-10B“太行”改进型涡轮扇发动机。
1035号原型机还将1031、1033号原型机主翼翼根处的一对电子战吊舱内置。
1035号原型机在鸭翼翼根前端有水滴状突起,疑似某种天线或为了隐身考虑而遮挡鸭翼缝隙的改动。
歼-10C[编辑]
2015年2月央视间接证实编号1051的实验机为歼-10C,是B型的同外形改进,配备主动相控阵雷达,强化电战系统和对海攻击。[18]

歼-10AY/SY[编辑]
歼-10AY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配备与歼-10A大致相同,机头上的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时在机翼挂架上安装了拉烟装置,用于表演时进行拉烟演示。歼-10SY则为歼-10AY的双座版。[19]

FC-20[编辑]
FC-20为预定销售予巴基斯坦的歼-10外销型,[20]于2010年年末,有相关消息指出解放军将会外销J-10A。[21]

服役状况[编辑]
Chengdu J-10.svg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4年1月,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了15架歼-10。中国官方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歼10战斗机服役的消息以及新闻片段。2009年11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纪念建军60周年的飞行表演中,歼-10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后首次亮相。2012年5月30日解放军报报道称,东海舰队航空兵已列装J-10,配图显示战机为海军的白色涂装。截止2014年8月,有400架服役。[3]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空军于当地媒体采访表示预订订购36架歼-10[22],在2014-15年交付使用,而最终订量将达150架[3]。
伊朗
伊朗空军于2015年采购2个中队共24架歼-10
[1]

评价[编辑]

J-10AY的彩绘
在美国权威航空杂志(宇航一周及空间技术)内的报导中,歼-10A的性能略低于美国的F-16E批次60。[23]但造价只是F-16E批次60的一半,将会成为外销市场的对手,但要先解决自主研发引擎的问题。而歼-10B装备上了相控阵雷达,领先于F-15和苏-30,可以跟欧俄等第四代半战机竞争。[24]

事故[编辑]
2014年11月15日,一架歼-10B战斗机(后证实为歼-10S),在四川试飞时坠毁在该省成都市郫县三道堰一个新楼盘售楼部,当场爆炸并起火,现场至少7人受伤。残骸可见俄罗斯制的AL31F引擎。
2015年04月10日,内地官媒曝出中国自行研制的主力战机歼10,在早期批次发生淋雨后机体进水,后经过改进解决了问题。
流行文化[编辑]
电影[编辑]
《歼十出击》
《鹰隼大队》(大陆连续剧)
《十号机密》
相关条目[编辑]
狮式战斗机
F-CK-1 A/B经国号战机
闪电80战斗机
枭龙战机
F-16战隼战斗机
参考资料[编辑]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8 01:43
YsMilan坛友如果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下单翼,就请不要再回我的帖。
不是我打败了你,而是无知打败了你。


一个教材上没有,网络百科上有两处作为名词存在的“中下单翼”,且你还拿不出任何定义,除了你搞笑的试图用一个你发明的“穿过机舱的修形块”来说明外...你让我搞清楚这个?
请教我要如何搞清楚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你真当你的话就是真理了?
话说你除了叫我别回你贴还有啥?能不能稍微有点新意?
北航教学幻灯片和航空工业出版社《飞机设计手册》全在上面,话说怎么找不到“中下单翼“这个真理和事实呢?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8 01:43
YsMilan坛友如果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下单翼,就请不要再回我的帖。
不是我打败了你,而是无知打败了你。


一个教材上没有,网络百科上有两处作为名词存在的“中下单翼”,且你还拿不出任何定义,除了你搞笑的试图用一个你发明的“穿过机舱的修形块”来说明外...你让我搞清楚这个?
请教我要如何搞清楚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你真当你的话就是真理了?
话说你除了叫我别回你贴还有啥?能不能稍微有点新意?
北航教学幻灯片和航空工业出版社《飞机设计手册》全在上面,话说怎么找不到“中下单翼“这个真理和事实呢?
帮楼主把他的证据一起贴了:
A320:“ 机翼 悬臂式中下单翼',来自三亿文库
图204:“常规中下单翼”,来自好搜百科
你没看错,就这两句话,这就叫事实!这就叫真理!你被打败了没有?!
2015-11-8 02:20 上传


国内百科似乎全是同一篇文,就没有提这个的

到底该信谁呢?还是相信楼主即真理?{:soso_e120:}

2015-11-8 02:36 上传



连中央翼盒都不知道,不惜现去发明名词描述...
我真好奇了,你哪里来的底气扯客机?又哪里来的底气说你说的就是事实是真理?
继续看楼主的表演:
发明了一个“穿过机舱的修形块”:


放弃吧凡人,他会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LZ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中下了,什么眼神啊!
lxjcad2012 发表于 2015-11-8 09:27
LZ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中下了,什么眼神啊!
楼主一开始可是说中单翼的...
楼主,象这类飞机都是下单丶上单翼布局,“中下单翼”就是下单翼。如果中单翼,翼盒穿过机身中线,过道就不方便,对吧?而且翼盒穿过机身中线相对来说占空间多一些。

您看全球鹰丶RQ无人机都是下单翼,而彩虹丶翼龙无人机经常吹牛却是中单翼,何解?

楼主,象这类飞机都是下单丶上单翼布局,“中下单翼”就是下单翼。如果中单翼,翼盒穿过机身中线,过道就不 ...
然而神雕是下单翼,翼龙彩虹比较小中单翼又怎么了?
龙傲天战玛丽苏 发表于 2015-11-8 16:06
然而神雕是下单翼,翼龙彩虹比较小中单翼又怎么了?
神雕与航模航程差不多吧?航模也有下单翼的。(开玩笑)

粗算一下,看一看“神雕”是“全村鹰”丶“全省鹰”还是“跨省鹰”?
http://lt.cjdby.net/thread-2042559-1-1.html
神雕与航模航程差不多吧?航模也有下单翼的。(开玩笑)

粗算一下,看一看“神雕”是“全村鹰”丶“全省 ...
你高兴就好,42米翼展的全村鹰
龙傲天战玛丽苏 发表于 2015-11-8 16:25
你高兴就好,42米翼展的全村鹰
42米翼展的不是全村鹰,是“全省鹰”可以吧?

不过“神雕”的翼展只有35米。
42米翼展的不是全村鹰,是“全省鹰”可以吧?

不过“神雕”的翼展只有35米。
呵呵,谷歌地图不如你一张嘴
龙傲天战玛丽苏 发表于 2015-11-8 16:35
呵呵,谷歌地图不如你一张嘴
跟这家伙有啥好说的,著名的神棍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8 11:28
楼主一开始可是说中单翼的...
我的天啊,什么眼神啊,真是替LZ着急啊!


【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军装备 > 海军史话
【史话】P47雷电战斗机
15-07-24 作者:佚名   编辑:吕伟畅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705224.html
"雷电"形体较大,灵活性也确实不如Bf109等,但它的发动机劲大,火力猛,生存能力强,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挨上几十发子弹也不碍事。而且俯冲性能好,在空战中只要抢占到有利高度,对敌机的俯冲攻击是很容易得手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P47雷电
外文名称:P47Lightning
拼音:P47leidian
类别:航空
研制背景
相对"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来说,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显得五大三粗,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被飞行员拒绝使用。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很多飞行员就喜欢上了它。虽说因此,P-47一经使用证实其优势后,便受到了部队的欢迎,订单不断"飞"向共和飞机公司。各型"雷电"飞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欧洲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几种曾大量生产并屡立战功的著名战斗机。
只要提起P-47"雷电"飞机,就不能不提到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Alexander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Kartveli)两个俄国人,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一名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而小有名气。1917年因航空技术事宜去美国工作,曾在美获得过多项专利,后加入美国籍。由于他是飞行员出身,酷爱航空,于是在1933年在新泽西州的法明代尔市搞了个以他自己名字"舍维尔斯基"(Seversky)命名的飞机公司。正在这时,又从巴黎来了另一位俄国人--卡特维利。他是一个飞机设计师,共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先是两人合作设计了SEV-3水陆两用飞机和P-35战斗机。1939年秋,两人在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后来很有名气的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气焰非常嚣张,盟军急需大量前线作战飞机。同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飞机公司临危受命,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战斗机。
1.jpg
设计定型

开始的试验机称为XP-47,后出现多种方案,分别称为XP-47A、B等,定型后称为P-47。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新机提出的要求是,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1940年初,XP-47A便已经设计完成。该机采用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流行的爱立生V型液冷式发动机。不久,美国军方又要求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型气冷式发动机。理由是爱立生V型发动机虽被当时所广泛使用,但发展潜力不大;而新型的R-2800型发动机功率大,且装有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装置。改装新的动力装置,并非简单的拆换问题,而是飞机结构甚至牵涉其它方面的重新设计,改装后的飞机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改装R-2800型发动机的飞机称为XP-47B,后称为P-47B,原来的XP-47A随即被淘汰。
1941年5月6日,P-47B首飞成功。试飞证明,该机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可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盘旋,高空机动性能良好;并在8,470米的高度创造了时速为69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纪录。试飞后,P-47便有了"雷电"的绰号,并签订了第一批生产合同。1942年5月,P-47正式批生产,6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一代名机从此开始走向成熟,飞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前线。P-47飞机持续生产到50年代初才关闭生产线。战后,共和飞机公司转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他们曾试图把一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P-47飞机上,使之成为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没有成功。以后,共和公司成功地研制了"雷"系列战斗机,如著名的、F-84"雷暴"战斗机,共发展了12种型别,产量达7,889架,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早期喷气战斗机1955年研制成功的F-105"雷公"战斗机,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1965年,共和飞机公司与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合并。从此,共和飞机公司和它所研制的飞机一起均成为了历史。
改进完善
从表面上看起来P-47比较笨重,但由于它采用了新的气冷式发动机和专门的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注水等技术,使它不但火力强,而且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都比较突出,不足的是由于武器多,载油少,影响了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性能。但是从总体上看,P-47不愧为一种设计成功的优秀战斗机,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末,P-47"雷电"战斗机开始交付部队。1943年初就开始投入欧洲战场使用,在英国部署了三个P-47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个中队配备25架飞机。其主要任务是为英、美两国的轰炸机群护航。起初,P-47战斗机大队的运气不好,在头两个月的战斗中,失败多于胜利。在为英因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护航时,由于"兰开斯特"航程大(2,785公里),而P-47的航程不足2,000公里,往往是到不了目标而中途返航,将"兰开斯特"扔下来孤军作战。
在为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也是因为航程问题,只好把轰炸目标限制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飞行距离上P-47有弱点,但在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上,P-47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于是,P-47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允分利用这些优势,采用合适的战术与德国战斗机周旋,使战局大为改观。如由吉姆中校带领的第56战斗机大队,在为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总是高高地飞行在轰炸机群之上,当它们遭遇德国战斗机拦截时,P-47战斗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扑下来,将敌饥"吃掉"或驱散。P-47还采用隐蔽突袭和转弯攻击等战术,攻击敌机频频得手。从1943年7月下旬起,美军在欧洲的--些P-47开始加挂副油箱,使其航程加大,以便为B-17等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当P-47战斗机第一次随B-17轰炸机来到德国上空时,曾引起德国空军的极大震动。从此使盟军轰炸机不再是孤军深入,被动挨打了。据统计,自P-47及后来参战的P-38和P-51战斗机实施护航后。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下降。
由了发挥了P-47的长处,战术对头,到1943年7月,盟军在欧洲的空中被动局面已完全被扭转。从1943年7月底到11月初,仅美军第5大队的P-47战斗机就击落敌机上百架,大大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3月4日和6日,各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连续掩护上千架规模的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轰炸,掀起了战略轰炸的新。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它们与前来拦截的Me109、Me110和Fw190战斗机等展开激战,共击落敌机160架,己方仅损失30余架,战果中的大部分都是P-47取得的。轰炸柏林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难怪德空军元师戈林在战后说:"当护航战斗机出现任柏林上空时,我们就感到大势已去了"。而最先进入柏林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就是P-47。
P-47在欧洲战场上不但为轰炸机护航,而且也用于对地攻击。1944年盟军在欧洲的反击战中,共有19个战斗/轰炸机大队装备有"雷电"式战斗机。为了增强对地攻击能力,一部分P-47在原有机载武器基础上,还配备了火箭(每侧机翼下可装3至4个火箭发射管)、集束炸弹或燃烧弹。P-47的任务是掩护盟军的装甲部队进攻,袭击敌方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使德军大量运输工具和设施遭到破坏。到诺曼底登陆前后,德国军队已大伤元气。德军军战斗机不敢轻易出动,大部分时间关门避战,盟军已牢牢掌握了制空权。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趁势猛攻德军机场等军事设施,力图将敌机歼灭于地面。但凡在这类低空战斗中,德军的地面火力异常闪猛,给美机造成很大威胁。P-47机身坚固、生存力强的优点此时便充分显示出来,不少飞机被击中负伤,甚至挨上几十发子弹后,仍安然返航;与此相比,另一种主力战斗机P51的损失就大多了。
XP-48B
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机,装备单台XR-2800-21星型活塞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1380千瓦),稍后的生产型达到了200马力(1491千瓦)。1941年5月6日,布拉伯罕姆(LowryL。Brabham)驾驶XP-47B首飞成功,此时距开始研制仅仅8个月。XP-47B立即成为当时最大的单发战斗机,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几乎是同时代战斗机的两倍。在首飞过程中,因为发动机排烟进入没密封严的座舱,飞行员被迫做了紧急迫降。其18气缸的XR-2800-21星型活塞风冷发动机在7,863米能提供1960马力(1,462千瓦)的功率,使XP-47B的最大时速达到663公里/小时,比设计时速提高了19。3公里/小时,并能在5分钟内能爬升到4,572米。XP-47B空重4,168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1942年8月8日,唯一的一架XP-47B失事坠毁。
P-47B
两侧机翼内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为了解决XP-47B试飞中发现的副翼结冰和升降舵破裂的问题,在正式的P-47B上使用了全金属的控制面蒙皮。座舱盖也改成了向后滑动的式样,解决了座舱盖容易卡住的问题。座舱盖设计上的变化使机背上的无线电天线桅杆向后挪了一下。P-47BS/N41-5896之后的飞机都采用了上述改进。
由于是在生产中渐改,所以每一批次的P-47B都有所不同。P-47BS/N41-5951之后的飞机上又引入了挡风玻璃除霜器;从S/N41-5974开始,P-47B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使用了先进的控制面动作限制器,并采用水平尾翼安装角、和新式起落架轮胎。S/N41-6016之后的飞机又修改了机枪抛壳槽的设计。
生产型的P-47B安装了2,000马力(1,491千瓦)的生产型R-2800-21发动机。发动机驱动一具直径3。65米的柯蒂斯电气(CurtissElectric)C542S-A6螺旋桨。由于内部装备数量的增加,所以空重,正常起飞重量、全备重量分别达到了4,239千克、5,554千克和6,057千克。所以P-47B爬升到4,572米需要6。7分种而不是5分钟。不过,生产型发动机增加的功率使最大平飞速度达到690公里/小时(8,229米高度)。P-47B一共制造了171架。
P-47C
是闪电的第二种生产型。一开始P-47C使用与P-47B一样的发动机,后来改为2,300马力的(1,715千瓦)的R-2800-59发动机,P-47C的特征是前机身更长,机腹具有挂架,可以安装炸弹或可抛副油箱。
第一架P-47C于1942年9月下线。P-47C的垂尾经过修改,结构加强并使用金属蒙皮的方向舵面,解决了高速时尾部摆动问题,这个问题曾导致了数架P-47B在高速俯冲中坠毁,新的方向舵长了6。45厘米。氧气系统也改进过了,氧气罐从P-47B的一个增加到4个,其中一个按排在左翼前缘内。P-47C还安装了新的无线电(SCR-274-N指挥电台和SCR-515-A),并把P-47B向前倾斜的天线桅杆改成更短的垂直桅杆。P-47C-2-RE批次被看作是第一种真正能作战的闪电,也许是因为这一批次的飞机上在机腹安装了挂架,从而增加航程和任务灵活度。当在P-47C机腹下挂载一具909升的副油箱时,在3,048米以372公里/小时速度巡航,航程可达2,015公里。P-47C-5-RE批次引入了改进的无线电,仪表和天线,甚至还有座舱加热器。P-47C共生产602架。
P-47D
是P-47系列中最重要的型号,使用2,300马力(1715千瓦)的R-2800-21W或带注水加力的2,535马力(1890千瓦)的R-2800-59W发动机,飞机两翼各增加一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在生产过程中,每一批次的飞机都有数量繁多的改进,使得前后期的P-47D看起来大相径庭。P-47D共生产12,602架。
P-47D-15-RE和P-47D-15-RE批次以后的飞机都安装了翼下挂架,这样P-47D的机腹和机翼下都能挂载炸弹或副油箱。为了适应机翼副油箱,在机翼里铺设了新的燃油管道。机翼挂架可以装载两枚454千克炸弹,或连机腹挂架一共挂载三枚227千克炸弹,最大外挂1,113千克。在每侧机翼下挂载491升副油箱时,可以增加241公里航程。另外还特别为早期的P-47C和P-47D设计了可以在机场安装的机翼挂架,但改装工作需要花费维护人员大量的工时。由于机翼挂架的阻力,导致P-47D最大速度降低了72公里/小时,后来流线型的挂架把损失降到24公里/小时。
XP-47E
1942年9月将一架最后批次的P-47B(S/N41-6065)改装成XP-47E,XP-47E有带铰链的翻盖式座舱盖和适合高空飞行的增压座舱。不过当时在欧洲战场的P-47大多在低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这种带增压座舱的雷电被取消了。
XP-47F
XP-47F也是由一架P-47B改装来的(S/N41-5938),用于测试新式增大面积的机翼和层流螺旋桨。1942年9月17日首飞,与XP-47E一样并未量产。
P-47G
柯蒂斯-赖特公司(Curtiss-Wright)按许可证在它的"水牛"(Bufffalo)工厂生产的P-47C/D。1942年12月,首架P-47G交付。柯蒂斯生产的首批20架P-47G(P-47G-CU)与同期的P-47C非常类似,剩余的P-47G则和共和造的P-47D相似,另外还生产了TP-47G双座教练型。柯蒂斯共生产354架。
XP-47H
1943年,两架P-47D-15-RE批次的P-47D(S/N42-23297/23298)安装了新的2,300马力(1,715千瓦)的克莱斯勒XIV-2220-116气缸对置V型液冷发动机。型号也改为XP-47H。克莱斯勒液冷发动机底壳下有巨大的散热器,使XP-47H的外形变化很大,机身长度增加到11.9米。由于发动机马力的增加,加上机鼻部分改成了流线型,工程师期望最大速度能达到788公里/小时。
虽然XP-47H项目从1943年8月就开始了,但是两架P-47D-15-RE直到1945还没有改装完毕。1945年7月26日才开始测试飞行。试飞结果表明在9,144米时极速只达到666公里/小时.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军方对提高活塞式飞机的速度没有了兴趣,克莱斯勒的XIV-2220发动机没有量产,XP-47H无疾而终。
XP-47J
在P-47D基础上进行机身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并安装一具特殊的2,800马力(2,088千瓦)R-2800-57(C)发动机,发动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内藏在整流罩里并用风扇冷却,减小了阻力。机腹的CH-5涡轮增压器进气口受发动机整流罩的影响向后移。为4叶螺旋桨配备了更大的圆锥形整流罩,螺旋桨直径增加到4.5米。机翼结构更轻巧,机枪的弹药也相应减少。军方于1943年6月18日与共和签订购机合同。
1943年11月26日XP-47J首飞。在1944年8月4日的飞行中,XP-47J的俯冲速度达到了811公里/小时,成为第一种俯冲速度超过805公里/小时(500英里/小时)的螺旋桨飞机。P-47J就在将要投产时,受到更先进的XP-72项目的影响,整个生产计划被取消。
XP-47K
为了改善P-47的后方视野,美国陆军航空队设想能否在一架P-47D的机身上安装英国霍克。台风的气泡座舱盖。为了安装气泡座舱盖,共和公司的设计队伍把P-47D的后机身降低。改装气泡座舱盖的P-47D称为XP-47K,1943年7月开始试验,事实证明这项修改很成功,立即成为法明度(Farmingdale)和埃文斯威(Evansville)工厂生产线上的标准装备。
美国陆军航空队没有把带气泡座舱盖P-47称为P-47K,仅仅列为P-47D一个新的批次。头一批带气泡座舱盖的P-47是法明度生产的P-47D-25-RE和埃文斯威生产的P-47D-26-RA。
XP-47L
使用一架气泡座舱盖的P-47D(S/N42-76614)改装,油箱从305加仑增加到370加仑。
YP-47M
是指4架专门改造的P-47D高速型原型机,专用来对付FieselerFi103(著名的V-1导弹)、德国空军喷气战斗机和火箭战斗机。
P-47M
P-47M配备普拉特惠特尼R-2800-57(C)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带有更大的CH-5涡轮增压器,在32,500英尺注水加力的最大军用功率是2,800马力(2,088千瓦)。在主翼下加装了俯冲减速板。1944年12月,驻欧第56航空团接收了第一架P-47M,但是发动机问题使P-47M在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中没有好好表现。P-47M作为纯粹空战用机,并没有安装翼下挂架。P-47M生产了130架。
XP-47N
基于YP-47M,增加翼展,加强结构以容纳机翼油箱,加强起落架,以及其他若干改进,这些改进都是为了使P-47更适合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加航程。当XP-47N挂载最大容量的外挂油箱时,总的燃油量达到4,640升,使它的航程达到了3,783公里。
P-47N
XP-47N的生产型,使用2,800马力(2,088千瓦)的普拉特惠特尼R-2800-77发动机,垂尾前加了延伸段,后期型号还安装了零长度火箭发射导轨。P-47N在太平洋战争最后几年表现极佳,它们能护送B-29超级空中堡垒从塞班直达日本本土。1944年12月到1945年12月间,法明度工厂生产了1,667架P-47N,另外埃文斯威工厂到日本投降为止生产了149架。
整体设计
从外表上看,P-47B飞机机身圆胖,长度为10。7米。前机身装有一台星形18缸活塞式发动机,配有一副尺寸较大的四叶螺旋桨,直径为3。65米(从P-47J型起螺旋桨的直径更大,达到4。5米)。飞行员的驾驶舱位于机身中部上方,尾部为倒T形尾翼,起落架为后三点式。采用双梁结构的中下单翼,略带上反角,平面形状为椭圆形,展长12。4米。两侧机翼前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式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P-47D型飞机两翼又各增加一挺,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此外机身和翼下还设有多个外挂架,可挂炸弹和火箭等,最大外挂量为1,135千克。由此可见,P-47战斗机的火力是很强的。但是,为了多装或多带武器,势必要影响飞机的其它载荷和性能,如一架飞机的有效载荷是一定的,装武器多就必然会装燃料少,燃料少又会影响到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等性能。P-47起初的型别,座舱前方有两个油箱,两翼内各有一个小型软油箱,总载油量只有1,190升,作战半径不足400公里,续航时间仅2小时。也就是说,用牺牲航程和续航性能的办法来加强飞机的火力。
P-47N在机翼根部加装了油箱,机翼尺寸也相应加大,增大了飞机的航程。P-47M是一种速度最快的型别,最大时速接近800公里,曾击落过德国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最重要的型别是P-47D,许多重大改进都是从D型开始的,如上述的加装机枪和俯冲襟翼等,它本身也形成了个小系列,有多种小改型。
动力系统
"雷电"飞机的最大优势是采用了新型的R-2800型气冷式活塞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发动机注水等技术。R-2800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00马力,瞬时应急功率可达2,300马力。专门配备的这种涡轮增压系统,不像一般的增压器那样与发动机直接传动,而是在机身座舱下方单设一个涡轮机,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驱动,再由涡轮机带动增压叶片工作。空气经过增压后,可大大提高压缩比,为在气缸内燃烧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工作过的废气则由专门的排气管排出机身外。在P-47D型飞机上,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发动机注水技术,即向气缸内加注易汽化的液体(水或水和其它液体的混合物),用以加大燃气流量。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改善飞机的爬升和高空机动性能。
机翼
P-47D-30飞机上还装了一种电操纵俯冲襟翼。它位于机翼下部起落架舱的前面。俯冲襟翼有两个作用:一是P-47俯冲时速度较快,飞机上会出现局部激波,使其出现抖动,拉起时较为困难,这时可利用襟翼帮助操纵;二是飞机俯冲时,放下襟翼可起到减速板的作用,以防止飞机出现一冲到地的危险。
座舱
P-47交付使用后,让飞行员感到惊喜的是驾驶舱非常宽敞,坐椅很高,前方视野很好。原来为了加强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而设计的背鳍,从P-47D型以后也被拆掉了,使其后方视野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P-47E飞机采用了增压座舱,进一步改善了飞行员的座舱环境。
服役事件
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战场上,P-47,作为P-40的替代战斗机,于1943年11月加入战斗,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1943年夏天,P-47战斗机开始进入太平洋、亚洲战场。曾在南太平洋国家、印度、缅甸和中国大陆等作过战。据资料介绍,被派往缅甸支援英军作战的有16个大队,可以说这是P-47投入量最大的一个地区。另外还有少量"雷电"战斗机中队进驻墨西哥和巴西等。
1944年春天、两个P-47战斗机大队被派往中国成都地区,主要任务是为B-29轰炸机护航。P-47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这种飞机轻巧灵活、爬升性能好,曾在太平洋上空横行多年。与它相比,P-47在爬升速度、转弯半径和俯冲捡起等性能上稍逊一筹,但在速度和俯冲性能上却毫不逊色,尤其是火力和生存能力,在当时的战斗机中是最优秀的。美军飞行员根据两种飞机的优劣长短,摸索出一套扬长避短的有效战法,使P-47在与"零"式战斗机的频繁空战中连连获胜。
在太平洋战场,最早使用P-47作战的,是美军第348战斗机大队。尼尔。E。基尔比是这个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6月,他率领第348大队抵达太平洋南部的澳大利亚。8月16日,该大队的一部分P-47飞机转场到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9月4日,基尔比率先出征,且首战告捷,取得了击落日军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各一架的战果。
1943年10月11日,基尔比又率队出航,飞往莫尔比港西北方向的韦瓦克执行侦察搜索任务。当基尔比和他的三个同伴一起在6,000米上空巡航时,基尔比首先发现一架敌机,并立刻下令攻击,当飞机俯冲到约450米时开火,接着这架敌机拖着一股浓烟坠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洋之中。之后,基尔比带领同伴重新爬升到8,000米上空,当时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他们又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机,12架轰炸机在3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正耀武扬威地前行。单按战斗机的数量来说,双方力量的对比是12比1,但基尔比没有犹豫,立即下令解散编队,实施单机攻击。经过激烈格斗,基尔比击落一架"零"式战斗机和两架轰炸机。与此同时,队友邓哈姆和摩尔也各击落一架敌机。其余敌机见势不妙,纷纷溃逃。当他们爬升到6,000米高度准备返航时,又发现两架逃散的日机,于是基尔比抓住有利战机,以740公里/小时的俯冲速度对其进行攻击,一举又将这两架敌机击落……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经过一场恶战,P-47取得了辉煌战果。当他们返航着陆时,飞机上只剩下了280升燃料。
仅在1943年10月11日的这次战斗中,基尔比一人就击落6架日机。美国第5航空队司令乔治。凯里中将特此授予他荣誉勋章。到1944年1月初,基尔比参加太平洋空战不到半年,就创造了击落日机21架的记录。
在持续两年多的战斗中,P-47对日本战斗机的作战连连取胜,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1945年初,新的P-47N远航型投入使用(作战半径达1,600公里),正赶上参加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在火攻日本的行动中立功不小。
P-47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发展了多种型别,各型生产总数达15,683架。其中在共和飞机公司法明代尔飞机厂生产了9,087架;后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在印第安那州的伊文塞尔又开辟了第二条生产线,生产飞机6,242架;在寇蒂斯飞机公司的制造厂生产了354架。它们先后投入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使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种飞机生产15,683架,这个数字在现代飞机中是没有的,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消耗燃油2。04亿加仑,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枚,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空战得失比为4。6比1,即击中敌机4。6架,自己损失1架。千架出动损失率是7架。这些记录在作战飞机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是创先例的。
而且,P-47还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和飞行队。据资料记载,在整个欧洲空战中,单说驾驶P-47战斗机,个人击落敌机20架以上的飞行员就有7人,如美军欧洲战场的头号王牌弗朗西斯。S。加布雷斯基和二号王牌罗伯特。S。约翰逊等都在其中。而获得Ace(当时欧洲国家授予击落过5架以上飞机者的荣誉称号)资格的飞行员则为数更多。在太平洋战场,驾驶P-47屡立战功的有尼尔。E。基尔比等。上面已经提到,他在太平洋作战中,曾一次出动击落6架敌机,不到半年就击落21架敌机,这些在空战史上都是少见的。可惜的是这位英勇善战的飞行员不久便英年早逝,在1944年3月4日,基尔比又带领3名飞行员到韦瓦克上空游猎时,遇到了日军一个15机编队。在激烈的缠斗中,基尔比的座舱中弹,飞机坠入新几内亚境内的丛林之中,他没有跳伞。基尔比的最后记录是击落敌机22架。
在著名的飞行队中,最早装备P-47并使用到大战结束的第56大队,空战中共击落敌机674架,得失比8比1,产生王牌飞行员38人,均为在欧洲战争中的美军第一。该大队被誉为"狼群大队",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另一支王牌飞行队是第4大队,其战绩与前者差不多,但损失几乎是它的两倍。据分析,造成这种原因的是该大队后期改用了P-51,而它的坚固性明显不如P-47战斗机。
因该机曾在解放军空军服役,且在1950年代中期的台海空战中多次由台军驾驶与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的米格15、拉11战斗机交战,故这个章节必须提及:
P47"雷电"的末日,1950年代P47在华被歼灭记录:
1953年7月25日8时50分~10时30分,我地面防空雷达发现台军P-47战斗机2批4架、P-51战斗机1批2架窜至上海市南25~30公里区域进行侦察骚扰,企图侦测我防空实力。解放军出动5批12架次进行拦截,除第二批宋中文带队的米格15双机与敌遭遇交战外,其余均未发现敌机。
宋中文带僚机杨宝海与9时35分升空,9时38分在杭州湾上空发现2架台军P-47战斗机遂立即展开攻击经过2个回合较量,仅以宋中文座机机翼中弹1发致轻伤的微小代价,取得击落击伤P-47各1架的胜利。
1954年3月18日,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六团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驾驶米格15战斗机在大陈岛附近击落2架P-47战斗机,迫使台空军退出大陈岛,为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胜利奠定制空权基础。
1954年5月11日,台军两架P-47(已改名为F-47)战斗机采取隐蔽突袭手段意图在大陈岛至松门一带对我方去进行骚扰和偷袭。我方出动两架米格15战斗机进行拦截,在头门山岛附近空域发现目标,经过4个回合较量,以我长机保锡明座机左翼被击伤,飞行员受轻伤的微小代价取得击落击伤P-47各1架的空战胜利。
同年5月19日,台军再次派出8架P-47分成2批进犯,13时27分,一批4架P-47出现在大陈岛、一江山岛上空企图空袭我已占领的岛屿和海门港锚地。我海军航空兵起飞4批8架次战斗机升空拦截,在与第一批P47的交战中取得击落3架,击伤1架的胜利,迫使对方放弃轰炸行动。
两岸之间唯一的一次活塞螺旋桨空战,使用台方当事人回忆。
1954年6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的两架F-47D"雷电(台湾叫做雷霆)"螺旋桨式战斗机按照常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北上浙江沿海,到大陈列岛上空进行例行的巡逻挑衅任务。
由于大陈距台湾二百海里,而距大陆如唇齿相依,国民党空军认为自己的飞机飞到大陈和解放军空军交战,解放军是以逸待劳,但为了保卫大陈基地,又只好勉强为之。F-47D"雷电",是国民党空军认为比较适合执行到大陈作战的战机之一。这次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出动的F-47D战斗机,属第26中队,属于较新型号的D-28RA型,这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供给台湾国民党军队使用的,电子设备更加先进,不过因为体形偏大而不够灵活的缺点没有改变。曾经执行过轰炸大陆城市的任务,在汕头也曾经被解放军高射炮兵击落过。
两架F-47D战斗机的驾驶员是国民党空军的徐德之上尉和黄宏宜少尉,两个人都是优秀学员,但是缺乏战斗经验。徐德之和黄宏宜在巡逻中,随时接听大陈雷达站和石门雷达站的警报,警惕解放军米格15战机的出现。
下午4时,两机到达大陈上空,刚刚改变航向进入巡逻航线,忽然从阳光方向杀出两条黑影,直奔两个措手不及的国民党飞行员而来!
没有米格起飞的警报阿?长机的徐德之上尉看到窗户外面有一条条白线红线划过心中想。。。
他忽然意识到--共军战斗机,在开炮!
徐上尉说,剩下的过程,就没有多少可以回忆的了,他的全部心力,都在左躲右闪的规避"共军"战斗机的炮火,百忙中他看到共军出动的也是老式螺旋桨战斗机,按照参照用的图片,应是苏制拉-9,或者拉-11战斗机,他们显然是起飞后超低空飞行,利用螺旋桨飞机优良的低空低速性能避开了雷达的监视,根据掌握的国民党空军巡逻惯例,来伏击"雷电"的。
这场空战基本就是一边倒,因为国民党方面根本没有回手余地,两架(一说六架)拉-9动作娴熟凶悍,紧紧咬住F-47D不放。徐少尉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被拉-9打下来。在他连续作规避动作的时候,徐上尉看到黄宏宜少尉的僚机如同被绳子拴在长机的尾巴上,自己向上飞,他也向上飞,自己横滚,他也横滚。。。完全没有掩护的动作。
一阵狂乱的摆脱之后,徐德之终于从拉-9的攻击中冲了出来,但黄宏宜少尉的僚机却找不到了。事后证明,黄宏宜的那架F-47D被拉-9击落,黄宏宜少尉被击毙。
战斗持续不足十分钟,国民党空军两架F-47D一架被击落,一架被击伤。
作一下分析,这次空战一边倒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空军两位飞行员的作战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双方飞机性能决定的。(第五大队,属于国民党空军的王牌,当年受陈纳德指导成军,名将丁纪徐任大队长,在上海曾恶斗日寇,1941年空战中因败于零式战斗机而全队胸前缝一"耻"字标志而闻名,在1944年作战中终于打败日本陆航的精锐而雪耻,重新换"虎头"队徽,人称老虎大队,直到今天,这支部队的后身401联队,还是国民党空军最精锐的装备F-16战斗机的部队,在驻扎台北松山空军基地,是台军的王牌)
虽然拉-9和F-47D都是同时代的优秀战斗机,但特点完全不同,F-47D战斗机秉承了美军F3F,P-40等战斗机的特点,装甲厚,机身大,作战中适合悄悄躲在高空,利用重量优势,俯冲攻击敌机,一击脱离,而拉-9是苏联拉沃契尽设计局出品,典型的前线战斗机,爬升能力特强,装备4门威力强大的23毫米机炮,适合缠斗。徐德之上尉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不自觉丧失了F-47D的优势,和拉-9进入了Dog-Fighting,那真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自然难以招架了。
第二天,第五大队起飞六架F-47D战斗机进行报复,由经验丰富,剽悍善战的副大队长冷培树带队,满油满弹,直扑台州方向,寻找解放军的拉-9战斗机决斗报仇。为了刺激解放军,两架F-47D带了对地攻击的炸弹,准备扔到解放军阵地上,逼解放军空军出来交锋。
就在冷副座左顾右盼的时候,国民党军石门雷达站发现解放军机场上出现了六个亮点,速度奇快,直奔国民党空军战机而来。石门雷达站连忙用最快的速度给冷培树报警:共军米格15六架起飞来战!台军活塞战机自料不敌,悻悻而退。


【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海军装备 > 海军史话
【史话】P47雷电战斗机
15-07-24 作者:佚名   编辑:吕伟畅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705224.html
"雷电"形体较大,灵活性也确实不如Bf109等,但它的发动机劲大,火力猛,生存能力强,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挨上几十发子弹也不碍事。而且俯冲性能好,在空战中只要抢占到有利高度,对敌机的俯冲攻击是很容易得手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P47雷电
外文名称:P47Lightning
拼音:P47leidian
类别:航空
研制背景
相对"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来说,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显得五大三粗,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被飞行员拒绝使用。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很多飞行员就喜欢上了它。虽说因此,P-47一经使用证实其优势后,便受到了部队的欢迎,订单不断"飞"向共和飞机公司。各型"雷电"飞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欧洲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几种曾大量生产并屡立战功的著名战斗机。
只要提起P-47"雷电"飞机,就不能不提到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Alexander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Kartveli)两个俄国人,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一名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而小有名气。1917年因航空技术事宜去美国工作,曾在美获得过多项专利,后加入美国籍。由于他是飞行员出身,酷爱航空,于是在1933年在新泽西州的法明代尔市搞了个以他自己名字"舍维尔斯基"(Seversky)命名的飞机公司。正在这时,又从巴黎来了另一位俄国人--卡特维利。他是一个飞机设计师,共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先是两人合作设计了SEV-3水陆两用飞机和P-35战斗机。1939年秋,两人在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后来很有名气的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气焰非常嚣张,盟军急需大量前线作战飞机。同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飞机公司临危受命,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战斗机。
1.jpg
设计定型

开始的试验机称为XP-47,后出现多种方案,分别称为XP-47A、B等,定型后称为P-47。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新机提出的要求是,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1940年初,XP-47A便已经设计完成。该机采用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流行的爱立生V型液冷式发动机。不久,美国军方又要求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型气冷式发动机。理由是爱立生V型发动机虽被当时所广泛使用,但发展潜力不大;而新型的R-2800型发动机功率大,且装有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装置。改装新的动力装置,并非简单的拆换问题,而是飞机结构甚至牵涉其它方面的重新设计,改装后的飞机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改装R-2800型发动机的飞机称为XP-47B,后称为P-47B,原来的XP-47A随即被淘汰。
1941年5月6日,P-47B首飞成功。试飞证明,该机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可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盘旋,高空机动性能良好;并在8,470米的高度创造了时速为69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纪录。试飞后,P-47便有了"雷电"的绰号,并签订了第一批生产合同。1942年5月,P-47正式批生产,6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一代名机从此开始走向成熟,飞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前线。P-47飞机持续生产到50年代初才关闭生产线。战后,共和飞机公司转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他们曾试图把一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P-47飞机上,使之成为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没有成功。以后,共和公司成功地研制了"雷"系列战斗机,如著名的、F-84"雷暴"战斗机,共发展了12种型别,产量达7,889架,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早期喷气战斗机1955年研制成功的F-105"雷公"战斗机,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1965年,共和飞机公司与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合并。从此,共和飞机公司和它所研制的飞机一起均成为了历史。
改进完善
从表面上看起来P-47比较笨重,但由于它采用了新的气冷式发动机和专门的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注水等技术,使它不但火力强,而且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都比较突出,不足的是由于武器多,载油少,影响了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性能。但是从总体上看,P-47不愧为一种设计成功的优秀战斗机,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末,P-47"雷电"战斗机开始交付部队。1943年初就开始投入欧洲战场使用,在英国部署了三个P-47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个中队配备25架飞机。其主要任务是为英、美两国的轰炸机群护航。起初,P-47战斗机大队的运气不好,在头两个月的战斗中,失败多于胜利。在为英因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护航时,由于"兰开斯特"航程大(2,785公里),而P-47的航程不足2,000公里,往往是到不了目标而中途返航,将"兰开斯特"扔下来孤军作战。
在为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也是因为航程问题,只好把轰炸目标限制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飞行距离上P-47有弱点,但在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上,P-47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于是,P-47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允分利用这些优势,采用合适的战术与德国战斗机周旋,使战局大为改观。如由吉姆中校带领的第56战斗机大队,在为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总是高高地飞行在轰炸机群之上,当它们遭遇德国战斗机拦截时,P-47战斗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扑下来,将敌饥"吃掉"或驱散。P-47还采用隐蔽突袭和转弯攻击等战术,攻击敌机频频得手。从1943年7月下旬起,美军在欧洲的--些P-47开始加挂副油箱,使其航程加大,以便为B-17等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当P-47战斗机第一次随B-17轰炸机来到德国上空时,曾引起德国空军的极大震动。从此使盟军轰炸机不再是孤军深入,被动挨打了。据统计,自P-47及后来参战的P-38和P-51战斗机实施护航后。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下降。
由了发挥了P-47的长处,战术对头,到1943年7月,盟军在欧洲的空中被动局面已完全被扭转。从1943年7月底到11月初,仅美军第5大队的P-47战斗机就击落敌机上百架,大大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3月4日和6日,各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连续掩护上千架规模的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轰炸,掀起了战略轰炸的新。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它们与前来拦截的Me109、Me110和Fw190战斗机等展开激战,共击落敌机160架,己方仅损失30余架,战果中的大部分都是P-47取得的。轰炸柏林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难怪德空军元师戈林在战后说:"当护航战斗机出现任柏林上空时,我们就感到大势已去了"。而最先进入柏林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就是P-47。
P-47在欧洲战场上不但为轰炸机护航,而且也用于对地攻击。1944年盟军在欧洲的反击战中,共有19个战斗/轰炸机大队装备有"雷电"式战斗机。为了增强对地攻击能力,一部分P-47在原有机载武器基础上,还配备了火箭(每侧机翼下可装3至4个火箭发射管)、集束炸弹或燃烧弹。P-47的任务是掩护盟军的装甲部队进攻,袭击敌方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使德军大量运输工具和设施遭到破坏。到诺曼底登陆前后,德国军队已大伤元气。德军军战斗机不敢轻易出动,大部分时间关门避战,盟军已牢牢掌握了制空权。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趁势猛攻德军机场等军事设施,力图将敌机歼灭于地面。但凡在这类低空战斗中,德军的地面火力异常闪猛,给美机造成很大威胁。P-47机身坚固、生存力强的优点此时便充分显示出来,不少飞机被击中负伤,甚至挨上几十发子弹后,仍安然返航;与此相比,另一种主力战斗机P51的损失就大多了。
XP-48B
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机,装备单台XR-2800-21星型活塞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1380千瓦),稍后的生产型达到了200马力(1491千瓦)。1941年5月6日,布拉伯罕姆(LowryL。Brabham)驾驶XP-47B首飞成功,此时距开始研制仅仅8个月。XP-47B立即成为当时最大的单发战斗机,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几乎是同时代战斗机的两倍。在首飞过程中,因为发动机排烟进入没密封严的座舱,飞行员被迫做了紧急迫降。其18气缸的XR-2800-21星型活塞风冷发动机在7,863米能提供1960马力(1,462千瓦)的功率,使XP-47B的最大时速达到663公里/小时,比设计时速提高了19。3公里/小时,并能在5分钟内能爬升到4,572米。XP-47B空重4,168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1942年8月8日,唯一的一架XP-47B失事坠毁。
P-47B
两侧机翼内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为了解决XP-47B试飞中发现的副翼结冰和升降舵破裂的问题,在正式的P-47B上使用了全金属的控制面蒙皮。座舱盖也改成了向后滑动的式样,解决了座舱盖容易卡住的问题。座舱盖设计上的变化使机背上的无线电天线桅杆向后挪了一下。P-47BS/N41-5896之后的飞机都采用了上述改进。
由于是在生产中渐改,所以每一批次的P-47B都有所不同。P-47BS/N41-5951之后的飞机上又引入了挡风玻璃除霜器;从S/N41-5974开始,P-47B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使用了先进的控制面动作限制器,并采用水平尾翼安装角、和新式起落架轮胎。S/N41-6016之后的飞机又修改了机枪抛壳槽的设计。
生产型的P-47B安装了2,000马力(1,491千瓦)的生产型R-2800-21发动机。发动机驱动一具直径3。65米的柯蒂斯电气(CurtissElectric)C542S-A6螺旋桨。由于内部装备数量的增加,所以空重,正常起飞重量、全备重量分别达到了4,239千克、5,554千克和6,057千克。所以P-47B爬升到4,572米需要6。7分种而不是5分钟。不过,生产型发动机增加的功率使最大平飞速度达到690公里/小时(8,229米高度)。P-47B一共制造了171架。
P-47C
是闪电的第二种生产型。一开始P-47C使用与P-47B一样的发动机,后来改为2,300马力的(1,715千瓦)的R-2800-59发动机,P-47C的特征是前机身更长,机腹具有挂架,可以安装炸弹或可抛副油箱。
第一架P-47C于1942年9月下线。P-47C的垂尾经过修改,结构加强并使用金属蒙皮的方向舵面,解决了高速时尾部摆动问题,这个问题曾导致了数架P-47B在高速俯冲中坠毁,新的方向舵长了6。45厘米。氧气系统也改进过了,氧气罐从P-47B的一个增加到4个,其中一个按排在左翼前缘内。P-47C还安装了新的无线电(SCR-274-N指挥电台和SCR-515-A),并把P-47B向前倾斜的天线桅杆改成更短的垂直桅杆。P-47C-2-RE批次被看作是第一种真正能作战的闪电,也许是因为这一批次的飞机上在机腹安装了挂架,从而增加航程和任务灵活度。当在P-47C机腹下挂载一具909升的副油箱时,在3,048米以372公里/小时速度巡航,航程可达2,015公里。P-47C-5-RE批次引入了改进的无线电,仪表和天线,甚至还有座舱加热器。P-47C共生产602架。
P-47D
是P-47系列中最重要的型号,使用2,300马力(1715千瓦)的R-2800-21W或带注水加力的2,535马力(1890千瓦)的R-2800-59W发动机,飞机两翼各增加一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在生产过程中,每一批次的飞机都有数量繁多的改进,使得前后期的P-47D看起来大相径庭。P-47D共生产12,602架。
P-47D-15-RE和P-47D-15-RE批次以后的飞机都安装了翼下挂架,这样P-47D的机腹和机翼下都能挂载炸弹或副油箱。为了适应机翼副油箱,在机翼里铺设了新的燃油管道。机翼挂架可以装载两枚454千克炸弹,或连机腹挂架一共挂载三枚227千克炸弹,最大外挂1,113千克。在每侧机翼下挂载491升副油箱时,可以增加241公里航程。另外还特别为早期的P-47C和P-47D设计了可以在机场安装的机翼挂架,但改装工作需要花费维护人员大量的工时。由于机翼挂架的阻力,导致P-47D最大速度降低了72公里/小时,后来流线型的挂架把损失降到24公里/小时。
XP-47E
1942年9月将一架最后批次的P-47B(S/N41-6065)改装成XP-47E,XP-47E有带铰链的翻盖式座舱盖和适合高空飞行的增压座舱。不过当时在欧洲战场的P-47大多在低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这种带增压座舱的雷电被取消了。
XP-47F
XP-47F也是由一架P-47B改装来的(S/N41-5938),用于测试新式增大面积的机翼和层流螺旋桨。1942年9月17日首飞,与XP-47E一样并未量产。
P-47G
柯蒂斯-赖特公司(Curtiss-Wright)按许可证在它的"水牛"(Bufffalo)工厂生产的P-47C/D。1942年12月,首架P-47G交付。柯蒂斯生产的首批20架P-47G(P-47G-CU)与同期的P-47C非常类似,剩余的P-47G则和共和造的P-47D相似,另外还生产了TP-47G双座教练型。柯蒂斯共生产354架。
XP-47H
1943年,两架P-47D-15-RE批次的P-47D(S/N42-23297/23298)安装了新的2,300马力(1,715千瓦)的克莱斯勒XIV-2220-116气缸对置V型液冷发动机。型号也改为XP-47H。克莱斯勒液冷发动机底壳下有巨大的散热器,使XP-47H的外形变化很大,机身长度增加到11.9米。由于发动机马力的增加,加上机鼻部分改成了流线型,工程师期望最大速度能达到788公里/小时。
虽然XP-47H项目从1943年8月就开始了,但是两架P-47D-15-RE直到1945还没有改装完毕。1945年7月26日才开始测试飞行。试飞结果表明在9,144米时极速只达到666公里/小时.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军方对提高活塞式飞机的速度没有了兴趣,克莱斯勒的XIV-2220发动机没有量产,XP-47H无疾而终。
XP-47J
在P-47D基础上进行机身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并安装一具特殊的2,800马力(2,088千瓦)R-2800-57(C)发动机,发动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内藏在整流罩里并用风扇冷却,减小了阻力。机腹的CH-5涡轮增压器进气口受发动机整流罩的影响向后移。为4叶螺旋桨配备了更大的圆锥形整流罩,螺旋桨直径增加到4.5米。机翼结构更轻巧,机枪的弹药也相应减少。军方于1943年6月18日与共和签订购机合同。
1943年11月26日XP-47J首飞。在1944年8月4日的飞行中,XP-47J的俯冲速度达到了811公里/小时,成为第一种俯冲速度超过805公里/小时(500英里/小时)的螺旋桨飞机。P-47J就在将要投产时,受到更先进的XP-72项目的影响,整个生产计划被取消。
XP-47K
为了改善P-47的后方视野,美国陆军航空队设想能否在一架P-47D的机身上安装英国霍克。台风的气泡座舱盖。为了安装气泡座舱盖,共和公司的设计队伍把P-47D的后机身降低。改装气泡座舱盖的P-47D称为XP-47K,1943年7月开始试验,事实证明这项修改很成功,立即成为法明度(Farmingdale)和埃文斯威(Evansville)工厂生产线上的标准装备。
美国陆军航空队没有把带气泡座舱盖P-47称为P-47K,仅仅列为P-47D一个新的批次。头一批带气泡座舱盖的P-47是法明度生产的P-47D-25-RE和埃文斯威生产的P-47D-26-RA。
XP-47L
使用一架气泡座舱盖的P-47D(S/N42-76614)改装,油箱从305加仑增加到370加仑。
YP-47M
是指4架专门改造的P-47D高速型原型机,专用来对付FieselerFi103(著名的V-1导弹)、德国空军喷气战斗机和火箭战斗机。
P-47M
P-47M配备普拉特惠特尼R-2800-57(C)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带有更大的CH-5涡轮增压器,在32,500英尺注水加力的最大军用功率是2,800马力(2,088千瓦)。在主翼下加装了俯冲减速板。1944年12月,驻欧第56航空团接收了第一架P-47M,但是发动机问题使P-47M在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中没有好好表现。P-47M作为纯粹空战用机,并没有安装翼下挂架。P-47M生产了130架。
XP-47N
基于YP-47M,增加翼展,加强结构以容纳机翼油箱,加强起落架,以及其他若干改进,这些改进都是为了使P-47更适合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加航程。当XP-47N挂载最大容量的外挂油箱时,总的燃油量达到4,640升,使它的航程达到了3,783公里。
P-47N
XP-47N的生产型,使用2,800马力(2,088千瓦)的普拉特惠特尼R-2800-77发动机,垂尾前加了延伸段,后期型号还安装了零长度火箭发射导轨。P-47N在太平洋战争最后几年表现极佳,它们能护送B-29超级空中堡垒从塞班直达日本本土。1944年12月到1945年12月间,法明度工厂生产了1,667架P-47N,另外埃文斯威工厂到日本投降为止生产了149架。
整体设计
从外表上看,P-47B飞机机身圆胖,长度为10。7米。前机身装有一台星形18缸活塞式发动机,配有一副尺寸较大的四叶螺旋桨,直径为3。65米(从P-47J型起螺旋桨的直径更大,达到4。5米)。飞行员的驾驶舱位于机身中部上方,尾部为倒T形尾翼,起落架为后三点式。采用双梁结构的中下单翼,略带上反角,平面形状为椭圆形,展长12。4米。两侧机翼前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式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P-47D型飞机两翼又各增加一挺,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此外机身和翼下还设有多个外挂架,可挂炸弹和火箭等,最大外挂量为1,135千克。由此可见,P-47战斗机的火力是很强的。但是,为了多装或多带武器,势必要影响飞机的其它载荷和性能,如一架飞机的有效载荷是一定的,装武器多就必然会装燃料少,燃料少又会影响到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等性能。P-47起初的型别,座舱前方有两个油箱,两翼内各有一个小型软油箱,总载油量只有1,190升,作战半径不足400公里,续航时间仅2小时。也就是说,用牺牲航程和续航性能的办法来加强飞机的火力。
P-47N在机翼根部加装了油箱,机翼尺寸也相应加大,增大了飞机的航程。P-47M是一种速度最快的型别,最大时速接近800公里,曾击落过德国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最重要的型别是P-47D,许多重大改进都是从D型开始的,如上述的加装机枪和俯冲襟翼等,它本身也形成了个小系列,有多种小改型。
动力系统
"雷电"飞机的最大优势是采用了新型的R-2800型气冷式活塞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发动机注水等技术。R-2800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00马力,瞬时应急功率可达2,300马力。专门配备的这种涡轮增压系统,不像一般的增压器那样与发动机直接传动,而是在机身座舱下方单设一个涡轮机,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驱动,再由涡轮机带动增压叶片工作。空气经过增压后,可大大提高压缩比,为在气缸内燃烧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工作过的废气则由专门的排气管排出机身外。在P-47D型飞机上,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发动机注水技术,即向气缸内加注易汽化的液体(水或水和其它液体的混合物),用以加大燃气流量。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改善飞机的爬升和高空机动性能。
机翼
P-47D-30飞机上还装了一种电操纵俯冲襟翼。它位于机翼下部起落架舱的前面。俯冲襟翼有两个作用:一是P-47俯冲时速度较快,飞机上会出现局部激波,使其出现抖动,拉起时较为困难,这时可利用襟翼帮助操纵;二是飞机俯冲时,放下襟翼可起到减速板的作用,以防止飞机出现一冲到地的危险。
座舱
P-47交付使用后,让飞行员感到惊喜的是驾驶舱非常宽敞,坐椅很高,前方视野很好。原来为了加强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而设计的背鳍,从P-47D型以后也被拆掉了,使其后方视野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P-47E飞机采用了增压座舱,进一步改善了飞行员的座舱环境。
服役事件
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战场上,P-47,作为P-40的替代战斗机,于1943年11月加入战斗,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1943年夏天,P-47战斗机开始进入太平洋、亚洲战场。曾在南太平洋国家、印度、缅甸和中国大陆等作过战。据资料介绍,被派往缅甸支援英军作战的有16个大队,可以说这是P-47投入量最大的一个地区。另外还有少量"雷电"战斗机中队进驻墨西哥和巴西等。
1944年春天、两个P-47战斗机大队被派往中国成都地区,主要任务是为B-29轰炸机护航。P-47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这种飞机轻巧灵活、爬升性能好,曾在太平洋上空横行多年。与它相比,P-47在爬升速度、转弯半径和俯冲捡起等性能上稍逊一筹,但在速度和俯冲性能上却毫不逊色,尤其是火力和生存能力,在当时的战斗机中是最优秀的。美军飞行员根据两种飞机的优劣长短,摸索出一套扬长避短的有效战法,使P-47在与"零"式战斗机的频繁空战中连连获胜。
在太平洋战场,最早使用P-47作战的,是美军第348战斗机大队。尼尔。E。基尔比是这个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6月,他率领第348大队抵达太平洋南部的澳大利亚。8月16日,该大队的一部分P-47飞机转场到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9月4日,基尔比率先出征,且首战告捷,取得了击落日军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各一架的战果。
1943年10月11日,基尔比又率队出航,飞往莫尔比港西北方向的韦瓦克执行侦察搜索任务。当基尔比和他的三个同伴一起在6,000米上空巡航时,基尔比首先发现一架敌机,并立刻下令攻击,当飞机俯冲到约450米时开火,接着这架敌机拖着一股浓烟坠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洋之中。之后,基尔比带领同伴重新爬升到8,000米上空,当时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他们又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机,12架轰炸机在3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正耀武扬威地前行。单按战斗机的数量来说,双方力量的对比是12比1,但基尔比没有犹豫,立即下令解散编队,实施单机攻击。经过激烈格斗,基尔比击落一架"零"式战斗机和两架轰炸机。与此同时,队友邓哈姆和摩尔也各击落一架敌机。其余敌机见势不妙,纷纷溃逃。当他们爬升到6,000米高度准备返航时,又发现两架逃散的日机,于是基尔比抓住有利战机,以740公里/小时的俯冲速度对其进行攻击,一举又将这两架敌机击落……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经过一场恶战,P-47取得了辉煌战果。当他们返航着陆时,飞机上只剩下了280升燃料。
仅在1943年10月11日的这次战斗中,基尔比一人就击落6架日机。美国第5航空队司令乔治。凯里中将特此授予他荣誉勋章。到1944年1月初,基尔比参加太平洋空战不到半年,就创造了击落日机21架的记录。
在持续两年多的战斗中,P-47对日本战斗机的作战连连取胜,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1945年初,新的P-47N远航型投入使用(作战半径达1,600公里),正赶上参加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在火攻日本的行动中立功不小。
P-47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发展了多种型别,各型生产总数达15,683架。其中在共和飞机公司法明代尔飞机厂生产了9,087架;后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在印第安那州的伊文塞尔又开辟了第二条生产线,生产飞机6,242架;在寇蒂斯飞机公司的制造厂生产了354架。它们先后投入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使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种飞机生产15,683架,这个数字在现代飞机中是没有的,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消耗燃油2。04亿加仑,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枚,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空战得失比为4。6比1,即击中敌机4。6架,自己损失1架。千架出动损失率是7架。这些记录在作战飞机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是创先例的。
而且,P-47还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和飞行队。据资料记载,在整个欧洲空战中,单说驾驶P-47战斗机,个人击落敌机20架以上的飞行员就有7人,如美军欧洲战场的头号王牌弗朗西斯。S。加布雷斯基和二号王牌罗伯特。S。约翰逊等都在其中。而获得Ace(当时欧洲国家授予击落过5架以上飞机者的荣誉称号)资格的飞行员则为数更多。在太平洋战场,驾驶P-47屡立战功的有尼尔。E。基尔比等。上面已经提到,他在太平洋作战中,曾一次出动击落6架敌机,不到半年就击落21架敌机,这些在空战史上都是少见的。可惜的是这位英勇善战的飞行员不久便英年早逝,在1944年3月4日,基尔比又带领3名飞行员到韦瓦克上空游猎时,遇到了日军一个15机编队。在激烈的缠斗中,基尔比的座舱中弹,飞机坠入新几内亚境内的丛林之中,他没有跳伞。基尔比的最后记录是击落敌机22架。
在著名的飞行队中,最早装备P-47并使用到大战结束的第56大队,空战中共击落敌机674架,得失比8比1,产生王牌飞行员38人,均为在欧洲战争中的美军第一。该大队被誉为"狼群大队",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另一支王牌飞行队是第4大队,其战绩与前者差不多,但损失几乎是它的两倍。据分析,造成这种原因的是该大队后期改用了P-51,而它的坚固性明显不如P-47战斗机。
因该机曾在解放军空军服役,且在1950年代中期的台海空战中多次由台军驾驶与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的米格15、拉11战斗机交战,故这个章节必须提及:
P47"雷电"的末日,1950年代P47在华被歼灭记录:
1953年7月25日8时50分~10时30分,我地面防空雷达发现台军P-47战斗机2批4架、P-51战斗机1批2架窜至上海市南25~30公里区域进行侦察骚扰,企图侦测我防空实力。解放军出动5批12架次进行拦截,除第二批宋中文带队的米格15双机与敌遭遇交战外,其余均未发现敌机。
宋中文带僚机杨宝海与9时35分升空,9时38分在杭州湾上空发现2架台军P-47战斗机遂立即展开攻击经过2个回合较量,仅以宋中文座机机翼中弹1发致轻伤的微小代价,取得击落击伤P-47各1架的胜利。
1954年3月18日,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六团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驾驶米格15战斗机在大陈岛附近击落2架P-47战斗机,迫使台空军退出大陈岛,为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胜利奠定制空权基础。
1954年5月11日,台军两架P-47(已改名为F-47)战斗机采取隐蔽突袭手段意图在大陈岛至松门一带对我方去进行骚扰和偷袭。我方出动两架米格15战斗机进行拦截,在头门山岛附近空域发现目标,经过4个回合较量,以我长机保锡明座机左翼被击伤,飞行员受轻伤的微小代价取得击落击伤P-47各1架的空战胜利。
同年5月19日,台军再次派出8架P-47分成2批进犯,13时27分,一批4架P-47出现在大陈岛、一江山岛上空企图空袭我已占领的岛屿和海门港锚地。我海军航空兵起飞4批8架次战斗机升空拦截,在与第一批P47的交战中取得击落3架,击伤1架的胜利,迫使对方放弃轰炸行动。
两岸之间唯一的一次活塞螺旋桨空战,使用台方当事人回忆。
1954年6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的两架F-47D"雷电(台湾叫做雷霆)"螺旋桨式战斗机按照常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北上浙江沿海,到大陈列岛上空进行例行的巡逻挑衅任务。
由于大陈距台湾二百海里,而距大陆如唇齿相依,国民党空军认为自己的飞机飞到大陈和解放军空军交战,解放军是以逸待劳,但为了保卫大陈基地,又只好勉强为之。F-47D"雷电",是国民党空军认为比较适合执行到大陈作战的战机之一。这次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出动的F-47D战斗机,属第26中队,属于较新型号的D-28RA型,这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供给台湾国民党军队使用的,电子设备更加先进,不过因为体形偏大而不够灵活的缺点没有改变。曾经执行过轰炸大陆城市的任务,在汕头也曾经被解放军高射炮兵击落过。
两架F-47D战斗机的驾驶员是国民党空军的徐德之上尉和黄宏宜少尉,两个人都是优秀学员,但是缺乏战斗经验。徐德之和黄宏宜在巡逻中,随时接听大陈雷达站和石门雷达站的警报,警惕解放军米格15战机的出现。
下午4时,两机到达大陈上空,刚刚改变航向进入巡逻航线,忽然从阳光方向杀出两条黑影,直奔两个措手不及的国民党飞行员而来!
没有米格起飞的警报阿?长机的徐德之上尉看到窗户外面有一条条白线红线划过心中想。。。
他忽然意识到--共军战斗机,在开炮!
徐上尉说,剩下的过程,就没有多少可以回忆的了,他的全部心力,都在左躲右闪的规避"共军"战斗机的炮火,百忙中他看到共军出动的也是老式螺旋桨战斗机,按照参照用的图片,应是苏制拉-9,或者拉-11战斗机,他们显然是起飞后超低空飞行,利用螺旋桨飞机优良的低空低速性能避开了雷达的监视,根据掌握的国民党空军巡逻惯例,来伏击"雷电"的。
这场空战基本就是一边倒,因为国民党方面根本没有回手余地,两架(一说六架)拉-9动作娴熟凶悍,紧紧咬住F-47D不放。徐少尉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被拉-9打下来。在他连续作规避动作的时候,徐上尉看到黄宏宜少尉的僚机如同被绳子拴在长机的尾巴上,自己向上飞,他也向上飞,自己横滚,他也横滚。。。完全没有掩护的动作。
一阵狂乱的摆脱之后,徐德之终于从拉-9的攻击中冲了出来,但黄宏宜少尉的僚机却找不到了。事后证明,黄宏宜的那架F-47D被拉-9击落,黄宏宜少尉被击毙。
战斗持续不足十分钟,国民党空军两架F-47D一架被击落,一架被击伤。
作一下分析,这次空战一边倒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空军两位飞行员的作战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双方飞机性能决定的。(第五大队,属于国民党空军的王牌,当年受陈纳德指导成军,名将丁纪徐任大队长,在上海曾恶斗日寇,1941年空战中因败于零式战斗机而全队胸前缝一"耻"字标志而闻名,在1944年作战中终于打败日本陆航的精锐而雪耻,重新换"虎头"队徽,人称老虎大队,直到今天,这支部队的后身401联队,还是国民党空军最精锐的装备F-16战斗机的部队,在驻扎台北松山空军基地,是台军的王牌)
虽然拉-9和F-47D都是同时代的优秀战斗机,但特点完全不同,F-47D战斗机秉承了美军F3F,P-40等战斗机的特点,装甲厚,机身大,作战中适合悄悄躲在高空,利用重量优势,俯冲攻击敌机,一击脱离,而拉-9是苏联拉沃契尽设计局出品,典型的前线战斗机,爬升能力特强,装备4门威力强大的23毫米机炮,适合缠斗。徐德之上尉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不自觉丧失了F-47D的优势,和拉-9进入了Dog-Fighting,那真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自然难以招架了。
第二天,第五大队起飞六架F-47D战斗机进行报复,由经验丰富,剽悍善战的副大队长冷培树带队,满油满弹,直扑台州方向,寻找解放军的拉-9战斗机决斗报仇。为了刺激解放军,两架F-47D带了对地攻击的炸弹,准备扔到解放军阵地上,逼解放军空军出来交锋。
就在冷副座左顾右盼的时候,国民党军石门雷达站发现解放军机场上出现了六个亮点,速度奇快,直奔国民党空军战机而来。石门雷达站连忙用最快的速度给冷培树报警:共军米格15六架起飞来战!台军活塞战机自料不敌,悻悻而退。
俄罗斯飞机制造厂为中国组装第1架图204飞机
7/4050 平淡如水之月夜 04.19 10:49
俄罗斯飞机制造厂为中国组装第1架图204飞机-军事美图-手机搜狐社区
http://m.club.sohu.com/zz0055/th ... e_2000@chinaren.com

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SP”制造厂14日对俄新社记者表示,中国所订购的5架“图-204-120CE”型货运飞机中的第一架已在该厂组装完毕。目前正在进行飞机试航,其中包括按照欧洲JAR-25标准进行检验的框架内西欧试飞员参与试航。

  “图-204-120CE”型飞机是一款专供出口用的改良的货运飞机。该飞机尾部设有额外的货运集装箱,因而货舱容量大大增加。在飞机制造厂的新闻稿中称,“图-204-120CE”型飞机是首架在俄罗斯制造并配备了可将系统和发动机状态资料从飞机自动传送到地面功能的货运飞机。

  俄方计划在2006年9月将该飞机交接给中国的航空公司。


图-204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发中程客机,用于取代图-154客机。该机于1983年开始研究,1985年进行初步详细设计,首架原型机于1989年1月进行首飞,1991年底取得型号合格证,1992年初开始交付独联体国家的航空公司使用。计划每年生产80~90架,以满足俄罗斯民航局订购500架的要求。

  图-204有四种型别:

  图-204 基本型,可载190~214名乘客。

  图-204-100 飞机尺寸和内部布局没有变化,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99500千克,最大商载增到24000千克,航程达5300公里。  图-204-200 飞机尺寸和内部布局没有变化,最大起飞重量进一步增至1079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达87500千克,最大商载25200千克,最大燃油载荷32400千克,最大航程7500公里。

  图-204M 装RB211-535发动机和柯林斯公司航空电子设备。1993年7月首飞,计划1995年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截止1991年底,图-204已生产10架,包括4架原型机和2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图-204的单价约为4500万美元(1992)。







设计特点

  机翼 常规中下单翼、机翼后掠角28°,翼尖带有翼梢小翼、机翼采用超临界翼型,相对厚度翼根处14%,翼尖处9~10%。机翼带有上反角并采用负扭转。机翼为金属结构,部分蒙皮采用复合材料,扰流片、减速板和襟翼都采用碳纤维蒙皮,翼根整流罩采用玻璃纤维,机翼前缘部分采用复合材料。

  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椭圆形增压机身,采用铝锂合金和钛合金,机头雷达罩和一些舱盖采用复合材料。

  尾翼 垂尾抗扭翼盒为整体油箱,用于在飞行中自动配平重心,平尾、方向舵和升降舵也部分采用复合材料。

  起落架 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电子液压可转弯操纵双轮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四轮式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翼/机身整流罩内。圆盘刹车,电子控制。主轮尺寸1070毫米×390毫米,前轮尺寸840毫米×290毫米。

  动力装置 装两台索洛维耶夫PS-90AT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56.9千牛(15997公斤),装于翼下。在机翼内有6个整体油箱,尾翼内有1个油箱,总燃油容量为30000升。

  座舱 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和一名飞行工程师。基本布局有三种:(1)190座,前舱为头等舱,12座,4排,排距99厘米;中间舱为公务舱,35座,6排,排距96厘米;后舱为旅游舱,143座,6排,排距81厘米;(2)196座,头等舱同上,旅游舱184座,6排,排距81厘米;(3)214座,全部为旅游舱,排距81厘米。所有布局在驾驶舱后都有小卖部、厨房和卫生间。(1)类布局的应急出口在机翼的前面和后面。底部有两个行李舱。

  系统 三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带有备份的三余度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三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压力为207×105帕(211公斤/厘米2)。副翼、升降舵、方向舵、扰流片、起落架和减速板,由全部三套液压系统操纵。襟翼、前缘缝翼、机轮刹车和前轮转向机构由两套液压系统操纵。电源由两个200/115伏400赫交流发电机和一个27伏直流系统提供。

  机载设备 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有两套彩色阴极射线管供每个驾驶员飞行和导航使用,另外两个中央阴极射线管供发动机和系统数据使用。其它设备包括在国际民航组织第IIIA类最低允许条件下使用的三余度自动飞行控制、自动进场和自动着陆系统。甚高频和高频无线电台,机内通话装置,惯导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回复查看全部
1楼  平淡如水之月夜  04.19 10:49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42.0米

  机翼面积        168.6米2

  机长          46.22米

  机身截面        3.80米×4.10米

  机高          13.88米

  主轮距         7.82米

  前主轮距        17.00米

  客舱门

   高×宽        1.85米×0.84米

  服务门

   高×宽        1.60米×0.65米

内部尺寸

  客舱

   长度(不含驾驶舱)   30.18米

   最大宽度       3.57米

   最大高度       2.15米

   前货舱:高度     1.162米

       容积     11.00米3

   后货舱:高度     1.162米

       容积     15.4米3

重量及载荷(图-204基本型)

  使用空重        56500千克

  最大商载        21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24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93500千克

  最大停机坪重量     9385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      86000千克

  最大零燃油重量     77500千克

  最大翼载荷       4.98千牛/米2(507.7公斤/米2)

性能数据(估计值,图-204基本型,最大起飞重量)

  巡航速度(高度10650~12200米)     810~850公里/小时

  起飞速度               269公里/小时

  进场速度               245公里/小时

  起飞后达到巡航高度时间        22~25分钟

  起飞滑跑距离             1230米

  起飞滑跑距离(单发)          2030米

  平衡起飞场长(30℃)          2500米

  平衡着陆场长             213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50米

  航程(M0.78,高度11000米,196名乘客,最大燃油和商载19000千克)  3850公里




回复
  1/1  
机翼悬臂式中下单翼。专门研制的翼型。上反角1°18′36″。翼根处安装角2°。1/4弦线后掠角24°24′。由蜂窝芯和石墨/环氧树脂面板制成的从一个翼尖到另一个翼尖的连续结构。机翼两端翼尖处的复合材料结构垂直安定面上有方向舵和调整片。复合材料结构的升降副翼和富勤式襟翼。升降副翼上有手动配平调整片,并可选装电动俯仰配平调整片;每个方向舵上有电动配平调整片。机翼前缘装有液体防冰装置。
机身圆截面的安全寿命结构。使用和机翼相同的材料,用单股纤维在一个模子上缠绕而成,或用手工铺设。腹鳍上有一个用于航向配平和阻尼的活动面。
前翼下置电操纵可变几何形状前翼。结构和机翼相似。每个前翼上有一个升降舵。前翼的后掠角变化通过电子装置和襟翼的偏转联动以便补偿俯仰力矩的变化。后掠角变化范围为前掠4°~后掠30°。前缘装有液体防冰装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液压操纵,还有应急操纵系统。主起落架向内收起,前起落架向前收起。比奇飞机公司油-气减震器。双轮主起落架使用古德伊尔公司机轮,轮胎尺寸19.5×6.75-10,胎压6.55×105帕(6.69公斤/厘米2)。单轮前起落架使用古德里奇公司机轮,轮胎尺寸19.55×6.50-8,胎压4.48×105帕(4.58公斤/厘米2)。古德伊尔公司带碳吸热器的多盘式防滑刹车。
动力装置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PT6A-67A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895千瓦(1200轴马力),各驱动一副带整流罩的五桨叶全顺桨可逆桨距推进式金属螺旋桨。机翼整体油箱,总燃油容量2021升。每个机翼上表面都有一加油口。
座舱由一名驾驶员驾驶,但驾驶舱内备有两名驾驶员驾驶的设备和可调座椅。驾驶舱和客舱间由隔框和门隔开。客舱典型布置为8个座椅。客舱内配备有梳妆台、储藏柜、点心和饮料柜及厕所等。客舱由发动机引气和电加热、蒸汽循环空调和风扇通风。
系统最大压差为0.58×105帕(0.59公斤/厘米2)的座舱增压系统,能在12500米高度上保持2440米舱内环境。氟利昂蒸汽循环冷却系统。发动机引气提供增压、加温和通风。28伏直流三汇流条电气系统由装在每台发动机上且互相关联的起动/发电机和一个34安小时电池供电。氧气瓶容量2.18米3。在座舱高度达到4115米时,面罩就会自动降下并自动向旅客们提供氧气。空勤人员则用快戴面罩。乙二醇防冰系统通过使用机翼和前翼的多孔钛前缘进行防冰。风挡、发动机进气口、燃油系统通风口、皮托管静压传感器和失速警告传感器都有防冰和除冰装置。
机载设备柯林斯公司综合航空电子设备由12个彩色的和2个单色的阴极射线管组成。正、副驾驶员各有一套相同的仪表,每套都有2个飞行和导航用的15.2厘米×17.8厘米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显示器和2个10.2厘米×10.2厘米空速表和高度/垂直速度表阴极射线管组成。单色传感器显示装置提供方位、测距器和仪表着陆系统等功能的信息以及从甚低频/欧米加远距导航系统来的纬度/经度信息。2套控制/显示装置控制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气象雷达、导航无线电和飞行管理系统。发动机指示和空勤告警系统(EICAS)以模拟或数字形式在15.2厘米×17.8厘米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上提供几乎100种信息。双功能显示器提供气象雷达图像、地图、检查表以及诊断和维护数据。2个无线电调谐装置提供气体放电管字符和数字,以显示导航和应答器频率和编码。飞行管理系统的2个键盘控制所有导航频率。所有仪表都可通过ARINC429总线系统共享飞机上各处传感器和数据搜集装置的信息。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16.60米
机长14.05米
机高3.96米
机翼面积26.09米2
主轮距5.13米
前主轮距6.86米
螺旋桨直径2.64米
螺旋桨离地间距0.89米
客舱门
高×宽1.28米×0.71米
内部尺寸
客舱(不包括驾驶舱)
长度5.08米
最大宽度1.68米
最大高度1.61米
地板面积5.94米2
容积13.45米3
行李间容积
前0.40米3
后0.99米3
重量及载荷
基本空重4574千克
最大商载95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162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577千克
最大停机坪重量6627千克
最大零燃油重量5534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6205千克
最大翼载荷2.47千牛/米2(251.93公斤/米2)
最大功率载荷3.67千克/千瓦(2.74公斤/马力)
性能数据(除了另有注明外,都在最大起飞重量和国际标准大气时)
最大限制马赫数0.60
最大巡航速度
高度7620米621公里/小时
高度10670米 563公里/小时
经济巡航速度(高度10670米) 546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
襟翼收起184公里/小时
襟翼放下175公里/小时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16.38米/秒
单发海平面爬升率4.32米/秒
最大合格审定飞行高度12500米
实用升限10605米
单发实用升限5575米
起飞距离(至11米高)1248米
着陆距离(自15米高)802米
航程(最大可用油量,有余油)
最大巡航功率2544公里
经济巡航功率2583公里
最大航程功率2629公里
  来源 中国品牌网www. chinapp.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字: 豪客,奇星舟,Beechcraft
中下单翼、大后掠角、簿三角翼)近距耦合、双腹鳍的气动结构布局。该机是一种主要用于执行国土防空、高空中空截击、夺取制空权以及对地、对舰攻击等任务的全天候多功能中型战斗机。
出版源《航空世界》, 2008, 第2期:76-76
关键词结构布局 / 设计思想 / 国土防空 / 后掠角 / 方向舵 / 三角翼 / 制空权 / 战斗机
歼-10“猛龙”战斗机
2014年03月13日 10:11稿源:中国武器大全 0

歼-10“猛龙”战斗机-中国武器大全-中安在线-安徽全民国防教育网
http://www.ahgfjy.com/system/2014/03/12/010066742.shtml


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歼-10战斗机原型机图片

歼-10 03号原型机

歼10战斗机最新座舱图片
  歼-10(J-10或F-10)中国官方命名猛龙,北约代号萤火虫(Firefl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生产的单发、全天候、多功能、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第三代中型战斗机。歼-10于1986年开始研制,由刘高倬担任总指挥,晏翔担任副总指挥,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1998年3月歼-10首飞成功,数年后正式装备部队,并先后衍生出歼-10A、歼-10S及歼-10B等型号。

  虽然有关歼-10研发的消息自1980年代起已开始流传,并且非官方的歼-10照片在互联网络上不断曝光,但直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方才正式证实其存在。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首次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多次失败下马项目后首次满足中国空军需要研制成功的制空型战机。

  发展历程

  歼-10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公司(132厂)制造。据公开的报道项目名称“10号工程”。611所最初利用歼-9战机(因研发一再拖延最终下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成果。

  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 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并开始在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测试。中国官方公布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 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解放军空军44师131团换装歼-10战机,成为解放军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 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发动机问题

  歼-10配套发动机是影响歼-10研制进度的一个瓶颈,由于涡扇-10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大大落后于歼-10的研制进度,为了降低研制风险,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发动机最初装备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用于俄制苏-27“侧卫”战斗机的AL-31F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AL-31FN较AL-31F外型尺寸稍有所减小(曾有说法用WS-10A改进歼-11A(即俄制苏-27战机的国产化型号),证明与AL-31FN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不需很大的改装难度),最大的变化是发动机变速器箱安装位置的变化。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发动机研制生产达成协议,为此歼-10的后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首笔发动机订单1996年签订,1997年开始交付。同时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上也看到有试验机型使用中国生产的涡扇-10(WS-10,中国官方命名为“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随着国产涡扇-10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测试投入批量生产,改进型WS-10A会用于歼-10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歼-10全部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CADI),属于成都飞机制造厂(CAIC)的下属部门。.主要工程师有:

  薛炽寿:总工程师

  周自全:首席测试工程师兼主任,试飞总师.

  桑建华:外型设计师.

  宋文骢:单座总设计师

  杨伟:单座飞控系统负责人,双座总设计师,现任成飞研究所总设计师

  雷强:首席试飞员

  外型结构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动力

  歼-10服役最初使用的是1台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俄制苏-27战机配套的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国产涡扇-10涡轮扇发动机经过改进(型号WS-10A)投入批量生产,后续生产的歼-10则装备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电系统

  据称歼-10的电子设备比其他中国战机较先进,座舱为所谓全“玻璃化”界面,配备一具平视显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视多功能显示屏(MFD),采用1553B数字总线,信息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国战机甚至同期沈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11(苏-27的中国版本)。飞行作战所必须的控制开关集中于中置的驾驶杆以及座舱左侧的油门杆。

  歼-10服役时装备1台全相参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具备超视距、多目标能力,据称最大搜索距离160公里,上视射距100公里,下视射距80公里。飞行员配备了头盔瞄准具。

  武器

  歼-10装备一门23mm口径航炮,机身具有11个机外武器挂架,可以外挂中程空对空导弹PL-12(霹雳-12)(相应的外销型号称为SD-10(闪电-10)),近距空空格斗导弹PL-8(霹雳-8),导航/目标指示吊舱,精确制导武器等。

  技术数据

  长度 16.43米

  翼展 9.75米

  高度 5.43米

  翼面积 40平方米(估计)

  空重 8840公斤[4]

  正常起飞重量 12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公斤[4]

  发动机 AL-31FN(俄)/WS-10A/B(中)

  推力 122.58kN / 132kN/155kN

  最大燃油量  3600kg(估计)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 2马赫(高空)[5][6],1.2马赫(低空)

  爬升率 、300 m/s

  实用升限 17000米

  最大航程

  3,900公里(估计)

  (带三个外挂副油箱,无武装);2700千米(基本航程)

  作战半径 1,250公里(无副油箱)

  翼负荷 270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1.024(正常起飞重量)

  最大过载 +9/-3g[7]

  滑跑距离

  最小起飞滑跑距离: 350米

  最小着陆滑跑距离: 400-650米

  武器装备

  机枪   1×23mm口径双管机炮

  火箭   90mm无导引对地火箭弹舱

  导弹  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

            鹰击-91多用途导弹

            鹰击-83反舰导弹

            雷电-10反辐射导弹

            霹雳-8空空导弹

            霹雳-11空空导弹

            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

  炸弹  雷霆-2激光导引炸弹

          雷石-6滑翔炸弹

           200A反跑道炸弹

          各式传统炸弹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来源:第一私人飞机之家门户网站 编辑:凌音飞机 发布时间:2013-09-24 01:25:32 评论:0
本文摘要: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歼-10(J-10或F-10)中国官方命名猛龙,北约代号萤火虫(Firefly)[7]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生产的单发、全天候、多功能、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歼-10于1986年开始研制,[8]由刘高倬担任总指挥,晏翔担任副总指挥,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9] 1998年3月歼-10首飞成功,数年后正式装备部队,并先后衍生出歼-10A、歼-10S及歼-10B等型号。
虽然有关歼-10研发的消息自1980年代起已开始流传,并且非官方的歼-10照片在互联网络上不断曝光,但直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方才正式证实其存在。[10] 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首次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多次失败下马项目后首次满足中国空军需要研制成功的制空型战机。
目录
  [隐藏]
1 发展历程
1.1 发动机问题
2 设计
3 衍生型
3.1 歼-10A
3.2 歼-10S
3.3 歼-10B
3.4 歼-10AY
3.5 歼-10SY
3.6 FC-20
4 服役状况
5 评价
6 以歼十为主题的作品
7 相关条目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
发展历程[编辑]
歼-10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公司(132厂)制造。据公开的报道项目名称“10号工程”。611所最初利用歼-9战机(因研发一再拖延最终下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成果。
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11] 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 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并开始在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测试。中国官方公布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 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解放军空军44师131团换装歼-10战机,成为解放军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 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 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发动机问题[编辑]
歼-10配套发动机是影响歼-10研制进度的一个瓶颈,由于涡扇-10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大大落后于歼-10的研制进度,为了降低研制风险,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发动机最初装备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用于俄制苏-27“侧卫”战斗机的AL-31F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AL-31FN较AL-31F外型尺寸稍有所减小(曾有说法用WS-10A改进歼-11A(即俄制苏-27战机的国产化型号),证明与AL-31FN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不需很大的改装难度),最大的变化是发动机变速器箱安装位置的变化。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发动机研制生产达成协议,为此歼-10的后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首笔发动机订单1996年签订,1997年开始交付。同时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上也看到有试验机型使用中国生产的涡扇-10(WS-10, 中国官方命名为“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随着国产涡扇-10涡扇发动机经过改进测试投入批量生产,改进型WS-10A会用于歼-10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设计[编辑]
歼-10全部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CADI),属于成都飞机制造厂(CAIC)的下属部门。. 主要工程师有:

薛炽寿:总工程师
周自全:首席测试工程师兼主任,试飞总师.
桑建华:外型设计师.
宋文骢:单座总设计师
杨伟:单座飞控系统负责人,双座总设计师,现任成飞研究所总设计师[12]
雷强:首席试飞员
外型结构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动力

歼-10服役最初使用的是1台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俄制苏-27战机配套的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 国产涡扇-10涡轮扇发动机经过改进(型号WS-10A)投入批量生产,后续生产的歼-10则装备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电系统

据称歼-10的电子设备比其他中国战机较先进,座舱为所谓全“玻璃化”界面,配备一具平视显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视多功能显示屏(MFD),采用1553B数字总线,信息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国战机甚至同期沈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11(苏-27的中国版本)。飞行作战所必须的控制开关集中于中置的驾驶杆以及座舱左侧的油门杆。
歼-10服役时装备1台全相参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具备超视距、多目标能力,据称最大搜索距离160公里,上视射距100公里,下视射距80公里。飞行员配备了头盔瞄准具。

武器

歼-10装备一门23mm口径航炮,机身具有11个机外武器挂架,可以外挂中程空对空导弹PL-12(霹雳-12)(相应的外销型号称为SD-10(闪电-10)),近距空空格斗导弹PL-8(霹雳-8),导航/目标指示吊舱,精确制导武器等。
衍生型[编辑]
歼-10A[编辑]
歼-10A为单座量产机型,外销代号F-10A。[13]
歼-10S[编辑]
歼-10S为J-10A的双座教练机型号,前机身拉长以放入后座,两名飞行员以纵向座于单一座舱罩下。机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电系统,突出教练外,亦保留了作战功能。J-10S亦可以用于加强对地攻击型,后座飞行员可以担任武器操作员。[14]
歼-10B[编辑]
歼-10B是基于J-10A大幅度改进型,配备DSI进气道(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雷达罩被重新设计,取消了传统圆锥型的雷达罩,更改为扁身锥型,驾驶舱前方安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内藏红外线搜索及追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应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鳍切尖,进一步改进气动布局。该机可能有整合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15][16]。2011年3月,歼-10B的照片出现在中文网络上,证实了歼-10B的存在,为歼-10正式曝光后首次有完全自主设计的国产新型战斗机亮相。从外观上观察,除了上述内容,歼-10B相对于歼-10A的改进亦包括了:

机头线条向下倾斜;
垂尾切尖;
腹鳍切尖;
加装了固定的光电探测仪;
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改为类似于FC-1/JF-17生产型已经采用的DSI进气道;
雷达罩外形改变,近期照片已经披露了歼-10B安装了相控阵火控雷达。
最新的1035号原型机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国产FWS-10B“太行”改进型涡轮扇发动机。
1035号原型机还将1031·1033号原型机主翼翼根处的一对电子战吊舱内置。
1035号原型机在鸭翼翼根前端有水滴状突起,疑似某种天线或为了隐身考虑而遮挡鸭翼缝隙的改动。

歼-10AY[编辑]
歼-10AY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配备与歼-10A大致相同,机头上的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时在机翼挂架上安装了拉烟装置,用于表演时进行拉烟演示。[17]
歼-10SY[编辑]
歼-10SY为歼-10AY的双座版。
FC-20[编辑]
FC-20为预定销售予巴基斯坦的歼-10外销型,[18]于2010年年末,有相关消息指出解放军将会外销J-10A。[19]
服役状况[编辑]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1月,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了15架歼-10。中国官方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歼10战斗机服役的消息以及新闻片段。2009年11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纪念建军60周年的飞行表演中,歼-10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后首次亮相。2012年5月30日解放军报报道称,东海舰队航空兵已列装J-10,配图显示战机为海军的白色涂装。截止2012年2月,有260架服役。[3]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空军于当地媒体采访表示预订订购36架歼-10[20],在2014-15年交付使用,而最终订量将达150架[3]。
评价[编辑]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J-10AY的彩绘
在美国权威航空杂志(宇航一周及空间技术)内的报道中,J-10A的性能略低于美国的F-16E block60。[21]但造价只是F-16E block 60的一半,将会成为外销市场的对手,但要先解决自主研发引擎的问题。而若果能换上相控阵雷达,则可以跟欧俄等第四代半战机竞争。
图-204 - 俄罗斯军事 - 全球防务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4-6443.html
图-204 - 俄罗斯军事 - 全球防务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4-6443.html


几乎被无知和无聊打败,既然要截图我就截图看了吧
已经说明了是手机上的论坛,结果在输入的时候遗漏了一个字,结果写成了中单翼,结果居然给无聊至极的人抓住不放

一、在 2015-11-6 21:53 发了帖子(48楼),结果写成了中单翼,后来在2015-11-8 01:28 ,将标题修改成:本贴中a320写错了成中单翼,实为中下单翼

二、在 2015-11-7 03:00 发了帖子(54楼),b737作为使用翼吊式发动机的机型,并且采用紧贴机翼的开创性设计,但波音再高明,也想不到后几十年出现的高函道比发动机扇叶会大到那种程度,再改也无法改变用下单翼的问题。除非大概机体结构,改成a320那种中下单翼

三、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7 21:34(74楼) 回帖指出错误:A320中单翼? 搞笑呢这是?

我修改48楼的帖子,也是因为看了74楼所指出的错误。

然后就神掉了,后来看到回帖说我的帖子中表明下单翼存在不可靠的问题。














几乎被无知和无聊打败,既然要截图我就截图看了吧
已经说明了是手机上的论坛,结果在输入的时候遗漏了一个字,结果写成了中单翼,结果居然给无聊至极的人抓住不放

一、在 2015-11-6 21:53 发了帖子(48楼),结果写成了中单翼,后来在2015-11-8 01:28 ,将标题修改成:本贴中a320写错了成中单翼,实为中下单翼

二、在 2015-11-7 03:00 发了帖子(54楼),b737作为使用翼吊式发动机的机型,并且采用紧贴机翼的开创性设计,但波音再高明,也想不到后几十年出现的高函道比发动机扇叶会大到那种程度,再改也无法改变用下单翼的问题。除非大概机体结构,改成a320那种中下单翼

三、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7 21:34(74楼) 回帖指出错误:A320中单翼? 搞笑呢这是?

我修改48楼的帖子,也是因为看了74楼所指出的错误。

然后就神掉了,后来看到回帖说我的帖子中表明下单翼存在不可靠的问题。

5.jpg (55.9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23 上传

6.jpg (58.4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23 上传








4.jpg (55.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12 上传



3.jpg (45.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12 上传



2.jpg (118.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12 上传



1.jpg (72.9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12 上传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9 10:12
几乎被无知和无聊打败,既然要截图我就截图看了吧
已经说明了是手机上的论坛,结果在输入的时候遗漏了一个 ...
存在可靠问题?你倒是找找看我什么时候说过可靠了...我一直在说机翼位置靠上靠下,你自己莫名其妙搞出个可靠...话都讲不清楚还来扯什么扯?
蛋疼想法:
关于中下单翼的说法,居然变成了我个人的发明,我倒是想要不要根据YsMilan 的说法,去给空客、波音、图波列夫等几家大公司发个律师函,让他们支付几百亿美金或者欧元的专利费,然后回来收购了商飞,算是支持民族工业的呢。

关于上单翼、中单翼和下单翼的简单区分,哪里还需要什么北航的那种本科生的最简单教材,高中看的一些关于飞机的科普文都有介绍。这种简单的划分,并不能说明实际中的问题吧,总会有一些在设计中的特殊考量因素。比如A320在设计之后,因为那个时候大涵道比发动机已经出来,而现代民航客机一般都是采用下单翼,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继续采用波音737的那种下单翼,则可能存在发动机短舱离地间隙不足的问题,而要解决发动机短舱安全离地间隙的问题,就可以将机翼位置往上调整,结果就成了中下单翼了。
A320作为后来者,还是加入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集装箱货物系统,波音737至今都无法采用。
2015-11-9 10:40 上传


好吧,终于给你对了一回。
是靠上靠下。



关于中下单翼这种说法,你一直说只有两处连接,
周末因为电脑一直没开机,手机上,国内的垃圾百度大家用的习惯,那我就用百度搜索了给你吧。

https://www.baidu.com/s?ie=utf-8 ... =7854&rsv_sug=1

我也截个图吧,省的再有人说整个网络就只有两个网页可以找到中下单翼的说法的,如果你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请说明你的意思


维基百科那边说歼10也是中下单翼,也许你可以去写一个新的维基百科,并且作为对歼10构型的权威定论。

关于中下单翼这种说法,你一直说只有两处连接,
周末因为电脑一直没开机,手机上,国内的垃圾百度大家用的习惯,那我就用百度搜索了给你吧。

https://www.baidu.com/s?ie=utf-8 ... =7854&rsv_sug=1

我也截个图吧,省的再有人说整个网络就只有两个网页可以找到中下单翼的说法的,如果你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请说明你的意思

2.jpg (71.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44 上传

1.jpg (79.2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44 上传


维基百科那边说歼10也是中下单翼,也许你可以去写一个新的维基百科,并且作为对歼10构型的权威定论。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9 09:55
飞机之家:中国歼10战斗机性能简单分析
来源:第一私人飞机之家门户网站 编辑:凌音飞机 发布时间:2013 ...
我也真是醉了...歼10都成中下单翼了
你这么喜欢搜索,那去搜搜“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这句话,看看有多少
讲战斗机少去什么私人飞机之家门户网站行不...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9 10:45
我也真是醉了...歼10都成中下单翼了
你这么喜欢搜索,那去搜搜“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 ...


我截图给你,省的你醉的不省人事

外型结构[编辑]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9 10:45
我也真是醉了...歼10都成中下单翼了
你这么喜欢搜索,那去搜搜“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 ...


我截图给你,省的你醉的不省人事

外型结构[编辑]
歼-10采用三角翼加三角鸭翼的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主翼为三角中下单翼,采用机动前缘襟翼。切尖三角鸭翼位于进气道上方机身,矩形带附面层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有加强筋,机身上有气泡式驾驶员座舱,机身向后自然过渡,机翼与机身之间平滑过渡,后机身为发动机舱,采用单垂直尾翼以及两片向外侧倾斜的面积较小的腹鳍。

歼-10采用放宽静安定度设计,战机的主要控制面由全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实现自动和综合控制。歼-10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机头设备舱两侧、鸭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鳍、发动机尾喷口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歼-10是中国空军继歼-8D后第二种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机。

3.jpg (14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47 上传

4.jpg (194.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47 上传

5.jpg (154.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0:47 上传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9 10:42
关于中下单翼这种说法,你一直说只有两处连接,
周末因为电脑一直没开机,手机上,国内的垃圾百度大家用的 ...
不好意思,维基百科来打你脸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ngdu_J-10
Airframe[edit]
The airframe is constructed from metal alloys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high strength and low weight, the airframe's aerodynamic layout adopts a "tail-less canard delta" wing configuration. A large delta wing is mid-mounted towards the rear of the fuselage, while a pair of canards (or foreplanes) are mounted higher up and towards the front of the fuselage, behind and below the cockpit. This configuration provides very high agility, especially at low speeds, and also reduces stall speed, allowing for a lower airspeed during instrument approaches. A large vertical tail is present on top of the fuselage and small ventral fins underneath the fuselage provide further stability.[citation needed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9 10:51
不好意思,维基百科来打你脸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ngdu_J-10
Airframe[edit]

你先解决了中文的维基百科再说。

另外,网络也许真的不止两处提到中下单翼
http://img.cjdby.com/data/attach ... 4zzow.jpg.thumb.jpg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9 10:32
蛋疼想法:
关于中下单翼的说法,居然变成了我个人的发明,我倒是想要不要根据YsMilan 的说法,去给空客、 ...
空客、波音、图波列夫?你倒是上他们官网找一个中下单翼来给我开开眼?少挂羊头卖狗肉的
贴半天教材,你就看不懂上中下单翼是以机翼相对机身位置来区分的?A320机翼位置相对机身比737还要靠下,到你嘴里变成机翼位置往上调整...不得不佩服你的眼神
至于你说科普文,你倒是找一个科普这个“中下单翼”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文出来?要的是定义,别自个硬编了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9 10:58
空客、波音、图波列夫?你倒是上他们官网找一个中下单翼来给我开开眼?少挂羊头卖狗肉的
贴半天教材,你 ...


没关系,这个帖子我截图给你留着
省的你被无知打败
那些教材也不是你学的东西(如果你真是这个专业的,还是建议转行吧,中国伤不起),大家都一把年纪了,搞点略微高级一些的,不用本科生的可不可以啊。或者你去找个人问下,是否世界上只有上单翼、下单翼和中单翼这三种翼型,有无可能做一些下单翼的修正。
YsMilan 发表于 2015-11-9 10:58
空客、波音、图波列夫?你倒是上他们官网找一个中下单翼来给我开开眼?少挂羊头卖狗肉的
贴半天教材,你 ...

6.jpg (60.3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9 11:01 上传


没关系,这个帖子我截图给你留着
省的你被无知打败
那些教材也不是你学的东西(如果你真是这个专业的,还是建议转行吧,中国伤不起),大家都一把年纪了,搞点略微高级一些的,不用本科生的可不可以啊。或者你去找个人问下,是否世界上只有上单翼、下单翼和中单翼这三种翼型,有无可能做一些下单翼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