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NASA公布登陆火星详细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9:35
据新华社电在上月宣布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后,美国航天局(NASA)8日公布了一份人类登陆火星的详细计划。这份长达36页的报告把登陆火星分成三个阶段实施,认为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都“可以克服”。

三阶段保人类登上火星

报告没有设定登陆火星的具体日期,但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声明中说,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

在这份名为《美国航天局的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下一步》的报告中,美国航天局将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分为“三步走”。

当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展开,包括关于人类健康和行为的测试和实验;类似种植食物和循环利用水的生命支持系统;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3D打印等。

第二阶段名为“试验场”,预计将在2018年启动,包括发射新的太空飞船“奥赖恩”,以及史上威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

美国航天局还计划在地月空间实施其他多项任务,包括2020年发射无人航天器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巨石,挪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员研究。

“美国航天局将学会在深层空间环境下执行复杂的任务,”报告说,“在地月空间行动,美国航天局将发展和验证人类探索火星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阶段包括在火星表面和运输飞船中生活和工作,这种飞船仅需常规维护,能够从火星获得制造燃料、氧气和建筑材料的资源,在数年内支持人类生活。

美国航天局在报告中没有设定这一阶段的具体时间,但其中一幅图表显示,时间在2030年之后。

火星之旅值得冒险

在报告中,美国航天局承认登陆火星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在长达1100天的长期任务中,确保人员安全”。报告称,前往火星的宇航员长期处于高辐射的环境下,可能面临癌症、骨质疏松、免疫问题等风险。

虽然挑战重重,但美国航天局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推动登陆火星计划的决心依然坚定。“在太空生活和工作需要接受风险,而火星之旅值得冒险,”报告说,“火星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对于探索火星的意义和价值,美国航天局在报告中称,这可能有助于回答人类在生命起源等方面的终极疑问。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7145.htm据新华社电在上月宣布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后,美国航天局(NASA)8日公布了一份人类登陆火星的详细计划。这份长达36页的报告把登陆火星分成三个阶段实施,认为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都“可以克服”。

三阶段保人类登上火星

报告没有设定登陆火星的具体日期,但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声明中说,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

在这份名为《美国航天局的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下一步》的报告中,美国航天局将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分为“三步走”。

当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展开,包括关于人类健康和行为的测试和实验;类似种植食物和循环利用水的生命支持系统;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3D打印等。

第二阶段名为“试验场”,预计将在2018年启动,包括发射新的太空飞船“奥赖恩”,以及史上威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

美国航天局还计划在地月空间实施其他多项任务,包括2020年发射无人航天器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巨石,挪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员研究。

“美国航天局将学会在深层空间环境下执行复杂的任务,”报告说,“在地月空间行动,美国航天局将发展和验证人类探索火星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阶段包括在火星表面和运输飞船中生活和工作,这种飞船仅需常规维护,能够从火星获得制造燃料、氧气和建筑材料的资源,在数年内支持人类生活。

美国航天局在报告中没有设定这一阶段的具体时间,但其中一幅图表显示,时间在2030年之后。

火星之旅值得冒险

在报告中,美国航天局承认登陆火星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在长达1100天的长期任务中,确保人员安全”。报告称,前往火星的宇航员长期处于高辐射的环境下,可能面临癌症、骨质疏松、免疫问题等风险。

虽然挑战重重,但美国航天局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推动登陆火星计划的决心依然坚定。“在太空生活和工作需要接受风险,而火星之旅值得冒险,”报告说,“火星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对于探索火星的意义和价值,美国航天局在报告中称,这可能有助于回答人类在生命起源等方面的终极疑问。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7145.htm
NASA高清图片揭示科幻大片中的真实火星地形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有许多关于火星的地表场景。美国宇航局近期最新公布的高清图片显示,影片中大部分场景与“好奇”号发回的火星真实地形图大致相似。不过,有两个登陆场的场景与真实地形大相径庭:一个是影片中“阿西达利亚平原”上的Ares 3登陆场地表平整,而真实地形是崎岖不平且充满危险;

另一个是影片中“阿拉比亚高地”上的Ares 4登陆场地表崎岖,而真实地形却是相对平稳光滑。美国宇航局表示,尽管火星登陆或许在20年后的未来才能实现,但目前影片中许多高科技已在研发当中。

在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许多场景都发生在火星南部阿西达利亚平原上的Ares 3登陆场。影片将这里描述为地形平整,受困的宇航员马克-瓦特尼可以相对轻松地开车前行。事实上,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开的照片显示,火星上的这片地区崎岖不平,且充满危险。《火星救援》是根据安迪-韦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由马特-达蒙饰演一名受风暴影响在撤离行动中被困火星的宇航员。故事场景设定在2030年前后,这时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已经可以经常前往火星,并在火星上生活探索。韦尔最新向美国宇航局提供了主人公的位置座标,同时要求美国宇航局对该座标点采集真实地形照片。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阿西达利亚平原为大片巨石覆盖,有的巨石高达数米,这令登陆车在该区域前行困难。此外,在这片区域中,满是裂缝的地面上随处可见陡峭的悬崖,加上到处都是陨石坑的崎岖地表,令人难以通行。

除阿西达利亚平原场景与真实地形不符以外,阿拉比亚高地场景也与真实地形大相径庭。为了试图离开火星,瓦特尼驾车行进了3200公里,来到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Ares 4任务地点,该区域又名阿拉比亚高地。美国宇航局指出:“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来到阿拉比亚高地,这是一片被描述为比阿西达利亚平原还要凹凸不平的地区,事实上这里为灰尘覆盖,地形相对平稳光滑。人们普遍认为,大范围(以数公里计)平整的地面就意味着小范围(以数米计)地面也平整。在火星上,情况刚好相反,因为大范围的低地更容易遭受狂风肆虐,狂风过后会留下岩石和被腐蚀的基岩。”然而,《火星救援》中的大部分场景,灵感都来自“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大量高清照片。“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钻探了第八个洞后,就发回一张令人惊艳的“火星明信片”。这是一个位于岩石上深65毫米的钻孔,研究人员把它称为“大天空”,它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探索火星岩石的组成元素。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与影片中放映的场景类似,火星地表多山。

“好奇”号火星车目前位于“夏普山”较低的斜坡上。由于这里遍地砂岩,因此也被称为“史蒂姆森单元”。几天前,“好奇”号在此拍摄了两张远景照片,拍摄对象是夏普山上更高的区域。距离火星车约2英里(约合3.2公里)的山脊中,到处都是赤铁矿,再远一点的地方是富含粘土矿、起伏不平的平原,以及充满硫酸盐矿物质且高低不平的山丘。夏普山岩层中变化多端的矿物质表明,在火星早期环境变化很大。浅色悬崖则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干燥时期,如今风蚀严重。科学家指出:“比这些照片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人认为‘好奇’号火星车终将有一天驶过这片较低的山脉。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发回一张明信片,展望一下它未来的旅程。”

美国宇航局表示,尽管火星登陆或许在20年后的未来才能实现,但是许多在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影片中出现的高科技现已在研发当中。马特-达蒙在谈及太空探索时称:“我们正在慢慢实现电影里放映的场景。如果能吸引大量关注,并筹集到大量资金,我们就有可能很快实现这些,它们将成为我们下一代的生活场景。”在电影中,尽管瓦特尼在撤离行动中幸存下来,但是他面临着离家1.4亿英里(约合2.24亿公里)的困境,还要利用仅够支撑4星期的有限供给物,在不适合居住的火星上生活4年等待救援。瓦特尼想出一个方案,他将研究站改造成一块地,在地里种植食物,如利用马铃薯的嫩芽制作感恩节大餐。如今,美国宇航局正在制定类似计划,不过用到的食材是莴苣。上周,宇航员开创了一个历史性记录,他们吃下了在国际空间站首次培育的新鲜莴苣。美国宇航局研制一套植物实验系统,于7月份种植了一些莴苣,命名为Veg-01。除了食物,火星上的宇航员还必须能够创造供水系统。在影片中,Ares 3任务组成员使用的是水堆取料机,而瓦特尼必须独出心裁,找到独特的取水方式。美国宇航局表示,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同样不能浪费一滴水,他们利用“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回收所有的水资源:尿液、洗手水、口腔清洁用水等等。通过水回收系统,宇航员可以回收过滤水,以备下次使用。然而在影片中,瓦特尼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居住舱内,这是他远离家园的家。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人员为了胜任长期的深空任务,必须在人类探索研究模拟项目中进行训练。人类探索研究模拟项目是一个齐备环境,它模拟深空栖息地,配备有生活区、工作区、卫生区,以及模拟气密室。水、食物和居所都是生活必需品,缺一不可,此外氧气也是另一个生存必需品。影片中,瓦特尼为了生存,无论到哪都带着他的氧气供给物,这要求他不得不制造氧气。在居住舱中,他使用氧气发生器,将“火星上升飞行器”燃油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在国际空间站里,宇航员配备有氧气发生系统,可将宇宙飞船中的大气再加工,通过电解水分子制造氧气。

除了这些科技手段以外,影片还让展现了瓦特尼一路走来,经历的其它挫折困难。例如,受风暴和爆炸影响,瓦特尼飞出了居住舱,他竟然用胶带将头盔上的裂缝修补好。美国宇航局目前也在尝试,研制更高科技的宇航服,为未来宇航员的太空旅行保驾护航。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局已研发Z-2与原型探索服,其中用到许多高新技术,未来有望被踏上火星的第一人穿上。畅销书的粉丝指出,《火星救援》中最明显的疏漏就是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所有装备的设计都考虑到了抵抗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但太空服却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这项为期三年的火星任务中,年轻的宇航员接受的辐射量将大大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总剂量。关于探测车,影片提供了最为真实的描述。在电影里,瓦特尼驾驶探测车驰骋火星,并对探测车进行了一些非常规改造。目前,美国宇航局在地球上对“多任务太空探测车”进行了大量测试和改进。在一些版本中,探测车配备有6个车轮以增加操控性。一旦发生爆胎,探测车可以收起坏的轮子,继续前进。

今年上半年,《火星救援》一书的作者安迪-韦尔宣称,他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人类要在2050年前造访火星的可能性微乎极微。韦尔表示:“我知道很多人不爱听,但事实就是如此,登陆火星的技术还不成熟,并且成本过高,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美国宇航局的载人登陆火星目标与韦尔的观点恰好相反,他们还认为将在未来20年中在火星上发现生命。在与韦尔的一次谈话中,美国宇航局局长查理-博尔登雄心勃勃,他描述宇航局不久将载人登陆火星。博尔登解释说:“这个计划非常明确,资金充足,且有可持续性。为了这个目标,我已耗尽毕生精力,计划在20到30年间登陆火星,我认为今天我们正一步步接近目标。在2020年左右,美国宇航局将开展一项十年研究项目,研究绕月飞行以测试生存技术,大约在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我局正向目标一步步迈进。目前,我们正在研制巨型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它将把人类及所需装备带到火星上。此外,我局还已研制可带人离开地球去火星的‘猎户’号太空飞船,以及名为‘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的复杂隔热板,该隔热板不久前刚进行过测试飞行。”



火星侦察轨道器上HiRISE相机发回的照片显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被称为“阿西达利亚平原”的Ares 3任务登陆场,地形并非如影片中放映的那般平整,实际上这里崎岖不平且充满危险。



马特-达蒙在影片《火星救援》中饰演宇航员马克-瓦特尼,图中他正在勘测地形,准备前往Ares 4登陆场。



HiRISE相机发回的最新照片显示,《火星救援》中的Ares 4任务登陆场相对平稳光滑。



为了试图离开火星,瓦特尼驾车行进了3200公里,来到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Ares 4任务地点,该区域又名阿拉比亚高地。



在小说与影片中,宇航员冒险来到Mawrth陨石坑边缘。火星侦察轨道器上HiRISE相机发回的照片,展示了这片地区的真实地形。



在《火星救援》影片中,受困的宇航员马克-瓦特尼在南部阿西达利亚平原的Ares 3登陆场耗费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在畅销书中,阿西达利亚平原被描述为地形平整,易于驾车行进。事实上,这里地表崎岖,充满危险,难于通行。



左图是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抵达起飞地点使用的车辆。右图是美国宇航局在地球上测试的火星探测车。



故事场景设定在2030年前后,这时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已经可以经常前往火星,并在火星上生活探索。



在电影中,尽管瓦特尼在撤离行动中幸存下来,但是他面临着离家1.4亿英里(约合2.24亿公里)的困境,还要利用仅够支撑4星期的有限供给物,在不适合居住的火星上生活4年等待救援。



从左往右分别是,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德鲁-福伊斯特尔、演员马特-达蒙、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作者安迪-韦尔以及美国宇航局行星科学部主任吉姆-格林,他们参与了美国宇航局“火星之旅”与电影《火星救援》的问答会。



畅销书的粉丝指出,《火星救援》中最明显的疏漏就是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所有装备的设计都考虑到了抵抗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但太空服却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在影片中,瓦特尼为了生存,无论到哪都带着他的氧气供给物,这要求他不得不制造氧气。在居住舱中,他使用氧气发生器,将“火星上升飞行器”燃油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今年上半年,《火星救援》一书的作者安迪-韦尔宣称,他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人类要在2050年前造访火星的可能性微乎极微。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7065.htm
NASA称可以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

根据NASA此前拍摄到的火星细节照片,证明那是一颗荒凉贫瘠的行星。虽然NASA也在前端时间宣布发现在火星拥有液态水的证据,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尽管如此,NASA科学家们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在火星上能找到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所以他们认为可以在火星的土壤上种植农作物。不过这些农作物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NASA科学家解释称火星上的土壤中确实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火星稀薄的大气拥有许多二氧化碳,植物可以借助它们从太阳获取能量。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因此这些作物生长还是存在可能的。火星上的土壤虽然营养分布不均,但我们仍然期待看到未来宇航员能在火星上成功种植农作物。

在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Mark Watney在火星地面上挖坑种植土豆的场景似乎也说得通了。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7013.htm
火星发现液态水意义:火星旅行将变为现实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然而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他们想要探寻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因为其答案将不仅关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还将关乎未来的人类火星殖民者能否在这颗红色星球生存。这个问题就是:火星上有水吗?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火星迷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大大问号便是: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

火星上的液态水体

就在上周,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的,在火星地表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指向了存在于地表之下的大规模水体储层,这一资源或许将为未来的人类定居者提供支持。这不是某种猜想,科学家们得到的数据是百分之百可靠的。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或许也包括去这颗红色星球旅游度假的想法。

如果未来人类没有把自己毁灭掉,那么火星旅游在不远的将来将变的司空见惯。对于那些不关注太空新闻的人来说,上周美国宇航局召开的那场发布会并宣布在火星上的一些陨坑边缘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在火星的极地早就已经发现了水冰的存在,那甚至已经是10年之前的事情了。

但那些陨坑边缘的暗色条带证明了,在火星北半球的夏季,当阳光温暖高山的向阳面时,火星地下的储水层中就会渗出液态水体。这一点与固体水冰的存在具有完全不同层面的意义,因为根据地球上的经验——在液态水流动的地方就有生命。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坚信任何生命都无法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存活。那样的环境太过严酷而极端。然而一次月球探测行动打破了这样的固有观念。

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的消息让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找到生命痕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1966年,无人探测器勘测者-3号发回月球表面数千份图像,但在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的一点是:在这艘飞船自己的身上正在发生一件更加有意思的事情。

在这艘飞船建造的过程中,一名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在无菌实验室中打了一个喷嚏。在此过程中喷出的一些细小飞沫穿过了他所戴的口罩并附着在了飞船的表面上。这其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经受住了火箭发射的剧烈震动以及随后飞越地月之间广袤空间的考验,不知怎的竟然在毫无大气的月球表面上存活了下来。

当多年之后人们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时,这些微生物演化成一些类似藤壶般形态的有机体。

看起来宇宙中并没有什么地方的环境对于生命而言是太过极端的。月球表面那样的荒凉而无空气的环境要比地球上发现过生命的最为严酷的环境更加极端,比如南极洲的冰层。

跟随水的足迹

就在上周,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

因此,从理论上说,尽管火星非常寒冷,满目荒芜,但实际上仍然可能是孕育新生命的温床,而远古时期的生命也可能并未消亡。但如果要让这样的情况成为可能,那么液态水就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美国宇航局在地球外搜寻生命时所用的口号就是:跟随水的足迹。

当然这样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那就是在火星表面工作的火星车有朝一日能够找到火星上原始生命的化石遗迹,或是更加幸运地直接找到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生命形式,这些生命或许已经在火星上休眠了数亿年之久。

这样的设想并非完全不可能。根据当前的研究,这样的情况甚至还是相当有可能发生的。除此之外,开展针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研究对于我们自身也具有重要意义:一种理论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宇宙,甚至有可能就来自于火星——在远古时期,生命的种子从火星表面出发,经由陨星或彗星的携带,播撒到了地球的表面。换句话说,如果登陆火星的人类宇航员在火星上利用显微镜能够找到显微级别的生物化石,那么或许他们所目睹的正是我们最为远古的祖先。

有关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消息在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其中的第一次热潮还要追溯到公元1877年。当时一名名为斯恰帕拉利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利用望远镜在火星表面看到了一条条的暗色条纹,这些条纹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或消失。于是自然就产生了关于这些条纹出现原因的各种天马行空的遐想,其中最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这些不甚规则的条纹实际上是火星上农业灌溉水渠。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实际上火星表面的任何地区都找不到任何植物或是火星上农民们的任何踪迹,那里也没有任何的大型动物,而那是科幻作家们最喜欢描写的对象。

这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设想尽管更多的是胡思乱想,但奇妙的是其中的确有一部分是事实。斯恰帕拉利所见到的那些暗色条纹实际上都是季节性沙尘形成的,但时间向前推移数十亿年,火星表面的确曾经存在过海洋,河流与湖泊。

未来的火星之旅?

液态水的用途极其广泛,远不仅仅供宇航员饮用而已。它还可以用来发电,或用作火箭燃料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火星上不可能存在液态水,原因很简单——火星太远了,几乎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两倍,在这样遥远的距离上,温度会很低,难以达到水冰的融点以上。然而此番火星上发现的水体含有高浓度的盐分,这就意味着其可以在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下仍然保持液态。

我们无法将水从地球带往火星,因为水太重,我们无法在地球与火星之间进行大规模的运送。然而,如果火星本身就拥有大量的水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就地进行利用。在经过净化之后,火星上的水可以被用作饮用水,就像地球上含盐的海水经过淡化之后可以供我们饮用一样。另外这些水体也可以被用来满足人类定居者其他的生活用水需求。

水还可以被分解得到它的两种组成成分:氢气和氧气。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氢气和氧气都可以以液态的形式进行储存,并可以在需要时经由“反向电解”过程而用于生产电力,而这对于照明,供热以及其他科学设备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通过水我们可以得到电力,宇航员们便不再只能完全依赖太阳能来提供电力了。在阿波罗飞船上,各种电器都使用大量通水的管路进行降温,就有点像是家用冰箱的降温方式。另外,氧气和氢气还是绝佳的火箭推进燃料。

于是,燃料,空气,水,电力:所有这些人类宇航员在火星生存至关重要的资源都可以就地取材予以解决。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发现人类在另外一颗星球上的定居点不再显得那样遥不可及,甚至这样一种愿景已经变得不可避免。

人类社会在过去60年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惊人的。现实世界或许和我们小时候从连环画里看到或是广播里听到的未来世界的样子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但从某些角度来说,现实中的太空探索项目甚至比小时候的那些遐想更加激动人心。

对于这一点,绝对不乏人类社会中富豪们的赞同。科技巨富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建了SpaceX公司,目前正承担着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的重任。

马斯克坚信他的公司已经设计出了未来将把人类宇航员送往火星所需要的飞船。火箭科学家们的计算显示这将是一场持续超过两年之久的长途跋涉:花费9个月前往火星,在火星上生活6个月,紧接着是另外9个月的漫长回程。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所设想中的太空旅行缺乏想象力。当人们意识到前往火星旅行行将成为现实时,他们将彻底不满足于布兰森所许诺的那种到地球轨道蜻蜓点水般的所谓旅行。在火星上,有深度足以放下珠穆朗玛峰的超级大峡谷,有比乞力马扎罗山高出整整5倍的超级火山——这颗红色星球上的地理景观摄人心魄。

面对这样的景致,会有谁不为之心动呢?这是终极的旅行之梦,就在未来几十年内,或许100年内就将成为现实。感谢这次火星上液态水的发现吧,我们未来的火星之旅几乎一定会成为现实。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6917.htm

NASA公布火星沙丘照:看起来像条巨型蚂蝗

日前,NASA公布了一张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摄的火星照,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火星沙丘观察角度。从照片所展示的画面可以看到,这个沙丘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巨型的蚂蝗。NASA写道:“这些画面提供了关于(火星)表面材料腐蚀和运动、(火星)风和天气模式、甚至土壤颗粒和颗粒大小的信息。”



也许沙丘是这张照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但科学家们却通过对沙丘周边的观察获得了大量讯息。科研人员在沙丘周边发现了一个“具备耐腐蚀性及高度断裂的表面”,并相信这是由其产生的基岩所造成。另外存在的一种解释是,这片区域由干泥裂缝组成。

据悉,这张照片其实早在7月底就拍摄到了。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火星探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帮助NASA找到了该颗星球存在流动盐水的证据。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6579.htm
NASA搞定隔热罩黑科技 飞火星就靠它了

为了登陆火星,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开发规模空前庞大的火箭系统,各路子系统都进入了关键的测试阶段。今天,NASA就公布了打造的全新火箭隔 热罩,进入火星大气层时保证安全就靠它了。传统火箭上的隔热罩因为空间限制,很难做得多么高级,而位于加州硅谷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开发出了一种采用碳纤维材料的全新隔热罩,并且是弹性的,可以像雨伞那样展开。















他们称之为“自适应可展开进入和布局技术”(ADEPT)。

限制,该隔热罩成功通过了高温测试。21英寸(53厘米)直径的喷管中喷出一股高温热流,直冲挂靠在水冷支撑臂上的ADEPT测试件,表面温度高达3100华氏度(1700摄氏度)。

其中偏蓝色的部分来自树脂材质保护层的降解,用来保护隔热罩结合处。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6445.htm
美帝威武雄壮,比那个还在想月亮的好多了
幻灯片 + 视频 = PPT,{:soso_e179:}
NASA火星基地设计大赛 “冰屋”夺魁

据悉,NASA 举办的火星基地设计大赛总共收到了 30 份参赛作品。这些参赛作品可以说是每一个都包含着设计者独到的智慧。然而,高手对决也是要分出胜负的。最终,“冰屋”笑到了最后一刻,并领走了 NASA 的 220 万美元奖金。



和其它参赛作品一样,“冰屋”的设计理念也是来自于 3D 打印技术。我们都知道,火星是有大量的固态冰存在的。因此,建造“冰屋”所需的材料根本不需要从地球运输,只需要就地取材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的节约了运输成本。毕竟是建一座基地,如果从地球上运过去的话,那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根据现在 NASA 掌握的数据显示,火星表层土壤当中富含高氯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用来建造房屋。因此,用火星上的固态冰来建造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冰屋共有两层“外衣”,并且全部都是由冰制成的。这是由于火星的大气十分稀薄,而冰本身又是一种比较通透的物质。这样一来,就可以给照射进来的光线一个“ 缓冲区“,以保护宇航员免受辐射。而在第二层之内,宇航员的”寝室“之外的地方,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模拟地球的生存环境,使宇航员能够在火星长期生存下去。



当然了,虽然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很快,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像”冰屋“这样的设计也是非常合理且具有想象力的,看上去能够给宇航员充足的保护。但是,在真正实地测验这些理论之前,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看上去“的阶段而已。因此,成为火星宇航员,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足够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冒险的精神和不怕死的勇气。相信第一个登陆火星的那几个人,一定会像当年的加加林一样,成为全人类的英雄!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5285.htm
新的征程:好奇号拍下未来探索地点的壮美照片

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仍然能够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工作,但除了无聊的钻探分析之外,它还抽空展望了一下自己未来将要探索的新一片土地的远景照片。周末的时候,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张“夏普山”(Mount Sharp)的合成图像。照片拍摄于9月9号,但NASA计划于“未来数月或数年”对这片区域进行探索。



这片风景和地球可谓截然不同。

NASA称,上月底,好奇号在火星钻了8个孔,这也是它在抵达这片区域后执行的第五次钻探操作。1年前,好奇号到了这里,目前位于“夏普山”较低的斜坡上。由于遍地砂岩,这里也被叫做Stimson Unit。

很快,好奇号的操作者们将把它导航到远离Big Sky的新地点——它刚在这里结束了采集额外样品的钻探任务。上图所示的高处景象,其实由两张上月拍摄的远景照片拼接而成。

火星车目前距离充满赤铁矿山脊的新地点有数英里的距离,再往前就是粘土矿物区,以及充满硫酸盐矿物质且高低不平的山丘。针对这片区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水对于火星早期环境状况的影响。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6177.htm
SLS 固推 5 段缩成 3 段、芯级加注量 2/3 ,是否够把猎户座送到 LEO ?
有谁有火星救援这片子片源啊??{:155:}{:155:}
电脑技术万岁!呼吁米帝赶紧上火吧
自由狼-台风 发表于 2015-10-10 10:00
SLS 固推 5 段缩成 3 段、芯级加注量 2/3 ,是否够把猎户座送到 LEO ?
费那劲,还不如猎户座下面垫上50吨铅块!
看老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