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样的工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10:51
前些天听家里长辈讲,过去我们在上海的一个亲戚,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工人,当时的工资
月收入就达到了一百七八十人民币,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邻居
们也常常说他:“耳朵聋(气锤震坏的),不识字,钞票还挣介多,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噢!”
那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样的工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有谁给说说。前些天听家里长辈讲,过去我们在上海的一个亲戚,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工人,当时的工资
月收入就达到了一百七八十人民币,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邻居
们也常常说他:“耳朵聋(气锤震坏的),不识字,钞票还挣介多,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噢!”
那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样的工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有谁给说说。
不好说,我爷爷6,70年代拿70元,养活了全家9口人!!!虽然生活很苦,不知道现在要多少钱才养的活。。据我父亲说,那个时候全国最低生活保障 为8元~~~
不过那时东西便宜
东西便宜????那时你多少个月工资买个彩电?
  五十年代,还没有彩电,但是电灯很多人也是用不起的!
据我的知识告诉我,,商品的价格是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挂钩。。你举彩电的例子不说明问题。。那时候彩电在工业发达国家都算比较奢侈的物件!!

这里所讨论的便宜是指生活必须品~~~
我老爸当时是钢厂连长,50元一个月,和市长工资一样,说那时身上带2毛钱就饿不着了
50年代我不知道,但是我母亲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我外公做普通工人的收入大概在50块钱左右,养4口人,外公在外地上班。
家里在农村还有一点田,算是周围比较好的。但是也很难……
东西便宜????那时你多少个月工资买个彩电?

彩电在当时是奢侈品,就如同现在的汽车一样,虽然降价了,对普通人来说也不是生活必须的。而且当时还有一个有钱都买不到的问题,还必须有关系
五十年代单位包月伙食费:大人9元/月,小孩6元/月。早餐———稀饭、馒头、酱菜、豆腐乳、油炸花生米,中晚餐———一荤一素一汤,有时换换面食,三天一小“牙祭”,五天一大“牙祭”,逢年过节———聚餐!
如何?便宜吧?只是老百姓腰里缺钱!那时有多少工厂?
[em04]
[B]以下是引用[I]南宫逸云[/I]在2005-9-17 12:18:00的发言:[/B][BR]50年代我不知道,但是我母亲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我外公做普通工人的收入大概在50块钱左右,养4口人,外公在外地上班。
家里在农村还有一点田,算是周围比较好的。但是也很难……
我记得小时候七十年代我爸、妈的工资也是50元吧,一个是机关干部,一个是小学教师,生活过得很不错。记得那个时候,看病不花什么钱,上学交几块钱学费,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条件都一样,一个院子里的人都围在一起看一台18”的北京牌电视,感觉每个人都很幸福,没有什么富人,但也没有听说谁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基本上没人买消费品,日用品也要用票才可以买。
那时是低水平的生活,工人的工资也不反应他创造的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7 23:03:08编辑过]
看来不好比啊。
我现在一个月可以买100辆单车,80年我爸存一年才能买一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9 23:20:52编辑过]
那时住房花钱吗,看病吃药花钱吗,孩子上学花钱吗……
若说那时若有彩电你买的起吗,俺只能笑笑,你在这方面没有进行细密的考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1 9:32:53编辑过]
1:楼主这个题目其实应该叫做: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比50年代好了?
2:有疑惑的人可以问一下自己的长辈。
3:考虑通货膨胀,不能只用简单的食品价格作为评价标准,例如1950年的美国,食品店里咖啡每杯5美分,而现在要1美元,能不能单纯的说50年美元贬值了50倍,而美国人2000年的收入没有增加50倍,那么美国人的生活不如1950年了呢?
4:由于农产品不是工业化的产物,产量不可能超量增长,随着工业品的超量增长,正常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增长越多,反倒说明工业化的速度在加快,而人均食品支出的比例越低,说明社会越进步。可以比较一下1950年和2000年身边的食品支出占总之出的比例变化,就可以了。
5:1955年到1980年之间我国的通货膨胀变化不大,这是四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不正常的,1980年-2000年,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为8.65%,20年实际物价水平上涨了3.2倍左右。
如果一定要比,这样吧:那个时候能拿180元收入(据我所知六七十年代的大学教授系主任大概也就是120元)的人占所有劳动人口的比例,比如说是千分之一吧;换到现在来算,按千分之一的比例来看中国的高收入阶层。
我说的例子可能有些特殊,我也是觉得奇怪才上来向大家求教地,并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据我所知,上海的职工过去工资水平一直比较高。象我们这儿的一家原国有企业,五十年代来援建的“上海师傅”们的月工资也都是一百多。
嗯。援建内地的上海师傅一般都是技术骨干,比如说八级工之类的,我一个亲戚就是这样的。工龄,年纪,手艺,经验,技术级别明摆着的,工资当然普遍较高。
那位大爷摆现在,相当于中国电信,中石化的一高级技术人员,然后10K一月。
50年代的事情不好说,不过70年代1块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0块。[em05]
  这个购买力问题,恐怕统计局的同志都不好回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23:00:10编辑过]
那大家是愿意 过 现在的生活还是 过 那时侯的生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3 2:55:50编辑过]
货币价值的这种比较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因为货币的价值是通过真实购买力与收入的社会安定性背景两部分体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广义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待这个问题,即“生存性支出/总支出”的比值,这个值约接近于1则受算个体的生存状况越恶劣,反之越接近与0则受算个体的生存状况越优越。
客观的说,当时与现在货币的真实购买力(要看比值而不要看具体数目)是差不多的,这一点大家换算一下就可以明白。之所以会觉得钱不够用是因为现今的百姓的生存性支出增加了“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大块,这三项都是“不出则矣、出近倾囊”而又“不得不花”的支出。在那个年代这三项是由国家解决的百姓自身的支出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却需要百姓自己解决,也就决定了百姓觉得有多少钱都不够用,手中的钱握的死紧,银行中存着大量的存款拒绝参与货币流通,任你政府软硬兼施也挤不出多少水。
[B]以下是引用[I]冲锋号[/I]在2005-9-21 13:44:00的发言:[/B][BR]我说的例子可能有些特殊,我也是觉得奇怪才上来向大家求教地,并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据我所知,上海的职工过去工资水平一直比较高。象我们这儿的一家原国有企业,五十年代来援建的“上海师傅”们的月工资也都是一百多。

我和你这样说吧,当时只要在国有企业干活的,日子都是可以的,困难点的就是孩子比较多的家庭,如果象现在一个孩子的话,日子肯定比现在好过,大家都有工作,精神上那有现在这样,整天就是腐败分子手下一打工的.
当时低工资,低消费。工资不包括住房、医疗和孩子上学。剩余价值都支援国家建设了,现在退休了,低退休金却要担负自费购买住房、高价医疗和高价孩子上学的费用。五六十岁的人生活下降。超市早上降价商品都是他们一早去抢购。钱少没办法啊,还不想让子女担心。
如果按照当时月收入为60元人民币的话,那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月收入为3000元人民币。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家要把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分开来算。比如就现在来说,小轿车从一百万降价到十万,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意义也不大。但是如果米价从一元提价到十元,问题就严重了。